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民主、我们爱自由、我们也爱财富!我们尊孔子、我们尊老子、我们同尊管子!

安德管仲网管仲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2100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中国通货膨胀分析

[复制链接]
2100 0

关键词通货膨胀  历史  原因   危害   对策

摘  要:通货膨胀悄然来临,影响着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2011年,依然是一个继续通胀上行的时代,没有最高,只有更高。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五次通胀,寻找通胀的原因,陈述通胀的危害,探索治理通胀的对策措施。

7月13日中行副行长王永利在人民大学经济论坛上表示,中国实际上货币超发14万亿,导致当前通胀压力。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教授钟伟近来的研究显示,人民币的购买力正在大幅缩水。仅2010年一年,100元就少买了75枚鸡蛋,或者33盒豆腐,或者2斤8两五花肉。

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出台,这为信贷疯狂定下了基调。政府制定出台了十大措施以及两年4万亿元的刺激经济方案,而这一切逐渐拉开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投资建设的序幕。银行 “突击放贷”、 “信贷潮”,货币从央行源源流出。据统计,2008年贷款发了10万亿,2009年全年新增人民币各项贷款9.59万亿元,同比增加4.69万亿元;2010年的这一数值为7.95万亿元。

收缩货币 。2010年年末,央行行长周小川在新年致辞中提出2011年将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象征着中国的货币政策转变,紧缩代替宽松成为主题。目前,存款是各大银行的头等大事。。

事实上物价还在上涨,6月的CPI同比增长达6.4%,创三年来的新高。而紧缩的货币政策则导致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钱荒。

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还在加大,整个6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突破了1比6.5的心理关口,一直维持在1比6.484到1比6.468之间。

显然央行的压力还在不断加大,通胀和人民币升值都在消耗着央行的调控手段。

一、什么是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货币量超过实际需要量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通货膨胀最直观、最简单的说法就是:在老百姓感觉中,钱不值钱了,什么东西都贵,只有钱便宜。原来一百元的票子,放在身上觉得很踏实,现在似乎还不够一家三口一顿肯德基。

货膨胀有被预期和未被预期之分,从程度上则有温和的、严重的和恶性的三种。温和的通货膨胀是指年通胀率低于10%的通货膨胀,严重的通货膨胀是指两位数的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则是指三位数以上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率(Infation Rate)是货币超发部分与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之比,用以反映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程度。而价格指数则是反映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经济学上,通货膨胀率为:物价平均水平的上升幅度(以通货膨胀为准),计算公式为:

通货膨胀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

其中基期水平选定某年的物价水平作为一个参照,这样就可以把其他各期的物价水平通过与基期水平作一对比,从而衡量现今的通货膨胀水平。

一般衡量通货膨胀主要有三个指标
  1、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生产者价格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是衡量制造商和农场主向商店出售商品的价格指数。它主要反映生产资料的价格变化状况,用于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生产阶段的成本价格变化情况。
 
 2、消费者价格指数(CPI)
  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也是一种度量通货膨胀水平的工具,以百分比变化为表达形式。由于在实际中,一般不直接、也不可能计算通货膨胀,而是通过价格指数的增长率来间接表示。由于消费者价格是反映商品经过流通各环节形成的最终价格,它最全面地反映了商品流通对货币的需要量,因此,消费者价格指数是最能充分、全面反映通货膨胀率的价格指数。目前,世界各国基本上均用消费者价格指数(我国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即CPI来反映通货膨胀的程度。对于普通人来说,可以简单通过cpi数据来判断社会是否处于通货膨胀状态。


月   份全国城市农村
当月同比增长累计当月同比增长累计当月同比增长累计
2011年06月份106.46.40 %105.4106.26.20 %105.21077.00 %105.9
2011年05月份105.55.50 %105.2105.35.30 %1051066.00 %105.7
2011年04月份105.35.30 %105.1105.25.20 %105105.85.80 %105.6
2011年03月份105.45.40 %105105.25.20 %104.9105.95.90 %105.5
2011年02月份104.94.90 %104.9104.84.80 %104.7105.55.50 %105.3
2011年01月份104.94.90 %104.9104.84.80 %104.8105.25.20 %105.2
2010年12月份104.64.60 %103.3104.44.40 %103.2105.15.10 %103.6
2010年11月份105.15.10 %103.2104.94.90 %103.1105.65.60 %103.5
2010年10月份104.44.40 %103104.24.20 %102.9104.74.70 %103.3
2010年09月份103.63.60 %102.9103.53.50 %102.8103.93.90 %103.1
2010年08月份103.53.50 %102.8103.43.40 %102.7103.73.70 %103
2010年07月份103.33.30 %102.7103.23.20 %102.6103.53.50 %102.9
2010年06月份102.92.90 %102.6102.82.80 %102.5103.23.20 %102.8
2010年05月份103.13.10 %102.5102.92.90 %102.4103.33.30 %102.7
2010年04月份102.82.80 %102.4102.72.70 %102.21033.00 %102.6
2010年03月份102.42.40 %102.2102.32.30 %102.1102.62.60 %102.4
2010年02月份102.72.70 %102.1102.62.60 %102102.92.90 %102.4
2010年01月份101.51.50 %101.5101.41.40 %101.4101.81.80 %101.8
2009年12月份101.91.90 %99.3101.81.80 %99.1102.12.10 %99.7
2009年11月份100.60.60 %99.1100.40.40 %98.9100.90.90 %99.5
2009年10月份99.5-0.50 %98.999.3-0.70 %98.899.9-0.10 %99.3
2009年09月份99.2-0.80 %98.999.1-0.90 %98.799.4-0.60 %99.3
2009年08月份98.8-1.20 %98.898.7-1.30 %98.799-1.00 %99.2
2009年07月份98.2-1.80 %98.898.1-1.90 %98.698.4-1.60 %99.3
2009年06月份98.3-1.70 %98.998.2-1.80 %98.798.6-1.40 %99.4
2009年05月份98.6-1.40 %99.198.5-1.50 %98.899-1.00 %99.6
2009年04月份98.5-1.50 %99.298.3-1.70 %98.999-1.00 %99.7
2009年03月份98.8-1.20 %99.498.6-1.40 %99.199.3-0.70 %100
2009年02月份98.4-1.60 %99.798.1-1.90 %99.499.2-0.80 %100.3
2009年01月份1011.00 %101100.70.70 %100.7101.51.50 %101.5
2008年12月份101.21.20 %105.9100.90.90 %105.6101.91.90 %106.5
2008年11月份102.42.40 %106.3102.22.20 %106102.92.90 %106.9
2008年10月份1044.00 %106.7103.73.70 %106.4104.64.60 %107.3
2008年09月份104.64.60 %107104.44.40 %106.7105.35.30 %107.7
2008年08月份104.94.90 %107.3104.74.70 %107105.45.40 %108
2008年07月份106.36.30 %107.7106.16.10 %107.4106.86.80 %108.3
2008年06月份107.17.10 %107.9106.86.80 %107.6107.87.80 %108.6
2008年05月份107.77.70 %108.1107.37.30 %107.7108.58.50 %108.8
2008年04月份108.58.50 %108.2108.18.10 %107.8109.39.30 %108.8
2008年03月份108.38.30 %1081088.00 %107.81099.00 %108.7
2008年02月份108.78.70 %107.9108.58.50 %107.6109.29.20 %108.5
2008年01月份107.17.10 %107.1106.86.80 %106.8107.77.70 %107.7


