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准确核算分析才有效 在第二章还会对如何做好核算做详尽的说明,本节我们且说说准确核算的数据质量要求,以及核算结果对分析的影响。 案例1:某企业用SAP超过10年,外币采购月末不做发票预制,自然也就不会形成应付账款,货到票未到这部分的债务是没有按供应商确认债权的,所以月末也不会参与调汇。比如单价1USD采购1000个材料,当月汇率6.7,当月用了800个按照6.7元/个。月末计账汇率6.9,次月做发票预制,SAP预设的逻辑是,已经用完的800个计入当月财务费用-汇兑损益(800*(6.9-6.7)=160元),剩余的200个,差异调整到材料成本(200*(6.9-6.7)=40元。 差异结果如下: 计入次月财务费用-汇兑损益160元,计入材料成本40元。 正常的结果应该是:当月材料成本按照6.7元/个,应付账款期末调汇200元。 案例2:某企业退货改修较频繁,而且退货比例高达10%(据说是免费试用7天内可以退货所致)。A产品上月末库存100个,单位成本200元。当月完工入库100个,单位成本190元。本月销售180个,当月退货10个,当月完成了对10个产品的改修,发生改修的费用(人工制费和材料)共计200元。 现在的问题是: ①产品退回取什么单价?可以设定取上月末(期初)加权平均成本么? ②改修工单领用成品用什么单价?如果取当月加权单价,是先算完完工产品成本,再算改修领料的加权单价? ③当月销售加权成本计算,是否要包含当月的改修工单入库的成品? 事情看上去没那么复杂,怎么有这么多问题存在?而且还有实物管理的难题——改修过后的产品和库存良品放一起,真的可以无差别对外销售么? 假如: ①成品退回按照期初加权成本 ②当月维修领料,按照期初加权成本 我们模拟计算: 期初:100@200=20000 本期退货:10@200=2000 本期正常生产入库:100@190=19000 本期改修领料:10@200=2000 本期改修入库:10@220=2200 本期销售成本结转:180@(20000+19000+2200)/(100+100+10)=35314.29 期末结存:30@196.1905=5885.71 纠结过后,所谓穷则思变,有些人可能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把客退品隔离出来。不让他们影响正常的成本加权。很好啊!!!很多客户并非真正退货,而是修好后继续再发给退货的客户。大批量返修让我们饱受客退品打乱成本的煎熬,我选择:所有成品编码都设置了一套客返品编码。如果改修,产线发生的人工制费由销售部门承担,材料损失这块也由销售部门承担。 后来用SAP系统后,发现有虚拟工厂的虚拟仓来管理这块存货。也是为了规避客退改修给加权成本带来的影响,可谓异曲同工。 看完上面两个案例,我们或许对成本有了新的认识:要保证核算数据源的准确,我们不得不去关注业务承载的ERP系统,还要关注业务的处理方法,当然还要去关注核算方法的选择——比如分摊依据选择是否灵活多样力求符合最真实的情况。 核算结果准确,而且数据的明细程度足够,分析才有据可依。否则用依据俗话形容特别贴切:茅厕板子上画画——底子太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