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民主、我们爱自由、我们也爱财富!我们尊孔子、我们尊老子、我们同尊管子!

安德管仲网管仲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2527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上善若水——兼爱的取舍艺术

[复制链接]
2527 0
 
  上古一个时候,风夹杂着雷电,蛇蝎横行,河堤溃决,瘟疫肆虐。水,本是解渴之水,本是灌溉之水,本是造福于民的水,如今变得狂暴不羁,冲垮了堤岸,冲毁了农田,夺走了无数人的生命。水到底是善,还是恶的呢?都不是。水是往上流,还是往下流的呢?都不是。它的特性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只能去感悟。
  
  按西方理性的观点,对水取哪种方法呢?两种办法,一种是堵,一种是不堵。这就是矛盾的两个方面,直线式的思维。然而,我们的祖先早就认识到了矛盾的存在,早就超越了矛盾的论点。认识到在矛盾的两端有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事物,那就是“道”。道是不能说、不能看的。但是,是可以认识,怎么认识,那就是“悟”。心和道一起跳动,就会开悟。
  
  就拿治水来说,水不堵往下流,一堵就往上流。柔弱无形的水,遇强则强,遇弱则弱,既可用来发电,也可用来“水淹七军”。我们的祖先深受水害之苦,早尝试过了“堵”和“不堵”的方法,鲧用“息壤”来堵口,把堤岸越修越高,然而水越涨越大,堤修得越高,一溃千里,水害就越大。还有“不堵”,那就是移民,到高地上去,可以吗,养得活这么多人吗?西方同样也遇到水害,可这种直线思维的结果,只能靠“诺亚方舟”才保留了一点血脉,可惜的是,文明的流失。
  
  我们今天要感谢大禹,要把他作为中华民族的耶稣来看待,甚至还不止。他救了中华民族,也救了我们这块繁衍生息的土地。同时,他留下了最重要的哲学,那就是“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如何接近天道,大禹用的是“疏”的办法,“疏”就是把水道变成网状,这也是天网。让水有更大的驰骋天地,这就是疏。“疏”之道,看似简单,得来不易。经历了正反两方面的教训才得来的呀,如果说天下无事,只怕这种“道”,也难悟出的。大乱才有大治,天下之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劳其筋骨,行拂乱其所为。天造就了大禹,大禹只是个先悟道的人,他取的是“过家门而不入”,不取小家碧玉,取的是大家民众的疾苦,也就是圣人。他的行为让他的民众都悟了道呀。这样一来造就了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
  
  讲到此处,顺便提一下国人修水利的问题,一味的修堤护堤还不够的。也怪不得,我们学了西方的直线思维。今天学大禹,要用“疏”的办法,就掌握了天道。三峡工程,把堤修得太高,纵然可以发很多电,但一旦战争扔原子弹,或是千年不遇的洪水来了怎么办。还是要“疏”,最好把下游水道修成网状,把洞庭湖和鄱阳湖用渠道连成一体,再造云梦泽,渠道也可平时关闭不用,大水来时,水畅其流。不如此,必受天罚!!!发电带来的利益,会被大水冲得一干二净。民心也是如此,怨气积累只可疏,不可堵,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话不扯远了,讲一讲,到底是要文化还是革命的问题?其实就是一个取舍的命题。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到底取哪一个?其实孟子的深义就是,鱼和熊掌都不要呀,多么苦痛的抉择!他要“义”,其实就是“道”。取舍之道,实是人类重要的问题,小可说一个人的升学、就业,大可说国家的治理战略决策。墨子原著就有《大取》、《中取》、《小取》三篇,一般认为是逻辑学,实际与西方逻辑学大相径庭,是中华民族名辩思维的集大成者,是墨家政治、社会、科学、教育、军事等理论的基础所在,也是阐述大禹精神和老子《道德经》最早最专业的教材。
  
  现在社会有个流行的命题,妻子和母亲同时掉到水里,先救哪一个?其实救哪一个都是不得已而为之,救哪一个都合理,救哪一个都不合理。何必要直线思维,分清先后贵贱呢?“朋友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这样的人物在朋友那里有市场,但得不到女子的欢心。这种取舍真是酸甜苦辣五味俱全,置身取舍中的人,与我们看热闹的人心一样是痛的!实在没有选鱼和熊掌那么轻描淡写。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就是兼爱,也可叫兼善,有上善、中善、下善。“上善”,就是象水一样无形的“道”,上善若水,大智若愚。
  
  悟出取舍之“道”的人是为“圣人”。“圣人”无所谓“善”与“恶”,维护天道无所不用其极。圣人也是无法捉摸的,孔圣人不也杀过少正卯,他们心中只有“道”。圣人要名又不要名,要利又不要利,要美名也要骂名,这就是圣人。他是心甘情愿让你们去骂的,因为他是圣人,他只想让你悟出“天道”。中华的民众承受了百年的屈辱史,承受了几千年儒法交替执政的朝代更替兴亡史。这种开始清廉,后来腐败的周期律,是毛泽东心中最大的痛。
  
