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民主、我们爱自由、我们也爱财富!我们尊孔子、我们尊老子、我们同尊管子!

安德管仲网管仲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2115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崛起湘商:一个全新思想的商业群体

[复制链接]
2115 0
四水汇洞庭,万商聚巴陵。十月底,2008湖南经济合作洽谈会暨第二届湘商大会在岳阳完美谢幕。《中国商人》杂志社记者受邀参与了本次大会,目睹了为期三天的大会在岳阳文化艺术会展中心隆重举行,最吸引记者关注的是“2008杰出湘商评选活动颁奖典礼”。

其中,梁稳根等12人获得“2008杰出湘商奖”,易小迪等20人获得“2008兴湘贡献奖”,熊晓鸽等40人获得“2008优秀湘商奖”,商兴洲等30人获得“2008兴湘贡献提名奖”。来自湖南本土和省外的“中国杰出湘商”,获得了来自家乡人民授予的殊荣。

崛起湘商:一个全新思想的商业群体

伍继延 枕戈

经世致用创新经济

  1840年,爆发在珠江口的一场战争,把中国卷入到了世界历史的现代进程中,帝国主义的全球化扩张撕下了所谓现代文明温情脉脉的面纱,使中国开始了不断蒙羞的灾难历史:船坚炮利的英国远征军,轻而易举地占领了岭南重镇广州,逼迫沉醉在康乾盛世余荫中的清廷,签下了第一份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拖入到了半殖民地化的泥潭中。

  一个千古未有之巨变的时代已然到来: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工业文明对农耕文明的兴替、新兴帝国的崛起与老大帝国的衰朽……器物层面的高下之分已然决出。但在偌大的中华帝国,唯有魏源从偏处一隅的湖南走出来,秉承湖湘文化“经世致用”的传统,潜心编撰《海国图志》,发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呼声,开始睁眼看世界!

  鸦片战争刚一结束,另一个偶然事件的爆发,不但改变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也彻底改变了湖南在中国历史上的位置和湖南人在国人心中的位置。太平军起,一路北进,攻城掠地,所向披靡。眼看半壁河山沦陷,中国就要成为一个“拜上帝教”的国度,以“耕读传家”的湖湘学人曾国藩发出卫道的号召,和左宗棠等一批既有道学理想又浑身血性的湖湘士子,奋然崛起,率领家乡子弟,东征太平天国而实现王朝中兴,西平阿古柏叛乱而保国土完整,创造了湖湘文化的第一次“经世”之辉煌,从此也打出了“湘军”这张湖湘文化的响亮名片。

  在旧大陆沉陷的沧桑和新时代来临的抉择中,又是以曾左为主将,打出“富国强民”的旗号,发动亘古未有的“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艰难起步。曾国藩创立了江南制造局,左宗棠开创了马尾船政局、兰州毛呢局,征战天下的湘军统帅,转而成为经营天下的国之重臣。如果说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军事业绩,只是延缓了一个封建王朝覆亡的命运,那么,曾左开启的洋务运动,则打破了延续数千年的小农经济主导的传统格局,使中国开始融入了世界历史的现代化进程中。中国真正具有科学技术含量的现代企业,始自湘人开创的这场运动。

  从此过后的百余年,这种胸怀天下、传道济民的湖湘文化精神,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经世之材,“中兴将相,什九湖湘”、“楚材蔚起,奋志安壤”。但在灾难深重的近代中国,内忧不绝,外患不断,人民涂炭,疆土分裂。在承担天下兴亡的历史使命的感召下,又是以湖南人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创建了新生的中国,一个雄鸡高唱的国度方才傲然立于世界的东方。在当时的特殊情势下,他领导共产党选择计划经济的制度模式,力图实现中国的经济振兴,赶英超美。改革开放后的关键时刻,湖南人朱镕基顺应时势,改革中国,终于完成了市场化的艰难转型,并通过加入WTO把中国推进到与狼共舞的全球化时代。

  如果说“半部近代史乃湘人写就”,我们同样可以说,一部中国近现代的经济史,主要是一代代湖湘子弟经世致用经营天下的创新史。



从洪江古商城到百年老字号

  近代以来,因为军事和政治上的功绩太过辉煌,湖南人在商业上的成就似乎相形见绌,以至于有人说“湖南人只会打仗从政,而不善于经商”。可事实是否真的如此?

