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民主、我们爱自由、我们也爱财富!我们尊孔子、我们尊老子、我们同尊管子!

安德管仲网管仲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3278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编制和呈报财务报表的基本框架

[复制链接]
3278 4
Framework for the Preparation and Presentation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编制和呈报财务报表的基本框架
The  IASB  Framework  is  a  conceptual  accounting  framework  that  sets  out  the  concepts  that  underlie  the
preparation  and  presentation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for  external  users.  It  was  approved  in  1989.  The  IASB
Framework assists the IASB:
in  the  development  of  future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in  its  review  of  existing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in  promoting  the  harmonisation  of  regulations,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procedures  relating  to  the
presentation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by  providing  a  basis  for  reducing  the  number  of  alternative
accounting treatments permitted by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In addition, the Framework may assist:
preparers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in  applying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in  dealing  with
topics that have yet to form the subject of an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   
auditors  in  forming  an  opinion  as  to  whether  financial  statements  conform  with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users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in  interpreting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financial statements prepared
in conformity with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those who are interested in the work of IASB, providing them with information about its approach to the
formulation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The Framework is not an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 and does not define standards for any particular
measurement or disclosure issue.
In a limited number of cases there may be a conflict between the Framework and a requirement within an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 In those cases where there is a  conflic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 prevail over those of the Framework.
世界上许多企业都编制并且向外部使用者呈报财务报表。虽然这些财务报表在国与国之
间看上去可能相同,但实际上却存在着差别。这种差别可能是由于各种社会、经济和法律环
境的不同所引起的,同时也可能是由于不同的国家在制定国家级标准时考虑到财务报表不同
使用者的需要所引起的。
这些不同的环境,导致了财务报表要素亦即资产、负债、权益、收益和费用等不同定义
的使用,同时还导致了使用不同的标准确认财务报表中的项目以及对不同计量基础的取舍。
财务报表的范围和财务报表中的揭示内容,亦受到影响。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受命通过寻求协调与编制和呈报财务报表有关的规定、会计准则和
程序,来缩小这些差别。它认为,寻求进一步协调的最好办法,是将注意力集中在为了提供
对经济决策有用的信息而编制的财务报表之上。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理事会认为,为了这种目的而编制的财务报表,可以满足大多数使
用者的共同需要。这是因为几乎所有的使用者都要作经济决策,例如:
(l)决定何时购入、持有或出售一项权益性投资;
(2)评价管理当局的保管或受托责任;
(3)评价企业向其职工支付工资和提供其他利益的能力;
(4)评价对企业贷款的保险程度;
(5)决定税务政策;
(6)决定可分配利润和股利;
(7)编制和使用国民收入统计指标;
(8)管理企业的活动。
然而,理事会认为,各国政府特别有可能为了自己的目的而规定不同的或额外的要求。
但是这些要求不应当影响为其他使用者的利益而公布的财务报表,除非这些要求也能满足那
些其他使用者的需要。
财务报表最通常是根据以可收回的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会计模式和名义财务资本保全的概
念加以编制的。虽然目前尚无要求变动的一致意见,为了达到提供对经济决策有用的信息的
