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写这个文章时,我自己心里想可能会有些绕。 以时间换空间 一个人想要买一套房子,于是省吃俭用,积了一辈子总算够了买房的钱,房子买下来装修入住时他已经垂垂老矣。这是因为崇尚"量入为出"、不提倡提前消费。实际上这就是思维的局限性。现在绝大多数人都有条件贷款买房,每月的房贷支出时固定的,照样也是省吃俭用,这就是用时间换取了住房的空间。 以空间换时间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政府了解物资、资源、兵力、军火、武器、民心、军队士气等都不如日本侵略者,由当时的国际情势来看,中国太弱,日本太强,很有可能被击败。故初期以空间换取时间,亦即是俗语的拖延战术,以争取后方制造武器,兵力编排,军事攻守能力,防御战线等整体规划。 工作中的运用 在成本管理中,我们从一个客户订单展开,从研发——质量控制——加工制造——客户产品认定——订单交付这个过程来分析,我们需要提前分析在进度管理的哪些环节会成为上出问题。 研发环节:是否可以利用现有的平台、方案;检讨部分外包的与自主开发的时间差异; 质量控制:研发设计、生产工艺、物料采购是否有前置的质量管理,以保证后续顺利量产; 加工制造:所需的人员、设备、材料是否有保障,新增设备是否考虑租赁,或者部分工序外包以提高制造环节效率。 产品认定:很多产品的认定周期非常长,而导致延期交付往往是信息沟通不畅,出现问题没有及时寻求解决方案,甚至出现一些没有准确理解客户需求的低级错误。 订单交付:通盘考虑后续订单交付的周期,需要如何安排好采购订单、人员招聘及培训、设备产能的分配、出货的计划等。 我们从上述环节考虑“缩减”时间,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更多客户的订单、下一个合作机会、开拓其他业务的空间。但是要缩减时间,很多环节是需要分享利润作为对价的,比如希望及时交货在客户附近租一个仓库,由专人管理以便及时送货;比如把部分业务外包虽然省去了固定资产投入但加工成本高于自制成本。 项目可行性分析借鉴 在实际业务中,我们可能大多是从资金回报率、回收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往往容易陷入思维的窠臼——做这个项目需要多少钱,我还差多少钱,从哪里弄来钱,资金成本如何,然后再去计算可行性的指标。如果我们换个思路,把业务划分成若干个区域,我们一定要握在手里的是哪一块——定标准?定规则?定价格?决定市场份额?——如果我们选定了“技术领先、研发主导”,为什么要把制造握在自己手里?如果我们掌握着设计和核心部件的技术就足够获得成功,为什么要做一个资金的收纳箱、物料的转运地、利润再分配者?当然很多同仁说我们公司没有这么厉害,还在为吃饱饭而四处奔波呢。是啊,既然人家那么厉害的公司都是因为抓研发和销售(比如苹果),或者做商业模式(麦当劳、肯德基),我们不是腰缠万贯,何必在做项目可行性分析的时候就想着钱可以可劲地花呢?轻装上阵,借用外部资源,即使犯错损失也降到了最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