  不用说曾左发动的“洋务运动”开启了真正具有现代科学技术含量的近代工业,即使从传统商业的角度来看,湖南也历来就是一块不可忽视的商贾重地。凡有互通有无之需,凡在交通便利之地,无不留下人类经商的足迹。湖南这个中部大省和交通要道扮演了传统商业的重要角色。

在湖南的西南部,轻轻拂去历史的尘埃,一项重大的考古发现,使一座沉睡了500多年的明清古商城,再现当年“湘西明珠”的神奇光彩。这就是有着“中国第一古商城”美誉的洪江古商城。

  作为中国“水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洪江古商城是中国明清工商业高度发展的历史缩影,是中国内陆资本主义萌芽形态完好保存至今的活化石。自明嘉、隆年间起,地处西南门户位置的洪江古商城,借其“商贾骈集,货财辐辏,万屋鳞次,帆樯云集”的水运交通便利,吸引了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的商贾和流寓之人纷至沓来,逐步发展成为滇、黔、桂、湘、蜀五省地区的货物集散地,大西南的货物吐吞枢纽、金融中心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被称为“五省通衢”。明清以后,这里先后拥有15家钱庄、7家银行、17家报社、8大油号、10大会馆、44个经商码头。一座古商城千年的繁华,见证了湖南千年商业经济的发展轨迹。

  今天,洪江古商城内还有“宝庆会馆”遗址。“宝庆”就是现在的湖南邵阳,以“宝庆会馆”等为首的“十大会馆”统领商界,当时在承担经济组织职能的同时,还兼有政权组织的作用,可看作现代商会的源头。

  宝庆处于资水和邵水交汇的地方。在资水这条神秘的河流上,资江商贾曾利用一种“毛板船”的水上运输工具,征服水流湍急、礁多滩险,一路北上,源源不断地把竹木、煤炭、土纸、茶叶、桐油、生漆、生铁和锑矿等物产运到武汉,最后将“毛板船”拆作木料与货物一同卖掉。这样既节约了造船成本,又省去了返程时逆水行舟的时间,从而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和效益,获得了更多的利润空间。

  就凭着这种敢于拼搏和征服险阻的精神,以及丰富的航运经验,资江的商人们在汉口开创了一片天地,建立了威震长江的宝庆码头!

在汉口众多码头中,宝庆头码位置最好、面积最广、势力最强、货物吞吐量最大,是人气财气最旺的一座码头!老武汉人都知道:汉口这座国际化商业城市,是从一条叫“汉正街”的街发展起来的;而汉正街,又是在宝庆码头的基础上形成的。今汉正街上绝大多数老居民,都是湖南宝庆人的后代。

  洪江古商城和宝庆码头,可以说是湖南人利用内陆河经商的典范,也证明了湖南人的经商头脑。

  同样,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城长沙,历来是商贾云集、货达四海之地,绵延千年的商业历史,给这座古城留下了许多文化底蕴深厚的老字号商铺。

  “一走二三里,茶园四五家,楼台六七座,八九十品茶。”“杨裕兴的面,徐长兴的鸭,德园的包子真好呷!”这些广为流传的歌谣唱出了长沙老字号昔日的繁华与魅力。

  岁月悠悠,百年的炉火铸就了长沙老字号闪光的金匾。2006年10月,商务部公布了全国第一批“中华老字号”,长沙市9家知名企业榜上有名。分别是由民众集资于1747年创办的火宫殿、于1904年创办的玉楼东、由江苏人劳澄于1605年创办的九芝堂、由长沙人杨心田于1894年创办的杨裕兴、由时任湖南巡抚蒋溥取名创办于1743年的又一村、以朱振三为首的五个股东于1946年创办的凯旋门、于1618年创办的老杨明远、由江苏人董玉和于1649年创办的玉和酿造、由长沙人饶菊生于1915年创办的九如斋。

