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民主、我们爱自由、我们也爱财富!我们尊孔子、我们尊老子、我们同尊管子!

安德管仲网管仲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882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联想移动换帅

[复制链接]
1882 0
规模盛大的联想Tech World刚落幕四天,联想移动业务掌门人刘军的豪言壮语尚未远去,岂料6月1日夜间,联想集团突然宣布,刘军离任联想执行副总裁、移动业务集团总裁及摩托罗拉管理委员会主席三个职位,由陈旭东接任。虽然杨元庆对刘军离职原因并为提及,但种种迹象表明,联想智能手机业绩已经停滞不前,靠收购催成“胖子”的战略已达极限。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着急了。6月1日晚间,联想集团宣布,刘军将卸任联想执行副总裁、移动业务集团总裁以及摩托罗拉管理委员会主席职务,由刚刚成立的神奇工场CEO陈旭东接替刘军的职务。但联想的重大人事变动并未就此画上句号。
  对于人事变动引发的争议,杨元庆日前通过内部沟通会讲话揭开了人事变动的原因。杨元庆在与联想移动业务部门高管的谈话中,他认为,互联网时代需要的竞争力已经完全不同,“我去年跟你们说了几次,要醒一醒,我甚至还说了你们拿榔头敲都敲不醒,你们太慢了,在错失机会。”
  在杨元庆看来,移动业务如果换不了思路就换人。同时也反映出在移动业务上,杨元庆对中国市场发展前景的担忧,如不是到了万不得已的地步,恐怕不会有此次人事地震。联想变革或将来临。
  他表示:“本次(移动业务负责人)调整,无关乎责任,只关乎机遇,我们应当从过去吸取经验和教训。如果大家要记住一个理由,一个原因,一个词,那就是change(改变)。今天的状态,很大的原因就是我们用过去做事情的经验来做新的业务。”“互联网提供了直接接触用户的方式。今天我们可以跟用户直接互动,了解他们的需求,响应他们的反馈,对产品快速开发和迭代,让用户体验最优。”杨元庆说。
  为什么要改变?因为市场格局发生了变化。联想在国内手机市场遭遇了小米、华为、酷派等国内手机厂商的有力挑战。截至去年底,联想虽然还在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前五,但彼此间的差距已大幅缩小。
  在此背景之下,杨元庆在互联网模式拯救联想移动业务上寄予厚望。他在内部沟通会上表示,选择陈旭东负责联想移动业务是因为“陈旭东拥有经验、能力,喜欢尝鲜,喜欢尝试,喜欢冒险,还有着开放的心态等,能够拥抱互联网,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有的精神”。
  实际上,过去几年,无论是小米还是华为,甚至最近的乐视超级手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拥有“爆款”机型。“爆款”机型是互联网思维最直接的产品体现和延续的关键,但是联想没有。
  “显然,曾经被联想肯定的、甚至作为移动市场开拓优势的PC产业中积累的研发、营销、销售等在弱化,互联网思维、粉丝经济、社交媒体等正成为联想未来的座上宾。”资深IT评论人孙永杰表示,联想否定了之前移动业务的战略,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战略,这个战略在中国市场已有阶段性成功范例,那就是小米。
  在杨元庆看来,这次调整的意义在于希望能够给这个团队,给这个业务带来更多的变化。杨元庆表示,“这个变化要从头开始,所以首先要从领导人开始,从调整一把手开始。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调整,给这个团队注入更多活力,让变革来得更彻底,更到位,更猛烈些。”
