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民主、我们爱自由、我们也爱财富!我们尊孔子、我们尊老子、我们同尊管子!

安德管仲网管仲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2109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专访:一个90后眼中的中国和世界

[复制链接]
2109 0
编者按:洪黄,一个典型的90后北京高校在读大学生。在她的身上,有着中国新一代年轻人的朝气、活力,独立、自由的价值判断,以及创造生活、享受生活的精神,也有着大时代背景下年轻人的迷茫、矛盾、不知所措,以及还不成熟的理性认知。他们这一代人生活在开放的社会中,承载着未来中国自由、民主、法治发展的责任,他们现在的真性情必然对未来的中国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而今天真实地记录他们生活中的点滴认知、感悟,则会为今天、乃至未来更好地理解他们、支持他们储备必要的历史资料。下篇请点击这里



  【《财经网》记者 陈君】学习篇:从迷茫到慢慢清晰的判断
  记者:你享受现在的大学生活吗?能让你有些什么收获?不足的地方有哪些?
  洪黄:一般般吧。大学里经常有虚度光阴的感觉,大学里同学之间关系也不那么单纯。团委、学生会这些学生组织的政治氛围太浓,官僚主义盛行,就是一个小型社会。经常会让自己觉得已经过早的社会化。我觉得这样不好。大学应该是一个思想碰撞的地方,学生更多的注重点应该是在于学术和实践相结合。
  记者:学生组织官僚化,这个怎么说?
  洪黄:学校的学生会是被团委管着的,做事儿都是按部就班,超出不了旧有的传统,不能做所谓出格的事儿。有些活动,你要办,它不给任何的支持,你就办不成。他们怕出事儿。我大一的时候,担任体育部的委员,期间听说耐克有一个长跑活动,搞一些儿童捐赠公益活动,需要各个大学的人参加。体育部长得到消息后,就让我跑到潘家园花了一个下午去买服装,买回来以后,部长才去团委去问老师。老师说,我们不参加,这万一出事了,谁负责?他就是怕任何出事的事情,都不参加。这样,我就白跑一趟。
  记者:那能做的活动是哪些?
  洪黄:就是传统的那些。从学校一开始就延续下来的活动。最简单的篮球赛等等。比如,篮球赛,我们当时想创新,想拉一些饮料赞助,团委老师也不同意,怕饮料里边有毒。整个社会不是这样,学生会也不会是这样。
  记者:这样一个环境对年轻人的成长有很大的束缚,以后有可能有了创意和想法,就养成瞻前顾后不敢行动的习惯了。
  洪黄:现在,学生会主席的名单都由上一届学生会主席决定。想当主席的各部部长,每天泡在学生会里边,和主席聊天、吃饭、喝酒。十个部长里边,得有五个、六个每天泡在学生会里与主席搞好关系。最后选出一个主席,四个副主席。
  那些想来学校搞推广或者赞助的厂商,都是先来贿赂学生会,请学生会的负责人吃饭,送点东西,一般都是给主席了。主席不想要的,才给部长们分一分。
  记者:这些现象会对你的心理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洪黄:就是我觉得,我不适合在中国干一些事情啊,因为我不想去讨好上司,我没有时间和精力和他们耗着,陪他们吃饭、喝酒。
  记者:那你在大学都干什么了?
  洪黄:实习,学习,考托福之类的。然后交一些对我有益的朋友,正面的朋友,能提供正能量的朋友。学校老师的课程大多比较单调,让人觉得学的课程实在没意思。对我来说,实习可能帮助我学到了好多东西。我实习一天可能比我在学校呆100天学到的东西都多。在学校里,我不是天天听课的人。老师讲的东西很枯燥,大家就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书本上的东西,你可能看了一遍懂了,闭上书本就忘了。如果在工作中用到一次,用心一查,它应用的范围就都知道了。
  记者:你是不是实习以后,成绩就变好了?
