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民主、我们爱自由、我们也爱财富!我们尊孔子、我们尊老子、我们同尊管子!

安德管仲网管仲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780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工作21年,关于增效和降本的回忆(1)

[复制链接]
780 0
越久远的事情记得越清楚,最近的事情却容易忘记,这是人变老的典型特点。全流程降本其实是去年才开始做,但前面20年真的就没有任何涉及“全流程”的降本工作?事实上,很多事情,可能是涉及个人,也有可能涉及团队,更可能是跨部门的工作,一起从里面找一些蛛丝马迹,看到底是怎么实现从财务向经营者进化的。2002年总经理提出的质量方针:准确理解、传达、跟进客户的需求,持续改进,努力做对第一次和每一次,以最合理的成本满足客户。2023年7月份,跟财务的老同事一起聚会,老大提起这个质量方针,在座的同事都还记得,老大说:这么多年,发现很多质量问题,都是因为没有理解客户需求,或者没有传达到位,或者是需求变更没有及时响应,最后影响了产品质量,给公司造成了损失。Know How:以客户为中心,满足客户需求,最核心的是要理解真实需求,有些客户并不知道自己真实需求,准确理解还意味着要加强沟通,去了解客户真实需求,就可以避免一些无效投入。2003年公司从300多人猛增到3000人,但财务的应收、资产、应付、总账、费用、成本和报表都是一个人在做。真的忙不过来,于是每个月出完报表后,我都会找一个周末,静静地回顾哪些工作是最耗时间的,把这些模板设置的更加智能来节省时间,系统也不智能,总账和库存总有差异,每次找不出差异的时候焦头烂额时,总会无奈地宽慰自己:下个月这个时候肯定解决了。就像黑暗中给自己一点微光,要不真的熬不下去。Know How:人家说三个人干五个人的活拿四个人的钱。事实上,我们可能一个人干了几个人的活,但只拿一个人甚至不到一个人的钱。因为我们想学东西、希望未来有更好的发展机会。降本,有时候不需要激励,只要老板有员工需要的“筹码”。2004年做加工,赚的加工费,产品其实就是“工时”,当年工人一个月不到800块,给公司可以赚3200块。若干年后,工人工资涨到了3200块时,每个人给公司只能赚800块。当然,加工业务最后亏损也是有可能的。但做加工有一个好处:你做成的产品即使没有出货,客户都可以“买断”放在咱们仓库,工时损失都可以请款。当时最有意思的事情,就是我们FA自己先把技改项目完成,效率提升带来的收益,会跟客户协商,客户承担技改相关的设备成本(人员相关投入我们承担),然后把技改的成果做分享——比如每工时降本1块钱,给客户降5毛钱就可以了。Know How:客户信守承诺,订单靠谱,只要合理的诉求客户都可以满足,协同降本可以做成果分享。这样的互信关系需要平时慢慢建立。就像从不撒谎的人说:“我饿了”,那真的是需要吃东西才行。这样降本的工作也可以更好地开展。就像人民币贬值,我们外购物料成本上涨了,为了保供我们买了高价物料,这些成本客户愿意分担么?与客户建立互信是至关重要的!2005年公司间业务整合,4月份IT拷贝了一个账套,我完成了新业务的初始化——所有的设置,包括单据、成本中心、工作中心、库位、物料编码规则、财务科目与报表。如果当时请软件公司来实施,估计也得花一个月时间十几万的实施费。当时还做了一件特有成就感的事情:让供应商统一用针式打印机打印四联送货单,其中两联拿回去——其中一联用于请款。供应商把采购订单、对账单、送货单、发票整理好,我们采购只需要做委托付款面单就可以了。Know How:找到对的人,可以托付“终身”,找到对的人,可以托付“大事”。找到利害关系人,可以把工作分出去。这些对于降本,不也很有启发?2006年总经理跟我说分次付款的管理有漏洞,因为复印前一次付款的面单做第二次付款,存在重复复印来请款的风险。我会错了意,把整个采购付款的流程重新梳理了一遍,把制度都做了修订稿。跟总经理汇报的时候,他提起分次付款如何防止重复付款,各自说了不少话,他突然一拍大腿来了句“TMD,有办法了”,他说出了他的妙招——分次付款的委托付款单多一联(红色),这个红联就是下次付款的“回执”,因为回执只有一份,自然就规避了重复付款的风险。Know How:很多工作都可以做到极致,极致意味着流程简化,意味着风险得到了控制,当我们在流程上把不增值的活动尽可能减少后,成本就是最优的。2007年2006年新会计准则修订,我拿到了修订稿,当时还有“待摊费用”的科目,最终发布的定稿版本这个科目取消了,如果没有记错:当时现金改成了库存现金、营业费用改回了销售费用、应交税金改成了应交税费、主营业务收入改成了营业收入。