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民主、我们爱自由、我们也爱财富!我们尊孔子、我们尊老子、我们同尊管子!

安德管仲网管仲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2975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改革开放30年30事

[复制链接]
2975 0

编者按:

我国从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上最重大、最壮观、最令人瞩目的事件之一。正是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突破思想藩篱,砥砺创新勇气,30年中华大地发生的大变革大发展,对于国家发展道路的探索,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奇迹的造就,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改革开放的30年,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最迅速、综合国力上升最快、人民得到实惠最多、国际地位提高最显著的30年,也是党和国家的“幼儿”——少先队在自己的儿童小社会里改革发展最快的30年。

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改革开放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30年上海少先队改革创新的实践深刻证明: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和道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我们的各项工作才能符合民心童心、顺应时代潮流,才能为中国少先队事业的发展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2008年,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处,改革开放大潮又起。为了继承和发扬改革创新的光荣传统,推进新时期上海少先队事业的新发展,我们特撷取以下30个基层少先队首创的、影响较大的工作与活动项目,以飨读者。



1、
少先队“自动化”

1979年,刚恢复少先队组织不久的虹口区第三中心小学少先队大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路线及邓小平同志关于“下放自主权”的思想指引下,首创了一种由队员当家作主进行自我教育与民主管理的新形式——“少先队自动化”。它激励少先队员在自己的组织中学习做主人,“自己的活动自己搞,自己的事情自己管,自己的同伴自己帮,自己的进步自己争”。其基本特征为:在成人精心、合理辅导下的队员自主、自动与创造。

“少先队自动化”的价值在于发现孩子、解放孩子与发展孩子。少先队自动化的早期经验所强调的尊重主体与开发主体的思想,揭示了少先队运动所必须遵循的规律,对少先队此后的创造性发展有着重大的启示与指导作用。

上海各级少先队工作者把握了少先队“自动化”的精神本质及运作原理,迸发出了无穷的创造。大家以“同质多样”的活动来推动“自动化”运动向深度与广度发展:儿童团创造了“半自动”的经验,初中队员走向了“大自动”,少先队的自动精神渗透到了德、智、体、美、劳等各个领域,呈现出自动学习、自动服务、自动锻炼的良好景象。

少先队自动化贯穿了改革开放30年少先队工作全过程,它成了少先队走向现代化、民主化、科学化的标志。1997年12月,段镇、沈功玲的专著《少先队的自动化》一书正式出版,对少先队自动化18年来的创造性实践进行了理论上的科学总结。

2、
开展“爱科学月”活动


1978
年春天,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优秀辅导员、上海市第一师范附属小学校长倪谷音参加完全国科学大会回沪以后,迅速发动全校少先队员开展了以“寻找科学的春天”为主题的活动。队员们外出参观科技画廊、访问市少年宫天象馆、和科学家见面、举行科学家事迹报告会、阅读科普书籍、观看科技电影等。孩子们的眼界大大开阔了,他们形象地把陈景润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新成就,把杨乐、张广厚攻克数学难题的新成绩,把少年破格进大学,科普书籍的大量出版等等都比作为科学春天里开放的朵朵鲜花。大队委员会及时向全校少先队员发出了“人人争当科学世界的小主人,个个参加‘科学小世界’活动”的倡议,引导队员们去探索浩瀚奇妙的科学世界,做实验讲科学道理,做小制作锻炼动手能力……活动充分展示了孩子们的聪明才智和对科学的兴趣,队员们兴奋地说:“科学的春天比大自然的春天更美丽,我们热爱科学的春天。”由此,“爱科学月”雏形诞生了,各种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活动迅速在全市得到推广。

此后,每年11月开展的“爱科学月”活动,让少年儿童创造性地学习各种科学知识,发展创造性思维,锻炼各种能力,激发了他们热爱知识、热爱科学的热情,树立了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雄心壮志,涌现出了一大批爱科学积极分子。

3、
红领巾开展小研究

1984年1月,静安区诞生了“红领巾小研究中心”。它由11位大队长组成,在区少年宫少先队方法部老师辅导下,研讨本区的少先队工作,对少先队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现象,主动进行调查、分析,向团区委、也向各校辅导员提供各种建议,并在《小葵花》油印小报上发表小评论。之后,奉贤等区县以及市区红理会的孩子们也相继开展起了小调查、小评论、小建议等各种形式的小研究活动。小研究的成果受到了少先队工作者们的重视,经常在少先队的重大会议上发表。

成人社会对儿童声音也予以了高度关注,许多涉及儿童问题的大事,如2001年市政府为青少年建造东方绿舟野外营地、2004年人大制订未保条例、2005年妇儿委制订儿童发展“十一五”规划等,都主动邀请市红领巾理事会与儿童代表前去发表意见。

2006年 12月起,为进一步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快乐生活”的寄语精神,围绕“申城儿童快乐指数”兴起了一场大规模的儿童调查儿童活动。2008年12月在雏鹰世博文明行动中,市红领巾理事会举行儿童论坛,并向社会发布“小手牵大手,大家找陋习”的调查结果,发出文明好习惯的“五劝”行动倡议书。

红领巾小研究活动,使队员受到深刻而又实际的教育锻炼,补充并促进了少儿工作者的“大研究”,各种“小研究”组织成为了各级队组织的“智囊团”,使中国少先队科研充满了生气和活力。

4、
成立红领巾理事会

1984年“六一”儿童节,少先队上海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会上隆重举行了市红领巾理事会的成立仪式。红领巾理事会的成立,正式宣告了少先队员代表将在共青团的带领下,在更大的范围内学习当家作主和培养自治自教能力。

