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规范业务,从业务流程梳理 在拙著《做顶尖成本会计应知应会150问》里,我倡导的理念之一:成本是规范出来的! 一个合格的成本会计,不能只盯着核算本身。核算是对数据进行处理罢了。如果数据本身质量不高,无论用多花哨的过程来核算,结果都难说准确。所以,成本会计的工作应该是:让日常业务都装进合适的单据里,对特殊业务及时拿出规范的方案,努力往规范的业务上去“套”和“靠”。所有特殊业务都可以找到相似的规范业务操作方法,这样,特殊业务就不会给成本核算带来冲击而影响成本核算的结果。 案例1:某企业做样品需要采购一些手板(用简易模做少量零件满足样品需要),采购人员认为每个月金额七八万,用不着按照月结60天的方式去结算。从上年3月到本年3月共13个月的手板在4月份申请付款,5月份一次性入当期费用。 【业务流程上是做出了规范,但实际操作中,采购人员增加了个人的判断。所以导致费用跨年,正确的做法,应做好台账管理,每月根据收货情况提供清单给财务做费用计提。】 案例2:某企业向一电动工具经营部,由于电动经营部做名称变更,导致差不多一年左右没有开发票。12月生产技术部负责采购的人把一年多的物料消耗拿来报账,金额超过100万元。而公司的辅料消耗品是作为部门可控费用,按月做考核会影响绩效奖。财务看到这张报销单有点懵圈:这一年多的辅料消耗品考核奖励都发下去了,却出来这么大一个雷。 【规范措施:公司PR增加一联——财务计提联。采购采购监督审核后登记台账,采购执行人需要拿PR给财务费用会计签名,财务签字后,在报账联上盖“财务已预提”印章,取下财务计提联留存。月末财务根据预计送货日期做当月的费用计提(由于工作量的关系,这里无需找业务部门逐个确认,只需要求采购执行人填送货日期时与供应商做好确认),费用报销时,财务根据付款资料,冲销费用计提是挂的应付账款即可。】 案例3:某公司上ERP时,PMC坚持产线设置按照具体的流水线设置,比如A栋1楼一共5条流水线,分别为1AA、1AB、1AC、1AD、1AE,公司生产产品大类有甲乙丙丁四个。由于流水线是可以做不同产品的。生产订单发生变化,可能一条线一个月会生产好几个大类的产品。而产线领用辅料时,成本中心用的是1AA、1AB、1AC、1AD、1AE,而系统里五个成本中心是设置分给甲、甲、乙、丙、丁。财务在核算的时候,发现1AA线当月还生产了乙丙丁,而且还用1AA线为乙丙丁领用了辅料却计入了甲产品。 【改善方案:由于产线和产品大类并不固定,所以设置成本中心的时候按产品设置即可,工作中心(线号)也按照产品系列设置,虽然产线有5条流水线,这只是现场管理人员安排生产用,至于到底产品在哪一条线上做不是重点。只要工单的投入能按照产品系列归集,才能保证后续的成本核算能清晰。】 业务规范,是涉及从研发、采购、库存管理、现场管理、费用归集、费用分摊、完工成本结转,到售后全过程的。每一处业务的细节都可能影响原始数据的准确,从业务流程上我们要保证: ①数据的完整:完整是首当其冲的,完整性最重要的是做好截止性的管理,无论是收入,还是成本费用,如果无法获得完整的数据,核算结果可能与真实情况大相径庭。 ②数据的正确/真实:比如BOM不准,导致工单需领用量不准,哪怕通过月末盘点把差异找出来,可把差异分摊给了所有产品,结果已经不可靠了。 ③匹配所属期:做采购暂估、做费用计提,努力让收入和成本费用配比,才能反映当月真实的情况,费用跨期连上市公司都是个老大难问题,不可小觑哦。 ④找最合理的分摊依据:没有哪一个标准是可以作为制费的分摊依据的,所以,能直接计入产品系列成本中心的一定要直接计入,如薪酬福利、折旧费、辅料消耗品、生产损坏【制费的60%以上】;按占地面积、人数、用电量等作为分摊依据是我们把一些公共费用尽量正确而合理地分到产品系列,如厂租、电费、水费、办公费【制费的30%以上】;实在分不清楚的公共费用,我们再采用投入工时来分摊【制费的10%以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