目的,其他的模式和概念可能更为适合。本结构则是为了适用于一系列的会计模式以及资本
和资本保全的概念加以设计的。
引言
目的和地位
        1.本结构确立了为外部使用者编制和呈报财务报表所依据的概念。本结构的目的是:
(l)帮助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理事会制定将来的国际会计准则,并对现有的国际会计准
则加以复审;
(2)为减少国际会计准则所允许的备选会计处理方法的数目提供基础,藉以协助国际会
计准则委员会理事会促进协调与编报财务报表有关的规定、会计准则和程序;
(3)帮助国家级准则制定团体发展国家级准则;
(4)帮助财务报表编制者应用国际会计准则和处理尚待列作国际会计准则题目的问题;
(5)帮助审计师形成关于财务报表是否符合国际会计准则的意见;
(6)帮助使用者理解按国际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中所包含的信息;
(7)向关心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工作的人们提供关于制定国际会计准则的方法的资料。
2.本结构并不是一份国际会计准则,因此不对任何特定的计量或揭示问题确定标准。本
结构的任何内容都不能取代任何具体的国际会计准则。
        3.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理事会承认,在一些有限场合,本结构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有所
抵触。在发生抵触的那些情况下,应当以国际会计准则而不是以本结构的要求为准。然而,
在发展未来准则和复审现有准则的过程中,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理事会将受本结构的指导,
因此本结构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抵触情况的数目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
        4.本结构将按照理事会的工作经验得到不时的修订。
范围
        5.本结构涉及:
(1)财务报表的目标;
(2)决定财务报表的信息有用性的质量特征;
(3)构成财务报表的要素的定义、确认和计量;
(4)资本和资本保全概念。
        6.本结构涉及通用财务报表(下称“财务报表”),包括合并财务报表。这些财务报表至
少应每年编报一次,并且要针对众多使用者对资料的共同需要。这些使用者中,有的可能要
求并且有权得到属于财务报表内容以外的资料。然而,许多使用者则不得不依靠财务报表作
为他们取得财务资料的主要来源,因此,编制和呈报这一类财务报表时应当考虑到他们的需
要。专用财务报告,例如募股书和为税务目的而编制的计算表,不属于本结构所涉及范围。
然而,在有关专用报告的要求允许时,本结构仍可适用。
        7.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过程的一部分。一套完整的财务报表通常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
表、财务状况变动表①(它可以用多种方法呈报,例如以现金流量表或资金流量表呈报),以
及作为财务报表不可分割部分的那些附注、其他报表和说明材料。财务报表还可能包括基于
或源自上述报表并应随之一同阅读的附表和补充资料。例如,这些附表和补充资料可能涉及
行业分部和地区分部方面的财务资料以及对价格变动影响情况的披露。然而,财务报表并不
包括诸如董事报告、董事长声明书和管理当局讨论与分析材料之类的项目以及可能包含在财
务报告或年度报告中的类似项目。
        8.本结构适用于所有商业、工业和经营性的报告企业的财务报表,无论这些企业属于公
营部门还是私营部门。所谓报告企业是指有许多使用者依靠财务报表作为关于该企业财务资
料主要来源的企业。
使用者以及他们对资料的需要
        9.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包括现在和潜在的投资者、雇员、贷款人、供应商和其他商业债权
人、顾客、政府及其机构与公众。他们利用财务报表以满足他们对资料的某些不同需要。这
些需要包括:
(l)投资者。风险资本的提供者以及他们的顾问关心他们投资的内在风险和投资报酬。
他们需要资料来帮助他们决定是否应当买进、持有或卖出。股东们还关心帮助他们评估企业
支付股利的能力的资料。
(2)雇员。雇员及其代表性组织关心有关其雇主稳定性和获利能力方面的资料。他们还
关心使他们评估企业提供报酬、退休福利和就业机会的能力的资料。
(3)贷款人。贷款人关心那些能使他们确定自己的贷款和贷款利息在到期时能否得到支
付的资料。
(4)供应商和其他商业债权人。供应商和其他债权人关心那些能使他们确定欠他们的款
项在到期时能否得到支付的资料。商业债权人只要不依赖企业继续作为其主要顾客,其对企
业的关心在时间上就可能比贷款人要短。
(5)顾客。顾客关心有关企业延续性方面的资料,尤其是当他们与企业有长期性联系或
依赖企业时。
(6)政府及其机构。政府及其机构关心资源的分配,因此也关心企业的活动。为了管理
企业的活动、决定税收政策和作为国民收入等类似统计资料的基础,它们也需要资料。
(7)公众。企业以各种方式影响公众的成员。例如,企业可能以多种方式对当地经济作
出贡献,包括其雇请的人数和对当地供应商的惠顾。财务报表通过提供关于企业兴衰趋势、
近期发展和活动范围方面的资料,可以对公众有所帮助。
        10.虽然上述使用者对资料的需要不可能完全由财务报表来满足,但是仍然存在着对所
有使用者来说是共同的需要。因为投资者是企业风险资本的提供者,因此,为了满足他们的
需要而提供的财务报表,也可以满足财务报表能够满足的其他使用者的大部分需要。
        11.企业的管理当局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呈报负有首要责任。企业管理当局也关心
财务报表中所包括的信息,尽管它能够取得有助于其执行计划、决策和控制职责的其他管理
和财务方面的资料。管理当局有能力决定这类附加资料的形式和内容,以满足其自己的需要。
然而,对这一类信息的报告,不属于本结构的范围。但是,公布的财务报表都是以管理当局
所使用的关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变动方面的资料为依据的。
财务报表的目标
        12.财务报表的目标是提供关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变动方面的信息,
这种信息对于很大一批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是有用的。
        13.为上述目的而编制的财务报表可以满足大部分使用者的共同需要,但是财务报表并
不能提供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时可能需要的所有信息,因为财务报表主要反映了过去事件的
财务影响,而且不一定提供非财务信息。
        14.财务报表还反映了管理当局对交托给它的资源的保管责任或受托责任的实施成果。使
用者之所以希望评估管理当局的保管责任或受托责任,是为了能够作出经济决策。例如,这
些决策包括是保存还是出卖其对企业的投资,是延聘还是调换管理人员。