红领巾理事会由同级少先队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在红领巾理事会的理事构成中,遵循以队员为主的原则,以利于保障队员的民主权利,成人理事包括同级少年部长、总辅导员、少年宫少先队活动部部长等。理事会主席由少年部长兼任,总辅导员同时兼任红理会总辅导员。市红领巾理事先后聘请市人大主任陈铁迪、龚学平担任名誉主席。红领巾理事会的任务是出主意、通信息、搞活动、做宣传。

红理会的建立,提高了少先队组织的社会地位,全党全社会更加关心少先队工作;让孩子参与市、区县少先队的决策与领导,扩大了少先队员在自己组织中的自主权,促使少先队领导决策与管理更加民主化;在市区的范围内团结和锻炼了一大批少先队的积极分子,一批批小理事成长为颇有影响的少先队代表人物;共青团通过少工委、辅导员对少先队实行自下而上的领导,同时又依靠红领巾理事会、大队委员会实行少先队的自我领导,两者结合,促使了少先队事业的蓬勃发展。

全国许多地区借鉴上海经验,相继建立了红理会或类似机构。

5、
“十分钟队会”

1984年秋,普陀区华阴路小学少代会小代表丁炜向大会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学校每天给一个完全由他们独立开展队活动的时间。这一提案得到队员广泛赞同,也受到开明校长贺秀菊重视与支持。十分钟队会由此诞生,并一发不可收,至2008年,快乐自主的十分钟队会持续了23年,创下了近50万次自转记录。

十分钟队会是在十分钟里举行的由队员轮流设计、筹备、主持的,简短而能经常开展的一种队活动。它是对原有队活动“规则”、队会“模式”的创造性突破,短小易搞,人人参与,充分满足了队员们的活动欲、自主欲、表现欲、创造欲。每天一次的“十分钟”是队员独立工作的实践,“学习做主人”的意识就在每天的队会中得以强化。十分钟队会的诞生是一个可贵的突破,它贵在天天搞,十分经常;队队有,十分广泛;日日新,十分多样;人人动,十分自主;年年续,十分持久。

经1987年起市少工委连续多年的总结、研究、推广,十分钟队会作为“按需运行”的少先队自动化新产品,迅速走向全市各中小学,也受到兄弟省市少先队的青睐,并有了更多的创新,后被列入《少先队工作字典》、《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2005年又被全国少工委、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编入《中国少年先锋队大全》。

6、
创办《我们一百万》队报

少先队的正式报刊历来都是由成人主办。1985年1月,上海诞生了一张由市红领巾理事会主办、由优秀少先队员轮流当主编的公开发行的少先队队报——《我们一百万》。它是在少先队自动化思想的指导下由市红领巾理事会小主席张炼红提议创办起来的,至今已有22年报史,发行数从最初的5万份增至20多万份,遍及上海各个中小学以至全国许多省市。它在全国队报、队刊中异军突起,独具一格,充分显示了少先队自动化的威力,为中国少先队运动史增添了最富有创造性的少先队新闻事业的崭新一页。1990年,《我们一百万》在邮电部召开的全国报刊展览会上展出,被评为优秀报刊奖。

《我们一百万》的队名不是由成人取名,而是走儿童群众路线,由市红领巾理事会小理事广泛征集,民主讨论产生的。小记者、小编辑由公开招聘和学校推荐相结合,编辑部实行任期制,每届两年,责任编辑一般由“资深”老队员担任,阶梯形的年龄结构,使老队员能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在指导员指导下,小编辑、小记者自主自动地运作,编辑部形成了一个自动的、富有创造性的、互助合作的特殊少先队集体。队报集体是少先队员学习社会参与、学习相互合作、学习创办事业的“社会大学”,它锻炼、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小报人,培养了责任感,发挥了主动性,训练了创造才能与集体主义精神。

7、
创办《少先队研究》

1983年4月,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胡锦涛在广州召开的全国少先队科研规划与少先队工作学会会议期间,对上海的代表说:“理论研究需要有阵地、窗口,上海有优势,是否可以办一个少先队理论研究的刊物,来促进少先队理论建设。”段镇、沈功玲欣然接受了这一重托。

广州会议后,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和上海市少先队工作学会决定按锦涛同志的要求,联合创办一份以创建少先队教育新学科为目标、结合少先队实际工作开展理论研究的群众性学术刊物。1984年1月到1985年12月为试办阶段,先行试办《上海少年工作通讯》,1年6期,共12期,仅属地方刊物。1985年7月,全国少工委邀请段镇赴京商谈加强少先队理论建设问题,决定在《上海少年工作通讯》的基础上,正式创办一份以《少先队研究》为刊名、面向全国少先队工作者的群众性学术研究刊物。同年9月,中国少先队工作委员会向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发出《关于委托办〈少先队研究〉的函》。 1986年2月,中国少先队有史以来第一份少先队工作者群众性学术刊物——《少先队研究》终于诞生了。此刊为双月刊,每年6期,主编先后由段镇、沈功玲担任。

《少先队研究》的诞生,是共青团实施理论带队的重大举措,它是少先队工作者科研的园地,中央和各地少工委的理论助手,全国和地方少先队工作的学术窗口。

8、
“我们是少年创新家”

1985年1月,团市委、市教育局、市总工会、市妇联、中国福利会、解放日报社、文汇报社联合发出“关于支持上海市红领巾理事会开展‘少年创新家’竞赛活动的通知”。《通知》高度评价少先队员们以古今中外各行各业的创造革新家为榜样,进入了“少年创新家”的角色,热切期望孩子们:以改革、创新精神来开展创造性的活动、创造性的工作和创造性的学习,今天做各种各样的小创新家,明天成为在现代化建设中为祖国立功劳的大创新家。

