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民主、我们爱自由、我们也爱财富!我们尊孔子、我们尊老子、我们同尊管子!

安德管仲网管仲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2656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美国金融危机前景及对中国金融安全的影响

[复制链接]
2656 0
讲座主要讲了两个大的问题。一是次债危机的成因及后果;二是为什么黄金是诚实的货币?一、美国的次债危机将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于正发生在美国的次债危机,目前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它对美国的经济构不成多大的威胁,有点类似于2001年IT泡沫破灭时所造成的影响;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它是自1929年以来美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一次危机。宋老师认同后一种观点,这是一次非常严重的衰退,它是由于长期累积而造成的病,它的不断发展将会导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危机将依次分为四个阶段,即次债危机、债务危机、美元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在目前阶段,美国的次级房地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爆发,房地产业严重衰退。债务危机到来时间会在今年夏天,到那时美国资本市场的核心部分将出现连环危机。它包括商业票据市场、杠杆贷款市场、无担保贷款市场、垃圾债券市场。大量的信用违约将触发规模高达516万亿美元(截至2007年12月)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危机,大批金融机构将出现倒闭潮。之后,金融市场将出现流动性枯竭,人们对美元的信心将大打折扣,从而引起全球性的美元危机。这无疑会引起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只是后两个阶段的到来可能还需要好几年的时间。次债危机发生的原因远不是美联储发放贷款的态度不谨慎、内部管理不严。从本质上看,美国资产增值拉动型经济模式是:国内金融创新——国外资金回流——国内资产换现——国内消费(其中有3/4是依靠房地产业。)——拉动国内GDP的增长,同时增加国内的就业率。2000到2007年间,共有5万亿外国储备流入美国。这就使得贷款显得很容易,抬高了美国的资产价值,尤其是房地产行业这个美国经济的提款机。但这种经济的增长是不能持久的,美国当前已经严重透支资产的增值部分,用增值部分来贷款,这是非常危险的。只要资产停止增值,美国的经济就将处于停滞状态。其次,这势必做空美国国内的金融市场,尤其是高杠杆贷款市场,动摇人们对整个金融市场的信心,从而引发金融危机。美国的财政储蓄率自1980年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到2004年,美国储蓄率为零,2005年和2007年更为负的储蓄率,这大大降低了其抵抗危机的能力。美国的次债危机会不会影响到中国的金融市场呢?宋老师认为这是毫无疑问的事。目前大约有1万亿美元的热钱涌入中国的金融市场,它们大都是用来进行高杠杆贷款的,一旦美国的金融市场出现动荡,必然会导致资产抵押品的价格缩水,从而使得资产难以兑现,这时支付性的危机就会转变为流动性的危机。这次中国的金融业,房地产业必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尤其是非上市的和中小型的房地产公司将遭受严峻的挑战。他们的出路只有两条,要么是被大公司收购,要么是贱价抛售楼盘,实现资金回流。中小型公司的集体抛盘将会导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供求逆转,房价将会出现拐点,这就非常类似美国的次债危机了。虽然在美国是家庭财政储蓄出现资金断裂,在中国是房地产行业出现资金断裂。但二者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那就是都会导致金融危机。在谈到目前中国的通货膨胀时,宋老师说:我看10%的通货膨胀率都还是比较保守的说法。商品供求决定价格有一个必要的前提,那就是货币供应必须稳定。估计到08年底,人民币将达到6%左右的升值率。中国作为一个不断成长的制造业大国,必然会遭受严重的冲击,广东与东莞一带欣欣向荣的厂房林立的壮观景象将很难再见。大约有60—80万家企业倒闭,上千万人将失去工作,而目前粮价又在飞涨,这么庞大的无业人群涌入社会,势必会引起难以预料的社会危机。处理不好,中国很可能是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再版。次债危机将会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只是时间的问题,它是不可逆转的。在这场危机中,谁是赢家?谁是输家?这里面肯定有不下2万亿美元的资金转移。有人被剥削了,就肯定有人把财富装入了自己的口袋!二、为什么黄金是诚实的货币黄金与美元,谁是货币之王? 1999年,格林斯潘说:“黄金代表了世界货币的最终支付手段,黄金永远不会被拒收。”从本质上说,黄金才是整个世界货币体系中的战略制高点,谁拥有黄金的定价权,谁将拥有世界货币的发行权。而美元最近20几年来一直处于贬值的趋势,1971年,一盎司黄金=35美元,而到了2006年,一盎司黄金=630美元。美元的疲软已经不可挽回。通过对比,我们就可以发现,黄金价走高,美元就走低,二者互成反比。此外,宋老师还从古罗马银币,宋代的交子,以及元明清的货币政策来谈了货币,通货膨胀与帝国兴衰的关系,并指出:恶性的通货膨胀多半会导致一个王朝的颠覆。他还认为,现代西方强国的崛起进程也是伴随着坚挺货币的强势周期的。如,英镑:1664年至1914年货币稳定了250年;美元:1800年至1939年货币稳定了139年。中国的黄金储量只有600吨,比起美国的8134吨和德国的3423吨实在是差得太远。如果中国拥有6000吨的黄金储量,就不用担心美元的贬值了。美国经济的辉煌中也包含了无数中国老百姓的血汗。适量的黄金储备可以对冲美元贬值风险,对于西方所持的黄金无用论,我们应保持清醒,要“听其言,观其行”不能被忽悠。目前市场中黄金和白银都处于紧缺状态,当今的黄金市场是被一些大的交易商控制着,在定价方面中国没有发言权。但在白银的定价方面中国可以大有作为,因为中国是主要的白银出口国。从2000年至今,中国出口的白银已达18000吨,却用出口的资金大量买进美国国债,结果在过去的几年中,白银价涨了四倍,而美元贬值了一半。要买股票的朋友,可以考虑黄金和白银,每个中国家庭在财政投资时,也可适量地买入些黄金或白银。黄金肯定还会再次货币化,全球统一货币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2007年5月9日美国《外交》上《国家主权货币的终结》一文认为,当今世界金融动荡的根源就是“国家主权货币的”的干扰。世界统一货币是从欧元这样的区域货币开始的。另外,碳排放量作为环保指标的货币化也是一个趋势。碳排放量跟黄金相比具有两大优势:一是它具有弹性;二是它能占据道德上的制高点。这对即将成为制造业大国的中国而言是一个极为不利的因素,而那些早已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国家,其产业结构已渐趋合理,其受制的程度相比中国将会小很多。所以,中国应积极地加入到制定规则的行列中去,而且是越早越好。讲座结束后,听众对宋老师的精彩演讲报以了热烈的掌声!(文/佳木)[ 本帖最后由 zzhkl 于 2008-10-11 08:47 编辑 ]
  廖子光:美元体系兴衰与金融海啸的启示上海商报 鹑诤Pハ盗泄鄄熘颈嗾甙础9月23日晚上,纽约廖氏投资咨询公司总裁廖子光先生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发表题为“美元体系的兴衰”演讲。经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授权,本报今天发表这次演讲的主要内容。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的世界霸主地位,自此国际贸易成了美国生产美元、其他国家生产美元可以买的产品这样一种游戏。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贸易依存度(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率)达到70%以上的国家(贸易依存度比较健康的一般在35%左右),这是非常危险的。因此,我们必须逐步脱离美元霸权的控制,利用主权信贷去发展自己的经济。如果将来中国的所有出口都得以人民币结算,那么别国就需要按照我们的规则来玩我们的游戏。 演讲稿由赵琼整理美国金融体系是如何陷入今天困境的?要完全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溯20世纪历史,看看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如何建立的。历史回顾美元体系的建立战后的欧洲非常贫乏,美国决定开展马歇尔计划(Marshall plan)。此举赢得了全球的赞誉,因为美国似乎在无私地帮助欧洲摆脱暂时的困境。但真正理解马歇尔计划的人都知道,这其实是美国人给欧洲的“特洛伊木马”。马歇尔计划中,美国总共给了欧洲200亿美元,这些美元不是以货币形式而是以商品形式提供的即欧洲需要以这200亿美元来购买美国的商品。这是“美元霸权”Dollar Hegemony的开端。马歇尔计划推动美元成为国际金融体系的主导货币,而贫弱的欧洲当时除了接受别无他法。实行马歇尔计划的时候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而现在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中国是最大的债权国。我们向美国市场借出了1万多亿美元,而且这一数值连年增长,这比马歇尔计划时期美国给欧洲的多好多倍,但为何我们对美国经济没有控制力呢?这是促使我深思的问题。我们向美国运送货物且以美元支付,当年美国向欧洲输出货物也用美元支付,如果中国运往美国的货物以人民币支付会怎样呢?这一问题值得深思。先回顾美元体系的建立过程。二战结束后各方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重建国际货币金融体系。虽然有114个国家参加会议,但是实际上会议是由美英控制的。美国主导而英国跟随。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黄金作为支持的美元体系,1盎司黄金兑换35美元。即使在当时这个价格也偏低。当时低估金价不是问题,因为各国都欠美国很多钱,而且在未来的几年中美国将拥有全球大部分的黄金储备。这惯坏了美国,以黄金储备作为支撑,美国似乎可以任意花钱。但问题在于美元可以固定比率与黄金进行兑换,于是当美国出现了财政和经常项目账户双赤字,当欧洲人发现他们持有的美元数目是美国的黄金储备所无法支撑的时,欧洲人对美元的信心开始下降,兑换的要求开始出现。法国人从拿破仑战争历史中认识到控制国际储备货币的重要性。他们派法国海军去纽约,要求将他们持有的美元换成黄金,然后把这些黄金运回法国的银行。华盛顿对此并不高兴,但也只好遵守兑换黄金的承诺。至此,50%的黄金储备被提走了。三个星期后,美国忠实的伙伴英国要求把自己持有的美元换成黄金。三天后尼克松总统发表讲话,外国不可以再把美元兑换成黄金,没有协商的余地,这是美国的主权决定。在这个决定后,美元实质上是美国发行的法定货币,即使出现通货膨胀也没有任何惩罚(如果以前出现通货膨胀,外国人就会把他们持有的美元兑换成更加保值的黄金)。然而奇怪的就是,在该决定发布后美国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没有改变,自此国际贸易成为了这样一种游戏:美国生产美元,其他国家生产美元可以买的产品。这就是美国大力推动“自由贸易”的原因所在。现行困惑国际贸易体系的问题二战刚结束的时候,国际贸易还是国内经济的一个比较小的部分,而且资本的跨国流动还被认为既不合意也没有必要,因此这个问题还没有受到重视。在冷战期间,两大阵营之间没有贸易,经济往来由援助主导。每一个超级大国都援助他们阵营内部的国家,来获得内部的团结,来说服体制内的人们自己的体制更好。冷战之后,美国这个支撑下来的超级大国没有必要再援助任何人了,他们认为历史已经证明了资本主义优于社会主义。但这不正确,事实上苏联在赫鲁晓夫之前都做得很好。当时赫鲁晓夫坚持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而军备部门的很多东西都需要用美元购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赫鲁晓夫要解禁经常账户,融入国际货币体系,而国际货币体系此时是由资本主义、更准确地说是被美国主导的。莫斯科不产美元而华盛顿可以,所以苏联只好挣美元来维持军备竞赛。这是苏联失败的原因——失败并不是由于共产主义不能产生财富,而是因为共产主义试图按照资本主义的规则运转。二战结束后,援助不再成为主导的交易形式,金融全球化开始加速,贸易变成经济增长的唯一来源。但是对于中国,一个贸易依存度达到70%以上的国家,这非常危险。一般来讲,贸易依存度比较健康的在35%左右。对于一个贸易依存度在70%的国家,如果这些外贸交易以美元结算,这意味着我们在向美国输出财富,而换回我们没有办法在国内用的美元,除非把美元换回人民币。这样就出现一个问题:当我们向国内发人民币,这些人民币是没有实体财富支持的,因为很多实体财富都运往美国了。因而我国出现了通货膨胀。央行唯一的选择是,把这些收到的美元投资于美国市场,比如说买美国的国债。我们借给美国的钱比美国借给欧洲的多很多倍,但是相比之下,美国通过债权人的地位赢得了对欧洲经济的影响力,而作为最大的债权国的我们却不得不受制于美国、被动地服务于它。这是不合逻辑的。自由贸易的问题在于,它利用资本跨境流动来进行工资套利,创造利润回馈国际资本。这是外国资本涌入中国的原因。在今天的中国,工人的工资太低,他们买不起他们生产的衬衫,因而只好出口这些衬衫。我们需要有高工资的充分就业,这些高工资可以让工人买得起他们生产的商品,同时进行资本积累。但外国资本家不希望这样做,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需要把这些产业转移到泰国等劳动力成本更便宜的国家。而我认为,这些产业的转移并不会对我们造成太大的威胁,我们不需要这样的产业,这些产业本来就是从美国转移到深圳等东南沿海地区的。当然我们也有很多在这个产业经营和生产的人,他们会担心因此失去工作。认为我们不能依赖自己发展的人的论据是“我们没有筹码”。但是他们却没有指出我们没有筹码的原因是工资太低。他们认为提高工资会造成通货膨胀。而事实上,只要货币供给增长同经济扩张同步,是不会有通货膨胀的。唯一的可能的通胀,是美国货币供给增加而我们的经济没有相应的增长。未来对策脱离美元霸权的控制要脱离美元霸权的控制,利用主权信贷去发展自己的经济。我们不要再大力鼓励出口,而要大力发展国内经济,最终让外贸依存度恢复到健康水平(35%)左右。如果我们仔细观察GDP和GNP的关系,会发现真正获益的是国外投资。因此我们应当建立起GNP指标。国务院最好颁布法令规定所有出口都得以人民币结算。我们不需要征询任何人同意,这是我们的主权决定。一夜之间,人民币就会变成世界储备货币,因为我们是最大出口国。别国不可能不买我们的商品,因为它们不得不这样做,否则它们的通货膨胀率要翻番。当规定实施后,外国所需的人民币要从国家外汇管理局(SAFE)买。国家外汇管理局将会拥有世界影响力,它不需要再听华盛顿讲什么是合适的汇率水平,而由自己来决定。阿拉伯人买了很多我们的衣服、鞋子、汽车,卖给我们石油。过去我们用美元结算,现在美元买不了中国商品了,我们只接受人民币,然后用人民币买石油。这样我们就可以发展国际贸易而不经手美元。坚持我们的商品要用我们的货币结算,是我们的国家权力。我的另外一项提议是,让中国人民银行转换角色,将中央银行体系转化为国家银行体系。如果不转变,就无法摆脱美元霸权;如果不摆脱美元霸权,那么中国就不能使用主权信贷工具,永远依赖于外国资本,就无法真正地发展中国经济。这是因为,外资只会投资外贸部门,由于国内经济不生产美元,它们只能收回美元后再用美元买我们的商品。我们需要做的是,复兴我们的经济,以恢复我们原本的大国地位。到了那个时候,外国需要来玩我们的游戏,按照我们的规则做事。他们要来北京学习,而不是我们不去纽约去学习。这是制胜之道。◇人物背景廖子光1938年出生在香港,在哈佛大学接受过建筑学和城市设计的教育,后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任教,期间对经济学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廖子光先生曾担任过著名的洛克菲勒公司投资顾问,现任纽约著名的廖氏投资咨询公司总裁。自2002年以来,廖子光先生在香港出版的由马来西亚人主办的《亚洲时报》(Asia Times)上开设“The Complete Henry C K Liu”专栏,其文章重点研究美元霸权对世界与中国和平发展的影响,美国全球霸权战略的地缘、军事、经济意义,以及美中关系的历史、现状与未来这三个领域。
  宋鸿兵逃顶华尔街作者:赵彤刚 高健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没错,我就是成功逃离了华尔街。”在北京金运大厦的办公室里,宋鸿兵右手掐着一支烟,平静地说着,脸上却没有劫后余生的释然。一年前的此时,宋鸿兵还身在次贷危机爆发中的美国;而现在,他已成为宏源证券投资银行结构部总经理,并开发了“金宏源一号”信托理财产品,“两周时间里卖了几千万。”而远在美国,金融海啸正猛烈冲击着这个世界上最大经济体的金融体系。宋鸿兵曾效力过的美国住房抵押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成为这场危机剧烈爆发的最早牺牲品之一。“这场危机其实是可以预料到的”。2002年,宋鸿兵开始了在“两房”供职的生涯。“很难说清楚什么时间为哪一家工作,”他回忆道,“我一直在两家机构之间往返。”在房地美,宋鸿兵主要从事金融衍生品的计算;在房利美,作为工作团队的一员,他负责开发设计自动贷款审核系统。“那是一个运行过程相当复杂的系统”,宋鸿兵展开双臂,手心相对,像是在比量一个比他的肩膀还要宽很多的东西,“我们当时的团队包括律师、税务人员和金融从业者等。”有了这个自动贷款审核系统,有意向房利美申请贷款的美国居民,只要向电脑输入姓名、社会安全号(相当于身份证号)等基本信息,他的包括犯罪记录、银行信用、工资收入、家庭组成等各种情况的描述,就会被同时从相应的数据库中提取,并打包发送至标准普尔在房利美的接收终端。30秒后,标准普尔便会发回对此人贷款能力的评估结果。此时,房利美高度自动化的KB系统(信息池)会立即根据该结果,为此贷款申请人量身定制合适的贷款额和利息水平。在参与上述自动贷款审核系统过程中,宋鸿兵发现,房利美所持有的相对优质的抵押证券都被其内部人员自留,对外出售部分虽然也顶着“AAA+”的信用评级,但实际质量相对低下。“这意味着一旦出现抵押贷款违约情况,‘两房’号称高达90%甚至95%以上的优质贷款率,将变得毫无意义。”在“两房”供职的5年时间里,宋鸿兵逐渐意识到潜藏在这两大机构,乃至美国金融体系经营模式中巨大的危机可能性,“就像立在沙滩上的木桩,难有长久的稳定性可言。”“两房”的经营模式类似投行,是通过出借短期债券来偿还长期债券以实现盈利的。然而,短期债务持续成功滚动的依据是:两大机构优质贷款低违约率的历史数据、对利率市场将长期处于低利率状态的预期。“以历史数据作为现实依据的做法本身就值得商榷,更不要说利率市场随时都有突然反转的可能性了。”基于上述判断,宋鸿兵在其2007年出版的《货币战争》一书中对美国信贷危机以及由其导致的金融危机做出了预判,并将“两房”危机爆发的时间确定在今年6至8月份。“原因很简单,这三个月属于调息高峰,储蓄率受到重要影响,两大机构为筹集季度所需的2320亿美元资金而出借的短期债务滚动失败,资金链因而断裂。美国制定的7000亿美元救助计划,就是为了让金融机构接下来的两三个季度中保持资金状况平稳,但这终归是个治标不治本的计划”,宋鸿兵说,“美国金融业从危机中恢复,估计也得是2011、2012年的事了。”预感到危机会发生的宋鸿兵,于去年底结束了长达10年之久的旅美生涯,返回国内工作。但每次谈到美国信贷危机,他都会发出感叹。“美国经济37年来过度扩张,美国人收入平均每年仅增长3%,而房价最近每年却要上涨15%,危机发生是一种逻辑上的必然;更何况‘两房’所采用的杠杆率,在2005至2007年就从30倍飙升到了60倍。”“危机的根源,其实就是人类贪婪的本性”,他面色平静地说。
