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民主、我们爱自由、我们也爱财富!我们尊孔子、我们尊老子、我们同尊管子!

安德管仲网管仲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429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经营分析之痛-核算质量差

[复制链接]
429 0
[color=var(--weui-FG-HALF)]业务流程没有规范好,带来的后果很严重。20年前财务流传一句话“不上ERP等死,上ERP找死”,当时听了挺乐。后来上了ERP,很多业务通过系统设置可以自动生成会计凭证,觉得还是减轻了很多工作量。但业务操作不规范也带来很多困扰,我们当时说的是“系统输入的是垃圾,输出的必定是垃圾”。成本没有算准,我们可以通过调账保证财务经营结果大致准确,但成本的明细数据质量差,很多分析就无法顺利开展。我举一些例子说明:1、采购价格维护错误材料入库金额错了,应付账款也错了。算完成本后发现异常,我们可以做调整,如果是当月采购单价错误还可以返工重做,如果是之前月份入库单价错了,可能上月就已经通过加权平均带走了一部分的金额,我们无法再还原之前月份的错误对主营业务成本、在制品、库存商品(可能还有发出商品)影响金额各多少。再加上继续影响当月的完工产品成本,进而继续对在制品、完工产品和销售成本(含发出商品)的金额,想要把真实结果调整出来,已经无力回天了。我们发现差错的时候,很希望这部分价格错误的库存都被领用,并且都已经都做成了成品并实现了销售。那之前的差错只需要直接调整到主营业务成本就可以了(不跨年调整在当月是可以的)。如果我们发现在材料仓、工单、在库成品的成本都还有余额,那想要还原为真实成本,需要我们把正确单价用excel模拟一遍,然后分别调整在库原材料、工单材料成本、库存商品材料成本,把差异金额转当月主营业务成本。意思就是:过去的一笔调账购销,只求账面存货平安无恙。2、核算方法不合理我们经常发现成本或者存货金额异常,它神出鬼没——有时候是产品的销售收入对应的主营业务成本异常,有时候是工单在制余额异常,有时候发现结存数量很小单价却畸高,凡此种种,数不胜数。3、案例分享比如我们有两个车间,A车间是简单的流水线,全靠员工做产品组装,而B车间投入了大量的自动化设备,差不多实现了“黑灯工厂”——不需要什么人在车间,晚上关灯让设备自己生产产品就是。而财务做成本核算的时候,居然把两个车间的人工、制造费用都选择了按投入工时分摊。直接人工分摊勉强说得过去,毕竟用人多的车间应该多承担人工成本,但是让A车间承担B车间的电费、折旧费、设备维修费,这天理何在?财务都是讲道理的人,可很多人算成本的时候,一点都不讲理。什么按完工数量分摊、按产品产值分摊都是存在的。两个车间各自有自己的直接员工、各自的设备、各自的管理人员,这些是完全可以按车间做统计的,为什么源头是清晰的,却通过核算把他们做成了大锅饭?制造费用里,我们管理和间接人员的薪酬福利、折旧费、电费、辅料消耗品、生产损坏、厂租这些可能占了制造费用的90%。这些费用我们逐项看,首先尽量分到具体的产品系列(可以在ERP设置产品系列的成本中心),领用辅料按产品系列成本中心领用,谁也不占谁便宜;厂租按占地面积分到具体的产品系列也不成问题(毕竟一条产线生产不同产品系列的情况非常少);而生产损坏本来就是从不同车间不同产线退仓的,做计提的时候我们只要从系统导出来明细数据(最好让退仓单注明是哪个工单退的,我们根据工单就可以找到具体的产品系列),就可以直接计入到具体的产品系列了;电费的分摊,我们最好是按车间有电表统计用电量,如果没有,我们可以统计设备的功率,结合设备稼动情况做用电量的测算——财务不会的事情,交给会弄的人去做;而设备折旧,如果是产品线专用的,一定要挂到产品线这一级的成本中心,如果是共用设备很贵(比如二次元、三坐标),我们不妨做设备使用时间的统计,月底按使用时间占比做折旧的转移(公共部门转移到具体的产品系列的成本中心)。间接和制造系统的管理人员薪酬福利,我们最好是能根据他们的职责,能分到具体产品系列的,从工资表就分开来,如果是分不清,我曾经试过让他们做工作量的分布情况,比如一个计划员工资6000元,三个产品系列的工作量各1/3,那就各分摊2000元。把所有人的理论工资分完之后,得到一个理论分摊金额——以此为分摊依据来分摊整个部门的费用,假如PMC有12个人,理论工资一共10万,按每个人工作量分摊的结果是ABC三个产品系列分别占比30%、20%、50%,整个部门的费用一共24万元,则ABC三个产品系列分别承担7.2万、2.8万、12万。我当时对这种内部费用转移特意在制造费用科目下设立了一个二级科目“制造费用-内部转移”,这样我一笔分录就可以把PMC的部门费用转出去了:借:制造费用-内部转移 A系列 7.2万借:制造费用-内部转移 B系列 2.8万借:制造费用-内部转移 C系列 12万借:制造费用-内部转移 PMC -24万我们做费用报表的时候,排除制造费用-内部转移这个科目就可以了。我重点分享了制造费用准确分摊的方法,如果我们把90%的制造费用都已经按最合理的依据逐项分摊到了具体的产品系列,剩余的10%,大家按投入工时分摊也不会影响核算结果的准确。
关于直接人工的核算,我们工厂会存在人员借入借出,这些要做好工时转移单。最终制造部门只有一条要求:我用了多少人力,我就承担多少工资,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行!大家可以看看《做顶尖成本会计应知应会》关于“人工成本的二次分摊”,解决人员调动的影响,这里就不赘述了。


[color=rgba(0, 0, 0, 0.9)][backcolor=var(--weui-BG-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2

粉丝

31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小黑屋|Archiver|安德管仲网 ( 粤ICP备20002412号 )

GMT+8, 2024-11-13 15:05 , Processed in 0.06753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