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形势分析、对策和建议 刘克崮 一、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分析 此次危机是上世纪30年代大危机以来全球最严重的金融危机。虽然危机发生后各国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由于普遍估计不足,缺乏准确判断,加之救市政策效果尚未完全显现,金融危机还远未结束,发达经济体已进入衰退,对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将进一步扩大。主要表现在: (一)全球经济明显下滑。国际金融机构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经济恶化程度和速度超过去年预期。世界银行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增速仅为0.9%,全球贸易额紧缩2.1%,发展中国家出口将严重下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全球经济增速为0.5%,发展中国家为3.3%,发达经济体经济为-2%。其中:美国为-1.6%,法国为-1.9%、德国为-2.5%、英国为-2.8%,而日本为-2.6%。(见附图一)
见附图一:各个层次国家GDP预测 (二)主要经济体经济持续恶化。美国去年4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了3.8%,创1982年1季度以来记录。股指出现了1994年以来最大下挫,制造业指数连续12个月下跌。钢铁、汽车、旅游、酒店、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危机频现。日本去年国内生产总值9年来首次下降,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按年率计算下降了12.7%,为1974年以来最低。欧盟经济严重不景气,经济敏感指数今年1月份已降至68.9点,为1985年以来的最低点。 (三)全球就业问题严重。自去年10月以来,全球失业人数剧增2000万,失业总人口增至2.1亿。美国仅去年11月份非农失业人数达53万,创下1974年以来单月失业最高记录。印度、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就业前景均降至最低。 受危机影响,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国主要经济指标严重下滑,部分经济指标呈现陡降的趋势。主要表现在: (一)实体经济处于下行区间。受雪灾、地震、通胀等影响,2008年下半年我国宏观经济逐步进入下行区间,2008年GDP同比增长9%,比2007年峰值降低4个百分点,比上一周期(1992-2007年)平均增幅低3.3个百分点(见附图二)。
附图二:1978年来我国经济周期图 (二)投资、消费、进出口下滑趋势明显。1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1%(见附图三),考虑PPI因素,增幅较去年同期低3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已回落至1.0%的较低水平,PPI则同比下降3.3%。消费者信心指数由去年7月的96.5回落至87.3,连降5个月,通缩基本形成。利用外资75.4亿美元,同比下降32.7%, 已连续4个月负增长。进出口同比下降29%,降幅持续增大;其中出口下降17.5%,进口下降43.1%。
附图三:1992-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增值图 (三)财政收入增长不容乐观。2008年,财政收入增长呈“前高后低,逐步回落”的态势,全年财政收入初步统计为6.13万亿元,同比增长19.5%,增幅比2007年回落12.9个百分点(见附图四)。今年1月全国财政收入仅6100亿元,同比下降17%。
附图四:1998年原来全国财政收入增长图 (四)货币供应和存贷款高速增长。1月份,货币供应量与信贷增量维持高速增长,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9.6万亿元,同比增长18.8%,而1月新增贷款达1.62万亿,较去年同期多增8141亿元,创历史记录;存款余额46.8万亿,同比增加19.5%,高于同期4.14个百分点。 总体看,今年1季度经济形势将很严峻,虽有若干“亮点”,但是“火光”还是“曙光”尚有待观察。考虑到固定资产施工季节性、审批时间等因素对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以及出口企业订单一般集中在3-4月签订,上半年和全年经济形势要到5月份才能明朗。 二、综合分析预测和应对的基本思路 从世界范围看,此次金融危机不同于97年亚洲金融危机,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原因不同。此次引发危机的源头是处于经济金字塔顶端,占美国GDP20%的金融房地产业,引发危机的金融衍生产品总额是全球GDP的8倍,占全世界流动性的70%。二是危害不同。由于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总需求传导的乘数效应,发达经济体社会总需求的减少,位于产业链低端的新兴经济体、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将出现较长时间下降,甚至是负增长,进而造成这些国家经济停滞和社会不稳定。三是传导路径不同。危机首先发生在美国,依次影响欧盟、日本、新兴经济体,直至发展中国家。