北京东路小学六(3)中队三位爱玩石头的男孩,研究石头的起源、结构和用途,被市少工委授予“少年谭家桢奖”。静安区万春街五(1)小学中队爱好文学的队员们创造性发起《动物海陆空大战》接龙故事活动,第一集在《我们一百万》报上刊登后引起了全市少先队员的浓厚兴趣,百万份接龙故事稿件寄到了报社,该中队的主要创作人员获得了“少年巴金奖”,这些活动同时也获得了全国“创造杯”最佳奖和上海“少年创新家”星星火炬奖。

少年创新家们还办了各类红领巾小事业:上海市第八中学初一、初二的少先队员创办了“超级信息市场”;卢湾区大木桥路小学创办红领巾出版社,涌现了“小小出版家”;四师附中创建了“笑语角”;闸北区和田路小学四(1)中队成立了“振兴共和新路开发公司”;奉贤县南桥小学开办了“红领巾调剂商店”……种类繁多、知识性强、教育面广的红领巾小事业活动满足了有爱好特长队员的特殊要求,为队员们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这项活动得到了大创新家贺绿汀、张瑞芳、谢希德、苏步青的首肯,纷纷前来担任顾问与指导。

9、
设立少先队教研员

80年代初,徐汇区教育局为加强对少先队工作的理论研究,任命区少年宫赵敏宝同志为少先队教研员,该岗位设在教育局德育室内,这是本市区县建立少先队教研员制度的早期探索。1985年9月,卢湾区教育局在副局长麦丽琼支持下,调周成华校长到区教育学院任少先队教研员,设立少先队教研员制度。经过一年的时间,充分证明在区县教育学院(校)设立少先队教研员制度,有利于加强少先队的理论研究工作。

1986年3月,在市教育局刘元璋副局长的热情倡导下,团市委、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设立少先队总辅导员和少先队教研员的通知》,文件肯定了卢湾区“保留一批少先队工作骨干,长期从事少先队理论研究”的经验,要求区、县推广这一制度。文件规定了区、县少先队教研员的任职条件,建议少先队教研员由区、县教育局会同区、县团委择优选聘,并由区、县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和教育科研所委任,并形成制度。

根据文件精神,上海市各区、县先后设立了少先队教研员,其主要任务是:参与本地区少先队科研工作的规划与决策;负责对大中辅导员的业务培训;指导课题探究,实现科研兴队。

少先队教研员是区县少工委办公室的重要组成,形成了团委少年干部、少先队总辅导员和少先队教研员“三驾马车齐驾共驱”的合作共事机制,促进了少先队理论学科化与队伍专业化的建设,保障了少先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0、
大中队职能部

大队职能部于1985年首创于虹口区继光中学。以前大队领导制一直是大队委员会集体领导下的委员分工负责制。工作中,小干部们感到单靠一人领导,力量不足,需要同伴协助。于是,大队部开始增设各门类的干事,干事由大队部招聘,帮助大队委员一起“干事”,这样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以委员为核心的各个团队。这些职能不同的群体被称为“部”,如学习部,文娱部,体育部等。于是,原来的大队委员会负责制改为了职能部负责制,大队委员任部长,再由部长聘请几名干事组成部门。

率先试点的继光中学在实施过程中把各职能部职责作了梳理:组织部——管人又管事,是大队的组织保证;宣传部——负责红领巾通讯站、广播站、黑板报、队刊,是有声有色的舆论保证;学习部——组织知识性活动和学科竞赛,把队员带进知识的海洋;文体部——组织队员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被称为最快乐的部门;事业部——分管队的小事业、小家务,开展各类服务活动,为长大后干大事业作准备;队风纪检查委员会——负责检查队员的行为规范,被称为“预防感冒部门”。

实践证明,联合起来的领导效能要比个人委员的单线领导强得多。大队建立起职能部后,中队也对应建立起职能部。大中队的职能部,由团队对团队代替了过去的个人对个人,壮大了小干部队伍,增强了集体领导,提高了自动化水平,促进了少先队工作的全面活跃。

11、
创办队长学校

1985年10月13日,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36周年纪念日,在市委组织部的亲切关怀下,首期上海市少先队队长学校在市政府礼堂举行开学典礼。市长江泽民同志为队长学校亲笔题词:“做热心服务、勇于创新的好队长”。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曾庆红同志接受市红领巾理事会的聘请,担任了第一期队长学校名誉校长,为队长学校题词,亲自参加开学典礼并讲话。他说:“从战略上说:少先队队长是党的第五、第六梯队”。他嘱咐队长们“全心全意、勤勤恳恳的为少先队挑担子,准备长大了为国家挑更重的担子。” 1989年10月13日,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赵启正同志担任了第二任队长学校名誉校长,他在开学典礼上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告诉队长们他小时候在少先队里是如何学习、实践“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队礼精神的以及这一切对他的一生的影响;1996年10月13日,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罗世谦同志担任了第三任队长学校名誉校长,他勉励队长们要热心帮助队员进步,要为别人超过自己而感到由衷的高兴;2004年10月12日,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姜斯宪同志担任了第四任队长学校名誉校长,他对队长们提出了讲服务、讲团结、讲民主、讲创新的要求;2008年10月12日,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沈红光成为了第五任队长学校名誉校长。队长学校里的学员们根据《队长学校教材》,在辅导员的指导下,对小干部的修养、集体的建设以及组织活动、开展工作的方法、本领进行系统的学习与实践。