  金融风暴对美国军事和世界的影响 2008-10-21 戴旭金融风暴还没有减缓的迹象,一些国家的政治家和重量级学者,已经超出经济的范畴,在预言美国全球霸权的终结了。其中尤以英国政治哲学家约翰.格雷说的最直接:“世界正经历一场历史性的地缘政治变革,世界的权力格局正在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二次大战以来美国作为全球领导者的时代已经结束。”笔者认为,这是金融风暴无法遏制继续蔓延下去将会导致的必然结果。但在目前还不是现实,而且在眼前的金融风暴和未来的这个可能的结果之间,还要经历两个阶段:即美国实体经济的停滞和全球军事霸权的萎缩。从目前情况看,金融危机还是一场只在虚拟经济的海面上肆虐的飓风,尚未在实体积极地的海岸上登陆,所以对美国军事的影响还处在预防和评估的浅表层面。假设美国和西方目前的救市无法快速奏效,危机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就不可避免。由于美国是军工复合体,实体经济的停滞,必然将导致美国军事工业的疲软,进而如倒下的多米诺骨牌一样,次第影响到美军新一代武器装备的生产、研制、列装,不可避免地延迟美国军队的转型计划。总体经济效益的下滑,还会影响到美国的军费开支,再连带地影响到其在目前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的作战行动,和一系列耗钱的演习,甚至最后连美军的待遇也会波及。据美国经济学者研究,伊拉克战争的显性开支已超过8500亿美元,隐性开支超过3万亿美元。在美国国内财政捉襟见肘的情况下,继续往两个战争黑洞里扔钱,必然将遭到国会和民众更大的反对。加之金融危机很有可能把主张早日从伊拉克撤军的奥巴马送入白宫,所以,这场金融危机目前最有可能导致的一个对世界局势有重大影响的结果,就是美国可能从伊拉克全面撤军。而由此又会导致伊朗问题的缓解,至少美国军事打击的计划将变得更加不可信。多米诺骨牌还会继续倒下去。现在委内瑞拉和伊朗都在欢呼美国帝国的终结,而俄罗斯则宣告多极世界即将来临。非常显然,美国如果在中东的泥沼中抽身,那它在格鲁吉亚目前正和俄罗斯进行的军事角力,也将失去底气,这又会晃动它在中亚的脚跟。总而言之,除了传统的政治和军事优势区域外,小布什上台后快速占领的军事阵地,都有可能因为这次金融危机蔓延,间接地失守。美国本届政府上台后已经裁减了不少海外军事基地,随着金融危机的连带效应像涟漪一样的不断外延,可能还会导致超级大国庞大的军事身躯继续“精干“。这不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那样范围有限的小灾难,而是类似大当量原子弹爆炸那样,由爆心向四周的巨大冲击波无法阻挡。由虚拟经济的金融风暴——实体经济的停滞——军事扩张的减速,最后的结果必然是美国全球霸权的衰落。去年,我在《环球时报》发文称,“美国的军事扩张该歇口气了”,指出其由于苏联解体后忙于抢占对手势力范围,连续打了20多年仗,其军事势能已释放殆尽,正因为如此,我在《中国国防报》随后又断言美国绝对不敢打伊朗。之后面对委内瑞拉、朝鲜、伊朗等并不强大的对手,屡次对美国进行羞辱和公然的对抗,强弩之末的美国果然力不从心。其实,现在看来,那时美国就已经显出疲态。可以这样说,此次美国金融危机是美国连续战争累出来的“心脏病”,这次心脏病,又恶性循环地让美国的战争脚步更加寸步难行。如果美国和西方无法遏制金融风暴引发的后续雪崩,美国世界帝国的事业,将在21世纪初就将和华尔街的雷曼兄弟银行一样,宣告破产;如果美国和西部不惜用美元和欧元未来大幅度贬值为代价,挡住了风暴引起的海啸泛滥,那美国的国家形象和称霸世界的进程,也无可避免地会遭受重创。或者从此慢慢地死去,或者重伤后慢慢地康复。无论是哪种结果,都是美利坚帝国的不幸,同时也是其他大国千载难逢的机会,都会导致约翰.格雷所说的“一场历史性的地缘政治变革”。有学者预言,为了转嫁危机,美国可能对外发动新的战争。但笔者认为,这种情况不会出现。因为目前美国金融危机,只是损害了美国的金融信誉,真正丢失财富的是世界那些购买了美国信用的国家。美国民众和美国的实体经济并没有受到直接影响。而且目前美国所谓的救市计划,也主要是诱骗别的国家继续购买美国债券,或通过加印钞票,既没有对国内加税,也没有出售战略资产,也就是说,美国国体并没有伤筋动骨,它不需要在目前身陷两个陷阱的情况下,再跳进一个不可预测的战争深渊。有人关心在目前美国特别缺钱的时候,会不会适度放松对中国等国家的武器禁运,以获取大笔外汇收入?由上分析,笔者认为美国不会采取这种在它们看来是饮鸩止渴的做法。它的战略家们前面设计了金融陷阱,把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的资金牢牢套住,再通过贬值予以蒸发,釜底抽薪。就是现在突发危机,它们首先想的也是把中国和其他国家再一次装进来,把危机转嫁出去。美国的战略家们处处算计别国,绝不会让自己陷入被动。如果真要迫使美国在售武问题上松动,别国应该采取主动的行动,或以抛售美元债券为胁迫,或为救市提出合理的条件,否则美国是绝对不会主动送上这个“大礼包”的。但如果别国现在采取这个行动,控制着全球话语权的美国,又会动用政治、外交和其他的手段予以反制,最低也会把别国描述成趁火打劫的强盗,这都是可以预期的。世界上目前只有俄罗斯敢这么玩,但俄罗斯又不需要美国的武器。就像1991年谁也没有想到超级大国的苏联突然猝死一样,2008年谁也没有想到,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会一个跟头,重重地摔倒。它会爬起来,但疼痛会让它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或停在原地或缓步前行。这个过程,在逻辑分析上就是前文所述从金融风暴到霸权衰落四部曲,在普通人的感觉上,就是美国在世界几个重要地区的军事收缩,和在外交领域可能会露出更多的笑脸。与这一进程想映照,俄罗斯这个已经在十几年的伤痛中复苏了的巨人,将趁机迈开军事步伐。无论是从其洲际导弹的频频试射、战略轰炸机洲际演习,还是从其宣布大动作军改计划,都已经能看出这一端倪。也许约翰.格雷宣称“美国作为全球领导者的时代已经结束”的结论下的有点早。但新的多强并进的时代大幕,的确已经拉开了一角。
  美国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 大卫#8226;科茨 弧⒋舜谓鹑谖;挠衫2002年至2007年,美国房地产市场投机严重,房价上涨速度惊人,房地产市场出现泡沫。据估计,2007年初美国房地产市场房屋总价值约21万亿美元,其中有8万亿美元是投机的价值,泡沫占房屋总价值的38%。期间,按揭市场的两个变化为后来的危机埋下了隐患。第一,银行以前给购房人提供贷款,往往自己持有按揭,在未来25—30年的时间里不断从购房人那里收取本金和利息。现在,放贷机构则把按揭出售给投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这些投资银行再把不同的按揭放在一起,变成一种“有按揭支撑的证券”在市场上出售。第二,金融机构在2004年抛出所谓的次级按揭借贷。借贷者买房时不再需要像以前那样交纳20%或更高的首付,银行也不再对借贷者的背景和收入情况进行任何审查。次贷最初的利率非常低,但是到2006年,利率迅速攀升,有些借了次贷的人开始无力偿还债务。2007年,不能按时偿还按揭的人的比例变得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到2007年的第二季度,房价的泡沫也达到了顶点。从2007年2月到2008年2月,房价在旧金山下跌了17%,在洛杉矶下跌了19%,在菲尼克斯下跌了21%,在迈阿密下跌了22%,在拉斯韦加斯下跌了23%。结果是,10.3%的房屋拥有者欠的债务比他们房屋的价值还要高。投资者突然发现他们所持有的证券的风险非常高,更糟的是,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所承担的风险究竟有多高。这些投资者发现,他们持有的证券所涉及的可能有数百个做按揭贷款的人,而他们对这数百人的情况却毫无所知。这些金融机构不得不调低对这些证券的估价,有的甚至濒临破产。这次危机中,首当其冲的是持有大量这种证券的大型投资银行。因此美联储开始出手进行援助。从法律上讲,美联储只能援助一类金融机构,即商业银行。而在今年3月份.美联储超常规地出资300亿美元挽救了之前从不受它监管的一个投资银行(贝尔#8226;斯登)。因为美联储担心,如果它不出手相助而任由贝尔#8226;斯登破产,将可能导致美国乃至全球金融体系的崩溃。这次危机还没过去。美国各种大型金融机构持有的坏债究竟有多少到现在为止还没人知道。而持有大量坏债的金融机构不仅在美国,而且遍布世界各地。关于这次金融危机最终损失的估计,有人说可能有数千亿美元,有人则认为可能达到1万亿美元。二、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此次金融危机很有可能变得非常严重。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此次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可能会带来一次实体经济的危机。具体说来,此次金融危机通过以下四个渠道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第一个渠道,按揭的危机可能导致房地产投资的急剧缩减。在美国,房地产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占有很大份额。2006年初,美国的房地产投资开始下降。按年率计算,2007年第四季度以来,美国在房屋建筑方面的投资减少了25%。第二个渠道,不断下跌的房价导致消费者削减消费。2002年以来,由于房价上涨,很多家庭以房屋作抵押进行借贷以支撑家庭的消费性开支。2007年,这些房屋拥有者突然发现他们再也无法靠把房屋作抵押从银行借到钱了,这导致他们的消费下降了10%。如果美国房地产市场8万亿美元的投机性泡沫全部消失,将导致美国人民的消费性支出每年下降 3200亿—4800亿美元。而美国的消费是非常重要的,它占了美国GDP的70%。由于消费性开支和住房投资的下降,这次住房危机可能导致GDP下降3.1%—7.0%。第三个渠道,信贷市场的危机导致股票市场不景气,股票市场的不景气反过来也会对消费产生负面影响。第四个渠道,金融危机导致企业的决策者对未来的销售非常悲观而削减投资。今年一季度,美国在机器、设备和厂房等方面的固定投资下降了2.5%。当然,由于美元持续不断的贬值,美国的出口在不断增加,但这不足以阻止美国经济陷入衰退。所以初步的结论是,金融市场的危机正在导致美国实体经济出现一次衰退。这次金融危机可能波及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国内市场。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出口一直低于GDP的10%。自90年代中后期以后,中国的出口占GDP的比重急剧增加。最近几年,这个数字增加得更快,已经接近或达到38%。因此,如果美国和欧洲陷入衰退,将对中国经济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这就要求中国必须改变增长方式,而这种改变必须更多地或主要地依靠国内市场。直到本世纪初,中国的金融市场都是与国际金融市场绝缘的。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对中国基本上没有造成多大影响。当时中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防止了短期债务和游资进入中国市场。最近这些年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大量的短期游资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中国,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进入了房地产市场。所以,一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很有可能对中国的金融体系带来巨大冲击。总之,美国经济如果陷入严重衰退,很有可能把整个世界经济拖入衰退。可以说,世界经济现在面临着进入一次全球范围的萧条的危险。三、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是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1945年—1973年,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全世界,管制的资本主义都占支配地位。这种形式的资本主义的特征有:(1)政府对经济和金融系统实行严格管制。(2)为保证低失业率而对宏观经济的主动调控。(3)国家制定大量社会福利政策。(4)大型企业与工会的合作关系。(5)大型企业之间比较克制的竞争。(6)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受国家和国际机构的控制。80年代,这种处于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形式发生了急剧变化,新自由主义形式的资本主义取代了原来国家管制的资本主义形式。新自由主义形式的资本主义的特征有:(1)放松对经济和金融的管制,允许自由市场的存在。(2)政府不再对宏观经济进行积极调控,追求低通胀率而非低失业率。(3)社会福利急剧减少。(4)大型企业和政府打击、削弱工会力量,劳动市场格局改变,资方完全控制劳方。(5)自由、残酷的竞争取什了有节制的竞争。(6)商品、服务和资本在不同国家之间相对自由的流动。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家们宣称,如果没有国家的管制,金融市场会更有效率,人们就能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回报率最高的领域。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即没有管制的市场非常容易发生危机。而且在新自由主义条件下金融危机会变得更加严重。这一点已被历史所证明。美国在19世纪实行的是比较自由的市场经济,那时大约每10年左右就有一次非常严重的金融危机。到1929年,自由市场经济导致了美国金融体系的崩溃。此后,美国于1945年—1973年期间实行的是管制的资本主义,在此期间没有发生一次大的金融危机,也没有一家大的金融机构破产。但是自1980年以来,随着新自由主义的抬头,美国经济出现了一系列的资产泡沫,并伴随着产生了相应的金融问题。比如,上世纪80年代,美国出现了一次比较大的危机,一种特别的金融机构储蓄银行破产了,中央银行不得不耗资数千亿美元来挽救这些银行。90年代,美国股票市场又出现了一个吸引了全世界范围资金的巨型泡沫,这个泡沫在2000年破裂的时候也造成了数千亿美元的损失。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房地产市场又出现了一个巨型泡沫,而这个泡沫目前也在破裂。为什么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更容易导致金融危机?二者的关联性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解除对金融的管制。解除管制是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没有国家严密监管的金融市场是非常不稳定的。1945年一1973年间,在国家管制的资本主义条件下,美国中央银行和政府迫使金融资本尽量把钱借贷给实体经济部门的企业。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相反,它们被分成各种不同的类型,只能从事指定类型的业务。1980年一1982年间,美国国会通过了两个重要法案,解除了对金融机构的管制。这样,美国的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就可以自由地追逐最大利润。因此,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被吸引从事投机性业务。由于能给金融机构带来很高的回报,诸如次级贷款和由按揭所支撑的证券以及其他的所谓“创新”不断增加。例如,避险基金(对冲基金)每年的回报率高达25%,而要获得如此高的利润率,只有一种途径——把大量的钱借出去,提高债务水平。第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新自由主义造成了日益严重的贫富分化,GDP增长的绝大部分都进入了少数富有阶层的口袋。2005年,美国最富有的1%和1‰的人所拥有的财富都达到了192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最富有的1‰的人口只有30万,他们的收入与最穷的50%的人口的总收入是相当的,而最穷的50%的人口有1.5亿。从1980年到2005年,最富有的1%。的人口的收入占社会总收入的份额翻了番。其所以如此,原因在于在新自由主义条件下,工人和工会在与资本的博弈中处于弱势地位,社会缺乏为工人提供援助的相应政策和计划,导致工资不升反降而利润却不断上涨。贫富分化带来的问题是,谁来购买不断增加的产出?结果是,进入21世纪以来,工薪家庭的收入水平或者停滞或者下降,他们不得不把房屋作为抵押进行借贷以保持之前的生活水平。到2006年,这种债务已经变得过高而无法持续下去,工薪家庭发现他们已经很难再靠其收入进行正常借贷了,之前的债务也无力偿还了,于是,暴发了危机。可以说,这次金融危机是1980年以来新自由主义在全世界泛滥所导致的一个非常符合逻辑的结果。当前,在美国的主流学界,大家都在讨论是不是需要对美国经济尤其是金融体系进行重构,以让国家对金融体系进行更多的监管。这就为进步群体提供了一次机会,他们可以推动对整个世界经济进行一些更具根本性的变革,而不仅仅是用另外一种形式的资本主义代替当前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链接: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及相关事件美国次贷危机从2006年春季开始显现。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全融市场。2007年2月13 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汇丰控股为在美次级房贷业务增加18亿美元坏账拨备;4月,面对来自华尔街的174亿美元逼债,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裁减54%的员工;8月2日,德国工业银行宣布盈利预警,后来更估计出现了82亿欧元的亏损,因为旗下一个规模为127亿欧元的“莱茵兰基金”以及银行本身少量参与了美国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业务而遭到巨大损失;8月6日,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机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继新世纪金融公司之后美国又一家申请破产的大型抵押贷款机构。8月 8日,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8226;斯登宣布旗下两支基金倒闭,原因同样是由于次贷风暴;8月9日,法国第一大银行巴黎银行宣布冻结旗下三支基金,同样是因为投资了美国次贷债券而蒙受巨大损失。此举导致欧洲股市重挫;8月 13日,日本第二大银行——瑞穗银行的母公司瑞穗集团宣布与美国次贷相关损失为6亿日元;其后,花旗集团也宣布,7月份由次贷引起的损失达7亿美元;2008年1月 15 日,花旗集团宣布由于次贷损失,在去年第四季度净亏损98.3亿美元;1月 16日,摩根大通公布2007年财报,第四季度亏损35.88亿元,其中因次贷损失13亿美元;1月30日,瑞士银行宣布,受高达140亿关元次贷资产冲减拖累,去年第四季度预计出现约114亿美元亏损。次贷风暴引起的危机,已经严重影响各国资金流动性,这对本国各行各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筹集都有很大影响。美联储,欧洲央行,日本央行等看到目前流动性突然紧缩,所以就向市场紧急注入巨额资金。各国央行在数日内向市场注入超过3000亿美元。但这样的举措,又会进一步地向金融市场表明次贷危机的严重性。例如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向市场注入巨资保持流动性,是自“9#8226;11”恐怖袭击来的首次。(《环球视野》
