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民主、我们爱自由、我们也爱财富!我们尊孔子、我们尊老子、我们同尊管子!

安德管仲网管仲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707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JLF.贾谊.《新书》 卷第八、第九、第六十

[复制链接]
1707 2
贾谊 新书 卷第八

官人

  王者官人有六等:一曰师,二曰友,三曰大臣,四曰左右,五曰侍御,六曰厮役。
  知足以为源泉,行足以为表仪。问焉则应,求焉则得。入人之家,足以重人之家,入人之国,足以重人之国者,谓之师。知足以为砻砺,行足以为辅助,仁足以访议,明于进贤,敢于退不肖,内相匡正,外相扬美,谓之友。知足以谋国事,行足以为民率,仁足以合上下之驩,国有法则退而守之,君有难则进而死之,职之所守,君不得以阿私托者,大臣也。修身正行,不怍于乡曲,道语谈说,不怍于朝廷。智能不困于事业,服一介之使,能合两君之驩,执戟居前,能举君之失过,不难以死持之者,左右也。不贪于财,不淫于色,事君不敢有二心。居君旁,不敢泄君之谋。君有失过,虽不能正谏,以其死持之,憔悴有忧色,不劝听从者,侍御也。柔色伛偻,唯谀之行,唯言之听,以睚眦之闲事君者,厮役也。
  故与师为国者,帝;与友为国者,王;与大臣为国者,伯;与左右为国者,强;与侍御为国者,若存若亡;与厮役为国者,亡可立待也。
  取师之礼,黜位而朝之;取友之礼,以身先焉;取大臣之礼,以皮币先焉;取左右之礼,使使者先焉;取侍御之礼,以令至焉;取厮役之礼,以令召矣。
  师至,则清朝而侍,小事不进。友至,则清殿而侍,声乐技艺之人不并见。大臣奏事,则徘优侏儒逃隐,声乐技艺之人不并奏。左右在侧,声乐不见。侍御者在侧,子女不杂处。
  故君乐雅乐,则友大臣可以侍;君乐燕乐,则左右侍御者可以侍;君开北房,从熏服之乐,则厮役从。清晨听治,罢朝而论议,从容泽燕。夕时开北房,从熏服之乐,是以听治论议,从容泽燕,矜庄皆殊序,然后帝王之业可得而行也。

  劝学

  谓门人学者:舜何人也?我何人也?夫启耳目,载心意,从立移徙,与我同性,而舜独有贤圣之名,明君子之实,而我曾无邻里之闻,宽徇之智者,独何与?然则舜僶俛而加志,我儃僈而弗省耳。
  夫以西施之美,而蒙不洁,则过之者莫不睨而掩鼻。尝试傅白黛黑,榆铗陂,杂芷若,虻虱视,益口笑,佳态佻志,从容为说焉,则虽王公大人,孰能无悇憛养心,而巅一视之。今以二三子材,而蒙愚惑之智,予恐过之有掩鼻之容也。
  昔者南荣跦丑圣道之忘乎己,故步陟山川,坌冒楚棘,弥道千余,百舍重茧,而不敢久息。既遇老聃,噩若慈父,鴈行避景,夔立蛇进,而后敢问。见教一高言,若饥十日而得大牢焉。是达若天地,行生后世。今夫子之达,佚乎老聃,而诸子之材,不避荣跦,而无千里之远,重茧之患,亲与巨贤连席而坐,对膝相视,从容谈语,无问不应,是天降大命以达吾德也。吾闻之曰:“时难得而易失也。”学者勉之乎!天禄不重。

  道术

  曰:“数闻道之名矣,而未知其实也。请问道者何谓也?”对曰:“道者,所
从接物也。其本者谓之虚,其末者谓之术。虚者,言其精微也,平素而无设施也。
术也者,所从制物也,动静之数也。凡此皆道也。”
  曰:“请问虚之接物,何如?”对曰:“镜仪而居,无执不臧,美恶毕至,各
得其当。衡虚无私,平静而处,轻重毕悬,各得其所。明主者,南面而正,清虚而
静,令名自宣,命物自定,如鉴之应,如衡之称,有舋和之,有端随之,物鞠其极,
而以当施之。此虚之接物也。”

  曰:“请问术之接物何如?”对曰:“人主仁而境内和矣,故其士民莫弗亲也;
人主义而境内理矣,故其士民莫弗顺也;人主有礼而境内肃矣,故其士民莫弗敬也;
人主有信而境内贞矣,故其士民莫弗信也;人主公而境内服矣,故其士民莫弗戴也;
人主法而境内轨矣,故其士民莫弗辅也。举贤则民化善,使能则官职治,英俊在位
则主尊,羽翼胜任则民显,操德而固则威立,教顺而必则令行。周听则不蔽,稽验
则不惶,明好恶则民心化,密事端则人主神。术者,接物之队。凡权重者必谨于事,
令行者必谨于言,则过败鲜矣。此术之接物之道也。其为原无屈,其应变无极,故
圣人尊之。夫道之详,不可胜述也。”
  曰:“请问品善之体何如?”对曰:“亲爱利子谓之慈,反慈为嚚;子爱利亲
谓之孝,反孝为孽。爱利出中谓之忠,反忠为倍。心省恤人谓之惠;反惠为困。兄
敬爱弟谓之友,反友为虐。弟敬爱兄谓之悌,反悌为敖。接遇慎容谓之恭,反恭为
媟。接遇肃正谓之敬,反敬为嫚。言行抱一谓之贞,反贞为伪。期果言当谓之信,
反信为慢。衷理不辟谓之端,反端为(足方)。据当不倾谓之平,反平为险。行善决
衷谓之清,反清为浊。辞利刻谦谓之廉,反廉为贪。兼覆无私谓之公,反公为私。
方直不曲谓之正,反正为邪。以人自观谓之度,反度为妄。以己量人谓之恕,反恕
为荒。恻隐怜人谓之慈,反慈为忍。厚志隐行谓之洁,反洁为汰。施行得理谓之德,
反德为怨。放理洁静谓之行,反行为污。功遂自却谓之退,反退为伐。厚人自薄谓
之让,反让为冒。心兼爱人谓之仁,反仁为戾。行充其宜谓之义,反义为懵。刚柔
得适谓之和,反和为乖。合得密周谓之调,反调为盭。优贤不逮谓之宽,反宽为阨。
包众容易谓之裕,反裕为褊。欣熏可安谓之熅,反熅为鸷。安柔不苛谓之良,反良
为啮。缘法循理谓之轨,反轨为易。袭常缘道谓之道,反道为辟。广较自敛谓之俭,
反俭为侈。费弗过适谓之节,反节为靡。僶勉就善谓之慎,反慎为怠。思恶勿道谓
之戒,反戒为傲。深知祸福谓之知,反知为愚。亟见窕察谓之慧,反慧为童。动有
文体谓之礼,反礼为滥。容服有义谓之仪,反仪为诡。行归而过谓之顺,反顺为逆。
动静摄次谓之比,反比为错。容志审道谓之?,反?为野。辞令就得谓之雅,反雅为
陋。论物明辩谓之辩,反辩为讷。纤微皆审谓之察,反察为旄。诚动可畏谓之威,
反威为圂。临制不犯谓之严,反严为软。仁义修立谓之任,反任为欺。伏义诚必谓
之节,反节为罢。持节不恐谓之勇,反勇为怯。信理遂惔谓之敢,反敢为揜。志操
精果谓之诚,反诚为殆。克行遂节谓之必,反必为怛。凡此品也,善之体也,所谓
道也。
  故守道者谓之士,乐道者谓之君子,知道者谓之明,行道者谓之贤。且明且贤,
此谓圣人。