  而陈旭东最终得以接盘联想移动业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其是联想内部最懂互联网和具有开放精神的高层,而这正是转型中的联想集团所欠缺的。无论从品牌、营销、渠道还是商业模式而言,互联网对手机乃至更多传统业务的渗透影响愈加深入,而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在去年便提出全面转型互联网的口号。
  杨元庆此前曾表示,目前联想的诸多业务重点都是围绕互联网转型,一方面是开发适应互联网需要的产品,第二是以互联网为方式改造业务模式。“陈旭东喜欢尝鲜和冒险,有开放的心态,能够拥抱互联网,这些都是联想移动需要有的精神。”杨元庆最近在一次内部讲话中表示。
  事实上,面对小米乃至华为等竞争对手,联想对传统运营商渠道、传统模式的过于依赖成为短板,而杨元庆称联想的移动业务过去一年也没有完成预定目标。此外,联想移动业务的利润相比竞争对手完全处于下风。
  过去我们的销售方式也是很传统的,从分销商、代理商、零售商,再到用户,手机渠道,40%多的利润+费用,而小米们没有这些,我们怎么跟他们竞争?”杨元庆谈到,“营销也一样,这已经不是大把撒钱的时代了,而是靠脑子、靠智慧营销的时代。我们现在开始用微博、用微信,才意识到过去有多吃亏。”
  而陈旭东在筹备神奇工场业务一年时间左右,对互联网进行了充分的了解和学习,在联想诸多高管中,无疑是最懂和最接受互联网文化的人。
  杨元庆曾表示,联想会把互联网客户和应用作为开发主要诉求,神奇工场将更加专注互联网用户需求,跟原来产品模式和定位不同,以应用带动产品开发,不止是手机,还将嫁接各种互联网终端设备,包括眼镜、路由器、以及空气净化器等智能家居产品。
  杨元庆此次也对陈旭东团队提出了要求:不能固步自封,要有更强烈的互联网思维和基因。值得玩味的是,杨元庆此前还亲自担任联想变革领导小组组长,推进互联网转型,在用户互动、软件应用方面进行创新,在硬件层面,则要求适应客户需求来开发下一代产品。
  联想此前所作的转型尝试还包括,在社会化营销方面通过微信、微博和国外社交工具加强和用户的互动;在电商和配送领域引入O2O服务;以及在服务部门进行的变革尝试,通过互联网手段把线下维修站和自由人才聚拢起来,为客户提供互动服务,甚至帮助联想开发新的服务,加强联想的竞争力。
  除了公司层面的转型,杨元庆表示,个人的转型同样重要,公司转型意味着基因变化,最终会落实在每个员工头上,作为领导必须带头;过去缺乏互联网支撑,公司产品更多是闭门造车,现在互联网工具让客户无缝沟通,要求每个人更加开放、互动,虚心听取。
  不过,在乐视移动总裁冯幸看来,联想集团之大,内部流程机制没有互联网企业灵活,很多时候每个业务线及部门负责人肩负的任务和责任,不足以让其大胆尝试或试错,决策相当慎重,这导致很多创新无法在内部得以实现,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基因。
  不过,可喜的是,联想的电商渠道已见起色。
  2014年12月,联想CEO杨元庆、京东CEO刘强东联手,在京东商城发售乐檬K3。这款售价599元的智能手机销量挤进京东前三,且预约量已经接近百万台。联想认为该手机销量在2015年可突破千万。此外,联想日前花费6000多万收购了Le·com域名,这或许会成为联想日后的电商平台。
  “这两年,联想情况差强人意,只是因为路线不对,其竞争力还依然强悍。”一手机厂商高层称:“人才储备、企业体量、供应链控制、渠道管理经验、收购的专利,这些其他手机厂商都比不了。”
  目前,联想在中国、印度、印尼、南美共建设6大制造基地,通过遍布全球的供应链,联想每年移动终端产能可以超过1亿台。
  此外,收购摩托罗拉之后,联想海外业务得到补充。Gartner发布2015年Q1全球智能手机销售量报告显示,2015年Q1,联想全球手机销量1888万,同比增长13%。虽然市占率从5.9%下降至5.6%,但联想依然保持在全球第三名。