  世事变易,斗转星移,但百年不变的是品牌。如今,长沙老字号正在充分挖掘自身的文化价值,按照大众化、大品牌、大连锁的要求,积极探索创新,以求适应市场的激烈竞争,立于不败之地。

  从洪江古城到长沙百年老字号,充分展现了湖南的传统商业风貌。它作为一条线,区别于曾左开创的近代工业文明之路,为湖南的传统商业奠定了厚实的根基。



湘商先驱领先科技

  在民族危亡的逼迫下,大批胸怀天下的湖湘子弟走向疆场和政界,直接投身于救国救民的行列,创造了前无古人的旷世伟业。“无湘不成军”的辉煌让湖湘子弟倍感自豪,“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更使湖南人心生天降大任舍我其谁的慷慨。

  同时,自从曾左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化之后,许多湖湘精英受到科学技术力量的启发和鼓舞,走上了实业报国的道路。其中就有李尘烛(新中国第一任轻工业部部长)这样的化学工业的开拓者,梁焕奎、梁焕彝这样的民族矿业的先驱。而其中最为耀眼的又是被称为“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的范旭东。他们业已摆脱了曾左等人亦军亦政、亦政亦商的多重混合身份,成为纯粹现代企业家的代表。他们是最早的一批湘商先驱。他们的出现,也足以击倒“湖南人不会经商”的谬论。

  2003年3月24日,在中国经济强省江苏南京市六合区崭新的市民广场,中国最大的化工企业之一的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为它的创始人范旭东先生树立了一尊迟到的铜像,纪念这位被毛泽东赞为“讲中国化学工业,不能忘记他”的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

  1883年生于湖南省湘阴县的范旭东先生,于1910年从日本京都帝国大学理科化学系学成归国。之后历尽艰辛,于1914年在天津塘沽创办久大精盐公司,开始其实业报国的新探索。他十分注重技术创新,重视人才,1926年他公司的工程师侯德榜发明了领先世界的“侯氏碱法”,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万国博览会上荣获最高荣誉金质奖章,并开创了中国化学工业的数个第一。

  湘阴范旭东先生与湘西李烛尘先生联手创办了“永久黄”团体,由久大、永利、黄海、永裕构成。他创办的这个团体,技术上借重侯德榜,管理上则借重李烛尘。而这正是现代大企业区别传统产业的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二是先进的管理理念保障企业高效运作。

  “我们在原则上绝对相信科学,我们在事业上积极地发展实业,我们在行动上宁愿牺牲个人顾全团体,我们在精神上以能服务社会为最大的光荣。”1936年范旭东先生亲手制定的公司信条,体现了这位湘商先辈重视技术创新、专注产业发展、强调团队协作、承担社会责任的鲜明特色,不愧为工业文明时代新湘商的商道启蒙者。

  同时,范旭东先生的“私德可与事业媲美”。早在创办久大公司之时,范旭东就为自己定下三条原则:一、不利用公司的钱财谋私利,二、不利用公司的地位图私益,三、不利用公司的时间办私事。几十年的创业历程中,他忠实地履行了这些信条。从这里我们又看到了当代慈善湘商的原型,即湖南人是以报国的心态创建和经营企业,舍弃一己之私而服务大众,经营天下。这与湖湘文化与生俱来心忧天下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抗日战争胜利后,范旭东先生积劳成疾,不幸于1945年10月4日与世长辞。时在重庆与国民党谈判的毛泽东,为他题写了“工业先导,功在中华”的挽联,并派周恩来作代表前往吊唁。

  斯人已逝,风范永存。湘商之魂,贵在创新。

  

邵东现象星火燎原

  从1949年到1978年,中国实行计划经济的发展模式,整个中国呈现为一种没有竞争差异的状态。作为中部传统的农业大省,湖南肩负起“天下粮仓”的重荷,而自身的经济远远落于他人之后。因为这种特殊的历史情势和相对封闭的内陆环境,湖南一度失去了过去那种开风气之先的朝气,乃至被世人遗忘了。

  然而湖南人的血性没有凝固,湖南人的蛮霸之气只是暂时收敛了。一旦风吹草动,遇到合适的时机,这股深藏起来的血气就会喷薄而出。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醒了祖国的大地,也点燃了一种奇特的“邵东现象”。这在当时被外界称为对计划经济旧体制、旧观念的突围。