第一期队长学校开学之际,校长沈功玲上了一堂队课,提出了好队长的五条修养:一当火车头,样样事情能带头;二当孺子牛,热心服务勤奔走;三当水中鱼,团结队员做朋友;四当智多星,善出点子会创新;五当小火箭,自动向上齐奋进。

队长学校创办二十三年来的实践证明,加强少先队队长培养不仅为推进少先队工作打好了基础,也为整个国家的人才梯队建设夯实了基础,它具有深远的现实和战略意义。

12、
建立小红星儿童团

经过七年的改革试点,1986年12月4日,上海少先队队前组织——小红星儿童团宣布正式成立。全市17万一年级儿童戴上绿领巾,欢庆第一个“小红星儿童团节”。这一天是上海少先队的建队纪念日,又是一、二年级儿童团的节日。

从此,中国少年先锋队组织的身边,出现了一个新型的儿童群众组织,它就是由少先队领导的红领巾预备队。儿童团由6-8岁的小学低年级儿童组成。它既是少先队团结刚入学的小弟弟、小妹妹,向他们进行队前教育的特殊组织形式,也是引领团结教育小儿童创建优良集体的良好组织形式。

儿童团以“小红星”命名,代表是她党的好孩子组织。儿童团员胸前戴的标志——呈苗苗状的绿色领巾,象征自己是祖国的小苗苗,显得分外活泼可爱。戴红领巾的哥哥姐姐是他们的小辅导员。校园里大小同学友爱,红绿领巾相映,显得更有生气,更加美丽。

建立小红星儿童团是上海少先队遵照党中央、团中央关于“根据儿童和少年不同特点,建立分级组织”的指示精神,在广泛调查研究与理论准备的基础上,完成的一项重大的组织体制改革。组织分层能从组织上保证在教育与管理上科学地区分年龄层,能大大提高未来少先队员的素质,能增进少先队员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大带小”更好地发挥少先队在学校中的助手作用,还可减轻初中少先队员的某种心理负担,增进他们对队组织的热爱。

13、
少工委实行双主任制

1987年5月,在上海市第二次少先队工作会议上正式宣布成立中国少年先锋队上海市工作委员会(简称市少工委)。委员由各区、县团委分管书记,教育局(委、处)分管领导及社会有关方面推派代表担任,由少先队上海市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市少工委下设办公室与少年儿童研究中心。

1991年,共青团市委为了充分尊重与依靠市教委加强对少先队工作经常性的领导,提升教委领导参与少工委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建议改变以前少工委主任由团委单方任主任,教委领导仅任副主任的领导结构,邀请市教委领导同团市委领导并列共同担任主任。实行双主任制构建了团教合作,齐抓共管少先队,此后,各区县少工委均改为双主任制。实行双主任制后,市、区县少工委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团教合作进一步密切,履职意识进一步增强,主要体现在:

一是根据党对少年儿童工作的要求,提出每个时期少先队工作的任务,制定并指导、检查、督促工作的进展;二是进行调查研究,积极主动反映少年儿童工作的情况,反映少年儿童思想生活状况,提出改进少先队工作的建议;三是根据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指导开展少先队活动;四是协助有关部门加强对校外教育机构、少儿报刊读物的指导,丰富少年儿童的课外、校外和假期生活;五是加强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抓好少先队辅导员的配备、培训、表彰等工作;六是加强少先队理论研究工作,团结、组织少儿科研队伍,发挥少先队研究机构的参谋作用,指导办好《少先队研究》杂志;七是发展同世界各国少年儿童的友好往来,开展比较研究。

14、
“我驾火箭添新星”

1987年7月,上海市少工委决定在全市少先队组织中开展“我驾火箭添新星”主题活动,藉此调动广大队员遵守行为规范、争做“三星”队员的自我教育积极性。

上海各级少先队组织和广大少先队员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我驾火箭添新星”活动中,队员们把到宇宙去添新星作为假想目标,按照少先队组织对队员的全面要求——三星制八条标准和学生行为规范,定标、亮标、追标、达标、换标、再亮标、追标……在自我教育过程中不断进步。

飞行日记”是“我驾火箭添新星”活动中的一大创造,队员进入航员的角色去记写“飞行”途中发生的事情和自己的内心感受,自我追求,自我激励。“图表化”的方式是“我架火箭添新星”活动中的又一创造,南京西路一小用图表反映添星的进程及成果,图表上有每个队员的名字和照片,每取得一个进步,就添上一颗富有象征意义的小鹿星、蝙蝠星……这一方式得到了朱鎔基市长的高度肯定和赞扬。

“我驾火箭添新星”是一项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少先队自我教育活动。活动以航天科学知识开路,以培养自动、进取、互助精神入手,队员们自设奖章、争章达标,充分开发了少先队组织的自我教育功能。

15、
“头脑奥林匹克竞赛”

国际头脑奥林匹克竞赛活动 (Odyssey of the Mind简称OM)是一项国际性的培养青少年创造力的活动。1987年,头脑奥林匹克活动被介绍到中国,当即受到了教育界有识之士的欢迎和重视。上海的许多中小学都开展了这一活动,有的还开设了头脑奥林匹克选修课。国家教委和上海市教育部门的有关领导给这一新的教学活动予以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

从1988年开始,由少年报社、市少年科技指导站等单位发起,每年组织一次中国地区竞赛。目前全国已有12个省市开展了活动,先后派出20多支参赛队参加世界决赛。1993年和1997年,上海市北中学和上海市曹光彪小学分别在世界头脑奥林匹克决赛中一举夺得了冠军。

