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一个资深的俗人,行走路上喜新而不厌旧,似乎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
烟雨十二月,浪迹湘西,是我们计划中的方向, 却因为多雨雾霾天气改变了心情,也改变了路线。 看过了荆钗布衣素面朝天的洪江, 又匆匆的走近了粉妆艳抹的凤凰。 灯火璀璨的沱江两岸, 吊脚楼、老城墙、石板街,酒吧客栈食肆密密挤挤, 绵绵不绝的冻雨阻挡不住络绎来去的游人, 站在客栈窗口眺望不甘寂寞的夜色凤凰, 心里怀念的, 竟然是刚刚离开的沅水洪江那份清净朴实。
只是我们已弃之而去,不再回头。
我们预订了凤凰古城老营哨街上的客栈, 那老板从我们入住到离开,始终神隐不见踪影, 几次电话联系,老板都是话没说完就挂了电话, 估计是在操心比客栈更挣钱的大生意。 老板不见,服务员也没有,好像我们入住的是一家自助式客栈, 进进出出的两天里,居然也没遇见什么客人, 偶尔在楼下沙发上看见一人,也是低头看手机不知何方神圣。 出去转了一圈再回来,整个三层楼的客栈又是空荡荡的, 仿佛自始自终就一直只有我们一样。 没有邻居早出晚归的喧嚷吵闹,倒是落的轻松好睡。
身上披着街边小店买来的10块钱一件的雨衣,走在雨巷, 把相机揣在怀里,登上陈旧的沱江大桥过南华门, 去江那边找吃的。 走到桥中间,居高临下看看江面, 沱江上那座老画家黄永玉为心中念念难舍的故乡设计捐建的风雨廊桥, 两岸层层叠叠的吊脚楼, 店招林立熙熙攘攘各种揽客的声音交错袭来。 饭后走下河滩,跟随许多游人挤过江面上窄窄的木桥, 沿岸是摩肩接踵的酒吧、饭馆、客栈、游人, 有一家酒吧的墙面悬着一块木匾, 上面简单的凿刻了一句话: “我从来不问你我们要去哪里”
只是眼前烟雨迷蒙的凤凰古城,让我有些许的恍惚, 这座曾经沈从文笔下“山高水急,地苦雾多”的镇筸城, 它原本是什么样子的?
所谓要在最好的时间,去到最好的地方,遇见最好的人。 而凤凰,我们终究是迟来了一步。
雨中的东门城楼,沱江两岸,变的迷离朦胧起来,走在江边,湿气挟带着寒气直透衣裳,游人却依然不减。
从客栈的窗口望出去,古城层层叠叠的黛瓦白墙飞檐远山,暂时不见灯红酒绿的街市。
走进老城巷弄,寻访民国总理熊希龄故居、作家沈从文故居,身陷密集的游人、嘈杂的导游喇叭声、商家的叫卖声和兜售音乐CD的鼓乐声里。瞬间想起丽江,阳朔,鼓浪屿,似乎所有旅游的热门景点,现在都成这样了。
在文庙的门口,有个老人默默的纳着鞋底,这是难得安静的角落,我们向她问了路。
东门楼上,几位苗族老奶奶摆着地摊兜售小玩意,这位80几岁的奶奶拉着我们说,买了东西才能拍照。
看着老人脸上手上密密的皱纹,虽然我们并不喜欢那些小饰品,还是买了她的东西换来拍照的许可。就当做了次善事,给老奶奶钱总比给红十会来的踏实安心,对吧?
在桥下卖花环的苗族大妈。
雪桥(上)和虹桥(下)。
沿江的吊脚楼,原住民早已搬走,换之以各种客栈酒吧。 没有了人间烟火气息的凤凰,也就和人造景点无异了。
阴雨绵绵的沱江,坐游船的客人少了很多,候客的小船无所事事的打转,或空船离去。
有家酒吧门口的“路标”。
夜幕下灯光灿烂的古城,音乐依然,静不下来。 其实,如果能在这样嘈杂而又商业氛围浓厚的地方,还仍然保有一份自我安宁的心境,我行我素,读书散步睡觉,不受影响,那么去到什么地方,都不是问题了。 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
过南华门,前行数百米,有个当地人常去的美食街。多走几步,也许就能觅见胃口大开的美味。
夜色阑珊的凤凰。
离开凤凰古城,我问自己,是因为什么没能如我们最初所想,在喜欢的洪江住下来慢慢体验那里的怀旧生活,却又匆匆的赶往有颜值没气质的地方,最终心生去意? 总归,还是因了心底那点小小的浮躁罢了。
又假如,你是和喜欢的人一路同行,那么,不管去了哪里,都是心生愉悦,入目皆是景,入心皆有情。行走千里,留下的都会是满满的欢喜的回忆。 我从来不问你
我们要去哪里。
随心随行,记录行走的遇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