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民主、我们爱自由、我们也爱财富!我们尊孔子、我们尊老子、我们同尊管子!

安德管仲网管仲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738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被称坚不可摧 中条山战役因蒋介石换人崩盘

[复制链接]
1738 0
从1938 年到1940 年,日军对黄河北岸的山西中条山区发动了十三次大规模的进攻,均被艰苦驻守中条山的中国军队击退。在1941 年5 月8 日,华北日军调集了十万余人向中条山发起了第十四次大规模进攻的时候,中条山的中国军队和老百姓却可能全军覆没。只因为中日军队势力悬殊,还是与蒋介石不寻常的军事调动有关?凤凰卫视日前播出的一期《凤凰大视野》将揭示中国军队驻守中条山的详实情况。 以下为节目的文字实录—— 核心提示:中国军队屡败日军情绪懈怠,国共两军摩擦又起,抗日歌曲《5 月的鲜花》改成了《满江红》。“中条山的铁柱子”第四集团军被调离。中国军队贩卖粮食、烟土,中条山成了经商之地。日本奸细乘机混入,日军特种兵空降到中国军队的指挥部旁潜伏。一场血战正在孕育,日军放出狂言,开战一个小时就可瘫痪中国军队的所有指挥系统。 1、卫立煌迁抗日司令长官部 驻中条山腹地太寨村 陈晓楠:从1938 年到1940 年,日军为了打通西进潼关和南下洛阳的战略通道,对黄河北岸的山西中条山区,发动了十三次大规模的进攻,当时以卫立煌为司令长官的国民政府的军队,在中共武装八路军的配合之下,互通情报,紧密合作,坚守中条山,多次挫败了日军的攻势。 1940 年日军在中条山多次碰壁之后,暂时停止了对中条山的大规模进攻,此时中条山突然一下子静下来,人们的生活呈现出表面上的安宁。由于屡挫日军,当时中国军队当中蔓延一种骄傲懈怠的情绪,人人都以为中条山是坚不可摧,是攻不破的堡垒。 在国民党全会上,蒋介石提出了“溶共、限共”的政策,国共两党的矛盾又一次激化,两军的摩擦也再次多起来,而也正在此时,日军却在制订一个更大的进攻计划,决意斩断华北日军占领区的这根“盲肠”,中条山表面上的平静暗伏杀机。 解说:1939 年元月,卫立煌担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在北起冀察,南至淮水,西接陕西,东连华北,这一广大地区抗击日军,为了便于就近指挥部队在中条山腹地与日军周旋。 1938 年底,卫立煌将他的司令长官部,从垣曲县城迁到南临黄河,北依中条山腹地的山西运城平陆县的太寨村。 杨圣清(抗战史专家):卫立煌在这住的地方,他的窑洞情况就讲一下。 蒋正同(山西运城平陆县太寨村村民):原先这儿塌顶了,原先是个很完整的,这上面一层,这下面又是一层,这一片是个开阔地。 杨圣清:这一片。 蒋正同:这有个单的篮球杆,就在这打个篮球了。 杨圣清:这是两层,是吧。下一层,他住在哪一层呢? 蒋正同:就在这下面。 2、国民政府建太寨村儿童教养所 收容晋南沦陷区儿童 解说:杨圣清是中央党校的退休教授,他出生在山西运城夏县祁家河镇的七泉村,亲身经历了1941 年的“中条山会战”。卫立煌在中条山指挥中国军队和日军多次较量,中条山成了国民政府在黄河以北的最后一块立足之地,老百姓在军队守护下过着安稳的日子,由于屡挫日军他们对卫立煌很信任,不相信日本人会打到这里来。 在抗战最为艰难的1939 年秋天,国民党中央赈济委员会还在战区司令长官部所在地太寨村创办了一所儿童教养所,由政府提供经费专门收容晋南沦陷区的儿童,从各地聘请教师为将来的国家建设培养人才。 富平宁(山西运城平陆县政协文史委主任):这个都是属于这个中央直属,就是中央政府当时的教员,教员都是档次比较高的。那就是叫战地服务团,战地服务团,像这个儿童,就是说儿童,就是山西不仅仅运城地区,它这个就有五百多学生,负责教养这个市县地区的儿童。 解说:这些灰色的院落是儿童教养院的旧址,当年村中的房子多是土房和窑洞,这几间瓦房被村民们称为“官房” 是村里用来商议大事的公共用房。