关联阅读《论CPI失真》http://blog.163.com/understandingme@126/blog/static/1621331342011621105556461/


   3、零售物价指数(RPI)
  零售物价指数(Retail Price Index),是指以
现金信用卡形式支付的零售商品的价格指数。美国商务部每个月对全国范围的零售商品抽样调查,包括家具、电器、超级市场售卖品、医药等,不过各种服务业消费则不包括在内。如果经济发展迅速,个人消费就会增加。供过于求,导致物价上升,这个指数就会上升,将为后來带來通货膨胀的压力。该国的政府就会收紧货币政策。于是利率趋于上升,给这个国家的货币带來利好的支持

二、中国通胀的历史回顾

20世纪的百年中,我国经历了两种不同社会经济环境和国际环境下的通货膨胀,第一次是在20世纪40年代末期国内战争时期;第二次出现在改革开放时期。

改革开放后,中国通货膨胀发生了5次:

 1、第一次通胀(1979-1982年),广大消费者为财政赤字和货币增发买单

第一次通货膨胀产生在1979-1982年,其中1980年的CPI达到最高值106,这一价格指数虽然不是很高,价格上涨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也十分有限,但是它唤醒人们重新关注已经告别了近30年的通货膨胀这一经济现象。

原因:基建投资导致货币增发。

从1979年开始,中国在逐步推行商品经济的改革过程中,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从1979年至1984年,5年时间GDP就翻了一番,人均收入翻了不止一番。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基建投资和政府财政的支持,据统计,1979年至1980年我国两年财政赤字都达170亿元以上,国家不得不增发货币130亿元来弥补国库亏损,到1980年底,全国市场货币流通量比1978年增长63.3%。

通胀程度:1980年通胀达6%

在增发130亿元货币的刺激下,1979年、1980年全国物价出现了明显上涨,其中1980年通胀达到6%,已经到了经济危机的临界点。

政策应对:压缩基建投资、紧缩银根

1980年12月,国务院发出了《关于严格控制物价、整顿议价的通知》,对通货膨胀进行治理,经过压缩基本建设投资、收缩银根、控制物价等一系列措施,通货膨胀得到抑制。

买单人:广大消费者

2、第二次通胀(1984-1985年),到1985年通胀率一度高达9.3%

第二次通货膨胀发生于1983-1986年。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全社会零售额和市场上货币流通量都出现了增速高峰,由此迅速地导致了全社会总需求大幅地超越总供给,需求压力十分明显,1985年价格同比上涨了8.8%。与前一次价格波动相比,这次通货膨胀造成全社会价格的普遍上涨。

原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导致货币增发

1984-1985年的通货膨胀体现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引起社会总需求过旺,工资性收入增长超过劳动生产率提高引起成本上升导致成本推动。伴随着基建规模、社会消费需求、货币信贷投放急剧扩张,经济出现过热现象。

通胀程度:1985年通胀率高达9.3%

政策应对: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等

从1984年11月到1985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比如,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加强物价管理和监督检查,全面进行信贷检查等。

买单人:广大消费者

3、第三次通胀(1987-1989年),政府急刹车导致六成民企倒闭

原因:紧缩政策尚未见效,放开基建投资和货币增发

在1984-1985年中央采取的紧缩政策尚未完全见到成效的情况下,1986年又开始全面松动,主要表现为商品价格的放开和工资改革的推行及随之而来的基本建设投资的大规模升温。

基建投资导致市场对货币的大量需求。为此,中国央行发行第四套人民币和推行大额面钞。1987年底,货币供应量达到1454亿元,比1983年增加925亿元,增幅为174%。

通胀程度:1988年通胀率高达18.8%,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价格涨幅达到两位数。

据有关方面统计,1988年的零售物价指数,创造了建国40年以来上涨的最高纪录,达到18.5%;1988、1989年,通胀率分别高达18.8%和18%。物价上涨引发“抢购潮”。

政策应对:紧急刹车

1989年,中央召开会议整顿经济秩序,政府对投资和货币供应采取了紧急刹车的办法,全国几千个建设项目一起下马,半拉子工程一词随之产生。

买单人:六成民企破产倒闭

除了全体消费者之外,1989年前后全国仅民营企业(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就破产关闭了13万家,占原总数22万家的60%。

