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民主、我们爱自由、我们也爱财富!我们尊孔子、我们尊老子、我们同尊管子!

安德管仲网管仲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310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财务应知应会的基本逻辑

[复制链接]
1310 0
这是很多年前做Excel模拟ERP全盘账课程的课前交流记录,如今再看,饶有兴致,分享给诸位同仁。一、 引子
一个月的交流,希望大家能有最大的收获。课程相关的内容,留在课堂上消化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咱们先多捡芝麻,现场课程再吃西瓜。
财务金点子系列,其实开始时想全部介绍业务技巧这些点子。最后想了想,还是给大家指条路出来吧。各个岗位都捋了一遍。把能力要求说到无人能及。故意吓唬人的。因为绝大多数企业的普通会计岗位,就是审单、做账,稍微要用点脑子的事情大多不会。
谁在做呢?领导啊。财务主管做,或者财务主管告诉他们怎么做。我其实是把自己曾经做过的,分到了每个岗位上去。我手下的人也不是个个都这么牛的。每次我给业务培训,我就会跟会计说:这本来是你要讲的课程,下次就让你给他们讲啊。说完这话,一年后我确实不在财务了。可他们通过培训,知道了自己还有差距。
你今天的努力,一直以来的积累,会在以后开花结果!
所以,课程期间,我希望把我知道的东西多总结、分享给大家。
有些人看看就忘了,有些人会看完后记在心里,还有些人解决了以前的疑惑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无论如何,多多少少得有收获才行,所以叮嘱一句:用心去看、去领悟。
我很享受讲台。那是一种心无旁骛的专注,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无与伦比的充实,是真我的展示。
更重要的是,我想证明自己还有战斗力,站着讲一天,脑子始终保持高度精神集中。
我害怕悠闲的工作把无功都废掉。这也是我当初离开财务去管业务的原因之一。
做业务的时候,曾经5点半下班,饭堂随便吃一点,然后开车去深圳长城电脑。
等那个人,等到9点才开完会,聊到12点,然后开车回来。
比起这种辛苦,财务真的很悠闲。
别让悠闲荒废了自己。
就如杨庚艳说的,学完预算回来,老总让她做预算。
学了会做,领导开心。学了不会做,领导会闹心。自己不努力,砸碎了机会。
人平步青云,是因为常常出人意料,给人惊喜和超预期。
我在想,大佬们如果开会是否会讨论让我去新成立的公司做老总?
如果这个机会来了,我怎么办?准备好了么?如果准备好了,我主动请缨,估计机会很大。
我有很多东西不计较:不跟人争长短,从不说自己工资低
但是我自己如果不进步不学习,我会做梦都是高考,说一切要从头开始,而我却很不自信——外语都忘记了。
我内心其实一直有一个目标在——优秀的职业经理人。
大家也要让自己的目标清晰起来。哪怕入错行了,我们也不耽误这趟行程。经历过,就让他精彩一回。
二、 生产工单成本结转
从今天开始,将给大家介绍一些财务工作中的一些逻辑。比如汇率调整,比如成本结转,比如加权价格,都是一些讲道理、有事实的话题。
生产工单成本结转的逻辑
咱都知道工单是成本核算的最小单元,它就像一个池子,往里面导入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经过生产过程,产出半成品或者成品,没有完工的留在池子里,叫做在产品或者在制品。