  洪黄:考试成绩还那样。中等偏上啦。大家都差不多,都是最后背一背,而且考试考的不是你实践中用到的。它就讲一些基本的概念啊,背一背就熟了。
  我觉得基础的还是在学校学,比如数学啊、语文啊。专业课,要是好好学,肯定有用。而且这种用处,不一定是真的这些知识以后会用到,而是你在大学始终保持一个学习的状态,人的脑子都是越动越聪明的,你半年没读书,脑子肯定没以前好使。关键是老师教得也不怎么样。
  记者:老师的教学模式不适合你们吗?
  洪黄:看似都在听老师在讲台上讲,其实下面的同学都在玩儿。除非你坐在第一排,每个班都有一两个"学霸",坐在第一排,随时问老师问题。当然这是有点极端的说法,适用于那些没什么用的课程比如马克思主义之类的。
  记者:在枯燥的环境下,你必须看住自己活波的心,按照他们的模式把这些知识死记硬背到你脑海中,结果好吗?
  洪黄:当然没有在实践中学的深刻。为什么现在都提倡西方的教学方式呢?因为那里的老师经常让你做课题啊,做很多实践性的东西。
  记者:你们学校的师资力量怎么样,他们是博士毕业吗?
  洪黄:年轻的老师都是国内博士毕业的。年轻的老师,性格各异,有的特别古怪,有的就是照本宣科。比较好的老师都是年纪比较大一点的老师。年轻的老师照本宣科,怕讲多了,怕出事儿,不知道底线在哪里,不敢乱讲。也怕考试成绩不好,学校找他算账。那些老资格的老师就不怕,本来就是院长、副院长的,他不怕这些考核。讲的课,比较生动一些。
  记者:好老师还是少吧?
  洪黄:少。七八个老师中能有一两个就撞大运了,我们院的老师还好一点。那些苦学到30多岁的博士来教我们,他们的基础理论是扎实,但是他们难教好。他们学那么多年,如果比较聪明的话,也不会到大学教书啊,都去公司了。
  记者:你的同学和你的想法差不多吗?
  洪黄:不知道。大家平常骂老师都是习惯了,但不知道大家的真实想法是什么。
  记者:上大学前和上大学后,你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洪黄:以前是现实主义,现在是理想主义。往大了说,之前觉得中国就这样儿吧,我想赶紧出国离开这个地方,跟我没什么关系。上大学以后,渐渐觉得我是什么样儿,我的祖国以后就会是什么样儿。我以为我一个人的力量太小,但是一点点改变,也是改变。以前,我觉得中国没救了,现在我觉得我在有生之年能改变一些。所有人都能改变一些,会有更多的人能改变,很多人在尝试做一些好的事情,去宣扬这个社会的公平,平等。
  出国篇:渴望到国外培养多样的能力 获取宽广的国际视野
  记者:上完大学你的打算是什么?
  洪黄:去美国读研究生。
  记者:你想出国的目的是什么?
  洪黄:我觉得这个国家很多东西不适合我。
  记者:哪里不好?
  洪黄:以前我讨厌一党专政之类的,但是那个时候还很小,只关心这些空洞的东西。现在想的方面可能比较小一点,因为自己生活中遇到了。比如说,觉得官僚体制太烦啊。在我的大学里,学生会、团委,都是一群腐败的人。学生会主席每天就是想听每个部的部长怎么奉承他,聚在一块儿就阿谀奉承。我觉得我不是这样的人,不适合这样做,不想刻意去讨好他。所以,我不管他想什么,我觉得他错了,就不会说他好。所以,这个社会不适合我。我就想赶紧出国。再比如,我会觉得我每天见到听到很多民生的事情,拆迁跳楼的,拖欠工款的,被官和富欺负的,让我很痛苦。因为我帮不了他们,我甚至一点点改变都不能带给他们。我会比较消极,我想逃避这些。所以我觉得出国以后,听到这些会少很多,而且在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里面,想去帮助一些人,还是相对容易的。
  记者: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洪黄:我喜欢靠能力来生活的世界。大家在一个公司里,就是靠能力去竞争吧。比如香港人的社会,也有勾心斗角,人与人之间也有互相看不起,但是他们有基本的公民素养,他们不会把这个情绪带到公司里,带到工作中,在工作中他们还是同一条心的,上司也不会觉得这个人哪儿得罪你了,没说好听的话,他就难为你。他们最终还是以业绩评价人。在中国大陆,私人恩怨全部都扯在一起,公私不分。
  记者:你同学中出国的多吗?
