我们爱民主、我们爱自由、我们也爱财富!我们尊孔子、我们尊老子、我们同尊管子!

安德管仲网管仲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2759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美国精神就是耶稣加“兰 德”?

[复制链接]
2759 0
▍编者按:2010年,美国行为艺术家尼克· 纽克曼驾驶汽车,跨越美国30个州,行 驶1.2万英里,用GPS在“谷歌地球”上留 下“请阅读安·兰德”的句子,据说这是人类 有史以来写下的最大文字。几十年来,安 ·兰德的《源泉》无疑是最佳青年励志作 品的座上宾。表面上看,它记述的是作为 一名建筑师的霍华德·洛克,与强有力的 竞争者作斗争经过,但它还传达了大量的 时代主题:个人主义的力量,法西斯主义 的威胁,善行与邪恶的较量。这是一位女 性作家向负罪、痛苦、绝望、厌倦以及无 处不在的逃避氛围所发起的斗争和挑战。 安·兰德的一生也同《源泉》的故事一般 曲折离奇,直至今天,华尔街的操盘手们 依旧在标榜她的“理性利己主义”,右派作 家们亦高呼:美国精神就是“耶稣”加“兰 德”!▍

《你比你想象的更自由》 作者:刘瑜


在作家圈子里,要历数左翼作家可以说信 手拈来:格拉斯、马尔克斯、拉辛、冯内 古特……而要找到一个右翼小说家却需绞 尽脑汁。说到安•兰德,美国头号左翼知 识分子乔姆斯基说:“她是20世纪最邪恶 的人之一”,而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则 称兰德曾是他的精神导师。能引起如此鲜 明的爱憎,于是我拿起了《源泉》。


《源泉》是怎样一本书呢?如果把尼采和 米尔顿•弗里德曼放到绞肉机里搅拌搅 拌,合成一个新人,让他来写小说,那将 是《源泉》。就是说,这本书充满了 对“个人意志”的极端信念,其中,“意 志”那个部分属于尼采,而“个人”那个部 分属于弗里德曼。


故事是这样的:20年代的建筑系大学生 Howard Roark因为笃信现代建筑、鄙夷 传统建筑而被学校开除,他来到纽约自己 开业。由于对自己的设计原则不做一丝一 毫的妥协,其事务所生意寥寥,最后沦落 到不得不去做采石场工人的地步。与此同 时,他的大学同学Peter Keating由于善于 迎合而在建筑业平步青云。由于极少数几 个“另类客户”的存在,Howard得以重新 开业,事业终于有了起步。但这时,一个 叫ElsworthTootey的建筑业头号评论家, 却开始实施摧毁Roark的计划:他先是怂 恿一个富翁去找Howard设计一座庙宇, 然后在庙宇建成之后,又怂恿他去状告 Howard,Howard输掉官司之后再次失 业。一个媒体大亨Wynand却在这时慧眼 识珠,找Howard去设计他的房子。由于 Toohey的操作,项目落入Peter的手中, Peter无力设计这样的项目,于是和 Howard达成协议:Howard幕后帮助他设 计房子,但是Peter得到所有名分。房子 设计出来之后,Howard惊诧发现他的设 计已经被改动——他可以容忍自己得不到 名分,但是不能容忍自己的设计被改动, 于是偷偷炸掉了该建筑。又一场官司降临 到他头上,Wynand试图用自己的报纸为 他辩护,但是读者们纷纷弃他而去,工人 们也开始罢工抗议,迫于压力Wynand不 得不妥协转而谴责Howard。Howard在法 庭上以一个精彩演讲扭转了陪审团意见, 他被判无罪。Wynand给了他一个摩天大 楼的订单,让他建造一个“自我精神的纪 念碑”。


兰德后来承认,她是把Howard作为一 个“完美的人”来塑造的,他的完美不在于 其外形品德——小说里Howard并不英俊、 性情可以说冷若冰霜,他的完美在于:在 每一次他必须在自己的原则和他人的意见 之间作出选择时,他都选择了自己的原 则。他本可以不被学校开除,如果 他……;他本可以不去做采石场工人,如 果他……;他本可以拿到巨额订单,如果 他……;他本可以不被起诉,如果他……; 在校长、在同行、在客户、在评论界、在 资本家、在法庭面前,他选择了自己。在 兰德的观念里,成功与功成名就没有什么 关系,成功就是一个人捍卫自己的完整 性。在阐述自己的哲学观念时,兰德说: 道德只能建立在个体理性的基础上,它的 基础不应该是任何宗教、情感、社会、国 家、阶级以及任何形式的集体。