  六术

  德有六理,何谓六理?道、德、性、神、明、命,此六者,德之理也。六理无
不生也,已生而六理存乎所生之内,是以阴阳天地人,尽以六理为内度,内度成业,
故谓之六法。六法藏内,变流而外遂,外遂六术,故谓之六行。是以阴阳各有六月
之节,而天地有六合之事,人有仁义礼智信之行。行和则乐兴,乐兴则六,此之谓
六行。阴阳天地之动也,不失六行,故能合六法。人谨修六行,则亦可以合六法矣。

  然而人虽有六行,微细难识,唯先王能审之。凡人弗能自至,是故必待先王之
教,乃知所从事。是以先王为天下设教,因人所有以之为训,道人之情,以之为真,
是故内本六法,外体六行,以与诗、书、易、春秋、礼、乐六者之术,以为大义,
谓之六艺。令人缘之以自修,修成则得六行矣。六行不正,反合六法。艺之所以六
者,法六法而体六行故也,故曰六则备矣。
  六者非独为六艺本也,他事亦皆以六为度。声音之道,以六为首,以阴阳之节
为度,是故一岁十二月分而为阴阳,各六月,是以声音之器十二钟,钟当一月,其
六钟阴声,六钟阳声,声之术律是而出,故谓之六律。六律和五声之调,以发阴阳
天地人之清声,而内合六行六法之道。是故五声宫、商、角、征、羽,唱和相应而
调和,调和而成理谓之音。声五也,必六而备,故曰声与音六。夫律之者,象测之
也,所测者六,故曰六律。
  人之戚属,以六为法。人有六亲。六亲始曰父,父有二子,二子为昆弟,昆弟
又有子,子从父而昆弟,故为从父昆弟,从父昆弟又有子,子从祖而昆弟,故为从
祖昆弟,从祖昆弟又有子,子从曾祖而昆弟,故为从曾祖昆弟,曾祖昆弟又有子,
子为族兄弟。备于六,此之谓六亲。亲之始于一人,世世别离,分为六亲。亲戚非
六,则失本末之度,是故六为制而止矣。六亲有次,不可相踰,相踰则宗族扰乱,
不能相亲。是故先王设为昭穆三庙,以禁其乱。何为三庙?上室为昭,中室为穆,
下室为孙嗣令子。各以其次,上下更居,三庙以别,亲疏有制。丧服称亲疏以为重
轻,亲者重,疏者轻,故复有麤衰、齐衰、大红、细红、缌麻备六,各服其所当服。
夫服则有殊,此先王之所以禁乱也。
  数度之道,以六为法,数加于少,而度出于居。数度之始,始于微细。有形之
物,莫细于毫。是故立一毫以为度始,十毫为发,十发为牦,十牦为分,十分为寸,
十寸为尺,备于六。故先王以为天下事用也。
  事之以六为法者,不可胜数也。此所言六,以效事之尽以六为度者,谓六理,
可谓阴阳之六节,可谓天地之六法,可谓人之六行。

  道德说

  德有六理,何谓六理?曰道、德、性、神、明、命。此六者,德之理也。诸生者皆生于德之所生,而能象人德者,独玉也。写德体,六理尽见于玉也,各有状,是故以玉效德之六理。泽者鉴也,谓之道;腒如窃膏,谓之德;湛而润,厚而胶,谓之性;康若泺流,谓之神;光辉谓之明;礐乎坚哉,谓之命。此之谓六理。鉴生空窍而通之以道,德生理通之以六德之华离状。六德者,德之有六理,理离状也。性生气而通之以晓,神生变而通之以化,明生识而通之以知,命生形而通之以定。

  德有六美,何谓六美?有道,有仁,有义,有忠,有信,有密,此六者德之美也。道者德之本也,仁者德之出也,义者德之理也,忠者德之厚也,信者德之固也,密者德之高也。
  六理、六美,德之所以生阴阳天地人与万物也,固为所生者法也。故曰:道此之谓道,德此之谓德,行此之谓行,所谓行此者德也。是故着此竹帛谓之书,书者此之著者也,诗者此之志者也,易者此之占者也,春秋者此之纪者也,礼者此之体者也,乐者此之乐者也,祭祀鬼神为此福者也,博学辩议为此辞者也。
  道者无形,平和而神。道物有载物者,毕以顺理和适行。故物有清而泽。泽者鉴也,鉴以道之神,模贯物形,通达空窍,奉一出入为先,故谓之鉴。鉴者所以能见也,见者目也,道德施物精微而为目。是故物之始形也,分先而为目,目成也,形乃从。是以人及有因之在气,莫精于目,目清而润泽若濡,无毳秽杂焉,故能见也。由此观之,目足以明道德之润泽矣,故曰泽者鉴也。生空窍通之以道。
  德者,离无而之有,故润则腒然浊而始形矣,故六理发焉。六理所以为变而生也,所生有理,然则物得润以生,故谓润德。德者,变及物理之所出也,未变者道之颂也。道冰而为德,神载于德。德者,道之泽也。道虽神必载于德,而颂乃有所因,以发动变化而为变。变及诸生之理,皆道之化也。各有条理,以载于德,德受道之化而发之,各不同状。德润,故曰如膏谓之德。德生理,通之以六德之华离状。