4、第四次通胀(1992-1995年),经济“软着陆”,但民企破产、股民被“套牢”

原因:价格市场化、提升工资和房产开发热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

1992至1993年,由于市场经济改革,国家全面放开商品定价。为了弥补差价,提高职工价格补贴标准以及再度提升工资,企业争上项目,外出投资,动用有限的外汇储备大量购进各种机械设备和高档商品,一再地扩大了银行信贷规模。

地方政府大搞开发区开发和用信贷大规模开发房地产业。开发过热,项目虚增,使许多生产资料价格上升40%。为了维持正常经营,许多企业,包括集体、私营企业,都不得不靠“三角债”来维持局面。  国内货币供应量增幅均达35%以上。

通胀程度:1994年通胀率高达创记录的24.1%。

1993年,国内的通货膨胀率为14.7%,通货膨胀高峰在1994年,当年的通货膨胀率达到24.1.%,是建国后计算这一指数以来纪录最高的年份。

政策应对:通过提高存款利率实现“软着陆”。

为此,政府再一次采取严厉的宏观调控措施, 1993年7月份中国开始紧缩,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但任何国家的货币政策都有一个时滞,我国从政策出台到管用大体上是7个月到24个月(美国是6到18个月),由于“时延”,1993年7月份的紧缩政策没有立即出现明显的政策效应,到1994年还没有起作用,这就是到了1994年物价指数仍然在冲高的原因。到1995年,通货膨胀逐渐消退。

吸取上一次通胀后急刹车的教训,中国政府开始通过控制利率杠杆和货币政策来进行经济的“软着陆”,存款利率一度长涨到12%左右。

买单人:民企破产和股民“套牢”。

一系列调控政策的结果是货币的回笼,通胀的消失,造成经济发展的放慢。标志之一是海南房地产泡沫破灭,民间炒房人破产;为了抑制股市的投机,涨停板、T+1、调高交易税数管齐下,最终导致了1995-1996年的两次大跳水,中国股市进入长达数年的熊市,中国股民明白了“套牢”一词的含义。

5、第五次通胀(2007年以来的),部分地区的中小民营企业出现倒闭潮

原因:贸易顺差过大和四万亿投资导致货币超发

通胀程度:2011年上半年CPI同比涨5.4%

政策应对:紧缩货币政策

中央采取房产限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等紧缩货币政策。

买单人:民营中小企业出现倒闭潮

据媒体报道,因为紧缩政策,江浙一带的中小企业出现倒闭潮。

从改革开放以来的5次通胀可以看出,通胀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央行滥发货币;通胀的买单人除了广大消费者之外,民间资本无疑也是最大的受害者。

  1985-2007中国GDP增长和CPI变化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指数(CPI)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6.0

2.4

1.9

1.5

2.8

9.3

6.5

7.3

18.8

18.0

3.1

3.4

6.4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14.7

24.1

17.1

8.3

2.8

-0.8

-1.4

0.4

0.7

-0.8

1.2

3.90

1.8

1.5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上半年

2011年 1月

2011年 2月

2011年 3月

2011年 4月

2011年 5月

2011年6月

2011年7月

4.8

5.9

-0.7

3.3

5.4

4.9

4.9

5.383

5.3

5.5

6.4


三、通货膨胀的危害

为了应对危机,近两年发行了巨量货币,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面对巨量的超发货币,通货膨胀不可避免。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主要有:引起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扭曲商品相对价格,降低资源配置效率,促发泡沫经济乃至损害一国的经济基础和政权基础。严重的通胀会逐渐到来,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1、 货币信任危机。自从纸币的诞生,市场上又多了个财富分配的工具。掌握了政权的统治者都要发行自己的货币。而且具有排他性。纸币不像金银货币,本身具有价值,而且稀少。她只不过是信用符号。原来对应的有等价黄金,现在什么也没有了,中国究竟发行了多少纸币,需要发行多少纸币,谁对发行量进行执行和控制,几乎形同虚设。现在发行拍脑袋,还是凭良心就不清楚了。好在中国国民受了2000多年的高度集中专权教育,对任何的统治者都很信任,很少去关心发行量,轻微的波动国民都不会在意,但一旦发现会对这种货币失去信任,会抛弃它。
  2 、窃取了持有金融财富人的财富。直接或间接持有现金的人是把自己的劳动成果暂时以纸币形式储存,当币值稳定自己财富不会缩水,通胀使自己很难以付出的劳动成果换回的等量纸币,在以等量纸币换回等量的劳动成果。而且不断的通账,货币的购买力不断的下降,发行纸币者窃取了纸币持有者的成果。窃国者侯也。造成了老实人吃亏,本身他们创造财富,但储存了财富不消费就是很大的贡献了,不知不觉窃取了他们的财富会造成很大的不公和惶恐。当勤勤恳恳的工作者不愿踏实工作也忙于消费时就会造成更大危机。
  3 、促发泡沫经济。投机忽悠者更疯狂。由于通胀的现实和预期的存在,人们发现直接或变相购买资产,不用辛苦劳动都能获得纸面财富,在有初期挣钱的效应的带动下,人们纷纷效仿,房价,股价,期货产品假不断上涨,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不断的出现。做实业的发现没有做炒做的挣钱,老实人没有投机人挣钱,踏踏实实的人越来越少,最终这个社会的可以直接消费的产品越来越少,很多人会成专职的投机者,而不去就业。很多人举债来进行投机贸易。
  4、 造成市场短期需求旺盛的假象。大量印的纸币通过各种形式很快流入了市场,必然需要购买更多的产品,投放的货币放到哪个行业,哪个行业的产品会供不应求,关联产品需求也很旺盛,短期投入了大量的钱到铁公基,就造成了钢铁的需求,水泥的需求的增加,就需要更多的人和投入投到这个行业,一旦产能短时间的过大,就会造成这类行业短期繁荣,过后倒闭,但很多从事这类行业的人短期很快的挣到很多的钱,催生了其他消费行业的火暴,通过世博会,奥运会,亚运会,也像市场注入了很多的纸币和需求。人们发现干什么都似乎很挣钱,大量的高档消费场所不断的涌现。但随着投入的结束,人们的挣钱难度不断增加,消费也会降低,就会有很多的企业倒闭。
  5、造成市场经济的度量尺失准。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是按合同办事。但签的合同都是在币值稳定的情况下才有意义。由于通胀,使度量价值的标尺币值在不断的变化,使很多合同都成为了废纸,原来在币值稳定情况下是公平交易,是双赢的,币值不稳会造成利益分配不公,不毁约由于原材料和劳工成本的上升就按合同供应就亏钱,消费场所不涨价就亏本涨价有人不涨就会造成恶性竞争。不涨工资员工不满意,涨工资老板亏本。
  6、造成大量的失业。如果通货膨胀过高,政府就会采取紧缩财政货币政策,提高银行利息和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因此许多投资项目就会因缺钱而减速或停止,失业率自然就会增加。通胀时人们都很浮躁,有很多行业由于短期的需求旺盛而挣钱容易,使传统行业的人很多人都想上热门的高薪行业里挤,使传统行业有大量的人跳槽,没跳槽的人希望涨工资,传统行业的产品的价格上涨缓慢,涨工资就赔钱,赔钱就关门,关门就造成就业的岗位减少,不断的的倒闭使找工作更难,就会造成大量的失业。
  7 、社会需求供给失衡。人们对货币失去信任就去寻找实物去抵制通胀,但实物的正常供给的能力是有限的,有序的供给,没有库存的情况下成本是最低的,当大家囤积时造成需求忽高忽低,一会供不应求,一会供应过剩,还有库存物流费用,造成供给产品的种类不均衡,最终遭成正常的产能破坏,均衡连续的生产是企业的最佳生命状态。倒奶,等过剩危机都会出现。
  8、社会危机。一旦人们不愿持有某一种纸币,把纸币纷纷换成黄金或他国货币时,就会引发大量社会危机。卢布曾经1卢布开始换两美元,但失去信任时4000卢布换一美元。人民币千万要吸取教训,别成第二个卢布。

