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民主、我们爱自由、我们也爱财富!我们尊孔子、我们尊老子、我们同尊管子!

安德管仲网管仲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767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泰誓 牧野之戰的誓言

[复制链接]
1767 0
文王受天命的第十一年,武王計劃出師討伐商紂。(這次計劃沒有執行,因為武王認為天命未定,時機不成熟。諸侯們只好撤軍,各自回到自己的屬地。)
到了十三年正月戊午日,武王和諸侯在孟津會師,聯軍橫渡黃河,寫下了誓師詞〈泰誓〉上中下三篇。
下面就是〈尚書.泰誓〉上中下三篇的內容。

〈泰誓〉上
十三年春天,我大軍和諸侯在孟津會師。
武王面對上天,和諸侯聯軍一起向上帝誓師說︰
啊﹗我友邦的諸侯大君、和各級大大小小的官員們,請你們眾人仔細聽著誓言。
天和地分別是萬物的父和母,而人類是萬物中唯一按照上帝之靈創造的生命體(或說,人類是萬物中唯一具有聖靈形像的生命體),所以在萬物中最有靈性。
只有誠信聰明的人,可以做國家的君王,做國家君王的人要像父母一樣愛護自己的子民。
然而如今商王受,卻不敬畏上天,專門製造災禍危害百姓﹗他沉迷酒色,肆無忌憚地施行殘暴虐待的法令;動不動就用滅九族的罪行殺人,亂用世襲的方式任用官吏。他建造華麗的宮殿、高樓、池塘,服飾奢侈生活糜爛,藉以殘害你們萬姓;而且不斷焚殺忠良,連孕婦的子宮也被剝開、慘遭殺害。
皇天上帝看到商紂的惡行,發出極大的怒氣,命令我先父文王,奉行天命討伐商紂,可惜先父中途去世,無法完成這個偉大的功業。

=====================
原文與注解

〈泰誓〉上

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一月戊午,師渡孟津,作〈泰誓〉三篇。【注-1】
惟十有三年春,大會于孟津。【注-2】王曰︰
嗟﹗我友邦塚君,越我御事庶士,明聽誓。【注-3】惟天地萬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注-4】亶聰明作元后,元后作民父母。【注-5】
今商王受,弗敬上天,降災下民。【注-6】沈湎冒色,敢行暴虐,罪人以族,官人以世,惟宮室、台榭、陂池、侈服,以殘害于爾萬姓,焚炙忠良,刳剔孕婦。【注-7】
皇天震怒,命我文考,肅將天威,大勛未集。【注-8】
【注-1】《帝王世紀》說︰「文王即位四十二年,歲在鶉火,文王更為受命之元年,始稱王矣。」姬昌自從解決虞、芮兩諸侯的紛爭之後,接受天命為王,這時已經當了四十二年諸侯。他在接受天命十年後逝世,死後被謚為文王。
接著武王姬發即位,隨即服喪三年。武王沒有改變年號,繼續沿用文王的年號,所以這裡的「惟十有一年」是指文王接受天命的第十一年。諸侯建議武王說︰「紂可伐矣」,武王經過考慮決定暫時收兵,他回答諸侯說︰「女未知天命,未可也。」大家只好撤軍,各自回到自己的屬地。
「一月戊午」,指文王接受天命第十三年的正月戊午日,即下面所說的「惟十有三年春」。
【注-2】「惟十有三年春,師渡孟津,作〈泰誓〉三篇」,指文王接受天命第十三年的春天,武王率領大軍和諸侯在孟津會師,準備橫渡黃河,討伐邪惡的商紂。武王在出師之前寫下了〈泰誓〉三篇,和諸侯聯軍一起向上帝禱告發誓。《禮記》說︰「天子將出,類乎上帝;天子將出征,類乎上帝。」顯然,出師前向上帝禱告發誓的儀式乃是中國先民原有的古禮。
【注-3】嗟,感嘆發語詞;塚,大;塚君,大君、指諸侯。越,和、與。御,治;「御事庶士」指各級官員,如︰卿大夫、將領、千夫長、百夫長等等。
  
【注-4】生之謂父母,《易經》說︰「乾,天也,故稱乎父;乾為天,為圜,為君,為父...;坤為地,為母;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既然天是父、地是母,那麼有了天地父母才有萬物。正如正義的解釋「萬物皆天地生之,故謂天地為父母也」--萬物都是來自天地的創造和生養,所以天地乃是萬物的父母。
正義說︰「靈,神也;天地所生惟人為貴。」這跟《孝經》所說的「天地之性人為貴」和《禮記》所說的「故人者,其天地之德;人者天地之心」的道理不謀而合。正義又說︰「老子雲︰『神得一以靈』。靈、神是一,故靈為神也。」
中國先民一方面認為,天和地乃是創造萬物的父和母,另一方面又認為「上帝,天也;上帝,謂天也;上帝者,天之別名;天,亦帝也。」這說明了中國先民認為「上帝」和「屬靈的天」是同一位,他是創造萬物和人類的父。
既然「屬靈的天」是「上帝」,是創造萬物和人類的父,而「上帝」又是「天皇大帝,神之最尊者也,為萬物之所宗,人神之所主」,那麼「上帝」就是宇宙的王、萬神之神、萬物和人類的父神。
人類之所以是萬物之靈,又與上帝天父的靈合一(即,天人合一),乃是因為人類是「上帝」依照聖靈的形像所創造。
綜合以上所言,「惟天地萬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的意思是︰
天和地是萬物的父和母,人類乃是「天父上帝」依照聖靈形像所創造的生命體,所以具有「天人合一」的本能,在萬物中最有靈性。

【注-5】亶,誠信;元后,最高的領袖、指君王。
【注-6】弗,不。
【注-7】沈湎,嗜酒;冒色,貪戀女色。「敢行酷暴」,指商紂虐殺無辜。「罪人以族,官人以世」,指「一人有罪,刑及父母、兄弟、妻子。淫濫官人,不以賢才而以父兄,所以政亂。」
正義說︰「土高曰台,有木曰榭,澤障曰陂,停水曰池,侈謂服飾過製,言匱民財力為奢麗。」
「惟宮室、台榭、陂池、侈服,以殘害于爾萬姓,焚炙忠良,刳剔孕婦」的大意是,商紂用奴役的方式,驅使百姓建造宮室、高樓、池塘,他生活糜爛、服飾浪費,搞得民窮財盡,人民受盡他的殘害。不僅如此,他還不斷焚殺忠良,連孕婦的子宮也被剝開、慘遭殺害。
 
關於這一段,正義解釋說︰「武王以此數紂之惡,必有忠良被炙孕婦被刳,不知其姓名為誰也。殷本紀雲,紂為長夜之飲時,諸侯或叛,妲己以為罰輕,紂欲重刑,乃為熨斗以火燒之,然使人舉輒爛其手不能勝,紂怒乃更為銅柱以膏涂之,亦加於炭火之上,使有罪者緣之足滑跌墜入中,紂與妲己以為大樂,名曰『炮烙之刑』,是紂焚炙之事也。後文王獻洛西之地、赤壤之田方千裡,請紂除炮烙之刑,紂許之。」
  
【注-8】「皇天震怒,命我文考,肅將天威,大勛未集」,指皇天上帝對商紂的惡行感到非常的憤怒,於是降下天命要文王出兵討伐邪惡的紂王,可惜文王尚未完成使命,就去世了(天怒紂之惡,命文王敬行天罰,功業未成而崩)。



[url=]牧野之戰的誓言-2[/url]
〈泰誓〉上--續
過去我這小子姬發,曾經和各位友邦的君侯,一起觀察並企圖改善殷商的政治環境。然而紂王卻完全沒有悔改之心,依然傲慢無禮、殘暴凶惡。他不但不愿意服事掌管天地最高的神--上帝(即丟棄了敬拜上帝的郊社之禮),也遺棄了祭祀祖先的宗廟之禮。奉獻給上帝的犧牲、粢盛(黍稷五谷)被惡人盜用,也毫不在乎。
不僅如此,商紂還大言不慚地說︰「我擁有百姓,因為我有天命﹗」
你看﹗商紂真是連一點悔改之心都沒有。
我們知道,上帝愛護我們天下萬民,並幫助我們樹立君侯治理國家,幫助我們揀選導師教育民眾。既然如此,我們就應該敬畏榮耀上帝,才能平定護衛天下,使四方的諸侯歸順。犯罪要給予懲罰,無罪的要赦免,怎麼可以背叛上帝的意志呢?