  性者,道德造物,物有形而道德之神专而为一气,明其润益厚矣。浊而胶相连在物之中,为物莫生,气皆集焉,故谓之性。性,神气之所会也,性立则神气晓晓然发而通行于外矣。与外物之感相应,故曰润厚而胶谓之性。性生气,通之以晓。

  神者,道德神气发于性也。康若泺流,不可物效也,变化无所不为,物理及诸变之起,皆神之所化也,故曰康若泺流谓之神。理生变,通之以化。
  明者,神气在内,则无光而为知,明则有辉于外矣。外内通一,则为得失,事理是非皆职于知,故曰光辉谓之明。明生识,通之以知。
  命者,物皆得道德之施以生,则泽润性气神明,及形体之位分、数度,各有极量指奏矣。此皆所受其道德,非以嗜欲取舍然也。其受此具也,礐然有定矣,不可得辞也,故曰命。命者,不得毋生,生则有形,形而道德性神明因载于物形,故礐坚谓之命。命生形,通之以定。
  物所道始谓之道,所得以生谓之德。德之有也,以道为本,故曰道者德之本也。德生物,又养物,则物安利矣。安利物者,仁行也。仁行出于德,故曰仁者德之出也。德生理,理立则有宜适之谓义。义者,理也,故曰义者德之理也。德生物,又养长之而弗离也,得以安利。德之遇物也忠厚,故曰忠者德之厚也。德之忠厚也,信固而不易,此德之常也,故曰信者德之固也。德生于道而有理,守理则合于道,与道理密而弗离也,故能畜物养物,物莫不仰恃德,此德之高,故曰密者德之高也。道而勿失,则有道矣;得而守之,则有德矣;行有无休,则行成矣。故曰道此之谓道,德此之谓德,行此之谓行。诸此言者,尽德变;变也者,理也。
  书者,着德之理于竹帛而陈之,令人观焉,以着所从事,故曰:“书者,此之著者也。”诗者,志德之理,而明其指,令人缘之以自成也,故曰“诗者,此之志者也。”易者,察人之精德之理与弗循,而占其吉凶,故曰“易者,此之占者也。”春秋者,守往事之合德之理与不合,而纪其成败,以为来事师法,故曰“春秋者,此之纪者也。”礼者,体德理而为之节文,成人事,故曰“礼者,此之体者也。”乐者,书、诗、易、春秋、礼五者之道备,则合于德矣,合则驩然大乐矣,故曰“乐者,此之乐者也。”人能修德之理,则安利之,谓福。莫不慕福,弗能必得,而人心以为鬼神能与于利害,是故具牺牲俎豆粢盛,斋戒而祭鬼神,欲以佐成福,故曰祭祀鬼神,为此福者也。德之理尽施于人,其在人也,内而难见,是以先王举
德之颂而为辞语,以明其理,陈之天下,令人观焉。垂之后世,辩议以审察之,以转相告。是故弟子随师而问,博学以达其知,而明其辞以立其诚,故曰博学辩议,为此辞者也。
  德毕施物,物虽有之,微细难识。夫玉者,真德象也。六理在玉,明而易见也。是以举玉以谕物之所受于德者,与玉一体也。
成本领先:成本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评论 2

cfoteam cfoteam  管理员  发表于 2020-4-6 18: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贾谊 新书 卷第九

大政上

  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故国以民为安
危,君以民为威侮,吏以民为贵贱,此之谓民无不为本也。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
命也。国以为命,君以为命,吏以为命。故国以民为存亡,君以民为盲明,吏以民
为贤不肖,此之谓民无不为命也。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功也。故国以为功,君以
为功,吏以为功。国以民为兴坏,君以民为强弱,吏以民为能不能,此之谓民无不
为功也。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力也,故国以为力,君以为力,吏以为力。故夫战
之胜也,民欲胜也;攻之得也,民欲得也;守之存也,民欲存也。故率民而守,而
民不欲存,则莫能以存矣。故率民而攻,民不欲得,则莫能以得矣。故率民而战,
民不欲胜,则莫能以胜矣。故其民之为其上也,接敌而喜,进而不能止,敌人必骇,
战由此胜也。夫民之于其上也,接而惧,必走去,战由此败也。故夫菑与福也,非
粹在天也,必在士民也。呜呼,戒之戒之!夫士民之志,不可不要也。呜呼,戒之
戒之!
  行之善也,粹以为福己矣。行之恶也,粹以为菑己矣。故受天之福者,天不功
焉。被天之菑,则亦无怨天矣,行自为取之也。知善而弗行,谓之不明;知恶而弗
改,必受天殃。天有常福,必与有德;天有常菑,必与夺民时。故夫民者,至贱而
不可简也,至愚而不可欺也。故自古至于今,与民为雠者,有迟有速,而民必胜之。
知善而弗行谓之狂,知恶而不改谓之惑,故夫狂与惑者,圣王之戒也,而君子之愧
也。呜呼,戒之戒之!岂其以狂与惑自为之,明君而君子乎,闻善而行之如争,闻
恶而改之如雠,然后祸菑可离,然后保福也。戒之戒之!
  诛赏之慎焉。故与其杀不辜也,宁失于有罪也。故夫罪也者,疑则附之去已。
夫功也者,疑则附之与已。则此毋有无罪而见诛,毋有有功而无赏者矣。戒之哉,
戒之哉!诛赏之慎焉。故古之立刑也,以禁不肖,以起怠惰之民也。是以一罪疑,
则弗遂诛也,故不肖得改也。故一功疑,则必弗倍也,故愚民可劝也。是以上有仁
誉,而下有治名。疑罪从去,仁也;疑功从予,信也。戒之哉,戒之哉!慎其下,
故诛而不忌,赏而不曲。不反民之罪而重之,不灭民之功而弃之。故上为非则谏而
止之,以道弼之;下为非则矜而恕之,道而赦之,柔而假之。故虽有不肖民,化而
则之。故虽昔者之帝王,其所贵其臣者,如此而已矣。
  人臣之道,思善则献之于上,闻善则献之于上,知善则献之于上。夫民者,唯
君者有之;为人臣者,助君理之。故夫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
故君以知贤为明,吏以爱民为忠。故臣忠则君明,此之谓圣王。故官有假,而德无
假,位有卑,而义无卑,故位下而义高者,虽卑贵也,位高而义下者,虽贵必穷。
呜呼,戒之哉,戒之哉!行道不能,穷困及之。
  夫一出而不可反者,言也;一见而不可得揜者,行也。故夫言与行者,知愚之
表也,贤不肖之别也。是以智者慎言慎行,以为身福;愚者易言易行,以为身菑。
故君子言必可行也,然后言之,行必可言也,然后行之。呜呼,戒之哉,戒之哉!
行之者在身,命之者在人,此福菑之本也。道者福之本,祥者福之荣也。无道者必
失福之本,不祥者必失福之荣。故行而不缘道者,其言必不顾义矣。故纣自谓天王
也,桀自谓天子也,已灭之后,民以相骂也。以此观之,则位不足以为尊,而号不
足以为荣矣。故君子之贵也,士民贵之,故谓之贵也。故君子之富也,士民乐之,
故谓之富也。故君子之贵也,与民以福,故士民贵之。故君子之富也,与民以财,
故士民乐之。故君子富贵也,至于子孙而衰,则士民皆曰何君子之道衰也,数也。
不肖暴者祸及其身,则士民皆曰,何天诛之迟也。
  夫民者,万世之本也,不可欺。凡居于上位者,简士苦民者是谓愚,敬士爱民
者是谓智。夫愚智者,士民命之也。故夫民者,大族也,民不可不畏也。故夫民者,
多力而不可适也。呜呼,戒之哉,戒之哉!与民为敌者,民必胜之。君能为善,则
吏必能为善矣;吏能为善,则民必能为善矣。故民之不善也,吏之罪也;吏之不善
也,君之过也。呜呼,戒之,戒之!故夫士民者,率之以道,然后士民道也;率之
以义,然后士民义也;率之以忠,然后士民忠也;率之以信,然后士民信也。故为
人君者,其出令也,其如声,士民学之,其如响,曲折而从君,其如景矣。呜呼,
戒之哉,戒之哉!君乡善于此,则佚佚然协民皆乡善于彼矣,犹景之象形也。君为
恶于此,则啍啍然协民皆为恶于彼矣,犹响之应声也。是以圣王而君子乎,执事而
临民者日戒慎一日,则士民亦日戒慎一日矣,以道先民也。