最烦那些没文化的人说产线的东西是“半成品”,产线包括物料和产品各种生产的状态,这些对应的是总账科目的 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咱们财务说的半成品,是一定要有成品编码、有BOM、有生产工单来生产的。
本期投入
材料:∑领料数量*当月加权平均单价或者移动加权平均单价【为了简化,下文只提当月加权单价】
人工:当月工单投入工时*每工时人工成本
制费:当月工单投入工时*每工时制造费用
期末在制
期初在制+本期投入-完工结转=期末在制 ——料工费分别计算
完工结转
(1)部分完工【在制品不分摊人工制费】
完工产品材料成本=∑工单材料需用量/工单计划完工数*本次完工数*加权平均单价
完工产品人工成本=工单累计投入工时*本次完工数量/累计完工数量*当月每工时人工成本 【注:这里有一个问题,因为利用产线不同完工程度半成品的原因,可能会出现不同月份入库的产品人工成本波动很大,比如工单1000个,9月份做的差不多了,可完工入库只有500个,10月份入库400只需要投入很少的工时即可,所以这个逻辑有缺陷,要通过工单跨月控制来避免这种异常情况——可以参考全部完工/最后一次完工】
完工产品制造费用=工单累计投入工时*本次完工数量/累计完工数量*当月每工时制造费用 【注:存在与直接人工相同的问题】
(2)全部完工/最后一次完工
先分两种情形:①工单当月下达,当月全部完工入库,②以前月份未完工,本月入库后工单就做完的情况。
逻辑:工单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的余额全部由当月完工产品承担,如果是分几次入库的,按数量分摊到每一次入库。
PS:ERP里设置实际成本计算程序的时候,千万记得做了删除标记的物料要剔除,如果不剔除删除标记的物料,部分入库的时候(当月工单没有完工,也不是最后一个月的入库),会导致完工成本计算错误。
三、 应付暂估里的汇率调整
审计师发现系统里的应付暂估这块没有做汇率调整,测算了之后发现影响不是很大,但是这是一个系统的漏洞。
先看案例:
1、8月份采购1000万USD,记账汇率6.6,有发票部分300万已经按记账汇率确认应付账款,700万通过GI/IR转入应付暂估,假如记账汇率6.6,并生成9月1日的冲销凭证。
2、假如9月1日记账汇率6.7,9月份收到发票300万并付款300万,不考虑9月份新购入部分,尚有400万USD未收到发票,暂估按照历史汇率 400*6.6。
系统没有对外购暂估进行评估调整,400*0.1即40万的汇兑损失未在账务上体现。
审计提出过这个问题,是属于会计差错,解决的方案有两种:
1、修改系统外汇评估包含这块内容;
2、当月外购入库全部做发票确认转为应付账款。
而这个漏洞形成的原因是系统实施的时候认为:外购材料,不需要进项增值税发票管理,仓库是根据采购PO收货的,报关进来的时候是必须有Invoice的,如果是国内转厂的,也应该按月对账并将转厂清单交给公司,去提交给海关报关部。所以不存在外购“货到票未到”的可能性。
可实际工作中,应付会计并不会每月去做外购的发票确认,而是等到付款申请审核的时候,再根据付款申请单后的Invoice做应付的确认。
这是一个弥天大错啊,我发现太阳都是黑色的了。汇率调整的逻辑,明天再继续跟大家分享,今天这个太重要了,所以单独发文。
四、 汇兑损益计算逻辑
昨天承诺过今天要跟大家讲讲汇率调整的逻辑。