  洪黄:现在叫嚣着要出国的很多。十个里面有八个都说自己要出国。不过我觉得最后只有三分之一能出去。因为很多人会在中途放弃。毕竟出国不是简单的事儿,要考托福,考GMAT,要实习经验,要文书,缺一环都不行。我觉得能坚持下来的都很不容易。我身边的有的同学是觉得反正家里有钱,不出国也不知道干嘛,也不想在中国工作。出去看看,玩玩呗。还有一部分想出去看看,走走,趁着年轻。
  记者:你们为什么不喜欢在中国工作?
  洪黄:一个主要原因是找工作,能力不是决定因素,升职也不是靠能力。拿我来说,找关系也能找,但关键是,我觉得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不是那么开心,单位同事之间需要想很多,外在影响心情的东西太多了,比如周围人都在阿谀奉承老板,你会怎么想?我就会心情非常糟糕。生活条件也不好,比如北京,人太多,交通拥挤,挤地铁挤成这个死样子,空气干燥。而且,在这个国家看到那么多不公平,每天看到那么多惨案。现在我又无能为力,做一些事情还怕"被喝茶"。其实,我想做的只是去帮助他们而已,我并没有想要反对这个国家,我一个同学只是到北京南站去给"上访"的人捐些被子等生活用品。而上面会觉得他帮助这些人,这些人就会长期在这里,如果把他们的生活资料都断了,他们可能就回家去了。我的同学的微博每天都在监控中。我觉得我现在的能力还不能付出这样的代价,我不想被监控。还得顾及到自己的家庭。我那个同学有点极端,不太会顾及到父母会怎么想。
  记者:去美国有很艰辛的道路要走。
  洪黄:每条路都很艰辛,这条路一样,但是至少朝着的那个目标是我自己喜爱的。未来会怎么样,不确定性太多、你想获得自由,出去看看,得付出代价。我小时候真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现在我也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我只知道活得开心就行,不在乎我赚多少钱,不在乎别人用那些社会上的标准来评价我。我只要把家人照顾好,这就肯定要赚钱。但是,我不会用赚钱多少来评价生活的好坏。
  记者:你的同龄同学有出国的吗?
  洪黄:有啊。认识一些。
  记者:他们在国外怎么样?
  洪黄:我有个朋友,大学就是在国外读的,他说每天都很累,但是你也可以想象他肯定会学到很多,每年都要写很多论文,每周一次考试,每天晚上都学到两三点,国外大学的教学纪律还是很严的。国内是考高中时很严,考大学时也比较难,但是,这两关考过了,就松了,就放羊了。
  记者:以后希望在哪里定居?
  洪黄:除了想在国外读书,还想居住工作十年左右吧,但是不是在一个地方,我想去很多地方各呆两年,两年的时间你可以差不多全面的了解这个地方,但是又不至于使自己停留。如果有孩子了,就选择在国外吧,希望孩子接受的教育是好一点的。
  但是我以后不想去香港。香港有好的方面,但香港是一个金钱至上的地方,人情冷漠。刚开始去的时候,感觉他们素质很高,他们觉得他们是公民社会,表现得很礼貌。但后来发现,他们内心非常瞧不起大陆人,非常歧视。我有一个朋友前段时间去澳大利亚,帮人家养羊,那里的人是真的对你很好。那天是他最后一天,放完羊,去那家人家作客,和他们一起吃饭,他那天没来得及换衣服,身上很脏,那家人进门的时候就给他一个大的拥抱,一家人都非常热情,邀请他一块儿吃饭,一块儿看电视,一块儿玩家庭游戏。但是,香港的学生从初中到大学,都非常的势利。比如,一个十四五岁的香港孩子,身上的一套衣服,一万多元,一身名牌。
  记者: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他们这种状况?