  道者,圣王之行也,文者圣王之辞也,恭敬者圣王之容也,忠信者圣王之教也。
夫圣人也者,贤智之师也。仁义者,明君之性也。故尧舜禹汤之治天下也,所谓明
君也,士民乐之,皆即位百年然后崩,士民犹以为大数也。桀纣,所谓暴乱之君也,
士民苦之,皆即位数十年而灭,士民犹以为大久也。故夫诸侯者,士民皆爱之,则
其国必兴矣;士民皆苦之,则国必亡矣。故夫士民者,国家之所树,而诸侯之本也,
不可轻也。呜呼!轻本不祥,实为身殃,戒之哉,戒之哉!

  大政下

  易使喜,难使怒者,宜为君。识人之功,而忘人之罪者,宜为贵。故曰:“刑
罚不可以慈民,简泄不可以得士。”故欲以刑罚慈民,辟其犹以鞭狎狗也,虽久弗
亲矣。故欲以简泄得士,辟其犹以弧怵鸟也,虽久弗得矣。故夫士者,弗敬则弗至。
故夫民者,弗爱则弗附。故欲求士必至,民必附,惟恭与敬,忠与信,古今毋易矣。
渚泽有枯水,而国无枯士矣。故有不能求士之君,而无不可得之士。故有不能治民
之吏,而无不可治之民。故君明而吏贤矣,吏贤而民治矣。故见其民而知其吏,见
其吏而知其君矣。故君功见于选吏,吏功见于治民。故劝之其上者,由其下而上睹
矣,此道之谓也。故治国家者,行道之谓,国家必宁,信道而不为,国家必空。故
政不可不慎也,而吏不可不选也,而道不可离也。呜呼,戒之哉!离道而灾至矣。