  当年湘军的发源地之——邵阳,在前所未有的时代巨变中,不仅诞生了一大批开一代风气、引领时代潮流的风云人物,如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湘军创始人之一江忠源、民主革命先驱蔡锷等,而且,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商贾之地,所谓的扁担经济就是从这里发源的。

  改革开放伊始,邵东人就开始发展个体经济,走在了全省、全国的前面,首开民营经济之先河。邵东人多地少、资源匮乏,他们穷则思变,通变求新,首先弃农从商,走出家门,从事个体经商。在经商创业中,他们那种摸爬滚打、吃苦耐劳、锲而不舍、使出浑身解数的作风,完全是当年“湘军”蛮霸精神的体现。

  当深圳经济特区成立的时候,大批商业头脑敏锐的湖南人闻到了商机,尤其是当年明清宝庆帮的后裔今邵阳人,走得比别人更快,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创业激情。上世纪90年代初,他们风闻英国壳牌公司将在惠州大亚湾建厂,发现商机无限,于是呼朋唤友,成群结队,携带亿元巨资到大亚湾发展,在大亚湾畔垒起了一座崭新的惠阳城,人称“新邵东”。

  这批新中国改革开放条件下诞生的新一代商人,创造了引人注目的邵东经济现象,“邵东人”也可谓一支独特的商界湘军。而邵东这种经济现象偏偏诞生在内陆省湖南,这是千年湖湘文化的心理作用,是湖湘文化长时期蕴蓄爆发的产物,也是改革开放直接催生的结果。

  还有攸县现象、浏阳现象、涟源现象等等,这些星星之火正燃遍中华大地。

  浓郁的商业氛围扎根于民间草根,这种草根精神为湘商的迅速发展和品质提升铺平了更广阔的道路。邵东经济现象正是这种商业草根精神的突出表现,也是湖湘文化敢为人先、通变求新精神的最好体现。一个全民创业的经济湖南的蓝图已经在描画中了。

  

电视湘商文化崛起

欣逢盛世,天下太平。南海潮动,市场兴起。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子弟,开始了发展市场经济,光大湖湘文化的新征程。

  上世纪80年代,出版湘军异军突起;上世纪90年代,电视湘军一枝独秀。穷其源,究其实,湖湘文化的内在精神为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不竭源泉和无穷动力,直面市场率先转型才是湖南文化产业领先全国的不二法门。

  20年前,一位历尽沧桑的中年汉子看到全村农民围看一台黑白电视,瞬间顿悟:电视首先是广大民众最基本的文化娱乐来源,观众是电视的衣食父母。从此这位电视湘军的开创人魏文彬,立志要办老百姓爱看的电视,开始了自觉以市场导向为原则的电视产业化探索。十余年后,当“超女”、“快男”红遍大江南北,湖南卫视位居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行列,“电广传媒”成为中国传媒上市第一股,湖南广电营业收入雄居省级电视第一的时候,我们为什么还要借用一百多年前“湘军”的金字招牌,而不理直气壮地称自己为“电视湘商”呢?

  广电集团、出版集团、《体坛周报》、宏梦卡通……这一长串的名字背后,无不体现了湖湘文化中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精神!而他们实际上就是湖湘文化成功主导市场运作的的杰出文化湘商!

  这些本应是基础产业发达之后才能兴旺的文化创意产业,之所以能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湖南崛起,既是湖南作为中国的人才高地的独特优势所在,也是以民为本、充分满足大众文化需求的市场化运作的结果,更是湖南重视文化传媒、保护创新的真实体现。



湘商挑战尖端制造业

当大多数国人还沉浸在一种“鱼米之乡”的乡土诗意印象,认为湖南不过是那个传统的农业大省,甚至认为湖南只是倚重湖湘文化的优势而制造出“出版湘军”、“电视湘军”这样的产业神话、娱乐神话时,殊不知,在短短一二十年中,湖南人已经在一些尖端的制造业中全面扩张,奋力打造出一个高精尖的制造业王国了。

  1986年,几个年轻人辞掉安安稳稳的工作,开始下海创业。几经失败和不断探索,他们开始涉足重工制造领域。1993年,他们将自己的企业更名为“三一集团”。而10年之后的今天,他们这群人放出豪言壮语:在长沙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打造中国的工程机械之都!

