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民主、我们爱自由、我们也爱财富!我们尊孔子、我们尊老子、我们同尊管子!

安德管仲网管仲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628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魔水”之父李经纬的悲剧

[复制链接]
1628 0

这也许是中国企业史上最悲情的一张照片。

年过六旬的健力宝创办人李经纬坐在会场的一角,身边是既熟悉又形同陌路的地方官员,四周是闪烁不止的闪光灯。他的企业被仓促地出售了,而他开出同等的价格却遭严拒。这是一个人人都承认其创始功绩、却已不再被信任的企业家。

他仰面朝天,泪光迷离,难掩万千落寞。



李经纬

(一)

1984年3月,三水县酒厂厂长李经纬突然把眼光瞄准了8月即将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第23届奥运会上,他得到讯息,国家体委将在6月份开会决定中国代表团的指定饮料是什么。而此刻,他手上有的是一种还没有投放市场,甚至连包装罐和商标都没有确定下来的新饮料。

李经纬是个45岁的中年人,他童年丧父,少年亡母,自幼在孤儿院里长大,成年后他当上了三水县体委的副主任,1973年,受人排挤被发配到县里的酒厂当厂长。那是一个只有几口米酒缸的作坊工厂,李经纬去后苦心经营,竟被他开发出一条啤酒生产线,生产出的强力啤酒在当地渐渐站住了脚跟。1983年,李经纬去广州出差,在街边买了一瓶易拉罐装的可口可乐,这是他平生第一次喝到这个饮料,也就是在这时,他突然萌发了做饮料的念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说广东体育科学研究所的研究员欧阳孝研发出一种“能让运动员迅速恢复体力,而普通人也能喝”的饮料,便找上门去要求合作,在欧阳孝的主持下,一种橙黄色的饮料水被开发了出来,它有一个很拗口的名称——“促超量恢复合剂运动饮料”,实际上,它是一种含碱电解质饮料。

当年的三水酒厂,一年利润不过几万元,李经纬敢于把目光直接盯向奥运会,实在是胆识过人。8月,洛杉矶奥运会开幕,在8月7日的女排决赛上,已经成为民族英雄的中国女排姑娘以勇不可挡之势,直落三局,击败东道主美国队,实现了“三连冠”的鸿鹄伟业,这在当年度是一件举国沸腾的盛事。在11日的《东京新闻》上,记者有贺发表了一篇花边新闻稿《靠“魔水”快速进击?》,他好奇地发现女排运动员在比赛中一直在喝一种从没有看到过的饮料——事实上,健力宝在当时除了供给中国代表团,连在国内市场上也几乎没有任何的销量,于是便猜测“中国运动员取得了15块奥运金牌,可能是喝了具有某种神奇功效的新型运动饮品——健力宝——的缘故”。很显然,这是一篇信手写出的、没有经过任何采访与核实的新闻稿,中国运动员成绩大幅度提升在国际上引起过很多的猜测,这无非是其中还算友好和调侃的一种。没有想到,一位随团采访的《羊城晚报》记者看到了这篇新闻,他将之妙手改写成“中国魔水”风靡洛杉矶,当这条“出国转内销式”的新闻在晚报上刊出后,居然被迅速广泛转载,“中国魔水”与“东方魔女”(对中国女排的昵称)交相辉映,在早已沸腾的奥运热上再添一分充满了神秘气息的骄傲,它实在非常吻合一个刚刚回到国际舞台的东方民族的心理满足。健力宝一夜而为天下知。

李经纬就这样交上了好运。1984年,健力宝的年销售额为345万元,第二年就飞蹿到1650万元,再一年达到1.3亿元,此后15年间,它一直是“民族饮料第一品牌”。在最紧俏的时候,三水县到处是全国各地前来拉货的大卡车,一车皮健力宝的批条就被炒到了2万元。

1991年,李经纬异想天开地策划出一个“拉环有奖”的促销创意,凡是购买健力宝的消费者只要拉到印有特别图案的拉环就可以得到5万元的奖金,李经纬宣称每年投入数百万元的奖金——从一开始的200万元,后来递增到1994年的800万元。这个活动在中国城乡竟获得了意外的成功,尤其让人惊奇的是,“健力宝拉环”竟成为很多乡村骗子的道具,他们坐在长途汽车上,然后惊呼自己拉到了一罐有5万元巨奖的健力宝,然后将之转卖给那些贪小便宜的无辜乘客。这个诈骗游戏一直到2000年前后,还在全国各地的城乡无比愚蠢却又惊险地上演着。