  洪黄:他们拿的工资高,但是生活成本也高。他们的房子很小,年轻人自己住的话,两个人合租一个四十平米的屋子,房租一个月一万港币。一家三代人住的也就七八十平方米。他们有公立医院,但是生个病,感个冒,得排两三天队去看。它位于中国和西方之间,有点像中国,又有点像英国。
  以前更像英国,现在渐渐被大陆给同化了。我一个朋友在香港工作,他觉得香港的工作越来越像大陆了,靠人情找工作,不是靠能力了。大陆这边拿钱去收买香港人,香港人能收到钱很开心,慢慢很多文化都大陆化了。你看最近的"国民教育"事件,香港小学生去政府面前抗议,绝食。你会发现,很多当初回归之前承诺的自由,现在在一点点剥削。我感觉,香港人还是固步自封觉得自己很优越,他们和大陆比,觉得比大陆好,所以感觉骄傲。
  记者:你还是喜欢那些真正比较自由、思想比较开放的国家?
  洪黄:我喜欢国外的自由,不单单指言论上的,是那种由内而外的自由感。
  不过,我觉得我们对外国的理解有很多很多的误解。一方面是信息的不通畅,更重要的是媒体为了哗众取宠而不负责任。美国其实不是想真正帮助中国,它是在宣扬自己的价值观。希望通过价值观的感染,让中国最好的人都移民美国。清华北大最好的人都出国了,这些人肯定知道美国好才会去,都是价值观的渗透。
  再举个例子,我们想象中的伊朗,都是战火纷飞的,很极端的,整天就知道搞核武器的宗教国家。而其实这正是美国为了孤立伊朗,利用大众传媒向世界传播的伊朗的形象。我有朋友去过伊朗,其实那里是一个非常民主,人民生活非常幸福的国家。内贾德在国内的支持率是很高的,他是人民选出来的总统。在伊朗首都,地上一张纸屑都找不到,非常干净,非常现代,也没有歧视妇女,女人都是穿着高跟鞋,很时尚的打扮。而这些,很少有媒体向世界传播。美国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的媒体也是一种美国式价值观的传输工具而已。
  到外面去看了,哪种生活方式更适合你,更适合人,才能下定论,西方有很多不好的地方,人与人之间不可能都是那么和谐的。只要有人就有阴谋。只不过中国是最烂的。美国太不安全了,没事一个枪击案,死都不知道怎么死了,经常有校园枪击案,看电影都可能被枪击。在中国白领遇到周克华这样的人还是几率小。美国白人的人数虽然没有中国汉族多,但是优越感是非常强的。黑人打人,白人经常精神出现问题,高学历却心理阴暗,国家焦虑。美国不太稳定,加拿大、澳大利亚适宜居住,法国也有对华人的歧视。美国电影里华人都是扭曲的,电影《泰迪熊》里面唯一出现的中国人的形象还是20世纪60年代的形象,丑陋的形象。普通的美国人不知道中国到底是什么样的,通过这些,他们也在恐惧中国。
  不过,他们的个体民众,如果你接触久了,互相了解了,他们会对你很好。了解了之后,他们确实比中国人单纯一些,很善良,因为还有信仰在约束着他们。不像中国天不怕地不怕。

【《财经网》记者 陈君】家庭篇:父母未竟的愿望由儿女来完成是不负责任
  记者:你小时候的梦想是什么?
  洪黄:没有什么特别伟大的梦想。我爸爸、妈妈都是大学老师,都教的是文科类,可能比较循规蹈矩,所以我现在经常感到比较遗憾,当时他们要是好好开发我的创造力,我现在说不定都成发明家了哈哈。我也不想当教师,教师日复一日上一样的课,好无聊啊。
  记者:你觉得老师的生活有什么不好呢?
  洪黄:老师的待遇不太好。不止是金钱上的。爸爸、妈妈是1982年前后上的大学,那个时代的老师都算高级知识分子,能考上大学是很不容易的。但是放到现在,教师并没得到应该有的社会地位。
  记者:你现在觉得教师不是中产阶级了,是吗?
  洪黄:在没有改革开放的那个年代,还是铁饭碗的时候,应该算是。到20世纪90年代也还算可以。但是,2000年以后社会地位就不行了。现在在高中,只有那些拼命补课的老师的收入能算是中产阶级吧。
  记者:你觉得是由钱来决定中产阶级的地位吗?
