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晚上9:00—11:00的时候,是人体淋巴的排毒过程,免疫系统活跃起来。 晚上11:00—凌晨1:00,肝脏开始排毒。应该熟睡,不要熬夜。 凌晨1:00—3:00,是胆排毒的时间。应该熟睡。 半夜到凌晨4:00,正是人的脊椎造血时段。 凌晨3:00—5:00,人的肺开始排毒了。 早晨5:00—7:00,是大肠在排毒的时间。 早晨7:00—9:00,人的小肠开始大量吸收营养素的时间。 这是一张人体排毒周期表的大致内容,那么按这张排毒周期表去“排毒”科学吗? 与作息时间没关系 何为“毒素”呢?人体内的毒素是指人体内的有害物质,包括外在环境带来的有害物质和人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不断堆积所产生的毒,如乳酸、尿酸、自由基甚至包括体内多余脂肪、老旧坏死细胞。上述有害物质,在正常情况下,人体有能力加以化解和排除,维持健康。一旦平衡被打破,体内毒素得不到及时清除而不断累积,人体则进入亚健康状态,进而引发多种疾病。 “‘排毒’是一个流行词汇,但并不是一个严谨的医学用语。所谓的肝排毒,肺排毒等养生概念并无具体的生理过程相对应。例如,夜间人体处于静息状态,交感神经活动相对不占优势,收缩支气管的迷走神经活跃,造成某些人容易在夜间咳嗽,这并不是所谓‘肺排毒’。”科学松鼠会成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急诊外科主治医师赵承渊表示,这种排毒说法并不靠谱,人体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的存续需要化学反应带来能量,在产生和使用能量的过程中,会同时生成代谢废物。排出代谢废物、保持人体自身内环境平衡稳定的过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排毒”。这种调节是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的,只是休息时较轻微,运动时较剧烈而已,并不会选择特殊的时间段或钟点来进行。 人体的确存在昼夜节律,但昼夜节律很大程度上是受光照影响所致。我国幅员辽阔,从新疆到东北的光照情况实际上差别也很大。即便有所谓“排毒”,也决不可以用北京时间统一划分。赵承渊进一步总结说:“某些激素的分泌、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睡眠和觉醒,情绪和工作效率等均在一天内有着高峰和低谷的周期性变化,这是与大自然相适应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