汇率调整针对的是以外币的采购销售产生的外币往来款——应收应付、预收预付、其他应收、其他应付等等,还包括外币借款——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外币应付利息,同时也包括外币货币资金——外币库存现金、外币银行存款、外币其他货币资金。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因为市场上外币的结算价格变化,这些外币的资产、负债的价值随着汇率变动而变动,所以需要进行调汇率体现损益变动。
以外币采购的存货、固定资产,我们不需要参与汇率的调整,这些采用历史成本计价的方法。假设我们赊销采购10万USD的材料,采购当月的记账汇率6.6,次月底记账汇率6.58,本币应付账款从66万变成了65.8万。假设存货全部做成成品并实现销售,成本为66万,而汇兑损益方面我们的费用是-0.2万RMB,在利润表上体现的是65.8万。
汇率调整的设置逻辑:
一、步步为营(数据为假设)
7月1USD=6.65CNY,应收账款100万USD。8月的记账汇率是6.6,汇率调整:
借:财务费用-汇兑损益 5万
贷:应收账款 5万
9月1日记账汇率6.7,汇率差额是与8月记账汇率去比较,汇率调整:
借:应收账款 10万
贷:财务费用-汇兑损益 10万
二、旧情难忘
7月1USD=6.65CNY,应收账款100万USD。8月的记账汇率是6.6,汇率调整:
8月31日分录:
借:财务费用-汇兑损益 5万
贷:应收账款 5万
同时生成一个9月1日的冲销分录:
借:财务费用-汇兑损益 -5万
贷:应收账款 -5万
9月1日记账汇率6.7,汇率差额是与7月记账汇率6.65比较,汇率调整:
借:应收账款 5万
贷:财务费用-汇兑损益 5万
为了让大家更好理解业务,把后面业务继续演绎:
收到货款
借:银行存款-美元户 100万USD 670万CNY
贷:应收账款 665万CNY
贷:应付账款 5万CNY  ——汇率调整
结汇
PS 银行买入价1USD=6.5CNY
借:银行存款-人民币户 650万
贷:银行存款-美元户 100万USD 670万CNY
借:财务费用-汇兑损益 5万
五、 存货计价逻辑
计价问题也是财务必须要门儿清的逻辑。
一、主宾两相宜
主人——计价的单据数据:期初库存(材料、半成品及成品),本期材料采购,本期材料退货;本期完工入库半成品及成品;调整单据(可选本月参与加权或者下月参与加权)。如果是新启用账套,期初开账的单据视同期初库存。
ps:本月参与加权,是发现有异常单价,要先做调整单,然后参与加权,保证加权单价是正确的。次月加权:本月已经结账,不能参与当月加权,调整单次月参与加权计算。
宾客——取加权单价的单据,包括:费用性领料单、工单领料、销售出库、盘点调整单、调拨单、借出单、归还单。
二、循环最闹心
其一:制造部门领用半成品和成品,前文提到半成品和成品,入库后做加权单价。而领用半成品和成品计入制造费用,又是在计算成本之前需要确定单价、金额。这就成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困惑。所以,很多人建议该类单据采用上月末加权单价。如果上月末没有该成品和半成品,价格问题还是无法解决。所以又有人提出来当月领料单默认上月末的单价,加权之后有差异,直接调整到主营业务成本即可。
其二:改修改制领成品、半成品。问题和制造部门领用半成品成品一样。有些系统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先算正常工单的成本做加权,然后再算改修改制工单成本。但是该修改制入库的成本又会影响加权单价。同样,有人提出来改修改制领用的单价取上月末的加权单价来避免循环。
三、差异最磨人
其一:不同库位同一个材料价格不同。比如成品在不良品仓有10EA,成品仓90EA,上月末加权单价100.本月完工入库100,单位成本98,全部库存加权单价得到99。销售出库100EA。成品仓的数量90EA,金额=9000+9800-(1000+9000+9800)/(10+90+100)=8900单价98.89,而不良品仓10EA900元单价90/EA。这就是分库差异,需要月末做分库调整,把单价都调整为99/EA,不良品仓减少金额10元,成品仓增加10元。
其二:数量出完,但金额上有一个位数,这是因为加权单价保留小数位(一般单价六位,金额两位)导致的。这个尾差有些人选择计入制造费用,有些人调整到主营业务成本,建议选择后者。
其三,材料付款时候价格差异。有人把以前的送货单冲销,然后重新录入一个新的送货单。这样虽然应付账款是正确了,但是遇到材料消耗的差不多且以后不再采购,这样会导致该材料单价的严重异常。还有人煞有介事地去分在库还有多少、在制品多少、库存商品有多少、发出商品多少、已经销售了多少,采用分别调整的办法。说实话,这个差异可能是几个月前的,我们要模拟整个过程,把差异分准比登天还难。一般情况下,几个月前的材料,大多已经消耗并结转了销售成本。所以调整主营业务成本的方法最简单有效,在这里推荐大家使用。
六、 采购降价计算逻辑
连续几天都讲的干巴巴的算术逻辑,今天讲讲分钱的事情吧。就如连续吃了几天菜干,今天菜里有肉~
话说采购这个岗位,曾有一个员工公开场合说:让我去做采购,不给发工资都行。这人话里有话——我靠拿回扣收礼,一定远远高于现在的工资。脑子里可能已经憧憬着吃香的喝辣的、有豪车接送、有美女作陪、出入高档会所、捏脚按摩洗桑拿、K歌旅游随便玩。