  正是这位三一重工的董事长梁稳根,用行动实践了湖南人“战争会打仗,市场能经商”的人生信条,并以“中国股权分置第一股”摘获“CCTV2005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桂冠,且被誉为“中国民营重工第一人”。而梁的三一集团,是全国第一家进入重工制造领域的民营企业,也是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

  2007年9月,由湖南人编制的全国第一个省级富豪榜“2007湖南富豪500强”出炉,梁稳根以188亿元的身价高居榜首,成为湖南的首富。

  与三一重工一起打造工程机械之都的还有中联重科、山河智能等,三家公司皆已上市,这在全国绝无仅有;三一重工已成为工程机械股价最高、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湖南工程机械的规模和总产值,已居全国第二,其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则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再加上远大空调、长丰猎豹、湘潭机电、株洲机车、衡阳特变等,形成了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湖南装备制造业,并产生了产业集群效应,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扩张欲望。

  这一大批制造产业的诞生,标志着湖南本土企业的成熟,充分体现了湘商敢于向高精的尖端制造业挑战的雄心壮志,不啻是当年湘军“扎硬寨”、“打死仗”的蛮霸精神的翻版!



金融产业的开路先锋

  一脉湘水,穿南行北,流转了几世沧桑;麓山含翠,风雨相谐,滋养出多少文华。青瓦白墙,茂林修竹,一座千年的庭院,古朴质拙,却滋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英才俊杰。从这座千年学府里走出来的学生,无不深受其学训“通晓时务”、“留心经济”的影响,具有鲜明的经世致用的色彩。

  2006年湖南大学定名80周年校庆之际,由湖南大学学生在北校区举行的“我心目中最受欢迎的校友”评选活动中,肖钢、熊晓鸽、蒋超良分列前三位,可谓名至实归。这三位经济金融领域的骄子,正代表了湖南历史最悠久的创始性综合大学在最近二十年里最瞩目的贡献之一,也为这座学府深深打上了“经济”的烙印。

熊晓鸽,这位1977年恢复高考后考上湖南大学外语系的湘潭汉子,手里仅揣着38块美金,开始了他闯荡美国的传奇人生。1993年上任IDG 亚太区总裁,接着IDG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家风投公司,开始了大规模向中国市场进军的历程,而熊晓鸽被誉为“中国引入高科技产业风险基金的第一人”!

他的梦想却不仅在此,“我的梦想很坚定,就是在中国打造时代华纳那样的媒体帝国,打造中国式的时代华纳。”中国目前有关计算机的报刊大部分都有熊晓鸽的心血。同时他在湖大设立当时我国出国留学生在国内建立的最大一项奖励基金——“熊晓鸽奖学金”,1998年为中国百年未遇的洪灾给家乡湖南捐赠巨款,无不体现了这位湖湘学子身上既敢为人先又心忧天下的传统精神!

而在有着“金融黄埔”之称的原湖南财经学院(湖大北校区),仅1981届的一个年级里,就同时产生了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交通银行董事长蒋超良,湘财证券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学荣,宏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汤世生等杰出湘籍金融家,执掌了中国金融产业三分之一的天下。在2007年10月,由《亚洲货币》评选出年度亚太地区前100位最有影响力的财经领袖中,就有湖大校友、中国银行的董事长肖钢。

  肖钢43岁执掌中国银行,首开国有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并成功上市的先河;蒋超良带领中国第五大银行率先海外上市一鸣惊人;陈学荣创办湘财证券十余年红旗不倒;汤世生掌门中国第三大证券公司锐意创新。无不显示出从这所“金融黄埔”走出的健将在中国金融界的巨大翻腾力。

  中国金融投资业成功与国际接轨,湘商已是开路先锋!

