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财务主管没有做过成本,但是他们绝对看得懂成本,也知道要怎么算。对业务流程和规范的做法一点都不能陌生。否则就是不称职的财务主管。 有些人做了几年,才真正开始了解成本到底是什么。像SAP系统,做一年,很多人是搞不懂结果怎么来的。是没学没想,就搞不懂。
开个公司都就那么点事。成本还不晓得怎么算,这很小儿科的。是学会流程了,知道每个业务流程都填什么单据。这些单据怎么影响的产品成本。
给你100块钱,让你给我们三个人做顿饭。允许你赚50,你的成本就是50. 而你的成本,包括要请一个师傅炒菜做饭花10块。租用别人的灶台要10块。所以你买菜只能花30了。师傅10块是人工,租用设备包含了"制造费用”。你现在花掉了50,就是成本。大家都请你做。这50成了你控制的目标,你可以制定50块钱的标准成本。成本就是这样的。
具体怎么算,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小心思,算出来结果可能不一样,但不能说谁对谁错,可能都有道理,都是对的。你又跑腿谈生意,又要管租赁灶台请厨子、算账,这些事销售、管理费用。企业的账务,跟做个快餐没有什么两样的。只是引申出来一大堆的业务模块。你去市场谈价格,是采购开发。选定了买谁的,是采购价格管理。每天买多少,你要给他们电话甚至给书面的纸条(订单),这是订单管理。东西送来了,太多了,要用仓库管理起来,要做收发领料,这是库存管理,就涉及了发料的加权平均计价,涉及了应付款的管理、发票抵扣等。 大厨变成了厂长,他要管着很多的灶台,每个台每天炒什么菜炒多少,这叫做工单管理。油盐酱醋调料,这些当辅料管理。觉得租人家的灶台太贵,自己建,是固定资产投资。就有房屋租金、资产折旧、水电费、装修摊销这些要计入制费 快餐卖的多了,有些要做月结的,所以有了应收账款管理。什么菜卖的好赚得多,这个是销售管理和产品损益分析。
成本,只是前面说的那50块钱那点事情。所以说成本很简单。
但是要做好成本不容易,因为你需要从采购、库存、生产管理,去做好各个产品的投入和完工成本的计算。业务不规范,单据找不到。明知道成本是50,可我们算不出这个数——单据没有、分摊依据没有、有方法也下不去手。
做企业比买快餐容易多了。因为企业有很多的职能部门各做一块,大部分产品都是没有质保期的。而快餐,采购的食材有保质期、保鲜期,做好的产品卖不出去,只能自己吃,自己吃不完,只能喂猪。 所以,去麦当劳、肯德基、快餐店,屁股坐下来,脑袋就可以想他们的经营,他们的费用,他们的成本,他们的业务流程。
人们常说屁股决定脑袋,在什么位置这个人就思考什么问题。我们不能屁股坐哪里,只想着吃啥。想一次,透彻了,一通百通。成本会计最后捣鼓的就是投入产出两个数。
但是,就像你想要儿子。必须先娶老婆,娶老婆得先谈恋爱。不懂业务规范,算出来的成本,那不是你亲儿子。顶多自己算个干爹。人家一问,都觉得很丢人的,因为看了就不像。明明10块钱的成本,我们算出来了15块。让我分析原因,找了一个礼拜,就是说不清。不是自己亲儿子,他妈(业务规范)都不知道,自然越描越黑,最后一定出洋相。
不干出个500强的企业,我们开个快餐店还是可以的,开快餐店就得会算账。不用学什么财务吧,如果他们学了财务,肯定来做会计不开店了。我们连他们都比不了?不可能。只是没有去想过,根本原因在这里——没想过要去弄明白。
上面是往大里说。往小里说,我们想要算准每一道菜的成本。只有2个字:摊、提。 材料、费用怎么摊?我们饭堂承包说每一份里不能小于3两肉。那每一道菜,食材用量是多少,比如一份青椒炒肉快餐是18元,青椒几多肉几多,厨子手艺好,不用个个称,随手抓一把,保证差不离。这就是产品BOM管理。 物价天天变,所以肉和辣椒每天成本都会变化,也就是材料成本是不固定的,会随着材料价格变动。 生意有忙有闲,厨子每月炒的菜份数不一定相同,一个月给他15000,按照份数分可以不?厨子拿固定工资倒是没什么要说的。后来跟厨子讲按炒的份数算工资——改计件了。你说炒一盘青菜跟一盘红烧肉给厨子一样的工钱,他乐意吗?肯定不乐意的。于是根据菜式难易程度,我们订好了一个工资标准。 后来说计件不好统计,挺麻烦的,按每天上班多少时间算工资,每个小时给70元。工作8小时是560块。那怎么分摊给具体的菜式?
刚说了,我们根据不同难以程度定过标准——标准人工成本或者说标准工时的制定。从点餐系统导出数据,算一个理论的数,用单个菜式理论工资/总理论工资*厨师工资,不就算出来了每个菜式人工成本了么? 其他不往下展开说了,所有成本核算的方法,都是力求合理。怎么样能让结果最准确,就怎么算。这里是讲的怎么把费用摊准了到每个产品。 另一个字——提。是计提的意思,当月很多钱没有付,房租、水电没有付,不是费用没有发生,所以要先计提到当月。先保证费用齐全了,再去摊。
成本入门时候,知道这些足够了。等做了几年,自己可以随便编故事,到了一通百通的程度,微微一笑间,脑子里已经闪过了所有业务流程和方法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