抗战期间村民们将最好的房子腾出来供沦陷区的孩子们生活,读书,那时孩子们的生活很艰苦,他们脚上穿的鞋都是自己动手做的。 富平宁:学生进学校不收一分钱,那个时候它是比较困难发成布条,布条,学着编这个草鞋,当时粮食都是供应的,给养是这么过来的渑池,那就是那有个国民党的兵站,当时呢,就儿童教养所那跑过去都叫兵站,第一站都是兵站。 杨圣清:那五百多人这官方呢? 蒋正同:现在听说是有一百多人。 杨圣清:一百多人啊,其他村还有住的吗? 蒋正同:其他村也有,三个院。 杨圣清:三个院。 3、卫立煌与八路军领导频接触 消除中条山区国共摩擦 解说:孩子们的生活虽苦,但是与山外纷飞的炮火相比,这里简直就是一处与战火隔绝的世外桃源。1938 年以来各部队协同作战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终使日军不能逾越中条山,但由于中条山区的物产无法供应近二十万部队,粮食给养都要靠人挑畜驮,从黄河南岸运往部队。 为维持生活,驻防在山里的各部队也要自己挑粮、磨面,这里是山西运城垣曲县的毛家村,这棵千年槐树下原有一座小庙,是第3 军第12 师一个山炮连的连部,这个废弃的涵洞就是山炮连官兵,按照云南老家样式修建的水磨的遗迹,对此一些老人记忆犹新。 郭占俊(垣曲县毛家村居民):公路都修好了,盖那个水打磨,就是用这河里的水磨面,用这个水,运一些粮食到这儿自己磨,两个水磨。 张海珠(原夏县沟道村村民):还有一个大师傅做饭,那个我记得那个兵,吃饭是非常快的,据他们说有六七分钟就可以吃完一顿饭。 解说:在这些老人的记忆中,那段时间中条山很平静,枪炮声停息了,“国共”两军相处融洽,军队甚至担负起教育村里儿童的事,虽然偶尔也舞枪弄炮,但都是操练比划比划。整个中条山一片平和,战争似乎离他们很遥远。 卫立煌明白在这么一个广大地区抗击日军,就必须与一切抗日力量密切合作,他和共产党八路军领导接触频繁,并顺利地消除了中条山区国共两军的摩擦。卫立煌本人对共产党发动民众动员,全社会支持抗战的做法尤为赞赏。由卫立煌的管辖地区一切群众性的抗日组织与活动都受到支持和鼓励。 张海珠:擦洗他这个机关枪还有大炮,小孩都没见过,那就是大炮,他在那擦。 郭占俊:你看不见这村里的队伍,到上操的时候上操,到学习的时候,人家都在家里学习,到打靶的时候人家就开始打靶了。人家有时间学习,不像老百姓在门口转悠。 4、孙蔚如被调离卫立煌突然离开 蒋介石防共之心昭然 陈晓楠:此时的中条山似乎是座坚不可摧的抗战堡垒,很多军校的学生毕业之后,纷纷要求来中条山抗战,中条山一时之间成了全国抗日青年的神往之地。但1940 年以后,形势发生了变化。 首先被称为“中条山铁柱子”的孙蔚如的第4 集团军突然被蒋介石调离了中条山,而接着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也突然离开。蒋介石派军政部长何应钦来第一战区指挥中条山的防务,这一不寻常的军事调动和人事变动,对正在中条山抗日的中国军民意味着什么? 解说:1940 年10 月,曾在中条山抗战中立下汗马功劳的第 4 集团军司令孙蔚如将军接到蒋介石的调令,第4 集团军撤出中条山南渡黄河移防洛阳至郑州一线,此前中条山由第4、第5、第14 集团军共同防御,其中第4 集团军在前几次战役中被誉为“中条山的铁柱子”。 孙蔚如奉命率部调防,“铁柱子”移走了,中条山的防务塌了半边天,蒋介石为何要把这根“铁柱子”移开呢?其实蒋介石调开这支“西安事变”后杨虎城的旧部队另有隐情。 孙存京(孙蔚如之子):“双十二事变”以后,蒋介石对这个部队是很头疼,这个部队一直跟共产党联系比较紧密。 解说:当时第4 集团军,尤其是38 军军长赵寿山部下有不少中共人士加入,蒋介石知道后十分恼火,曾多次下令清除中共势力。 孙存京:他派各部队都有特务,发现这名单要求你就直接给你,给我父亲打电报,给杨虎城打电报,谁谁谁是共产党,把这人送到南京来军法处置。我父亲就是给这些人都是发放路费,以后都叫离开部队了,等形势好转的时候,陆陆续续就回来了。 解说:孙蔚如和第4 集团军调走前后,中条山的老百姓就嗅出了空气中发生的变化,此前中共领导的抗日牺盟会,曾在这一带很活跃。 