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民主、我们爱自由、我们也爱财富!我们尊孔子、我们尊老子、我们同尊管子!

安德管仲网管仲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611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中资海外并购风险来袭 未来或损失3000亿

[复制链接]
1611 0
在足足交了6000亿元的学费后,国内企业开始意识到规范海外并购的重要性。

  知名咨询机构埃森哲在2010年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进行了统计,近三年时间内统计的120起海外并购案例中,涉及总金额超过6000亿元人民币。并购对象既括美国、加拿大、欧洲多国、澳大利亚等经济发达国家,也有中亚、南美、非洲等经济欠发达国家和地区。

  不过埃森哲媒体关系负责人邓樱明确表示:“我们只记录了并购交易是否成功,至于交易完成和企业整合等进一步的情况,尚未统计完全。事实上从并购完成到整合成功,还将有很长的阶段。”

  在已宣布的并购案例中,也不乏失意之作。首钢试图收购澳大利亚铁矿石19.9%的股权,被澳当局否决;成功收购的案例中,中投公司则因投资黑石集团和摩根士丹利导致账面浮亏接近30亿美元。

  疯狂并购

  联合国贸发组织统计,2008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对外直接投资额为521.5亿美元,其中并购金额占54%;2009年对外直投金额上升到720.5亿美元,并购所占比例为40.4%。

  国内企业对外投资几乎涉及国民经济所有行业,其中,矿产资源、传统能源、机械制造、IT等行业是并购的热点。

  以采掘业为例,2009年,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澳大利亚的第二大海外投资国。不光有中钢、武钢、中铝这样的国字头企业,也吸引了西部矿业、金川集团等民营企业。甚至从事非采掘业务的企业,如汉龙集团、瑞贝卡等,也纷纷前往澳大利亚购矿。

  埃森哲对中国500强的企业发出的问卷显示,有89%的企业已经开展全球化业务,只有6%的企业不打算开拓海外市场。企业最优先的全球化方式中,有23%的企业选择并购海外企业,13%选择参股海外企业,两项之和超过三分之一,显示对外收购意向强烈。

  相对而言,选择海外设厂的内生式增长方式进行全球化的企业只有8%。邓樱表示:“一方面有些国家仍排斥中资企业,另一方面内生扩张速度较慢。”

  尽管海外扩张会遭遇阻力,但大部分的并购对象还是集中在欧美发达市场。统计显示,2008年至今,中国海外收购70%的对象为欧美企业。海外并购的最大优势是规避海外市场风险和获得先进技术,这一点上,收购欧美企业效益明显。

  国有企业一直是海外并购的主力军,金额上占有绝对优势。《经济学人》杂志对2004年至2009年11月中国企业已完成的172宗5000万美元以上的并购案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81%的海外并购是由国有企业进行的,民营企业在并购交易总量中只占12%。

  资源为主

  三年来前20大的并购案例中,矿产和能源行业的并购达到16起,石化双雄、中海油、中铝成为其中绝对的主导。

  接受本报采访的埃森哲相关人士表示,“由于资源领域具有高风险、高资本密集的特点,因此国有企业成为跨国并购的主力军。”据统计,截至2009年4月,国家发改委核准3亿美元以上的能源资源类海外并购项目有26个,中方投资金额458亿美元。

  但国有企业会遭遇大量的进入壁垒。中铝高层管理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铝增资力拓集团的失利,背后就有着复杂的政治原因。但民营企业一般受到的限制较少,正因为此,西部矿业、东方集团等民营企业规避了政策风险,纷纷介入海外资源争夺战之中。

  非洲成为民营企业看好的热土。数据显示,自2004年以来,中资企业已经和7个非洲国家完成了总额高达140亿美元的并购交易。

  埃森哲上述人士认为,选择资源性行业主要是为了缓解生存压力,国内企业尚未完全进入拓展发展空间和延伸价值链的阶段。瑞银证券董事总经理彭菲力则表示:“中资公司走出去仍处于早期阶段。”