现在信息化已经到了爆炸的年代,一个东西买贵了有N种方法可以查得到的。只要不是独家供应的,一定有比价的机会。
亲,幻想无罪,实则不然啊。把采购开发、采购监督、采购执行分成三个部门,采购开发的搞不懂最后采购监督会选定哪一家,供应商也不敢轻易撒鹰啊。采购监督收到标书,跟研发、技术、采购开发一起开标定标,定了谁然后由采购部门去下单采购。自始至终,都让人不晓得该给谁送礼,人说浑水摸鱼,这叫做分权牵制。

采购开发的收入来自基本工资+提成,提成这块则来自采购降价。采购降价怎么算?我讲讲几种方案:
方案一:按现在价格与上次价格比较
差价*数量=降价金额
假如2015年12月31日价格是1块钱,4月份降到0.9,则算出单个降价0.1,现在问题来了,如果10月份降价到0.88,按照这个逻辑计算,则以后只能享受0.02的降价了。这让采购开发很恼火——公司得利我吃亏。
方案二:采购价格与一年前的价格对比
(当月采购价格-上年同期的采购价格)*数量=降价金额。
这么设计,让采购开发的人会努力去做价格降低,每个月有降价,节约金额就变大,如果几个月不做工作,随着时间推移,上年同期价格是越来越低,提成越拿越少。
比较之后我们肯定选择第二方案。

我们再从公司和采购开发双方角度去考虑接下来的问题:
1、如果外购物料,由于汇率波动导致材料成本变化,是否算入节约?假如人民币贬值,外购料去谈价格比较容易——毕竟人民币贬值后人家收到同样的美元后换回的人民币多了嘛。如果只是按外币价格算降价,这不是亏了公司、肥了个人?
2、使用替代问题,找了一个可以替代的材料,质量可能有一些瑕疵,不良率会提升,但是确实采购成本有降低,如何防范这种风险?
3、内外购转换问题,如果人民币持续贬值,我们可能把一些内购换成外购,或者外购后补税后转做内购。如何正确计算这些采购降价的金额?

针对以上问题,我个人的想法是:
1、按人民币价格计算成本,这样在人民币贬值的情况下,让采购开发感受到压力,及时去找供应商降价。但如果剧烈波动时可以适当做一些折算,给采购开发一点时间。比如去年8月份汇率波动5%,如果几百万的成本上升会让采购当月的提成是负数(算作0).而实际这块的损失在外销那块有很大程度上的弥补的。比如本月算作波动3%,下月再波动2%+当月实际波动,这样就把影响减少了。
2、材料不良率、生产损坏这些指标是一定要纳入考核体系的,否则会出现失控的局面,而且要对这块加大处罚措施,防止为了私利牺牲产品质量损害公司利益。比如正常的不良率1%,如替代品超过此数,损失要按材料成本*N倍做处罚。从节约金额中扣除。
3、内外购转换,用实际计算得到的人民币的成本去比较,做好对照管理表,这样就非常清晰地反映出来这块采购的降价金额是多少。

至于提成比例,不同行业比例不同,一般会按降价金额的1~5%。这里不便做固定的比例给大家。
七、 报表及会计科目逻辑
今天就会计科目相关逻辑做些简单介绍吧:
一、从资产负债表看
左边是资产类的,包括固定资产、存货、应收账款、银行存款、长期待摊费用、无形资产、其他应收款。怎么理解呢,这是公司所有的家当:资产装修及存货假设按账面价值卖掉,有人会买,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全部收回,然后这两项加上现金、银行存款+变现所有应收票据。
右边正好是左边资产的来源,分成两部分:欠别人的——应付账款、短期借款、其他应付款、应付工资(职工薪酬)、应交税费;老板的——实收资本、资本公积、未分配利润。

二、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之间的关系
资产负债表里未分配利润(含本年利润)=以前年度留存收益+本年度累计净利润。
所有科目中,不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反应的是制造费用,下文会提到,因为制造费用每个月月末都要结转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科目下,所以制造费用本身余额为零,不被报表取数不会引起报表不平。所有其余科目,分成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损益类。平衡关系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上年末)+损益类余额(即净利润)

三、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的关系
老板常问:你们财务算的利润表上有这么多钱,为何公司银行没有钱(货币资金)?我们很多财务不知道如何解释。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释:
利润表上的累积净利润=货币资金增加+(存货增加+应收账款增加+固定资产净值增加-应付账款增加-应付职工薪酬增加-应交税费增加+其他资产项目增加-其他负债项目增加)。
白话文的解释是:虽然利润有这么多(1000万),可是我们存货和应收比去年年底(下同)占用了(300万),应付账款却减少了(200万),工资和应交税费(增加了100万),固定资产净额【购买资产付出现金,折旧提供了现金】增加了50万。所以是10000万-300万-200万+100万-150万=450万。我们今年9月份还了430万的贷款本息,所以本年的利润,实际上只贡献了20万的现金。