就靠着拉环有奖的促销刺激以及品牌的持续影响力,健力宝的销量水涨船高,一骑绝尘。1994年,健力宝隆重庆祝创业十周年,李经纬包下广州市所有的五星级宾馆大宴宾客,并把彩旗从广州一路插到了百里外的三水。这时候的健力宝销售超过18亿元,举目国内,矫矫无人可及。

1997年,38层高的广州健力宝大厦落成,李经纬按计划把公司总部迁到了广州。这时的健力宝达到了历史的鼎盛高峰,当年集团的销售额突破了50亿元大关,4月,国家工商局评定第一批“中国驰名商标”,健力宝赫然在榜,8月,中国饮料协会公布行业数据,健力宝在产量、总产值、销售收入和税利四项均排名第一,它还被媒体评选为“90年代中国公众心目中的十大知名品牌”之一。


(二)

可是,不为人知的是,李经纬与三水政府的关系已经到了严重恶化的境地。

据称,健力宝大厦的建造并没有通过三水政府的批准,而其造价之高更是让人有转移资产的嫌疑,当总部搬到广州之后,是否意味着这株摇钱树最终将从自己的土地上“迁走”?这些怀疑如病毒一样在三水的官员圈内繁殖和扩散,有人甚至质疑健力宝的海外战略也是一个“圈套”,因为,“上千万美元的钱被投入到美国市场,可是在那里的超市并没看到健力宝的产品。”这些疑惑最终形成了一个坚硬的共识,那就是,李经纬已经不跟三水人一条心了。他的所有行动都被印上了可疑的标志。

1997年秋天,在李经纬的精心策划下,健力宝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方案行将通过,在此案中,包括了经营层的股权分配,然而,三水政府以李经纬团队“没有香港暂居证,因而不得购买H股原始股票”为理由,拒绝批准这个方案。李经纬一怒之下,放弃上市。从此,矛盾变得表面化。

从1998年开始,三水政府加大了对健力宝资金的掌控,集团每开发一种新产品都必须通过政府审批,经过政府的财政预算,然后划拨经费,知情者解释说,这是因为“三水非常警惕李经纬借开发新产品之名转移资产,因此几乎每一个新的招商引资项目,政府都要亲自审批,资金卡得紧,还主动要求替健力宝寻找合作对象”。

当怀疑像魔鬼一样横亘在合作伙伴之间的时候,任何理性或善意的判断都会被扭曲和误解。这可能是健力宝案例中最让人唏嘘的地方。在将近六年的时间里,个性豪爽而耿直的李经纬始终没有放下身段,与政府获得谅解和缓和,这也许是他最大的失误。在一个转型中的国家里,企业家一旦与公权力发生博弈,后者失去的仅仅是看不见的信誉,而前者则是沉甸甸的身家性命。

1999年,三水政府大换届,一些与李经纬有交情的老官员全数退休或换岗,一层因历史的渊源而形成的温情脉脉的薄纱也最终淡去了,他的处境进一步艰险。而在这一时刻,健力宝集团提出在公司内部实行员工股份合作制的方案,由管理层自筹资金买下政府所持有的股份,李经纬开出的价格是4.5亿元,在3年内分期付清。三水政府断然拒绝,理由据称是“风险很大,有用健力宝资金来买健力宝之嫌”。之后,深圳一家咨询公司又设计出一套新的方案,李经纬团队持股75%,三水政府再给李经纬个人5%的股权奖励,这个方案也遭到政府方面的否决,理由依然是“担心经营层的钱来历不明”。

在这一时期,出售健力宝已成为共识。一方面,三水自1998年开始的“国退民进”改制已经完成80%,健力宝成为最后一个待改制的大型国企,而地方财政的状况也不是很好,新上任的市长后来承认,在那些年的某些月份,“公务员工资都欠发,日子非常难过。”另一方面,健力宝的经营业绩也在大步地下滑,自1997年创造了54亿元的骄人纪录后,销售额逐年大幅降低,到2001年跌到31亿元,相当于1994年时的水平,上缴政府的税利也从1亿元降到2000万元左右。因此,尽快将健力宝出手,已经成了一个明摆着的现实。其需要研究的问题仅仅是,把这个正在由“香饽饽”变成“烫手山芋”的企业卖给谁。