1998年5月,共青团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江泽民总书记接见了部分代表并进行座谈。市红领巾理事会副主席、向明中学团队员陈传铮参加了座谈,并向江总书记汇报了上海少先队开展OM活动,并在世界夺冠的喜讯,受到江总书记的亲切鼓励和热情赞扬。

当五星红旗在世界决赛场中高高升起时,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30多个国家的教练和数千名小伙伴为中国少儿OM队员伸出大拇指,夸赞“中国队真行!”在世界少年儿童综合创造力比赛的较量中夺冠,大长了中国少儿的志气,让大家看到了中国少儿的巨大创造潜力。

16、
社区少先队运作模式的探索

1988年暑假,青浦县南湾小学大队辅导员余金辉开始探索按自然村把队员组织起来。每个星期天上午,各自然村小队召开“周日小队会”,自主开展丰富多彩的小队活动。

自然村编队带来了积极的效应,自然村中小队使教育从学校延伸到社会和家庭,校内外的生活有机地结合,改变了有些队员“在校像样,回家变样”的现象;满足了队员合群心理,强化了组织的交往功能,消除了独生子女的孤独感,增强了安全因素;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区队活动,发挥了组织的娱乐功能,满足了儿童“玩”的天性,也增长了队员的才干;队员们走进社区,积极参与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倡导了社会新风尚。

同年,青浦县少先队教研员左丽华带领13所中小学在总结、研究南湾经验基础上进行了少先队工作“一手抓校内,一手抓校外”的双轨制的深入探索,建立了以行政村宅为单位的社区假日小队,依托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雏鹰假日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000年,静安区基于建设“高起点、外向型、国际化”现代化城区发展的特点,构建了政府主导下的社区少先队“三进”“四协同”运作模式。“三进”指组织建设进社区、辅导队伍进社区、自主活动进社区;“四协同”指组织协同、资源协同、制度协同、活动协同。“三进四协同”运行机制的实施,使静安社区少先队形成了条块结合的局面,形成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教育环境。

17、
小队优化组建

1989年5月至1990年6月,徐汇区在少先队教研员邱从实的带领下在四所小学、四所中学的十个中队实施“小队优化组建”的课题研究与实践。他们探索小队的组合机制、活动机制、激励机制、制约机制、辅导机制等的改革。1991年,市少工委对课题进行了论证,并在全市推广了小队优化组建的新鲜经验,掀起了小队自动化建设的新高潮。

小队优化组建即采用一种最合理、最有效的特殊办法快速把少先队小队建设成快乐、自主、友爱、向上的好集体。小队优化组建有八步操作法:1、自愿组合,合理编队;2、自取队名,自设标志;3、自订公约、遵守规范;4、轮流任干,学习当家作主;5、建职定位,管好队务;6、按需活动,灵活多样;7、小队辅导,队员自聘;8、评优竞赛,激励导向。

小队优化组建的重点是转换少先队运作机制,核心是给予孩子自主权,通过自愿组队、轮流任干、自聘辅导、评优竞赛,激励队员自主自动建设小队集体,在集体中优化发展每个队员的个性。小队优化组建的经验迅速传播,并在实行双休制后开展的雏鹰假日小队活动中得到发展。

小队是少先队集体建设的基础,集体建设要面向小队、重在小队。小队活跃,少先队才是真活跃。小队优化组建后形成的一个个新型的少先队集体,凝聚力、进取力、创造力充分显示,为中队、大队集体的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8、
“一本书寄友情”

1990年暑假,市红领巾理事会小主席、《我们一百万》小主编张琳同学随中国少年报组织的京、津、沪、汉小记者团到革命根据地大别山采访,他们夜宿农家,与同龄伙伴同吃同住,了解到老区小伙伴缺少课外书籍的困难及在艰苦条件下坚持勤奋学习的精神。回沪后,她把采访到的感人情景通过媒体广泛传播,引起了队员们的热烈反响。市红领巾理事会和《我们一百万》队报联合向全市少先队员发出“每人献出一本书,寄给远方小朋友”的“手拉手行动”倡议,很快引起全市队员的积极行动。百万红领巾人人参加“一本书寄友情”活动,至1991年1月止,上海少先队员共捐出图书218万本,分别寄往甘肃、广西、四川、贵州等200多个贫困老区学校。2002年,上海少先队又一次开展此项活动,为云南、江西两省贫困山区捐助课外书籍5140箱。山区一小学少先队员收到图书后,捧着奔上小山坡,向着上海方向大声呼喊:“谢谢上海小朋友!”


“手拉手”已成为上海少先队经常性的活动,每年“六一”儿童节都会发起以“手拉手,过‘六一’,关心身边有困难的小伙伴”为主要内容的“送上节日的爱”活动;2008年发起了“助我灾区伙伴重返校园”紧急行动,为四川、陕西、甘肃等地震灾区的小伙伴捐零用钱、压岁钱和学习用品。

19、
雏鹰奖章课程化

1992年,市少工委在唐镇中心小学、恒通路小学、铁路一小等校试行“进度性技能训练奖章活动”。1994年8月,市教育局、团市委、市少工委联合发出了《关于结合小学课程教材改革,从低年级开始全面推行奖章活动的意见》。《意见》指出:“推行奖章活动,要同学校新课程教材改革,特别是活动课程的建设结合。”这标志着雏鹰争章活动开始正式进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体系之中。基于“为了课改和结合课改”的理念,上海各级少先队组织积极推动雏鹰争章活动与课程改革相结合,按新课程精神建设奖章课程。雏鹰奖章活动的课程化建设最初是从活动课程开始的,以一枚奖章作为一个单元,争章达标要求与活动课的训练活动内容相结合。奖章活动课程化,活动课程奖章化,构成了一个新的活动体系。

