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煜 什么动力促成了中国商业史上规模最大也是争议最多的跨国公司并购案?
─────────────────────────────────────────────────────────────────
朱新礼
2008年9月11日晚7点,朱新礼在汇源集团中秋联欢晚会上露面。他现在是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外资收购中资企业控股权交易的主角:可口可乐公司(Coca-Cola Co.)计划斥资大约24亿美元收购中国汇源果汁集团(China Huiyuan Juice Group Ltd.),一旦商务部批准,收购成功,这将是可口可乐122年历史上的第二大收购案。
朱特意将晚会提前一天举行,以安抚躁动的汇源员工。在会上,他信誓旦旦保证说,被可口可乐并购后,对方会把果汁产品集中放到汇源来生产,员工的福利、待遇都会得到改善。如果真如外界所担心的那样,可口可乐“剿灭”了众人为之奋斗了16年的汇源品牌,“汇源人和我绝对不会答应”。
关于这笔交易的消息在9月3日一经传出,舆论大哗。究其原因,除去引爆反对中国品牌被外资收购的民族情绪外,可口可乐未来10年雄心勃勃的计划初露端倪也是其中之一。可口可乐的竞争对手们如临大敌,只得寄望于中国的反垄断法能为该收购设置障碍。一位百事集团的内部人士哀叹说,可口可乐已在碳酸类饮料中占去超过50%的份额。如果收购汇源成功,“会成为百事集团在非碳酸饮料领域的大麻烦”。
也许是考虑到以上诸多因素,谈判进行得十分隐秘——惟独8月8日奥运会开幕式,朱新礼作为可口可乐的客人出现在鸟巢这一幕,让极少数细心的人略感蹊跷。在这之前,5月汶川大地震之后,朱公开表示,为支援灾区,汇源准备在都江堰投资4亿建猕猴桃水果加工工厂。8月15日,汇源集团在广东惠东县开工建工厂,首期投资额达1.5亿元,配置6条饮料灌装线,生产经营果汁饮料和纯净水。8月29日,汇源副总赵金林还前往网易参与汇源的品牌推广活动——而就在此时,朱新礼和可乐的谈判则已接近尾声。
据说,从可口可乐正式提出收购到交易谈妥,历时只有两个月,被认为是谈判速度最快的外资收购中资企业案例之一。“但这个交易前期铺垫很多,堪称水道渠成,”朱对《环球企业家》反驳说:“在这之前,可口可乐和汇源之间早已频繁互访5年以上。”几年前,可口可乐曾派出专机接朱和副手前去总部参观,在谈判正式开启之前,可口可乐也派人视察过汇源遍布中国的36个工厂。
促使朱最后做出决定的实际是可口可乐开出的价码——“(可乐的)出价太有诱惑力了,”一位汇源内部人士说:“令人很难抗拒。”
朱新礼说,他早已料到这桩巨额收购会将自己卷入有关民族品牌的激烈讨论。因此,8月31日签约之后,他索性将手机扔在办公室,自己“跑进山里去”调整心态。“万一收购不成,”朱半开玩笑地说:“这(指交易带来的舆论)就是给汇源打广告了。”
一天半独处后,朱新礼回来面对公众。外界普遍对他为何要卖掉一只下金蛋的母鸡迷惑不解,尤其汇源已经费劲周折在2007年登陆香港H股,基本解决了资金问题。对此,朱的回答只有12个字:“与其占有财富,不如占有资源。”他反复提醒大众,这并不是一个人们想象中外资消灭民族品牌“阴谋论”的个案:随着近年来碳酸饮料市场份额不断下降,可口可乐要靠汇源的品牌大力发展自己的非碳酸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