一次关键性的会议在2001年7月召开。三水市政府为健力宝召开了转制工作联席会议,市委、市政府领导全数到齐,每个与会的官员一一表态,结果90%的人主张卖掉健力宝,并且不能卖给李经纬团队。

健力宝和李经纬的命运在这一刻被强悍地决定了下来。

当健力宝即将出售的消息被释放出来之后,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鲨鱼闻腥而动,悄悄向三水围拢,它们均不动声色,不在阳光下游行,而它们的利齿已经凶猛地张开。


(三)

在一开始,新加坡第一食品公司险些成为健力宝的新主人。在那次关键性的联席会议后的第三个月,李经纬被通知去参加一个晚宴,就在宴席上,一个名叫魏成辉的新加坡商人被介绍给了李经纬,市长开宗明义地说,政府已选中魏先生的公司来购买健力宝。

李经纬闻言,如惊雷轰顶,他的愤懑之情可以想见,第二天,在内部的工作餐上,他突然失去控制地说出了粗话,“他妈的,市里要卖股,我一点都不知道,就只通知我一起吃个饭。”

11月20日,新加坡第一食品公司与三水市政府草签协议,政府作价3.8亿元,将健力宝100%的股份全数出售,在这个协议——以及日后所有协议中,显赫无比的健力宝品牌的评估价格,均为零。这一决定让李经纬难以忍受,他无法理解为什么政府宁可把企业售于素不相识的外国公司,也不卖给一手将企业创建起来、为此呕心沥血了一辈子、而且还愿意出更高价格的自己。在他的幕后策动下,国内媒体闻风而动,一时间“健力宝被无情贱卖”、“中国第一民族品牌旗帜被砍”等舆论铺天袭来,其间夹杂的高昂情绪显然让三水政府难以招架,而健力宝则一方面对外宣称,愿以4.5亿元的价格“赎身”健力宝,另一方面则对试图进入公司审核查账的新加坡人全面抵制,拒不交出相关的商业资料。

李经纬的对抗姿态和汹涌而来的舆论攻势,把本来就缺少公关应对能力的三水政府逼到了一个万分尴尬的墙角。一位官员后来颇为光火地说:“媒体的提前介入打乱了我们的计划,使我们完全陷入被动的地步。”新加坡方案很快就流产了,但是,势同水火的政府与健力宝双方已到了无法调和的对立局面。政府必须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一个“国内买家”,这样才能“合理合法”地阻止李经纬团队的MBO方案。

最有可能购买健力宝的当然是饮料业同行。当时国内与健力宝齐名的两大饮料公司,广州乐百氏已被法国达能收入囊中,不能再谈,杭州娃哈哈成最后的选择。宗庆后是浙商的典范,为人精明,出手谨慎,他对健力宝自然十分动心,可是却苦于不了解公司实际的家底,也对其强势的企业文化颇有忌惮,与此同时,李经纬则通过各种渠道对宗庆后软硬兼施,力图说服他高抬贵手。于是,政府与娃哈哈的谈判或明或暗,纠缠前行。

这时候的三水局势,已处在一个无比微妙的时刻。政府方面把出售的时间表卡定在2002年1月底前,因为,“春节前一个月是饮料订货的旺季,一切的变数要在旺季前发生掉。” 可是,跟杭州方面的谈判却始终没有着落,宗庆后显然做着两手的准备,要么给足李经纬面子,要么在最后的时刻狠砍一刀。

2002年1月9日,市政府与健力宝团队再次开会对话。此时的李经纬击退新加坡人、劝止宗庆后,而且在舆论上颇占上风,他认定命运不可能第三次从他手中抢走健力宝了。他以质斥的口吻问市长,为什么完全抛开健力宝创业团队,一意要将健力宝对外出售,“为什么不让我们买回来?!”市长当即表态,“要买可以,我给你们一个星期的时间。”