杨圣清:国共合作组织了牺盟会,这牺盟会人员就到了村里边,首先就是演剧,再一个就是教唱革命歌曲。我们当时最喜欢唱的就是《五月的鲜花》,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埋着志士的鲜血。《义勇军进行曲》这些歌都是很流行的,当时写的标语,墙上也写的很多“国共合作”啊, “共同抗战到底”啊,像这样的标语很多的。 解说:但不知从何时正在上小学的杨圣清发现,墙上的标语不见了,学生们唱的歌曲也从《五月的鲜花》改成国民革命军的军歌《满江红》。 杨圣清:突然间呢,那些牺盟会的人都不见了,而且学校里边呢,就要我们不要唱革命歌曲,它教我们唱什么呢?唱《满江红》,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教我唱这,这个歌唱起来,我们小孩子才上一年级的,就听不懂。 解说:年幼的杨圣清不知道1939 年,蒋介石在国民党全会上,两次提出要“溶共、限共”。这年12 月,时任山西省主席和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发动了袭击牺盟会等中共抗日武装的“十二月事变”国共两党又一次撕破了脸。 杨圣清:阎锡山呢,就下命令要部队消灭这些游击队,后来这些游击队就退出59 团就退到晋东南,同时38 军这个第4 集团军的,1940 年10 月间呢,也被蒋介石调离中条山地区,他就怕它受共产党的影响。 解说:此前指挥中条山作战的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曾到过延安,在前几次中条山作战中,卫立煌与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合作甚密。 杨圣清:他是反对反共的,主动跟共产党合作的,坚决合作的,另外他还给了很多武器的,在这武器方面还有很多支援的。 解说:蒋介石知道后,威胁要撤去卫立煌河南省主席的职务。 杨圣清:他(蒋介石)是认为他(卫立煌)反共不得力。 解说:卫立煌一怒之下躲到峨眉山撂挑子不干了。 杨圣清:“中条山战役”开始前,他到重庆去述职嘛,述职就受到蒋介石的批评,最后他一气之下就到峨眉山去休息了。 解说:卫立煌离开后,蒋介石派国民政府大员何应钦来到第一战区主持军事会议,讨论中条山防务,何应钦是国民政府军政部部长,高高在上,对中条山的防务一无所知,他甚至都不知道哪支部队在什么地方。 杨圣清:他提出了“防共”与“去日”,要大家商量如何“防共去日”之策,把这两个是吧,并驾齐驱,两种“防共”和“去日”这两项任务同等看待,而且把防共放在前面的。 解说:公秉藩当时是第34 师师长,他的防线与云南籍将领唐淮源的第3 军相邻,同属第5 集团军指挥。他在回忆录中提到,何应钦在洛阳西工的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召开了三天军事会议,对日军的进攻毫无警觉,对中条山的防御没有任何新部署,却一再提醒大家要“防共、限共”,把一切失利全推到中共头上。 杨圣清:对形势估计的错误,蒋介石一直认为日本呢,发动“中条山战役”是要攻占中原,是要渡河的,渡黄河的,他把重点放在如何防止日本渡河的问题,而不是放在就是怎么样保住中条山,防守中条山的问题。 5、中国军队中条山坚守三年 挖野菜吃生柿子饥饿难耐 解说:1941 年初,在我军和日军展开持久战的同时,日军也针对我军开展了长期围困战,经过长达四年的战争,东南沿海和长江流域的军事工业纷纷陷入敌手,加之战争中的消耗,以及苏联停止了对中国的军事援助,中国的战争资源已经消耗殆尽。 战争进入了最为艰难的阶段,此时,驻守中条山的中国军队,已在日军围困下坚守了三年,根据原第3 军作战参谋车学海的回忆,中条山作战初期第3 军每师有兵力五团,因战争中消耗的武器、兵员都不能得到补充,至1941 年,每师兵力不足三团,而且士兵三分之一用于运粮,磨面,三分之一要挖野菜寻补充食物,真正用于训练和作战的兵力只有三分之一。 张海珠:吃不饱,在那个时候吃这个生柿子,有时候冬天到九、十月间啦,他们棉衣发不下来,他没有,还穿得很单薄,冷得,冷。 