目前,投行倒闭潮刚过,传统银行业和以美国3大汽车巨头为代表的高端企业相继出现危机。超前反映全球经济运行的OECD先行指数也创1975以来的新低。多米诺骨牌倒塌进程刚刚开始,国际金融危机将继续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金融行业向实体经济发展,并存在发生第二波冲击的可能。 从国内看,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1)对外依存度显著提高。1998年我国贸易对外依存度仅为32%,2008年上升至59%。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国家绝大多数为我国对外贸易顺差国家,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已紧密相连。(2)经济增长有着明显的“投资拉动型”和“出口导向型”的特征。1998-2007年,投资和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始终保持在60%以上。(3)消费对GDP贡献度增长缓慢。2003-2007年,最终消费对GDP贡献率仅由35.3%提高至39.4%。 因此,我们很难在此次危机中独善其身、一枝独秀,初步判断,2009年将成为中国本轮经济调整期的第一年,经济将主要呈现出“低增长、低物价、高失业”的通缩局面。初步分析预测: 1、出口增速继续放缓。去年,中国向美欧日三大经济体的出口额占到出口总数的46.3%。而根据IMF的最新预测,今年美欧日三大经济体经济均为负增长,我国出口增速必定减缓,并会持续一段时间,全年甚至可能出现零增长。在当前经济对外依存度较高的情况下,出口减速对经济的打击将非常严重。 2、消费增长较为困难。企业开工状况和盈利能力下降将直接影响到居民收入水平。经济下滑过快、社会保障体系薄弱和严峻的就业形势,将进一步打击消费者信心。预计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速将由2008年的21.6%下降到17%左右。 3、投资将成为短期拉动经济的主要因素。今年,拉动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预计今年投资的实际增速将略高于2008年的25.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保持在26%左右。 4、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估计,此次金融危机将导致非农就业减少人数1763万;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估计,去年底以来由于外需萎缩,全国有将近2000万外出务工农民失业。近日,劳动保障部发布了2009年城市就业需求,约2400万。综合分析,预计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8%左右,远高于去年4.2%的水平。 此外,前不久各省“两会”公布了今年经济增长目标,25省中仅有3个省与2008年持平,其余均低于2008年增速,平均下调2个百分点。反映了地方对今后经济发展的普遍预期。 按照上述分析,我们建议在经济下滑和调整期,宏观调控的总体思路是“科学分析、积极应对、四位一体(保增长、保就业、调结构、推改革)、长短结合”,确保实现国民经济“下滑较小,损失较少,就业较好,社会较稳,恢复较快,转变较大”的目标。短期内,应着重于保增长、保就业,以平稳度过难关;中长期应立足调结构、推改革,消除经济增长不合理因素,着力构造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机制。 四、应对措施 (一)保增长。充分运用多种财税手段,通过支持出口、消费、投资“三驾马车”,保持国民经济的中速增长。 出口方面,继续实施以出口退税为主,其他政策相配套的措施,支持出口、稳定外需。努力促进出口产品和产业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企业经济效益。实施出口多元化战略,加大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调整外汇使用方向。外汇集中使用在物资储备和资源购买,抢夺资源定价权。 消费方面,继续发挥和完善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带动居民和其它社会资金增加消费。扩大财政促销补贴范围和规模,加大对家电下乡、农机购置、汽车和保障性安居房消费的支持,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促进消费增长。加快完善扩大城乡养老、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制度,完善教育卫生等社会公共服务体系,解除大众增加当期消费的必理障碍。发展个人消费信贷,倡导适度负债和超前消费的新观念。 目前投资在“三驾马车”中仍是见效最快、影响最大的措施,主要内容是扩大政府公共投资。在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扩大政府公共投资规模时应注意解决好三个问题: 1、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杠杆和引导作用,调动银行、企业、资本市场和国外的资金,拉动全社会投资总额的增长; 2、尽快解决地方政府和企业投资项目的资本金来源问题,包括采用中央代地方发行债券,增发企业债、公司债,政府特定项目中长期贷款等方式; 3、深化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改进政府投资运作方式,提高效益和效率,规范监督与管理,完善后评价制度。 (二)保就业。要把就业放在当前经济工作的首位。受内在因素和外在环境的约束,我国经济处于下行周期,并将以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保持一段时间,企业及生产要素将进行大规模的重组,客观上会造成较长时期较多人的失业状况,特别是庞大的农民工和大学生的就业矛盾将十分突出。因此,政府在依靠保增长、调结构的方式促进就业的同时,要加强全社会劳动力市场、就业信息和技能培训等专项工作。当前还应该使用见效快的超常规手段和方式增加就业弹性系数,填补就业缝隙,创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空间,以安民生、保稳定。建议重点抓好两项工作: 1、大力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就业弹性大,是解决失业问题的主力。具体措施一是对中小企业实行宽松的信贷政策;二是提供财政支持,中央与地方财政联手带动社会资金支持、扩大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三是建立大型金融机构对中小金融机构政策性批发贷款制度,支持其发放中小企业贷款;四是建立中小企业征信系统;五是支持各地的职业技术实训基地建设,帮助农民工和大学生提高就业技能。 2、支持建设基层草根金融机构和开展小额信贷业务。我国基层金融十分薄弱,机构严重短缺,需大批量发展草根金融机构和产品,形成中国特色的规模化的草根金融服务体系。所谓草根金融,就是投资人、从业人和受益人均为草根人,机构设于草根,营运资金主源于草根,提供草根型金融产品,接受地方监管机构监管的基层金融。通过在中小城市和重点乡镇、街道大量建设草根金融机构,为城乡小企业、个体户、大学生、农民工和农民提供金融服务,可以批量地解决就业问题。要迅速总结各地“民间借贷”,“台、包商业银行微贷”、“扶贫基金会信贷服务社”、“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对其进行规范、提升和推广,此项工作,可下放部分管理权。对不吸收公众存款的放贷机构,在中央指导下由地方负责管理。对新建立的草根金融机构可以给予所得税或营业税“两免三减”的政策。对现有金融机构5万元以下小额贷款业务给予税收优惠。 (三)调结构。通过税收、支出等财税手段,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结构调整的侧重点有五个:一是调整内外需结构,降低经济对外依存度,走内需主导型发展道路;二是调整投资与消费结构,逐步提高消费比重,降低投资比重;三是调整产业结构,重点是提高就业弹性大的服务性产业的比重,从而提高总体经济吸纳就业的能力;四是调整投入和效率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的结构,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我们决不能做过度消耗祖宗留下的资源环境,同时过度制造污染留给子孙的“缺德”一代。应抓住当前社会物价低、财政减税大的有利时机,尽快出台资源税改革方案,加紧研究环境税方案,鼓励节能、降耗、减排;五是调整高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支持科技创新,加大对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支持力度,支持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发展,支持、鼓励创业投资的发展壮大;六是调整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在维持必要的外汇储备基础上,减少顺差,降低储备增长,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七是调整外汇储备资产结构。停止美元资产的增长,降低美元资产的比重,规避美元贬值风险。减少虚拟资产,增加实物资产和实体投资,大量收购储备黄金、石油、矿石、粮食等战略物资,投资海外资源性企业,获取能源资源战略性权益,包括油气、矿产、农田和成长型经济体的房地产。 (四)推改革。危机应对、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都有赖于经济体制和制度改革的深化,应加快进行系统性、整体性、根本性的改革。可先重点研究推进财税、金融、投资、外经、国有资产管理、土地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协调配套改革的思路和方案。可于今年启动方案研究工作,明年试行,2011年酌情全面实施。财税部门应积极参与支持其他部门的改革,对自身改革应重点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1、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增加居民的收入份额比重。在政府份额中,减少生产性支出,增加公共性、服务性支出; 2、调整财政收入支出结构,减少非税收入,增加税收收入比例。减少部门收入,增加公共收入。减少专项收支,增加一般收支; 3、调整税制结构。如研究增加个人所得税调节分配的能力和在全部税收收入中的比重;通过改革现有税种设置,引导地方各级政府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 4、深化政府间财政体制改革,调整政府间分配关系,改革目前横向地区差异大,纵向“上大下小”(指中央和省市政府财政收入高,县乡财政收入困难)的局面; 5、研究解决特殊领域的收入分配制度和政策。如金融业、房地产业的税收制度和政策。
(本文来源:网易财经 200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