  洪黄:现在基本上是钱来决定地位的。现在感觉财富主要在官、商手中。从表面上,家里的物质生活和官商的生活没有太大的差别(除去那些豪车啊之类的)。但是,我们付出的努力要多的多。比如,爸妈在平时上课之外,还要编书,出教材,去赚钱。收入也一般。不过教师除了上上课,平时也没有什么事儿,不用坐班,挺轻松的。
  我爸妈和我都是属于享受型的那种人,挣了钱就花,生活也不拮据,跟朋友们相处感觉不到太大的贫富差距。可以理解为衣食无忧,生活还比较享受。老师也有好处,就是桃李满天下。
  记者:说一说你的童年。
  洪黄:我的童年,比较好吧。当时,我和爸妈住在学校院子里,全院的小孩一起玩,我那会儿是孩子王,很爽。
  记者:学习压力大吗?
  洪黄:不太大。
  记者:成绩一直很好?
  洪黄:也没有吧。父母没有给我特别高的要求,觉得我能健康成长就行了。
  记者:你说你父母分开了,这事对你的影响大吗?
  洪黄:我觉得父母感情不好,不适合在一起,就不需要为了孩子牺牲自己的幸福。每个人都有二次选择的权利吧。因为父母从我比较小的时候就分居过,后来为了我又在一起,直到自己到北京上了大学,他们才分开,我觉得其实父母为我做了很多牺牲。我当时倒是没觉得有什么特别难过的。当然了,每年寒暑假回家,没有一家人开开心心坐在一个桌子上吃饭,多少有些伤心。说到影响,我觉得父母的分开让自己变得成熟了,知道疼妈妈了,也会在自己今后选择另一半的时候更加理性。
  记者:你去美国读研究生,出国的费用谁来掏?
  洪黄:我妈吧。
  记者:去美国,费用不低。
  洪黄:两年加起来得五六十万人民币吧。
  记者:你爸爸不给你钱出国吗?
  洪黄:我也不知道,没商量这个事情。我爸爸不想让我出国。
  记者:不想让你出国,爸爸想让你干什么呢?
  洪黄:他的思想比较传统的,很保守的那种,不觉得国外的教育比较好。希望我在国内按部就班,上大学,读研究生。他和我妈有很大的分歧。如果我去国外读的话,他就不管了。我本科的金融专业是我爸让我报的。孩子经常被父母所左右。但是,我不可能按照他们的设计去生活,现在很多中国的家长是希望孩子完成他们当年没有完成的愿望。他们其实在剩余的时间内可以干干自己想干的事情。他们的人生才活了一半,他们就懒惰了不想去干了,让孩子去完成,这是不负责任。
  记者:出国的事情,你自己是怎么想的?
  洪黄:我觉得大学应该在国内读,这样对事情的判断会比较清楚。我有个哥哥,初三的时候,随父母到了美国,天天和小混混在一起。家长刚到美国,工作也很忙,没时间管孩子。美国那些青少年无所事事,每天就知道玩儿。他们大部分人上不了大学,能上大学的,都是比较好的那一批。所以,去美国的话必须去与上完大学的那帮人认识,那帮人应该都是所谓的精英,以后撑起美国的那帮力量。
  朋友篇:个人的微小努力可以推动国家的进步
  记者:你喜欢你的同学们吗?