1999年8月,市教委、团市委、市少工委联合颁发了《关于结合课程教材改革二期工程,全面推进雏鹰争章活动的意见》,提出要把雏鹰争章活动同初中、小学的相关学科课程有机结合,这给雏鹰争章课程化建设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和舞台。少先队积极探索课队结合的新形式,如闸北区第一中心小学、普陀区武宁路小学、青浦区多所学校先后进行了雏鹰争章课程化改革,最终形成了“奖章进课堂、组织进课堂,活动进课堂,课内外、校内外教学活动联成一片”的“三进一联”模式,促进了教育教学的新发展,构建了少先队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机制。

20、
成立红领巾火箭协会

1994年,福佑路第一小学(现光明小学)少先队员在科技启明星活动的推动下,对科普知识的兴趣愈来愈浓。在校长和辅导员的带领下,他们与市宇航协会积极取得联系,寻求帮助,多次聘请专家来校传授航天知识,并组成高层学术专家指导组,开展专项航天科学普及指导工作。专家组成员由航天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津贴的研究员组成。设立了“航天章”,引导探索航天的奥秘。洪玉萍校长带领教师翻阅大量航天资料,于1995年编写完成了一本适合不同年龄阶段要求的《航天知识教材》,帮助队员在看看、学学、讲讲、画画、做做、飞飞中,进行航天知识的启蒙。

1996年,少先队大队委员会决定成立“红领巾火箭协会”,得到了市宇航协会的支持。队员们自己设计会徽,制定章程,吸收会员。1997年5月12日,上海第一个红领巾火箭协会正式成立,860名队员成为了第一批“红领巾火箭协会”会员。赵启正副市长赶在红领巾协会成立前,特赠送一只精致的水晶雄鹰作为礼物予以庆贺,并勉励大家:今天是雏鹰,明天成为遨游宇宙的雄鹰。

21、
“快乐双休大转盘”

1995年,为适应双休制实行后引导队员自主安排好休闲生活的需要,长宁区实验小学首创了“自动+后援”的雏鹰假日小队运行机制——“快乐双休大转盘”。

“自动”是指按照编队自愿、互助互补、人数适当、住地相近和有一个小群体的骨干等原则组建假日小队,自己的队名、队标、队歌自己设,自己的公约自己订,自己的队长自己选,自己的基地自己找,自己的活动自己搞;“后援”是指以家长为主要力量的强大后援被请来轮流担任特邀辅导员。“快乐双休大转盘”实行双轮联转:其中“队轮”是主转,“家轮”是助转,“两轮”实行互联互动:活动由队员轮流主持,每位队员轮流担任执行队长;每位执行队长背后都有自己的家长辅导员。这样的主持与辅导,由于亲子之间情感融洽,所以配合默契,有利于循环进行。请进来,户户都是小队之家;带出去,处处都有快乐天地。长宁实验小学共有251个假日小队,其中二~五年级200个小队,在开展快乐双休活动的三个月内活动了1272次,家长辅导1500名(不少活动父母亲都参与了辅导),活动形式多样,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快乐双休大转盘”开辟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少先队教育三结合的新途径、新形式。这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少先队组织作用的拓展,又是家庭教育的革新。

22、
“初中团队一体化”

1997年4月,团市委、市教委、市少工委联合召开上海市中学少先队工作会议,正式推出“初中团队一体化”改革举措。“初中团队一体化”改革举措建立在13年的实践积累和理论探索的基础上,它以构建“九年义务教育,九年素质教育,九年组织教育”为思路,以“强队建团,以团带队,全程衔接,团队共兴”为目标,以“初中少先队全员全程一体化,初中团队工作、活动、领导一体化,初中校队、班队一体化”为主要内容。

初中少先队全员全程一体化,就是将少先队员的离队期从以往的初二下半学期推迟到初三毕业,使初中少先队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少年,成为初中少年全员性、全程性的组织;初中团队工作、活动、领导一体化,就是团的教育与发展适度向初一扩展,队的教育与建设向初三延伸,少先队不断育优,不断向组织推优,队员入团后保留队籍不离队,成为光荣的团队员,初中团总支书记兼大队辅导员,担负团队教育管理双重责任;初中校队、班队一体化,即学校充分重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主体作用,让少先队教育真正成为学校整体中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少先队组织则努力当好学校教育的助手,自下而上自觉、主动地配合教改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全体初中少年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

初中少先队改革构建了团队一体化的工作新格局,开创了上海初中少先队工作的新局面,使上海初中少先队走上了振兴之路。

23、
大队辅导员交由全体队员选举评议

1998年队庆39周年纪念日,普陀区中心小学大操场上第六届大队委员会正在换届竞选。每一位候选人在向全校队员作竞选演讲并接受队员民主评议,已担任了两年大队辅导员的赵国强出人意料地加入了竞选者的行列。因为工作使他越来越认识到:一个称职的大队辅导员既应受到校长与老师的信任,也应得到队员的拥护。大队辅导员受校长任命了,但在队员们的心目中究竟占了多大位置?就这样,他勇敢地走到了全校队员的面前,参与了差额民主选举的全过程,接受全校“选民”的挑选和评判。当小主席宣布他以占96%的最高票当选时,当校长把辅导员的标志——鲜艳的红领巾带上他的脖子时,全场响起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这掌声,说明这个做法得到了队员们的广泛认同。