9、通货膨胀导致社会经济运行效率低下。正因为通货膨胀会减少人们实际购买力,人们也就以各种方式来减少自己的损失。比如,当人们发现拥有现金与支票账户将会减少实际购买力时,他们就会在平时节省开支,将多余的积存用来购买一些在通货膨胀中能保值的资产,这在很大程度上会降低全社会的即时需求,造成一些行业开工不足和生产效率的下降。生产经营者将会花费更多精力与劳动力用于货款的收付上,而这些劳动力本来是可以更好的投入生产的。通货膨胀期间,一些投资者将会投放资金到房产、名画及各类收藏品中,因为这些财产是通货膨胀的受益者,这些原本可以投入到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各类资金就这样被生硬地堆积起来,显然对全社会经济运行效率而言是十分不利的。

10、通货膨胀往往引发经济衰退。众所周知,通货膨胀产生的前提条件是超额的货币支出,经过一段时间的价格上涨和工资增长之后,由于对通胀的恐惧,政府往往不再采取有效的刺激需求措施,更多的是抑制投资与货币发行,而这种反通胀措施的副作用有时表现得非常明显,即造成经济衰退。在我国,由于1988年严重的通货膨胀,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严格限制财政货币支出增长的措施,如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提高利率、强化市场监控等,这样一来,CPI虽然很快从1989年上半年开始下降,并在1990年降至101.6,但全国GDP增速也从1988年的25.8%下降到1990年的5.6%。尽管通货膨胀不能完全解释为紧接着的经济衰退,但时间上的紧随性是一种现实。

四、通胀的原因

通过对1979年以来中国通货膨胀产生机理的分析,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六个方面。一是过快的投资与消费增长。据统计,1982年到1993年的几年中,有7年的投资增速达到了30%以上,其中1993年全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了50%。理论上,有40%的投资总量会转移到消费基金中去,需求推动的通货膨胀压力也就不断增强。二是改革开放以来价格改革的影响。“取消计划定价,建立由市场需求与供给决定价格的价格体系”是我国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之一,期间价格结构的调整与价格水平的改变,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三是改革开放前十几年的财政与货币政策相对宽松。四是国内原有产业结构的不平衡。由于多年来欠账太多,农业、能源、交通等与轻工业相关的基础性、“瓶颈性”产业的生产与供给难以在短时间内有所突破,结构性通货膨胀也就在所难免。五是外资流入的影响。大量的外资的注入,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这20年的通货膨胀的压力。六是收入分配模式改变的影响。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一改近20年来重积累、轻消费的国民经济分配方式,多次地在全国范围内调整了工资,企业的利润分配也实行了更加灵活的分配体制,由此从工资收入和产品成本角度推升了全社会的通货膨胀。

通胀的原因从来源来分析,有两个方面:一是输入性通胀,也就是中国进口的商品涨价了,这种原因是存在的,比如铁矿石涨价了,自然带动下游产品成本增加,进而涨价,如:运往中国的基准铁矿石价格自2010年11月初以来上涨20%,达每吨178.3美元。这些因素均会致使工业原材料成本上涨,由此引发的进口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上涨导致的输入型通胀对我国影响巨大。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背景下,这种输入性通胀并没有那么厉害,有经济学家测算,这种涨价带来的通胀相关度也就是4%-5%。二是内生性通胀,如果不是输入性通胀,那就是内生性通胀。