  无世而无圣,或不得知也,无国而无士,或弗能得也。故世未尝无圣也,而圣
不得圣王,则弗起也。国未尝无士也,不得君子,则弗助也。圣明则士闇饰矣。故
圣王在上位,则士百里而有一人,则犹无有也。故王者衰,则士没矣。故暴乱在位,
则士千里而有一人,则犹比肩也。故国者有不幸,而无明君。君明也,则国无不幸
而无贤士矣。故自古而至于今,泽有无水,国无无士,故士易得而难求也,易致而
难留也。故求士而不以道,周遍境内不能得一人焉;故求士而以道,则国中多有之,
此之谓士易得而难求也。故待士而以敬,则士必居矣;待士而不以道,则士必去矣,
此之谓士易致而难留也。
  王者有易政而无易国,有易吏而无易民。故因是国也而为安,因是民也而为治。
故汤以桀之乱氓为治,武王以纣之北卒为强。故民之治乱在于吏,国之安危在于政,
故是以明君之于政也,慎之,于吏也,选之,然后国兴也。故君能为善,则吏必能
为善矣。吏能为善,则民必能为善矣。故民之不善也,失之者吏也;故民之善者,
吏之功也。故吏之不善也,失之者君也;故吏之善者,君之功也。是故君明而吏贤,
吏贤而民治矣。故苟上好之,其下必化之,此道之谓也。
  夫民之为言也,暝也;萌之为言也,盲也。故惟上之所扶而以之,民无不化也,
故曰民萌民萌哉,直言其意而为之名也。夫民者贤不肖之材也,贤不肖皆具焉,故
贤人得焉,不肖者伏焉,技能输焉,忠信饰焉。故民者,积愚也。故夫民者,虽愚
也,明上选吏焉,必使民与焉。故士民誉之,则明上察之,见归而举之。故士民苦
之,则明上察之,见非而去之。故王者取吏不妄,必使民唱,然后和之。故夫民者,
吏之程也。察吏于民,然后随之。夫民至卑也,使之取吏焉,必取其爱焉。故十人
爱之有归,则十人之吏也;百人爱之有归,则百人之吏也;千人爱之有归,则千人
之吏也;万人爱之有归,则万人之吏也。故万人之吏,选卿相焉。
  夫民者,诸侯之本也;教者,政之本也;道者,教之本也。有道然后教也,有
教然后政治也,政治然后民劝之,民劝之然后国丰富也。故国丰且富,然后君乐也,
忠臣之功也。臣之忠者,君之明也。臣忠君明,此之谓政之纲也。故国也者行之纲,
然后国臧也。故君之信,在于所信,所信不信,虽欲论信也,终身不信矣,故所信
不可不慎也。事君之道,不过于事父,故不肖者之事父也,不可以事君。事长之道,
不过于事兄,故不肖者之事兄也,不可以事长。使下之道,不过于使弟,故不肖者
之使弟也,不可以使下。交接之道,不过于为身,故不肖者之为身也,不可以接友。
慈民之道,不过于爱其子,故不肖者之爱其子,不可以慈民。居官之道,不过于居
家,故不肖者之于家也,不可以居官。夫道者,行之于父,则行之于君矣;行之于
兄,则行之于长矣;行之于弟,则行之于下矣;行之于身,则行之于友矣;行之于
子,则行之于民矣;行之于家,则行之于官矣。故士则未仕而能以试矣。圣王选举
也,以为表也,问之然后知其言,谋焉然后知其极,任之以事,然后知其信。故古
圣王君子不素距人,以此为明察也。
  国之治政在诸侯、大夫、士,察之理,在其与徒。君必择其臣,而臣必择其所
与。故察明者,贤乎人之辞,不出于室而无不见也。察明者乘人,不出其官,而无
所不入也。故王者居于中国,不出其国,而明于天下之政,何也?则贤人之辞也,
不离其位,而境内亲之者,谓之人为之行之也。故爱人之道,言之者谓之其府;故
爱人之道,行之者谓之其礼。故忠诸侯者,无以易敬士也;忠君子者,无以易爱民
也。诸侯不得士,则不能兴矣;故君子不得民;则不能称矣。故士能言道而弗能行
者谓之器,能行道而弗能言者谓之用,能言之能行之者谓之实。故君子讯其器,任
其用,乘其实,而治安兴矣。呜呼,人耳人耳!
  诸侯即位享国,社稷血食,而政有命国无君也;官有政长,而民有所属,而政
有命国无吏也;官驾百乘,而食食千人,政有命国无人也。何也?君之为言也,考
也。故君也者,道之所出也。贤人不举,而不肖人不去,此君无道也,故政谓此国
无君也。吏之为言,理也。故吏也者,理之所出也,上为非而不敢谏,下为善而不
知劝,此吏无理也,故政谓此国无吏也。官驾百乘,而食食千人,近侧者不足以问
谏,而由朝假不足以考度,故政谓此国无人也。呜呼,悲哉!君者,群也,无人谁
据?无据必蹶,政谓此国素亡也。

  修政语上

  黄帝曰:道若川谷之水,其出无已,其行无止。故服人而不为仇,分人而不譐
者,其惟道矣。故播之于天下,而不忘者,其惟道矣。是以道高比于天,道明比于
日,道安比于山。故言之者见谓智,学之者见谓贤,守之者见谓信,乐之者见谓仁,
行之者见谓圣人。故惟道不可窃也,不可以虚为也。故黄帝职道义,经天地,纪人
伦,序万物,以信与仁为天下先。然后济东海,入江内,取绿图,西济积石,涉流
沙,登于昆仑,于是还归中国,以平天下,天下太平,唯躬道而已。
  帝颛顼曰:至道不可过也,至义不可易也。是故以后者复迹也。故上缘黄帝之
道而行之,学黄帝之道而赏之,加而弗损,天下亦平也。
  颛顼曰:功莫美于去恶而为善,罪莫大于去善而为恶,故非吾善善而已也,善
缘善也,非恶恶而已也,恶缘恶也。吾日慎一日,其此已也。
  帝喾曰:缘道者之辞而与为道已,缘巧者之事而学为巧已,行仁者之操而与为
仁已。故节仁之器,以修其躬,而身专其美矣。故士缘黄帝之道而明之,学帝颛顼
之道而行之,而天下亦平矣。
  帝喾曰:德莫高于博爱人,而政莫高于博利人,故政莫大于信,治莫大于仁,
吾慎此而已矣。
  帝尧曰:“吾存心于先古,加志于穷民,痛万姓之罹罪,忧众生之不遂也。”
故一民或饥,曰:“此我饥之也。”一民或寒,曰:“此我寒之也。”一民有罪,
曰:“此我陷之也。”仁行而义立,德博而化富。故不赏而民劝,不罚而民治,先
恕而后行,是以德音远也。是故尧教化及雕题蜀越,抚交趾,身涉流沙,地封独山,
西见王母,训及大夏渠叟,北中幽都,及狗国与人身而鸟面,及焦侥。好贤而隐不
逮,强于行,而菑于志,率以仁而恕,至此而已矣。
  帝舜曰:吾尽吾敬而以事吾上,故见谓忠焉;吾尽吾敬以接吾敌,故见谓信焉;
吾尽吾敬以使吾下,故见谓仁焉。是以见爱亲于天下之人,而见归乐于天下之民,
而见贵信于天下之君。故吾详取之以敬也,吾得之以敬也,故欲明道而谕教,唯以
敬者为忠,必服之。
  大禹之治天下也,诸侯万人,而禹一皆知其体。故大禹岂能一见而知之也?岂
能一闻而识之也?诸侯朝会,而禹亲报之,故是以禹一皆知其国也。其士月朝,而
禹亲见之,故是以禹一皆知其体也。然且大禹其犹大恐,诸侯会,则问于诸侯曰:
“诸侯以寡人为骄乎?”朔日士朝,则问于士曰:“诸大夫以寡人为汏乎?其闻寡
人之骄之汏耶,而不以语寡人者,此教寡人之残道也,灭天下之教也,故寡人之所
怨于人者,莫大于此也。”
  大禹曰:“民无食也,则我弗能使也,功成而不利于民,我弗能劝也。”故鬟
河而道之九牧,凿江而道之九路,洒五湖而定东海。民劳矣而弗苦者,功成而利于
民也。禹尝昼不暇食,夜不暇寝矣,方是时也,忧务故也。故禹与士民同务,故不
自言其信,而信谕矣。故治天下,以信为之也。
  汤曰:学圣王之道者,譬其如日;静思而独居,譬其若火。夫舍学圣之道,而
静居独思,譬其若去日之明于庭,而就火之光于室也。然可以小见,而不可以大知。
是故明君而君子,贵尚学道,而贱下独思也。故诸君子得贤而举之,得贤而与之,
譬其若登山乎。得不肖而举之,得不肖而与之,譬其若下渊乎。故登山而望,其何
不临,而何不见?陵迟而入渊,其孰不陷溺?是以明君慎其举,而君子慎其与,然
后福可必归,菑可必去也。
  汤曰:药食尝于卑,然后至于贵;药言献于贵,然后闻于卑。故药食尝于卑,
然后至于贵,教也;药言献于贵,然后闻于卑,道也。故使人味食,然后食者,其
得味也多;若使人味言,然后闻言者,其得言也少。故以是明上之于言也,必自也
听之,必自也择之,必自也聚之,必自也藏之,必自也行之。故道以数取之为明,
以数行之为章,以数施之万姓为藏。是故求道者,不以目而以心;取道者,不以手
而以耳。致道者以言,入道者以忠,积道者以信,树道者以人。故人主有欲治安之
心,而无治安之故者,虽欲治显荣也,弗得矣。故治安不可以虚成也,显荣不可以
虚得也。故明君敬士察吏爱民,以参其极,非此者,则四美不附矣。

