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按产能利用率算成本
销售的对定价、利润有三种理念,分别是: 1、成本主义 售价120=成本100+利润20 成本主义的理念是,我的成本再加上一定的成本加成率就是对外的售价。这种有点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竞争对手成本比我低多少不在乎,我只是根据我自己的成本和成本加成率来定价,卖不卖得出去另说。 2、售价主义 售价100=成本90+利润10 售价主义的指导思想是:人家卖多少我也卖多少,甚至可以略低一点点,至于成本到底是多少自己也不太清楚,如果成本高了就少赚一点,成本能降低一点利润就稍微高一点。一句话:价格市场和客户说了算,利润我也做不了主。 3、利润主义 利润20=售价100-成本80 利润主义则紧盯自己的利润目标:我这个产品想要实现目标利润,价格减去利润就是我成本控制的目标,而且把控制成本当成首要的任务。不断改善、力求成本低减。 说破了好像很好理解,可是很多企业在做报价的时候,却陷入了成本主义的怪圈,只是换了一些表现形式: ①我们财务核算的成本是这么多,必须要加x%才能覆盖住研发和销售费用; ②客户报价太低了,我们业务接单后也没有利润贡献,拿不到提成等于白做; ③亏损订单不能接,占用产能还占用我们的资金,应该多接利润丰厚的订单; ④我们的设备比竞争对手好得多,我们研发投入也比他们高,价格高合理的; 正确的经营思路应该是: 1、产能没有完全利用的时候,报价时制费要按照产能利用率来分摊制造费用。 比如产线如果每月26天生产,每天10小时,可以生产100万个产品,现在产量只有40万,固定成本(租金、折旧费、装修摊销等,甚至可以把制造辅助人员如生产技术、质量管理、PMC等部门费用)按比例份成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有了正常的费用数据,才能保证成本回归真实,才能给报价提供参考; 2、产能利用不足,先考虑产品是否有边际贡献 如果报价90,我们材料成本60元,人工10元,变动制造费用15元。有5元的边际贡献。如果我们研发3%左右可以满足该产品系列正常交付,是可以接单的。 虽然看上去:边际贡献=售价90-材料60-人工10-变动制费15=5元 而研发支出=90*3%=2.7元,看上去单个产品只有2.3元的利润是不符合经营预期的,但我们研发团队可能工作量不饱和,公司产能利用不足、订单不足会影响员工士气,研发团队可能会出现高离职率,团队成员可能无法得到足够的锻炼机会。 3、考虑现金流的贡献 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有些企业愿意接边际贡献近乎0的订单(沿用上述案例,考虑销项税和进项税),主要考虑的就是订单带来的现金流。比如客户是预付款的方式交易,而供应商可以月结90天+6个月承兑。 比如1月份预售货款113万元,1月份采购材料应付款为67.8万元,2月份供应商对账开票,4月末开具6个月的承兑汇票67.8万元。1月份支付付现费用15万元,2月初支付工资10万元。实际上我们获得了113万*1个月+98万*1个月+(98万-10万人工-5.2万增值税)82.8万*1个月+82.8万*6个月的现金流。 资金 | 月数 | 利率 | 利息 | 113.00 | 1 | 6.35% | 0.60 | 98.00 | 1 | 6.35% | 0.52 | 82.80 | 1 | 6.35% | 0.44 | 82.80 | 6 | 6.35% | 2.63 | 小计 |
|
| 4.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