  资本主义风雨飘摇四面楚歌——评美国金融危机(上)钟关平由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像瘟疫一样正在世界各国蔓延开来,股市暴跌,银行倒闭,财富缩水,经济滑坡;资本主义进退维谷,四面楚歌。被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形容的所谓“百年一遇”的经济灾难毫不留情地展现的人们的面前。 这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的起因是什么,根源在哪里,后果怎样,如何才能挽救这个世界于水火之中等等,已成为近期世界各国人民和媒体舆论的关注话题。鞣绞澜缇簦捍笫虏缓茫继4月份贝尔斯登破产被托管后,9月初美国政府正式接管了“两房”(房地美、房利美),而这两家公司的债务合计5.5万亿美元,即大约相当于美国现有国债的2/3。这两家机构的债务而今被计入联邦政府债务,从而导致联邦政府债务约高达14.8万亿美元。由此,联邦政府当前的债务水平约为布什最初就职时的3倍。而股东却一无所获。月15日,美国第五大投行雷曼兄弟破产,美林证券也被以500亿美元出售给美国银行,摩根士丹利被迫向日本三菱银行出售股份。9月25日,华盛顿互惠银行正式倒闭,成为美国历史上倒闭的最大银行。在危机持续深化之际,美国政府被迫推出一个高达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但9月29日提交众议院表决时,竟然以228票反对、205票赞成而遭到否决,这无疑于给华尔街和美国政府出血的伤口上再撒上一把盐。众议院的不配合,不仅使美国的统治者悲愤交加,而且让纽约股市在一天之中损失1万多亿美元。10月3日,经过布什总统的再三乞求和劝说,财长保尔森四处斡旋,甚至不惜屈尊下跪,总算得已通过。然而,美国的股市依然没能“牛”起来,“冲高”只保持了仅仅3分钟,就迅速疲软下滑,并且创造出9.11以来标准普尔指数最大单周跌幅。与此同时,国际油价、黄金价格、美元汇率也全面下滑。美国纽约国际集团总裁本杰明#8226;卫对记者说:美国政府的救援方案,只是把“一场海啸,削弱为飓风,并没有办法从根本上遏制这场风暴。”萑毡尽睹咳招挛拧0月11日报道,自年初以来,日本和美国股市跌幅达35%至45%,市值总额也急剧萎缩。美国股市缩水6万亿美元,日本股市缩水200万亿日元(约合2万亿美元),如果将欧洲、新兴市场和金融机构的损失也包括在内,今年全球金融资产损失高达2700万亿日元(约合27万亿美元),相当于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5倍以上。另据美国国会预算局估算,过去15个月间,美国人的退休金储蓄也受到连累,已蒸发掉两万亿美元,总价值跌掉大约五分之一。这次危机,其严重程度仅次于1929年的大萧条。(2008-10-12《参考消息》)因受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美国的这场危机必然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世界五大洲均被波及,英、法、德、意、日、西、澳等西方许多发达国家的政要和大亨们慌作一团。英国布拉德福德—宾利银行、比荷合资富通集团和比法合资德克夏银行等金融机构相继陷入困境,促使各国政府大量注资施救。在这一背景下,法国、英国、德国和意大利四国领导人于10月4日在巴黎举行小型峰会,旨在协调欧盟各国救市行动。然而,各国各揣心腹事,救市政策取向各异,难以统一协调行动。媒体报道称,法国本打算提议欧盟设立一项数千亿欧元的全欧救市基金,但遭德国等国反对。德国总理默克尔扬言,她不会为金融机构签署“空白支票”,批评“那些引发经济损失者,必须为解决方案作出贡献”。路透社认为,德国之所以不愿设立一项欧盟集体救市基金,可能是担忧这会让德国为其他国家银行损失买单。2008年10月7日中国青年报在报道这件事情时,使用了《大难当头先求自保,欧盟各国无意合力应对金融危机》的标题,这是十分恰当的。巴黎会议前,欧盟一些国家的单干行为让邻国大为愤怒。爱尔兰政府9月30日宣布今后两年将保证国内六大储蓄机构所有存款安全,引发英国人纷纷把存款转入爱尔兰,这个做法,是典型的以邻为壑。英国方面严厉批评爱尔兰的做法有悖欧盟公平竞争原则,但同时,逼得英国金融服务局也不得不于10月3日采取跟进措施,宣布提高储户银行存款保障上限。冰岛金融业在这次全球信贷危机中损失最为惨重,几乎是毁灭性的。冰岛克朗对欧元汇率缩水3成,外债超过1383亿美元,人均欠债20万美元,而其国内生产总值仅为193.7亿美元。总理哈尔德坦言本国面临整个“国家破产”的危机,无奈地呼吁邻国俄罗斯救助,并建议国民利用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自行捕鱼来节省粮食开支。不少人担心,冰岛一旦倒下,或在欧洲引发另一场多米诺骨牌效应。10月7日,冰岛政府刚刚宣布接手陷入困境的第二大银行Landsbanki并停止取款业务,马上急坏了英国,因为英国有30万个储户和约100个英国地方政府、警察局在这家银行存有巨额存款。10月8日,英政府向冰岛政府发出警告,为维护英国民众的利益不受损失,将不惜把冰岛告上法庭。10月9日,在冰岛政府不采取行动的情况下,英国首相布郎根据2001年的《反恐怖犯罪和安全法》行使权力,冻结了冰岛Landsbanki银行在英国的资产。对英国此举,冰岛政府进行抗议,由此,英冰之间演变成全面外交冲突。10月8日,荷兰政府也向冰岛施压,要求对方保障荷兰12万储户在冰岛银行中16亿欧元(21.8亿美元)的存款。据新华社的后续报道说,在强大压力下,冰岛政府于10月11日分别与英国及荷兰政府达成协议,同意通过相应形式确保英荷两国个人储户能够取回在遭政府接管的冰岛银行的存款。原则上同意加速冰岛第二大银行Landsbanki下属网络银行“冰储银行”向储户的存款兑现进度。据刚刚看到的消息称,10月13日,德法英西等欧盟大国,终于下了更大的赌注,总共抛出25000亿欧元救市。最终效果怎样,还要拭目以待。美国的金融海啸也席卷了亚洲、东欧、南美洲等其它各大洲的国家。巴基斯坦的外汇储备捉襟见肘,恐怕需要拖欠国债,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和阿根廷亦濒临破产边缘。一些制造东欧地产泡沫的西方银行,股价亦是拾级而下。乌克兰除了要面对银行体系经过信贷狂增数年后濒临崩溃,导致经济裹足不前外,更要应付政治气候由差转坏的困境。匈牙利政府在当地最大的信贷商OTP银行出事后出手托市,但布达佩斯股市10月9日单日跌幅仍达13%。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拉美国家亦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冲击,股市滑坡,货币汇率跌至多年低位。 经济危机的别称是“经济恐慌”。时下,以美国为中心的西方世界处于危机四伏,一片恐慌之中,那些资产阶级的代言人——总统、总理、首相和两会议员们,焦头烂额,惊恐万状,并互相指责,内讧频发;金融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实业资本家等各行各业的资本家们,一个个如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企业裁员,工人失业,穷人队伍在迅速扩大,两极分化加剧,劳资矛盾尖锐。雷曼破产,众多群众痛失多年积蓄。据香港《明报》报道,雷曼前总裁雷曼富尔德在公司健身房遭群众挥拳打脸泄愤。受金融危机危害最大的是社会底层群众。美国劳工部3日发布统计数据表明,今年9月,美国共削减就业岗位15.9万个,为5年来单月最高失业率。今年全年预计将有75万人失业。有报道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有关部门10月10日决定,为防止轻生者跳桥自杀,将耗费约5000万美元,在旧金山著名的金门大桥上安装防护网。资本主义的日子真的不好混了。批判之声不绝于耳这次金融危机,进一步证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决不是什么“先进”的、“成功”的制度,而是一个落后的、失败的制度,资本主义的丧钟又一次被重重地敲响了。一向吹嘘、炫耀、标榜“美国模式”是最“现代”,最“先进”资本主义制度的山姆大叔,又一次在全世界人民面前丢人现眼、颜面扫地。先不说无产阶级和马克思主义者的揭露和批判,就是资产阶级内部的舆论,也是够深刻和尖锐的了。香港亚洲时报9月26日发表题为《金融危机重创英美模式》一文,文章认为:“美国软硬实力和海外影响力的下降加速下降”。文章引用乔治敦大学教授查尔斯#8226;库普钱的话说:“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次金融危机,再加上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遇到的麻烦,将对人们对美国的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尊崇产生影响。”美国高级情报分析家托马斯#8226;芬加警告说:华盛顿“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领导地位将“更快地受到削弱”。文章认为,美国的金融危机,进一步证明了“自由资本主义模式终结”,“几十年来,华盛顿一直通过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热心地在外国推销这种模式。”设在华盛顿的智库新美国基金会的研究员迈克尔#8226;林德说:“我认为这明显损害了我们一直倡导的英美模式的声誉。……拉美、中东以及其他地区的人大概会说,‘美国人一直在宣扬这种自由市场模式,看看这个模式给他们带来的影响吧,所以我们大概应当尝试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模式。’从软实力、名声和声望竞争的角度来说,我认为我们现在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损害。”华盛顿经济和政策研究中心两负责人之一迪安#8226;贝克无不忧虑地说:由于“美国银行部门风雨飘摇……各国去纽约进行融资和做生意的可能性”会比以往“大大减少”。(2008-9-28参考消息)香港《南华早报》9月24日刊文提出,“华尔街远远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模范,而应当作为亚洲的反面教材”。文章说:华尔街几大投资银行的倒闭标志过度举债经营时代的结束。“脱离举债经营”已经开始。“由于发生在信贷泡沫破裂后,这将是一个漫长痛苦的过程。多年来,有关方面一直听任投行冒过度风险,赚取超高利润。……解除管制和金融创新一直在自由企业这面大旗下得到捍卫,而自由企业称得上美国20年来对世界最重大的文化输出。很多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无疑会庆幸自己没有全部采纳美国的方式。”(2008-9-30参考消息)最近与美国和欧盟的关系比较紧张的俄罗斯,当然不能放弃对美国资本主义霸权模式批判的机会。总统梅德韦杰夫对美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单极状态”毫不客气地提出质疑,他明确表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强大的国家能够成为世界金融体系的‘超级控制者’。” 他呼吁,“重新建立一个公正的世界经济和金融新体系”。在10月2日举行的“圣彼得堡对话”论坛上他表示,金融危机导致的问题显示,一个经济体和一种货币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一向对美国持强硬态度的总理普京也公开指责美国政府,他在10月1日的政府会议上说:“目前发生的一切,众所周知,是从美国经济和金融领域开始的。危机,是因为一些具体的人不负责任,一个自命为领导的体系的不负责任。我们看到的是,美国不仅无法保证领导地位,也无法保证为克服危机作出相应的、绝对必要的决定。” 有国外媒体讥讽布什的救市措施是在“搞社会主义”。新加坡《海峡时报》9月23日题:《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资本主义经济》称:“美国竟也在发展具有美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阿纳托尔#8226;卡列茨基在伦敦的《泰晤士报》上撰文说,“在那个世界上资本主义程度最高的国家,这届史上资本主义色彩最浓重的政府,决定清除该国规模最大且最为重要的金融公司中的私人业主,并代之以国家任命的官员”。欧洲太平洋资本有限公司总裁彼得#8226;希夫说:“这是向社会主义体制倾斜的最重大的举措。它表明,曾备受夸耀的自由市场经济已寿终正寝。”(2008-9-27参考消息)在经济危机的时候,人们想起了马克思。英国教会在检讨美国金融危机时,甚至颂扬了马克思,认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观察是“正确的”,而股市投机者是从不受约束的资本主义中获利的“银行抢劫犯”。在德国,卡尔#8226;马克思再次成为时尚,连银行家和经理们也开始读资本论。《资本论》的销量成倍增长,折射出人们对现状的不满。(2008-9-27参考消息、2007年10月17日北京晚报)上述这些资产阶级内部的批判声音,虽然没有触及到这场金融危机的本质,但从另个角度,进一步验证了资本主义的腐朽性、寄生性和必然灭亡的规律。美国的这次金融危机进一步唤醒了各国人民的阶级意识。2008年10月13日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写了一篇《东德年轻人向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文章说:一项针对德国东部居民的最新民调显示,近半数东德人明确希望施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52%的受访者反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他们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将导致“经营不善而破产”,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有助于保护普通百姓免受金融危机或其他社会不公之害”。令德国媒体惊讶的是,德国各政治阵营中对社会主义的肯定也越来越高。调查显示,不仅左翼党支持者中有68%的人支持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社民党和绿党支持者中也分别有42%和31%的人支持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一直忌讳社会主义制度的联盟党和自民党中也各有26%和29%的人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支持者。这样的结果显然与目前席卷美欧的金融危机有关。008年10月13日环球时报在一篇文章中,报道“美欧民众痛斥银行家”!文章说:美国现在最流行什么?答案就是“愤怒!”“失业像一种传染病,四处蔓延;……全美1/6的房主沦为‘负资产’一族,背负的房贷远高于其房屋价值;节衣缩食的人们取消了网络、电视等服务。”这是美联社记者笔下美国普通民众的生活现状。“华尔街的血雨腥风在几天内将美国和全世界带入了一片混沌。”彭博新闻社说,在这片混乱中,全球民众正在寻找制造危机的“元凶”,而美国和大西洋两岸贪婪的银行家成了“千夫所指”的罪魁祸首。往日创造无数“神话”的“资本英雄”,正遭受着空前的道德质疑,并因为对自己制造出的危机束手无策而在全世界遭到讥笑。最近几天发生的一连串事件,让美国民众再也无法压抑心中的怒火了。美国《华盛顿邮报》8日披露说,就在美国政府不得不动用850亿美元巨资挽救保险巨头美国国际集团(AIG)不到一周之后,这家公司竟然动用44万美元(含15万美元餐费、2.3万美元健身费、20万美元住宿费和超过2万美元的按摩护理服务)供公司管理层人员到加州的雷吉斯豪华海滨度假地休假。消息曝光后,美国的普通民众都是怒不可遏。《华尔街日报》上名叫undertaker的网民说,“华尔街拥有的一切都是大众的,而大众欠这些银行家们的就是去坟场埋葬他们”。一个自称出租车司机的网民说,“谁能告诉我,为什么保尔森和伯南克不进监狱?”在英国的媒体及一些网站上,人们对一些高管职务的名称进行了重新解释。首席执行官(CEO)被解释成为“首席挪用官(Chief Embezzlement Officer) ”;首席财务官(CFO)被解释为“首席欺诈官(Chief Fraud Officer) ”。这种对资本家的愤怒和反抗的情绪不仅在美国蔓延,也在整个西方世界蔓延。在德国媒体上,贪婪的银行家有了新代号“肥猫”,因为“他们被喂得太多了”。《法兰克福汇报》12日说,“民众早已对金融城里肥猫们的肮脏收入痛恨不已,而现在,怨恨变成了彻底的敌意”。柏林、法兰克福等地每天都有小型民众集会,人们打出“给肥猫减肥”的口号,编写了名为《虚伪的资本家》的歌曲,还有网友制作了“剥下银行家的外衣”等动画片放在YouTube视频网站上。一位名叫斯温的网友在德国《时代》周报网站上留言,将巴菲特比作“金融业的拉登”,称美国是“制造全球金融恐怖的基地”。而最近,德意志银行总裁等人的房屋也被人投掷石块,还有银行家的汽车遭火烧。上周末,在巴黎两年一度的世界汽车展会上,会场外就开始有示威活动,11日法国汽车集团工会在这里举行联合罢工,参加者多达几千人。示威工人对着摄像机高呼,“别救银行业,要救汽车工业;不救食利人,要救咱工人”。郊只亲时局饕宓囊淮筇卣鳌;非蚴北ǖ恼馄恼滤担汗善笔谐∩系囊泄煞杩袼跛梢屑业氖杖肴捶杩裨龀ぁ>菝拦悄一咕谜哐芯克耐臣疲006年美国企业高管的平均收入是一般工人最低工资的821倍,为历史上最悬殊的一年。德国《世界报》说,德国银行家的薪水与普通职工薪水的比例已达70比1,德意志银行总裁阿克曼的年收入是德国人平均收入的240倍。而年初法国兴业银行发生金融交易巨大损失的丑闻时,总裁布通就被曝光一年赚了1100万欧元!伦敦畅销日报《都市报》9日展示的一组数据显示,上个月宣布与劳埃德信托投资银行合并的英国哈里法克斯—苏格兰银行首席执行官安迪#8226;霍比去年年薪是193万英镑,该行在9日的股价是1.17英镑,一年前为9.55英镑;苏格兰皇家银行的股价从去年的4.79英镑惨跌到现在的0.9英镑,但该行首席执行官弗里德#8226;古德温去年却拿了400万英镑的工资。资本家的残酷剥削带来了西方社会的信任危机,目前在欧洲出现的一些反资本主义的风潮至少说明了这一点。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评论说,在金融危机中对一个问题的质疑声还不够大,那就是道德堕落问题。评论说,现在确实存在着一个“掠食者阶级”,那些创造了垃圾抵押贷款、衍生品和金融丑闻的人,却是受教育最多、最有钱的专业人士,他们领着高薪,穿名牌西服,读着《发现自我》之类的书籍,掠食着我们今天已残缺的文化。在德国世界政治研究所专家哈恩斯教授看来,金融危机让美欧民众开始思考西方体制下所产生的社会财富分配不公等问题,这已经对人们的社会观念造成了一定冲击。他举例说,在德国和法国,一些左派青年人出于对社会现有价值体系的不满准备成立“反资本主义”政党;在希腊、比利时,低收入群体开始用游行罢工等方式来让整个社会停摆”。资本主义世界真的已经到处堆满干柴,资产阶级已经为自己准备好了掘墓人。橙叻且蝗罩所谓金融危机,一般是指起源于一国或一地区及至整个国际金融市场或金融系统的动荡超出金融监管部门的控制能力,造成金融制度混乱,其结果是金融市场不能有效地提供资金向最佳投资机会转移的渠道,从而对整个经济造成严重破坏这场危机始于去年美国房市泡沫的破裂。从去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至今已15个月之久。 2007年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贷供应商新世纪金融公司宣告破产。当年春天,美国次贷行业崩溃,超过20家次贷供应商宣布破产、遭受巨额损失或寻求被收购。由此,美国次贷危机开始形成。此前,美国房市在长达5年的时间里保持繁荣,这也刺激了抵押贷款机构超常规发展的欲望。受利益的驱动,一些银行等放贷机构纷纷降低贷款标准,使得大量收入较低、信用记录较差的人加入了贷款购房者的大潮,成为所谓“次贷购房者”。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忽视风险的结果,为危机日后全面爆发埋下了隐患。到2006年,房价上涨势头停滞,房市开始大幅降温。房价下跌使购房者也难以将房屋出售或者通过抵押获得融资。 与此同时,美联储为抑制通货膨胀持续加息,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在截至2006年6月的两年时间里,美联储连续17次提息,利率先后提升了4.25个百分点。 由此,出现了大批“次贷购房者”无力按期偿还贷款的局面,次贷危机开始显现并呈愈演愈烈之势。 在经历了2007年前几个月的发酵后,美国次贷危机开始蔓延到购买了次贷支持证券的投资者。 2007年6月7日,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宣布,旗下两只基金停止赎回。惊恐、疑惑的投资者很快发现,这两只基金持有大量与次贷有关的证券。 在美国,个人向银行等放贷机构申请住房抵押贷款,放贷机构再将住房抵押贷款作为一种资产“卖给”房利美和房地美等机构。后者将各种住房抵押贷款打包成“资产支持证券”(ABS),经由标准普尔等评级公司评级,然后再出售给保险公司、养老金、对冲基金等投资者。