(一)   流动性过剩引发通胀

与前四次通胀主要是内因所致略有不同,本轮从2007年开始的通胀,是内、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主要原因是外贸顺差过大导致的被动发钞。到2010年底,中国外汇储备累计达2.85万亿美元。为了维持人民币升值压力,中国央行抛出了近20万亿元人民币来对冲2.85万亿美元的巨额外汇储备。此外,央行货币超发的原因还包括2009年以来中央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抛出4万亿投资计划。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出台,这为信贷疯狂定下了基调。银行在刺激经济的基调下进行的“突击放贷”,“滥放”似乎是普遍行为。就是在这一场“信贷潮”,货币从央行源源流出。据统计,2009年全年新增人民币各项贷款9.59万亿元,同比增加4.69万亿元;2010年的这一数值为7.95万亿元。而当所有这些货币在市场流动时,高物价似乎就是不言自明的事情了

“2008年以来,采取了最激进的政策来保增长,贷款一年发了10万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研究员吴庆告诉记者:“这是这一轮通胀的主要原因,是国内因素。7月13日中行副行长王永利在人民大学经济论坛上表示,中国实际上货币超发14万亿,导致当前通胀压力。

央行为什么要超发货币?这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宽松的货币政策出于经济、社会的稳定考虑。

国家经济应该是出口,投资,内需三驾马车拉动。

中国经济原来是出口拉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出口拉不动,政府就大搞投资。搞投资4万亿,加上地方政府配套18万亿。但这些钱哪里来?

你如果是政府领导,你有两个选择,一个选择是发国债,一个选择是直接印钞票。

发国债是向老百姓或外国人借钱,迟早要还的,万一投资不当就麻烦了。而印钞票是把项目未来的预期收益先透支,假如项目一切顺利实现增值,这钱还是会和实体经济平衡的。

目前的情况是即使政府想不超发货币也不行。

最典型的是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来分析一下:

房价的本质是什么?是把你未来20年,甚至是30年,50年的收入现在一次性拿出来买一套房,可这套房钱是你的未来收入,你没有,怎么办?

银行说,我借给你,你要还贷款,于是皆大欢喜签了合同。

你终得了房子跻身房奴;
银行得了利益变成债主;
房地产商卖了房得了钱。

可这钱一进入房地产,就可以纳入流通,你想想,全国假如有5亿家庭,如果有5%贷款买房,就是2500万套房,假如每个家庭平均贷款20年,就是5亿家庭的年收入,这几乎相当现在家庭收入的2倍。

这些未来的收入都会变成现金,进入各个市场,引发物价上涨。

因为未来的收入已经花了,可未来的东西还没生产出来呢。

所以政府一打压房价,必然导致资本外逃引发其它方面的物价暴涨,这在2010年、2011年被农产品涨价反复证明了的,猪肉价格达到了新高。

假如政府不管制房价,房价这个泡沫又太大,不可收场。这造成两难。

解决的根本在于央行控制滥发货币的政策,这又牵涉太多问题。其中最敏感的一个问题是,假如央行不滥发货币造成虚假经济繁荣,我们还能保8吗?假如我们的经济没有保8,我们最近的所谓经济成长和财富增加方面真实的成就有什么?这样探讨下去会动摇执政基础的,这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

另一个问题是房价一跌,地方政府失去最大的财政收入,而地方政府已经变得臃肿庞大,谁来养活他们?中央收入年年高速增长,养活京官。地方财政很大一部分依赖房事(地皮低价储备,高价卖出),这房事可不是一定让你高潮的事。

为了配合两级政府各方面利益,央行只能采取极度宽松的银行政策,只要不断滥发,就会不断通胀。

2003年以来,中国的货币环境处于历史上最为宽松的时期。过去8年中,金融部门规模扩张速度显著超出经济总量增长的速度。央行资产从2002年底的5.11万亿元增长至2010年底的26万亿元,增长4.09倍;银行资产从2002年底的23万亿元增长至2010年底的94元万亿,增长3.09倍;广义货币(M2)从2002年底的18.5万亿元扩张至2010年底的72.5万亿元,增长2.92倍;而同期名义经济总量只增长2.31倍。央行资产、银行资产和广义货币过去8年的年度复合增速率分别显著超出名义经济总量6.38、3.15、2.51个百分点。

尽管中国经济处于转轨时期,有正常的资本化需求。比方说,1998年以来的房改,中国家庭无形中增加了一块很大的财富,再比方说,土地流转的逐步市场化,也是要产生大量的货币需求的。但可能也无法对冲掉超出经济增长的货币,特别是最近两年,当资本化需求已经大幅减少时,中国的货币量暴增了53%,而名义经济总量只增长了26.7%,货币增长率超出经济增长率整整一倍。

从资产价格看,1995年底中国经济成功地从高达26%的恶性通货膨胀中“软着陆”。从1996年至2002年期间,中国经济的平均真实利率为2.93%。但2003年至今,中国经济的平均真实利率是-0.3%,中国经济在长达96个月中有52个月处于负利率中。

2003年以来,中国的通胀有其清晰的逻辑路径:货币超量-资产泡沫-物价通胀。这是一个长期货币超量累积的过程,不仅仅是某一个时点货币超量了,因为这段时间是新中国经济史上超宽货币的时期。土地和房地产价格起来后,才通过相应的传递渠道向物价的各个领域扩散。这需要一个时间的累积,也决定了中国通胀会成为一种长期压力。

2003年以来,中国物价上涨主要由两块构成:城市服务性价格和食品。城市服务性价格的上涨的货币逻辑是,地价和房地产暴涨直接驱动人工成本涨,经济学上称之为“生存线”的概念。食品价格上涨的货币逻辑是,城市人工成本涨,对应的是农业人工的机会成本涨(经济学概念),同时从种植出来到城市的卖场,流通过程属于大服务,所以人工成本上去了,流通成本也就上去了。