四、制造费用科目
我们可以把制造费用当成是一个每个月记账的过渡科目,用于按部门归集费用,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对部门费用明细进行分类分析,以便分析与控制。如果发生费用,直接计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这就无法进行分部门统计和分析啦。有些人经常结账后,报表都平的。可等出完报表后,再结账却发现报表不平了。原因一般是因为制造费用有余额——因为某些部门不小心又做了结账月份的领退料引发账务的变化。也有些做费用的会计,别人报表都出了,他又发现凭证有误,把制造费用调整到了期间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里。所以追加的矫正处理:把制费余额转入期间费用,再出报表。极可能所得税计提都要重做,还是蛮折腾人的。

五、生产成本科目与在制品
生产成本科目下设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三个二级科目,这个是属于在制品,在资产负债表体现在在“存货”项下。有些ERP系统,工单系统的余额月末会生成一笔分录:
借:在制品
贷:生产成本-直接材料
贷:生产成本-直接人工
贷: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到了次月初采用红字分录冲回去。
所以做报表取数的时候,要考虑存货该取哪些科目。
八、 会计科目与明细账
刚要开始写的时候,脑子里突然有一幅图景:裹着大衣、箍着围脖、戴着帽子、拿着雨伞的别里科夫说着:千万别出什么乱子。
我们一些老的会计人员【根据故事情节需要,请勿对号入座,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他们对ERP、信息化了解的很少,过去设置科目,有很多的奇闻趣事。所以,等他们开始用ERP了,依然把过去的那套照搬,他们很怕出乱子,很怕有人作坏了他的方子。
他们曾经:
1、原材料科目,居然把材料编码和规格型号设置成了明细科目,比如“原材料-内购-A4大白纸”诸如此类;不用说,库存商品依然;
2、固定资产科目,设置到了资产大类,然后再设小类,恨不能把固定资产明细也设置为明细科目,那就成了“固定资产-电脑及周边设备-打印机-惠普***”;
3、往来类,应收账款设置成为“应收账款-非关联方-深圳市金生丽水有限公司”,依葫芦画瓢,应付账款、其他应收、其他应付,都是一个妈生的;
4、收入分设内外销,然后还有把收入按产品挂的,甚至还有些人巴不得连客户也一起放进去。极可能设置成“主营业务收入-内销收入-照相机-佛山市美了美了有限公司”。
总而言之,仁兄的意思只有一个:我希望总账就是百宝箱,想要啥就有啥。所以差不多把库存的整个进销存业务、固定资产的全部明细、分到具体产品和客户的收入成本、往来账明细,统统地全部的一个不落地搬到了总账里。
看着这完美的科目设置,老会计颔首微笑,给了自己高度的评价——周到、细致、完美!
刚进公司的会计,觉得做个日常账务处理很轻松。可当看到这科目设置的时候不禁捏了一把汗:这需要多少工夫才能把业务数据做的这么规范?经历了数月的规范,数据收集是有了长足进步。可这几个月的账务处理已经让人非常的蓝瘦(难受),录入的工作量增加了数百倍甚至是上千倍也是有的。本来借方挂“原材料”就可以了,可现在要一个一个去找明细科目。本来收入直接分内外销就好了,非得挂到具体的产品。
会计找到了老会计,跟他讲了这些话:
1、因为有存货明细账,所以原材料、库存商品这些只需要有一级科目就可以了
2、应收应付,ERP系统可以启用客户、供应商核算,预收预付也可以采用客户供应商核算,不需要设置到明细科目里,需要查看,可以直接从应收管理系统和应付管理系统里导出来
3、收入成本只需要分内外销就可以了,因为销售明细从ERP系统里可以导出来,有客户、物料编码、单价、数量、税额、销售成本等所有的信息
4、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只要设置到资产大类就可以了,需要看资产的明细数据,从固定资产系统里打开来就可以了
5、其他的长期待摊费用、车辆与人员相关的,可以通过设置项目核算来实现,不需要设置到明细科目里。
老会计觉得自己被革命了,闷在会议室里抽了半天的烟,一条条的捋,最后还是想明白了。就像现在有手机微信了,可以随时跟孩子保持联系,可自己当年,都是每周跟父母写信汇报自己在外的情况。时代变了,需要与时俱进啊。
老会计写下了这些对应关系
存货有:材料仓、成品仓、在制品、周转材料这些组成
应收账:有销售应收管理系统
应付账:有采购应付管理系统
固定资产及长期待摊费用无形资产:有资产管理模块
收入成本:销售管理子系统
以后每月结账之后,要核对这些总账科目跟这些分模块的明细账的结果是否相符。
九、 BOM与工单的关系
有人今天问我,财务可以看到BOM里的材料的价格么?这个问题值得好好说道说道了。