这个过程被称为“资产证券化”。 到2007年8月份,随着大量次贷形成坏账,基于这些次贷的证券也大幅贬值,次贷危机全面爆发。2007年8月6日,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公司宣布破产。8月16日,美国第一大商业抵押贷款供应商全国金融公司濒临破产边缘,此后该公司从银行集团获得110亿美元紧急贷款后逃脱一劫。9月14日,英国诺森北克银行发生储户挤兑事件。 2007年9月17日,格林斯潘首次承认,美国房市存在泡沫,并警告说美国房价有可能超出大多数人预料,出现两位数的降幅。次贷危机开始向美国经济基本面扩散:失业上升、消费下降。2008年,从年初到现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动荡大致经历了两个高危期。 在第一个高危期中,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陷入困境,最终被摩根大通银行收购。 3月14日,美联储宣布,对陷入困境的贝尔斯登提供紧急贷款。3月16日,在美联储极力撮合下,贝尔斯登以每股2美元的“跳楼价”将自己卖给了摩根大通银行。美联储则为这笔并购案提供了大约300亿美元的担保。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次贷危机一度缓和,纽约股市也出现回稳迹象。于是,美国花旗银行、高盛和德国德意志银行的负责人盲目认为,美国次贷危机最严重的时期可能已经过去。 2008年7月,美国金融市场再度紧张起来:投资者开始担心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巨头房利美和房地美有可能陷入困境。 “两房”是私有企业,但又作为“政府授权企业”享有各种优惠。次贷危机爆发后,有政府担保背景的“两房”地位更加突出。同时,为谋求更大市场,“两房”也大举扩张,发放了更具风险性的贷款种类,这导致亏损不断扩大并形成影响全球金融市场的危机,直到9月7日,美国政府接管“两房”。 傲椒俊蔽侍庵皇堑诙龈呶F诘囊桓鲂蚯婧蟛坏揭桓鲈率奔淠冢拦嗉抑亓考督鹑诨瓜萑肜Ь常质蒲荼涑梢怀∪娴慕鹑谖;4未;咽姑拦拔宕笸缎腥裁弧;终怀笆兰拖磁啤薄B吠干缭蚍⒈砥缆鬯担庖馕蹲乓桓觥笆贝闹战帷薄综观这次又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大规模的金融危机,实际上就是新的一次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翻开资本主义发展史,我们不难看到一幅清晰的图景:自从1825年英国发生第一次全面性的经济危机以来,在英国、美国和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体上每膈8-12年,就要发生一次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1836年、1847年、1857年、1866年、1873年、1882年、1890年、1900年、1907年、1920年、1929年、1937年,都爆发过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危机频繁、危机周期已经明显地缩短了。至1983年美国已经发生了7次经济危机;加拿大也发生了7次,日本6次,西欧国家6次。美国的7次危机分别发生在:1948—1949年,1953—1954年,1957—1958年,1960一1961年,1969年—1970年。1973年——1975年,1979一一1983年。美国于上世纪90年代初发生了二战以来第8次经济危机,但由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等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使美国获得机遇,很快由萧条转为复苏,经济持续增长长达10年的时间。李慎明在《世界社会主义现状及发展的若干问题》一文指出:90年代“美国经济长达10年繁荣的根本前提之一,就是搞垮了苏东。……原苏东国家急剧衰落,大量资金、人才和廉价原材料、技术、市场等主要被美国占据。这对推动美国长达10年的经济繁荣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进入21世纪,美国又发生了第9次经济衰退期。2000年至2003年,美国13次降息,经济仍没有复苏的迹象。于是,布什政府于2001年、2003年分别发动了侵略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结果,工厂设备使用率重新达到80%以上,失业率从2003年第二、三季度的6.1%下降到2006年第一季度的4.7%。尽管如此,李慎明的文章认为“美国经济潜伏着严重的危机,极有可能已步人40到60年的‘康德拉季耶夫周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年第1期第15页)在众多的危机中最为严重的有4次:1847—1848年,1929—1933年,1973—1975年和这一次。这4次经济危机不仅席卷一切资本主义国家,而且波及所有国家,造成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恩格斯曾经说过: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差不多每隔十年就要出轨一次。商业停顿,市场盈溢,产品滞销,银根奇紧,信用停止,工厂关门,工人群众因为他们生产的生活资料过多而缺乏生活资料,破产相继发生,拍卖纷至沓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16页)。自1825年第一次经济危机至今的183年间,每一次危机不都是恩格斯所预见和揭示的那样吗?对此,美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保罗#8226;A#8226;萨缪尔森也不得不承认:“美国经济在我们的现代史上一直受着经济周期的折磨。”
  资本主义风雨飘摇四面楚歌——评美国金融危机(下)钟关平(续)性质与根源危机发生了,来龙去脉也清晰了,如何正确认识它的性质和根源显得尤为重要。对这个问题,人们的认识不尽相同,大体上有这样几种说法。一是,认为金融“创新”闯的祸。由于“创新”而产生了投机和泡沫。如果不搞“创新”,而是根植实体经济,或许就不发生这样的危机。招商银行资金交易部总经理吴晓辉就认为,次贷危机表明虚拟经济已经严重脱离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他说: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仅2007年4月,全球外汇日均交易量就达到了3.21万亿美元,衍生品交易量为10.37万亿美元,据此测算,全年交易量将超过3000万亿美元,相当于2006年全球GDP的67倍。“虚拟经济的超常发展鼓励了投机,导致大量资本从事非生产性投资,也加大了经济的波动,增加了经济的脆弱性。”这次金融危机,从现象上看,的确是信用经济规模与投资规模的迅速膨胀,虚拟经济借助信用投资和金融衍生品工具等金融杠杆而成倍数放大的,远远背离了实体经济的运行模式,并且远远超出了实体经济的承载能力和理性预期。二是,认为没有处理好监管与创新的关系,监管没有跟上。2008年10月9日参考消息以一版的篇幅报道了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对这次金融危机的分析。林毅夫讲了两点教训。第一个教训,是跟2001年互联网泡沫有关。当时泡沫破裂美国经济就应该陷入衰退——但那次衰退很短,实际上经济只有一个季度出现负增长,为什么那么短?美联储用降息来刺激房地产经济。上一次衰退虽然成功度过但却埋下了更大的隐患。另一个就是金融创新的隐患。美国金融衍生品越搞越复杂,监管又没跟上,这就使泡沫不断膨胀,最终酿成严重的金融危机。金融创新是必要的,也是不能禁止的,但是创新后,应该了解这些创新产品的好处和影响,在监管上,给予一定的重视。以上这些论点,就微观而言,无疑都是有道理的。但联系历史上众多周期性经济危机的教训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就显得分析还没到位。马克思主义认为,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生产过剩。列宁给经济危机下的定义更为简单明了:“危机是什么?是生产过剩,生产的商品不能实现,找不到需求。”(《列宁全集》第2卷第135—136页)西方政要和西方主流媒体把这次危机定位于金融危机,或曰货币信用危机,而回避生产过剩的危机,并且断言,这场危机与1929——1933年经济危机在根源上是不同的。其实,1929年始发的那场危机,既表现在工农业等实体经济和外贸上,同时也反映在金融信用上。据历史资料记载,在危机发生后的36个月内,有价证券跌价高达1600亿美元,股票行情指数由1929年9月的216降到1932年1月的34。1933年初许多有名的公司股票跌落了90-95%。银行破产的多达5761家。(《外国国民经济史讲稿(近代部分上册)》1959年高等教育出版社,第482页)应当说,认为货币和信用因素是周期性经济危机的主要或唯一根源的说法,是资产阶级的经济学理论。19世纪一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如马歇尔、约翰#8226;穆勒等人曾把经济危机说成是高涨阶段过渡信用膨胀引起的,是一种偶然的暂时的现象。霍特理1937年发表的《资本与就业》就断言“经济周期和危机是一种纯货币现象,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完全是由于银行体系交替扩张和紧缩信用所造成的;高涨阶段后期银行体系被迫紧缩信用,是爆发危机的唯一原因。”霍特理的这一理论,是用危机中的某些表面现象来掩盖危机中的真正原因。尽管货币信用因素对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和危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信用的扩张和收缩不过是经济周期变化的征候,而决不是它的原因。虽然经济危机有时也伴随着货币信用危机,但后者只是生产过剩危机在流通领域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已。所以,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应该是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基本矛盾。恩格斯在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指出:生产过剩的危机,是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所决定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必然要表现为个别企业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以及生产无限扩大趋势和群众购买力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这样,“市场的扩大赶不上生产的扩张。冲突成为不可避免的了,而且,因为它在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炸毁以前不能使矛盾得到解决,所以它就成为周期性的了。资本主义生产产生了新的‘恶性循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15页) 美国和欧盟等国家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纷纷把银行和一些大企业“国有化”,于是,有些人就认为,资本主义国家要搞社会主义了。多维新闻网刊出的《华尔街变局:西方应走社会主义道路》(2008年10月15日15:37:35)一文转引英国金融时报撰稿理查德#8226;塞尼特(Richard Sennett)的话说:我们正进入金融社会主义(financial socialism)时期。”“多数观察人士将此类金融社会主义视为应急措施——并认为这是一件坏事。而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实际上,公有制需要从金融行业扩大到制造业和服务业。其原因在于,欧洲和美国有很多产业和服务性企业不能在全球经济中存活。”新加坡《联合早报》10月7日发表郑永年的文章也提出:“目前欧美正在社会主义化”。果真如此吗?其实不然。美国和欧盟尽管采取的这些国家接管的措施,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有化”,更不是真正意义上社会主义,虽然政府接管了,但它们的资本主义性质依然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至于原人民大学副校长谢韬曾著文宣称,美国已经社会主义化了,则是荒唐可笑的,不值得一驳。人们还记得,1929-1933年的那场危机过后,资产阶级文人墨客,就曾大肆吹捧罗斯福的所谓“新政”,是“进步的资本主义”,世界各地的社会民主党则宣扬“这是一个走向社会主义的纲领。”可是事实证明,罗斯福的“新政”和它的理论基础——凯恩斯主义,归根到底还是为了资本家的利益,为了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罗斯福自己曾经明白无误地表白过:“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应该读作垄断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笔者)的制度临到毁灭边沿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救了它。”(《外国国民经济史讲稿(近代部分上册)》1959年高等教育出版社,第487页)。由此可见,所谓“进步的”、“新的”、“人民的”资本主义,以及“已经走向社会主义”等等,都是站不住脚的谎话,不管资产阶级怎样把资本主义说得天花乱坠,资本主义终归是资本主义。今天的美欧各国政府的“救市措施”和当年罗斯福的“新政”,都不是什么走向社会主义的纲领,也不存在什么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趋同”,它们与社会主义仍有本质的区别。至于新老社会民主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的歌颂,不过是为资产阶级效劳,彻底暴露了他们垄断资产阶级辩护士的本来面目。经济危机的性质和根源找到了,那么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出路在哪里?北京大学副校长、经济学家海闻认为:“人类现在不像1929年至1933年那样,几乎对经济毫无了解、毫无措施。现在,这场金融危机尚未真正伤害到实体经济。如果我们处理得好,是能够平安度过的。”问题是怎样做才算“处理得好”?按海闻先生的说法,“我们现在的理念、处理的手段比(1929-1933)那个时候要先进。”(2008年10月14日北京晚报)问题是怎样做才算“处理得好”?理念和手段能够“先进”到哪里?可以毫不客气地说,183年来的历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产阶级在“理念”和“手段”上,都是千方百计,都一次比一次“先进”,然而,周期性照旧不能改变,而且越来越严重。所以说,“先进”的“理念”和“手段”都不过是治标不治本的小玩意,都不能解决周期性这个大问题。因为,经济危机根本原因都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在于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这个根本矛盾。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反映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同生产关系之间的对抗性矛盾。正如思格斯所说,“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暴露自己无能继续驾驭这种生产力。另一方面,这种生产力本身以日益增长的威力要求消除这种矛盾,要求摆脱它作为资本的那种属性,要求在事实上承认它作为社会生产力的那种性质。”(《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3卷第317页) 所有这一切,都充分证明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治之症,要消灭经济危机,就必须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用社会主义来代替资本主义。拦鹑谖;灾泄挠跋既然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已经波及许多国家,那么,这场危机对中国会不会有影响?影响有多大?中国能不能规避这场灾难?我们从中可以吸取什么教训?对这些问题,人们普遍认为,影响会有的,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国家都不会是这场危机的绝缘体。至于影响到什么程度,能否变成灾难,人们的认识则不尽相同。美国彭博社10月5日《中国可能被华尔街的崩溃拖垮》的文章,认为这次危机对中国影响巨大。该文说:“什么会把中国推向令许多人担心了许多年的经济垮台呢?对经济学家而言,鲜有比这个问题更难搞的问题。”“可能性包括过热、社会动荡、腐败、污染、债务危机、台海战争以及后奥运的增长晕厥。这完全是合理的预计。”“美国的金融困境可能是摧毁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中国)的催化剂。”“中国的重商主义模式让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危险地依赖世界上最大经济体的消费者。如果美国经济如今漫长的疲软期……中国将受到所有这一切的伤害,亚洲失去关键的稳定源。”“中国回避美国危机的机会日益减少。”“很多人说中国增长从10%下降到8%不算是灾难。然而如果一个政府依赖繁荣来掩盖国内挑战(包括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那么增长放缓就会是一个大问题。”“那些认为中国可以在美国下沉的时候继续一帆风顺的人们可能和一年前那些辩称可以牵制次贷危机人们一样错。”笔者认为,这篇文章对形势的分析虽然比较尖锐,但以兼听则明的心态来对待,也许不失为我们正确分析问题提供一副清醒剂。一,要正确认识和预测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真正影响,首先是要看我国经济和金融业与美国经济和金融业的相互关系。笔者从报刊上摘记了如下的具体数字:)、中国外汇储备中有1.37万亿美元投放到美国。2008年9月16日中华工商时报《中国过量持有美元债权的风险需警惕?》一文提供了这样一组数字:中国现有外汇储备高达1.8万亿美元,其中持有美国长期国债5000多亿美元,短期债3000多亿美元,次级债2000亿美元,美国企业债、“两房”债3700亿美元,总共持有美国债权13700多亿美元。此外,还有2000余亿美元的现金或欧元、日元等其它货币资产,以及中国投资公司用于全球投资的2000亿美元。这就是说,在1.8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中国政府和中投公司手中仅掌握着4000余亿美元的现款。相对而言,这4000亿美元的腾挪运作的空间并不大。该文认为,中国虽然是美国的最大债权国,但在中美的博弈中,仍然处于被动的下风地位。10月14日环球时报《转嫁危机美国屡屡得手》一文尖锐指出:“购买美国债券,不再是一种债券,而更像是一种‘人质’和‘抵押’”。(2)、中国购买“两房”抵押债券2000多亿美元,已经造成了一定的损失。2008年9月29日中国青年报刊登《两房被接管 中国该借鉴什么——李同博士答客问》一文。李同博士透露:中国金融机构在次贷危机中遭受的损失比较有限。到今年第二季度末,中国银行的损失为31亿美元。他说:截至2007年中,中国持有面值为3760亿美元的美国政府机构和政府资助企业发行的长期债券,其中2060亿美元为资产抵押债券。如果不出意料,这2000亿美元中大部分应该是中国政府使用外汇储备购买的房利美和房地美资产抵押债券。2008年9月17日环球时报在《各国股市倍受拖累,新兴市场被寄希望,华尔街恐慌蔓延全球》一文中也透露,目前我国共有14家银行业机构投资美国“两房”债务。截止2008年6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持有“两房”债券310多亿美元。