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变动
        15.财务报表使用者所作的经济决策,要求评估企业产生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及其
产生它们的时间性和确定性。例如,这种能力最终确定了企业向雇员支付工资、向供应商支
付货款、利息偿付、归还贷款和对股东进行分配的能力。如果使用者得到的是集中说明企业
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变动的资料,他们就能更好地评估这种产生现金和现金等价
物的能力。
        16.企业的财务状况受其所控制的经济资源、其财务结构、其资金流动性和偿债能力以
及其适应所处经营环境变化的能力的影响。关于企业所控制的经济资源和企业过去加工资源
的能力的资料,有助于预测企业将来产生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关于财务结构的资料,
有助于预测今后借款的需要以及了解今后的利润和现金流量是如何在对企业拥有权益的那些
人中间进行分配的,同时还有助于预测企业将来筹资成功的可能性。关于资金流动性和偿债
能力的资料,有助于预测企业承兑其到期的财务承诺的能力。资金流动性是指在考虑了这一
时期的财务承诺以后近期内现金的可用情况。偿债能力是指在较长的时期内用现金承兑到期
的财务承诺的能力。
成本领先:成本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评论 4

cntv cntv  新手上路  发表于 2010-3-19 16: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17.关于企业的经营业绩尤其是其获利能力方面的资料,是评估企业今后有可能控制的经
济资源的潜在变动所必需的资料。在这一方面,关于经营业绩的资料是重要的。关于经营业
绩的资料,有助于预测企业在现有资源基础上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同时还有助于判断企业
利用新增资源可能取得的效益。
        18.关于企业财务状况变动的资料,有助于评价企业在报告期内投资、筹资和经营等方
面的活动。这种资料还有助于使用者评估企业产生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以及企业对使用
那些现金流量的需要。在编制财务状况变动表时,可以有多种方法对资金加以定义,例如全
部财务资源、营运资本、流动资产或现金。本结构不打算对资金规定定义。
        19.关于财务状况方面的资料主要是在资产负债表中提供的。关于经营业绩方面的资料
主要是在损益表中提供的。关于财务状况变动的资料是在财务报表中通过一张单独的报表加
以提供的。
        20.财务报表的各个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的,因为它们反映了相同交易或其他事项的不
同方面。虽然每一张报表提供的资料有所不同,但是没有任何一张报表是仅为一种目的而提
供的,也没有任何一张报表可以提供使用者特别需要的全部资料。例如,损益表如果不与资
产负债表和财务状况变动表结合使用,就只能对经营业绩提供一种不完整的反映。
附注和附表
        21.财务报表还包括附注、附表和其他资料。例如,它们可能包括与使用者在资产负债
表和收益表中所需要的项目相关的额外资料还可能包括对影响企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情况的
揭示以及对于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的任何资源和义务(诸如矿藏储备)情况的披露。关于地
区分部和行业分部的资料以及关于价格变动对企业的影响的资料也可能通过补充资料的方式
加以提供。
基本假定
权责发生制
        22.为了达到财务报表的目标,财务报表应根据会计的权责发生制加以编制。按照权责
发生制,交易和其他事项的影响应当在它们发生时(而不是当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收到或支付
时办以确认,并且将它们在会计记录中加以记录,以及在与它们相关期间的财务报表中予以
报告。按权责发生制编制的财务报表,不仅向使用者反映了涉及现金收付行为的过去发生的
交易,而且也反映了将来支付现金的义务,代表将来可以收到现金的资源。因此,这些财务
报表提供了使用者在作出经济决策时最为有用的那种关于过去交易和其他事项方面的资料。
持续经营
        23.财务报表通常是按照这样一个假定加以编制的,即企业是一个经营中的实体并且在
可以预见的将来将会持续经营。因此,可以假定企业既没有打算也没有需要进行清盘或大力
削减其经营规模。如果有这种打算或需要,财务报表可能不得不按照另外不同的方法加以编
制,如果是那样,则应揭示所用的方法。
财务报表的质量特征
        24.质量特征是指使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对使用者有用的那些属性。四项主要的质量特
征是: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
可理解性
        25.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的一条基本质量特征就是要让使用者便于理解。为此目的,
人们假定使用者对商业和经济活动以及会计有恰当的了解并且愿意花费适当的精力去研究信
息。然而,有些关于复杂事项的信息由于它们与使用者作经济决策的需要相关而应包括在财
务报表之中,不能仅仅因为这些信息对于某些使用者来说过于难以理解而将它们排除在财务
报表之外。
相关性
   
  26.为了使信息有用,信息必须与使用者的决策需要相关。当信息能够通过帮助使用者
评价过去、现在和未来事项或确认、更改他们过去的评价从而影响到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时,
信息就具有相关性。
        27.信息的预测作用和确认作用是相互联系的。例如,关于拥有资产的现有水平和结构
的资料,在使用者致力于预测企业利用机遇和对付逆境的能力时,对使用者是有价值的。对
于过去关于企业结构或计划安排的经营活动的结果等情况的预测,同样的资料则可以起到确
认作用。
        28.关于财务状况和过去经营业绩的资料经常被加以使用,作为预测未来财务状况、经
营业绩以及使用者直接关心的其他事项的基础。其他事项包括股利和工资支付、证券价格变
动及企业承兑到期承诺的能力等。资料要具有预测价值,不一定非要采取明确的预测形式。
然而,关于过去交易和事项的资料的编列方式,可以提高根据财务报表进行预测的能力。例
如,如果分别揭示非常、异常和非经常性的收益和费用项目,就可以提高收益表的预测价值。
重要性
        29.信息的相关性受其性质和重要性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单凭信息的性质就足以确
定其相关性。例如,如果不管一个新分部在报告期内所取得的成果的重要性如何,对该新分