  

心忧天下的湘商

  近代以来,湖南人“心忧天下”的情怀表现得比任何时候和任何其他人才群体更鲜明:“湖湘文化中的忧世之心和忧患意识,使得湖南人有一种改造天下的冲动。湖湘子弟对地理态势、攻守之策长久以来有着超乎寻常的兴趣,好像是为了火上房的急事一样,慨然承担起天下兴旺的匹夫之责。”

  如果说湖湘文化的外在体现是经世致用,那么湖湘文化的内在基调就是心忧天下。天下危亡时期的湖南人是如此,深受湖湘文化浸润的当代湘商亦是如此。

  “心忧天下”,这也可以说是湘商区别于其他商业群体最鲜明的标志之一。湘商群体的财富总体也许不是最丰厚,但其中却产生了几乎以全部财富从事公益事业的慈善湘商。

  中国用世界上百分之七的土地,养活了世界上百分之二十的人口,“杂交水稻”功莫大焉。而杂交水稻是在湖南这个传统农业大省研制成功,也不是偶然的。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用它为人类创造了无可估量的财富,但他并没有使之产业化而据为己有,而是无偿地献给国家。除了献身科学、舍己为国,这更是湖南人“心忧天下”的标志性精神境界。

  在“2007湖南富豪500强”中,袁隆平被列为名誉首富,身价超过1000亿元,但这不是他个人拥有的财富,而是体现在他为社会创造的财富中。

  有着千亿身价的他,在现实中却穿着简朴,皮肤黝黑,酷似稻田里走出来的“农民”。他在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也被人称之为袁隆平的“怪僻”。而他在国际上获得的所有大奖的奖金,几乎都捐赠给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农业科技奖励基金会以及教育和慈善事业。

  长沙的莘莘学子经常乘坐的彭立珊专线,它的捐赠人又叫余彭年。

  2000年6月,在深圳的彭年酒店开业之日,余彭年便对外宣布:将整幢大厦经营所得的纯利润永久地捐献给社会福利和教育事业;在他有生之年,整幢大厦不出售、不变卖;在他百年之后整幢大厦产权不赠与、不继承,经营所得利润继续无偿捐献直至大厦使用期结束。

  截止2007年,个人资产总计30亿的余彭年在过去四年里累计捐赠20亿元。

于是就产生了这种奇特的现象,豪富榜上很少上榜的余彭年,在慈善榜上却屡屡排名在前,余彭年也被誉为中国最慈善的企业家、“中国慈善大王”。

  “我见不得穷人难过”,余彭年这句发自肺腑的悲天悯人的话,最好地诠释出湘商的心忧天下心系穷人的社会责任感。

  

建设和谐社会的商会

  新世纪伊始,经过十余年商潮洗礼的天下湘商,纷纷自发组织起来,开始以商会的形式组成合法社团,交流乡情,沟通信息,互助合作,共谋发展,并共同打出了“湘商”的鲜明旗帜。

  成立于2003年的重庆湖南商会,在创会之初就明确了会务公开、管理规范、制度民主的办会宗旨,在商会的组织建设和文化建设上作出了有益探索,并于2006年发起组织了“首届全国湖南商会协作联谊座谈会”,开始主动对接湖南政府主管部门和各兄弟商会,共同推进湖南异地商会的建设。

  作为代表湖南省政府主管异地商会的湖南省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敏锐地发现湖南异地商会对湖南经济建设和区域协作的重要作用,大力推动全国湖南异地商会的组建工作。借2006年9月中博会在湖南举办的契机,省经协办邀请与会的重庆、广东、四川、石家庄等异地商会会长,召开了“首届湖南异地商会会长年会”第一次筹备会议,并于2007年1月10日正式召开“首届湖南异地商会会长年会”。

  那次会长年会上,张春贤书记在贺信中明确指出“企业家是社会的宝贵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生力量。近年来,湘商的发展和崛起已引起广泛的关注,湘商为湖南和投资兴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广大异地湘商在一系列的会议、考察等活动中深切地感受到:湖南的重商时代已经到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湖南的大省崛起指日可待。