杨圣清:我看十冬腊月,天很冷的时候,他们有时候还穿的是短裤衩,短袖的衬衣,逃亡的战士不少,我就亲眼看见住我家里有两个新兵吧,就逃跑了,后来他们在山上抓住,回来以后,就反背着这样手,就吊在我们家的屋檐上。 第二天挑选四个壮汉子,两个按住头,两个按住脚,然后用那个镢把就打啊,活活的把一个打死了。那小河滩呢,旁边的地上经常看到有死的兵埋在那,我早上去看见埋的新坟,到下午回来的时候都被狗又扒开,尸体都拉得吃掉了。 解说:一些官兵们实在熬不下去,就干起来偷鸡摸狗的勾当,军纪开始混乱。 郑士强(垣曲县毛家村民):我小的时候记得那时候,那些人抽大烟的挺多,国民党(兵)把烟丝票子嘛纸票,他卷成一个圆筒,就这样划根洋火,把这个烟搁在那个嘴子上,完了把那个含在嘴里面,划得洋火从里面烧的,烧着以后那不是有烟了嘛,他就吸起来了。 杨圣清:那地方老百姓是不吃狗肉的,看他们,当时几乎家家都喂的有狗的,村里经常有狗丢掉就是被他们偷吃掉了。 解说:公秉藩回忆,当时一些守卫中条山的中国军队以下山打游击为名派便衣队夜间到山外的日占区,抢老百姓的粮食,老百姓不从便以汉奸论处,一些官兵还做起了贩卖日货、大烟土、吗啡的生意。 杨圣清:有一次我父亲病了,就来了一个国民党的军官来了,他说你这病啊,需要抽鸦片,你抽了鸦片就可以好的,我爸爸就当时弄了些鸦片,我爸爸抽啊,他也就跟着抽吧。 6、日三年围攻中条山皆失利 中国官兵轻敌防务秘密全泄 解说:由于日军连续三年围攻中条山失利,中国官兵们有了轻敌的情绪。 杨圣清:十多次都粉碎你,这次还能粉碎不了吗?当时它(军队)唱的歌里面有些也显示出来,什么中条山是高又高,敌人打不倒,摧不垮。 解说:当时部队邀请苏联顾问视察中条山防务,看到那些被中国将领自誉为“马其诺防线”的简陋工事。苏联顾问窃笑不已,而老百姓却对身边的军队充满信任,对即将到来的灾难毫无防范。 杨圣清:二十万国民党军队是会抵抗的,过去每到战争,每一次日本进攻中条山的时候,大家还都做了些准备的,把粮食藏起来,把东西藏起来,这次是没有做任何准备的。 陈晓楠:就在中条山的中国军民忙于生计对战事毫无防范的时候,有一天早上家住马村的一个放牛娃,他忽然看见附近的山顶上呢,有十几个头戴钢盔的人,说话完全他听不懂,放牛娃觉得非常奇怪,所以他连忙赶着牛往回走。 当时在中条山西线驻防的第5 集团军指挥部就设在马村,司令曾万钟在村外散步,他正好碰上了急急忙忙赶回村汇报的放牛娃,放牛娃就把刚才看到的情形,一五一十地说给他听,曾万钟听后将信将疑。 那么,放牛娃瞧见的到底是什么人,他们为何会突然出现在这里的山顶上。 解说:他叫柴水平,是土生土长的马村人,当年“中条山战役”时,他才十几岁是个放牛娃,说起当时驻扎在马村的第5 集团军司令曾万钟,柴水平还有印象。 柴水平(山西运城夏县马村村民):个子不怎么高,脸蛋胖胖的,光知道(农历)四月十三、十四的,不知道是哪一年,曾万钟就住在马村停三年。 解说:曾万钟有个习惯,每天早上都要到村子周围溜达一圈,他在散步时经常碰到放牛的柴水平,喜欢和这个放牛娃聊几句家常。1941 年5 月的一天早晨,曾万钟像往常一样到村边散步,忽然看见柴水平赶着牛跑回来,说在附近的楼山顶上看见十几个头戴钢盔的人,说话叽哩呱啦听不懂。 杨圣清:曾万钟就问他,难道日本人来了吗? 解说:当时柴水平才十几岁,后来他才知道那天他见到的的确是日本人。 柴水平:我当时有十六七吧,我当时光听说日本人,日本人吧,没见过呢。 解说:早在1940 年夏季,日本大本营就推出“以全力迅速使重庆政权屈服”的策略,根据这一策略,华北日军司令官多田骏中将提出,当前的任务在于消灭和扫荡盘踞在晋豫边区的中央军主力,消灭其在黄河以北的势力。 从1941 年2 月起,日军调集了六个师团又两个旅团及三个飞行兵团计十万余人,计划对中条山发起第十四次大规模进攻,决意斩断华北占领区的这根“盲肠”,这次攻击前日军声东击西,先摆出一副进攻洛阳的姿态。 王金坤(《唐淮源传》作者):调了大批的兵,当时白天呢,渡黄河造成一种假象,要准备攻洛阳,晚上呢,这些部队呢,又从洛阳呢,又从南边又回到北边去。实际上呢,那就是日本已经做好了非常长期的准备。 解说:还在中国军队派人到山外搞粮食,做烟土买卖时,日军奸细便乘机混入中条山的中国军队防区。 