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民主、我们爱自由、我们也爱财富!我们尊孔子、我们尊老子、我们同尊管子!

安德管仲网管仲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587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MSN大败局:创业者应学到什么?

[复制链接]
1587 0
2


  在你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除中国区之外,MSN被微软永久冰封了。说到它的近况,真是让人感慨万分:你我都是它一度辉煌的见证者,“有事没事挂着MSN”在当年是白领阶层的象征;现在它却沦为一款近乎于鸡肋的应用,甚至成了网络诈骗高发地。
  微软此次在中国的举措,是希望将MSN变为Windows8的入口。没错,对各位中国用户来说,沉淀在上面的关系并没有消失。但作为它大起大落的见证者,我们需要做点什么?在MSN身上发生的“杯具”,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
  本次做客《产品》栏目的嘉宾是“触宝”创始人王佳梁与“个推”创始人方毅。
  王佳梁,微软离职员工。虽然他在微软时并未效力于MSN团队,但他也曾替位于上海、离他近在咫尺的MSN全球研发部干着急。对于旧东家的产品,他认为,MSN的问题都在于细节,而MSN与QQ的交手,成就了如今中国互联网领域顶级高手腾讯的第一次、也许是唯一一次逆袭。
  方毅,多次创业,曾推出的产品包括手机备备、个信、个推,个推刚刚庆祝完“用户超过两亿”。他心直口快,在微信群中曾经当众“调戏”过马化腾。巧的是,在PC端,MSN败给了腾讯QQ;在移动端,他的“个信”败给了腾讯微信。他和MSN曾经拥有相同的对手(而他们也都失败了)。
2