  洪黄:谈不上喜欢,也谈不上讨厌。大部分都是淡淡的接触,觉得志不同道不合就不会深入交流了。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也是比较功利的,哈哈。因为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各种各样的人交朋友。一般来说都是跟要么能一起奋斗,要么能一起出去玩的人在一起。但是一旦划定到朋友的界限里,我性格又比较爷们(哈哈),做人呢,讲义气,大家关系会很好。
  说三个代表性的吧。
  A.外地姑娘,年纪比我们都小,但是野心很大,学习很努力,想去美国名校读研究生,希望通过自己努力改变命运。平时除了学习,总是多愁善感,喜欢写文章,一写就是上万字,文笔很好。不过朋友不多,可能因为野心大,再加上有时候喜欢玩弄点小聪明,所以大部分女生都不太待见她。偶然得知她考试还会作弊,因为太想得高分。她是一个我一直抱着很复杂态度对待的朋友。有的时候觉得跟她在一起很难接受她的那些小聪明,自负和任性,但是有的时候她跟你掏心窝聊天,你又会觉得她就是一个很好强的姑娘。虽然我不太赞同她某些行为,不过,一个人总是矛盾的吧,至少她是一个上进的姑娘,总体方向是对的,我和另外几个朋友总是想帮帮她,再纠正她一些错误,大家共同成长好了。
  B.典型北京男孩,是我们这一类学校(非北大、清华、人民大学)里最典型的北京学生。思想简单,家庭条件说不上好,但是因为有北京户口,所以不愁今后的工作、户口、房子。每天就是睡觉,游戏,翘课,吃饭,看球。
  C.外地男生,现在家搬到了北京,父母都在北京工作。因为父亲工作调动,上大学之前就已经在济南,青岛,上海,北京生活过。家里条件不错。人很好。可能是因为家庭环境影响吧,喜欢奢侈品,喜欢和学校里的港澳台学生一起玩。他自己评价自己是太爱面子。
  记者:你最喜欢的偶像有哪些?为什么喜欢他们?
  洪黄:a.哈维。足球运动员,哈哈。用脑子在踢球的人。我喜欢理性的人。也喜欢看足球。b.闾丘露薇。如果有可能的话,希望和她一样,成为中国进步的记录者和参与者。c.罗永浩。一个很有恒心很能坚持的人,这正是我现在所缺少的。一个理想主义者。
  记者:说说为什么喜欢罗永浩?
  洪黄:我以前觉得国家的事情和我有什么关系啊,赶紧出国,在那儿能定下来,就别回来了,国家也和我没有什么关系,我一个人也改变不了什么,然后,也不一定是罗永浩,整个信息开放以后,用微博以后,接受各种思想和教育多了,就改变我的一些想法。比如,他说过的一句话就是,你觉得你的一个小的作为对这个世界没有任何的改变,其实这个小的作为,你做了,就是在改变这个世界。意思是,你任何一点小的事情,都对这个国家是有益的。他不是自己做了一个培训机构吗?他的那个机构今年是第四年、第五年了,他说没有通过不正当手段赚过一分钱,他所有的方式都是合法的。他说,他之所以坚持这样就是告诉大家,在中国坚持正义,是可以实现的,可以合法的挣钱。
  记者:这是他触动你最大的地方?
  洪黄:他是一个很坚韧的人,可能在大部分人眼中,就是一个砸西门子冰箱的人,炒作啊,假啊。但如果一个人想炒作的话,一般是坚持不了那么久的。在微博上,每当有人说西门子冰箱有问题,他就说我帮你解决这个问题,帮忙转发,他一转发,西门子就害怕,赶紧帮着解决。你看,这就是他的成功,虽然他没有让西门子道歉,但是至少他的努力让很多消费者受益了,就是做了善事儿。
  我觉得一个人只是为了哗众取宠,他不能坚持那么久。他是一个很能坚持的人。虽然有很多人看着他很烦,比如他跟方舟子整天都骂,但他就是用娱乐的精神去和对方对骂。他的一个观点我很赞同。如果你捐献的钱被分了,你只是生气,那根本没有用。但你把这个事情变成很好玩的事情,把它变成不是气急败坏的对骂,把它化为娱乐,让大家消遣,同时让一些人去明白谁对谁错。就不错。
  记者:你觉得你的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洪黄:自己享受,带着亲人、朋友享受。
  记者:享受是什么含义?
  洪黄:自己的生活,物质、精神方面。我妈有个同事,女儿跟我一届,只知道学习,她妈妈特别宠她,后来在美国上大学,只学习,什么都不管,在本科就想把研究生都读了。我们以前都觉得她特别木讷,不懂交际。现在我却觉得她每天学习就很快乐,她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以后可能就到研究所之类的地方工作。她每天不会像其他“富二代”那样出去玩。她觉得那样不开心。所以,你自己觉得你这样做OK,你开心就好,而不是要别人都来羡慕。【作者:《财经网》记者 陈君 】 (编辑:陈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0

粉丝

714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小黑屋|Archiver|安德管仲网 ( 粤ICP备20002412号 )

GMT+8, 2024-12-27 12:37 , Processed in 0.06157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