而上市银行披露的数据显示,截止2008年6月底,6家银行持有的“两房”债券总额超过250亿美元。其中中国银行持有172.86亿美元,建设银行持有32亿美元。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马德伦说:涉及“次贷”的可能不超过100亿美元。(3)、据新快报9月20日报道,目前公布雷曼债券数据的中资银行已达7家。据公告显示,中国工商银行(包括境外机构)持有美国雷曼兄弟公司债券及与雷曼信用相挂钩债券数量共1.518亿美元,交行持有雷曼兄弟公司发行债券7002万美元,中行则持有雷曼债券7562万美元,招商银行持有雷曼兄弟债券7000万美元。上述四家已公布具体数据的中资银行共计持有的雷曼债券超过3.3亿美元。此外,兴业持3360万美元,而华夏银行表示持有少量雷曼债券。综上各报所述,我国外汇储备投资到美国政府债券、金融市场上的规模是巨大的,已经成为美国的最大境外投资者,损失也已显露出来。人们不能不担心:全国人民用血汗挣来的这个家底,放在美国安全吗?热销书《货币战争》的作者宋鸿兵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就忧心忡忡。宋鸿兵在回答《中国经营报》记者提问时特别强调:“怎么决策才是政府利益的最大化是美国政府优先考虑的问题。‘两房’有5.4万亿美元的债务,这么庞大的债务,政府有两个选择:一是完全国有化,全部由政府扛着;二是让外国政府承担最大的损失,自己承担最小的损失。如果我是美国政府,一定会选第二个方案——让外国人买单,尤其是中国。”宋鸿兵说:“由于美元体系的资源错配,导致全球生产和消费之间严重失调。中国成了全世界最大的商品生产者和世界工厂,主要消费者是美国,这两者间最大的问题是,美国在借别国的储蓄来实现自己GDP的发展。美国全国储蓄率到2005年出现负数,美国全国进入不储蓄状态。既然不存钱,又要花钱,还花这么多钱,钱从哪来?通过金融创新,全球资本一体化,美国向其他国家借储蓄,2007年有5万亿美元流到美国资本市场,这些钱到美国后,抬高了包括房地产在内的资产价格,压低了美国长期贷款利息。再加上美国为老百姓提供各种各样金融创新,老百姓很容易把增值部分套现,拿出来花,这个过程就刺激GDP。”宋鸿兵说:“这就是一种变相的金融侵略,一种新的掠夺方式。”谈到中国的损失程度,宋鸿兵认为:“总结来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外汇储备在美国资产上的投资,比如两房债券、股票、其他债券等等,这类投资如果现在按市场价值评估,其亏损额会是相当大的。”(2008年9月28日 中国经营报)二,中国在其他方面所受到的影响也不可低估。莨诒ㄖ焦嫉淖柿希(1)中国股市今年已经下跌58%。2008年9月18日,上证综指盘中几近跌破1800点,两市总市值逼近12万亿元,这一数值较沪深两市总市值最高点——33.62万元亿缩水比例达60%多,损失市值额达20万亿元,仅中石油这一只股票市值就已损失5万亿元。(2)房地产业在经历多年房价蹿升、利润成倍上涨之后,开始出现相对过剩,有效需求严重不足,销售迅速下滑,即将到来的是大量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破产以及贱卖自己的房子和土地,导致资产价格继续下滑。房地产“泡沫”已开始萎缩,出现萧条。(3)中国的外贸依存度达到60%,但从“两房”危机后,我国主要出口国美国、日本欧盟等西方国家消费需求萎缩,致使我国出口贸易遭遇寒流,这给“两头对外”的一大批中小企业生存、发展,带来致命的打击,沿海发达地区已经出现企业倒闭潮。(4)今年以来,包括钢铁、汽车等大型企业也不得不减产运行。外部需求的减少,给中国国内相对过剩的生产能力会带来很多问题,同时会给银行业带来很大的信用风险。 悠凳谐±纯矗泄壳暗钠瞪芰κ200万辆,但能卖掉的是800万到850万辆,销售减少了1/4。汽车是涉及到钢铁、电子、橡胶等很多产业的行业,这种牵动性会给经济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5)、在美国的压力下的人民币升值与美元贬值,给中国造成的损失也是巨大的。2008年9月16日中华工商时报在《中国过量持有美元债权的风险需警惕?》的文章中指出:“前一段时间,美国相继爆发次贷危机和两房危机,而与此同时美元也不断贬值,国际石油、粮食、有色金属等价格不断飙升。随之而来的是,中国的人民币伴随美元贬值而不断地快速升值。迄今,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率已达26%左右。可想而知,中国的美元外汇储备缩水损失是何等惨重。以今年为例,中国持有17000亿美元债权,人民币今年升值率按10%计算,即便获得美国支付的5%的利息,中国也要损失5%约合750亿美元。换言之,美国不费吹灰之力,而净挣5%的人民币升值红利约750亿美元。拥有巨额债权的中国非但不赢利,反而蚀本;而背负沉重债务的美国非但不赔本,反而更赚钱。这难道不值得中国深思省悟吗?”文章认为:“中国大量的外汇储备,一方面为西方特别是美国所用,变成逼迫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美国又利用中国的美元债权转化为热钱源源不断流进中国。一旦人民币升值到位,海外热钱撤离中国,则必然有引发中国的金融危机,进而引爆大规模经济危机的风险。……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也绝不是杞人忧天。”三,有媒体担心,“美国救市、中国买单”。北京晨报2008年10月5日刊出《应避免“美国救市、中国买单”》一文。文章说,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沈明高近日表示:“美国8500亿美元的救援计划,可能使包括中国政府在内的外国投资者为其‘买单’。”沈明高在最近一期的《财经#8226;宏观周报》指出:“美国政府救市的结果可能是,中国购买美国政府国债,美国政府用国债置换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美国金融机构或其他投资者再利用资产置换增加的资金投资于中国,这相当于中国用流动性较好的优质资产,置换了流动性较差的美国国债。”上述情况和分析说明,由美国引发的这场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不容低估,形势是严峻的,不可掉以轻心。垄断资本主义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美国当政者在面对这场金融危机时候,又打中国的主意。西方某些媒体也帮助美国忽悠。如宣扬什么“平息全球风暴,中国作用显著”、“美国的救市计划能否成功,不仅取决于美国纳税人,也同样取决于中国和中东的支持”、“中国是这场风暴的避难所”、“中国成为世界经济‘最后堡垒’”、“下一步中国会让整个世界安心”,种种,都是别有用心的骗术。中国要不要去帮助美国救市?中国在国际上扮演何种角色?这已成为中国当前又一个要面对的挑战。对此,2008年10月11日《中国老年报》转香港《明报》10月8日发表的一篇社论则有独到的见解:“这次金融海啸冲击了很多金融机构,而在拯救过程中,经常都会听到中国企业和资金参与其事。中国拥有庞大外汇储备,俨然成为了全球救市主力之一,但是中国不宜因此沾沾自喜,在量力而为之余,不要再做冤大头”。社论说:“近期,西方财政金融机构相继向中国寻求资金,媒体时有报道,基于过去做了冤大头的教训,中国务必要小心而为。” 香港《大公报》刊文更是直截了当,题目就很鲜明:《提醒:中国勿坠入“英雄救美”漩涡》。该文说:“有传言指中国将出资助美救亡,但中国银监会则否认,主席刘明康曾说过考虑由向美国注入流动性。另一方面,国际上对中国确有期望,如一位美国前财长便指出,中国及中东等资金充裕国家,对美国救亡可起到重要作用。国内对中国应否救助美国亦有争论,由于兹事体大,必须就中国的能力作客观分析。”文章认为:“中国对国际金融体系的影响还有不对称性的特点。由于本身金融体系尚待完善,亦未全面对外开放,故并无能力把世界金融拉出困境……在能力外,中国还须考虑应否救助美国。从地缘战略层次看,美国骨子里要遏制中国崛起,日前又推出对台军售计划,危及中国国家核心利益,此时若出手救助美国,实难向历史及民族交代。”该文郑重建议中国政府:“对中国原来持有的债券应减持而非增购。”就在美国和西方国家呼吁中国帮助他们救市的关键时刻,10月3日,美国政府不顾中方一再严正交涉,悍然决定向台湾出售“爱国者-3”反导系统、“E-2T”预警机升级系统、“阿帕奇”直升机等武器装备,总价值达64.63亿美元。这是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危害中国国家安全的帝国主义的挑衅行为!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美国这个强盗国家真是欺人太甚!我国外交部理所当然地向美方提出强烈抗议。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前不久在天津召开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不得不承认:“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我们很多时候意识到,我们的‘老师’做得不见得都对,所以我们必须吸取一些经验教训。”(2008-9-30参考消息12版“特别报道”)是的,当年毛主席在谈到1840年以来美英日法德等帝国主义国家侵华史时就说过:“先生总是欺负学生”。这个用中国人民的血与泪写出来的历史的教训,我们应该时刻牢记。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美国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是建立在对美国国内和全世界人民残酷剥削和掠夺的基础之上的。列宁在1918年就指出:“他们掠夺了数十亿美元。而在每一块美元上,都可以看见赃污的痕迹,这就是……分赃条约,在压迫工人和迫害国际主义者社会党人方面的互相‘帮助’条约。在每一块美元上都有一块‘有利的’军事供给的污斑,这种军事供给已使每一个国家的富人更富,穷人破产。在每一块美元上都有血迹,这是一万死者和两千万伤者……洒下的鲜血所汇成的那一个血海里的血。”(列宁:《给美国工人的信》)列宁又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最高阶段》一文指出:“金融资本是一种存在于一切经济关系和一切国际关系中的巨大力量,可以说是起决定作用的力量,它甚至能够支配而且实际上已经支配着一些政治上完全独立的国家”;“垄断,寡头统治,统治趋向代替了自由趋向,极少数最富强的国家剥削愈来愈多的弱小国家,……这一切产生了帝国主义的这样一些特点,这些特点使人必须说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现在,有些人被资本主义的一些假象所迷惑,被国内外资产阶级自由派学者的所谓“新理论”、“新思维”、“新发现”所忽悠,认为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过时了,列宁对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本性、特征的分析也不对了,甚至对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念和信心也发生了动摇。而这次金融危机,不但表明30年来被西方和我国某些“精英”奉为圭臬的新自由主义彻底破产,而且又一次雄辩地证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下是不可能真正得到解决的,迟早会在走投无路的时候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社会主义制度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一个不以人们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不管反动派怎样企图阻止历史车轮的前进,革命或迟或早总会发生,并且将必然取得胜利。”(毛泽东1957年11月6日《在苏联最高苏维埃庆祝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40周年会议上的讲话》)这次世界范围的金融大危机,又一次表明资本主义已经是风雨飘摇四面楚歌!历史的车轮正在按照马克思所指出的方向滚滚向前,势不可挡!(完稿于2008-10-17)《环球视野》)
  用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准确预测资本主义危机韩德强教授七年前预测十年以内资本主义世界必将爆发超过上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从当前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来看,从时间和烈度上,可以说是预测相当准确。验证了社会规律的客观存在,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和正确,也表明了一切不承认社会科学的认为只应该随波逐流的唯心主义史观的破产。1,全球化必然“能使世界经济增长”神话的破产“在谈论全球化时,我们常常注意到一种貌似中立的观点,即,全球化虽然会带来两极分化,但却能使世界经济增长,因此只要注意更加公平的财富分配,全球化将给所有人都带来好处。”必须区分两种全球化,一种是自由资本主义全球化,实质上是霸权主义全球化,特别是金融霸权全球化,霸权主义是控制垄断世界的力量;一种是知识经济的全球化,最根本的是现代无产阶级即知识劳动阶级生长壮大的全球化,霸权主义则是顽固的阻碍和压制力量。前一种全球化带给世界的是巨大的金融泡沫对世界财富的控制,带给世界人民的只能是金融堰塞湖高悬头顶的威胁和灾难;后一种全球化带给世界人民的是知识信息技术的推广,知识信息的广泛传播对社会生产的深刻改造,特别是对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的深刻改造,第二种全球化只有在推翻了资本主义的世界统治以后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现在,两种全球化混在一起,一方面,霸权主义全球化把知识经济全球化带给人民的利益归功于霸权主义全球化,一方面,还掩盖着霸权主义全球化对知识经济全球化的压制和扭曲。甚至把与实体生产脱离的金融赌博的虚拟经济和与实体生产紧密结合的知识经济混淆起来。2,“完全竞争的市场是最有效率的市场”的神话的破产“在西方经济学词典中,没有一个词比竞争更好的了。完全竞争的市场是最有效率的市场,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经济需要。在这一视野中,供给自动产生需求,或者说供给和需求自动平衡,经济像一架精密的机器运行良好,不会产生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竞争的本质是利润的竞争,即剥削剩余价值的竞争,剩余价值的总量在增长,但利润率则不断下降,在金融泡沫急剧膨胀下,总资本利润率迅速趋近于零;资本的有机构成则不断提高,即市场门槛越来越高,资本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即数学所谓的赌博规律。可见,资本的竞争和“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经济需要”根本不沾边,只能是社会总供给的生产过剩,社会总需求的萎缩下降。所谓“避免经济危机”不过是用金融手段延迟危机的假想,它使危机积累,以便在被延迟以后以更大的烈度爆发危机。其延迟危机的办法就是,资本和生产脱离,巨量的资本都蓄藏在资本赌博的蓄水池里,掩盖了通货的膨胀,给人们以虚假的经济繁荣的信心。这不是精密地解决经济危机,而至多只是精密的延迟经济危机,因为它没有本质上解决资本不剥削剩余价值的问题。“在亚当#8226;斯密开创的经济学中,追逐个人利益最大化将自动导致社会利益最大化”这里最大的谬误就是把“利润最大化”和社会利益最大化混淆了。利润是资本的唯一营养,就象小生物是野兽的营养一样,而生物界的利益是阳光空气能源和水,野兽的利益怎么能等同于生物界的利益?3,资本主义竞争必然导致经济危机——企业破产,经济萎缩“竞争也可以看作是战争的日常化。我们知道,战争最激烈的时候是双方人员伤亡和武器损失最大的时候,相似地,竞争最激烈的时候是各方利润大量萎缩,企业大量破产倒闭的时候。”4,资本主义竞争必然导致更大资本的垄断,而垄断必然导致更激烈的竞争“在大量资源被浪费掉以后,剩余资源才被配置到竞争力最强而且最善于运用竞争谋略的企业或个人手中,该产业将形成相对垄断格局。”“每一次危机结束,垄断程度都将上升,垄断范围都将扩大。”5,脱离实体生产的金融泡沫可以延迟危机,积累更大的危机“由于金融业的存在和发展,繁荣会被延长,而危机也会被加剧。在竞争缓和时期,金融业发放大量贷款,扶植新竞争者进入利润丰厚的行业,由此带来相关设备和原材料行业的发展,使就业增长,消费旺盛,从而给利润丰厚的下游产业扩大市场,形成良性循环。随后,由于需求增长跟不上投资扩张,到某一点良性循环就终止,而恶性循环却开始了。企业纷纷打价格战,降低成本,削减工资,从而缩小了市场,为争夺缩小了的市场,只好进一步打价格战,进一步降低成本,削减工资,直至大量企业破产倒闭,陷入全局性经济危机。”金融本来的职能是提供信用,金融只有在提供信用的意义上才对实体生产有用,金融泡沫不会增加任何社会财富,只会加快大资本的积累,对资本主义实体生产来说有货币蓄水池的作用(对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来说,则完全没有必要,只要有货币信用功能就行了)。6,“二战结束以后直至七十年代初期,西方世界有一个所谓黄金时期。”“这使经济学界产生过很多乐观想法,例如劳资矛盾解决了,经济危机被熨平了甚至是消失了,经济将实现自动和无限的增长。这段黄金时期也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界中引起广泛注意,在中国,人们认为这是生产力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自我调节的产物。”正象修正主义说“超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改善”一样,二战以后西方世界所谓“黄金时期”也不是什么资本主义的改善,不是罗斯福新政给资本主义加进了社会主义的内容。根本上是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和蓬勃兴起的民族民主运动较大程度上克服了资本主义两次世界大战的腐朽,世界整体的进步加上电子技术的发展扩大了世界市场。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都把这一切贪天之功为己有,说成是资本主义“改善”的功劳。“从竞争与危机的角度看,这一黄金时期无非是西方各大国经济竞争缓和的表现。”与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两个阵营的对垒相对来说,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会有某种联盟与缓和,但这种相对缓和并没有带来资本主义的繁荣,社会主义阵营的发展极大地缩小了资本主义的市场,差不多把资本主义逼到了崩溃的边缘,这才迫使尼克松不得不和中国“和好”,只是修正主义破坏,社会主义阵营瓦解,资本主义才缓过劲来。“美国统治精英终于发现,他们的头号敌人是苏联社会主义阵营,而不是欧洲和日本,因此美国对外经济政策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变化,变消灭竞争对手为扶植竞争对手。”“美国采取了单方面自由贸易,而允许各国贸易保护的友好态度。此后,欧洲和日本生产能力得以重建,内需扩大,给美国商品提供了更大的市场;欧洲和日本产品输出美国的数量不断增长,但却仍不足以平衡来自美国的进口,美国进出口仍然保持大额顺差,世界经济进入良性循环。”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世界大乱,大乱以后有“大治”也是一种社会规律,也不过是一种相对的“大治”而已。美国不仅大发战争财,而且得到了战后最大的获利。这是一种特殊时代美国的独特得利,不是什么资本主义的“改善”。也未必是什么正常的“良性循环”,美国在“扶持”别国的时候,不会忘记自己的利益,不会做赔本的生意,它得到的好处远大于它的“付出”。7,美国的衰退是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美国之所以能够采取扶植竞争对手的作法,客观上是由于美国工业的竞争力远高于日本和欧洲各国。然而,由于高工资成本和低积累率,美国的优势逐渐在丧失。”美国的优势逐渐在丧失是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因为资本积累本身也在积累着资本的一切矛盾,“高工资成本和低积累率”并不是根本原因。资本家不是傻瓜,美国也不是福利最高的国家;美国总的资本积累也并不低。