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民主、我们爱自由、我们也爱财富!我们尊孔子、我们尊老子、我们同尊管子!

安德管仲网管仲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837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长三角制造业出现减员停工现象 产业空心化初现

[复制链接]
1837 0
资本撤离实业 部分中小企业转型“走样”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调研发现,与今年上半年相比,成本高、融资难、订单少、用工难等固有“难题”并未解决,而对行业和经济形势失去信心成了部分企业主的“新难题”。另外,摆在企业主面前的“转型”路,事实上也因企业转向开办小额贷款公司等其他投资性行业走了样,产业“空心化”有扩大的趋势。专家认为,一旦企业对未来预期悲观,抱有现金为王的想法缩减产能或停工、停产,企业名存实亡,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都会产生较大影响。

  产业“空心化”初步显现

  记者近日调研了解到,由于出口和内需不旺,长三角部分生产型企业出现减员、停工、停产情况,更有部分企业对经济复苏和产业前景较为悲观,已经开始主动收缩产能甚至变卖机器、出租厂房,所谓的“转型”其实并未真正出现,而是转向经营小额贷款公司或投资性行业。

  据江苏省无锡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1-8月无锡共注销企业1953家,其中制造类企业440家,占22.5%,在各行业中排名跃居第二,主要是一些做产业配套的小企业。同时,全市新增内资企业12000多家,其中各类投资公司数量最多,粗略估计约占30%,基本每个乡镇都有一家小额贷款公司。这表明,大量资金从实体经济撤出,转向各类股权投资、小额贷款公司等。

  2011年下半年,几家上海纺织服装企业也集资一亿多元在江苏开办了一家小额贷款公司,不到一个月全部贷给了房地产开发企业,收益高达25%以上。

  上海市工商联纺织服装商会会长朱政平预计,根据目前形势,纯粹从事外贸订单生产的纺织服装业在上海还有两年的生存时间,转到外地也不会超过五年,企业自然会早做打算找出路,由实业转向投资公司正成为一种趋势。现在一些企业也纷纷把自有资金借给小额贷款公司,可获得15%的收益,而主业却在不断缩减规模,甚至变卖机器、出租厂房,实业已名存实亡。

  产业“空心化”的后果在温州已经初步显现。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告诉记者,在利润的诱惑下,近两三年温州相当多企业抽出生产资金,投向民间借贷。近期,温州民间借贷案件增多,多家知名企业倒闭,老板潜逃。今年以来,温州上规模的企业老板潜逃的超过50人,小企业老板跑路的更多。仅9月下旬,温州市就发生3起因债务危机老板被逼上绝路而跳楼自杀事件,造成2死1伤。

  温州企业面临的处境也引起了中央的重视。10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温州调查中小企业发展情况,要求政府将小微企业作为重点支持对象,加强对中小企业民间借贷的监管和引导,采取有效措施遏制高利贷化倾向,妥善处理企业之间担保、企业资金链断裂问题。

  制造业信心不足成新难题

  “没有内生增长动力,想转型没有真正的抓手。现在关掉还剩点钱,以后再关可能这些企业连本钱都没有了。上海纺织服装行业正在萎缩,从高峰的55万大军到现在只有2万人,可能生产一线的工人只有几千个。最重要的是今年4月份开始,很多制造业企业的信心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还低,以至于一些企业做好了关停并转的准备。”上海题桥纺织纱染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董勤霞说。

  从苏宁电器、国美电器等家电连锁企业1-9月的销售数据来看,在长三角地区尤其是上海市场,单店销售规模同比下降,普遍降幅在10%以上,上海一位家电连锁企业的负责人感叹,从事这个行业近10年来首次感到市场难做,这么不“给力”。

  韩国一家电子消费品制造企业华东区负责人称,今年以来公司销售持续下滑,由于电子消费品市场价格变化太快,企业不敢有太多库存,工厂生产计划只能走一步看一步。现在最担心的是消费不景气会延续到明年甚至后年,企业即便加大投入也没有回报,销售依然没有起色。夏普商贸(中国)有限公司也向记者承认,由于市场销售很不景气,其在上海的空调生产工厂已经停工数月。