=====================
原文和注解

肆予小子發,以爾友邦塚君,觀政于商。【注-9】惟受罔有悛心,乃夷居,【注-10】弗事上帝神只,遺厥先宗廟弗祀。【注-11】犧牲、粢盛,既于凶盜。【注-12】

乃曰︰「吾有民有命」,罔懲其侮。【注-13】
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注-14】惟其克相上帝,寵綏四方。【注-15】有罪無罪,予曷敢有越厥志?【注-16】
【注-9】「肆予小子發」,「小子」是武王姬發對自己謙卑式的稱呼。「觀政于商」指先父文王的事業尚未完成,因此武王和諸侯於十一年自孟津歸還時,特別觀察紂王的政治,希望有一天紂王會改過自新(父業未就之故,故我與諸侯,觀紂政之善惡,謂十一年自孟津還時)。

【注-10】罔,不;悛,悔改。「惟受罔有悛心,乃夷居」,指商紂毫無悔改之心,依然我行我素、傲慢無禮、殘暴凶惡。
【注-11】「弗事上帝神祗,遺厥先宗廟弗祀」,指商紂不敬畏天地最高的萬神之神--上帝,連祖先的宗廟也遺棄不再祭祀。
《中庸》記載了孔子的一段話︰「郊社之禮,所以事上帝也。宗廟之禮,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禮、診嘗之義,治國其如示諸掌乎﹗」--服事敬拜上帝的儀禮就叫做「郊社之禮」,祭祀紀念祖先的儀禮就叫做「宗廟之禮」。懂的如何「敬拜上帝、紀念祖先」的人,治理國家就好像讀自己手掌的紋路一樣容易。
換句話說,「敬拜上帝、紀念祖先」本來是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遵循的古禮,然而敗壞的商紂卻把這兩個祖傳的儀禮給丟棄了,他凶惡殘暴、逆天叛道的罪行已經達到完全不可赦免的地步﹗

【注-12】「犧牲、粢盛」都是祭祀時獻給上帝的禮物,所以
《禮記》說︰「是月也,乃命宰祝,循行犧牲,視全具,案芻豢,瞻肥瘠,察物色,必比類,量小大,視長短,皆中度,五者備當,上帝其饗。...是月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于天子。...乃命太史,次諸侯之列,賦之犧牲,以共皇天上帝社稷之饗。」
《國語》說︰「夫民之大事在農,上帝之粢盛於是乎出。」
「犧牲、粢盛,既于凶盜」,指祭祀時獻給上帝的牲、黍稷五谷,被壞人盜取,然而商紂卻不聞不問,認為他們無罪。

【注-13】懲,製止;侮,傲慢。「罔懲其侮」,指商紂沒有悔改之心,依然傲慢邪惡。
【注-14】佑,祝福、愛護。「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指上帝愛世人、祝福世人,並幫助他們揀選君侯(即今天的政府)治理國家,幫助他們揀選師長教育民眾。正義解釋說︰「天佑助下民,為立君以政之,為立師以教之。立君治民乃是天意。天愛下民,為立君立師者,當能佑助天意,寵安天下,不奪民之財力,不妄非理刑殺,是助天寵愛民也。」
「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師」的說法跟《史記》和《左傳》所描述的很相近︰「天生烝民,為之置君以養治之」;「天生民而樹之君,以利之也;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天之愛民甚矣﹗」這幾句話綜合起來的意思是,上天創造生養萬民,並幫助民眾揀選君侯,以牧養治理他們,為他們謀福利。上天這麼做的理由乃是因為︰上帝深愛世人﹗
這正是《墨子》所標榜的「今夫天,兼天下而愛之。天之愛天下之百姓也,天之愛民之厚者有矣。天意曰︰『此之我所愛,兼而愛之。』」因為上天愛我們,所以「天必欲人之相愛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惡相賊也。愛人利人者,天必福之;惡人賊人者,天必禍之。」
由上面的話可見,上天愛世人,上帝是愛的根源,愛是上帝的命令。這說明了,天愛世人(上帝愛世人、神愛世人)的觀念起源於中國哲學,並非來自外邦的宗教。
【注-15】寵,寵愛、保護;綏,安定。「惟其克相上帝,寵綏四方」的大意是,既然上帝愛我們,我們就應該敬畏榮耀上帝,才有資格護衛平定天下,使四方的諸侯歸順。

【注-16】越,逾越、遠離。「有罪無罪,予曷敢有越厥志?」的大意是,犯罪的要給予懲罰,無罪的要赦免,怎麼可以背叛上帝的意志呢?如今逆天無道的商紂荼毒百姓,他的罪行磬竹難書,皇天震怒,天命誅之,渺小的我姬發豈可不順從上帝,帶兵去討伐他呢?



[url=]牧野之戰的誓言-3[/url]
〈泰誓〉上--續
讓我們同心協力,用道德做為標準;讓我們同心同德,用公義做為磐石,如此就必能得勝。商王受雖然有億萬臣民,但是他們分崩離析,因此有億萬條心;我們雖然只有三千臣民,卻同心同德,所以只有一條心。
商紂的罪惡滿盈,上帝已經從天上降下命令要我們去誅滅他。我若不順從天命,罪行就會跟商紂一樣。
我這卑微的小子,日日夜夜以恭敬謹慎的心,繼承先父文王所蒙受的天命,特別在此為我們這次軍事行動向上帝禱告,也告祭列祖列宗在天之靈。隨後我就要率領你們眾人,執行上帝的命令揮軍討伐惡王商紂。
上天憐憫世上萬民,因此只要我們百姓渴望達到的事,上帝一定會恩賜給我們。
希望你們一心一意輔佐我鏟除滿身污穢的紂王,使四海之內永遠和平安祥,不要錯過這個大好的時機﹗

=====================
原文和注解

同力度德,同德度義。【注-17】受有臣億萬,惟億萬心,予有臣三千,惟一心。【注-18】商罪貫盈,天命誅之,予弗順天,厥罪惟鈞。【注-19】

予小子,夙夜祗懼,受命文考,類于上帝,宜于塚土,以爾有眾,天之罰。【注-20】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從之。【注-21】爾尚弼予一人,永清四海,時哉弗可失﹗【注-22】
【注-17】度,度量之以為標準。「同力度德,同德度義」的大意是「力鈞則有德者勝,德鈞則秉義者強。揆度優劣,勝負可見。」正義解釋說︰「德者,得也,自得於心。義者,宜也,動合自宜。但德在於身,故言有德義施於行,故言秉執武王志在養民,動為除害,有君人之明,德執利民之大義,與紂無者為敵,雖未交兵,揆勉力而戰也。僸度優劣勝負可見,示以必勝之道令士。」
由上面古典的解釋可見,道德公義乃是強壯的磐石根基、得勝的力量。既然道德公義是強壯的磐石根基、得勝的力量,那麼把「同力度德,同德度義」翻譯成「讓我們同心協力,用道德做為標準;讓我們同心同德,用公義做為磐石,如此就必能得勝」更能表達作者的原意。

【注-18】商王受雖然有億萬臣民,但是人執異心,不和諧。我們雖然只有三千臣民,卻同心同德只有一條心。

【注-19】紂之為惡,一以貫之,惡貫已滿,天畢其命。今不誅紂,則為逆天,與紂同罪。正義解釋說︰「紂之為惡,如物在繩索之貫,一以貫之,其惡貫已滿矣﹗物極則反,天下欲畢其命,故上天命我誅之。今我不誅紂,則是逆天之命,無恤民之心,是我與紂同罪矣﹗」

