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民主、我们爱自由、我们也爱财富!我们尊孔子、我们尊老子、我们同尊管子!

安德管仲网管仲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2645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萧条的中国制造业还有多少希望?

[复制链接]
2645 0
郎咸平说,制造业则经济兴,制造业萧条最可怕,在《郎咸平说:萧条下的希望》这本书里,郎教授从多方面阐述了这一观点,我们来看看,中国制造业的希望到底在哪?我们又该如何走出萧条?这些问题都是每一个制造业同仁和政府决策者们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区域性萧条明显

2013年一季度,温州申请破产的企业数量同比上升了12倍。2012年一年,温州法院受理的企业破产案件27起,平均一个季度大约7起,但是今年一季度法院已经受理了86起。温州某基层法院的陈副院长说,当地濒临倒闭企业至少100~200家,主动申请破产的企业只有5~6家,如果按照5%的申请破产比例计算,温州去年破产的企业约540家,今年一季度已经暴涨到1720家。这还没有计算停产和半停产的企业,以鞋企为例,温州2700多家鞋企中还有800多家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约占30%。
珠三角地区也不容乐观,官方数据还能看得过去,但第三方做的统计就差距很大了。香港工业总会的数据显示,港资企业两年倒闭30%,2011年,珠三角地区约有7万家港资工厂,2012年底还剩5万家。港台集团是珠三角地区的制鞋巨头,原本有6家鞋厂,自2008年开始陆陆续续关闭了5家,2013年1月又关闭了最后一家。香港工业总会副主席刘展灏预计,到2015年,珠三角地区港资工厂将萎缩到大约3.5万家,再次减少30%。这才是珠三角地区制造业的真实状况。
实际上,温州、珠三角地区的区域性萧条只是整个经济萧条的缩影,放眼其他行业,情况也一样糟糕,造船、光伏先后进入危机,工程机械严重产能过剩,60%的纺织企业零利润。

二、造船业陷入困境

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造船完工量602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1.4%。2013年跌势还在继续,一季度全国造船完工量945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5.6%;1—6月,全国造船完工量2060万载重吨,同比下降36.0%,80家重点监测企业经济指标全面下降,工业产值同比下降16.6%,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24.7%,利润同比下降53.6%,相反应收账款、财务费用、管理费用都在增长。重点监测的都是大企业,能很顺利获得贷款和各项优惠政策,中小船企就更惨了。
全球最大的中小船舶制造业基地在浙江台州,目前约有80%的船企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原总经理谭作钧预计,有50%的造船厂将在未来2~3年内破产。具体到造船第一大省江苏,今年1—3月份江苏13家重点船企中有4家企业亏损,小一些的造船厂日子更不好过,在列入统计的66家造船企业中有44家企业没有接单。面对困境,银行多次出手相救,以江苏为例,截至2013年2月底,江苏省主要金融机构对重点造船企业的综合授信余额为1070亿元。当时我曾在电视节目中警告大家,给造船业融资看上去确实是雪中送炭,实际上谁也不能保证这不是第二个光伏。果不其然,从今年7月开始,各大银行意识到风险纷纷开始收紧对造船业的贷款,以前只要客户向造船厂支付1%的预付款银行就敢贷款给造船厂,现在至少要支付15%的预付款银行才会考虑发放贷款,具体操作中则可能要达到30%的预付款。

三、钢铁行业问题重重

发改委说“钢铁行业2012年经历了10年来最困难的时刻”。2012年全国有将近三成的钢贸企业倒闭或者退出行业,10月15日至11月15日上海曾有第一波钢贸贷款逼债高潮,当时所有媒体都在报道,其实那段时间起诉一共才27起。大家知道最近的情况吗?“上海法院网”公布的开庭公告信息显示,2013年3月18日至4月17日,仅一个月上海就有209起银行起诉钢贸企业的案件开庭,媒体反而不吭声了。

四、光伏企业危机深重

光伏企业更是不用多说,美国、欧洲部分国家先后对我国的光伏产品征收重税,2013年3月20日全国最大的光伏企业无锡尚德宣布破产,光伏第一大省江苏停产和半停产的企业超过60%,第二大省浙江有96%的企业停产或倒闭。中国光伏产业联盟主席朱共山说:“全国范围内多晶硅行业90%的企业已经停产,如果再持续下去,这个行业将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

五、工程机械严重产能过剩,库存高企

以挖掘机为例,全年总销量12万台,产能60多万台,前几年4万亿投资兴起之初还不明显,大家都有饭吃,现在日子却很难过。各大工程机械生产商库存积压严重,花钱租地用来停放没人买的新车,因为害怕停产引起恐慌。徐州市金山桥东、大黄山附近,可以看到徐工集团停放的许多工程机械。徐工集团作为国企还注意影响,不让工人失业回家,民营企业就管不了那么多了,三一重工、玉柴重工都相继传出了裁员的新闻。
查阅徐工集团的年报发现,今年一季度,徐工集团的库存新增5.96亿元,同比增长51%,销售收入同比下滑17%,但应收账款达到204亿元,同比增长54.5%。这说明徐工集团过去一直在大量赊销工程机械,我没有苛责它的意思,因为所有的工程机械企业都是这样。但是这次的行业危机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过去的。

高端产业转移,中国还会有真正的制造业吗?

