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民主、我们爱自由、我们也爱财富!我们尊孔子、我们尊老子、我们同尊管子!

安德管仲网管仲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988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张近东:曾强势回应国美收购要求“做不过就白送”

[复制链接]
1988 0



张近东在斯坦福大学演讲时自曝,当年国美老板曾与他秘聊收购苏宁的事宜,张近东强势回应国美,“不要妄想,你们买不起!”他还放下狠话,如果苏宁做不过国美就白送。在此黑马哥分享这篇文章,苏宁张近东斯坦福谈转型:纯电商只能是过渡!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非常高兴,应邀来到世界知名的斯坦福大学,与各位老师和未来的商业才俊交流的主题——企业的转型与创新。
为什么要谈这样一个话题呢?那是因为我们处在一个变革时代,很多新东西如潮水般扑面而来,比如O2O、大数据、物联网、3D打印等。所以这两年我老往美国跑,就是为了把握最前沿的技术和商业潮流,去年5月份,我去西雅图参加微软的全球CEO峰会时,就同比尔·盖茨先生深入探讨过新技术对行业的改变,晚上在比尔家宴会时,巴菲特老先生一如既往的充满激情和活力,一见我就说早就开始关注我们企业了,并半开玩笑的掏出自己皮夹要送给我,意思是要投资转型的苏宁。
今天来到斯坦福大学,看到朝气蓬勃的你们,让我一下子仿佛回到了23年前我刚刚创业的时候。那时候,我也只20多岁,和你们差不多年龄,丢弃了当时中国人眼中的铁饭碗,办了一家200平米的空调专营店。
从小到大、从区域到全国,再到香港、日本,今天又来到美国,苏宁的经历并非一帆风顺,有过竞争对手的围追堵截,转型的迷茫阵痛,也有后发制人的弯道超越,但我们都执着坚定、自信从容,每跨越一个困难都会脱胎换骨,获得飞跃成长的机会。
从全球零售业的发展史来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以连锁经营为代表的实体零售阶段,近几年兴起的以电商为代表的虚拟零售阶段,以及加速到来的虚实融合的O2O零售阶段。前两个阶段在美国大概花了150多年时间,但在中国却被压缩为短短的20多年,可以想象中国零售企业面临的转型创新的压力和迫切性也更为艰巨。今天,我想借苏宁成长变化的几个阶段,与各位老师、同学们分享一下我个人对于企业如何转型与创新的五点感受。
首先我想与大家分享苏宁前20年的两次大转型对现在的启示。
苏宁创业的前十年,中国正处于商品供不应求的短缺经济时代,我和同时代许多民营企业家差不多,都是白手起家,开始只有十几个员工,我一个人身兼数职,既要忙采购进货,晚上还要到售后服务部门了解送货安装情况。那时,空调在中国属于奢侈品,一台空调相当于一个普通人3到5年的工资。到第二年我们的销售额有4000多万人民币,利润就有1000多万。有次我到深圳出差,一个朋友请我吃饭,很神秘又带点炫耀地说,现在深圳已经有百万富翁了。当时中国刚刚改革开放不久,能有一万元人民币的“万元户”那就算是富人了。听他这么一讲,我心里高兴,就多喝了几杯酒。
我们第一次转型发生在创业十年后,因为当时整个空调行业出现了一个新的挑战,供求关系的变化导致了上游渠道策略的调整。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家电消费进入普及阶段,市场规模迅速放大,但行业利润率却大幅下降。苏宁的零售、工程和批发三类业务中,销售规模最大的批发部分甚至出现亏损。在这种情况下,经过认真的分析和思考,我决定放弃一年5个多亿美金的批发业务,全面转型零售。我这么做不仅是因为批发没有利润,更主要的是坚持批发就会激化和供应商的矛盾,失掉苏宁转型零售的机会。当时,大多数管理人员想不通,不愿放弃,因此,我不得不在会议上放出狠话,谁再说要搞批发就开掉谁。
转型必须有壮士断腕的气魄。从2000年以后的十年,苏宁第二次创业,加速商业连锁扩张,确立了行业领先地位。当时我们喊出:“在全国开出1500家店”的目标时受到业界颇多质疑,压力很大,甚至有些零售同行嘲笑我,认为这是天方夜谭。
但我们不会动摇,在具体实施路径上,面临着两种不同的选择。一种观点认为,成功的连锁经营应该由近到远、由易而难渐进的发展,就像沃尔玛,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但苏宁却选择了另一条看起来风险很高、难度很大的扩张路径,集中资源率先抢占大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然后再向低端市场渗透。结果我们只用了不到5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在全国省会城市的布局。