双方商定,李经纬团队一次性拿出4.5亿元买走全部的健力宝股份,从此大路朝天,各不相干。对桌人马话不投机,条款拟定,即冷冷地一拍两散。

眼看着峰回路转,命运却在这个时刻无比残忍地第三次耍弄了李经纬。

28岁的张海出现了。张海是近三十年中国企业史上最诡异的人物之一。他据称有特异功能,是一个游走于气功界和资本界的神秘青年。12月下旬,张海从广州到上海办事,在飞机上无聊地翻阅报纸时,突然看到健力宝股权转让的报道,飞机一降落上海,他当即买了一张回程机票,匆匆赶往三水。

张海的出现,让心有不甘的政府如遇旷世知音,尽管所有的人都对他的年轻难以置信,可是他给出的名片却让人如雷贯耳:中国高科董事长、方正科技董事、香港康达控股董事长、香港慧德基金董事局主席、深圳亿众和投资公司法人代表……淳厚而心急的官员们实在分不清楚眼前这个年轻的神秘人物到底哪句话是真的,哪句话是假的。不过,他的背景和开出的条件是让人满意的,张海承诺按李经纬的出价收购,而出面的公司将是浙江国际投资信托公司,一家纯种的国营企业。于是谈判在一切都“看上去很美”的氛围中,以惊人的神速推进着。

1月14日,在政府承诺“一周内筹足钱就卖给经营团队”的第六天,正在四处筹措资金的李经纬突然被紧急召到市政府,他的屁股还没有坐到椅子上,市长就开口告知他,“这事已经定了,我们现在决定把健力宝卖给浙江国投。”

第二天,在三水的健力宝山庄,一场仓促筹备的签约仪式在众目睽睽下举行了。三水市政府向浙江国投转让健力宝75%的股份,作价3.38亿元。在仪式上,功败垂成的李经纬如一匹被弃的老战驹,默默地坐在会场的一角,一脸难掩的落寞神情。第二天,他“含泪仰天,不发一语”的照片被刊登在国内所有的新闻网站和财经媒体上,观者无不为之动容。

李经纬的厄运还没有到头。在签约仪式后的第九天,他在家中突发脑溢血,亲属急拨“120”送往广州空军医院急救,医生立即为李施行脑内血肿碎吸排空术,当天就把脑内的积血全部抽出。自此,他再没有离开过病房。举国之内,对他的同情之声大起。10月中旬,病榻上的李经纬收到一纸通知,广东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决定,以涉嫌贪污犯罪罢免了他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职务。检察院的立案案由是:“身为受国家机关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无视国家法律,伙同他人利用职务之便,以购买人寿保险的形式,侵吞国有财产331.88万元。”李经纬团队中的4位副总裁中3人相继被双规、拘捕,一人“出逃”国外。

至此,扑朔迷离、一波三折的健力宝产权交易事件,以李经纬的涉嫌犯罪而尘埃落定。无论如何,没有人愿意去同情一个贪污犯。

有意思的是,2004年底,健力宝被张海等人折腾得元气大伤,濒临停产。12月7日,三水政府主持召开了全体员工大会。已经两年多没有出现、仍是“双规”待罪之身的李经纬坐着轮椅出现在大礼堂,有人记录当时的景象,“他坐在轮椅上,不停地笑,并向所有人挥手,前面的人拼命想跟他握手,后面的人挤不过去,就跟在后面拍手。”

让人难解的是,一直到5年后的2007年初,检察院都一直未对李经纬正式提起诉讼。2006年12月23日,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年会按例在北京举行。健力宝集团董事长叶红汉在发言时说,公司已熬过最艰难的生死线,当年实现销售额16亿元。他突然话锋一转,说到了一个几乎已被人淡忘的名字,他说,“健力宝没有死掉。我觉得主要有几个核心,一个是品牌影响力,还有一支忠诚于健力宝的经销商队伍,以及健力宝对品质的一贯坚持。这三个要素我觉得都是当年健力宝的创始者李经纬先生留下的遗产。所以这里还要感谢李经纬先生。”

他说这段话的时候,四周端坐着全中国最重要的饮料公司巨头们。所有人的脸上均不动声色。 (金融界) 记者:吴晓波

凤凰网评论频道基于传递新闻价值之必要,特补发《金融界》2008年10月18日标题为《“魔水”之父李经纬》文章,以飨读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0

粉丝

714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小黑屋|Archiver|安德管仲网 ( 粤ICP备20002412号 )

GMT+8, 2024-12-23 08:22 , Processed in 0.06127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