近代世界史上共有三次大的产业转移。第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把钢铁、纺织这些没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转移到了德国和日本。第二次转移是六七十年代,日本、德国把纺织、玩具、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亚洲国家和地区,诞生了亚洲四小龙。第三次就是我们熟悉的,90年代亚洲四小龙把玩具、纺织、服装等产业转移到中国沿海。这三次转移都是从生产成本高的向生产成本低的国家和地区迁移,是正常的经济现象。
如果今天我们面临的这次产业转移也仅仅是阿迪达斯、耐克这类服装厂把生产线迁移到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地,这也没什么好讨论的,这就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特点——寻找廉价劳动力和土地!阿迪达斯的数据显示,它们在苏州厂的工人一个月3000多元还留不住,但是柬埔寨的工人月薪828元就可以了。所以它们要离开中国,这很正常。但事实上并不仅仅是这样,因为这次转移走的主力不是耐克和阿迪达斯的厂,而是高端制造业,比如通用、卡特彼勒、福特等,现在已经走的有100多家了。这次产业转移集中在以下四大行业,首先是高端消费品,其次是精密制造业,最后是汽车和工程机械。这些企业回到美国后效率均大幅提升。
在高端消费品领域,通用电气已经将洗衣机、电冰箱和加热器的业务从中国回迁到肯塔基州,而且回迁以后效率更高。搬回美国后,生产Geospring热水器的原料成本下降25%,组装时间提高了5倍。以前在中国生产这个热水器终端零售价是1599美元,现在在美国生产后只卖1299美元。2009年高端厨具商国王制品公司搬回美国,物流效率提高15倍,在中国生产时它们对大客户的交货时间一般在30~60天,搬回美国后2天就能交货。另一家高端炊具制造商All-Clad
Metalcrafters也正把生产线从中国转移到美国。
在精密制造领域,NCR公司的自动取款机工厂也从中国搬回了美国。美国AmFor公司把在中国的生产线搬回俄勒冈州。亨特实业有限公司把灌溉控制系统生产线从中国大连迁回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谷歌新推出的谷歌眼镜以及2012年上市的无线家庭媒体播放器Nexus Q也都是在美国本土生产。
在汽车和工程机械领域,福特公司2012年把在中国和墨西哥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搬回美国。卡特彼勒宣布油压挖掘机项目在美国建厂,中国的卡特彼勒工厂只保留一个研发团队。由于汽车和工程机械这种行业原本也不是中国的强项,因此这类企业转移不多。
上面这些是已经走了的,计划走的还有更多。2012年,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对106家年收入超过10亿美元的美国企业进行调查发现,37%的企业考虑将制造业迁回美国本土,相关企业主要集中在橡胶和塑料制品行业(67%准备回撤)、机械行业(42%准备回撤)、电子行业(41%准备回撤),以及计算机相关行业(40%准备回撤)。原因是中国制造业成本上升以及中国经济放缓,比如2000—2005年,中国工厂的工人平均工资和福利上升了10%;2005—2010年,中国工人平均工资和福利上涨19%,而同期美国工厂工人的成本仅上升4%。如果再把越来越贵的能源成本、运输和供应链风险以及关税成本等其他因素考虑在内,“中国制造”大概只能继续维持5年的相对优势。也就是说,最早到2015年左右,就大部分面向北美消费者的商品而言,在美国本土生产将会变得和在中国生产一样划算。
麻省理工学院(MIT)进行的类似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结论,即33%的全球化美国企业考虑开展制造业务的本土布局。埃森哲调查的跨国公司高管中约65%表示,过去24个月进行了转移制造业的活动,2/5表示工厂已经迁回美国。
我国商务部的统计数据也佐证了这一趋势。2012年全年,“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4925家,同比下降10.06%;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17.16亿美元,同比下降3.7%”。其中,美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1374家,同比下降8.22%,连续两年显著下跌;而相比于两年前,来自美国的资金投入减少了近1/4。
这样的趋势不仅在美资企业内蔓延,我们自己的企业有的也开始在美国设厂生产。2012年10月3日,联想集团宣布将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Whitsett市开设PC生产线,主要生产“Think”品牌笔记本电脑、台式机、平板电脑、工程工作站和服务器,并计划在2013年投入运营。
过去的三次产业转移,本土留下的都是拥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美国把钢铁、纺织转移出去了,国内留下的是飞机制造、医疗器械、生物工程、航空航天等至今仍然是全世界最领先的行业。德国、日本用20年把纺织、服装等行业转移出去,剩下的是汽车制造、精密仪器、电子行业。即使到今天,德国、日本制造的精密仪器、光学元件依然可以和美国匹敌,德国、日本的汽车也是行销全球,一个占据高端一个占据中低端。亚洲四小龙也用了20年把低端制造转移出去,它们也有自己的独门绝技:中国香港是金融和旅游;新加坡除了这两项还有造船和石油化工;中国台湾也是可圈可点,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基地,全世界每一台电脑里面都有台湾制造的产品,光学产品可以和日本同台竞争,联发科的IC设计也是全球一流,能和高通、三星竞争;韩国自然不用说,消费类电子产品已经超过日本,其他如造船、半导体、液晶面板也都是全球一流。但是这次产业转移后,中国会剩下什么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1

粉丝

1850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小黑屋|Archiver|安德管仲网 ( 粤ICP备20002412号 )

GMT+8, 2025-1-3 13:17 , Processed in 0.05909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