到了2005年,中国零售业全面进入连锁时代,开店数量和销售规模成了比拼的重要指标,而当时家电连锁业主要集中在苏宁和另一家企业之间。对于如何扩大连锁规模,我们两家企业走的是完全不一样的道路:它是通过大量并购,快速放大规模,从2005年到2007年三年时间先后并购了27家企业;而我们苏宁则坚持自主发展,同时把大量的资金和精力投入到后台建设,进行信息系统的升级、人才培养和物流基地的建设上。这有点类似中国功夫,它练的是招式,苏宁练的是内功,虽然前者打起来好看,但是后劲不足。
2003年苏宁实施大规模校园招聘,一次性引进1200名大学生,以后平均每年都招聘2000名以上的应毕业届生,被称为1200人才工程。同时,2005年苏宁和IBM、SAP两家公司合作,9个月时间完成了SAP/ERP系统升级,成为全球范围内实施周期最短、规模最大的ERP案例。2006年他们在收购了当时中国排名第三的电器连锁之后,他们老板还曾经到我那儿跟我谈想收购苏宁,我跟他讲苏宁做事虽然低调,但不是无能,叫他不要想,即使想买他也买不起,最后我告诉他如果苏宁做不过他,就送给他。我之所以这么跟他讲,一方面是由于我的性格,苏宁人也是强势的,但是我们的强是强在骨子里的;更重要的是我十分清楚我们的实力,当年,我们开店最快时全年新开了460家店面;同时我们还建立起了坚实的后台系统和强有力的管理平台,所以我很清楚超过他们只是时间问题。果然,两年后,我们的门店数和销售规模就都超越了他们。
这20多年来两次重大的战略调整,让我们领悟了一个创新转型真谛:“以不变应变、以变应变”。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不变的是要始终把握行业的本质,坚守企业的核心能力建设;变的是一定要掌握时代的前沿技术,才能最终服务好消费者、赢得市场。
下面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作为中国最大的传统零售企业,在互联网大潮涌来时,我们又是如何思考并转型的。
如果说前二十年的转型创新都还只是在实体经济范围内,那么现在这十年的转型创新却是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完全掀开了新的篇章,一场由实体到虚拟,再到虚实融合的商业大变局正在风潮涌动中,新的技术也再一次激发了我的创业激情。
首先我想谈谈苏宁是如何快速切入电商的。事实上,我们早在1999年就关注电商了,但当时,中国互联网的运用和物流业等基础设施都还不健全,宽带都没入户,只有少部分人可以用电话线拨号上网,消费者几乎都没有网购的意识,那时国内的电商都无一例外的失败了。但到2009年时,随着电脑的普及,智能手机、移动终端的出现,我们敏锐地的意识到电商时代即将全面到来,于是果断的上线了苏宁易购。
去年8月份,当我们线上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8.18周年庆”促销时,发生了一个突发事件。当时国内排名第二的B2C电商网站在微博上公开向我们下战书,说要做到“传统家电三年内零毛利”,比我们“便宜至少10%以上”,一场价格大战一触即发。
同学们,我们从1990年创业开始,一路走来遇到过形形色色各种对手,在我们规模还很小时就遭遇南京的八大国有商场的联合挤压,但我们以小搏大,出奇制胜,在南京轰动一时,被誉为是“小舢板大战八大航母”。到后来两强争霸,甚至全球500强的跨国零售企业进军中国时,我们从来都是主动迎战,但都笑到了最后。2005年一家美国最大的家电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很多媒体认为我们日子要难过了。当时有记者就问我打算怎么办。我说它是一家非常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的企业,但五年内不会考虑它。这位记者朋友没听懂我的意思,接着问“那五年之后呢?”我笑了笑说“五年我都不考虑,五年之后可能他们就要退出中国了。”结果它在11年时就悄悄退出中国市场,算一算刚好五年。这不是说我是预言家,而是因为我很清楚它虽然看到了中国市场的机会,但是投入不足,速度不够,5年时间只开了9家店,而同期我们开了1300家店,它错过了在家电连锁爆发式增长时期大幅扩张的机遇,没有通过快速壮大规模来降低成本,自然无法抓住普遍对价格十分敏感的中国消费者,而这就注定了它在中国发展的失败。
