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民主、我们爱自由、我们也爱财富!我们尊孔子、我们尊老子、我们同尊管子!

安德管仲网管仲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2403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子贡借刀杀人

[复制链接]
2403 0
子贡与范蠡刚开始喝酒时,虽还各有城府,但俩人皆不失为性情中人,因此话到一半,酒过三旬,两人皆不自觉地进入“投缘又投机”的知交状态,于是杯碰连连响。

“英雄识英雄,英雄重英雄”的豪情一幕,于俩人之间酣畅淋漓地上演。一幕一幕。只是时光轻悄,不知不觉到鸡叫。

俩人终依依惜别,相约下回。

第二天,子贡便不得不匆匆辞别范蠡,渡过太湖去吴国,向吴王报告好消息去了。范蠡一直将他送至渡口。

于是,很快吴越商定,由吴国派出100000精兵,越国派出精兵3000,两国合组一支庞大的远征军队,浩浩荡荡地向齐国的方向进发了。而且,这支军队还是由夫差亲自挂帅亲征。


此时,思虑再三,伍子胥还是觉得夫差决定攻齐不妥,于是再度求见夫差,向其力谏:攻破齐国,就好比得到一片石头田地,对吴国来讲,一点用处也没有。并后《盘庚之诰》(盘庚乃商代帝王,曾写上中下三篇执政报告辞,后收入《尚书》之《商书》中)上说,“有颠倒礼法、不遵上命的,就割除、灭绝它,使它不再遗传、繁衍,不要让它在这城邑里留种”。这就是古商代之所以兴盛的原因。我们当前的心头大患是越国,而不是齐国。希望大王三思,放弃攻打齐国,转而速灭越国。如果不这样,以后反悔就来不及了。

然而,吴王不听,却派伍子胥到齐国去,齐国下宣战书。伍子胥临走时,亦带上自己的儿子,路上他跟儿子说:我近年屡次劝谏大王,但是他越来越不听我的话,只信伯痞那奸佞小人之言……如今,我似乎终于快要看到吴国的末日了。你跟吴国一道灭亡,一点也不值得,所以我带你去齐国,将你托付给旧友鲍牧,以免日后你有什么不测……

于是最终他将儿子伍良成托付给了齐国的旧识鲍牧,只身回到齐国向吴王夫差复命交差来了。回来后不久,他便郁闷着病倒了。

吴国太宰伯痞长年与伍子胥不和,就趁机向吴王讲伍子胥坏话:伍子胥为人强硬凶暴,缺少恩德,猜忌狠毒,他的怨恨恐怕会酿成大祸害呢。前次大王想要攻打齐国,伍子胥认为不行,但大王终于进攻齐国并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伍子胥因为自己的计策没被采用而感到羞耻,竟反而产生埋怨情绪。现在大王又要再次进攻齐国,伍子胥专横执拗,强行劝谏,败坏、毁谤大王要办的事业,只是希望吴国失败来证明他自己的计策高明罢了。如今大王亲自出马,调动全国的兵力攻打齐国,而伍子胥的劝谏没被采纳,他因此推辞,装病不去。大王不可不有所戒备,这要兴起祸端是不难的。况且我派人暗中察看他,他出使齐国,竟把自己的儿子托付给齐国的鲍氏。作为臣下,在国内不得志,在国外倚靠诸侯,自己认为是先王的谋臣,如今不被任用,常常郁闷埋怨。希望大王及早谋划这件事!

吴王听后,趁着酒劲气道:你不说,我也一早厌烦于他了,他总跟我唱反调……我早怀疑他对我的忠诚了,如今他又将儿子留到了齐国,居然已然不良……好,你就拿这把剑赐给他自己了断吧!

终,伍子胥握剑仰天长笑道:夫差啊夫差,忠臣谏言你不听,小人作乱你便偏信,如今却来诛杀于我。真是作孽啊作孽,想我一世尽忠,使你父王称霸,后来又力保你成为太子,顺利继承王位……如今却换来如此下场!哈哈哈!这世道还有公道吗?