  而这种趋势短期之内还很难改变,以中投为例,在投资金融资产屡次失败后,中投在2009年底连续出手,15亿美元投资加拿大矿业公司,9.39亿美元购买哈萨克斯坦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19亿美元投资印尼最大的煤炭企业布米资源公司,3亿美元入股俄罗斯石油公司的诺贝鲁投资等。中投监事长金立群曾明确表示:“中投将由现金为王变成资本为王。”

  风险陡增

  虽然中国企业不缺现金,但海外投资的风险一直警示着新参与者。

  2008年4月,中国平安保险收购比利时的富通投资,涉及金额高达21.5亿欧元,不到一年,这笔投资账面浮亏就高达227亿元人民币,几乎赔完所有本金。平安董事长马明哲也不得不承认:“公司将谨慎对待海外扩张。”

  与内生式增长的模式不同,中国企业热衷于采取收购存量资产的方式,这些资产往往暗藏种种问题。如吉利汽车收购的全球第二大自动变速箱公司DSI就是一家破产企业,如果没有强势的整合能力,此类收购可能面临二次危机。

  邓樱表示:“中国企业现金流充沛,也有向外扩张的意愿,但全球化的企业能走多远,还是一个问号。事实上,的确有很多企业收购的时候就已经吃了亏。毕竟文化差别较大,能够知根知底的很少。”

  全球范围来看,超过一半以上的并购最终失败,大部分失败来自于漫长的整合时期。据本报记者了解,联想集团2005年收购IBM以来,整合工作直到2007年底才正式开展,至今仍未完全完成。

  如果以此推算,中国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可能会承受高达3000亿元的投资失利。这或许将是国内企业走向海外面临的一次阵痛。(21世纪经济报道)

    延伸阅读:日企成中国海外并购新目标 日高管产生抵触情绪

    彭博社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自今年1月1日以来,中国公司在日本共进行了44次收购,涉及金额高达4.377亿美元,这是10年来收购金额最高的一年。

   不过,中国企业的日本并购潮却让日本方面产生了抵触情绪。一些日本舆论开始借机渲染这是“中国的经济霸权入侵”。日本最大的商业调查公司TDB日前调查了1万多家日本企业,认为“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企业并购日企会威胁到日本经济”的比例高达78.1%。

由于日本股市下跌令企业市值下降,加上人民币升值等诸多因素令许多日本上市公司对中国企业充满了吸引力。据美国媒体报道,今年以来日本企业正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目标。

  彭博社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自今年1月1日以来,中国公司在日本共进行了44次收购,涉及金额高达4.377亿美元,这是10年来收购金额最高的一年。

  2005年至今,中国资本市场规模扩大了好几倍,达到3.9万亿美元,与日本股票市场的规模旗鼓相当。中国今年也有望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快速壮大的资本市场使中国企业资金充裕,对先进科技的需求加上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好处,许多中国企业都制定了大规模海外扩张的计划。收购兼并海外公司是实现海外扩张最便捷的方式,而日本高科技公司则可能成为中国企业的最爱。德意志银行负责日本并购业务的马库斯?斯坦说:“中国企业对购买日本技术的兴趣越来越大,我认为,这种兴趣会进一步提高。”

  不过,中国企业的日本并购潮却让日本方面产生了抵触情绪。一些日本舆论开始借机渲染这是“中国的经济霸权入侵”。日本最大的商业调查公司TDB日前调查了1万多家日本企业,认为“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企业并购日企会威胁到日本经济”的比例高达78.1%。

  但也有日本专家反驳称,由于中国已经成为一个经济上的超级强国,被中国收购有许多好处,所以以前反对被中国并购的日本企业高管的抵触情绪正在减弱。一家日本投资咨询公司总裁岸原丰明说:“通过企业并购的方式让日本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是我们的使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0

粉丝

714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小黑屋|Archiver|安德管仲网 ( 粤ICP备20002412号 )

GMT+8, 2024-12-23 19:51 , Processed in 0.06171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