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我天生就贱,还念叨着年轻时候汗流浃背在矿山装车、大夏天在山里头扛木头那些日子。国庆节回老家,赶上收一季稻,我还会连续干上几天农活。我一直以为我喜欢生活的苦。 如果真的让一个人长期承受繁重的体力劳动,会锻炼出强健的体魄,工作本身倒未必一定辛苦。只是有一些东西在生活中已经失去了,什么诗和远方统统不在,唯有三饱一倒、日复一日。
作者特雷西亚说: 生活的苦难可以被疲劳麻痹,被娱乐转移,无论如何只要还生存着,行尸走肉也可以得过且过,最终习以为常,可以称之为钝化。
我也常常在检讨和反思。诸多选择里,我几乎都是选择安于现状、选择了安逸,有些时候选择了逃避和拒绝。这何尝不是一种得过且过?
知乎上有个问题,为什么大多数人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学习的苦? 有一个最高赞的答案:大概是因为懒。学习的苦需要主动去吃,而生活的苦,你躺着不动他就来了。 这是一个多么睿智的答案。然而又会有多少看完后内心有触动?
我与你,还有绝大多数人,都是这个生存状态。真正领会,去改变自己的习惯,并能坚持付诸行动的人,依然会是凤毛麟角。
很多人对学习的理解是:考试、读书。工作了这么些年,我们对学习的认知已有不同体会。 其实学习,是把知识通过实践转化为自己的能力的过程。
我现在学习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工作中需要补强的 比如我要去做人力资源循环的审计,我觉得绩效管理方面自己仍有欠缺,所以花了一个礼拜的时间学习绩效管理。带着强烈的目的和任务去学习,学完后立刻会跟子公司的人力资源专家进行交流,把这些知识用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去。这样不仅提高了工作绩效,也让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有新的积累。 新的政策和税法的变化,跟工作相关的,无论是主动(自己提前学习)还是被动(等外部培训),都必须得去学习。 2、未来将要用到的 职业生涯五年一个刻度,想要把所做的事做到极致我们自己要按五年来规划。但别忘了我们下一个五年要提前学习的东西。所以,每一个五年的前3年我觉得主要是为了做好现在的工作而学习,后2年要考虑下一个五年自己的发展方向。 如果没有为未来做准备,换个岗位有重新做学徒,就让自己失去了发展空间了。这也是好多人七八年还是做同一个岗位的原因。 3、修身养性类的书 我会看看《中国大儒》、大冰的作品,有时会看看莫言的小说,偶尔会看看儒释道的一些经典。倘佯在“心无所住”与“定静安虑得”之间,关照着内心的“贪嗔痴慢疑”萌生的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