商场如战场,如今面对一个初出茅庐,规模只有我们十分之一的对手挑战,我们更多的是觉得他们“初生牛犊不怕虎”。当时他们知名度很小,但是苏宁已深入人心,所以对手很可能是想借此来炒作。当时我在国外,我们易购的副总直接在微博上公开迎战了,承诺价格永远比对手低。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电商也纷纷加入进来,原本是我们的周年庆瞬间演变成整个电商行业的大战。一番较量下来,在15号当天苏宁易购就产生了5000多万美金的销售,是日常销量的8到10倍,流量也暴涨了近10倍。14日全球网站排名还在600位左右的易购,一天时间便最高冲到了62位。回国后,我来到他们的办公区,鼓舞这群平均年龄只有25岁的年轻人说:“你们年轻、有激情,我愿意与你们一起站在苏宁易购这辆飞驰的战车上并肩作战。”经此一役,奠定了易购在中国B2C行业前三的位置。我们把这个阶段称之为纯电商时代。
在去年底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赌约,中国一个地产界的企业家和一个互联网界的企业家,以中国零售业的未来为筹码,下了一个1个亿人民币,大约相当于1640万美金的赌约:说10年后,如果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份额占50%,那位房地产企业家就给互联网的那位1640万美金,否则就反过来。
这两个人都是我的好朋友,但是他俩一个是做房地产起家的,一个是做互联网起家的,他们两个拿中国零售业的未来打赌,这似乎有点干涉我们零售业的内政了吧?在我们有20多年零售业经验的从业者来看,互联网本质上还是一种工具,不可能完全取代实体;但它同时又是大势所趋,当它像空气一样弥漫整个社会时,每个行业、每个企业都要互联网化。所以将线上线下割裂开来,讲谁比谁更好,我认为都是片面的、不专业的。未来的零售企业,不独在线下,也不只在线上,而一定是要线上线下完美融合的O2O模式。从你们美国这边的趋势来看也是如此,前十大电商中,有九个来自于传统零售企业。
而且传统纯电商平台存在着商品性能展示不充分、商户信息不对称,不能满足消费者立体式购物体验的需求,无法全面地服务商户、培育品牌。比如买个彩电,视觉效果如何?买个服装质感如何?买个单反相机,镜头成像效果如何?等等。这些都是没法单纯靠网上体验来解决的。此外,对电商平台成本低、价格低的认识,也是比较片面的看法。在中国至今仍没有盈利的B2C独立电商企业,依托平台的网上商户,超过80%的也是亏损的。
面对这样的先天不足,纯电商模式只能是一种过渡模式。那苏宁应该如何发展呢?答案就在各位同学的手中,对,就是以手机和Pad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我这里有组数据,截至今年7月,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达到8.2亿户,智能手机年销售量达2.7亿部。我们意识到这将给全球零售业带来一个巨大的发展契机,推动零售业的第三次浪潮已经到来,那就是线上的便利性与线下的体验功能完美融合的O2O模式。而且相对纯电子商务这种过渡性的商业模式,O2O或许会是未来相当长时间里零售业转型变革的方向。


结合多年的探索,我们今年正式对外发布了“一体两翼互联网路线图”,明确指出中国零售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就是互联网零售,重点是O2O和开放平台,未来要把门店开到消费者的口袋里、客厅里去,并通过开放平台“苏宁云台”,将自身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等资源全面向社会开放,搭建共赢的生态圈。
下面我想带大家进入未来时段,与大家分享一下我们正在做的和将要布局的互联网零售蓝图,看我们将如何一步步把O2O和开放平台这两翼打造成强健的翅膀。
首先,O2O比我们预想的来得更快。在我来之前,中国刚刚经历了一轮电商大战,但今年大战的主题却有别于纯网购,排名前列电商纷纷强调自己在O2O上的布局。就在前几天,我们也刚刚举办了“中国首届O2O购物节”,在中国率先推出了首个O2O标准,即商品统一、价格统一、促销统一、支付统一、服务统一。
虽然O2O的概念已经提出很多年了,但至今依然很少有企业能完整的实施。这是因为想要完整的实施O2O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有两个“O”,即同时在线上和线下都拥有自身能够掌控的渠道;二是必须实现两个“O”的无缝协同和高度融合。而中国大多数企业要么只有线上,要么只有线下,同时兼具的屈指可数。
而我们在线下排名第一,线上排名前三,综合优势明显,剩下的就是如何打通被形象称为左右手互博的壁垒了。为此从今年年初开始,我们做了三件大事:首先是破除组织壁垒,一季度再造组织架构,实现了双线渠道的全面融合、资源的全面共享、成本的统一核算;二是破除价格壁垒,6月推行“双线同价”;三是破除体验壁垒,将原先纯粹销售功能的店面,升级为集展示、体验、物流、售后服务、休闲社交、市场推广为一体的新型互联网化门店,如全店开通免费WIFI、实行全产品的电子价签、布设多媒体的电子货架,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收集分析各种消费行为,推进实体零售进入大数据时代。