大队辅导员自上而下的行政任命和自下而上的队员选举评议相结合,这是对建队以来辅导员由校长任命制度的改革。这项改革大大促进了辅导工作的民主化,它使辅导员时时意识到自己是队员选举的,应该对队员负责,自觉接受队员民主监督。

这项改革已逐步推广到全市和市、区县红领巾理事会的换届选举中。近年来,武宁路小学、长宁区实验小学都做出类似的改革决定,大中队辅导员和少先队小干部一样,接受全体队员选举评议。

24、创建“名师带徒”工程

1999年7月,市少工委提出实施“上海市少先队‘名师带徒’工程”,即以“名师”命名、团结一批资深的少先队工作者,选择各区县能长期稳定、被区县少工委和学校行政作为校长级辅导员和本地区少先队教育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对象的优秀年轻辅导员为徒弟,有计划、有目标地通过各种手段扶助、指导,加速优化发展,使之成为少先队工作“未来专门家”。

1999年9月,市少工委召开“上海市少先队名师”命名大会暨第十届教师节庆祝大会,他们都曾荣获全国、上海市标兵称号,具有高级职称,愿意承担带徒责任。2000年9月,市少工委将名师们在各年代发表的少先队教育的经验文章汇编成书,取名为《上海少先队教育丛书——名师卷》共12本,该套书荣获全国少先队工作学会“九五”科研成果(图书)类一等奖。

全市39名少先队名师,先后与143名优秀年轻辅导员结对签约,他们根据各自的实际创造了多种带徒的形式,其中段镇名师带了三届《少先队学》课程研修生,洪雨露名师建立了两期少先队名师后备人才实训基地。

实施少先队“名师带徒”工程,是上海少先队辅导员专业化队伍建设的新创举,它使一大批资深少先队工作者在“名师”团的旗帜下凝聚起来,一大批优秀辅导员在名师带领下成长起来,未来少先队专门家将从这批新生力量中涌现出来,这就是上海少先队的希望所在。


25、百万雏鹰网络计划

2000年2月,市少工委《百万雏鹰网络计划》,提出了在五年时间内力争做到:人人会上网、队队有网页的目标。“会上网”是指:力争使每个基层大队、每位少先队工作者及队员都能使用E-mail进行网上交往沟通;人人会从网上收集信息,并会分析、利用信息。“有网页”是指:启用上海市少先队信息网,让少先队工作文件、活动信息、队员交流资料都能在网上查询;各区少工委及区级以上雏鹰大队都有在网上交流队组织活动信息的专用网页;有条件的中、小队能建立网页。

八年来,上海少先队普遍开展了各种学电脑、用电脑、上网络的活动,普及推广了少先队电脑小报、少先队集体网页制作、多媒体辅助演讲、少先队电脑动画、少先队网上小研究等新型的少先队电脑网络活动项目;与东方网合作联合推出了由少年儿童集体创意、编辑、制作的网络平台——“东方少年”,并编辑出版了由少先队员自己编写的《上网我能行》一书;在中国少年雏鹰网的支持下,建立了市、区、校三级网络平台,实现了上海少先队工作交流、信息发布的网络化;实现了雏鹰电脑网络系列章的社会化考核,通过专项考章的队员能同时获得上海市市民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合格证书;每年年底评选“网络少年先锋”,起到榜样带路作用。

《百万雏鹰网络计划》的实施,有力地推进了少先队工作的信息化的步伐,也促进了更多的队员学电脑、上网络。

26、好习惯养成行动

2002年1月,市少工委提出了以培养少先队员“十个道德好习惯”为抓手,深化“新世纪我能行”实践体验活动,
力求通过实践体验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基本的道德品质,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2002年3月8日是上海少先队员“养成道德好习惯”的第一个统一行动日,队员们请来了自己的母亲,为她们献上特殊的节日礼物——“以我所能,每日为父母做件事,做家庭小主人”的庄严承诺。市少工委还推出五大行动深化好习惯养成活动:1、“微笑行动”,围绕“微笑待人,主动打招呼”等好习惯开展“百万队员学礼仪”活动,塑造少年儿童阳光、健康、积极的心态和人格;2“感恩行动”,围绕“每日为父母做件事,及时感谢别人的帮助”等好习惯的养成,使少年儿童敬重父母、关爱别人,能够常怀感恩之心;3“承诺行动”,围绕“按规则办事,说了就要努力做”等好习惯的培养,使少年儿童从小懂得诚实、守信的做人基本准则;4“合作行动”,围绕“集体的事情一起干,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等好习惯,使少年儿童在合作与自理中获得成长的自信和快乐;5“节约行动”,围绕“用好每一分钱,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等好习惯,按照“创建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在节约一滴水、一张纸、一粒米、一度电的实践中,让少年儿童从小建立节约资源、关心环保的意识。2008年3月,市少工委编辑出版了《养成好习惯创意宝典》。

团市委书记马春雷指出:播下行为的种子,就能收获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就能收获性格和素质。养成10个好习惯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前途,还将关系到几代人的素质。

27、快乐中队建设

“创建快乐中队”源于1989年和2002年上海少先队工作者对少年儿童生活现状与组织心理需求的两次调查。快乐是新一代少先队员非常强烈、非常迫切的要求,是他们身心发展中的第一需求。2002年8月,市少工委下发了《上海少先队创建快乐中队推进计划》,并在全市开展了“百佳快乐中队暨优秀中队辅导员”争创活动。