部的报告都可能会影响对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与机遇的评价。在另外一些情况下,性质和重要
性都是重要的。例如,与经营业务相适应的各主要类别存货的持有金额。
        30.如果信息的遗漏或错报会影响使用者根据财务报表所作的经济决策,信息就具有重
要性。重要性取决于在发生遗漏或错报的特定环境下所判断的项目或错误的大小。因此,重
要性与其说是信息要成为有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质量特征,倒不如说是提供了一个门槛或取
舍点。
可靠性
        31.为了使信息有用,信息还必须具有可靠性。当信息没有重要错误或偏向并且能够忠
实反映其所拟反映或理当反映的情况以供使用者作依据时,信息就具备了可靠性。
        32.信息可能会具有相关性,但在性质或反映上可能会不那么可靠,以致确认这种信息
可能会令人误解。例如,如果一项法律诉讼的赔偿要求的成立与否和金额大小都处在争执当
中,虽然企业揭示赔偿要求的金额和情况可能是适宜的,但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赔偿要求的
全部金额却可能是不适宜的。
忠实反映
        33.要使信息可靠,信息就必须忠实反映其所拟反映或理当反映的交易或其他事项。因
此,举例来说,资产负债表就应忠实反映在报告日期符合确认标准的那些形成企业资产、负
债和权益的交易和其他事项。
        34.大部分财务信息都可能遇到由于它不能完全忠实反映它所拟反映的情况而带来的风
险。这并不是由于存有偏向,而是由于在辨认所要计量的交易和其他事项,或在设计和运用
能够传递与那些交易和事项相对应的信息的计量和反映技术上,存在着固有的困难。在某些
情况下,对项目财务影响的计量可能是那么地不确定,以致使企业在通常情况下对它们无法
在财务报表中加以确认。例如,虽然大多数企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内部都会产生商誉,但是
要可靠地确认或计量这种商誉,通常是困难的。然而,在另外一些情况下,确认项目并且揭
示在确认和计量方面存在着错误的风险,可能是恰当的。
实质重于形式
        35.如果信息要想忠实反映它所拟反映的交易或其他事项,那就必须根据它们的实质和
经济现实,而不是仅仅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交易或其他事项的实质,不总
是与它们的法律或设计形式的外在面貌相一致的。例如,企业将一项资产处理给另一单位,
可以在文件中声称将法律所有权转让给该单位;然而,还可能存在协议,可以保证企业继续
享有该项资产所包含的未来经济利益。在这种情况下,报告一项销售就不可能忠实反映所达
成的交易(如果确有交易存在的话)。
中立性
        36.要使信息可靠,财务报表所包含的信息还必须具有中立性。也就是说,要不带有偏向。
如果为了达到预定的成果或结果,通过对信息的选择和列报,使财务报表影响了决策或判断,
那么,财务报表就不是中立的了。
审慎性
        37.然而,财务报表的编制者确实还必须考虑到许多事件和情况必然围绕着不确定性,例
如,有疑问的应收帐款的可收回程度、厂房和设备的可能使用年限以及可能发生的要求保修
的次数等。要对这类不确定性加以确认,则应揭示它们的性质和范围,并在编制财务报表过
程中实施审慎性原则。审慎是指在不确定性条件下作出所需要的估计时,在实施必需的判断
中加入一定程度的谨慎,以便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然而,实施审慎性
原则并不允许诸如设立秘密储备金、过分地提取准备、故意压低资产或收益,或故意抬高负
债或费用等,因为这样编制出来的财务报表不可能是中立的,从而也就不会具有可靠性。
完整性
        38.要使信息可靠,财务报表中的信息必须在重要性和成本的许可范围内做到完整。遗
漏能造成信息虚假或令人误解,从而使信息不可靠并且在相关性上留有缺陷。
可比性
        39.使用者必须能够比较企业在不同时期的财务报表,以便明确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
绩的变化趋势。使用者还必须能够比较不同企业之间的财务报表,以使评价它们相对的财务
状况、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变动。因此,不论是对于某个企业的任何地方和不同时间,还是
对于不同的企业,对于同类交易和其他事项的财务影响的计量与反映,都必须按照一致的方
法进行。
        40.可比性这一质量特征有一个重要的含义,即应把编制财务报表所采用的会计政策、
这些政策的变更以及变更的影响告诉使用者。使用者必须能够鉴别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以及
不同企业对同类交易和其他事项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之间的差别。遵循国际会计准则,包括揭
示企业所采用的会计政策,有助于达成可比性。
        41.对可比性的要求,不应混同于单纯的统一性,并且不应允许其成为引进经过改进的
会计准则的一种障碍。如果采用的政策不符合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质量特征,企业就不宜继续
以相同的方式核算某一交易或其他事项。当存在更具相关性和更可靠性的备选方法时,如果
企业仍保持会计政策不变,也是不适宜的。
        42.由于使用者希望比较企业在不同时期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变动,财务
报表反映以前各期的相应信息是重要的。
相关和可靠信息的限制因素及时性
        43.在报告信息的过程中如果有不恰当的延误,信息就失去了其相关性。企业管理当局
可能需要权衡及时报告与提供可靠信息这两者的相对优点。为了在及时的基础上提供信息,
往往在了解某一交易或其他事项的所有方面之前,就可能必须作出报告,这样就会损害可靠
性。相反,如果要延误到所有方面都了解以后才予以报告,信息可能会相当可靠,但对于必
须在事中作出决策的使用者来说,用处可能就会很小。为了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作出权衡,
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最好地满足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的需要的问题。
效益和成本之间的平衡
        44.效益和成本之间的平衡,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限制因素,而不是一种质量特征。从信
息中派生出来的效益应该超过提供它的成本。然而,评价效益和成本实际上是一种判断过程。
而且,成本不一定落在享受效益的那些使用者身上。效益也可能被不属于信息提供对象的其
他使用者所享受。例如,向贷款人提供进一步的资料可能能够降低企业的借款费用。根据以

上这些理由,在任何特定情况下,要进行成本效益测试,都是困难的。然而,财务报表的编
制者和使用者,尤其是准则制定者,应当了解这一限制因素。
质量特征之间的平衡
        45.在实务中,在质量特征之间进行平衡或作出取舍,经常是有必要的。通常来说其目