  马克思主义把阶级矛盾提到无限高度,实际上象这种建立在代数学基础上解剖刀式的逻辑,是典型的西方式的思维方式,不同于东方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名辩思维。它已不完全适合于中国的实际,其实中国历史上从汉朝开始已经不是完全意义上的阶级矛盾激化的社会了,以儒家和法家思想交替执政以达一种看起来平衡的“和”的状态。对立的只有“官”和“民”的对立,然而清官又成了两者之间的润滑脂。
  
  理学为了缓解“德”与“法”的矛盾,在哲学上提出了第三元“气”的概念,其实就是墨家讲的“义”、道家讲的“道”;在道德上提出了“三纲五常”,以求得道德的法制化;乡里设宗祠,广立文庙也就是孔庙,从法制上把儒学道统宗教化。但实际上就弱化了孟子从墨家那里吸收的“道”——“民本”思想,也导致了强权政治的恶果和民众的更深刻的灾难,在明朝达到极致。
  
  认识到这一点就是毛主席深刻思考的就是他与黄炎培先生详细讨论的如何避免朝代先清廉后腐败,如何避免外儒内法的既得利益阶层披上马克思主义的外衣重新掌权的问题。由于受儒学的深刻影响,也由于几千年来儒法思想的根基空前的深厚,也不能完全推导出新的思想架构。他,困惑了。
    
  深谙孙子兵法的毛泽东,不得已把平安无事的思想上的治世变为了乱世,置之死地而后生,把马克思主义一统天下的时代,角色替换成文化大革命波澜壮阔的海洋。出此下策,在去世前的那个春节,屋外的庆贺的鞭炮,他却在屋子里难过地流泪。男儿有泪不轻弹呀!一个哲人的眼泪。
  
  他说过他一生做过的事就两件,一件是建立了新中国,一件就是文化大革命。给后人留下了一张思想的白纸,可以画出斑斓的图画。让我们今天可以平心静气、百家争鸣,讨论如何在思想道德上重塑中华民族灵魂,思考走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道路。
  
  这些深刻的教训让民众相信马克思主义也不见得是十全十美的,要有发展;文化是不能破坏的,要妥善保护;中国的科学和文化不见得是世界上最好的,拿来主义学习西方才是正道;封闭是死路,开放才是康庄大道;体现民众力量的伟大,让后来的执政者爱惜民众。他既不相信照搬西方的法律,也不相信儒家的道德万能,他取的是民众的觉悟,民众的信仰。充分展示革命的力量,让民众知道如何保护自己。把治世变成乱世,让民众更珍惜得之不易的稳定与繁荣。这就是改良,他既不取文化,也不取革命,他取的是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劳苦民众挺起腰杆子做国家的主人。
  
  好了,就此打住,再不写类似的文章了,大家去“悟”吧!没有开悟之前不可乱言语,误读比反对为害更大。毛泽东同志的“道”:策略和预言全在他后期的诗词里,他告诉路易•斯特朗,他最大的成就是写了这些诗词呀。天道可悟不可道,道破天机,要有报应的。打住。呵呵:-)
  
  今天这种文化大革命留下的思想道德空白已经成了中国社会最大问题,报复社会、恃强凌弱、为富不仁的情况比比皆是。用什么样的思想道德信仰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已成当务之急、火烧眉毛,争论不休只会带来更大的思想混乱,统一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需要统一的思想凝聚力。
  
  
  
  九、尚贤--造就贴近民众的贤才
  
      
    耕柱子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代宗师墨子的得意门生,不过,他老是挨墨子的责骂,有一次,墨子又责备了耕柱,耕柱觉得自己真是非常委屈,因为在许多门生之中,大家都公认耕柱是最优秀的人,但又偏偏常遭到墨子指责,让他没面子过不去。一天,耕柱愤愤不平地问墨子:“老师,难道在这么多学生当中,我竟是如此的差劲,以致于要时常遭您老人家责骂吗?”墨子听后,毫不动肝火:“假设我现在要上太行山,依你看,我应该要用良马来拉车,还是用老牛来拖车?”耕柱回答说:“再笨的人也知道要用良马来拉车。”墨子又问:“那么,为什么不用老牛呢?”耕柱回答说:“理由非常的简单,因为良马足以担负重任,值得驱遣。”墨子说:“你答得一点也没有错,我之所以时常责骂你,也只因为你能够担负重任,值得我一再地教导与匡正你。”
    
    虽然这只是一个很小的对话,不过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给社会的危机管理一些有益的启示——
    