  修政语下

  周文王问于粥子曰:“敢问君子将入其职,则其于民也何如?”粥子对曰:
“唯,疑。请以上世之政诏于君王。政曰:君子将入其职,则其于民也,旭旭然如
日之始出也。”周文王曰:“受命矣。”曰:“君子既入其职,则其于民也何若?”
对曰:“君子既入其职,则其于民也暯暯然如日之正中。”周文王曰:“受命矣。”
曰:“君子既去其职,则其于民也何若?”对曰:“君子既去其职,则其于民也暗
暗然如日之已入也。故君子将入而旭旭者,义先闻也;既入而暯暯者,民保其福也;
既去而暗暗者,民失其教也。周文王曰:“受命矣。”
  周武王问于粥子曰:“寡人愿守而必存,攻而必得,战而必胜,则吾为此柰何?”
粥子曰:“唯,攻守而胜乎同器,而和与严其备也。故曰:和可以守,而严可以守,
而严不若和之固也;和可以攻,而严可以攻,而严不若和之得也;和可以战,而严
可以战,而严不若和之胜也,则唯由和而可也。故诸侯发政施令,政平于人者,谓
之文政矣;诸侯接士而使吏,礼恭于人者,谓之文礼矣;诸侯听狱断刑,仁于治,
陈于行,其由此守而不存,攻而不得,战而不胜者,自古而至于,今自天地之辟也,
未之尝闻也。今也君王欲守而必存,攻而必得,战而必胜,则唯由此也为可也。”
周武王曰:“受命矣。”
  周武王问于王子旦曰:“敢问治有必成,而战有必胜乎?攻有必得,而守有必
存乎?”王子旦对曰:“有。政曰:诸侯政平于内,而威于外矣。君子行修于身,
而信于舆人矣,治民民治,而荣于名矣。故诸侯凡有治心者,必修之以道,而与之
以敬,然后能以成也。凡有战心者,必修之以政,而兴之以义,然后能以胜也。凡
有攻心者,必结之以约,而谕之以信,然后能以得也。凡有守心者,必固之以和,
而谕之以爱,然后能有存也。”周武王曰:“受命矣。”师尚父曰:“吾闻之于政
也,曰:天下圹圹,一人有之;万民藂藂,一人理之。故天下者,非一家之有也,
有道者之有也。故夫天下者,唯有道者理之,唯有道者纪之,唯有道者使之,唯有
道者宜处而久之。故夫天下者,难得而易失也,难常而易亡也。故守天下者,非以
道则弗得而长也。故夫道者,万世之宝也。”周武王曰:“受命矣。”
  周成王年二十岁,即位享国。亲以其身见于粥子之家而问焉。曰:“昔者先王
与帝修道而道修,寡人之望也,亦愿以教。敢问兴国之道柰何?”粥子对曰:“唯,
疑。请以上世之政诏于君王。政曰:兴国之道,君思善则行之,君闻善则行之,君
知善则行之。位敬而常之,行信而长之,则兴国之道也。”周成王曰:“受命矣。”

  周成王曰:“敢问于道之要柰何?”粥子对曰:“唯,疑,请以上世之政诏于
君王。政曰:为人下者敬而肃,为人上者恭而仁,为人君者敬士爱民,以终其身,
此道之要也。”周成王曰:“受命矣。”
  周成王曰:“敢问治国之道若何?”粥子曰:“唯,疑。请以上世之政诏于君
王。政曰:治国之道,上忠于主,而中敬其士,而下爱其民。故上忠其主者,非以
道义,则无以入忠也;而中敬其士,不以礼节,无以谕敬也;下爱其民,非以忠信,
则无以谕爱也。故忠信行于民,礼节谕于士,道义入于上,则治国之道也。虽治天
下者,由此而已。”周成王曰:“受命矣。”
  周成王曰:“寡人闻之:有上人者,有下人者,有贤人者,有不肖人者,有智
人者,有愚人者。敢问上下之人何以为异?”粥子对曰:“唯,疑,请以上世之政
诏于君王。政曰:凡人者,若贱若贵,若幼若老。闻道志而藏之,知道善而行之,
上人矣。闻道而弗取藏也,知道而弗取行也,则谓之下人也。故夫行者善,则谓之
贤人矣;行者恶,则谓之不肖矣。故夫言者善,则谓之智矣;言者不善,则谓之愚
矣。故智愚之人有其辞矣,贤不肖之人别其行矣,上下之人等其志矣。”周成王曰:
“受命矣。”
  周成王曰:“寡人闻之:圣王在上位,使民富且寿云。若夫富,则可为也;若
夫寿,则不在天乎?”粥子曰:“唯,疑。请以上世之政诏于君王。政曰:圣王在
上位,则天下不死军兵之事,故诸侯不私相攻,而民不私相斗,阋不私相煞也。故
圣王在上位,则民免于一死,而得一生矣。圣王在上,则君积于道,而吏积于德,
而民积于用力,故妇为其所衣,丈夫为其所食,则民无冻馁矣。圣王在上,则民免
于二死,而得二生矣。圣王在上,则君积于仁,而吏积于爱,而民积于顺,则刑罚
废矣,而民无夭遏之诛。故圣王在上,则民免于三死,而得三生矣。圣王在上,则
使民有时,而用之有节,则民无厉疾。故圣王在上,则民免于四死,而得四生矣。
故圣王在上,则使盈境内,兴贤良,以禁邪恶。故贤人必用,而不肖人不作,则已
得其命矣。故夫富且寿者,圣王之功也。”周成王曰:“受命矣。”
cfoteam cfoteam  管理员  发表于 2020-4-6 18: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贾谊 新书 卷第十