经过几年的实践,“快乐中队”的创建优化了队员们的成长环境,提高了队员的学习兴趣,丰富了队员们的校园生活,改善了队员们的身心健康。创建中总结出了快乐中队创建的基本方法:快乐集体要从民主组建开始;快乐集体要有一个快乐的共同目标;快乐集体要有一个团结能干、热心服务的领导核心;快乐集体要有快乐的活动;快乐集体要有快乐的人际关系;快乐集体要有快乐的课堂学习;快乐集体要有让队员获取快乐的环境;快乐集体要靠快乐的辅导。

快乐集体创建的根本关键是要有科学的教育思想和尊重、维护童权、队权的意识。通过快乐中队集体建设,辅导员借助民主辅导,把快乐的童年权利还给儿童,让少先队员在快乐的集体生活中快乐地成长,快乐地全面发展。

2005年“六一”,少先队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胡锦涛总书记寄语全国少先队员“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更坚定了上海少先队的引领方向,进一步兴起了创建的热潮。

28、
“红领行动”

2007年岁尾,文广集团、文新集团、解放集团、中国移动、锦江国际、上汽集团、上海航空、上海外服、光明集团、建工集团、市体育局、市公安局、中国银行、深发展、浦东税务等15家团委团员青年,主动联合团市委少年部,发起了“红领行动”——关注少先队员成长大型志愿服务活动,并提出了“红领行动”的响亮口号:“无论金领、白领还是蓝领,只要关爱儿童、热心公益,你就是光荣的红领”。

2008年1月,“红领行动”携手“冬日阳光”活动,再一次走进了少年儿童中间。来自19区县的近800名农民工外子女、留守儿童和单亲、困难家庭的孩子,与来自上海航空、上海汽车、中国银行、上海电信等19家企事业单位的800名青年志愿者共同牵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互动体验和小小奥运会,让阴雨绵绵、寒冷潮湿的冬天充满了温暖与亲情。

为贯彻落实共青团上海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关于试行团代表任期制的决定, 2008年5月,团市委、市少工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在2008年“六一”期间开展“红领行动”的通知》,要求以市第十三次团代会各代表团组为单位,在“六一”期间集中开展一次“红领行动”。《通知》发出后得到了各代表团组的积极响应,内容丰富多彩,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情系灾区,奉献爱心;二是改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和社区少年学习活动条件,关注队员快乐成长;三是结合“ 迎奥运、迎世博”,激发队员爱国热情。

29、
《少先队学》正式出版

2008年7月,段镇同志又一部力作——《少先队学》正式出版,这是中国少先队学科的奠基之作。《少先队学》全书共有十个篇章:1.绪论;2.儿童论;3.组织论;4.教育论;5.快乐论;6.创造论;7.活动论;8.辅导论;9.改革论;10.借鉴论。《少先队学》以少先队主体化思想为核心,以少先队创造性实践的新经验为基础,重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主体化思想是以儿童为本的思想在儿童观、组织观、教育观、活动观和辅导观中的集中体现,是少先队组织现象本质的理性揭示,是少年儿童科学发展的核心思想。

2008年9月12日,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建院50周年及段镇喜获社会科学院学术杰出贡献奖的时刻,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团市委、市少工委主办的段镇少先队学术思想研讨会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少工委和北京、江苏、浙江、福建、上海等地的专家学者、少先队工作者近200人参加了研讨会。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王荣华作了主旨报告,全国少工委办公室副主任、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副会长陈冰清宣读了全国少工委的贺信,团市委书记潘敏致开幕词。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同志向段镇发来贺信:“祝贺《少先队学》的出版,希望有更多研究少先队发展的理论著作问世,希望少先队研究后继有人!”全国人大常委、市红领巾理事会名誉主席龚学平题词:一辈子从队,乐当红领巾孺子牛;数十年创学,勤耕少先队科研园。

30、
对国际儿童组织的比较研究与交流活动

1985年,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会刊《少先队研究》上设立了“外国儿童组织”栏目,1994年《少先队研究》第一期发表了段镇、沈功玲撰写的《童子军的经验值得借鉴》,第一次系统、全面地对童子军的经验作了阐述。同时,接待来访成为国际比较研究的重要渠道,先后有近10个国家的儿童组织的代表来访并举行论坛与交流。

上海的少先队工作者按照党和政府的要求,结合中国的国情,同时借鉴国际少儿组织的有益经验,创建了一套中国特色的少先队进度性训练体系, 雏鹰争章就是其中突出的标志。上海从1992年9月起,进行首轮实验,全国少工委于1994年、1998年两次在上海召开现场会,争章活动从上海走向全国。上海少先队还按照党中央关于建立分层组织的指导,并借鉴国际少儿组织的分层化和标志多样化的经验,从1986年起,在小学一二年级中建立队前组织——小红星儿童团,把绿领巾作为儿童团员的标志;还从1997年起全面实行初中少先队全员全程一体化,把队龄延长到初三,初一起换戴大号红领巾,以及团队一体化改革。

上海的少先队工作者还以多种方式亲身参与国际少儿组织的实践体验活动,如1993年4月的 “少先队——香港女童军工作者野外联谊营”活动、1996年1月的全国少工委赴香港女童军总会举行的训练营活动。2003年2月,团市委常委、少年部长赵国强在美国学习期间,专程去美国童子军总会实习,并撰写了《我眼中的美国童子军》,文章被多家少儿杂志转载,引起广泛关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0

粉丝

714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小黑屋|Archiver|安德管仲网 ( 粤ICP备20002412号 )

GMT+8, 2024-12-23 03:06 , Processed in 0.06637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