【注-20】夙夜,早晚;祗,恭敬;,致。
關於「受命文考,類于上帝,宜于塚土」,《尚書》的注解說︰「祭社曰宜;塚土,社也。言我畏天之威,告文王廟,以事類告天、祭社,用汝眾,致天罰於紂。」
所謂「類」,就是「類祭」的意思。什麼叫「類祭」呢?《尚書》的注解說︰「類,謂攝位事類,既知攝當天心,遂以攝位事類告天帝也。天子將出,類乎上帝,所言類者,皆是祭天之事,言以事類而祭也。」
這在說明,華夏先王們在遇到大事的時候,會按慣例采用聚會的方式向上帝禱告,同時告祭祖靈,祈望上帝和祖先在天之靈帶領他們、祝福他們。比如堯舜禪讓王位時,在「正月上日,受終于文祖,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肆類于上帝,禋于六宗...。」--見《尚書》和《史記》的記載。
天子出征時也一樣要如此,所以〈禮記.王製〉說︰「天子將出,類乎上帝,宜乎社,造乎檷。天子將出征,類乎上帝,宜乎社,造乎檷,貽於所征之地,受命於祖。」

《毛詩正義》和《爾雅注疏》解釋說︰「王製雲︰『天子將出,類乎上帝,貽於所征之地。』言類乎上帝,則類祭,祭天也,祭天而謂之類者。」
由此可見,「受命文考,類于上帝,宜于塚土」跟孔子所描述的「郊社之禮,所以事上帝也;宗廟之禮,所以祀乎其先也」的古禮很類似。指武王和諸侯聯軍在討伐商紂的前夕,一方面舉行「郊社之禮」敬拜上帝,一方面舉行「宗廟之禮」告祭祖先在天之靈,祈望上帝和祖靈帶領祝福他們。

【注-21】矜,憐憫。「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從之」,指上天憐憫世上萬民,因此只要民眾希望達到的事,上帝必定會應許把一切恩賜給他們。

【注-22】弼,輔佐。「爾尚弼予一人,永清四海,時哉弗可失」的大意是「穢惡除,則四海長清。今我伐紂正是天人合同之時,不可違失。」指武王伐紂、出師剪除污穢的政治,是上帝的命令,現在聯軍已經在孟津會合,此時正是天人合一共同摧毀敵人的時候,眾人不可膽怯退縮,不可錯過這個大好的機會﹗



[url=]牧野之戰的誓言-4[/url]
〈泰誓〉中
戊午日當天,武王的大軍到了黃河的北岸駐扎。此時四面八方的諸侯紛紛前來會合,武王趁這個機會巡視軍隊的陣容,隨即向將士們發表誓言。他說︰
嗚呼﹗各位來自西部地區的將士們,請你們仔細聽我的誓言。
我聽說,善良的人行善,整天做還覺得不夠;邪惡的人行惡,整天做也覺得不夠。
商王受正是那個邪惡的人,他想盡辦法做傷天害理的壞事,不但唾棄忠貞的老臣、親近罪惡的小人,而且淫亂酗酒、殘酷暴虐。周圍的官僚受到他的感染,紛紛結黨營私彼此仇視對方,更嚴重的是有人假借特權,互相謀殺。無辜受害的人紛紛向上天苦訴冤情,紂王那副污穢的德行已經是公然的事實。
我們知道上帝愛世人,所以做君王的人應當順服天意愛自己的百姓。然而,過去夏桀為王的時候卻剛好相反,他不愿意順服天意,只知道如何毒害百姓。於是上帝降天命給成湯,祝福他領兵驅逐夏桀,結束了夏朝的命脈。
如今商紂的罪惡遠比夏桀還深重,他時時打擊良善的人,用殘暴的手段謀殺進諫的忠臣,還詐稱自己擁有天命,妄稱「敬拜上帝」的郊社之禮不值得推行,辯稱「祭祀祖先」的宗廟之禮沒有意義,甚至公然宣稱施行暴政不會傷民﹗

=====================
原文和注解

〈泰誓〉中

惟戊午,王次于河朔。【注-1】群后以師畢會,王乃徇師而誓,【注-2】曰︰

嗚呼﹗西土有眾,咸聽朕言。【注-3】

我聞吉人為善,惟日不足,凶人為不善,亦惟日不足。【注-4】
今商王受,力行無度,播棄犁老,昵比罪人。【注-5】淫酗肆虐,臣下化之,【注-6】朋家作仇,脅權相滅。無辜吁天,穢德彰聞。【注-7】

惟天惠民,惟辟奉天。有夏桀,弗克若天,流毒下國。【注-8】天乃佑命成湯,降黜夏命。【注-9】惟受罪浮于桀,【注-10】剝喪元良,賊虐諫輔;【注-11】謂己有天命,謂敬不足行,謂祭無益,謂暴無傷。【注-12】
【注-1】次,停止、駐扎;河朔,黃河之北。

【注-2】群后,來自各地的諸侯;徇,巡視。

【注-3】武王來自西岐,故稱西土。
   
【注-4】「吉人為善,惟日不足,凶人為不善,亦惟日不足」指「吉人竭日以為善,凶人亦竭日以行惡」--善良的人日日努力行善,還覺得做的不夠;邪惡的人日日努力行惡,也覺得做的不夠。

【注-5】度,法度。「今商王受,力行無度」,指紂王的行為沒有法度,盡做一些傷天害理的壞事。犁老,年長的老者;昵,親近。

【注-6】「淫酗肆虐,臣下化之」,指商紂淫亂酗酒、放縱暴虐,許多官僚受到他的感染,也變的跟商紂一樣邪惡敗壞。

【注-7】朋,結黨營私;作仇,互相仇怨。脅權,利用權勢威脅對方;相滅,彼此互相謀殺。吁,呼喊。
「無辜吁天,穢德彰聞」,指無辜受害的民眾紛紛向上帝苦訴冤情,商紂污穢的德行顯聞於天下,他的罪惡實在深重﹗正義解釋說︰「小人好忿,天性之常化。紂淫酗怨怒無已,臣下朋黨共為一家,與前人並作仇敵,脅上權命以相滅亡。無罪之人,怨嗟呼天,紂之穢惡之德,彰聞天地;言其罪惡深也。」
  
【注-8】惠,寵愛;弗,不。「惟天惠民,惟辟奉天。有夏桀,弗克若天,流毒下國」的大意是,上帝愛世人,所以做君王的人應當「奉天以愛民」。然而夏桀卻不愿意順從天意,反而施行暴政毒害虐待萬民(君天下者,當奉天以愛民。桀不能順天,流毒虐於下國萬民)。

【注-9】「天乃佑命成湯,降黜夏命」,指上帝祝福成湯,命令他出兵討伐夏桀,摘除夏桀的王位(天助湯,命使下退桀命)。
關於成湯的故事,〈商頌.玄鳥〉這樣描述︰「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方,方命厥后,奄有九有。」--恆古的上帝命令威武的成湯,統一了中原和四方,接著分封各地的城邦,使他當上中國九州的君王。
〈商頌.長發〉則這樣描述︰「帝命不違,至于湯齊,湯降不遲,聖敬日躋,昭假遲遲,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圍。」--先王尊崇上帝的命令,到成湯時與上帝同心,成湯禮賢下士,他那聖潔敬畏的心日日提升,他專心事奉上帝久久不息,真誠感動了上天,於是上帝授命,揀選他做為中國九州的統領。
【注-10】浮,超過。「惟受罪浮于桀」,正義解釋說︰「桀罪已大,紂又過之言,紂惡之甚,故下句說其過桀之狀案。夏本紀及帝王世紀雲︰諸侯叛桀,關龍逢引皇圖而諫,桀殺之。伊尹諫桀,桀曰︰『天之有日,由吾之有民,日亡吾乃亡。』桀殺龍,逢無剖心之事,又桀惟比之於日,紂乃詐命於天,又紂有炮烙之刑,又有刳胎侉? 攏 暈拗 牽 錒 惰鉅病﹗?/span>