中国劳动力成本趋势性上涨当然与中国人口结构拐点逼近相关。从城乡二元结构角度看,当经济越过“刘易斯拐点”,劳动报酬会加速上升。因为现代工业部门已经不能再用“不变工资制”从传统部门吸收“无限供给”的劳动力。有研究估算,今天中国农村剩余的青壮人工数量已不足5000万。从人口红利的角度看,中国15~65岁适龄劳动力人口将在2015年达到峰值。

但是由人口结构的拐点引发的工资上涨应该是一个均匀释放的过程,可能会像沙丘一样平缓,日本的经验数据反映了这一过程。而中国的劳工工资的上涨2006年以来却像峭壁一样陡峭。中国的劳动力红利的释放完全有条件比日本更均匀、更持续一些,因为中国广袤的国土和区域差异可以使得这一过程有足够的纵深,资方可以将工厂迁往内地,或可以用机器替代人工,但当下内地的土地等要素成本也在同时快速的上涨,所以薪酬上涨变得全局性的异常刚性。

刘易斯认为,一个国家在拐点之前也会出现工资上涨,主要是因为维持“生存线”的工资水平上涨。低端劳工的报酬是维持在一个城市生存的基本保障,它决定着一个城市的物价水平。

超量货币大量流向资本品后,土地和地产近年来急剧涨起来,城镇的生活成本、商务成本就上去了,低端劳动者的报酬会被倒逼上涨。这是相对的,务工成本涨意味着务农的机会成本涨,于是又牵引着农产品必然趋势性地涨。反转过来,当工业的利润变得越来越薄,会使更多资金从实体部门挤出进入虚拟部门,推动着资本品价格更快速度的涨,这是通胀自我实现的过程。

2、政府主导的投资体系拉动,但资源错配和投资效率低下。

政府投资体系效率低,腐败多,但官员乐此不疲,一是容易出业绩,二是容易捞外快。

如:最近武汉世界第三楼,连图纸都没有,奠基碑已经下了,将来到底谁出钱修都不清楚,钱哪里来,只怕还得贷款。

类似的2008年4万亿投资拉动20万亿投资,银行都只有乖乖配合大印钞票,唯有这样我们的官员才能“上下交争其利”,谁怕“国势危矣”?他们很有些人都可以做好移民的准备,只有我们要留在国内煎熬。

  从供给面上看,资源错配和投资效率低下。中国经济的政府主导型体制决定了其通胀型经济的本质。政府和国有企业部门掌握了经济增长所需的相当部分的要素和资源,只要其愿意,在理论上就可以通过将要素及资源价格降至最低(指对国有部门的“经济成本”)来支持投资的扩张。在微观上虚高了投资回报的水平,这是不真实的、非正常的资本利得。但从宏观效率分析,中国的边际产出资本比率(IOCR)自1994年以来,却出现了直线下滑,IOCR从1992年的0.39一直下降至2009年的0.2。换句话讲,20世纪90年代初,大致2~3个单位的投资能获得一个单位的GDP增量;但近年来需要5个单位甚至以上的投资才能增加1个单位的GDP产出。这意味着大面积的资源错配发生,当资源被大量配置在生产率低下的活动上,未来就不会有足够的产品和服务来吸收货币。也就是说,供给恶化而最终演进至通胀,这是“胀”的供给面的经济逻辑。

反危机中超强度的货币财政刺激是政府经济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体现。经济短期内被强劲地拉起来了,但退出的时候就碰到巨大的麻烦。各级政府项目的摊子在反危机时期最大限度地被铺开,这些项目很多效率低下。当政府政策要退出时,货币政策就陷入两难。因为政府和国企部门的杠杆率升上去了以后,反过来成为了利率调控的掣肘。最终宏观调控只能选择信贷额度配给制,得优先保证已经铺开的在建项目的用款,意味着私人部门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实质性的挤压。

一方面,私人部门要么无法获得贷款,要么只能转向灰色市场来获得融资,年利率通常在20%以上。另一方面,公共部门继续把金钱浪费到低效率的项目上。行政的数量控制的手段越来越严重地挫伤经济的效率,降低经济效率的调控只会加深未来的通胀,而不可能降伏通胀。

如果高成本再持续一段时间,中国的经济增长就会自然减速,这是经济规律,因为投入型经济,如果没有技术创新发生而致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话,要素价格不断上涨(资源、环境、人口),产出是会减速的。这是经济发生“滞”的逻辑。这种搭配可能是中国式“滞胀”的过程,这是最坏的结果。

3、汇率制度改革的两难境地。

因为我们国家实现的是固定联系汇率,紧盯美元,这个政策后果是仅仅在2010年9月份,国外流入中国热钱高达1070亿美元,接近人民币7000亿,为了消化这笔热钱,央行不得不印发7000亿人民币。

为什么美元流入中国导致我们要印钞票?

因为中国固定联系汇率规定进入企业帐户的美金在一个月内必须强制兑换成人民币,所以流入中国的美元热钱越多,央行为了兑换美元不得不印刷的人民币就得越多。

那为什么国外那么多热钱要进来?因为有利差和升值预期。

具体地说:

假如你在中国做企业,同样借100万本钱,美国银行利率是2个点,中国银行贷款利率是6个点,你借谁的钱?