  警惕产业“空心化”范围扩大

  周德文表示,产业空心化有三个明显标志:第一,大量资本逃离实业;第二,大量企业外流外迁,甚至到国外发展;第三,很多企业利用实业平台取得银行的贷款,却没有专款专用,而是投资矿山、房地产等。目前产业“空心化”有扩大的趋势,前几年在温州出现的从实体经济抽调资金投资房地产、放高利贷现象,正在向内陆省份转移。“很多传统制造企业对实业信心不足,实业不稳,这是很值得担心的。”

  周德文介绍,温州目前有大约36万家中小企业,上半年20%的企业处于半停工或停工状态,现在这一数字扩大到30%左右,如果再不施救,明年春节过后可能会有40%的中小企业停工或半停工,这种情况下谈转型更是痴人说梦。

  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和浙江省统计局对全省1525家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三季度浙江省企业景气指数为133,同比回落6 .8点,环比回落2 .6点,仍处于“较为景气”区间。企业家信心指数小幅回落,为123 .7,分别比去年同期和今年二季度回落10.5点和4.1点,自去年四季度以来,呈逐季回落态势。

  珠三角地区小企业同样面临较大生存压力。近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阿里巴巴对珠三角6个县市的95家小企业、11家专业市场和15家当地银行进行实地走访,并通过网络问卷的形式对珠三角各地2889家小企业进行网上调研的结果显示,原材料成本的上涨导致珠三角小企业利润出现大幅下滑,与2010年相比平均利润减少约30%至40%,用工成本上升,经营困难加大。

  另外,调查显示,国内外订单萎缩以及汇率等因素也在挤压企业利润,小企业只能消耗2009年、2010年良好经济形势下的积累艰难维持。72.45%的小企业预计未来6个月没有利润或小幅亏损,3 .29%的小企业预计未来6个月可能大幅亏损或歇业。利润下滑已成为今年小企业最难迈过的一道坎。

  防范“冬眠”企业吞噬经济活力

  《经济参考报》记者调研后发现,这些企业在面临众多压力之后,并没有选择直接退出行业,而是不行动、不退出、不注销,这样的“冬眠”企业可能会吞噬经济的活力。

  “冬眠”企业频频现身

  经济学家辜胜阻日前表示,中国中小企业60%至70%正面临严峻的生存困境,剩下的10%是在升级,只有20%在转型。政府主管部门根据报表说没有出现中小企业大量倒闭现象,是因为可能存在大量“半死不活”的企业,只是没有去管理部门注销。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时候,大家都在‘过冬’,但有的企业‘冬眠’到现在也没醒来。”朱政平称,近期上海市工商联纺织服装商会和会员单位联系时发现,有20%至30%的企业居然已经停工、停产或不再从事这个行业了。

  上海思多客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万乐刚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在上海只有一个1000多平方米仓库,一个办公室,再过两年就打算转行。此前他在浙江平湖、江苏淮安和上海嘉定的三家服装厂已相继关闭,欧美50多个客户只剩3个。

  更有一些企业实质上毫无创新转型可言,只能在资本市场变着法子圈钱。江苏省一家上市公司上市18年来,6次更换大股东,主业先后从化纤转为毛纺品,由毛纺品、房地产转为生物医药产品,现在又将转为煤化工产业。财经评论人士叶檀称,像这种靠频繁的重组圈钱的“壳公司”,很难在经营层面带来实质性转机,甚至许多上市公司只能靠政府的补贴勉强盈利。

  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所长张晖明告诉记者,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基本面仍是好的,只是少部分企业经营状况出了问题。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压力比较严峻,已经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各地也出台了不少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目前关键是把这些政策落到实处,淘汰一批,升级一批,转型一批,留下的企业抗风险性就会更强。