【注-11】剝,傷害;元,善之長;賊,殺。「剝喪元良,賊虐諫輔」,指良善的人規勸紂王,反而遭他殺害(良善以諫輔紂,紂反殺之)。

【注-12】敬,指〈尚書.立政〉和《史記》所說的「以敬事上帝,敬順昊天」。「敬不足行,謂祭無益」的大意是,商紂「弗事上帝神只,遺厥先宗廟弗祀」,不但拋棄了「敬拜上帝」的郊社之禮,也丟棄了「祭祀祖先」的宗廟之禮。

收藏 分享 评分 Making Finance Dream Come True! 新财务!新技术!新价值!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订阅 TOP

  

cfoteam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cfoteam (cfoteam)当前在线

UID8 帖子467 精华0 积分2992 威望973  金钱812  贡献694  阅读权限255 在线时间76 小时 注册时间2008-12-5 最后登录2009-12-27  
管理员




--------------------------------------------------------------------------------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2#
发表于 2009-2-4 00:47 | 只看该作者 [url=]牧野之戰的誓言-5[/url]
〈泰誓〉中--續
商紂淪亡的借鏡並不遠,就在夏桀的身上可以看到。上天之帝賜給了我們管理萬民的大任,我做的夢與卜兆的異象彼此吻合,都顯示有上帝的祝福,所以這次興兵伐紂我方必定會得勝。
商紂雖然有億萬民眾,然而他們離心離德;我方雖然只有治世的賢臣十人,但是我們同心同德。殷商雖然有很多宗族至親,卻比不上我方幾個仁人君子。
上天所看到的來自民眾的眼睛,上天所聽到的來自民眾的耳朵。百姓若有過錯,那就怪我個人教導無方。
如今我一定要帶領你們眾人向前推進,這正是我們耀武揚威的時候。讓我們一齊進入殷商的疆界,去捕捉那個凶惡殘暴的紂王。因著上帝的祝福,這場戰役我們一定會得到大大的勝利,甚至比商湯討伐夏桀的成果還要光輝榮耀。
讓我們彼此互相勉勵﹗將士們,你們不可以存有輕敵的心,凡事要謹慎,寧可保有自己不是對方敵手的想法。如今老百姓正活在商紂的殘暴恐嚇之中,他們磕頭哀求有如山崩一樣,日夜等著我們去拯救。
嗚呼﹗讓我們同心協力,一齊在戰場立下豐功偉業,為這個世界帶來永久的和平安祥。

=====================
原文和注解

厥監惟不遠,在彼夏王。【注-13】天其以予民,朕夢協朕卜,襲于休祥,戎商必克。【注-14】
受有憶兆夷人,離心離德;【注-15】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注-16】雖有周親,不如仁人。【注-17】
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百姓有過,在予一人。【注-18】今朕必往,我武惟揚,侵于之疆,取彼凶殘,我伐用張,于湯有光。【注-19】
勖哉﹗夫子,罔或無畏,寧執非敵。【注-20】百姓懍懍,若崩厥角。【注-21】
嗚呼﹗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注-22】
【注-13】監,鏡子。「厥監惟不遠,在彼夏王」,指商紂的罪惡遠甚於夏桀,他淪亡的借鏡不遠,就在夏桀身上可以看見。

【注-14】,治理;協,符合;休祥,祝福吉祥。「朕夢協朕卜」,正義解釋說︰「訓戎為兵,夢卜俱合於美,是以兵誅紂必克之占也。聖人逆知來物,不假夢卜,言此以強軍人之意耳。」
「天其以予民,朕夢協朕卜,襲于休祥,戎商必克」整段的大意是,上天之帝「用我治民當除惡,我夢與卜俱合於美善,以兵誅紂必克之占。」
關於這場牧野之戰,《詩經》的〈文王〉、〈大明〉、〈廥宮〉三篇詩文分別描述說︰
商之孫子,其麗不億,上帝既命,侯于周服。--商朝的子孫百姓,人口不只一億之數,然而上帝已經賜下榮耀的使命,帶領全地的諸侯向周王順服靠攏。
保右命爾,燮伐大商,殷商之旅,其會如林,矢于牧野,維予侯興。上帝臨女,無貳爾心,牧野洋洋,檀車煌煌,駟矄彭彭,維師尚父,時維鷹揚,涼彼武王,肆伐大商,會朝清明。--上帝不斷降命保護周家、賜他們力量,又引領武王聯合諸侯聲討邪惡的殷商。商紂的軍隊雖然威武強壯,陳設的軍隊和兵器也堆積如山,然而武王率領的聯軍已經在牧野攻防,上天決定要消滅商紂使周朝興旺。如今上帝的使命已經降臨給你武王,你不可以再心懷二意。牧野地區猶如汪洋一片寬廣,軍車的陣容真是顯目輝煌,威武強盛的四馬戰車沖向前方,載著勇謀深算的軍師姜尚。氣勢如虹仿佛巨鷹在空中飛揚,全心全意輔佐仁德公義的武王,馳騁在戰場討伐邪惡的殷商,會師的一朝,天下從此清明安祥。
至于文武,纘大王之緒,致天之屆,于牧之野,無貳無虞,上帝臨女,敦商之旅,克咸厥功。--到了文王、武王兩代,他們繼承王季的事業,接受天命出兵東征。武王所率領的聯軍在牧野與商兵對峙,他們不再心懷二意、也沒有疑惑,知道上帝的祝福必定會降臨,使得這場吊民伐罪的牧野之戰,很快就取得了勝利。
上面的經文寫的很清楚︰因為有上帝的祝福,所以在牧野的攻伐之役,武王所率領的聯軍取得了大大的勝利。

【注-15】夷為平,平人為凡人。

【注-16】亂臣,治亂之能臣、治世的賢臣。「十人」指,周公旦、召公、太公望、畢公、榮公、太顛、閎夭、散宜生、南宮適、文母。

【注-17】周親,至親。「雖有周親,不如仁人」的大意是,商紂的宗族至親雖然眾多,但是他們不如周家少許的仁人君子。

【注-18】「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百姓有過,在予一人」,指「天因民以視聽,民所惡者,天誅之。天必佑我,令教化百姓,若不教百姓,使有罪過,實在我一人之身。」
【注-19】「取彼凶殘,我伐用張,于湯有光」的大意是「桀流毒天下,湯黜其命;紂行凶殘之德,我以兵取之,伐惡之道張設此於湯,又有光明。」因著上帝的祝福,所以勝利必定在武王這一方(上帝既命,侯于周服;上帝臨女,敦商之旅,克咸厥功),武王不但摧毀了凶惡殘暴的紂王,其功勛也比商湯討伐夏桀的戰役還光輝顯耀。
【注-20】勖,勉勵;夫子,將士。「罔或無畏,寧執非敵」,指「無敢有無畏之心,寧執非敵之志,伐之則克矣。」
老子說︰「禍莫大於輕敵」,所以武王特別在此勉勵將士們不可以輕敵,因為輕敵是導致戰敗的主因。正義解釋說︰「以兵伐人,當臨事而懼,汝將土等無敢有無畏輕敵之心,寧執守似前人之強,非己能敵之志以伐之,如是乃可克矣。」
【注-21】懍懍,恐怖畏懼。「百姓懍懍,若崩厥角」,指「民畏紂之虐,危懼不安,若崩摧其角,無所容頭。」

【注-22】「立定厥功,惟克永世」的大意是「汝同心立功,則能長世以安民」--你們要同心協力,一齊在戰場立下豐功偉業,給這個世界帶來永久的和平安祥。



[url=]牧野之戰的誓言-6[/url]
〈泰誓〉下
戊午日的第二天,武王舉行大規模的閱兵典禮,他巡視了盟軍的陣容,再次向眾將士們闡明他的誓言。
武王說︰嗚呼﹗我來自西部的將士們,上天之帝已經向我們顯明他的道,並要我們將這個道傳揚出去。
如今商紂傲慢無禮,背棄了「天地君親師」五倫之教,他慌淫怠惰不再敬畏上帝,跟上天斷絕了關系,也跟百姓結下了深仇大怨。他把渡河者的腳切斷以觀察他們骨髓的差異,把賢臣比干的心挖出來跟常人比較。你們看,商紂真是作威作孽,竟然把人民當禽獸一樣任意殺戮,他那狠毒的手段已經殃及到了四海。
不僅如此,他還崇信奸邪的小人,驅逐良臣,廢除祖傳的典章律法,囚禁忠貞的義士,丟棄敬拜上帝的郊社之禮,廢除紀念祖先的宗廟之禮,只知道如何製造奇技淫巧的工具,以取悅蕩婦妲己。
所以上帝不再祝福殷商,斷然降下命令要摧毀他們。將士們,希望你們奮發努力,協助我這一個人,恭敬地替天行道--一齊來執行上帝的懲罰。