BOM只是一个产品构成的物料清单。不存在材料价格的。原因有如下几个:
1、BOM虽然就在那里,可是生产过程中,我们可以临时换其中的一些物料,一言不合,就把里面某些物料改其他的了。
2、物料的单价不是一成不变的,你说取最新采购价格,可我们仓库里有以前采购的库存,如果你说取当月加权平均价格,这个月还会买进来多少材料还不知道呢?所以,想说取哪个单价也不容易。
3、BOM就像老中医开的方子,药铺到底算出来这一副药多少钱,去每个药店算的都不一样的。老中医是绝不肯在上面划价的,因为开药方的不卖药,即使卖药也不一定在他那买呢。谁也不敢干着招人骂的事情。
4、公司谁对最新产品BOM的价格很关注?销售部的人还有采购开发的人。销售部的人要知道底价,必须先知道成本,所以,天天找采购,求着他们把最新的采购价格及时维护好了,然后笑眯眯地回去研究,卖多少钱可以把竞争对手干趴下。看不到人家的底牌,就多看自己的底牌——这还是有管理的意义的,跟财务无关,我们哪凉快哪呆着去。
5、那财务就一点都不关心BOM成本么?非也。如果是采用标准成本的系统,每月都要发布一次标准成本,这个标准成本=∑BOM用量*最新采购价格+作业标准时间*人工单价+标准作业时间*制造费用单价。其中∑BOM用量*最新采购价格就是标准成本。而实际成本=∑工单材料用量*当月加权凭据价格+实际投入工时*人工实际单价+实际投入工时*制造费用实际单价。
十、 按订单预测计算采购需求
听说两个台风结伴而至,海南受了很大破坏,愿同胞们平安。昨天风大雨大,开车还掉了一个雨刮,只好把雨刮器杆掰上去,一路都在挡风玻璃前跟我说:“NO”.
......一个风雨交加的深夜,一个努力学习的新人,她跟我提了很多学习的要求,其中一条就是让我提供一个根据生产订单和BOM做出一个物料采购计划来。
生产计划、生产管理这可是一门专门的学科啊,但是说是财务应知应会也未尝不可,这几天正好没有主题的灵感,且拿这个话题来唠唠吧。说不定能老树开新花呢。
跟着我的思路,一起来吧:
我是新人,刚到这个公司接手生产管理。假如现在知道下月每周订单分别是出货1000台。包含多种产品。要完成的工作是把采购计划跑出来。
1、请提供各产品准确的BOM和现在能用于出货的库存成品。我首先得知道我要做多少产品。
2、把需要生产的成品,按产品分解到物料,半成品也要往下分解到物料。我先算出我的物料需求数来。
3、需要提供仓库可以用的良品材料的数量、半成品数量,产线可用的材料、半成品数量同时也要提供给我。第2项的结果减去在库在线,得到需要向外部纳入的数量。
4、需要统计已经下了的采购订单,尚有多少未交货。第3项结果要减去在途订单数量,这就得到了要对外采购的数量。
5、请提供供应商+物料的价格、配额、最小包装、最低采购量、备品比例、损耗率【下订单到送达工厂需要多少天】。
6、产线请提供各产品的生产周期——要多长时间才能把产品做完,请一定要考虑可以利用的实际产能、人员。
7、第4项,结合第5、6项的数据,再考虑提前备货天数,即可推算出物料最迟到仓日期。
8、最后根据每周物料需求,对物料需求做一些多次合并一次或者一次分拆多次的调整,生成采购订单。
我们可以做不出MRP的系统,但绝不可以不了解运算的逻辑;我们可以没有ERP系统,可绝不能没有做采购需求测算的方法。
思路比方法工具更珍贵,可以让我们永远保持正确的方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

关注

53

粉丝

2233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小黑屋|Archiver|安德管仲网 ( 粤ICP备20002412号 )

GMT+8, 2024-12-31 01:05 , Processed in 0.06137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