礼容语上

  礼容语下

  鲁叔孙昭聘于宋,宋元公与之燕,饮酒乐。昭子右坐,歌终而语,因相泣也。
乐祁曰:“过哉君!非哀所也。”已而告人曰:“今兹君与叔孙其皆死乎?吾闻之:
哀乐而乐哀,皆丧心也。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已失,何以能久?且吾闻之:
主民者不可以偷,偷必死。今君与叔孙其语皆偷,死日不远矣。”居六月,宋元公
薨,闲一月,叔孙婼卒。
  晋叔向聘于周,发币大夫,及单靖公。靖公享之,俭而敬,宾礼赠贿同是礼而
从。享燕无私,送不过郊,语说昊天有成命。
  既而叔向告人曰:“吾闻之曰:‘一姓不再兴。’今周有单子以为臣,周其复
兴乎?昔史佚有言曰:‘动莫若敬,居莫若俭,德莫若让,事莫若资。’今单子皆
有焉。夫宫室不崇,器无虫镂,俭也;身恭除洁,外内肃给,敬也;燕好享赐,虽
欢不踰等,让也;宾之礼事,称上而差,资也。若是而加之以无私,重之以不侈,
能辟怨矣。居俭动敬德让事资而能辟怨,以为卿佐,其有不兴乎?
  夫昊天有成命,颂之盛德也。其诗曰:‘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
夙夜基命宥谧。”谧者,宁也,亿也。命者,制令也。基者,经也,势也。夙,早
也。康,安也。后,王也。二后,文王、武王。成王者,武王之子,文王之孙也。
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及成王承嗣,仁以临民,故称昊
天焉。不敢怠安,蚤兴夜寐,以继文王之业,布文陈纪,经制度,设牺牲,使四海
之内,懿然葆德,各遵其道,故曰有成承顺武王之功,奉扬文王之德。九州之民,
四荒之国,歌谣文武之烈,絫九译而请朝,致贡职以供祀,故曰二后受之。方是时
也,天地调和,神民顺亿,鬼不厉祟,民不谤怨,故曰宥谧。成王质仁圣哲,能明
其先,能承其亲,不敢惰懈,以安天下,以敬民人。今单子美说其志也,以佐周室,
吾故曰周其复兴乎。”故周平王既崩以后,周室稍稍衰弱不坠。当单子之佐政也,
天子加尊,周室加兴。
  晋之三卿郄锜、郄犨、郄至从晋厉公会诸侯于柯陵,周单襄公在会。晋厉公视
远步高;郄锜见单子,其语犯;郄犨见,其语讦;郄至见,其语伐;齐国佐见,其
语尽。
  单襄公告鲁成公曰:“晋将有乱,其君与三郄其当之乎?”鲁侯曰:“寡人固
晋而强其君,今君曰‘将有乱’,敢问天道乎?意人故也?”
  对曰:“吾非诸史也,焉知天道?吾见晋君之容,而听三郄之语矣,殆必有祸
矣。君子目以正体,足以从之,是以观容而知其心。今晋侯视远而足高,目不在体,
而足不步目,其心必异矣。体目不相从,何以能久?夫合诸侯,国之大事也,于是
观存亡之征焉。故国将有福,其君步言视听,必皆得适顺善,则可以知德矣。视远
曰绝其义,足高曰弃其德,言爽曰反其信,听淫曰离其名。夫目以处义,足以践德,
口以庇信,耳以听名者也,故不可不慎也。偏亡者有咎,既亡则国从之。今晋侯无
一可焉,吾是以云。夫郄氏,晋之宠人也。是族在晋,有三卿五大夫,贵矣,亦可
以戒惧矣。今郄伯之语犯,郄叔讦,郄季伐。犯则凌人,吁则诬人,伐则揜人。有
是宠也,而益之以三怨,其谁能忍之?齐国武子亦将有祸。齐,乱国也。立于淫乱
之朝,而好尽言以暴人过,怨之本也。惟善人能受尽言。今齐既乱,其能善乎?”

  居二年,晋杀三卿。明年,厉公弒于东门。是岁也,齐人果杀国武子。诗曰:
“敬之敬之,天惟显思,命不易哉,毋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维予小
子,不聪敬止,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佛时仔肩,视我显德行。”故弗顺弗
敬,天下不定,忘敬而怠,人必乘之。呜呼,戒之哉!