的是在各质量特征之间取得适当平衡,以便达到财务报表的目标。在不同的场合下判定质量
特征的相对重要性,是一种专业判断的问题。正实和公正的观点/公正地反映
        46.财务报表经常被描述为真实和公正地反映了或公正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
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动情况。虽然本结构不直接涉及这类概念,但是,对主要质量特征和恰当
会计准则的应用,通常可以产生能够传递真实和公正的信息或公正地反映信息的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的要素
        47.财务报表通过将交易和其他事项按照它们的经济特性分成大类,从而描绘交易和其
他事项的财务影响。这些大类被称为财务报表的要素。与资产负债表中财务状况的计量直接
有关的要素是资产、负债和权益。与损益表中经营业绩的计量直接有关的要素是收益和费用。
财务状况变动表通常反映损益表要素并且反映资产负债表要素的变动,因此,本结构不确定
此表特有的要素。
cntv cntv  新手上路  发表于 2010-3-19 16: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48.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反映这些要素涉及一个进一步分类的过程。例如,资产和
负债可以根据它们在企业业务中的性质和职能作出分类,以便按对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最为
有用的方式反映信息。
财务状况
        49.与财务状况的计量直接有关的要素是资产、负债和权益。它们的定义如下:
(1)资产是指作为过去事项的结果而由企业控制并且可以期望向企业流入未来经济利益
的一种资源。
(2)负债是指企业由于过去事项所产生的一种当前的义务,这种义务的结算预期会导致
体现经济利益的企业资源的流出。
(3)权益是指企业的资产在扣除其所有的负债以后的一种剩余利益。
        50.资产和负债的定义确定了它们的基本特点,但并没有试图规定它们在资产负债表中
被确认以前需要满足的标准。因此,定义中包含的某些项目,并不能在资产负债表中被确认
为资产或负债,因为它们并不能满足在第82-84段中所讨论的确认的标准。尤其是在一项资
产或负债被确认前,对未来经济利益将会流入或流出企业的期望必须足够肯定,以能够满足
第83段中讨论的可能性标准。
        51.在评估某一项目是否满足资产、负债或权益的定义时,需要注意其基本实质和经济
现实,而不仅仅是其法律形式。例如,在融资租赁的情况下,其实质和经济现实就是承租人
通过承担支付约等于资产公允价值和有关财务费用的义务,换取了租赁资产在其使用年限的
大部分时间内的使用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因此,融资租赁产生了满足资产和负债定义的项目,
并且这些项目应在承租人资产负债表中加以确认。
        52.按现行国际会计准则编制的资产负债表可能包括了不能满足资产或负债定义、也不
能列人权益部分反映的项目。然而,第48段所规定的定义却可以作为将来复审视有国际会计
准则和进一步制定准则的基础。
资产
        53.资产中所包含的未来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增加企业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量
的潜力。这种潜力可能是生产性的,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一部分。它也可能采取可以转化为现
金或现金等价物的形式,或是采取能够减少现金流出的形式。例如,当一项备选的制造工艺
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时就是这种情况。
        54.企业通常使用其资产去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以满足顾客的欲望或要求;由于这些
产品或劳务可以满足顾客的欲望或需求,因此,顾客愿意为此付出金钱,从而增加了企业的
现金流量。现金本身就为企业提供服务,因为现金能够掌握其他资源。
        55.资产中所包含的未来经济利益可以若干方式流入企业。例如,一项资产可以:
(1)在生产供企业出售的产品或劳务中单独使用或与其他资产结合使用;
(2)换取其他资产;
(3)用于结算债务;
(4)分配给企业的所有者。
        56.许多资产,例如不动产、厂房和设备等,均具有实物形态。然而,实物形态对一项
资产的存在并不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如果专利权和版权可以期望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
并且它们能为企业所控制,那它们就是资产。
        57.许多资产,例如应收帐款和不动产等,是与包括所有权在内的法定权利相联系的。
在确定一项资产的存在时,所有权也不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以一项租赁财产为例,如果企
业能够控制期望它能给企业带来的利益,该项租赁财产就是一项资产。虽然,企业控制利益
的能力通常是法定权利的结果,但是,即使是在没有法定控制权的情况下,一个项目也可能
满足资产的定义。例如,一项从开发活动中取得的专有技术,只要企业能对它保密并且能够
控制它所带来的利益,它可能就能满足资产的定义。
        58.企业资产来自于过去的交易或其他过去事项。企业通常用购买或生产的方式取得资
产,但是其他交易或事项也可能产生资产,例如,在某一地区作为鼓励经济发展规划的一部
分,企业可从政府处获得不动产以及矿藏等。期望在将来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本身并不会产生
资产,因此,举例来说,购买存货的意图本身并不满足资产的定义。
        59.发生支出与产生资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是这两者并不一定是同时发生的。
因此,当企业发生支出时,可能能够证明正在寻求未来的经济利益,但是不能获得结论性证
据,保证可以取得满足资产定义的项目。同样,没有发生相关支出,并不说明一个项目不能
满足资产的定义,不可在资产负债表中予以确认。例如,捐赠给企业的项目就可能满足资产
的定义。
负债
        60.负债的一个基本特点,是企业具有当前的义务。义务是以某种方式行动或办事的职
责或责任。作为约束性合同或法定要求的一种结果,义务可能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性。例如,
收到货物或劳务而发生的应付款项,通常就是这种情况。然而,义务还可能来自于正常的经
营实践、习惯和保持良好业务关系或公道行事的愿望。例如,如果企业定了一条方针,即使
产品在保修期期满后才发现缺陷,也决定修理,那么,预计在这类已售产品上面将要花费的
金额就是负债。