这不是一个在“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审美 选择,这甚至不仅仅一个在勇气和懦弱之 间的人格考验,这是在人的存在和虚无之 间作出选择。在兰德看来,宗教、民主、 福利国家、共产主义都是在试图埋葬个人 的自由意志,从而捣毁人之为人的本质。 而资本主义精神之所以值得颂扬,归根结 底因为它就是人的精神,是对人的“存 在”的坚持。


Howard让我想起《立春》里的王彩玲。 这样两个貌似非常无关的人,其实似乎是 精神上的表亲。王彩玲,一个当代中国县 城里的音乐老师,象Howard笃信自己的 建筑才华那样笃信自己的演唱才华。她本 可以象其它县城妇女那样结婚生子过“平 平淡淡才是真”的生活的,但是不,她每 天坐在自己的小破屋子里演唱意大利歌 剧。王彩玲和Howard的结局却迥然不 同:Howard最后建成了摩天大楼,而王 彩玲却只能在那个小县城里无声无息地老 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王彩玲这个角色 比Howard更有意义:如果对个体意志的 赞叹并不依赖于它是否引向“成功”,那么 兰德分配给Howard的最后成功命运就是 个多余的情节。不但多余,甚至是误导性 的,它给人造成“功夫不负有心人”的错 觉:不,功夫常常是会负有心人的;功夫 负不负有心人本该没有那么重要的;“有 心”的价值是不能用“负与不负”来衡量 的。


兰德为自己小说人物性格过于鲜明这一点 辩护时说:我的写法是浪漫现实主义。世 上真的有“浪漫现实主义”这种东西吗? Howard这个“完美的人”之所以能坚持自 我是因为Rand赋予了他两个秉性:绝对 的才华和对他人意见绝对的绝缘。而这两 个秉性几乎是反人性的,更不要说二者的 结合。如果说Howard惊人的才华可以为 其对自我意志辩护的话,那么,一个不那 么有才华的人可不可以那么“坚信自 我”呢?如果那个“自我”并不可信呢?如 果是非信条只是一种相对的、主观的事 物,那自我怀疑是不是比自我信念更能成 为社会进步的力量呢?这大约也是为什么 Rand坚持自己的哲学基石是“客观主义”, 因为如果现实不是“客观”的,信念就不可 能是绝对的。


更重要的是,一个对他人意见完全绝缘的 人是可能的吗?在Rand笔下,Howard无 亲无故,十岁那年就知道自己要成为建筑 师,而且清楚地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建 筑。一个人的意志可能这样从天上掉下来 吗?难道一个人的自我不是在与他人的互 动中形成的吗?难道人作为群居动物,真 的丝毫不需要来自于他人的温暖吗?难道 人的社会性不正如个体性,是人的本质之 维度吗?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源泉》一书与萨特 的《苍蝇》同一年出版。这两本貌似南辕 北辙的书,在我看来,表达的东西惊人相 似:都是在说不要让某种集体的意志或者 情感蒙蔽自我,你比你所想象的更自 由。两人的不同在于,萨特一生都在试图 揉合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结果只是让 马克思变得不再是马克思主义而存在主义 也不再是存在主义,而兰德却逆战后左翼 知识分子的思潮而动,直接了当地将她的 文学和哲学观念引向了对资本主义的歌 颂。这从她后来出版的几本书名也可以看 出:《自私的德行》、《资本主义:不为 人知的理想》、《新左派:反工业的革 命》。这大约也是为什么兰德在经济学家 当中比在文学界更有影响力——事实上大 多文学评论家对兰德恨之入骨,其作品之 所以50年长盛不衰完全靠的是普通读者 的“口碑”而已。经济学家米塞斯却曾在阅 读兰德的作品后,热情洋溢地给她写信 说:“你的小说不仅仅是小说……它是对‘道 德食人’的无情揭露”。左翼们对她的痛恨 也因此情有可原了。马克思说“人是一切 社会关系的总和”,兰德却说,人是把“一 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给揉成一团,再扔到 垃圾桶里去的骄傲而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1

粉丝

1850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小黑屋|Archiver|安德管仲网 ( 粤ICP备20002412号 )

GMT+8, 2024-12-22 02:11 , Processed in 0.05955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