本期观察家 王佳梁

  微软前员工、“触宝”创始人
  MSN的商业运营方面我不太了解,但是我刚进微软没多久,2006年左右,微软在上海成立了一个部门,做MSN全球研发,把整体研发的一部分专门切给中国来做,就在徐家汇的港汇广场。有三百多号人,分工很细,光一个“登录”功能就考虑到各种情况,最后要上百人来做。把MSN比作一艘航空母舰,它需要一整个战斗群,边上肯定要有护卫舰、直升飞机,中国团队就相当于一个护卫舰。
  起初MSN是一家为了对抗AOL,提供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相当于互联网接入服务)服务的微软子公司,AOL有一个AIM,微软就推了一个MSN Messenger Service来增加用户粘性。没想到它比预想的成功很多。
  MSN在2002年、2003年的时候就已经很流行,北上广深的白领都用MSN,我感觉这个情况一直持续到2008年。后来它就没落了。
  它最明显的问题在于产品越来越僵化,停滞不前。它的产品的功能实在太贫乏了,或者说有用的功能都没有,却加了一堆用户看来很鸡肋的功能。白领阶级最有感触的是,MSN的对话窗口必须要在Windows任务栏里面,如果上班聊天的话,任务栏那里一堆东西在那儿闪,老板走过去就能看到。QQ不一样,只有右下角一个小图标,按一个快捷键窗口就弹出来了。
  还有“传文件”。IM的主要工作是聊天,传文件是辅助的功能。MSN无法实现“断点续传”,加上自己的网络不稳定,没有传过去还要重新来一遍。最鼎盛的时候,QQ还是承载一个备选工具的作用,后来所有人都用QQ传文件了,尤其是比较大的文件。
  这些都是用户体验的细节,但它们让MSN慢慢地丧失了白领用户群体。白领本来是非常顶MSN的,因为大家都觉得QQ属于学生用的东西。我觉得,从战略的思路来讲,MSN比QQ更清晰。它通过IM工具开始,慢慢加上一些社交属性,比如加上Spaces。最后却是QQ赢了,这多多少少有运气的成份在里面,它本身的规划包括整个产品脉络上并没有显得多么地前瞻性。
  MSN靠的是战略,而QQ靠的是战术。进入中国的时候,MSN就像QQ的颠覆者那时候上网的人不多,但谁都知道QQ。
  QQ的执行力很强,产品的用户体验也好,它一直在想用户需要什么,用户需要我就做。我估计QQ也没有太多战略布局,你想QQ是属于内部竞争式的,不管那时候是不是这种文化,肯定有那种苗头了,甚至有些机会主义的成分。
  这就有点儿像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MSN是前者,它觉得这个东西战略上面意义重大,就投入巨大的资源,哪怕它不赚钱、用户起得比较慢,也得做;QQ就是优胜劣汰,用户抉择,即使这个产品有别人开始做了,也可以尝试一下。其实我觉得,苹果也是计划经济,开始它是异类,它来一步步引导你使用它,别看现在风靡,以前它也是小众的嘛!
  在定位上,MSN非常清晰,它相当于实名制,以熟人社交为主。你必须要知道对方的ID,否则没办法查找,不会有陌生人去加你,你也没法去加别人;QQ里面都是匿名,还有个查找功能,可以根据年龄、地域等来查,那时候还流行网友见面,小年轻们想要接触社会,QQ也算是当年的“约炮神器”了。MSN主打白领,是已有圈子的维护,而QQ是结识。所以我和老外谈论这两款产品,用到的两个单词是Discovery和Maintenance。
  其实大家一度也唱衰QQ,它的用户群体都是十几岁的年轻人。包括现在我都觉得,它不应该成为白领用户的首选。MSN衰落之后,应该会出现新的产品。现在我发现微信可以起到这种作用,因为微信也是从白领这边开始起来的,所谓的那些精英群体,用户中很大一部分跟MSN有重合。这说明大家并不完全对QQ满意。微信如果主推桌面版的话,大部分人都会转到微信上面去。现在其实QQ是承载了陌生人社交和熟人社交的双重角色。
  但从另一个角度,MSN衰落的时间与谷歌、苹果崛起的时间是差不多的。在中国,这又是伴着开心网、人人网、微博起来的时间段。
  谷歌一发展起来,MSN在美国就开始往下掉。在2002年、2003年的时候硅谷很多学校都开始用LINUX,但是无法与MSN兼容,那边用户迁移到AOL、Yahoo! Messenger;后来都跑到Gtalk上面去了,再后来Facebook、Twitter出现,大家就不流行聊天了。美国人喜欢“异步”沟通,你发给我一个东西,我不需要马上回给你,比如说电话留言、邮件。美国人时间管理比中国人好,这是一种文化的细微差异。
  在中国,早期IM其实是充当了社交网络的角色。后来等到人人网、微博起来之后,分流了一部分人。那上面的一些信息,原来是通过IM里面的“聊天群”来实现的。MSN那时候开始加速没落,聊天群它也没做好,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办法组建一个群,而QQ群则是由来已久。MSN的Spaces有一段时间也很火,而且会把用户文章的标题放到签名里面来滚动更新,所以我说MSN的战略规划是非常宏大的。但很可惜,这些动作都是它快不行了的时候才做的。
  好好研究MSN的处境,我发现,它的每一个问题单独来看都不是特别重要的,但恰恰又是用户体验里面一个不可缺少的一环;它输就输在细节上,而细节最后很致命。它当年的成功,只是因为当时用户没有更好的其他选择。
  不过,这又让我联想到微信的处境。没错,我对它有些担心。它的兴起,一方面是因为用户在往手机上转,另一方面是以往的IM里面垃圾信息越来越多,就像QQ上的人乱七八糟的,又都是用网名。垃圾关系越来越多的话,这个社交网络或者通信工具的价值会不断下降,维护成本也越高。但是说白了,在我看来,微信的核心仍然像QQ一样,也就是结交陌生人,很难保证过一段时间不会发生QQ之前的问题。
  也许这类产品都是周而复始的循环,什么时候它变得臃肿,就需要被颠覆。就好像你的电脑硬盘不断地被塞进去东西,塞到后来的话,你唯一需要的是更新换代,换一台新电脑,而不是再去优化,再怎么优化它也都是乱糟糟的。
  本期观察家 方毅
  “个推”创始人