  胎教

  易曰:“正其本而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故君子慎始。”春秋之元,
诗之关雎,礼之冠婚,易之乾坤,皆慎始敬终云尔。
  素成,谨为子孙婚妻嫁女,必择孝悌世世有行义者,如是则其子孙慈孝,不敢
淫暴,党无不善,三族辅之。故凤凰生而有仁义之意,虎狼生而有贪戾之心,两者
不等,各以其母。呜呼,戒之哉!无养乳虎,将伤天下,故曰素成胎教之道,书之
玉版,藏之金柜,置之宗庙,以为后世戒。
  青史氏之记曰:“古者胎教之道,王后有身,七月而就蒌室,太师持铜而御户
左,太宰持斗而御户右,太卜持蓍龟而御堂下,诸官皆以其职御于门内。比三月者,
王后所求声音非礼乐,则太师抚乐而称不习。所求滋味者非正味,则太宰荷斗而不
敢煎调,而曰:“不敢以侍王太子。”太子生而泣,太师吹铜曰:“声中某律。”
太宰曰:“滋味上某。”太卜曰:“命云某。”
  然后,为王太子悬弧之礼义。东方之弧以梧。梧者,东方之草,春木也。其牲
以鸡。鸡者,东方之牲也。南方之弧以柳。柳者,南方之草,夏木也。其牲以狗。
狗者,南方之牲也。中央之弧以桑。桑者,中央之木也。其牲以牛。牛者,中央之
牲也。西方之弧以棘。棘者,西方之草也,秋木也。其牲以羊。羊者,西方之牲也。
北方之弧以枣。枣者,北方之草,冬木也。其牲以彘。彘者,北方之牲也。五弧五
分矢,东方射东方,南方射南方,中央高射,西方射西方,北方射北方,皆三射。
其四弧具其余各二分矢,悬诸国四通门之左;中央之弧亦具,余二分矢,悬诸社稷
门之左。
  然后,卜王太子名,上毋取于天,下毋取于地,毋取于名山通谷,毋悖于乡俗。
是故君子名难知而易讳也,此所以养恩之道也。
  正之礼者,王太子无羞臣领臣之子也,故谓领臣之子也?身朝王者,妻朝后,
之子朝王太子,是谓臣之子也,此正礼胎教也。周妃后妊成王于身,立而不跛,坐
而不差,笑而不諠,独处不倨,虽怒不骂,胎教之谓也。成王生,仁者养之,孝者
襁之,四贤傍之。成王有知,而选太公为师,周公为傅,前有与计,而后有与虑也。
是以封于泰山而禅于梁父,朝诸侯,一天下。由此观之,主左右不可不练也。
  昔禹以夏王,而桀以夏亡;汤以殷王,而纣以殷亡;阖闾以吴战胜无敌,而夫
差以之见禽于越;文公以晋伯,而厉公以见杀于匠丽之宫;威王以齐强于天下,而
简公以杀于檀台;穆公以秦显名尊号,而二世以劫于望夷之宫。其所以君王同,而
功迹不等者,所任异也。
  故成王处襁褓之中,朝诸侯,周公用事也。武灵王五十而弒于沙丘,任李兑也。
齐桓公得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称为义主;失管仲,任竖刀,而身死不葬,
为天下笑。一人之身,荣辱具施焉者,在所任也。故魏有公子无忌,而削地复;赵
任蔺相如,而秦兵不敢出;安陵任周瞻,而国独立;楚有申包胥,而昭王复反;齐
有陈单,襄王得其国。由此观之,无贤佐俊士,能成功立名,安危继绝者,未之有
也。是以国不务大而务得民心,佐不务多而务得贤者。得民心而民往之,得贤者而
贤者归之。
  文王请除炮烙之刑,而殷民从;汤去张网者之三面,而二垂至;越王不颓旧冢,
而吴人服。以其所为顺于人也。故同声则处异而相应,意合则未见而相亲。贤者立
于本朝,而天下之士相率而趋之,何以知其然也?管仲者,桓公之雠也。鲍叔以为
贤于己,而进之桓公。七十言说,乃听。遂使桓公除仇雠之心,而委之国政焉。桓
公垂拱无事而朝诸侯,鲍叔之力也。管仲之所以趋桓公,而无自危之心者,同声于
鲍叔也。
  卫灵公之时,蘧伯玉贤而不用,弥子瑕不肖而任事。史?患之,数言蘧伯玉贤而
不听。病且死,谓其子曰:“我即死,治丧于北堂。吾生不能进蘧伯玉而退弥子瑕,
是不能正君也。生不能正君者,死不当成礼。死而置尸于北堂,于我足矣。”灵公
往吊,问其故,其子以父言闻。灵公戚然易容而寤曰:“吾失矣。”立召蘧伯玉而
进之,召弥子瑕而退之。徙丧于堂,成礼而后去。卫国以治,史?之力也。夫生进贤
而退不肖,死且未止,又以尸谏,可谓忠不衰矣。
  纣杀王子比干,而箕子被发而佯狂。陈灵公杀泄冶,而邓元去陈以族徙。自是
之后,殷幷于周,陈亡于楚,以其杀比干与泄冶而失箕子与邓元也。燕昭王得郭隗,
而邹衍、乐毅自齐、魏至,于是举兵而攻齐,栖闵王于莒。燕度地计众,不与齐均
也,然而所以能信意至于此者,由得士故也。故无常安之国,无宜治之民,得贤者
显昌,失贤者危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
  明鉴所以照形也,往古所以知今也。夫知恶古之所以危亡,不务袭迹于其所安
存,则未有异于却走而求及前人也。太公知之,故国微子之后,而封比干之墓。夫
圣人之于圣者之死,尚如此其厚也,况当世存者乎!其弗失可知矣。

  立后义

  古之圣帝,将立世子,则帝自朝服,升自阼阶上,西乡于妃。妃抱世子自房出,
东乡。太史奉书西上堂,当两阶之闲,北面立,曰世子名曰某者参。帝执礼称辞命
世子曰度太祖、太宗与社稷于子者参。其命也妃曰不敢者再。于三命曰谨受命,拜
而退。太史以告太祝,太祝以告太祖、太宗与社稷。太史出,以告太宰,太宰以告
州伯,州伯命藏之州府。凡诸贵已下,至于百姓,男女无敢与世子同名者。以此防
民,百姓犹有争为君者。
  夫势明,则民定,而出于一道,故人皆争为宰相,而不奸为世子。非宰相尊而
世子卑也,不可以智求,不可以力争也。今以为知子莫如父,故疾死置后者,恣父
之所以,比使亲戚不相亲,兄弟不相爱,乱天下之纪,使天下之俗失,明尊敬而不
让,其道莫经于此。疾死置后,以嫡长子,如此则亲戚相爱而兄弟不争,此天下之
至义也。民之不争,亦惟学王宫国君室也。
  殷汤放桀,武王弒纣,此天下之所同闻也。为人臣而放其君,为人下而弒其上,
天下之至逆也。而所以有天下者,以为天下开利除害,以义继之也,故声名称于天
下而传于后世。隐其恶而扬其德美,立其功烈而传之于久远,故天下皆称圣帝。至
治其道之下,当天下之散乱,以强凌弱,众暴寡,智欺愚,士卒罢弊,死于甲兵,
老弱骚动,不得治产业,以天下之无天子也。
  高皇帝起于布衣,而兼有天下,臣万方诸侯,为天下辟兴利除害,寝天下之兵,
天下之至德也,而天下莫能明高皇帝之德美,定功烈而施之于后世也,故天下犹行
弊世德与其功烈风俗也。夫帝王者,莫不相时而立仪,度务而制事,以驯其时也。
欲变古易常者,不死必亡,此圣人之所制也。恶民更之,故拘为书使结之也,所以
闻于后世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0

粉丝

714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小黑屋|Archiver|安德管仲网 ( 粤ICP备20002412号 )

GMT+8, 2024-12-31 02:49 , Processed in 0.05631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