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岗位的价值不在核算,而在“规范”和“分析”及“控制”。我提出对的“规范全盘业务做成本”重在凸显成本岗位对业务规范的价值,规范本身可以通过增强过程管理,提高风险控制的质量,减少一些低级错误的发生。而分析控制则是拉开企业之间成本差异的关键所在。
我们财务核算出的是(1)实际成本,而我们企业根据需要会计算一个(2)标准成本来分析差异,企业为管理需要会提出(3)目标成本,而最终的目的是(4)理想成本。如图所示:
前面三篇我们提到了设备的损失、人力成本的损失,今天和大家一起探讨关于存货的损失。
一、供应商来料不良的损失
因为供应商对质量管控、技术水平、材质、工艺等原因导致原材料的不良率超出标准。带来:
1、在线改修的损失;
2、测试成本增加; 3、退换货成本; 4、沟通成本。 加强供应商管理,选择技术、管理、开发能力匹配的供应商,做好来料检测,与供应商共同进步,形成稳定的供应链。
二、在库存货损失
1、呆滞老化损失——无法使用的物料,无法销售的成品; 2、不可用损失——霉烂、变质、氧化、生锈、回潮等; 3、成品尾数、备品损失——考虑良品率而多生产、为客户换货维修/售后准备; 4、升级与变更损失——产品升级换代、ECN变更、设计变更导致旧物料无法使用。 加强订单预测,合理安排采购计划,对收尾的订单和逐渐淘汰的产品加强管理,提高物料的共用性,实物管理严格按照先进先出,月末对库龄进行分析,组织内部多部门专题会议,从生产计划、采购计划做不断优化。
三、在线物料损失 1、“烂尾”工单余料损失; 2、账实不符形成在线呆滞; 3、超订单投入,形成在制品的损失; 4、前工序“备料”形成半成品损失。 减少在线物料,减少月末在线工单数,对产线主要物料月末组织盘点(财务抽盘),及时清理跨2个月以上的工单,减少在线半成品积压,谨慎对待“提前”生产半成品。
四、废料处理损失 1、回收费用——危化品按重量、数量收费; 2、折价处理损失(另一个角度看,也是减少损失); 3、回用造成的损失(另一个角度看,也是减少损失)。 损失形成后,想方设法努力挽回一些损失。比如水口料回用、以旧换新、找专门的回收方,提高废料回收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