        61.需要对当前的义务与未来的承诺作出区别。企业管理当局作出的在将来购买资产的
决定,其本身并不会产生当前的义务。只有当资产交付时或者在企业签订了一份购买资产的
不可撤消的.协议时,通常才会产生义务。在后一种情况下,协议不可撤消的性质意味着不
履行义务的经济后果。例如由于存在着一笔巨额罚款,使企业对如何避免将资源外流到对方
毫无考虑余地。
        62.对当前义务的结算通常涉及企业交付含有经济利益的资源,以便满足对方的要求。
结算当前的义务可以采用若干方式,例如:
(1)支付现金;
(2)转让资产;
(3)提供劳务;
(4)以另一义务替换该项义务;
(5)将义务转为权益。
义务也可以用其他方式了结,例如,债权人放弃或丧失其权利。
        63.负债来自于过去的交易或其他过去事项。因此,举例来说,购买货物和使用劳务会
产生贸易应付款(除非已经预付或者在交货时支付),接受银行贷款会导致归还贷款的义务。
企业也可能根据客户当年的购货情况将未来的折扣确认为负债,在这种情况下,过去货物的
销售就是产生负债的交易。
        64.有些负债只能采用较大程度的估计才能予以计量。有些企业将这些负债称作准备金。
在某些国家,这类准备金并不被认为是负债,因为负债的概念被定义得非常狭窄,以致负债
仅包括不需作出估计就可确定的金额。第49段中对负债的定义,采取了较宽松的方式。因此,
当一项准备金涉及当前的义务,并且能够满足定义的其余内容时,即使其金额有待估计,这
项准备金仍然是负债。例如,为现有保修单需支付款项作出的准备金和为了承担退休金义务
而提取的准备金等。
权益
        65.虽然权益在第49段中被定义为一种剩余利益,但是在资产负债表中还可以作进一步
分类。例如,在一家股份公司中,股东投入资金、留存收益、反映留存收益分配的储备金以
及反映资本保全调整的储备金,均应单独反映。当企业进行分配或者以其他办法动用其权益
的能力受到法律或其他限制时,如果上述分类能表明这种情况,那么,这种分类就与财务报
表使用者的决策需要相关。这种分类还可以反映这样的事实,即在企业拥有所有者权益的各
方,在收取股利和偿还资本方面具有不同的权力。
        66.准备金有时是根据规章或其他法律要求加以设立的,以便为企业或其债权人增加一
份不受亏损影响的额外保障。其他的有些准备金则可能是根据国家税法的需要加以设立的,
例如,当将一部分金额转移到这类准备金时可以获得税收减免,这类准备金就可能建立。因
此,这些国法律、规章和税务法规而设立的储备金是否存在以及金额的大小,是与使用者决
策需要相关的信息。转入这些储备金的金额属于留存收益的分配,而不是费用。
        67.在资产负债表中权益所反映的金额,取决于对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在通常情况下,
权益的总金额只是偶然地与企业股票的市场总值相等,或者只是偶然地符合企业分项变卖其
净资产或将企业整个经营实体出售所能筹集的资金总额。
        68.企业经常以独资经营、合伙经营、信托和各种形式的政府经营机构的方式从事商业、
工业和经营活动。这类企业的法律和管理结构,经常与股份公司所适用的有所不同。例如,
在这类企业克对于向所有者或其他受益人分配权益范围内的金额,即使有所限制,也会是很
少的。然而,本结构中关于权益的定义和其他内容对于这类企业也是适用的。
经营业绩
        69.利润常常用来作为计量经营业绩的指标,或者作为计量其他指标如投资报酬率或每
股收益等的基础。与利润计量直接有关的要素是收益和费用。对收益和费用以至于利润的计
量和确认,部分地取决于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所使用的资本和资本保全概念。这些概念将
在第102至第110段中加以讨论。
        70.收益和费用要素定义如下:
(1)收益是指在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的增加,其表现形式为资产的流入或增值,或者是
负债减少。从而导致权益的增加,但不包括与权益所有者出资有关的那些事项。
(2)费用是指在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的减少,其表现形式为资产的流出或折耗,或者是
产生了负债,从而导致权益的减少,但不包括与权益所有者分配有关的那些事项。
        71.收益和费用的定义,确定了它们的基本特征,但是没有打算规定它们在损益表中得
到确认之前必须满足的标准。收益和费用确认的标准,将在第  82至第  98段中讨论。
        72.收益和费用在损益表中可以按不同的方式加以反映,以便提供与经济决策相关的信
息。例如,将在企业正常活动过程中产生的那些收益和费用项目与不属于这一类的项目加以
区分,是一种惯常的做法。这种区分的依据是,判断一个项目的来源是否与评价企业在将来
产生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能力相关。例如,诸如变卖长期投资之类的偶然活动,不可能经常
反复发生。按照上述方式对项目作出区分时,需要考虑企业以及其经营业务的性质。一家企
业正常活动所产生的项目,对另一家企业来说也可能是非正常性的。
        73.将收益和费用项目加以区分并将它们按不同方式组合起来,还可以反映企业经营业
绩的若干指标。这些指标包含的内容互有不同。例如,损益表可以反映毛利、税前正常活动
的利润、税后正常活动的利润和净利润等。
收益
        74.收益的定义包含了收入和利得。收入是在企业正常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并且有各种
不同的名称,包括销售收入、服务费、利息、股利、使用费和租金等。
        75.利得是指满足收益的定义但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在企业正常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其他项
目。利得代表了经济利益的增加,在这一点上与收入的性质没有差别。因此,在本结构中没
有将它列作一种单独的要素。
        76.举例来说,利得包括了那些变卖非流动资产所产生的收益。收益的定义还包括了本
实现利得,例如,对有价证券进行价值重估而产生的收益和由于长期资产的帐面价值增加而
产生的收益。当将利得在损益表中予以确认时,通常将它们单独列示,因为了解利得的情况
对于作出经济决策是有帮助的。利得经常只是报告其扣除有关费用后的净额。
cntv cntv  新手上路  发表于 2010-3-19 16: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77.通过收益可以收到或增加各类资产,例如,通过交换货物和提供劳务可以获得现金、
应收帐款、货物和劳务等。收益还可能来自于负债的清偿。例如,企业可以向贷款人提供货
物和劳务,以结清偿还所欠贷款的末了债务。
费用
        78.一费用的定义包含了损失以及在企业正常活动过程中发生的那些费用。举例来说,
企业在正常活动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包括销售成本、工资和折旧等。它们通常表现为诸如现金
和现金等价物、存货、不动产、厂房和设备等资产的流出或折耗。