    墨子讲“安,示之危;危,示之安。”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于启蒙者来说,“挑毛病”尽管在磨炼服务于民众的人才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但是必须讲求方式方法,切不可走极端,“鸡蛋里挑骨头”,无事找事就会适得其反,挑毛病必须实事求是,在责备的过程中要告知人才改进的方法及奋斗的目标,在“鞭打快牛”的过程中又不致挫伤人才开拓进取的锐气。
    
    如果人才无论业绩多么差只要有官有权都能高枕无忧,“省级院士”、“厅级和尚”、“处级道士”。结果就会造成一种无所谓的社会文化,也就是儒和道结合的文化。现实中处处存在无所谓文化,有职有位,小康之家,无所事事,动辄得疚,无功总还是好过树大招风。一时间清谈之风鹊起,真正苦干实干的人被压制。这些人还天真认为社会“欠”着他们的。因为儒法体制创造了一种“应得权利”的文化。在无所谓文化中,“人才“们更注重行动而不是结果,抱着怀疑一切的态度,急于表现自己,又不愿付出行动的代价。今天,要打破这种无所谓文化,或调动那些惟恐被埋没的人才的积极性,就应该在风险与稳定之间建立适当的平衡点。如果人们觉察不到危机感,“人性如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必须创造一种环境,让他们产生危机感,不能让他们麻木不仁。
    
   要说服那些充满悲观失望情绪的人才告诉他们获取安全感的最好途径,是帮助社会实现最为关键的目标,那就是维护“义”——民众的根本利益。民众利益得不到维护,公平、公正黯淡无光的时候,人才们呀,也会受到牵累,你们也来自民众,也是民众。不公平,不公正的待遇也可能降临到你的头上。不维护“天道”“民心”,就不会再有统一的国家,民族的复兴,民众就不会再有幸福的生活。
    
    不记得是哪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就说过,“十多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只有危机感。也许是这样才存活了十年。这些年我们企业获得了一些比较高的荣誉,有人问我在荣誉面前有什么感受时,我曾说:‘只能高兴三分钟。’”许多人认为这已是比较谦虚了。还有一位说说过:“我每天的心情都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另一位则说:“我们一直在设立一个机制,好让我们的经营者不打盹,你一打盹,对手的机会就来了。”
    
    今天,以危机为核心的社会观正在形成,大家在深刻反思抗日战争,反思911,反思中国足球,反思北大登山队的悲剧。更加值得高兴地看到918时,全国各大城市鸣响了警惕侵略的警报。但是能长期坚持、不为浮名所累、不为歌舞升平的盛世表象所迷惑,真正能不骄不躁的知识分子并不多。相反的教训是“年年岁岁花相似”,还是一往无前的怨气冲天,靠贬低名人,或者身边的人来抬高自己。当受到无情现实打击之时,就会娴熟地用“一箪食,一瓢饮”的神话来安慰自己,还会象阿Q逢人便说“先前很阔的”,还会用继续孔已己“回”字的四种写法的精彩表演,也不乏用放大镜来看别人私生活,以证明别人渺小,自己完美无缺,洁白如玉的闹剧者。如此以往,搞科学的不精研自己的学问,搞教育的只关心上司的脸色教育费说挪用就挪用,医疗卫生工作者大剂量的给人开着抗菌素生怕出医疗事故砸了饭碗,还有。。。。。。唉,不提也罢。
    
    但是,有一件事不得不提:教育咨询报上看到有一个老师被打死了,这个老师叫潭荣杰,是湖北十堰市的。这个老师是在上级领导来学院视察时,在众目睽睽下被令大队会计用拳头打死的,无人上来劝阻。然而知道吗,知识分子,你们的地位在某些人的眼里其实就是如此。。。。。。:(
    
    中华帝国的衰败正是这个原因,我们的科技水平大大落后于西方,也是这个原因。再想想墨子的故事,再听听鲁迅的苦口婆心,再学学毛主席“知识分子接受劳动人民再教育”。洋务运动红火一时失败了,难道说不要历史重演;难道还要到民不聊生的死地,你们才能奋起吗?WTO已经大潮已经袭来!国际社会危机四伏!!
    
    最后以墨子的另一故事结束鲁迅式的心灵接触:
    
    墨子在齐国见到老朋友非常高兴。老朋友说:“现在天下没有人行义,你何必独自吃苦行义,不如就此停止。”墨子说:“有个人生养了十个儿子,只有一个耕种,其他九个闲着,这一个耕种的不能不更加努力啊。为什么呢?因为吃饭的人多而耕种的人少。现在天下没有人行义,您应该勉励我行义,为什么还劝阻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0

粉丝

714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小黑屋|Archiver|安德管仲网 ( 粤ICP备20002412号 )

GMT+8, 2024-12-22 19:34 , Processed in 0.05914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