  作为用户,我99年开始用QQ,2000年用MSN;QQ上面高中同学比较多,大学同学就基本上都是加MSN了。然后工作之后因为我觉得QQ太闹腾,就长期不用了,隔四个月上去一次看一下留言。
  MSN成了我的官方通讯工具,我的电脑设置为开机自动启动的只有它,然后就一直挂着。2006年~2008年这段时间,我基本上平时都挂着,因为在它上面大家不闹腾。在开心网出来之前,你不开机挂个MSN你简直就不是个白领。
  我也设身处地为MSN想过,其实它失去了好几次机会,才沦为现在的样子。
  首先是2006年~2008年之间的产品机会。做“个信”的时候,我挖了一个MSN之前的中国区总架构师,现在他还是团队技术负责人。他跟我讲过,MSN很扯的一个事儿是,版本升级必须是全球升级,基本是以美国的时间半夜为主,导致中国都是大白天升级,系统一升级用户就没法用了;后来跟美国总部去沟通,对方说咱们不可能考虑到每个国家嘛。MSN这么一个大产品,在中国每次升级大概会有10%到5%的用户就再也不回来了,团队都很痛苦:好不容易激活一个用户,一升级就这样子,这不是要把自己搞死吗?
  现在跟Skype合并之后,中国区还算相对独立。整个全球范围来看,在中国都算做了一些创新、本地化的东西,其他地方都是全球一把抓,总部还不断强调要保持产品的统一性,不要让版本分化。所以深层原因来看,MSN的死掉就是机构极其臃肿、决策不灵活导致的。
  包括MSN在全球撤出的新闻之后,唐骏也说过他倡导“加群”,群加得好不好很重要。其实对我来说,现在微信99%的活跃都是在群上,QQ也是这样,从最早的聊天需求,到后面的匿名交友需求,再往后实际上主要是群,相当于为大家建立一个通信录。MSN这几步都没走,从上来开始就一直是通信需求。MSN所谓的“群”根本不是群的概念,就意味着把一堆人抓起来聊天;而QQ是把群做得非常深的。
  还有QQ的“在线对其隐身”,这个很酷的,完全体会到作为一个用户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对人性的挖掘非常灵活。MSN从来就没有让你觉得酷,你使用它的时候,总会觉得“哎呀怎么这样,好吧,我从了”。
  包括MSN自己的Hotmail原来做得非常好原本中国两类人嘛,“土人”就用163,“洋人”全用Hotmail。Gmail后来做好了,我没看到Hotmail怎么改进。微软的技术不至于比谷歌差到哪里去吧?到后来,我发现得邮箱者得天下,网易后来其实是邮箱带动了游戏,微信是靠QQ邮箱的经验做起来的。邮箱这东西是一个强账号系统,单兵生存能力强,只要你的用户体验好,天下其他产品关我屁事,我用着好就好;用我们公司的说法就是刚需、高频。
  然后,MSN又失去了和开心网、新浪微博合作方面的机会。MSN的用户体系跟QQ完全不一样的,它的用户体系是开放的,你输入用户名、密码就能把好友关系整个导出来,而QQ一直到现在为止还不开放。我说的开放是指,比如Facebook刚推出时,你的好友关系怎么建立?现在应该都是输入Gmail帐号,以前更多是把MSN帐号输进去,然后帮你导出来,你的好友关系都在里面了,这些人上来了就加为好友。在美国来讲,MSN的概念很先进,美国所有的社交网站的母体都是MSN。现在微信的关系是基于手机通信录导上来的;中国在微信这种模式出来之前,其实没有导用户的好方法,包括人人网和开心网都是导MSN。
  当时开心网把MSN导过去的时候,我还尝试在MSN上找人聊,发现人都还在。然后开心网起来,把MSN的活跃度带过去了,人都在那里互动了。抢车位是弱联系,等于把聊天形式从文字表达变成了抢抢车位、买卖好友这样的异步交互。
  跟开心网、新浪微博的合作,MSN没有做深,你能看出它挣扎了一下,把新浪微博上发的内容转到它的签名里面;但是导了用户之后,对微博有用,对它自己还是没有好处。它没有把主动权收回来,至少多做一些让用户活跃的东西。
  接着的机会是“3Q大战”。3Q大战让大家都看了一把热闹,我觉得那是MSN一个绝地回生的点。它如果有机会杀出来,秀一下情操,又是一个营销点,至少那批原来MSN的老用户实际上还是有节操的。
  但MSN不作为,连新浪都在推他的UC,MSN就没有落井下石。我觉得这个时候必须落井下石。3Q大战以前我们跟阿里巴巴的人也在聊,巨头之间相互打,根本没有任何打败对方的可能性,只有等其中一个人犯昏招。QQ出的那招其实挺昏的,只要有比较勇猛的东西攻上来,至少白领这块儿人群就能挖回来,因为QQ那时候有很多人去卸载它了,至少很多人对它有意见。微博上大家都在骂,连我哥、我姐、他们家读小学的小朋友都问我这个事情。MSN应该猛攻上去,直接把那批有情绪的人承接过来,那个时候大量的人在电脑上还装载着MSN呢。
  最后是移动端的机会。MSN到今天为止在移动端都没什么动作,原来它的移动端是包给PICA。360还弄了一个口信,包括盛大都先出一个Youni,大家都在做,却没有MSN的任何声音。最后微信成功,干掉了两个产品:手机QQ跟MSN。微信上来之后,MSN有点万劫不复的感觉。
  我觉得它经历的整个过程是:开心网出来之后,整个互联网走向娱乐化,MSN被开心网干掉了;然后开心网没落,人人网没有进入到白领阶层,最后QQ慢慢地渗透到开心网的那批用户,接着又出了微信。从用户流转的角度来说,实际上是:MSN把用户传给开心网,开心网再传回到QQ,微信来了之后,完全把白领接过来了。
  我记得有一个对张小龙的采访,人家让他定义微信,他不定义。我老婆的名言是,我们经常在一个决定前面犹豫不决,她就形容“一只大雁飞过”,她的建议是先把它打下来再说,别考虑以后怎么打。移动互联网至少在前面两年发生的情况是,一个月一个变化,然后就基本是一个季度换一个概念。如果你像MSN那样,那你可能就挂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0

粉丝

714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小黑屋|Archiver|安德管仲网 ( 粤ICP备20002412号 )

GMT+8, 2025-1-8 05:46 , Processed in 0.06037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