假如你8月份借的美元,换成人民币放了一个月,结果你发现9月份人民币升值了2个点,你什么都没有做你借的钱就替你赚回了2个点。

利差+升值收益两样好处给你,你还会借人民币贷款做生意?所以现在的企业主都去借美元贷款做生意。

我国很多企业(除了央企)找银行借钱非常难,但美国人现在是大印钞票,实行宽松流动性货币政策。这样中国的各个企业都在想办法借热钱(美金),热钱源源不断进入中国,中国央行就不得不源源不断超发货币。

那超印了人民币为什么通货膨胀就这么快?因为人民币不能自由流动,多印出来的钱不能像美国一样祸害别的国家,只能让国内老百姓遭殃。

那我们不实行联系汇率了吧,那就把汇率实现自由浮动,假如汇率实现自由浮动,在目前的情况下(中国政府拥有巨额外汇贮备和贸易账面顺差),必然导致人民币急剧升值,只需要快速升值5个点,那些刚刚从金融危机缓过气的出口企业,估计要死一半。

那中国的就业就麻烦了,会引起巨大的社会问题,所以暂时还不能放弃固定联系汇率。

固定联系汇率政策这么糟糕,那么为什么94年中国政府还要选择?

那个时候中国经济规模小,内需不够,为了启动经济就必须拉动出口,出口企业最怕什么?当然是最怕汇率大幅波动,所以实行联系汇率就为企业出口奠定了稳定的外部货币环境,有助吸引外汇创收。在当时采取这样的政策有诸多的合理性。

但是现在中国经济太依赖出口了,而且经济规模太大了,再实施联系汇率就很危险了,马上放开不行,只能逐步采取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进程,最终实现货币市场化。

那么人民币在国际上不断受到升值压力,国内又有高通货膨胀导致的高贷款利率,两个就形成了国际热钱追逐的息差收益和升值收益,假如人民币顶不住压力快速升值,热钱在实现套利以后会快速流出中国经济,导致中国经济崩溃,因为出口会萎缩和全民财富缩水(被超高的楼价和股价打回原形)。

所以中国政府不敢快速升值人民币,必须保持自己的货币政策独立性。

但全世界,特别是美国都期望中国升值,政治压力越来越大,热钱因此源源不断进入中国,中国政府无力抗压,集体攻击中国实行固定联系汇率这个漏洞。

因为进入中国热钱越多,人民币兑换发行量就越大,在中国市场上的人民币热钱就越多,这样通货膨胀就不可避免,而为了防止通胀,央行将不得不不断加息,这无意中导致中国企业更愿意借国外的热钱投资商业活动,于是这个漏洞就不断放大中。

现在你看懂了这个恶性循环吗?

根据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蒙代尔的三元悖论,一国的经济目标有三种:

①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②汇率的稳定性;③资本的完全流动性。

这三者,一国只能三选其二,而不可能三者兼得。例如,在1944年至1973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得到实现,但“资本流动”受到严格限制。而1973年以后,“货币政策独立性”和“资本自由流动”得以实现,但“汇率稳定”不复存在。

中国现在的经济目标选择是①和③,但按照中国政府规划实现人民币完全自由可兑换还得到2015年后,这么长的时间内如果不解决固定汇率的问题,人民就忍受高通货膨胀,这无疑又会动摇政府的执政基础,但如果立即开放人民币自由兑换,出口企业又会崩溃。

现在温家宝总理为什么累?说假话被人说成是影帝,讲真话会让老百姓崩溃,得忍受多少年的通货膨胀?这次发改委专家到说了句实话,假如按专家的想法来弄,大家现在不是要全民富裕,得全民共赴国难,忍受十年的高通胀是要的。

所以中国政府2008年开始大力鼓励出口企业重视内需,2009年提出要实现共生性繁荣,说白了不让老百姓有钱,不让内需起来,我们这么大的一个经济体,长期依赖出口和政府主导的低效率投资的话,绝对不是正常。

以上这三个主要原因,短期内,哪个原因能改变?

回答是肯定的,在短期内都没有改变的可能,所以2011年,依然是一个继续通胀上行的时代,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所以对未来,我们有理由悲观,但是我个人还是怀一线希望,这希望简直就是奇迹。

可除了这样,我们暂时很难改变什么,我只能说,也许通胀危机爆发可以换来一个更好的制度诞生或更好的治理通胀的经验。从这个角度讲,那么这次通胀付出巨大的代价,长远来看,还是值得的。

(二)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1、输入型通胀是成本推动型通胀的组成部分。美国开动印钞机,一部分钞票用来购买中国产品或在中国进行投资,而另外很大一部分用来购买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使其价格上涨。国际局势动荡也是导致原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的原因之一,国际市场原油期货价格已接近每桶100美元,全球粮食价格创历史新高。另外供给全球海运炼焦煤市场50%以上的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今年因洪水严重而影响全球炼焦煤供给,给钢铁业另一主要原料铁矿石的价格迅速上涨增加了不小压力,而我国铁矿石的进口依赖高达75%。据英国《金融时报》2011年1月16日报道,运往中国的基准铁矿石价格自2010年11月初以来上涨20%,达每吨178.3美元。这些因素均会致使工业原材料成本上涨,由此引发的进口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上涨导致的输入型通胀对我国影响巨大。

2、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和劳动力成本上涨加剧了我国通胀。我国现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工业化进程中,劳动力需求较大,而农业科技欠发达,无法释放更多的劳动力到非农业部门,尤其是继春节之后,各地均现用工荒,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再加上国家进一步努力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推动了劳动力成本继续上涨。而由于人口上升,天气变化,自然灾害,农产品市场也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再加上上游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上涨,农产品价格持续走高。据去年我国宏观经济数据显示,农民收入(工资上调和农产品价格上涨)增速13年来首次超过城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但是这一成绩的背后,也预示着成本推动是我国面临的通胀压力又一原因。