=====================
原文和注解

〈泰誓〉下

時厥明,王乃大巡六師,明誓眾士。【注-1】王曰︰
嗚呼﹗我西土君子,天有顯道,厥類惟彰。【注-2】今商王受,狎侮五常,荒怠弗敬,【注-3】自絕于天,結怨于民。【注-4】? 嬤 鄭 氏腿酥 模?/span>【注-5】作威殺戮,毒疽四海。【注-6】崇信奸回,放黜師保,【注-7】屏棄典刑,囚奴正士。【注-8】郊社不修,宗廟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悅婦人。【注-9】

上帝弗順,祝降時喪。【注-10】爾其孜孜,奉予一人,恭行天罰。【注-11】
【注-1】「時厥明」指戊午日的第二天,「六師」指各地前來會盟的軍隊。
  
【注-2】《老子》說︰「天乃道」,《孝經》說︰「則天之明」,《左傳》說︰「以象天明」,都是在闡明「天有顯道」的真理。因為天有尊卑之序,人有上下之節,所以凡是「治民之事」,都應該「法天之道」。這說明了「三正五常皆在於天有其明道,此天之明道,其義類惟明言,明白可效王者,所宜法則之將。然而商王卻不法天道,其違天之事,罪宜誅也。」
由此可見,「天有顯道,厥類惟彰」的大意是︰
上天有道(上帝有道--天道),這道已經向我們顯明,所以我們務必要將此天道傳揚出去,讓世人皆能認識他、遵循他。
能夠遵循天道、順服天命,上帝就會引導我們,幫助我們走義路,使我們得到他的獎賞;然而一旦違反天命,背棄上帝(如夏桀商紂一樣),只有走向滅亡之路。
為什麼呢?因為「禮以順天,天之道也;順天意者,義政也。順天之意,得天之賞;反天之意,得天之罰;順天者存,逆天者亡。」--禮儀的目的是為了教導人們如何順服天意,那是天之道(上帝的誡命);順服天意的人,以公義作為行政的標準。順服天意有上帝的獎賞,違反天意召來上帝的懲罰;順服天命的人必能存活長久,叛逆天命的結局就是滅亡﹗
【注-3】「敬」在〈泰誓〉中篇解釋過,指〈尚書.立政〉和《史記》所說的「以敬事上帝,敬順昊天」。「狎侮五常,荒怠弗敬」的意思是︰商紂傲慢輕侮,遺棄了「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常之教(或「天地君親師」五倫之教),慌淫怠惰不再敬畏上帝。

【注-4】「自絕于天,結怨于民」,指商紂「不敬天,自絕之;酷虐民,結怨之」。
【注-5】斮,斩断;「斮朝涉之胫,剖贤人之心」,指纣王在「冬月见朝涉水者,谓其胫耐寒,疑其骨髓有异,斩而视之;比干忠谏,谓其心异於人,剖而观之」。〈史记.殷本纪〉记载:「紂愈淫亂不止。微子數諫不聽,乃與大師、少師謀,遂去。比干曰︰『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爭。』乃強諫紂。紂怒曰︰「吾聞聖人心有七竅。」剖比干,觀其心。」
【注-6】疽,病也。
【注-7】回,邪也。「崇信奸回,放黜師保」,指「奸邪之人,反尊信之;可法以安者,反放退之」。
【注-8】屏棄典刑,屏棄常法而不顧;囚奴正士,指箕子正諫卻被囚禁為奴。〈史記.殷本紀〉記載︰「剖比干,觀其心。箕子懼,乃詳狂為奴,紂又囚之。」
【注-9】「郊社、宗廟」分別指敬拜上帝的「郊社之禮」和紀念祖先的「宗廟之禮」,即《中庸》十九所描述的「郊社之禮,所以事上帝也;宗廟之禮,所以祀乎其先也。」
〈泰誓〉上篇提過,商紂「弗事上帝神祗,遺厥先宗廟弗祀」,這跟「郊社不修,宗廟不享」的意思一樣,指商紂不敬畏天地最高的神--上帝,連紀念祖先的宗廟也被遺棄。
【注-10】祝,斷也。「上帝弗順,祝降時喪」,指上帝厭惡逆天無道的商紂,斷然降下天命摧毀他(天惡紂逆道,斷絕其命,故下是喪亡之誅)。
【注-11】孜孜,勸勉不怠。



[url=]牧野之戰的誓言-7[/url]
〈泰誓〉下--續
古人曾經說過這樣的箴言︰「愛護我們的才配當君王,虐待我們的人是仇敵。」如今獨夫商紂,作威作虐濫殺無辜,他正是你們眾人世世代代的仇敵。
想建立道德的威望,必須時時灌澆才能使它滋長;想消滅罪惡,必須連根拔起使它不再發芽。所以我小子姬發,現在就要率領你們眾人,到前線去殲滅我們的仇敵商紂(因為他是罪惡的根源)。將士們,你們要向前邁進,勇敢地殺敵,在戰場上立下大功。凡是果敢有功的我會重賞,凡是懦弱不進的我會用軍法公開審判。
嗚呼﹗我先父文王的功績有如日月臨照,光輝普及四方,尤其顯耀在西岐的大地上。使得我們周家受到你們眾諸侯的擁戴,取得了全國大部份的疆域。
假如我方戰勝商紂,那不是我武勇有功,乃是先父文王沒有獲罪於天下,做到人盡其才,因而得著上天祝福的結果。若不幸商紂打敗了我們,那也不是我先父文王的罪過,乃是因為我不夠良善所致﹗

=====================
原文和注解

古人有言曰︰『撫我則后,虐我則讎。』【注-12】獨夫受,洪惟作威,乃汝世讎。【注-13】
樹德務滋,除惡務本。【注-14】肆予小子,誕以爾眾士,殄殲乃讎。【注-15】爾眾士,其尚迪果毅,以登乃辟。功多有厚賞,不迪有顯戮。【注-16】
嗚呼﹗惟我文考若日月之照臨,光于四方,顯于西土。【注-17】惟我有周,誕受多方。【注-18】
予克受,非予武,惟朕文考無罪;【注-19】受克予,非朕文考有罪,惟予小子無良。【注-20】
【注-12】撫,愛護;后,君王。

【注-13】洪,大;「洪惟作威,乃汝世讎」,指紂王喪失君道,大作威殺無辜,是汝累世之讎,不可不誅。

【注-14】立德務滋長,去惡務除本,後者指商紂是天下罪惡的本源,所以必須徹底鏟除。

【注-15】誕,助詞;眾士,眾將士;殄殲,殲滅。

【注-16】迪,前進;果,果敢,能殺敵人謂之為果;毅,堅毅。登,成功;辟,君。能果敢以除賊,能強決以立功,皆言其心不猶豫也。軍法以殺敵為上,故勸令果毅成功也。

【注-17】武王崇尚孝道,他認為先父文王的恩德充塞四方,光輝尤其臨照在西部的疆域。

【注-18】受,親;多方,眾諸侯。「惟我有周,誕受多方」,指文王的功德很大,使周岐得到了全國三分之二的土地。

【注-19】武王把成就歸功給先父文王,本段的大意是,文王沒有獲罪於天下,所以上天祝福他,使他能夠知人善用,建立了人盡其才的社會製度(文王無罪於天下,故天佑之,人盡其用)。