        79.损失是指满足费用的定义并且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在企业正常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其他
项目。损失代表了经济利益的减少,在这一点上它们与其他费用的性质没有差别。因此,在
本结构中不把它们列作单独的要素。
        80.例如,损失包括那些由火灾和洪水等灾难造成的损失以及变卖非流动资产所产生的
那些损失。费用的定义还包括了未实现的损失,例如,企业借用外币时由于该种外币汇率提
高的影响而发生的损失。将损失在损益表中确认时,通常将它们单独列示,因为了解损失的
情况,对于作出经济决策是有帮助的。损失经常按其扣除有关收益后的净额予以报告。
资本保全调整
        81.对资产和负债的价值重估或重新申报,会导致产权的增加或减少。虽然这些增加或
减少满足收益和费用的定义,但是根据某些资本保全的概念,它们并不列入损益表中。相反,
这些项目作为资本保全调整或价值重估储备金列入权益。资本保全的这些概念将在本结构的
第102至第110段加以讨论。
财务报表要素的确认
        82.确认是指将满足要素定义和第83段所规定的确认标准的项目列入资产负债表或损益
表的过程。它涉及用文字和货币金额表示这一项目,并且将该金额计入资产负债表或损益表
的总额之中。满足确认标准的项目,都应在资产负债表或损益表中得到确认。如果不确认这
些项目,是无法通过揭示所采用的会计政策或通过附注或解释材料来加以补正的。
        83.满足要素定义的项目,如果满足了以下标准,就应当加以确认:
(1)与该项目有关的任何未来经济利益可能会流入或流出企业;
(2)该项目具有能够可靠计量的成本或价值。
        84.在评价一个项目是否满足以上标准从而是否有资格在财务报表中确认时,需要考虑
第29和第30段中所讨论的重要性原则。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意味着,一个项目如果满足了
某个特定要素的定义和确认标准,比方说满足了资产的定义和确认标准,就会自动地要求确
认另一个要素,比方说是收益或负债。
未来经济利益的可能性
        85.在确认标准中所使用的可能性概念,是指与项目有关的未来经济利益将会流入或流
出企业的不确定性程度。这一概念与表现企业经营所处环境特点的不确定性是相符合的。当
编制财务报表时,可以根据所获得的证据,对与未来经济利益流动有关的不确定性程度进行
评估。例如,当企业的一笔应收帐款可能将得到支付时,如果没有相反的证据,那么就可以
正当地将这笔应收帐款确认为一项资产。然而,通常还需要考虑在某种程度上得不到支付的
可能性,因此,代表经济利益将会减少的费用也需要加以确认。
计量的可靠性
        86.对于某个项目加以确认的第二条标准,是指该项目需要具有能够按本结构第31-38
段所讨论的可靠性原则来加以计量的成本或价值。在许多情况下,必须对成本或价值作出估
计。使用合理的估计,是编制财务报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而且这并不降低项目的可靠
性。然而,当不能作出合理的估计时,就不能在资产负债表或损益表中确认项目。例如,一
项诉讼的预期收入,可能同时满足资产和收益的定义以及作为确认的可能性标准,然而,如
果不能可靠地计量该诉讼赔款的金额,它就不应作为一项资产或收益加以确认。但是,在报
表附注、说明材料或附表中应揭示这一赔款要求的存在。
        87.人一个在特定时点不能满足第83段确认标准的项目,由于随后的情况或事件,可能
在较晚的日期满足确认的标准。
        88.一个具备要素的基本特征但不满足确认标准的项目一仍然可以在报表附注、说明材
料或附表中得到揭示。如果了解这一项目的情况被认为关系到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
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动情况的评价,那么,揭示这一项目的情况就是合适的。
资产的确认
        89.当未来经济利益可能流入企业并且资产具有能够可靠计量的成本或价值时,就应在
资产负债表中确认该资产。
        90.如果支出已经发生并且认为在本会计期间以后这种支出也不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入企
业,就不应当在资产负债中确认资产。相反,这类交易却导致在损益表中确认一项费用。这
种处理方式并不意味着管理当局发生支出的目的不是为了产生未来经济利益,也不意味着管
理当局受到了错误的引导。这只能表明在本会计期间以后经济利益将会流入企业的确定性程
度不够,不足以将它确认为一项资产。负债的确认  91.当由于结算当前的义务而导致包含经
济利益的资源很可能外流并且结算所发生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时,应当在资产负债表中确
认一项负债。在实务中,按等同比例尚未执行的合同的债务(例如已订货但尚未收到存货的
负债)通常在财务报表中不作为负债加以确认。然而,这类债务可能满足负债的定义,并且
在特殊情况下只要确认标准得到满足就可能有资格被确认。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确认这类负
债,就需确认有关的资产或费用。
收益的确认
        92.当与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有关的未来经济利益的增加已经发生并且能够可靠地
计量时,应在收益表中确认收益。这实际上意味着,确认收益的同时,也要确认资产的增加
或负债的减少(例如,由于出售商品或劳务引起的资产的净增加,或由于免除应付债务而引
起的负债的减少)。
        93.在实务中,确认收益(例如要求收入应当赚得)通常采用的程序,即为本结构中的
确认标准的应用。这类程序的一般目的在于,将作为收益的确认只限于那些能够可靠地计量
并且具有足够的确定性程度的项目。
费用的确认
        94.当与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有关的未来经济利益的减少已经发生并且能够可靠地
计量时,应在损益表中确认费用。这实际上意味着,确认费用是与确认负债的增加或资产的
减少同时发生的(例如,预提应付职工款项或计提设备折旧等)。
        95.应根据所发生的费从与所取得的具体收益项目之间的直接联系,在收益表中确认费
用。这一过程通常称为费用与收益的配比,涉及同一交易或其他事项直接产生或结合产生的
收益和费用的同时确认或联合确认。例如,组成已售商品成本的各种费用要素,应在取得由
于销售商品而取得的收益的同一时间加以确认。然而,在应用本结构规定的配比概念时,不
允许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那些不满足资产或负债定义的项目。
        96.如果经济利益预期在若干会计期间产生,并且费用与收益的联系只能大致或间接地
确定,费用应按系统和合理分配的程序在损益表中加以确认。在确认与使用诸如不动产、厂
房、设备、商誉和商标之类资产有关的费用时,采用上述程序通常是必要的;在这种情况下
确认的费用称为折旧或摊销。这些分配程序的目的,是在与这些项目有关的经济利益被消耗
或到期的会计期间确认费用。
        97.当一项支出不能产生未来经济利益时,或者在一定程度上当未来经济利益不能符合