我把新准则的变化做了梳理,结合我们几个账套的情况,做了科目切换、报表修订的PPT,在部门会议上,我提出来要自己的切换计划,得到了领导的许可。做完2006年的年结,我立马开始组织切换工作,2007年1月,我们就开始用新准则了。Know How:每个公司总有一些爱钻研的人,他们热爱自己的工作,也热爱自己的专业,如何让他们有“用武之地”,我觉得需要从公司层面做这方面的人才和能力的管理,可以让他们成为内部讲师,可以让他们做一些专项的工作。让这部分人成为公司攻坚克难的“先锋队”,无论内部改善,还是项目攻关,不仅效率高,而且真的省钱。2008年3月29号SAP项目启动,到10月1日上线。6个月时间瘦了14斤,主要是我自己做成本,要学CO模块,可我还是FI模块的组长,两个模块都在开课,所以我不得不晚上再听另一个模块的录屏。没有系统可以操作,很多地方听一遍是记不住的,所以很多地方需要反复倒退反复听。上完系统后的2个月,因为有很多系统导出的数据需要做处理,所以我做了大量的智能化模板——把导出的数据粘贴到基础数据表页,其他表页完成剔除空行和空列以及格式的调整。MM小组(数据小组)他们需要收集物料主数据,涉及研发、销售、采购、仓库、质量、生管、财务等部门,每次发出去文档给各部门填(那时候还不支持共享文档同时操作),收到数据后,要一个个部门的文件打开,把数据粘贴到对应的单元格,工作量巨大、效率低下。他们找我帮忙,我给他们设计了一套方案:收集主数据的文件名用规范的命名方式,主数据的文件夹里按部门设置二级的文件夹,每个部门发回的文档存到该部门的文件夹里。在主数据收集的文件里,按路径+文件名以及字段所在的单元格,用“=”=”&路径&文件名&表页名&单元格”生成文本公式,当所有文件收集齐后,把这一行“生成公式”的公式选择性粘贴为文本,再替换“=”为“=”,即可把所有取数公式激活。这样就可以不用打开子文件夹的文件,完成取数,如果有多行,公式向下填充即可。Know How:企业的流程规范,部门间协作高效,通过公司的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把流程优化、简并,会大幅提升效率、降低整体的运营成本。但对个体而言,很多人的工作效率可能并不高,这里提到的模板工具,应该成为提高工作效率的利器。有个人“自学成才”的,也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站上巨人的肩膀的那些人必然成为职场的强者。2009年这一年我所在的工厂营业收入7个亿,利润一个亿。印象最深的事情有几件:事件1做预算的时候,PMC对辅料按2008年辅料金额*(1+收入增长率),我对这个结果提出了质疑,说不同产品的辅料定额不一样,要根据不同产品的数量增长来定目标。但预算里每个产品实际生产的数量也可能和预算有差异。我提出了定单个产品辅料金额的方案。比如A产品上一年的辅料金额是0.5元/台,我们对辅料降价也有做具体的方案,最后A产品的辅料金额预算目标定为0.45元/台。每个月的预算金额就是0.45*当月实际生产台数,而实际领用金额可以从库存系统导出领料单汇总。这样就知道哪些产品的辅料节约或者超标。产线因为有考核,也不会超需求领料,月末也不会有大量辅料在产线。这里特别提一下,很多公司应该都存在辅料领用管控不严的情况,车间辅料太多或者单次领用量过大,比如一次领用好几天的用量,就增加了物料丢失的风险。事件2做预算时我会找生产技术部IE工程师要所有产品的标准工时数据,一般他会用10月底真实的工时为基准,按下降15%作为第二年的标准工时。我向他请教:生产效率真的可以提高这么多么?他跟我说:我们已经连续三年下降17%了。我反查了主要产品过去几年的工时数据,确实跟他说的一致。后来我又专门找了个时间向他请教是如何做到的,他说:我们主要是解决瓶颈工位,通过投入一些自动化设备实现以机代人,定期会对工序做一些合并和调整,通过增加在产品数量减少工序间的等待,所以ST的下降一部分是来自减少用人,另一方面是消除等待的浪费。Know How:通过目标管理,不仅仅实现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还会提升管理水平。而精益技改往往都是小投入大回报,IE和生产技术部门一定要跟产线员工及管理者紧密合作,才能把效率提升的工作顺利开展下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2

粉丝

31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小黑屋|Archiver|安德管仲网 ( 粤ICP备20002412号 )

GMT+8, 2024-12-22 09:45 , Processed in 0.07854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