【注-20】良,良善。武王把可能的失敗,歸罪於自己不夠良善(勝非我功,敗非父咎,崇孝罪已,以求眾之心耳)。



[url=]牧野之戰的誓言-8[/url]
〈牧誓〉
武王率領三百輛戰車、三百名勇將,準備在牧野跟商紂決一場生死戰,於是寫下了〈牧誓〉。
當時是甲子日的黎明,武王把軍隊部署在商都郊外的牧野,他們在那裡再度舉行誓師大典。
武王左手拿著黃色的大斧、右手拿著白色的牛尾旗幟指揮軍隊,他安慰眾人說︰「路途真是遙遠辛苦啊,各位來自西部的將士們﹗」
武王繼續說︰「噢﹗我友邦的君侯,隨軍的大臣、司徒、司馬、司空、亞旅、師氏,千夫長、百夫長,以及庸、蜀、羌、髳、微、盧、彭、濮等地區的將士們,舉起你們的戰戈,拿好你們的盾牌,豎起你們的矛槍,讓我再向各位宣布我們的誓言。」
武王說︰「古人曾經說過︰『母雞不會在早上啼叫,如果某家的母雞在早晨啼叫,這家人就會遭殃--傾家蕩產。』如今商王只聽從淫婦妲己的話,他昏庸無能,不但藐視『敬拜上帝的郊社之禮』和『紀念祖先的宗廟之禮』,也公然羞辱先王的遺訓,拋棄父母親長、兄弟姐妹於不顧。反而庇護從四面方八逃來的罪犯,並且推崇、敬畏、信靠、任用這些罪犯,讓他們做公卿大夫。我們都已經知道,這些罪犯專門用殘暴的手段虐待百姓,並在商朝的國境內外奸淫作亂。
現在我姬發就要率領你們眾人去替天行道--恭敬地執行上帝的懲罰。
今天在戰場上行軍時,每次前進不得超過六步,七步就要暫停,等到隊伍調整齊一再出發。
將士們,讓我們互相勉勵﹗攻擊時,每趟沖刺以四次、五次、六次為準,一旦超過七次也要重新調整,使隊伍齊一。
大家要一齊努力,將士們﹗希望你們拿出威武雄壯的精神,像虎像豹、如熊如羆一般凶猛,一齊攻打到商都的郊外。如果你們遇到投降的商兵,不要阻止,就讓他們過來倒戈相向,幫助我方消滅敵人。
大家要努力呀,將士們﹗如果你們不努力,一定會受軍法審判引來殺身之禍。」

=====================
原文和注解
〈牧誓〉
武王戎車三百兩,虎賁三百人,與受戰于牧野,作〈牧誓〉。【注-1】
時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注-2】王左杖黃鉞,右秉白旄以麾,曰︰「逖矣西土之人。」【注-3】
王曰︰「嗟﹗我友邦塚君,御事、司徒、司馬、司空、亞旅、師氏,千夫長、百夫長,及庸、蜀、羌、?、微、盧、彭、濮人。【注-4】稱爾戈,比爾干,立爾矛,予其誓。【注-5】」
王曰︰
「古人有言曰︰『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注-6】今商王受,惟婦言是用,【注-7】昏棄厥肆祀弗,昏棄厥遺王父母弟不迪。【注-8】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長,是信是使,是以為大夫卿士。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注-9】
今予發,惟恭行天之罰。
今日之事,不愆于六步、七步,乃止齊焉。【注-10】
夫子,勖哉﹗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齊焉。【注-11】
勖哉,夫子﹗尚桓桓,如虎如貔,如熊如羆,于商郊。【注-12】弗迓克奔,以役西土。【注-13】
勖哉,夫子﹗爾所弗勖,其于爾躬有戮。【注-14】」
【注-1】兩,輛,百夫長所乘載的戰車。虎賁,軍內驍勇而挑選出來的勇士(百夫長級的勇將);三百人,《史記》和《孟子》的記載是三千人。
【注-2】甲子,周歷二月四日;昧爽,黎明之時(夜而未明謂早旦之時,蓋雞鳴後也)。
  
【注-3】鉞,黃金裝飾的大斧;旄,一種飾有牛尾的旗幟;麾,指揮。逖,遙遠,西土之人勞苦之。
  
【注-4】治事之三卿︰司徒主民,治徒庶之政令;司馬主兵,治軍旅之誓戒;司空主土,治壘壁以營軍;都是指誓戰者。亞旅,大夫;師氏,中大夫。千夫長為師(二千五百人為師,師帥為中大夫),百夫長為卒帥(百人為卒,卒長皆上士)。
「庸、蜀、羌、髳、微、盧、彭、濮」八國皆蠻夷戎狄之邦(即東夷、西戎、南蠻、北狄),屬於文王管轄的諸侯國。「庸、盧、濮」位於湖北,「蜀」在四川,「羌、彭」在甘肅、「髳」在甘肅和四川交界,「微」位於陝西。
    
【注-5】稱,舉起;比,排列;干,盾牌。
  
【注-6】牝雞,母雞;索,散盡,傾家蕩產。比喻「婦人知外事,雌代雄鳴則家盡;婦奪夫政,則國亡」。
  
【注-7】妲己迷惑紂王,紂信用之。紂好酒淫樂,不離妲己,妲己所與言者貴之。妲己所憎者誅之,為長夜飲,妲己好之。百姓怨望,而諸侯有叛者,妲已曰罰,輕誅薄威不立耳,紂乃重刑辟為炮烙之法,妲已乃笑。武王伐紂斬妲已,頭懸之於小白旗上以,為亡紂者此女也。
【注-8】孔穎達認為「昏棄厥肆祀弗荅」與〈泰誓〉下篇的「郊社不修、宗廟不享」是一樣的意思,而且「不事神祗,惡之大者」。當然,這句話也跟〈泰誓〉上篇的「弗事上帝神只,遺厥先宗廟弗祀」的含義一樣,指紂王拋棄了「敬拜上帝的郊社之禮」和「紀念祖先的宗廟之禮」。昏,亂;肆,陳設;荅,當。
不迪,不顧。「昏棄厥遺王父母弟不迪」,指紂王昏亂「棄其所遺骨肉之親--王父祖之昆弟、母弟,不接之以道」。
  
【注-9】指商紂包庇四面八方逃來的罪犯,並且推崇、敬畏、信靠、任用這些罪犯,讓他們做公卿大夫。而這些罪犯卻專門用粗暴的手段虐待百姓,他們所行的盡是奸淫敗壞之事。
【注-10】今日戰事就敵,行軍時不能超過六步,七步就要暫停調整,使陣容齊一(不過六步,七步乃止,相齊言當旅進一心)。
  
【注-11】夫子,將士;勖,勉勵。「伐」謂「擊剌」,少則四、五,多則六、七就要調整,使陣容齊一。
  
【注-12】桓桓,威武;貔,虎豹之類的猛獸。「虎、貔、熊、羆」都是猛獸,武王希望將士們學習四獸的勇猛,能在牧野一舉擊垮商紂的軍隊。
    
【注-13】迓,迎擊;役,使用。「弗迓克奔,以役西土」,指不迎擊投降的商兵,讓他們加入我軍,以倒戈相向的方式消滅真正的敵人--商紂。
  
【注-14】爾,你們;所,如果;躬,身。「爾所弗勖,其于爾躬有戮」的大意是,你們面對敵人時要安心作戰,如果不努力殺敵,就會受到軍法的審判引來殺身之禍(臨敵所安,汝不勉,則於汝身有戮矣)。