说罢,他对他的府中家人道:我死之后,把我的头悬挂在东门城楼,我要亲眼看着越王勾践前来攻打吴国,吴掉夫差。

说完,伍子胥自刎而死。待夫差听到他这番话后,大发雷霆,诛伍子胥九族,并把伍子胥的尸体装进皮制的袋子,让他在江里随波逐流。后世的吴国百姓怜悯他,替他在江边设立祠堂,怀念于他。

伍子胥死后,夫差便亲率吴越两军向齐国方向浩浩荡荡进发了。


在夫差亲率吴越两军还未赶到齐国之前,子贡火速赶回了鲁国。

鲁哀公获知吴王夫差亲率吴越大军前来救鲁的喜讯,马上便转忧为喜,立即派出鲁国军队,前去迎接吴越大军。

三军会师以后,由吴王夫差做三军总指挥,奸臣伯痞为参谋长(伍子胥因仍主张灭越、反对出兵伐齐而被夫差冷落),立即展开对齐国的征伐。

齐国军队哪是三国军力的敌手,很快齐军便中了三军的诱敌之计,陷于重围,齐师大败。主师图书及几员大将死于乱军之中……终了,齐国只得投降、求和请罪。

不久,首相田常趁乱杀了齐悼公,拥立了悼公的儿子简公为齐国新国王。

在此期间,子贡有见吴王夫差的霸气与野心,于是开始担心:夫差在打败了鲁国后,会借此居功软硬兼施地要挟鲁国,甚至没准还会一并吞了鲁国……

这样一想,他又立即去了齐国的近邻晋国。到了晋国后,他向晋定公陈述了目前这一地区战略利害关系:吴国已经伐齐成功,以吴王的个性和野心来断定,事后必定转而直攻晋国,以图实现称霸中原的天下霸权主义野心……

子贡力劝晋国立即进入战争戒备状态,以防范吴王夫差的进犯。

果不其然,吴王夫差在大获全胜后,骄狂自傲到不可一世,立马以齐鲁为根据地,移师战场,向晋国发起了进攻。

幸而,晋国因听了子贡的进言,已经完全进入了国防备战状态。

晋国国王曾请教过子贡:如果一旦强吴来袭,以您的意见,最好以何计策防御呢?

子贡略一思忖,便道:“走为上”策。

此语一出,晋国国王便与一旁众臣面面相觑起来。满脸的狐疑。

晋国国王马上本能地道:你既然是来提醒我防患于吴王夫差的侵袭,却又告诉我要以“走为上”策来抵御……要我弃城逃跑,这岂不是自相矛盾?

子贡忙道:我所说的“走为上”策,并不是指弃城跑路的意思,请容我道来。

于是接下来,子贡跟晋国国王讲了一个关于“走为上”的故事——

几百年前(即春秋初期),楚国日益强盛,楚将子玉率师准备攻打你们晋国。楚国还胁迫陈、蔡、郑、许四个小国也一起出兵,联合起来,协同配合他们一起攻打你们晋国。

(就好像今天的美国胁迫日、韩、意等国,联合欺侮伊拉克一样,如出一辙。哈哈!历史惊人地相似!)

此时,你们的先王晋公公刚攻下依附于楚国的曹国,明知晋国与楚国之战迟早要爆发,无可避免。于是就做好了备战的准备。

楚国主帅子玉率领部队浩浩荡荡向晋国进发,晋文公闻讯,分析了形势。他对这次战争的胜败没有把握,因为对方是以强楚为首的五国联军,论其势,晋国根本早已处于下风。

于是你们的先王晋文公决定:暂时后退,避其锋芒。对外假称:“当年我被迫逃亡,楚国先君对我以礼相待。我曾与他有约定,将来如我返回晋国,愿意两国修好。如果迫不得已,两国交兵,我定先退避三舍。现在,子玉伐我,我当实行诺言,先退三舍。”

(古时候,一舍是三十里的距离。)