  政府救助应有选择

  对于部分企业在遇到困难不行动、不退出、不注销的“冬眠”行为,一些专家认为应当区别对待,救助不是见者有份,要让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起作用,防范“冬眠”企业吞噬经济活力。

  “企业处于‘僵尸’状态,就像植物人一样,虽然活着,但时刻需要救助,能不能醒来很难说。”知名财经评论人士叶檀称,靠政府的补贴勉强盈利,且多年补贴而无法形成自身造血机制的企业,早就该被淘汰。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逐渐进入衰退期,日本政府实施了各种保护政策,结果本应退出市场的大量“僵尸”企业存活下来,导致更长时间的衰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各国救活了本该倒闭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导致大批“冬眠”企业出现,反而使得金融危机持续了较长时间。

  张晖明认为,中小企业这一群体本身就存在高淘汰率的特征,多数中小企业长不大、做不强是正常现象。经验显示,新成立的中小企业在五年内倒闭的比例大致在80%左右,而大多数都是企业自身因素导致失败的,诸如企业管理、架构设计、流程、营销、融资等,一个环节不行都可能导致企业的整体性失败。金融危机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加速了一些企业淘汰。

  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协调办公室副主任葛东波认为,参照国外经验,一般需对三类企业提供政策支持:一是高新科技类企业,这类企业具有较高的增长潜力以直接融资为主,寻求上市来募集发展资金;二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国家对这类企业放贷有一定的政策支持,从而保障社会就业;三是由于金融危机等偶发性因素导致资金周转不灵的企业,这类企业若获得担保、支持有起死回生的可能。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也认为,政府救助应防范道德风险,避免造成对不负责任的投融资给予鼓励的逆向选择机制。从长远来看,民间融资的高利率和其面对的高风险是相对应的,应该培育高收益债券市场的发展,对此类融资需求进行市场化的规范管理。

  加快金融市场对内开放步伐

  针对中小企业现状,多位专家认为,一方面要防止“冬眠”的企业拖累实体经济,对落后的、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坚决予以淘汰,另一方面也要对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成长型企业施以援手,切实减轻企业税负,放松信贷,鼓励更多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

  专家认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根本途径,还是要加快金融市场对内开放步伐,允许民间资本进入更多金融领域,开办更多小额贷款公司。同时,要实行差别化利率,对实体经济的中小企业降低贷款利率。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称,回顾这些年,每当遭遇中小企业融资难,成立中小银行的呼声就会很高涨,可一旦融资难退去,呼声就会渐稀。这次似乎也不例外,为防止再度陷入“好了伤疤忘了痛”的轮回,需要更现实、更具可操作性的方案。因此成立中小银行可自小额贷款公司始,可考虑遴选一批表现优秀的小额贷款公司直接翻牌为银行。

  另外,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还建议降低中小企业上市门槛。现在企业过度依赖于间接融资,80%以上的资金来源于银行,货币政策一收紧企业就存活不下去了,而国外80%都是直接融资。

  上海汇金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虞晓东则建议,债券融资无疑可以降低融资成本,企业债券的发行需要降低门槛,而且需要进一步市场化。目前,中小企业通过债券融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中小企业的信用不足,发债信用不足,所以通过集合债券、集合信托的形式融资,但规模并不大,需要政府贴息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此次对微、小企业的“金融+财税”政策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企业经营与融资的矛盾,但仍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此次政策只针对微、小型企业,而贷款规模中占比30%的中型企业并未获得政策的扶持,这部分企业对经济与就业活动的影响可能更大;二是今年5月银监会已公布的类似政策并未起到相应效果,原因在于货币环境偏紧与经济下滑的双重影响下,银行惜贷现象依然普遍存在。而财税政策的影响相对缓慢,因此这次政策能否真正缓解中小企业的经营困境,政策措施的落实非常关键。

  记者 魏宗凯 周琳 姚玉洁 江苏 上海 浙江报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0

粉丝

714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小黑屋|Archiver|安德管仲网 ( 粤ICP备20002412号 )

GMT+8, 2024-12-24 10:26 , Processed in 0.06003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