[url=]牧野之戰的誓言-9[/url]
〈武成〉
武王終於完成討伐商紂的任務。從出師,到凱旋歸來,再到放牧牛馬於荒野,史官記載了這段期間發生的政教大事,編成〈武成〉這篇歷史文告。
一月壬辰日(初二),正是新月出現的時候。隔一天,也就是一月癸已日(初三),武王利用早晨從周岐出發,大軍往商朝首都朝歌的方向推進,準備討伐紂王。(周軍於一月二十八戊午日橫渡黃河,與八百諸侯會師於孟津。到了甲子日,即二月四日,諸侯聯軍和商紂的軍隊在牧野發生激烈的戰斗,商兵紛紛倒戈相向,結果武王大勝,紂王自焚而死。)
到了四月三日,新月逐漸露出光芒,武王從朝歌凱旋回鄉。大軍抵達豐邑,隨即宣布戰爭正式結束,開始籌劃文德治國的大綱。武王把戰馬放牧到華山的南邊,牛群放生於桃林的荒野,向世人表明戰爭已經結束不再使用它們。
四月丁未(十九)日,武王親自到周氏的宗廟祭祀,甸、侯、衛等分封國的諸侯紛紛前來助祭。他們很熱心地當執事,並到處奔走,幫助武王陳設祭祀用的器具和奉獻。
三天後,即庚戌(二十二)日,武王舉行祭天拜上帝的燔柴之禮,他們燔燒柴木、獻上犧牲,同時望祀山川先祖,隆重地把武功的成就(即勝利的榮耀)歸給上帝和祖先在天之靈。

=====================
原文和注解

〈武成〉

武王伐殷,往伐歸獸,識其政事,作〈武成〉。【注-1】
惟一月壬辰,旁死魄。越翼日癸已,王朝步自周,于征伐商。【注-2】
厥四月,哉生明,王來自商,至于豐,乃偃武修文。【注-3】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注-4】
丁未,祀于周廟,邦甸、侯、衛,駿奔走,執豆籩。【注-5】
越三日庚戌,柴望,大告武成。【注-6】
【注-1】歸獸,歸馬牛於華山、桃林之牧地。識,記載;政事,政教大事。武成,用武成功,指「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成於克商」。正義解釋說︰「此歷敘伐紂,往反祖廟,告天時日,說武功成之事也。」
  
【注-2】一月壬辰,指周歷一月二日(這是注解的記載,詳細日期有待進一步考証)。旁,近;死魄,指月亮被遮住,新月剛出現的時候;注解說︰「朔是死魄,故月二日近死魄。魄者,形也,謂月之輪郭無光之處」。翼日,明日,第二天為一月三日癸巳。「王朝步自周,于征伐商」,注解說︰「武王以正月三日行自周,往征伐商,二十八日渡孟津;二月辛酉朔甲子,殺紂」。
注解提到三個日期︰
(1)「正月三日行自周」,正月三日是癸已日,武王在那天的早晨領兵從周京出發。
(2)「二十八日渡孟津」跟〈泰誓〉所描述的「一月戊午,師渡孟津;惟戊午,王次于河朔」意思一樣。一月戊午就是一月二十八日,武王的軍隊在那天渡河,與八百諸侯會師於孟津。
(3)「二月辛酉朔甲子,殺紂」,這個日期符合〈牧誓〉所描述的「時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甲子日相當於二月四日,雙方的軍隊在牧野發生激烈的戰斗,結果聯軍大勝,紂王自焚而死。

【注-3】哉,開始;生明,指新月逐漸露出光芒的那一天。「厥四月,哉生明」,注解說︰「四月三日,月始生明,其日當是辛卯也。」按照四月三日是辛卯日的結果來計算,顯然當年是閏二月。「偃武修文」指武王公開宣布戰爭結束,干戈等武器收藏起來,從此以文教治國。注解說︰「倒載干戈,包以虎皮示不用,行禮射設庠序修文教。」

【注-4】山南曰陽。這一段的大意是,因為戰爭已經結束,所以武王把戰馬和牛群分別放牧到華山的南邊、桃林的原野,向世人宣示不再乘用它們。
【注-5】丁未,指四月十九日;周廟,是紀念周朝祖先的宗廟。駿,大,很熱心的意思。豆籩,指祭祀專用的禮器和奉獻。《春秋左傳正義》說︰「籩豆,禮食器」;《孝經注疏》說︰「駿奔走,執豆籩,亦是助祭之義也」。
【注-6】越三日庚戌,注解說是四月二十二日。
關於「柴望」之祭,《十三經注疏》解釋說︰「燔柴郊天,望祀山川先祖」。
什麼是「燔柴郊天」呢?〈爾雅.釋天〉說︰「祭天曰燔柴」。馬融解釋燔柴祭天的儀式是「祭時積柴,加牲其上而燔之」。
《禮記注疏》對這個祭天的古禮有更詳細的說明︰「燔柴於泰壇,祭天也。壇,封土為祭處也;壇之言坦也,坦,明貌也。正義曰︰『祭感生之帝於南郊』。燔柴於泰壇者,謂積薪於壇上而取玉及牲,置柴上燔之,使氣達於天也。」這是在說明,中國先民在祭天之前,首先在郊外明亮之處建一座平坦的大土壇,然後在上面鋪設許多柴木,接著把奉獻的犧牲(有時也包括美玉)掛在上面燒烤,希望燒烤的氣味達到天上,獻給上帝。
「望祀山川先祖」有兩種可能的解釋︰
(1)望祀名山大川和先祖;
(2)望祀座落於山川之間的祖先陵寢。
按照歷史流傳下來的習俗,「望祀山川先祖」比較像「祭祀座落於山川之間的祖先陵寢」,猶如掃墓。
除了上面的記載外,其他古書提到「柴望」之祭的有︰
〈禮記.大傳〉︰「牧之野,武王之大事也,既事而退,柴於上帝,祈於社,設奠於牧室。遂率天下諸侯,執豆籩,逡奔走。追王大王?父、王季歷、文王昌,不以卑臨尊也。」在這裡,「柴」祭是「柴於上帝」,跟「燔柴祭天、燔柴郊天」的意思一樣。由此可見,「燔柴祭天」的主要目的就是敬拜上帝。
〈尚書.舜典〉︰「正月上日,受終于文祖,...肆類于上帝,?于六宗,望于山川;...歲二月,東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舜禹於正月上日,在宗廟舉行禪讓的儀式,他們把這件大事祭告上帝,?祀昊天上帝之禮達於六宗,並望祀山川先祖之陵寢。到了二月的時候,天子到各地去巡視,他們來到泰山,就在那裡舉行燔祭,敬拜昊天上帝,同時也舉行望祭,紀念山川先祖之陵寢。(注︰文祖,廟名;馬融雲「文祖,天也,天為文萬物之祖,故曰文祖」。〈周禮.大宗伯〉雲「以?祀,祀昊天上帝。」) 
〈禮記.郊特牲〉︰「天子適四方,先柴。」--注解說這是「天子巡守祭天之禮。天子適四方,先柴者,謂巡守至方岳,先燔柴以告天,是尊天故也。所到必先燔柴,有事於上帝也。」也就是說,天子在巡視四方之前,會先舉行祭天的燔祭,詢問上帝的旨意。
《毛詩正義》︰「武王既定天下,而巡行其守土諸侯,至于方岳之下,乃作告至之祭,為柴望之禮;柴祭昊天,望祭山川。」
綜合以上古文的解釋,「越三日庚戌,柴望,大告武成」的大意是
武王在三天後的庚戌(二十二)日,舉行敬天拜上帝的燔祭,同時望祀山川先祖,將武功的成就(即勝利的榮耀)告祭上帝和祖先在天之靈。