联想移动思维停留在PC时代
  根据国际知名研究公司IDC报告显示,2014年Q3、Q4,以及2015年Q1,联想手机在中国市场份额分别为12.8%、9.5%、8.2%,份额持续下滑。2015年Q1,联想手机中国市场出货量820万台,同比2014年Q1减少了22%,排名从第二滑落至第五名。
  除此之外,收购摩托罗拉之后,联想集团(00992.hk)2015财年财报显示,移动业务收入达到91.84亿美元,占其总收入比为20%。但是,移动业务亏损3.7亿美元。需要指出,其亏损可能主要来自联想自身的移动业务。财报显示,2015财年,IBM的System X以及摩托罗拉移动两项亏损业务的累积亏损只有6300万美元。
  “今天的状况,很大的原因就是我们用过去做事情的经验来做新的业务,我们在PC上的成功经验,想用在手机上;正是这些根深蒂固、深入到基因的东西,造成了今天的结果和状况。”联想集团CEO杨元庆在6月3日的内部讲话时指出:“不变化,肯定不会看到成功的结果。”
  不得不提及的是,联想在手机业务方面经历可谓坎坷。
  2008年初,手机业务亏损近4000万美元,联想选择出售手机业务,专心经营PC市场。2009年初,中国3G牌照发放,智能手机伴随移动崛起。联想集团于2009年底宣布2亿美元回购联想移动,将手机业务视为“PC之后的增长引擎”。其后,联想以手机业务为核心打造了MIDH集团(移动互联网和数字家庭业务),即联想移动。
  2010年初,联想移动精心打造的乐Phone智能手机面世,当时,杨元庆把乐Phone视为挑战苹果的利器,并表示“卖不过iPhone就是失败”。根据财报显示,整个2011财年,乐Phone售价2800元,销量仅50万台。
  2011财年,联想移动营收8.04亿美元,依然亏损。联想中国区市场总收入、经营利润分别为100亿美元、5.07亿美元,其中个人电脑业务贡献收入、利润分别为92亿美元、5.23亿美元,非个人电脑业务亏损1500万美元。中国区非个人电脑业务中,移动业务为绝对主体。
  “这之后,集团可能意识到精品的路线不可行,转而走向机海战术。”一位联想研发人员回忆,2011年中期,联想开始牺牲利润、推出大量低成本手机,“就跟PC的市场战略一样”。
  当时,这一市场战略恰好与运营商的手机补贴政策不谋而合。三大运营商为了迅速发展3G用户,通过补贴方式定制了大量低价智能手机。“华为、联想、中兴、酷派等几家终端厂商,基本运营商补贴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上述研发人员回忆称:“每年研发几十、甚至近百款产品,疲于应对。”当时,“补贴阵营”被业内称为“中华酷联”,三大运营商每年支出数百亿终端补贴费用。
  这一战略初见成效。2012财年,联想智能手机出货量超过700万,增长1070%。2013财年,联想手机继续增长300%,出货量达到2800万台。
  但是,为了执行机海战术,联想移动不得不牺牲利润。2012财年,联想手机10倍的销量增长仅拉动85%的收入增长,移动业务销售额从8亿美元增长至14.84亿美元。而且,财报显示2012财年,联想中国区非个人电脑业务(主要为手机业务)亏损6900万美元。
  2013年,联想移动收入达到30.39亿美元,但中国区仍然亏损5000万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PC时代积累的供应链管理经验,联想手机成本持续下滑。2013年首季度,联想手机规模效应初显,手机业务开始盈利。2014财年,联想手机出货5000万、平板900万,收入56.57亿美元。联想中国区非个人电脑业务经营盈利1700万美元。
  但需要指出。“联想手机70%的出货来自运营商渠道。”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老杳告诉记者:“而且,由于运营商渠道的突破性进展,联想手机逐渐就放弃了开放渠道的经营。”需要指出,由于PC时代的积累,联想在中国拥有超过5000个线下实体店,以及大量的代理点、维护点。但这些远远超越其他手机品牌的渠道积累,并未给手机业务贡献太多。
  2014年,联想MIDH业务架构调整,负责中国区销售、渠道的MIDH中国业务部总经理冯幸调离MIDH。其后,冯幸于2014年中期离开联想,转战乐视,与冯幸一起离开的还有几乎整个负责运营商渠道的团队主管。
  与此同时,生不逢时的是,2014年,国资委向三大运营商下发“压降销售费用”的要求。2014年全年,中国移动终端补贴成本降低了28.5%、渠道酬金下降7.8%、广告费用减少了24.6%。
  在联想沉迷于运营商渠道时,其他手机品牌早已开始居安思危。
  2013年初,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曾公开表示:“不能做米缸里的老鼠。”其后,华为开始砍掉低端手机业务。2014年中期,余承东再次表示:“单纯倚靠运营商渠道大量推超低端手机注定是一条不归路。”其后,华为P7、Mate 7高端手机开始横空出世。
  此外,华为将荣耀系列手机打造为互联网品牌,与小米线上竞争。2014年下半年,华为斥巨资打造线下渠道,在全国开设了300多家服务店。2015年,华为将打造更多线下渠道。
  同样为运营商补贴受益者的中兴、酷派也在调整,酷派将品牌拆分为酷派、大神和ivvi三个品牌,分别面向运营商、互联网及社会化渠道独立运作,并且削减超低端手机出货,从追求出货数量转向追求利润。酷派在财报中表示:“ivvi在中国电商渠道销量中排名第三位。”
  “2014-2015年,小米、荣耀、魅族、乐视开始在线上崛起,vivo、OPPO称雄线下渠道,华为也在线下跟进。从产品层面,大家也都开始冲击高端市场。”老杳指出,风云变幻的手机市场,联想始终按兵不动。
  “事实上,联想也在打造‘旗舰机’。”前述联想研发人士称,但是,旗舰机的软件研发流程与千元机是完全一样的,从立项到软件封版控制在一个季度的时间,“不重视旗舰机的研发,研发团队几乎没有话语权,完全是产品团队主导。”
  在该人士看来,相比于“其它一年仅出一两款机器、用心做产品的厂商”而言,“我们的旗舰仅表现在硬件配置高、成本高而已,交互、UI、系统,有点寒酸。”此前,联想旗舰手机K920定价4799元曾引发大量“天价”吐槽。而目前,K920售价已大幅下滑,京东价约2200元。
  杨元庆在内部讲话中指出了此类问题:“我们过去做PC,产品比较简单,用户体验是由微软掌控,所以我们只要把硬件跟操作系统弄顺了就行。但现在,用户体验每一家都不同,它不是由Android掌控,谷歌掌控,而是由我们掌控,尤其是在中国,要让用户体验更优。这对我们做产品提出了更高的、更苛刻的要求。”
  不过,上述研发人员认为,目前“联想的研发不受重视。研发投入很低,研发预算也很难通过审批。”




结语
  在国内4G发展引领的新一轮智能手机洗牌中,当华为、小米、乐视、酷派、中兴等厮杀激烈之时,作为昔日国产手机老大的联想却毫无抢眼表现,更缺乏一件爆款产品,即使将Moto品牌重新带回国内市场,不但没能与联想品牌形成协同提升力,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联想移动的业绩。此次变革或是联想移动真正“CHANGE”的起点。
  (资料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每日经济新闻、赛迪网、京华时报、北京商报、网易科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0

粉丝

714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小黑屋|Archiver|安德管仲网 ( 粤ICP备20002412号 )

GMT+8, 2024-12-23 12:41 , Processed in 0.05972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