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民主、我们爱自由、我们也爱财富!我们尊孔子、我们尊老子、我们同尊管子!

安德管仲网管仲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3032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说得清与听得懂

[复制链接]
3032 3

某日,群里的朋友说“金蛙六字真言”。情景是当时一个人提问的时候讲不太清楚,让理解问题本身成了一个“问题”。我在脑子里搜索是哪六个字,这里再跟大家讲讲吧,也好在日后的工作中自己去留个心眼。


这六个字不是我发明的,一位领导讲招人的时候,最起码的要求是听得懂和说得清。我在这里讲讲我的理解吧。字面意思好懂,可背后还有很多文章呢!


一、听得懂

首先必须有专业知识,其次是有相关的经历。专业知识扎实,在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理解相关的事情就更容易。专业知识必须要经过不断学习才能满足工作需要的,比如人家利润表里出现了“其他综合收益”,你不去了解,还真不知道这个新准则里规定了这个科目核算的是哪些内容。来吧,一起饱读诗书:

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和损失。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除减值损失和外币货币性金融资产形成的汇兑差额外)。
2.可供出售外币非货币性项目的汇兑差额形成的利得和损失。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可供出售外币非货币性项目,如果期末的公允价值以外币反映,则应将折算后的记账本位币金额与原记账本位币金额间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3.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形成的利得和损失。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在持股比例不变的情况下,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投资单位按其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
4.存货或自用房地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形成的利得和损失。企业将作为存货或自用的房地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
5.金融资产的重分类形成的利得和损失。企业因持有意图或能力发生改变,使某项投资不再适合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应当将其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并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
6.套期保值(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形成的利得或损失。
7.与计入所有者权益项目相关的所得税影响所形成的利得和损失。

相关的经验,不要等着随着工作年限增长而自然成熟,那太慢了,在一个电子厂,什么三极管、二极管、IC、PCB、MOS管这些电子元器件是起啥作用的都搞不清,刚进去的时候情有可原,呆了一年半载,总有时间去问度娘吧。对整个公司的运作模式,还有行业上下游都要有所了解,主要竞争对手有哪些,标杆企业是哪些,这些都不知道的话,跟圈子里的人一起聊天——一宿无话,人家还以为咱哑巴了。

专业+关注,让我们会大大提高“听得懂”的能力。


二、说得清

绝大部分人都是说不清一类的,所以说不清不是什么羞耻的事情。但是哥告诉我了,我们可以改。

一件事情要说的清,先做功课。我要表达的什么意思,要向谁表达(不是表白啊,表白就简单了:我爱你,你愿意嫁给(娶)我吗?,那都是做足了前期投入的,水到渠成时候就差捅破这层窗户纸了),你跟一个部门主管直接拿会计科目说事,这很难对上频道。说得清包含了沟通的技巧和艺术(听说可以通过专门训练提高的,舍不得花大钱的买几本相关书籍看看自己演练)。跟他说,还要让他一定听得懂,还要确认他真的懂了(与必要的时候,你可以问他:我说清楚了吗?)。

谦虚到认为自己表达能力有限的,可以打草稿,很多人跟我一样讲不在行,写的时候思如泉涌。没机会打草稿的打打腹稿。其次是要灵活应变,遇到人家听不懂的情况,你要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比如通过举例、演算、画流程图、写成文字等多种方式让沟通变得更有效。所以”所得请“不一定全靠嘴。


三、说得清遇上”听不懂“

职场难免会遇到一些你说了他不懂的情况。财务尤其如此,好像人家的什么事情我们都听得懂了,可我们说的”太专业“他们听不懂,我讲”三担牛粪六箢箕“这么粗浅的道理又觉得对不起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公司名号。所以,财务需要经常组织一些相关的培训,当然我们使用浅显易懂的道理向业务部门普及财务知识,让他们规范的做业务,采购和销售部门有财务功底在外谈判不吃亏。

成本领先:成本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评论 3

wqr111 wqr111  新手上路  发表于 2016-3-15 13:58:0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您写的这些,在工作中都有碰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

关注

53

粉丝

2233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小黑屋|Archiver|安德管仲网 ( 粤ICP备20002412号 )

GMT+8, 2025-1-3 12:24 , Processed in 0.05912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