[url=]牧野之戰的誓言-10[/url]
〈武成〉--續
在月色明亮的那一天,武王邀請各地的諸侯和百官,前來周京接受分封和政令。
武王在眾人面前說︰
「嗚呼﹗各位君侯們,自從先王后稷建立周邦,就不斷地開疆闊土。傳到第四代由公劉繼位,他承襲了先王的事業,很努力做光宗耀祖的事。至於太王古公亶父,因為積德行義的關系,替周朝樹立了根基。我的祖父王季勤奮不懈,使這個王朝的根基更加穩固。先父文王成就了更偉大的功業,上帝因而賜下天命,引導他安撫中原四方。大的諸侯敬畏他的威嚴,小的諸侯懷念他的恩德。可惜文王在位九年,尚未完成大一統的使命,就與世長辭。
卑微的我於是繼承了先父的遺志。為了東征,我曾經揭發商紂的罪行,並在東征路上所經過的名山大川,把我們討伐惡王、拯救難民的任務,告祭上帝和祖先在天之靈,我說︰
『周王朝有道的曾孫姬發,即將對殷商進行重大的軍事行動。如今紂王逆天無道,不但企圖滅絕上天所賜之物,還用暴虐的手段殘害萬民。他是造成天下難民潮的罪魁禍首,商國的城市變成了罪犯聚集的地方。我小子姬發得著仁人義士的協助,愿意順從上帝的命令,率領軍隊去製止暴亂。華夏和四境的少數民族聽到這個消息,無不前來加盟。
我恭敬地接受天命,興兵東征,希望安慰正在受苦受難的民眾。民眾看到我們正義之師,一齊提著籃子,裝著紅黃兩色的絲綢,前來歡迎王朝的軍隊。
上帝美好的祝福震撼了民心,使得百姓紛紛前來歸附偉大的周邦。但愿神的靈帶領我們,幫助聯軍一舉成功,以拯救苦難的億萬民眾,不致使神的靈蒙羞﹗』

=====================
原文和注解

既生魄,庶邦塚君,暨百工,受命于周。【注-7】
王若曰︰
「嗚呼﹗群后,惟先王建邦啟土,公劉克篤前烈。【注-8】至于大王肇基王跡,王季其勤王家。【注-9】我文考文王,克成厥勛,誕膺天命,以撫方夏。大邦畏其力,小邦懷其德。惟九年,大統未集。【注-10】

予小子其承厥志,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所過名山大川,【注-11】曰︰
『惟有道曾孫周王發,將有大正于商。【注-12】今商王受無道,暴殄天物,害虐民,為天下逋逃主,萃淵藪。【注-13】予小子,既獲仁人,敢祗承上帝,以遏亂略。華夏蠻貊,罔不率俾,恭天成命,肆予東征,綏厥士女。【注-14】惟其士女,篚厥玄黃,昭我周王。【注-15】天休震動,用附我大邑周。【注-16】惟爾有神,尚克相予,以濟兆民,無作神羞。【注-17】』

【注-7】生魄,指月色明亮的一天;百工,百官。那一天,諸侯與百官前來周京接受政命,表明天下已經統一。

【注-8】先王,指后稷;后稷為高辛和姜原的兒子,黃帝第五代的孫子,舜禹時期為農業大臣。「建邦啟土」,指后稷建立了周邦,不斷開疆闊土。「公劉克篤前烈」,指「公劉複修后稷之業,百姓懷之,多徙而歸保焉。周道之興自此之後,是能厚先人之業也」。

【注-9】大王,指古公?父;王季,公季,古公?父的第三子。《史記》記載︰「古公?父複?后稷、公劉之業,積德行義,國人皆戴之。公季?古公遺道,篤於行義,諸侯順之。」
【注-10】這一段的大意是「我文德之父,能成其王功,大當天命,以撫綏四方中夏。天下諸侯,大者畏威,小者懷德,是文王威德之大。諸侯歸之九年而卒,故大統未就。」
【注-11】,致。「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所過名山大川」,《尚書》的注解說︰「致商之罪,謂伐紂之時,欲將伐紂告天,乃發故文,在所過之上禮。天子出征,必類帝宜社,此告皇天后土,即〈泰誓〉上篇︰類于上帝,宜于塚土。」
關於最後一句「類于上帝,宜于塚土」,〈泰誓〉上篇的全文是︰「予小子,夙夜祗懼,受命文考,類于上帝,宜于塚土,以爾有眾,天之罰。」大意是說,我這卑微的小子,日日夜夜以恭敬謹慎的心,繼承先父文王所蒙受的天命,特別在此為我們這次軍事行動向上帝禱告,也告祭列祖列宗在天之靈。隨後我就要率領你們眾人,執行上帝的命令,揮軍討伐惡王商紂。
由此可見「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所過名山大川」是「商之罪,所過名山大川,告于皇天后土」的倒裝句。意思是說,武王在東征伐紂的路上,凡是經過名山大川,都要把他們討伐惡王、拯救難民的任務,告祭上帝和祖先在天之靈。以提醒眾人︰這場戰爭不是為了個人的名譽或權位,而是為了在上帝面前伸張公義,為民除害、為百姓的幸福而戰﹗
想了解更詳細的意義,可以參考〈泰誓〉上篇【注-20】與〈武成〉【注-6】。

【注-12】正,征也。
  
【注-13】殄,絕;暴絕天物,言逆天也;逆天害民,所以為無道。人、天下百物、鳥獸草木皆被商紂暴絕之。逋,逃亡也;天下罪人逃亡者,而紂為魁主。萃,窟聚、聚集,若虫獸入窟;水深謂之淵,藏物謂之府。亡人歸之若虫之窟聚、魚歸淵府、獸集藪澤,言紂為大奸也。依上面的解釋,「萃淵藪」的大意是,商朝的都邑成了罪犯聚集的地方。
  
【注-14】略,路也;言誅紂,敬承天意,以絕亂路。夏,大,大國曰夏,華夏謂中國也。華夏及四夷皆相率而充已使,奉天成命,欲其共伐紂也。綏厥,安頓;士女,男男女女,指商朝全國的百姓。
【注-15】言商朝全國的百姓,筐篚盛其絲帛,奉迎道次,明我周王為之除害。
【注-16】休,美好的祝福。上帝美好的祝福震動了民心,使得百姓紛紛前來依附偉大的周邦。
【注-17】這一段的注解是「神庶幾助我,渡民危害,無為神羞辱」。大意是說,但愿神的靈帶領我們,幫助聯軍一舉成功,以拯救苦難的百姓,不致使神的靈蒙羞﹗



[url=]牧野之戰的誓言-11[/url]
〈武成〉--續
戊午日(正月二十八日)那天,我軍渡過黃河與諸侯會師於孟津。到了癸亥日,部隊駐扎在商都朝歌的郊外,等待上天的祝福和命令(當時正在下大雨,所以他們以天晴做為祝福的徵兆)。第二天甲子日黎明的時刻,商紂率領大軍和我軍在牧野發生戰斗。許多商兵不愿與我為敵,前頭部隊紛紛倒戈相向。商軍不得不向北方潰敗,結果兵員傷亡慘重,血流成河幾乎可以浮起舂米的木棒。
這次討伐行動,我方一戰就平定了天下。不但廢除了紂王的惡政,同時也恢複了商朝先王以德治國的律法。接著釋放被囚禁的箕子,平反比干(亞相)重建他的墳墓,表揚商容(首相)禮敬他的故居。除此之外,我們也把紂王囤積在鹿台的錢財、鉅橋的五谷發放給民眾,大大地犒賞天下,使萬民因而心悅臣服。」
之後,武王把諸侯分成「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土地的分封列成三品︰公侯百裡、伯爵七十裡、子男五十裡。官職的任用以賢才為主,官位的晉升以能力為標準。
在社會製度方面,武王重視民意,推行「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教(另一說法是推行「天地君親師」五倫之教),鼓勵民生經濟活動,設計簡單而慎重的喪葬製度,建立敬天崇祖之儀禮(即前文所提到的柴望之祭︰「柴」是敬天拜上帝的燔柴之祭,也叫郊社之禮;「望」是望祀山川先祖之禮,猶如追思祖先的宗廟之禮)。他又教導民眾敦厚信實、光明公義的觀念,一方面推崇仁德賢能之士,另一方面獎勵有功的人員。
因為武王仁德顯著,所任用者都是賢能之士,使他得以垂手拱衣,讓天下平安大治。

=====================
原文和注解

既戊午,師逾孟津。癸亥,陳于商郊,俟天休命。【注-18】甲子昧爽,受率其旅若林,會于牧野。【注-19】罔有敵于我師,前徒倒戈,攻于後以北,血流漂杵。【注-2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0

粉丝

378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小黑屋|Archiver|安德管仲网 ( 粤ICP备20002412号 )

GMT+8, 2024-12-22 17:23 , Processed in 0.06009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