有网友就指出把危机原因推到仅仅是寅吃卯粮是掩盖危机的根本原因。人们可能不理解,资本的积累只会壮大资本的力量,怎么会变成衰退呢?这是不懂得事物发展的辩证法。数学就深刻而形象地指出,赌博的“积累”最后是赌局的萧条!不是没有资本了,而是资本的活力死了。“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为标志,美国竞争力已经衰落到与欧洲、日本平起平坐的地步,而且其衰落趋势还在进一步发展。”美圆与黄金脱钩,接着与石油挂钩,丝毫没有影响美圆霸权,反而使美圆的世界货币的地位更牢固,靠着印刷美圆剥削全世界,极大地助推了金融泡沫的急剧膨胀。“为了应对冷战需要,美国做出了重大的战略牺牲,培养了自己的经济竞争对手。然而,恰恰在这一段培养竞争对手的竞争缓和时期,世界经济经历了大繁荣。”美国是贪天之功为己有,并没有什么“做出了重大的战略牺牲”,而是最大限度地盘剥了世界!“美元与黄金脱钩的同时便是美元贬值。”如果说,币值是以实物生产来衡量的话,那么,随着金融泡沫的急剧膨胀,美圆贬值是不容置疑的,问题是美圆的控制力并不因此而减弱,它以膨胀的力量控制着世界财富。直到今天,人们也不敢轻易地抛售已经极度贬值的美圆。有人已经把美圆说成是一钱不值的花花绿绿的废纸,可是国家还当宝贝一样外汇。因为美圆霸权的世界金融体系还没有崩溃。8,金融泡沫在贫困积累中的作用“美元贬值一方面使世界各国手中的美元储备购买力降低,能购买的美国货物减少,另一方面则是增强美国商品的出口竞争力,削弱各国对本国市场的保护,并增加向美国出口的难度。同时,美国企业以更大规模、更快速度向海外转移生产基地,降低成本中的工资比例,从而使美国对欧洲和日本的成本劣势得以减轻。第三,美国迫使各国更大程度地开放市场,但与此同时,却用特别301条款加强对本国市场的保护,实行超级贸易保护主义。”马克思说,资本积累的趋势是两极分化,一极是财富在少数人手中的积累,一极是最大多数人贫困的积累。显然,金融泡沫在世界贫困积累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三条措施实际上是七十年代的各国经济停滞膨胀的根本原因。由于采用浮动汇率制,美元贬值引发了一场汇率大战,日元、马克、英镑争相贬值,造成难以抑制的通货膨胀;同时,由于美国实行超级贸易保护主义,各国对美出口减少,而进口增加,经济增长自然放慢;美国的处境则是略有改善,贸易逆差增长放慢而己。第三,不仅美国,而且日本、欧洲各国都竞相将生产基地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造成国内外需求萎缩,这是最具破坏性的。”主要是世界总需求对世界生产急剧扩张的供应的萎缩,从表面看来,似乎美国对世界的需求并没有萎缩。9,因需求萎缩,而投资却增加,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了“由于工资是消费需求的来源,而利润则是投资的来源,就世界范围而言,需求减少了,投资却增加了,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了。”10,产业向第三世界转移转移的是贫困的积累“就墨西哥而言,得到一个3000美元的工作机会似乎是好事,然而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技术和品牌加墨西哥的工资,可以使墨西哥本国汽车业破产,使墨西哥的需求不是增长而是萎缩。”11,“产业革命”和“寅吃卯粮”都不会挽救资本主义“如果没有新的产业革命,随着美、日、欧三大经济区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滞胀将持续下去,直至各国企业大量破产,演变成世界经济大萧条为止。但是,有一个办法可以使大萧条推迟到来,那就是寅吃卯粮,赤字消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不是资本主义的福音,知识经济革命不是挽救资本主义,而是要把资本主义最后送进坟墓。至于“寅吃卯粮”,既不能挽救资本主义,也不是资本主义危机的本质原因。12,所谓“赤字繁荣”就是掩盖着危机的“繁荣”“从里根上台起,美国一方面减税以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一方面又扩大军备以增强内需。这一增一减所造成的财政赤字由发行高利率的国债来补偿,使里根任内美国国债大规模增加,形成八十年代的“赤字繁荣”。”“布什总统萧规曹随,继续赤字财政。到1994时,美国政府债务即高达4.6万亿美元,每年仅支付国债利息就需要3000亿美元。”从本质上说,资本主义的繁荣就是掩盖着危机的繁荣。周期危机是资本主义的必然规律,暂时繁荣不过是周期危机的一个环节。赤子财政不过是霸权主义延迟危机的一个手法而已,不过是危机的征兆罢了,不过更显美国“繁荣”赤裸裸的不合理罢了。“政府债台高筑的同时,公司债务和个人信贷消费的数额也不断膨胀。1980年,全美工商企业负债总额还只有1.4万亿美元,到1991年3月,已达3.5万亿美元。同期,全国居民负债总额从1.4万亿美元上升到4.1万亿美元。九十年代以来,美国的各项负债继续上升,截止到2001年第一季度为止,美国政府、企业和居民负债总额已高达31.6万亿美元,是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倍,其中政府债务7.08万亿,企业债务15.18万亿,居民债务7.23万亿。不仅美国如此,日本以及欧洲各国都债台高筑。”“墨西哥、巴西、东亚、俄罗斯、土耳其、阿根廷这些被西方国家视为经济自由化模范生的国家一个个在金融危机中倒下,被迫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结构调整方案,出售国家的土地、矿产、电信、铁路等有垄断利润的主权性资产,紧缩财政开支,削减福利措施,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1987年时,第三世界债务总额升至10000亿美元,约占第三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5%,各国经济增长几乎全部被债务本息吸干。然而到1996年时,这一债务总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增长至将近20000亿美元。”“债台高筑”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都是消费萎缩的表征。13,债务不是危机的根本原因“那么谁是债权人呢?债权人是一小部分控制垄断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大财团。换言之,八十年代以来的发展是这一小撮大财团发放贷款,维持了微弱的世界需求增长,使本来可能于八十年代初期、最晚九十年代初期就爆发的世界经济大萧条得以拖延至今。”如果说债务是危机的根源,那么债权在资本家,债务在资本家的国家,对资本家总体来说,等于既没有债务也没有债券,怎么能造成对资本家有损害的严重危机?显然,根本原因是资本对剩余价值的剥削出现障碍,总利润的增长出现了障碍,生产过剩,消费萎缩达到一个极限,必须经历一次危机破坏才能重新调整平衡,使社会生产得以继续进行。14,资本主义挽救危机的一切手段都无非是延迟危机的手段而已“日本、欧洲、中国、俄罗斯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巨额资金流入美国。日本的零利率政策不但没有启动国内投资,反而促使其流向高利率的美国追逐高额利息。欧洲经济的低增长也使欧洲金融投机家把资金注入美国。经济总量只及美国十分之一的中国所购买的美国国债就有800亿美元,俄罗斯经济垮台后大量资金也涌入美国。据估计,仅1997年金融风暴后,从东南亚地区流入美国的资金就高达8000亿美元。”资本主义可以维持一段时间或一个局部的繁荣,但避免整体周期危机却不可能。即使在危机中,对于能挺过危机的资本家来说就意味着成功和机遇。15,金融泡沫对资本家是一种“鸦片”“这就形成一个奇怪的循环,各国出口赚美国人的钱,然后又购买美国股票和债券,借钱给美国人花,美国人花钱又支撑了美国和各国经济的增长。美元源源不断流向世界,世界又把美元送回美国的债市和股市。如此恶性循环,美国的债务越来越多,贸易逆差越来越大,世界经济的总需求越来越低迷,股市却越来越高。这一循环的唯一可能结果就是一场世界经济大萧条。”看起来,美国剥削欺骗全世界,是很爽的,爽得可以在梦中笑醒了。在这种资本的惬意中,金融泡沫越吹越涨。金融泡沫成了对资本家的一种“鸦片”,资本家象饮鸩止渴一样享受着金融泡沫的“财富”,最后使资本主义整体中毒,危机集中爆发!韩德强教授因此判断“循环的唯一可能结果就是一场世界经济大萧条”。事实证明,判断是多么准确!16,当延迟危机的手段用尽的时候危机就不可再延迟了“由于这场大萧条八十年代初和九十年代初两次被推迟,一切可用的财政和金融手段都已用尽,其烈度将超过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与三十年代不一样的是,这回再也没有财政和金融手段可以施展了。”由财政和金融手段的用尽,就可以判断危机必然爆发的时限。由其积累时间和积累的金融泡沫的大小就可以判断危机的烈度。17,所谓的“世界潮流”!“为了灵活地运用美元的贬值和升值,这就需要资本流动自由化;为了顺利转移生产基地,需要第三世界各国的配合,这就有投资自由化;为了加强美国商品的出口,这就有贸易自由化。这是七十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三大支柱。”三个“自由化”,一个“全球化”,固然源于资本自私扩张的本性,也是延迟资本主义危机的手法。就资本主义施放的这一点迷雾就被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精英粉饰成了资本主义的“改善”,编造和鼓噪成了一股所谓的“世界潮流”!18,资本竞争演变为一种“货币战争”“资本流动自由化使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就不再局限于技术、成本的竞争。一国汇率贬值意味着该国的全部商品对外出口竞争力增强,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则意味着国际竞争空前激烈。”资本竞争演变为一种“货币战争”,实际上就是运用金融手段和金融规则“合理”地掠夺世界!就象资本家用资产阶级法律权利(以产权为核心)合法地剥削工人一样。19,金融掠夺打破了一切国家主权“资本流动自由化还使一国调控经济的货币杠杆失灵,使国家的货币主权受到严重威胁。资本流动自由化还有一个加严重的后果,就是使世界市场需求萎缩。”20,30年时间金融资本脱离实体生产和实物交易得到惊人的程度“1966年美国的全部外汇交易额中,商品进出口额所占的比例为80%以上,采用“浮动汇率”制度近三十年后,这一比例降到了1-2%。这意味着大量资本停留在外汇市场,投入实际生产的资本下降,投资需求萎缩。”21,用金融包装起来的资本同样是血淋淋地徜徉世界“由于投资自由化,跨国资本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求最低成本、最低税收,迫使各国争相向跨国公司减让税收、压制劳工运动、减低工资。发达国家的工人面临工厂关闭、转移的威胁,被迫接受资方裁减员工、降低工资、增加工作量的要求,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则在跨国公司的打击下大量破产倒闭。其结果则是世界市场的消费需求萎缩。”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界,就是从头到脚滴着血淋淋的肮脏的东西。用金融包装起来的资本同样是血淋淋地徜徉世界,它吞噬世界生产的生机,“其结果则是世界市场的消费需求萎缩”。“由于贸易自由化,各国中小企业和农业跨国界相互竞争,价格不断下降,工资成本不断被压缩,大量缺乏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纷纷倒闭,造成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进一步萎缩。”22,资本自由化加剧了国际竞争“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既是发达国家国际竞争激化的产物,反过来又系统地加剧了国际竞争,为国际竞争的空前激化铺平了道路,一步步将世界经济推向大萧条。”23,霸权主义全球化的主要内容“全球化是以各国跨国公司为动力,以美国为主导,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和世界银行为组织实施者,以新自由主义为旗帜,国际政界、商界、学界精英共谋的人为过程。所谓华盛顿共识即是共谋存在的证据。”以美国为主导,以霸权主义的组织为组织,以新自由主义为旗帜。“在缺乏一个由全世界人民投票选举的世界政府的前提下,在跨国公司不受民主力量制约的前提下,拆除各国对本国经济的保护,取消各国的经济主权,听任弱肉强食的经济逻辑无障碍通行,只能导致世界范围的两极分化和社会动荡。”以弱肉强食为原则,以“世界范围的两极分化和社会动荡”为结局。24,知识经济革命的前途“在上个世纪最后二十年,电信、互联网、计算机和软件业革命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已经释放完毕,并在互联网泡沫的破灭中转化为危机因素。生物和医药技术似乎是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源泉,但是由于该项技术高度垄断,既不能迅速扩散形成投资繁荣,又不能产生类似铁路带动钢铁、机车、煤炭业那样的连锁反应,反而会加速财富向这些生物、医药公司集中,难以成为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新能源开发是不是有可能担负起此重任呢?如此新能源开发在经济上有利可图,一定是石油供应发生严重短缺之时,而后者常常意味着加剧经济危机。”知识经济革命和知识经济全球化有着广阔的前途,只是被资本主义霸权主义压缩了。实际上不是知识经济革命的作用“释放完毕”,而是资本主义在知识经济生产力的冲击下,其生命即将完毕,因此一切推动世界进步的因素也就成了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因素了。
  形势逼人,不改不行 20国集团金融峰会即将于11月15日在华盛顿召开。10月25日,亚欧领导人会议在北京共同发表了关于国际金融形势的声明,呼吁国际社会继续加强协调合作,共同应对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11月7日,“金砖四国”财长在巴西首次举行正式会议,提出了新兴经济体四大国应对金融危机的主张。同日,欧盟领导人也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议,提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战略方针和“蓝图”。11月8日—9日,20国集团的财长和央行行长在今年东道国巴西举行了实际上是为华盛顿峰会“热身”的年会,广泛探讨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各种主张。在华盛顿金融峰会前的短短十几天内,地跨全球的四大国际组织纷纷探寻应对和解决金融危机之道,这在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这充分表明,由美国金融体系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灾害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有着极大的紧迫性。同时,也反映了国际社会对现行国际金融体制的广泛不满。有关各方在四大会议上的主张不尽一致,出发点也有所不同,但恰似奥运会“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口号一样,也有一个同样响亮的“关键词”:“改革”!携手合作,协调立场,改革不合理和不公正的现行金融体制,以适应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和时代的变迁。从四大会议的声明、宣言和主要表态看来,对“改革”内涵的认识可谓“接近趋同”:一是要增加新兴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权和发言权,以体现世界力量对比的变化。巴西总统卢拉说得好,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无法单独左右世界经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2007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四分之三,在这种情况下,由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20国集团将大有可为。二是要增加金融系统的“透明度”,实行“严格的国际监控”(包括对信用评级机构),避免金融业为追求高回报忽视高风险。欧盟峰会关于金融体系改革“蓝图”在这方面有可取之处,即加强金融监管要不留任何“死角”。三是要改组现行国际金融机构,特别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使之反映国际社会代表权和发言权的变化,体现公正和公平,避免任何垄断行为。在这方面,欧盟改革“蓝图”只讲“加强”,回避如何加强,比较虚,而且有趁机谋取同美国“平分秋色”的嫌疑。当然,在四大会议的某些会议上,还有些不同声音。如加拿大不赞成“仓促行事”和急于改组,英国和瑞典担心“过度监控”对自由经济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美国对大规模加强监管的主张仍持保留和消极态度等等。美国一些知名经济学家更多地强调,解决金融危机比较好的办法是通过实行降息、减税和向金融市场注资等方式,避而不谈与改革有关的实质问题。实际上是只想治标,不想治本。说白了,就是想要大家出钱出力,“共同救市”,帮助摆脱危机,压根不想触及美国在金融系统独家垄断的地位。以上这一切势必都要影响华盛顿金融峰会的进程和成果。美国的算盘打得很精,也有一些追随者。但现在毕竟是:时代不同了,力量对比变化了,形势逼人,不改不行啊!美国候任总统奥巴马赢得大选的一个“关键词”就是“变革”(Change)。这是美国民众的愿望,也是世界人民的愿望。11月9日,20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发表的公报强调,必须对“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的机构进行全面改革,使之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当今世界的经济格局,更加有效地应对未来的挑战。这是值得欢迎的。但愿美国领导人能有足够的聪明才智,与时俱进,在这次峰会上同其他国家一起,在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发展方面,真正携手合作,标本兼治,为共同繁荣做出贡献。(作者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反面教材”的价值韩毓海(北京大学教授,现任纽约大学访问教授)革命的政党、革命的人民,只有通过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才能变得成熟起来,只有正面教材而没有反面教材,是不可能获得真正正确的认识的。1972年9月6日,毛主席与法国社会党代表团的谈话当前,在全球经济、全球环境、全球稳定迫切需要新的变革动力的历史关头,美国却扮演着一个“反面教材”(retrograde)的角色。无论从战略上还是道义上,今天的美国不但没有给世界提供榜样,恰恰相反,布什政府的所作所为使得它的竞争对手中国、俄罗斯越来越有理由充分地认识到,必须走他们自己的道路,因为所谓民主和人权对于国家的稳定和繁荣的未来丝毫没有帮助。甚至连来自伊朗的穆罕默德 阿曼达 内贾德,竟然也在纽约举行的联合国大会上利用我们所陷入的困境嘲笑我们,并公开宣告“美国时代的终结”。-2008年10月13日,《纽约客》杂志社论自2008年9月15日起,美国华尔街金融机构的倒闭风潮震动世界,金融动荡至今尚未平息。这次空前的金融崩溃,无疑掀开了世界史的一个新时代。由于在某些自诩的“精英人士”看来,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加入美国主导的“国际”经济贸易和金融秩序,所以很自然的,在最近30年来的中国,美国的形象只有“正面教材”的意义,而没有任何“反面教材”的价值,这种对美国的理解不但显然是不符合事实的、也对当代中国政策的制定起到了重要的误导作用。而当下美国金融业的崩溃,再次给中国提供了一个更为全面、系统地认识和了解美国的契机。本文以一个特定角度,从三个方面概述了一个多世纪以来美国的崛起、变革和走向危机的过程。