上个月我们又以4.2亿美金收购了中国领先的网络视频媒体PPTV,进一步强化对移动互联网和家庭互联网的探索。PPTV是中国首家全面覆盖网页端、PC客户端、手机端、Pad端,并率先进军互联网电视领域的视频新媒体,活跃用户超过3.4亿。同时苏宁也借此加快进军OTT领域,积极探索包括互动视频购物、剧情植入式消费、精准客户推广等视频与电商的全新结合模式。在刚刚落幕的O2O购物节上,我们率先推出的视频团购就吸引了上百万客户同时在线抢购。
在苏宁的推动下,原本的网购潮最终成为了O2O模式之争,用互联网改造后的实体店重新焕发了青春活力,成为O2O发展的重要一端。O2O购物节当天,苏宁全国1600多家线下实体店平均每小时涌入100万人,较去年同期的客流量增长了近四倍,同时产生了巨大的订单量,仅一个地区的配送量就达到了两万件/天,创下了今年到目前为止的最大增幅。而苏宁易购同时在线人数突破了1200万,合计PV流量高达5.6亿次,移动客户端销售同比增长了10倍。三星的一款手机销售就达656.8万美元,甚至还卖出了售价高达36万美元的豪车,苏宁O2O模式一鸣惊人。
布局决定格局、格局决定结局。O2O消费潮的兴起说明,相比传统实体零售和传统电商,唯有O2O才能让消费者体验到“鱼与熊掌兼得”的好处,这是不可阻挡的消费趋势,是我们需要把握的时代机遇。一旦传统零售业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曾经被认为是巨大包袱的线下资源转瞬之间就能点石成金,天平将重新向拥有线上线下全渠道的零售商倾斜。
其次,是我们要建立起开放平台的经营模式。相比传统门店辐射范围有限,互联网的世界则是无限延展的,只要一触网,就面对全国甚至是全世界的消费者,各种个性化的需求便会扑面而来。因此仅仅通过自身的商品经营和物流服务能力,是很难满足消费者需要的,线下资源优势也不能最大化的发挥效用。
互联网经济的重要特征是开放和共享,苏宁全面互联网化本质上就是要按照开放平台的方式把企业资源最大限度的市场化和社会化。其中包括把企业内部物流转型为第三方开放物流,全面加快建立从消费者到商户的端到端的金融解决方案和增值服务能力,以及将对大数据深度挖掘的能力向合作伙伴开放等,从而集聚品牌商、零售商和第三方服务商的资源与智慧,为消费者提供丰富的商品选择、竞争性的价格比较和个性化的服务体验,从而实现商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整合。
在此次O2O购物节期间,我们就带动了“苏宁云台”6000余家第三方商户,涵盖了服装鞋帽、皮具箱包、日用洗护、钟表配饰、运动户外、汽车电子等20多个品类、100多万SKU,其中包括万宝龙、耐克、阿迪达斯、飞亚达等知名品牌旗舰店,一天诞生了80多个订单过万的品牌。
“一体两翼”的布局成型后,未来互联网零售业的商业模式,将从单纯的进销差价的阶段进入到以核心能力建设形成产品定制包销服务、物流供应链服务、商品和消费者数据化服务、品牌和促销的社会化推广服务,以及资金增值管理服务的多维价值创造阶段。
经过20多年的发展,苏宁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在别人看来我已是功成名就,大可去享受生活,更没必要去冒险转型。但对我来说,创业是一种终身的职业,每一次转型都是一次新的创业,是研究新技术、开创新模式、追逐新目标、实现新价值的过程。
未来总是变幻莫测、充满未知,面对不确定性,我总结了一些转型与创新上的心得,相信会对大家以后的创业和职业有所帮助。
首先是要在技术的快速变化中始终把握住行业的本质。在技术飞速跃进的年代,完全追逐技术,最终可能会被眼花缭乱的新技术搞晕头;而完全拒绝技术,最终将被淘汰。技术归根结底是个工具,但每个行业都有它不变的内核,那就是如何更好地服务它的客户。比如零售业从本质上讲是从事商品流通服务,互联网带来的最大转型是提高流通效率、更好地满足顾客个性需求。在转型过程中,过去我们谈顾客是群体概念,现在有了互联网工具,我们可以把握每一个消费者的行为数据,挖掘到每个人的个性需求;过去我们讲服务局限于人与人、面对面的服务,而在互联网上,企业是全方位对消费者开放的,消费者即使不和企业的员工接触,通过参与企业的购物、支付、配送等流程,便能更深切地体验到企业的服务内容和品质。
二是转型要有超前规划,你能看多远,你的事业就会有多大。我们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要把既有的资源不断地优化和配置,来实现更高的目标。我们早期上线苏宁易购,是为了将线下资源在线上进行放大;我们现在推出O2O模式,是要将线上资源在线下兑现价值,并助推线下门店的互联网化;我们推出开放平台,是要探索全新的互联网零售模式。所有这些,都不仅是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更多的是着眼于未来的布局。