杨圣清:化装成各种人,它(日军)采取的方法是各方面的,收买一些汉奸一些小商贩。 解说:当时,中国军队在中条山的防务,对日军已无任何秘密可言。 杨圣清:他调查到什么程度呢?就是说你的排长、连长、营长这个名字,他都知道。 解说:日军特高课甚至声称,只要战斗打响一小时,就可以瘫痪中国第5 集团军的所有指挥系统。其实在“中条山战役”打响之前,人们已经发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征兆。 杨圣清:飞机很多,两三分钟就有一批飞机飞过来,那飞机呢,飞得很低,几乎可以碰上树梢,里边的驾驶员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解说:老百姓们还察觉到,那几天进山做生意的商贩突然多起来。 杨圣清:1938 年那日本人占了进来以后啊,这些商贩就很少,可是这几天突然这个商贩又出现了,大家也就有点怀疑,这到底怎么回事。怎么这些商贩多年不来,现在又来了呢。 解说:后来人们才知道那些商贩是日本人派来为大规模的进攻做卧底的便衣队。 杨圣清:日本人在进攻到我们村以前呢,派出了大量的特务汉奸到村里边,便衣队就埋伏在村南边。 解说:让年幼的杨圣清感到战争临近的是住在他家的一个军官太太突然要走了。 杨圣清:侦查连的连长的太太,她就要我家派牲口,派骡子把她送走了。这个太太走的时候还告诉我家,日本,日本人快来了,你们赶快躲一躲吧。 解说:王雅斋当年在唐淮源的第3 军7 师任中尉排长,他记得军长唐淮源参加洛阳何应钦召集的军事会议返回中条山后,没回军部,直接去了前沿,当时王雅斋所属的团是预备队。5 月8 日夜里,他们突然接到军部的电话。 王雅斋(第三军七师二十团代连长):半夜的时候,那电话打到我们那了,说今天夜间日本人要进攻,我们也就赶紧都进入阵地准备好了。 解说:杨圣清印象最深的是5 月8 日晚上,他正和家人围坐在院子里吃饭。 杨圣清:这我记得特别清楚,为什么这个日子记得很清楚呢?我当时上二年级,5 月9 号要召开一个纪念国耻大会,叫学生们都做准备,服装要整齐一点,要每家呢,希望能做一套新的夏天的衣服,白衣服或者带颜色的衣服啊,好去参加会,那时候都穷啊,我家就做不起。 解说:就在杨圣清为明天开会穿什么衣服发愁时,他的一个婶婶气喘吁吁地跑进来告诉家人,日本人已经打到附近的祁家河村了。 杨圣清:我爷爷一听她说,你不要胡说,日本人哪能,中条山二十多万军队,哪能这么快就打进来了,其他邻居一听这消息,也都大家不相信,说不可能。 解说: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使乡亲们终于相信了这一残酷的事实。 杨圣清:可是正在说话期间,国民党的溃军就退到我们村了,开始少数慢慢这个军队越来越多,最后很多人就退到我们村了,大家一看这形势不妙,日本人真的来了。 解说:1941 年5 月8 号华北日军调集了十万余人,向中条山发起了第十四次大规模进攻,防守中条山的中国军队呢,共有两个集团军大概十八万人,但是按当时中日两军的实际的作战能力,中国军队需要数倍于日军方能有取胜的可能。 日军这一次也准备得相当的充分,战前他们已经把中国军队的防御底细摸了个一清二楚,战斗尚未开始,日军呢,就已经将特种部队空降到了中条山深处的中国军队指挥部附近,打算一旦战争打响他们首先瘫痪中国军队的指挥系统。 马村的放牛娃柴水平向第5 集团军司令曾万钟报告在山顶上看到的人,其实正是日军空降的特种部队。当曾万钟和中国军民还在将信将疑的时候,一场恶战已经降临到他们头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0

粉丝

714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小黑屋|Archiver|安德管仲网 ( 粤ICP备20002412号 )

GMT+8, 2024-12-23 12:13 , Processed in 0.06063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