目的是希望当下的中国在损失了在美部分投资之际,亦能够籍此而有所“获得”,这就是更加清晰、系统和全面地检讨对美国的政策并增加对当代资本主义金融体系的认识。倘能如此,此次昂贵的学费亦可以说算是没有完全白交。一,20世纪初的崛起:美国利用“世界债主”地位获得世界霸权1.债务关系与市场逻辑尼采在《道德的谱系》这本启示录式的小薄书中指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实质、现代欧洲国家关系的实质是债务关系,是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的关系,一切现代西方道德都建立在这个实质的基础之上。因而现代西方道德的实质是“恶”,而不是“善”。基督教道德的箴言是“爱你的敌人”,“打你左脸你再把右脸给他”,而尼采指出:这种基督教道德其实就起源于债主与债务人之间的关系,所谓爱你的敌人,也就是爱你的债务人,所谓打你左脸你再把右脸给他,就是如果他还不起债,那么你就继续借债给他-这就是基督教道德的实质。如果用尼采的启示来解释上世纪初的欧洲乃至北大西洋各国所面临的形势,特别是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欧洲国家间及其与美国的关系,那么我们将会对这种关系有一个更为实质性的洞察:因为这种关系背后的实质和基础,确实就是国家间的债务关系。由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德国从而背上了巨大的战争赔款,由于美国没有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只是借款给交战各国,所以美国又是整个欧洲的债主。因此简而言之,一战结束后西方各国间的基本关系就是:英法是德国的债主,而美国又是整个欧洲的债主,从而,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看作是当时西方国家间关系的实质。而且,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说:正是在债务关系和债主-债务人的基础上,即在如何还债、如何处理债务的议题上,才产生了自由市场经济的逻辑,这也就是说:金本位的货币尺度和自由贸易的逻辑,其实首先是作为一个处理、平衡国家间债务的机制被提出、采纳并信奉的,这是我们理解市场经济起源的一个要害。一战结束后,欧洲各国实行建立在“金本位制”基础上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该政策的核心是:以黄金价格为基础的货币稳定政策,以及以黄金转移、流动来平衡国家间贸易的原则。它把稳定货币和贸易平衡当作一个国家经济的根本目标,这同时意味着,这一政策从一开始上就不是把独立自主的国民经济、把民生、把社会稳定、把国家安全当作国家财政的基本目标,因为它从一开始就是处理国家间事务-具体说就是国家间债务的一个机制(当然也可以说:这项政策与我国最近所倡议的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依靠和扩大内需,统筹发展,加强金融监管是完全南辕北辙的)。因此,与其说这一学说的前提是假定“世界乃各国彼此依赖的市场”,还不如说:它假定国家间的债务关系可以通过“自由贸易”来解决。因为按照这种天真到了完美的逻辑:债权国由于黄金储备增加,随之自动导致其货币升值,从而其产品价格上涨,其出口自动放缓,黄金储备流出。反之:债务国由于其黄金储备减少,随之其货币贬值,其产品则具有了价格优势,于是出口增加,黄金回流,货币也因而稳定。但是,一旦考虑到市场关系和市场逻辑的真实基础是债务人-债权人之间的现实关系,考虑到这种债务关系的现实性和迫切性,那么,“市场关系”和市场逻辑内涵的“强制性”也就一目了然了。实际上,也正是这个自由市场的方案中所必然蕴涵的强制性,最终彻底瓦解了债务国的经济,从而也从根本上摧毁了他们的偿债能力。因为它以“(市场)规范”的名义,不但拒绝考虑各个国家实际的经济情况,更拒绝考虑债务国的经济能力和社会承受能力,以至于对于债务国来说,这个方案本身就是一个杀鸡取卵的方案。这种强制性意味着债务国必须通过结构调整,努力低价出售自己的产品乃至低价出售自己的所有,以增加自己的黄金储备,这就使得债务国的经济完全服务于出口而不是国内需求。同时它还进一步要求:债务国必须严厉削减国内开支,实行严厉的货币紧缩政策,包括裁员下岗分流政策,以维持国内货币的稳定。(实际上,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IMF给那些陷入危机的国家开出的药方无非就是“紧缩的货币政策+低价出售自己的所有”这两条,它是充分暴露市场逻辑和市场关系之强制性的最近一个范例。)而一旦我们明了了市场关系的现实基础是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的真实关系,那么,布罗代尔的以下名言其实也就什么费解之处了众所周知,布罗代尔曾经这样说:“‘市场’从根本上说是强制性的,而‘计划’则不然”。众所周知,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是1930年代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即“大萧条”),而导致大萧条的根源,就是欧洲国家奉行的原教旨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失败,以及这种失败造成的包括失业在内的广泛社会灾难、贸易纠纷导致的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当时,以英法为首的欧洲国家为了偿还美国的债务,一方面对外积极逼迫德国偿还战争赔款,一方面对内积极奉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即只顾全力赚钱偿债,而不惜牺牲国内的经济,只顾增加对外出口、使得经济高度外向型, 罔顾内需和国内经济结构。同时,各国为了稳定国内货币与黄金的比价,实行严厉的货币紧缩政策,努力削减开支,而更是罔顾老百姓的工作和生活,不惜造成大规模的下岗失业。Karl Polanyi(卡尔波拉尼)在《大转型》这本值得我们反复阅读的巨著中指出:发源于欧洲的经济自由主义不仅假定了一个自我调控的市场乌托邦,而且,它更用乌托邦式的词句掩盖了市场逻辑中蕴涵的根深蒂固的强制性,掩盖了自我调控的市场逻辑以“规范”代替现实的冷酷的形而上学专制主义。也正是对这个自我调节的市场乌托邦的迷信,导致欧洲各国在二战前采用了极其荒谬的经济政策,使得欧洲各国的经济活动完全罔顾社会民生、罔顾社会的承受能力,特别是债务国的社会民生和承受能力,因此Karl polanyi才痛切地说,问题不在赤裸裸的强制,而在于人们为什么总是认识不到所谓(自我调控的市场)“规范”本身正是一种强制。Polanyi还进一步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不过是一场单纯的权力争夺,它最终导致了在西方各国之间形成一个相对平衡的国际权力体系,现代欧洲的所谓“国际主义原则”也就产生于此,但是,1930年代的大萧条却彻底粉碎了这个国家间相对平衡的权力体系-这是因为,建立在债务关系之上的市场逻辑,首先瓦解了债务国的经济,并最终由于各国经济彼此严重互相依赖的“市场关系”,从而连带性地、“自然而然”地粉碎了欧洲各国的内需能力、社会能力、经济能力。第二次世界大战不过标志着:相对均衡的欧洲国际政治体系,包括建立于其上的欧洲式的“国际主义”,被自我调节的市场逻辑摧毁了而已。2.美国率先反对市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债主”的美国,在这个由美国-欧洲(以英美为首)-德国之间的连环债务关系构成的结构中所起到的作用,因为这种作用是历史性和关键性的。如果用最简单地语言来描述这个作用,那么我们可以说:一,当时的美国严厉无情、斩钉截铁地拒绝了欧洲各国削减和延迟偿债的请求。这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今天不得不接受美国永无止境地赖帐形成了何等鲜明的对比。二,罗斯福政府领导下的美国,又是世界上第一个理直气壮地抛弃了经济自由主义的市场乌托邦教条的国家,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债主,罗斯福政府不但没有让美元升值,而且反而使得美元大幅度贬值,从而一方面刺激美国产品的出口,同时又吸引大量外国资金涌入购买美国股票,进一步加强了美国的黄金储备。作为唯一一个任职四届、并且病逝在这个位置上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推行的“新政”,一方面对外坚持欧洲各国必须按期偿还美国的债务,另一方面对内则实行国内市场保护政策,从而堵死了欧洲各国通过加强对美国的出口以偿还美国债务的可能性,而美元相对于黄金的贬值,则使得欧洲通过出口赚取的、用以偿债的美元一路缩水,毫无疑问,美国长期这样做,实际上也就等于把欧洲逼上了绝路,最终对英法等国来说,他们剩下的道路其实也只有两条:一,进一步加强国内的紧缩政策,二,进一步加强压力,向战败国德国催债。而这两条道路的结果实际上都指向了世界大战。在1930年代的大萧条中,德国最终拒绝偿还赔款,而选择了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因而爆发。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一个重要根源,毫无疑问在于西方列强各国之间的债务关系破裂,但更为意义深远的却是,与债务关系同时破裂和被粉碎的,乃是一战后形成的欧洲各国之间相对平衡的权力体系,这也包括欧洲一直高傲地自我标榜的所谓的“国际主义”。而关于美国在这个重要历史时期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Michael Hudson 在Super imperialism一书中有如下简要评价,他说: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不能简单地说是由当时的美国“催债”造成的,但是,美国显然没有深刻地意识到债务链条崩断后会造成的严重后果,美国也并没有努力去避免这样的后果。(It was a war that United state had no desire to bring about, but had no deep feeling that it must prevent)我想,这应该是持平之论。但是,需要补充的仍然是:实际上,罗斯福领导下的美国真正要瓦解和粉碎的,恰恰正是一战后所形成的西方国家间相对平衡的权力关系和权力体系,在这个意义上,美国的“世界债主”的地位和它所掌握的巨额债务,不过是它用来粉碎这个体系的有效工具和有力武器而已。这就是为什么,尽管当时的美国其实并不缺钱,然而,美国政府还是逼迫欧洲立即偿债,即使由此而导致整个世界金融秩序瓦解,美国也在所不惜而我们如果做一个简单对比,就不难看到,美国当年“破釜沉舟”的气魄,即不惜毁掉国际金融秩序也要讨债的举措,显然是今天包括中国在内的美国的任何一位“债主”连想也不敢想像的。美国之所以能够这样做,首先是由于其得天独厚地具备某些条件。第一,美国是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它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内需市场,美国的农业不仅完全自给自足,而且可以大规模出口,美国对外贸易的依存度很低,长期保持在5%的水平,因而,所谓“自由贸易”对于美国而言甚至就是可有可无的。第二,美国自内战(南北战争)以来就形成了极其特殊的政治体制,那就是总统必须听命于国会,而国会的议员又只是服从于他们所来自的选区,正是这种制度决定了,美国的“国际责任”只能服从其国内利益,甚至其国家利益也取决于各州之间的利益博弈-一言以蔽之,这种体制决定了美国一定是把其国内的利益放在首位,而把所谓“国际责任”放在次要的位置,甚至可以这样说:欧洲的那种彼此依赖的“国际主义”乃至任何形式的“国际责任”,对于美国这个国家来说,不仅仅是在政治上行不通的,而且在一般美国选民听上去几乎是完全陌生的。而美国最终之所以这样做,说到底还是因为这符合美国的利益。Michael Hudson说,二战之前,美国之所以要抛弃欧洲版的“国际主义”,归根结底乃是由于这种“国际主义”看起来根本不能为美国“所担当的世界责任”付费(Prior to World War two, America spurned internationalism because this connoted a form of world responsibility that did not seem to pay)- 特别是没有一个“相应的国际机制来保证”其他国家可以为美国所担当的国际责任付费。世界上没有白吃的午餐 ,而按照美国的逻辑:无投票权则不纳税,何况 ,当时的美国之所以不愿意给西方各国“纳税”(尽管只不过是通过延期债务和开放市场的方式),并不仅仅是美国要求在原有的世界权力体系中拥有一个简单的投票权,实际上,美国对那个投票权也许根本不屑一顾,因为国联绝非一个“能为美国的付出付费的机制”。这就是1930年代的美国甚至连国际联盟都不愿参加的原因。所以,美国要求的是以一个新的世界权力体系,来取代那个仅仅是西方国家之间“权力均衡”旧的游戏规则,在美国要求的新的权力结构中, 根本就不应该有“老欧洲”关于权力平衡的虚伪概念, 而只有美国具有独一无二的、毫无制约的霸权地位。 简而言之,美国要的是一个“美国世界”或者“美国领导下的世界”-尤其重要的是,这样的权力体制可以保证全世界“为美国承担的国际责任付费”。 3.从世界债主到世界霸主美国这个愿望在二战后迅速得以实现。正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美国才不惜动用手里的超级债权,摧毁了二战前的国际金融体系和国际关系体系。因此,在我们今天看来,大概没有什么比如下事实更令人感到反差巨大的了: 当年债权在握的美国根本不在乎什么“国际政治秩序”、“国际金融秩序”及其崩溃,而这与今天(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主要债权国为了维护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权力体系的“均衡”和不被打破,而一味地听任美国延迟债务,简直是天壤之别。其实,美国希望通过它独一无二的债主地位建立一个“美国世界”,这样的战略并非开始于二战之后,而是开始于二战前,这个战略也不是开始于欧洲,而是开始于亚洲的中国。例如,1916年成立的“美国国际公司”(即今天的AIG,其前身为American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就是由当时的美国驻中国大使莱因奇(Paul Reinsch)和前花旗银行执行官范得利。[ 本帖最后由 zzhkl 于 2008-11-15 23:59 编辑 ]
  宋鸿兵:全球股票和信用市场未来三个月崩溃2008年11月15日,“第五届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安全战略论坛”在北京召开。图为宏源证券结构融资部总经理宋鸿兵。(来源:新浪财经)以下为宋鸿兵的演讲实录:各位朋友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能来到这里跟大家交流一下对国际金融形式下一步做一个简单的交流!我今天抛砖引玉,希望大家有一个互动,把这个事情有一个进一步的探讨。从这次金融危机爆发到现在,我觉得首先需要一个定性,目前为止有人说是监管的问题,有人说是金融市场的问题,食品经济的问题,怎么对这个危机定性?这个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定性的话谈不上其他的战略,我对这个定性自己认为这是一个原因之一,也是一次非常严重的危机。今天我从几个方面来看好这个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根源、核心。美国实际上已经处在这样一个状态之下,后续有强大的军事力量等等,但实际上你不能强迫别人去接受战争。根源上讲,02年到05年这几年超低的利息,导致了资产膨胀的模式不可持续,这次危机跟以前危机不一样的就是衍生品在其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目前的政策是什么?资产价格不断下跌,这是根源,不管是七千亿还是一万亿,打破了就无法挽回,金融体系是巨大的效果,这个是逐步开发的,危机的动向,下一步在2000年的夏天,我们现在看到的是金融海啸的第一波。这一场危机是典型的美国危机。左边这张是一季度每年的货币发行量是食品经济的差距压力,不用再说什么,这个问题显现的很明确了,美国的货币发行严重的超过了GDP的实际增长速度,说白了就是钞票的事。我们看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1997年之前,美元有一个国际的承诺必需要和黄金挂钩,这也是一个刚性导致美元不可能大量的发行,大量的发行其他国家可以拿着美元对抗,美国承诺35美元随时这样。正是由于这样一个强大的制约,刚性的制约导致美元从1969年到1971年之间,美元的发行量跟实体的GDP是非常的接近,随着美国二战结束之后,月亮战争和一系列的网站都是大量消耗国家资源,到了71年是难以维持货币的发行和分析。美国为了大规模的走这条路,导致了美国整个太高,这也是问题的根源,这就挂不住了,1971年8月7日宣布美国发布,1971年以来第一次新货币时代。到目前为止这个试验可以称之为一次伟大的试验,进行了37年,反过来看,新货币政策一定是更接近,更有益于社会进步。因为他最近采访的,这个从现在来看未必如此。这次伟大的试验能否成功?我们现在不好说,从美元现在的情况来看,我觉得这个试验是难以进行的,这个系统一定会崩溃。从这个角度来讲,从货币体系究竟有什么作用?很多人对货币的问题有一点自己的看法,货币起到的是社会财富的分配问题,创造的财富其实是做蛋糕的,虚拟经济特别是以后面为核心的经济,主要是切蛋糕的。关键在于哪?关键在于比较合理,一种合理的货币体系一定是这样的。这是任何一个有活力的社会,任何一个处在上升阶段的体系从共同寻找的特点。货币体系也是社会伦理道德的基础,你要破坏了这个基础,就会导致你的鼓励投机,后果就会抑制。很多国家都走了这个时候。古希腊和古罗马,最后超过通货膨胀,就是由于这个制定了非常严格的货币政策,由于财政的开销,战争开销是罗马经济利益,在公元前后50年,保证了货币问题,在那里是货币制度的黄金时代。整个贷款利率是35%,创造财富的欲望和社会财富创造能力极大的提高和增强。但是随着货币制度逐渐逐渐走向一种参涨,这实际上是在玩弄这些游戏,时间长了之后,主要原因是战争的需要和财政统治者的影响,导致了这些问题。罗马经济直接导致了这些问题。到公元300多年的时候,到了那个时候,罗马帝国严厉的管理这个。管制的后果是什么?让老百姓以这样的价格生产,有一定的亏损,亏损的话就不愿意这样卖。有黑式信息,黑式的价格远远超过于这个。老百姓说你让我以这样的价格亏损,我不干好不好,这些人就退掉了,这样一种乡村去生活,这样整个财政的政策就大大衰减。加大了货币的参展的速度和膨胀。到了1350年左右,这个量已经是这个时代的6千万之一,当时的文化已经属于货币体系崩溃,我们后来看到一方面由于东方进行冲击,导致北部向南冲击,这些渔民打垮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影响,他所有的金融系统已经全面崩溃,罗马已经有了东西,整个国家的战争有奇特的做法。这属于说明货币政策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政策,合理不合理,对于整个国家财富的创造是有很重要的东西。这些日子是国民党,1949年开始的。共产党4月份开始,几乎没有发生,主要原因是蒋介石货币制度实在是太害人了,使整个南部的中国,一夜之间变成次品,积累了极大的愤怒和仇恨,到上海富有的经济,这也是一个安全。首先是货币制度,已经在国民党政府积极起来的。这样的政府才会不堪一击。从这个意义来讲,货币也将称谓国家这是千真万确的。存在着人民币购买的,老百姓负担的是单位货币购买能力,一元人民币或者是一元美元,必需保持这个能力,人民币85年卖保险,说你现在买这个保险,退出的时候,3年之后一个月可以拿50的退休金,当时觉得是个很大的数,拿到50块钱的人民币,吃喝都不用发愁了,90年代初一个月的基本工资才69块钱,当时如果85年买的保险的话,他今年能退休吗?等于我们从海淀区把车放到国贸单程走回来,这就是80年代初的人所购买的。我们谈论的GDP这已经没有意义了,你所谓的GDP每一块钱是一个概念吗?不是一个概念。我既然失去了,怎么衡量我们?没有一个标准和尺度。我们现在所有的长期的科学计划,长期的公司,长远战略一切的一切都失去的一个发展的重量。这个是不合理的货币作为潜在的巨大的风险。我们现在如果大家手里有100万人民币,或者是1000万人民币,假设你还能30年的话,我再举一个例子,90年理财当时挣了200万美元,是笔大数,所以想着推出江湖,在新西兰买了一个农场,结果他现在2000年以后,不断地回北京,每回来一次压力就更大,2008年重新要开始干,为什么?货币购买力越来越低。他现在损失购买率已经损失了50%以上。再过十年相当于二三十万。