三是在压力面前,需要坚持创业精神。当我们选定一个目标的时候,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向着这个目标努力,既要有抵制诱惑的毅力,也要有经受挫折的勇气。我们企业文化中有“执着拼搏,永不言败”的信条。我们可以直面挫折,可以承认错误,但绝不轻言失败,更不容许放弃!跌倒了可以再爬起来。如果一味地求稳怕输,那就很难成功了。
很多企业之所以转型不成功,并非因为他们没看到趋势,而是无法承受短期的诱惑和压力,从而左右摇摆,瞻前顾后,不能用创业的决心去转型。放弃过去的成功很难,但有时不放弃就无法获得明天的成功。转型是掌握新工具、获得新能力的学习过程,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都是正常的,需要用时间换空间,这就更需要我们要有坚持的精神。
四是要注意节奏,谋定而后动。无论是创新还是创业,生存和发展是前提,创新太早会成为先烈,太迟会被时代抛弃,只有在恰当的时候发力,方能既不伤及本身,又能创新成功。就如同转弯,一列高速飞驰的火车与一辆小轿车转弯的节奏完全不一样。小轿车可以轻松转过的弯,对于火车来说,则需要早转、慢转,急了不行,那是要翻车的。
苏宁就像一列火车,创新不能盲目冲动,一定要有前瞻性的部署和周密的模式设计,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旦需要发力时,就已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五是所有的转型最后都要固化成团队的文化。因为只有文化上的转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精神传承,成为融入到员工血液里的基因,成为自发的、自觉的内在驱动力。企业处于不同的时代,会形成时代文化的印记;企业运用不同的技术工具,会形成不同思维文化的定势。所以,在互联网的浪潮下,企业文化既不能一成不变、固步自封,也不能全盘否定,推倒重来。互联网企业的文化特征是注重用户的体验,用开放分享的思想重塑价值链,用平等的企业氛围促进创新。为此,我们推出了一系列包括事业部组织变革、目标计划管理、员工内部创业机制等措施。其中贯穿其中的主线就是更加强调和倡导员工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小团队协同能力,以及自主管理目标的能力,重视以人为本,强化员工的自我管理、自我驱动意识,发挥每个人的创造力,提升工作效率。
老师们,同学们,大变革的时代赋予了我们大创新的机遇,让我们中美企业、中美的市场与技术跨过太平洋走到了一起。

虽然苏宁位列中国民营企业榜首,但还只有23岁,面对庞大而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我们依然是一家年轻而充满活力的互联网零售企业。面对全球互联网浪潮,我们怀着再次创业的激情,沿着“科技苏宁智慧服务”的互联网零售转型方向,来到了美国。因为线上线下融合的O2O模式既超越了传统实体零售的管理水平,也超越了传统纯电商平台的技术局限,是一种全新的、面向未来的、真正顺应了消费者需求的颠覆性模式,不仅在中国国内找不到可以参考的样本,即使放眼全球也难以找到成熟的榜样,为此我们决定在全球科技之巅的美国硅谷设立研发中心。今天我们来到这里,就是希望与大家一道创新,与硅谷众多顶级的高科技企业和最具创新精神的团队携手研究智能搜索、大数据、云计算和互联网金融等前沿技术,推动商业合作、企业并购、投资等领域在内的交流与合作,培育出更多像他们一样的未来之星。
老师们,同学们,智慧不在一个层次,较量就不在一个层次;格局不在一个层次,未来就不在一个层次。一个没有前瞻性和大格局的企业,往往会在大变局中迷失方向,遭遇大溃败。
变革是势,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创新是路,积跬步方能致千里,一步一个脚印方能丈量未来。生命不息,创新不止,所以在此,我也诚挚邀请各界有识之士、学界精英与苏宁一道创业,共同探索互联网的前沿课题,用我们的脚步丈量美好的未来。谢谢大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0

粉丝

714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小黑屋|Archiver|安德管仲网 ( 粤ICP备20002412号 )

GMT+8, 2024-12-28 18:30 , Processed in 0.06339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