晋文公撤退九十里,已到晋国边界城濮,仗着背临黄河,侧倚太行山,足以御敌。

楚帅子玉率部追到城濮,晋文公早已严阵以待。后来,晋文公派特务探知楚国左、中、右三军,以右军最为薄弱,右军前头为陈、蔡士兵,他们本是被胁迫而来,并无斗志。

晋文公做到了心中有数。

正式开打之时,子玉命令左右军先攻,中军继之,右军的任务则是直扑晋国军队。

然而,晋国军队忽然又再度撤退。陈、蔡的将官以为晋国军队害怕得又要逃跑,于是就决定趁势追击,紧追不舍。

忽然,晋国军队中杀出一支奇兵来,之所以称奇,那是因为驾车的战马皆蒙上了老虎皮。

陈、蔡的战马以为是真的老虎来了,就吓得乱蹦乱跳,转头就跑,骑兵哪里控制得住呀!

结果可想而,此一战,楚国的军队未战而败。

这一战小胜后,晋文公便派特种兵假扮陈、蔡的军士,向楚帅子玉谎报称捷:“右师已胜,元帅赶快趁胜进兵追击。”

子玉没马上相信。于是他登车一望,见晋国军队的后方烟尘蔽天,便信了,还大笑道:“真没想到,晋国的军队竟如此地不堪一击了啊!哈哈哈。”

各位一定猜到了,其实,这正又是晋文公耍得花招:他们在马后绑上树枝,来回奔跑,故意将地上的尘埃弄得狼烟直滚,制造假象。这是欲“请君入瓮”的诱敌之计。

楚帅子玉果然中计了。他见晋军正在“狂逃”,于是急命左军并力前进追伐。

晋军仍然故意打着帅旗“拼命狂逃”……很快,楚军前锋部队全部冲进了晋军的埋伏圈,再次遭到晋军的迎头痛击,悉数歼灭。

待子玉率中军赶到,才发现左右两军皆已被全歼,而自己也已身陷重围。子玉慌乱中急令楚军准备突围,但为时已晚。

虽然,最后在猛将成大心的护卫之下,逃得一命,但部队伤亡惨重,只得带着残兵败将,悻悻然地回了楚国去。

在这个故事中,晋文公的几次撤退,都不是消极逃跑,而是主动退却,寻找或制造战机,所引,“走”为上策。


这个故事听得晋国国王及大臣们满脸得色、似有所悟。满脸得色,是因为晋文公是他们尊崇的先王。此一战役亦是他们国史上一再骄然称道的历史战例。

但,他们马上便惭色羞脸。毕竟子贡是个外国人。一个外国人竟以本国的战史来启发他们御齐之策,他们的脸上还能有颜面吗?

由斯,晋国君臣更是既赞又嫉起子贡来。


其实,晋国的兵力在经过五霸时期的考验之后,一直不算弱。

五霸时期,晋国的国王晋文公也是与齐桓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齐名的五霸之一,晋文公本人还因约集诸侯会盟于郑国的践土地(今河南原阳西南)——约定共同效命于周王朝,还被周王朝策命为诸侯长。

后来,晋文公的后人继承了他的霸业后,虽然有些衰微,但国力还是不弱的。

现在的吴国之所以慢慢强大起来,其实不光是因有孙子、伍子胥的辅佐之故,还有晋国一直以来的扶持与关照有关。夫差之前的吴王阖闾时代,吴国就一直有赖于晋国的扶持与关照。

从这个角度来讲,吴王夫差攻晋的做法其实算是一种恩将仇报的做法。

不过,也可以理解,因为他的野心就是想称霸中原,所以他在打败了齐国、控制了鲁国后,必须得再打败晋国,然后再图谋更进一步的霸业大计……然而,子贡遏止了他的进一步霸业大计。

这一“救鲁于燃眉”的全过程中,子贡充分利用了齐、吴、越、晋之间的微妙(矛盾)关系,巧妙周旋,借吴越之刀,击败齐国;又借晋国之刀,而灭了吴国的威风……仅凭一张嘴,子贡便掀起、摆平了一切。

由此,回到孔子身边复命的子贡,不但得到了孔子的赞许,还更令到连子路在内的所有孔门弟子的瞪目相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0

粉丝

714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小黑屋|Archiver|安德管仲网 ( 粤ICP备20002412号 )

GMT+8, 2024-12-23 04:23 , Processed in 0.05737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