(三)高通胀的预期加剧通胀

     通胀预期是指人们已经估计到通货膨胀要来,预先打算做好准备要避免通胀给自己造成损害,然而防范通胀的措施本身就会造成资产价格的上升,即对通胀的预期本身就会加快通胀的到来。从国际上看美元贬值,黄金再创新高,油价站上高位,引发全球范围内的通货膨胀预期。从国内来看,我国近几年来出现的购房热,购车热,购黄金热,与通胀预期的流行与强化有直接关系。人们非理性的通胀预期必然改变其消费和投资行为,从而加剧通胀,可能造成通胀成螺旋式的上升。另外,大量国际投机资金因人民币升值预期而持续流入我国,2003年-2010年我国热钱已为净入年了,据测算,十年来境外流入中国的热钱2890亿美元,2010年高达为355亿美元。这些投资基金在增加流动性的同时进入了资产领域,驱动房地产等相关行业快速发展,进而扩大了总需求,推动了物价上涨,进而推高通货膨胀率。

   

五、治理通胀的对策措施

通货膨胀的治理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在治理通货膨胀的过程中,既要从宏观上消除通货膨胀的根源,把握通货膨胀治理力度,并在时间上兼顾企业改革、金融改革的要求,又要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使资源配置状况改善,还要考虑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的变化,使其能够适应对通货膨胀的治理。通货膨胀有各种不同的类型和多种不同的病因,而且对经济带来的破坏作用是明显的。为抑制通货膨胀而采取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通常也会导致高失业和GNP的低增长。但为了避免我国经济出现畸形发展,我们必须采取调整收入政策,货币政策,对外经济政策,提高利率,降低工资水平以及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抑制通货膨胀蔓延,使我国经济稳定的发展。

1、加大宏观经济调节力度,控制货币供应量。由于通货膨胀形成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应过多,因此,治理通货膨胀的一个最基本的对策就是控制货币供应量,使之与货币需求量相适应,稳定币值以稳定物价。而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必须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投放,保持适度的信贷规模,由中央银行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灵活有效地调控货币信用总量,将货币供应量控制在与客观需求量相适应的水平上。需求的目的。我国应当适用紧缩的货币政策,例如提高利率、存款准备金率、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以及收缩贷款等方式回笼部分过剩的流动性,控制好信贷货币总量,以抑制投资、收缩流动性。

在财政政策方面,主要是大力压缩财政支出,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坚持收支平衡,不搞赤字财政。在货币政策方面,主要采取紧缩信贷,控制货币投放,减少货币供应总量的措施。采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配合,综合治理通货膨胀,两条很重要的途径是: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控制消费过快增长,以此来实现控制社会总

2、采取适当的对外经济政策。一般来说,我国的国内的通货膨胀与其国际收支状况具有相互推拉的作用。在各国都出现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我国必须采取适当的对外经济政策,以减轻国际收支失衡对国内物价的不利影响,井阻止国外通货膨胀的输入。这方面的措施主要有:(1)实行浮动汇率。由于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我国货币对外汇汇率的升降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所决定。加快币制改革和汇率体制改革。我国处于开放型的经济体系中,国际性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自然会对我国有很大影响,且难以控制。因此,我国应加强有效的监管,及时作出多变的对策,同时加快币制改革和汇率体制改革的市场化、法制化和国际化的进程,使其适应多变的国际形势。(2)与各国在贸易和金融领域采取协调措施,如与各国加强协作,共同采取控制各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改善国际金融制度以及其它反通货膨胀的措施,以制止世界性通货膨胀的蔓延。要降低国家的纸外汇储备,通过提高资源价格、劳动力价格扩大内需,减少双顺差;重定招商引资政策,收紧外资在国内的资产收购及一般性投资,收紧外资在房地产方面的投资、投机活动。继续严控资本项下外汇投机资金的进出。
     3、调整经济结构,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治理通货膨胀必须从两个方面同时人手:一方面控制总需求;另一方面增加总供给。二者不可偏废。若一味控制总需求而不着力于增加总供给,将影响经济增长,只能在低水平上实现均衡,最终可能因加大了治理通货膨胀的代价而前功尽弃。因此,在控制需求的同时,还必须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一般来说,增加有效供给的主要手段是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投人产出的比例,同时,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支持短缺商品的生产:(1)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例如改善农业基础措施,增加农业装备条件,农业创新科技与应用,培养高素质农民等,从根本上增加农产品的生产和供给。同时也可以通过减免税费额度,给予农民一定补贴,加大对农产品运输的绿色通道,减免过路过桥等各项费用等措施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一旦农产品价格下降,将会有利于整体物价水平的下降,稳定消费者信心。  (2)推进资源产品价格改革。针对中国投资率较高、资源消耗比重大、上游价格易受国际初级产品变化冲击的特点,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水、电、气等资源类产品价格改革,尽早尽快改革完善成品油定价机制,在与国际油价接轨的同时考虑尽量考虑到本国所能承受的因油价上涨带来的对相关产业、行业上中下游可能产生的通胀压力,同时通过各种有效措施,调控国内粮价以便在一定程度上抵制国际粮价震荡对我国造成的影响,只有这样,对主要因国际油价和粮价的持续攀升带来的输入型通胀才能有所防范与抵御。(3)发挥进口对宏观经济平衡和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增加关键设备关键技术的进口,尽量减少初级产品、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在不损坏贸易利益的同时,促进贸易收支基本平衡,减小外汇储备规模,降低流动性过剩。(4)放低对经济增速的要求。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我们应在一定程度上放低对经济增速的要求,更注重“调整经济结构,解决中国经济长期以来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使经济的发展与人口、环境和资源相适应”。

  4、政府应妥善管理公众通货预期行为。一方面在国内健全价格监督预警系统,及时发布相关价格信息,增加政策的透明度,通过不断地释放政策信号,对公众的心理预期进行正确引导。另一方面,在建立完善对国际性热钱流动的检测预警机制的同时,通过对汇率稳定性的管理,降低人民币升值预期,从而减少国际热钱对人民币的套汇操作,消除热钱流入意愿,稳定资产价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0

粉丝

714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小黑屋|Archiver|安德管仲网 ( 粤ICP备20002412号 )

GMT+8, 2024-12-26 22:20 , Processed in 0.07328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