或不再符合作为一项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加以确认的资格时,应立即在损益表中确认一笔费
用。
        98.如果在没有确认一项资产的情况下发生了一笔负债,例如发生了产品保修的负债,
也应在损益表中确认~笔费用。
财务报表要素的计量
99.计量是指为了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确认和计列有关财务报表的要素而确定其货币金
额的过程。这一过程涉及具体计量基础的选择。
100财务报表可以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的结合方式采用一系列不同的计量基础。它们包括:
(1)历史成本。资产是按照购置它们时所付出的现金或现金等货物的金额,或是按照作为购
置它们的报酬所付出的公允价值加以记录的。负债是按照在债务交换中所收到的收入金额,
或是在某些情况下(例如所得税的情况)按照在正常业务过程中为偿还负债预计所要付出的
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加以记录的。
(2)现行成本。资产是按照目前如要购置相同或类似资产将必须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
金额加以记载的。负债是按照目前结算债务所需要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本经贴现的金额加以
记载的
(3)可变现(结算)价值。资产是按照在正常处置过程中销售该项资产目前可以获得的现金
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加以记载的。负债是按照它们的结算价值,即在正常业务过程中结算这
些负债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未经贴现的金额加以记载的。
(4)现值。资产是按照在正常业务过程中预期这一项目可以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的现行贴
现价值加以记载的。负债是按照在正常业务过程中结算负债预期需要的未来净现金流出的现
行贴现价值加以记载的。
cntv cntv  新手上路  发表于 2010-3-19 16: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101.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最为常用的计量基础是历史成本。历史成本通常也与其他计量基
础结合起来使用。例如,存货通常是按成本和可变现净值两者中较低的一个价值列示的,有
价证券则可能按市场价值列示,退休金负债则可以按其现值列示。此外,有些企业为了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价格变动的影响,还采用现行成本基础,以弥补历史成本会计模式的不足。
资本和资本保全的概念
资本的概念
        102.大多数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均采用资本的财务概念。根据资本的财务概念,资本
如同投入的货币或投入的购买力,是企业净资产或权益的同义语;根据资本的实物概念,资
本如同营运能力,被看作是以每日产量等为基础的企业的生产能力。
        103.企业应根据财务报表使用者的需要,选择适当的资本概念。因此,如果财务报表的
使用者主要关心的是保全名义上的投入资本或投入资本的购买力,则应采用资本的财务概念。
然而,如果使用者主要关心的是企业的营运能力,就应采用资本的实物概念。所选择的概念
指出了在确定利润时需达到的目标,虽然在有效运用此概念时可能会有一些计量上的困难。
资本保全的概念和利润的确定
        104.第  102段资本的概念产生了下列资本保全的概念:
(1)财务资本的保全。根据这一概念,只有当期末净资产的财务(或货币)金额在扣除
了这一期间对所有者的分配和所有者的投入以后超过期初净资产的财务(或货币)金额时,
才算赚得利润。财务资本保全既可以用名义货币单位计量,也可以用不变购买力单位计量。
(2)实物资本的保全。根据这一概念,只有当企业期末的实物生产能力(或营运能力)
在扣除了这一期间对所有者的分配和所有者的投入以后超过期初的实物生产能力时,才算赚
得利润。
        105.资本保全的概念关系到企业如何定义其试图保全的资本。由于它提供了计量利润的
参考点,因此在资本的概念和利润的概念之间建立了联系。这是区分企业资本报酬与资本回
收的前提条件,只有资产的流入超过保全资本所需要的金额,才可以看作是利润,也才可以
看作是资本报酬。因此,利润是从收益中扣除费用(包括适当的资本保全调整)以后留存的
剩余金额。如果费用超过了收益,剩余金额则为净亏损。
        106.实物资本保全的概念要求采用现行成本计量基础。然而,财务资本保全的概念并不
要求使用特定的计量基础。根据这一概念,对计量基础的选择取决于企业试图保全的财务资
本的类型。
        107.资本保全的两种概念的主要差别是在对企业资产和负债价格变动影响的处理上。一
般来说,如果企业期末具有的资本与期初一样多,就保全了它的资本。而任何超过和大于保
全期初资本所需要的金额,就是利润。
        108.根据财务资本保金的概念,当资本按名义货币单位定义时,利润代表了这一期间内
名义货币资本的增加。因此,在这一期间内所持有资产在价格上的提高,通常称为持有利得,
在概念上是利润。然而,只有到发生交换业务使得资产被处置时,才能确认这种利润。当财
务资本保全的概念根据不变购买力单位定义时,利润代表了这一期间投入购买力的增加。因
此,在资产价格提高中,只有超过价格一般水平的部分,才能看作是利润其余部分作为资本
保全调整从而作为权益的一部分进行处理。
        109.根据实物资本保全的概念,当资本按实物生产能力定义时,利润代表了这一期间实
物资本的增加。所有影响企业资产和负债的价格变动,都被认为是企业实物生产能力计量上
的变动,因此,它们作为权益中一部分的资本保全调整处理,而不作为利润处理。
        110.对计量基础和资本保全概念的选择,将决定在编制财务报表中会计模式的使用。不
同的会计模式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如同在其他方面一样,管理当局必须在相
关性和可靠性之间作出权衡。本结构适用于一系列会计模式,并且对按所选择的模式编制和
呈报财务报表提供指导。目即,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理事会还不打算规定一种具体的模式,
除非是在特殊情况下,例如对于以恶性通货膨胀经济的货币编报的企业。然而,这一意向亦
将根据世界情况的发展进行回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0

粉丝

19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小黑屋|Archiver|安德管仲网 ( 粤ICP备20002412号 )

GMT+8, 2024-12-22 20:39 , Processed in 0.06090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