三十年之后呢?也是相当于现在几十万人民币的购买,这样的话才能退休。货币制度决定了每一个老百姓他切身的利益,但是在货币上,全世界最缺乏对货币的问题,没有什么人能把这个问题说清楚。这个财富再分配使首先得到银行信贷,靠银行信贷最大的,储蓄存款会受到最大的剥削。这个制度本身是不合理的,也就是所谓贫穷化,这是不可避免的。从这里来讲,关于货币的问题,我觉得确实是非常值得的。为什么要写战争?既然意识到这个一个有利可得的事情,肯定会挖掘心思动脑筋想办法。右边这两组是广东货币增加的出现,我们看到经济在衰退,增加量是16%,我们现在看到美元,按照这个道理,美元应该是贬值,我个人认为,如果我们把这次金融海啸作为一个自然现象来看,海啸在真正理赔按揭的时候,他会对海边的海水产生强大的力量,真正见到海啸的时候,会发现海水会迅速退潮,海水被海啸吸到海中间,后续来的海浪形成更高的。所谓大商品下降就是这样的。美元不管是以16%的增加量,还是以增加的曲线,还是救市方案,最后落的钱从哪来?这个钱最后一定会去追求有序的商品,一定推动商品价格。很多人觉得经济在衰退,需求量在下降,这是一个国际,这个理论背后有一个前提,货币供应的问题,商品的问题,财政的问题。换句话说,社会生产极度的萎缩,极度的衰退,在那样的情况下,物价下降了吗?没有,物价在增长,每小时都不是同样的价格,那是因为变化太多。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很多人再看到物价的时候,偏偏不讨论货币问题,这是美联储他们的一个说法,美联储现在的货币政策是不谈货币,是回避货币的说法。这个就很有意思,整个社会在这个情况下,这个社会是不可能持续不断增加的,绝对不可能,你如果出现猪肉价格上涨,猪肉价格上涨就会这样。其他的增长就会下跌。整个社会应该是相互并从,在这个过程中,物价是稳定的,这只是一种方式,实际上来看,在1971年以后,37年相当于人类有史以来1971之前这样的。货币供应当中,是不可能发生大规模的变化。唯一是1900年发现南美文化,持续了150年的文化,导致了150年上涨了多少?上涨了3倍,150年上涨了三倍。现在不要说150元上涨,一年上涨也不稀奇,相对于现在的通货膨胀。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实际上是货币相关的。美元这次无论这次采取什么形式,最终必然有物价上涨。现在我们面对的未来十天的经济,很可能是70年的滞胀。很多人认为看看现在跟现实的情况跟不相近,我们认为这是假相,从美国类似的金融累计来看,81、82年历次金融危机都是当进入衰退头几年进入之内开始下降。我们现在看的降价很可能是短暂临时性,当美国的经济危机通过运钞的方式来解决的话,会谈过去年谈过的。大的商品价格仍然会上涨,150美元这样的,挡不住。原因是什么?这次危机的形式从根本来讲是美国的问题,美国欠了多少钱?美国联邦政府欠了11.3万亿,地方政府是2.2万亿,社保亏空13.2万亿,联邦雇员是4万亿,联邦政府会员2.7万亿。美国政府总数是118.1万亿,私人的商业是13.8亿,金融机构覆盖是11.8万亿。我们把美国政府私人商业,美国社会全部的负债加在一起,总的覆盖潜在是多少?是160.1万亿。这个债务我认为不管是什么,不管他是什么白猫还是黑猫,不管是什么样的,这一代是没有安排的。蓝线是美国的国民收入,任何一个国家都应该是这样的。红线是这样的,全部是这样的,他现在实际上全美国资产进行严重的覆盖。这个债务是以这个规模开始的。53万亿的债务最低的债务员是国债,美国年均增长3%。我们这样简单算一下,商业债务下线可以是20%。最低的算是15%,54%在上涨。最终结果就是看到的红线。写完这个的时候,06年的时候,这个图是48万亿,两年就变成53万亿,两年增加5万,越到后面增加越快。大家其实看到这张图就可以看到,美国政府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忍受经济长期衰退十年,二十年,再一个就是大规模的印钞票,通过印钞票缓解债的压力。你要想存钱就应该这样。经济要衰退,政治家就相当于这个,美国政府最终必然选取的就是蒸发货币,缓解债务压力。资产泡沫膨胀应该是经济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这种东西也是比较简单的东西,美国持续80年代初,10%逐年下降到90年代中降到42.6%,2006年和2007年都是负增长。投资应该跟储蓄相匹配。你这个国家能够持续多少钱就拿去投资,才能力创造就业,这是一个正常国家的增加的办法。美国现在走的不是这条路,他是所谓的消费,这东西本来就不可能,这东西是一个逻辑上的东西,这能持续吗?美国为什么就居然做到了?2001年以后,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房地产市场都在不断地繁荣。这个游戏怎么玩?持续的是负增长,其次就是美国倡导的全球金融体系。吸引其他国家的办法。从01年到07年,有5万亿元,在这外国储蓄创造的话,举一个例子,中国老太太每天辛辛苦苦的工作,创造的财富,创造各种各样的财富,外汇增加,中国老太太的钱通过购买美国的国债,从美国借走了,这五万亿美元的储蓄,直接造成两个效果,第一个效果是生产价格。再一个是贷款成本价格。在这两层因素之下。增值之后美国老太太可以进行增值,美国老太太有一个创新工具,增值贷款,120万的时候,可以给银行做抵押,银行把15万的现金,美国老太太拿着这个现金去买汽车、买家具,去旅游,下馆子,这样一花钱就上去了吗?各种各样的经济就好起来了。美国老太太花的是中国老太太的钱。每月每日的干的存在银行的钱。中国老太太拿的就是一张票。现在我们看美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还不起了。这个游戏资金链就在这儿。中间存在一个什么问题?严重的问题就是经济增长模式靠不断地所谓的资产价格上涨来拉动经济增长和消费。这个限度在哪?当美国的房价上涨,涨不动的时候,当整个美国房价2006年达到顶峰的时候,增值的那部分没有了,老百姓全部没有储蓄,刺激GDP72%的消费在哪来?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美国现在终于体现出来了消费信息的不足,信息下降,枯竭,就会使信息严重下降,这是必然的。今天通过这个情况,这就是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明年整个金融市场,信贷资产就下降。房子是房地产商的商品。这是第一个问题,房地产是一个长远的,所有的水泥、家用电器都会受到房地产的影响,会出现大面积的产业过剩。这些都会受到影响。另外一方面就是所谓的汽车工业,今年1200万的产业,整个过程的情况也是这样的。按照现在的情况来说,欧洲对中国的订购量是1/8,出口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经济实际上是一个比较危险的情况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明年所碰到的实际问题我觉得是难以避免的。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措施,面对这样大一次经济结构大调整,目前采取的手段都还是不足的。明年上半年可能会不太好过。这个也就说明一方面是美国资产的膨胀依赖性的增长模式,同样相反中国的出口导向研究经济增长模式也同样会持续,最后不走上靠内需,自主型的增长是不可能的。虚拟经济符合财务分配,导致创造实体经济,得不到相对立和匹配的经济。这样的话在长期的情况下,研究了一定的程度,金融危机的变化,不管是公司欠债还是个人的欠债,这就是金融危机所产生的。导火索是次贷危机,危机的放大器,金融衍生品爆炸式增长创造的高倍杠杆。(如图)从06年的房地产,这个速度和这个陡度在直线下滑,我的探讨是美国房地产价格在直跌,金融市场动荡的结束,房价是观察美国经济是否富庶的主要的问题。这个是根本性的问题,当房价上升开始有反弹了,老百姓有增值,有增值就可以消费资金的来源,没有的话消费资金就没有来源,这就没法消费,这个就没有办法。这个就2007年去年9月份跟很多专家探讨次债危机的时候,很多人当时都在说这些,很多人认为观念很简单,2000亿的次债危机,四万亿,加在一起,百万亿的庞大市场也就是两三千的内容,怎么会造成全球金融危机?怎么造成金融动荡?思想方法静态,他只看当时的情况,再一个他不看整个危机的空间结构。当时在凤凰卫视的时候,当一个借款的人开始出现房地产的时候,这个人还动机去还信用卡和房子的贷款吗?房子都没有了,我干嘛还保持着一个良好信用?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开始都会出现问题。这个也就是说从一开始必然是超越次债危机的。从垂直方面来看,危机的结构是一个倒的金字塔,问题是什么?你的基础资产是这样的,经过几次衍生变成了一个CDU,在这样的一个反复的情况下形成了庞大的问题。当第一层被烧化了,第一层称不住了,第一层加第二层的重点加在一起,第三层就是三层加在一起,冲击的越来越大,冲击力是越来越强,这个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所以他不是平面的问题,这就是我现在搞不清楚,三四千美国政府要花两千亿,为什么?就是因为加速。这是我刚刚提出的,金融危机的四个发展阶段。1.磁带地震。2.违约海啸。“两房危机”3.利率火山。信贷全面紧缩造成长期贷款利率飙升,出发利率掉期市场危机。4.美元冰河。全球美元资产出现信心危机造成美元的世界储备货币地位动摇。这个是6月16日,提出次贷危机的第四个阶段判断。(如PPT)这张图是次贷地震图,美国的金融创新从这个调整期大概是2004年,这个贷款很少,04年的时候,到国会做演讲,做贷款人胆量小,用这个贷款可以大大降低贷款成本,这个就是中国所说的贷款。 我们来看2008年,危机第二阶段,信用违约海啸。连续三个月大规模的调息,有了2007年的三次比较吻合,给了全球股市一定的大问题。通过各个渠道给报了,也发表了一些文章,多数人认为是这个体系,少数人认为不太相信。炒股票是6月、7月、8月,放到这三个月,后果不堪设想。到了08年的6月6日美国股市暴跌近400点,幅度超过2007年8月次贷爆发。(如PPT)到了6月4日和5日,他们听我的给卖了,到6月6日那天,纽约出现了近4亿美元的大暴跌,这次而且是转折性的暴跌,次贷危机爆发的时候,这是转折性的,6月7日我宣布,当初是这样认为的。当一些股市开盘,那帮人是理解发生了什么事。两房的前景,安乐死。房地产指数从06年糕点下跌20%,4万亿美元的房地产财富灰飞烟灭。两房债券违约率是两年飙升7倍。两房以30至60倍的杠杆运作,无法消化巨大损失,破产只是时间的问题。2008年第一季度银行共没收649.917栋住房,比去年同期暴涨112%。2008年第二季度银行共没收739.714栋。2007年2月24日,房利美—美国金融业的泰坦尼克,撞上了次级贷款市场的冰山。(如PPT)。2008年7月对两房的前景第三次预警,两房要出事。第二阶段危机的新特点,信用违约掉期。金融资产出现信用违约的保险合同,1995年摩根大通首创的一种模式。将会在2009年的4到9月份之间,重撞全球市场。到目前为止关注的都是这个市场,总的规模是22.9万亿。美国经济90年91年美国企业债违约历史数据,是历史的。从这个情况来看,最后的结论是什么?未来全球股票市场和信用市场未来三个月崩溃,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 [ 本帖最后由 zzhkl 于 2008-11-18 10:32 编辑 ]
  宋鸿兵:2009年春夏金融海啸第二波更猛烈 作者: [香港文汇报]北京新闻中心记者海岩、何凡/从美国一掷约5.5万亿港币救市,到中国祭出4万亿人民币投资重拳;从西方八国峰会,到20国首脑协商—全球掀起「经济保卫战」。金融海啸,是否会就此退潮? 「危机最严重的时刻还没到来。」因编着畅销书《货币战争》而闻名、并提前预警「两房」灾难和金融海啸的经济学者宋鸿兵,在接受本报专访时再次预言:金融海啸将在明年4至9月间升级为第二波,届时将涌现对冲基金和保险公司的倒闭潮,美国商业银行系统更会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多家商业银行巨头或会在此波海啸中倒下…… 伴随着《货币战争》长期雄霸各大畅销书榜前三名,该书作者宋鸿兵迅速从一个默默无名的旅美华人变为备受瞩目和争议的经济学者。在书中,他指出有美国政府背景的「两房」机构将因不合理操作而引致灾难,并预言「两房」危机恐将在今年6至8月间爆发。今年6月,宋鸿兵再次预言次按危机将演变成金融海啸。一个月后,「两房」股价腰斩、美国政府宣佈接管,进而雷曼等投资银行陷入困境,危机,正朝着宋鸿兵的预言发展。 宋鸿兵预言,明年二三季,第二波金融海啸会以更猛烈的破坏力席卷而来。 明年9月垃圾债违约升500% 「今年不会是危机最严重的一年。」面对本报记者,宋鸿兵再三强调。他说,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将有四个阶段(详见列表),而现在仅是金融海啸的第一波。明年4-9月间,还会有第二波袭来,冲击力度将甚于现在。而第二波海啸的引爆点将从目前的按揭抵押市场转向「企业债和地方政府债券」,尤其是企业债中的垃圾债。因为历史规律是:美国经济一旦步入衰退,首当其冲受冲击的就是垃圾债。 「到明年,美国经济正式确认步入衰退,在实体经济下滑的冲击下,垃圾债券的违约率将急速爬升,预计到9月底违约率将急升500%,从目前的2.68%飙升至12%以上。在62万亿美元(约483.6万亿港币)的信用掉期市场中,有20万亿多美元(约156万亿港币)在对赌垃圾债券,垃圾债违约率大幅飙升的直接后果是这种对赌行为将大规模失败。」宋鸿兵对第二波金融海啸惨景的描述是,「在垃圾债违约率飙升过程中,将有多至上百家对冲基金、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血本无归、最终倒闭;而原本被信用掉期工具保护着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问题也将暴露无遗,直接冲击美国商业银行系统,美国五大商业银行倒掉几家是有可能的。」 全球衰退第二波不可免 「第二波冲击要比现在这波海啸要厉害。」宋鸿兵分析说,首先危机已从投资银行转向商业银行领域,直接对美国商银系统造成冲击;第二在规模上,美国仅企业债规模就高达22.5万亿(约175.5万亿港币),几乎是第一波海啸冲击的按揭抵押贷款市场的2倍,其中垃圾债佔整个企业债市场的30%,6.6万亿(约51.5万亿港币)垃圾债的规模比次贷规模要大;第三,这次美国经济衰退要比1991年和2000年衰退严重得多,垃圾债违约率势将超过前两次。 如今全球正在联手阻止金融危机的扩散,中国也出手4万亿元投资工程拉动内需,试图为全球经济稳定贡献力量。不过在宋鸿兵看来,美国经济步入衰退后,实体经济下滑、垃圾债违约率急升都将成为必然,并不是注入流动性或改变货币政策可以扭转的,因而第二波金融海啸也不可避免。宋鸿兵认为,明年,美国经济会出现比较严重的衰退。在金融海啸的冲击下,中国经济在今年第四季度或明年初可能出现转折点,明年上半年实体经济也恐怕会出现较大危机。同样,欧洲也面临衰退。上述因素相加,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程度将超过2008年,实体经济也现危机,所产生的合力冲击力要远大过2008年。 短暂退潮酝酿更大风浪 不过,宋鸿兵说,从现在到明年二季度可能会出现短暂的「退潮」,与今年上半年次按危机的短暂平息相似。「彷彿一切风平浪静了,股票市场稳定了,金融市场稳定了,人心安定了,但更大的海啸正在集聚力量。」宋鸿兵担忧,直到现在有关方面仍没有对下一波金融海啸给予足够重视。虽然现在2.68%的垃圾债违约率仍属偏低水平,但与2007年8月1.4%的历史最低点相比,在过去一年中已上涨了将近一倍。 一杯咖啡的警示:准确预言金融危机的宋鸿兵香港文汇报/宋鸿兵是去年12月离开生活了十多年的美国回到北京的,那时美国次按危机才初露端倪,没人料到大半年后会爆发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啸和华尔街大裁员。宋鸿兵说,让他意识到「两房」危机并最终决定逃离华尔街的,是一杯咖啡。去年2月的一个平常工作日,已经在房地美和房利美工作了5年的宋鸿兵照例去公司茶水间喝咖啡,却发现免费咖啡没有了。他连忙联络其他楼层的同事,才知道房利美已停止供应免费咖啡。「当一家僱员多达6,000馀人、资产1.4万亿美元(约10.9万亿港币)的大公司开始算计小钱的时候,就意味着它可能出现危机了。」宋鸿兵很快向公司同事打听房利美的财务状况,得知2月房利美利润暴跌40%。「危机肯定不远了。」去年6月,宋鸿兵出版《货币战争》,年底即从美国抽身回到北京,现在担任宏源证券结构融资部总经理。危机背后:百思不解的两个疑问宋鸿兵在接受採访时多番提及,金融危机实际是按照「逻辑」、「常识」、「基本原理」发展而来的,「只要逻辑正确、数字正确,就可以预见到危机一步一步走来,下一波海啸也一定会来」,但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为什麽那麽多高职位高水平的人没有言明危机呢?「比如『两房』,按照经济学原理,房地产价格年涨15%,居民收入年涨仅3%,房地产市场肯定不可持续,『两房』以60倍槓杆运作,在资产价格下跌时必然会出现危机。为什麽没有提前预判?」宋鸿兵的另一个疑问是,在这场危机中满眼都是输家,究竟谁在危机中赚钱了?「对冲基金和投资银行或许通过离岸基金这个『后门』,在危机前就将利润转移走了。」美国财政部的数据也显示,2008年3至5月加勒比海地区对美机构债券进行了坚定、快速的减持,与此同时一些亚洲、中东地区的主权基金却在增持……!宋鸿兵划分危机四阶段第一阶段:次按「地震」从2007年2月到2008年5月,以「两房」难以为继为主要标志。第二阶段:违约「海啸」从2008年6月到2009年上半年,主要表现为规模为62万亿美元(约483.6万亿港币)的信用掉期市场发生违约危机;第三阶段:利率「火山爆发」主要表现为信贷全面紧缩造成长期贷款利率飙升,进而引发规模将近600万亿美元(约4,680万亿港币)的利率掉期市场出现危机;第四阶段:美元「陷入冰河」这时全球美元资产将出现信心危机,从而动摇美元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中资银行两三年后或「赔惨」此次海啸对中国金融业造成的直接损失,主要体现在一些机构持有的「两房」、雷曼等机构债券和海外投资资产的缩水上。官方表态:损失尚不大。但宋鸿兵认为,随着危机加剧,金融机构倒闭会造成信贷全面紧缩,进而推高美元利率。在金融危机进入第三阶段即「火山」爆发后,中资银行恐因在利率掉期市场操作的失败而出现严重亏损。宋鸿兵说,传统银行业的风险暴露和倒闭等问题,会加剧信贷紧缩,美国银行间市场和货币市场将再度出现流动性枯竭危机,这会推高美元利率,在利率掉期市场上长期看跌的人就要赔。「利率上涨是一个客观的、无法避免的趋势。」宋鸿兵调查发现,目前中资银行机构在做利率掉期时普遍认为未来美元利率不会走高,而外资银行则一致持相反观点。这样一旦利率走高,中资银行就要赔付巨额资金。4万亿计划效果有限至于中国出手4万亿元应对海啸的举措,宋鸿兵认为,中国GDP佔全球的份额并不大,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也不太大,因此很难扭转全球大衰退的趋势;再加上4万亿元投资计划中,部分实际早已列入「十一五」规划,分解到每年,只有几千亿元左右的投资额度,虽然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相当,但由于中国GDP在过去20年已翻了四倍,故这一数量级投资规模对目前如此大的经济体是否可以产生足够拉动力还有待观察,效果恐不及1998年。准确预言海啸「粉丝」众多回国还不到一年的宋鸿兵很忙。与记者的採访也是临时相约,短短30分钟后,他又马不停蹄地跑去出席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举办的一场论坛,在那场论坛上,他要以压轴嘉宾的身份发表演讲。记者看到,论坛10位嘉宾中,宋鸿兵相对来说年纪轻、资历浅,但「粉丝」却最多。儘管出场时论坛已近尾声,夜幕也已降临,但台下听众却无一提前撤离,更有不少新听众补进,将会场挤得满满当当。原定45分钟的演讲,宋鸿兵引据论证,足足讲了1小时10分钟,最后,主持人为了不让听众「饿肚子」,才不情愿的将其打断。宋鸿兵说,他几乎每个周末都是这样的安排,出席论坛、研讨会、见面会、媒体採访等。自从回国,採访就应接不暇,尤其是金融海啸爆发后。他说,现在除了主要媒体外,已不再接受其他採访了。宋鸿兵简历■1968年出生于四川,毕业于东北大学自动控制系;■1994年赴美国美利坚大学留学,并取得硕士学位;■1996年后在美国媒体游说公司、医疗、电信、信息安全等行业工作;■2002年开始先后在美国按揭贷款公司房地美和房利美担任谘询顾问;■2007年6月出版畅销书《货币战争》;■2007年12月回国担任宏源证券结构融资部总经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0

粉丝

714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小黑屋|Archiver|安德管仲网 ( 粤ICP备20002412号 )

GMT+8, 2025-1-12 06:42 , Processed in 0.07097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