  正如周强省长在大会讲话中所希望,湖南异地商会已较好地充当起企业与政府、企业与社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企业员工的桥梁。据统计,2002年以来,湖南异地商会已为湖南引进项目270个,合同引资466亿元。仅2006年,异地商会反哺家乡的投资就达到200多亿元,为湖南募集救灾款项500余万元。

  在这个过程中,省委书记张春贤在2006年11月8日的湖南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里,明确提出“富民强省”的奋斗目标。标志着湖南的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市场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就会有商会的诞生。”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阶层的分化和人员流动性的增强,来自同一地域或从事同一职业者就产生“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的需要,于是同类性质的企业就会自发组织起来,成立商会。

  商会的成立和发展,突破了传统社会的二元结构,填补“国家——企业”之间留出的空白,使企业有了可以向政府传达建议的窗口,而政府需要作出某种决策的时候也能找到代表大多数企业利益和需求的组织——商会。作为一种处于政府和市场之间的社会性组织,商会必定也是和谐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2007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业协会、商会(以下统称行业协会)发展较快,在提供政策咨询、加强行业自律、促进行业发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意见中,指明了行业协会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提出要积极拓展行业协会的职能、大力推进行业协会的体制机制改革、加强行业协会的自身建设和规范管理,并要求各部门提供完善促进行业协会发展的政策措施。

  正是在这种大形势下,湖南异地商会的自身建设也得到迅猛发展,仅2007年,就有广西、云南、湖北、上海、金华、厦门、东莞、桂林等地湖南商会和湖南省深圳、广东商会先后挂牌成立。“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商会这支生力军,而各地湖南异地商会也正在成为当地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

  湖南异地商会的发展,体现了湖湘文化的强大凝聚力,代表着湘商力量的日益壮大,这也是湖南省委和省政府亲商、爱商、护商政策直接催生的结果。全国50余家湖南异地商会,直接联系着2万余家企业,在外地的湖南商会,也是海内外离乡创业的千千万万湘人的新家园。湘商的崛起已成燎原之势,湖南商会的建设更是后来居上,与中国当代商会的开创者浙江商会遥相呼应,成为中国新商会最耀眼的双子星座。

  

站在巨人肩上的湘商

  “湖广熟,天下足”,当年的鱼米之乡湖南,遥寄着多少先辈的桃源之梦。岳麓书院的兴盛,湖湘学派的崛起,“潇湘洙泗”的美名使湖南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心之一。

  而从工业革命开始,西方崛起,锋芒所及,使古老的中华帝国无招架之力;太平军兴,变道图新,危及满清王朝,几至倾覆。从那时候开始,血性强悍的湖湘子弟,在乱世中傲然卓立,秉承经世致用的实学,心忧天下兴亡,毅然奋起卫道,屡败屡战而修成“湘军”正果,开创了湖湘文化的第一次辉煌。

  “中兴将相,十九湖湘”。在西方列强的逼迫下,大厦将倾,内忧外患。中华大地开始了民主革命的兴起,湖南人又站在时代的浪尖上,开始了革命流血的历史。黄兴起兵革命在前,天下未定而身先死;蔡锷率军护法在后,英年早逝留下遗恨!“广东人革命,湖南人流血”,这是对湖南人奋勇献身的最高赞誉。

  毛泽东本是师范学校的一介书生,在名师的指引下另辟蹊径,开始倡导“湖南独立”、“湘省自治”,希望改变当时混乱的政治局面,既而承“湘军”传统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创立工农红军,开始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一步一步取得最后胜利。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中共中央“五大书记”中有毛刘任三位湖湘子弟,“十大元帅”占有三,“十大将”中居其六,湖湘文化孕育的政治军事功业达到了鼎盛时期。

  如今,曾左黄蔡之后,“湘军”已成历史,毛刘胡朱之后,“湘政”渐成绝响。盛级而衰,否极泰来,本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常态。湖湘文化在近二百年两次登峰造极之后,它的光辉是否从此渐行渐远,如大江东流一去不返呢?

  湖湘文化的方向在哪里?这是最近湖南人在苦苦思索的问题。现实和未来会证明,湖湘文化的方向,不在他处,就在湘商的崛起!

  “用无常道,唯变所适”。如果说湖湘文化最根本的核心就是经世致用,每个“世”代都有特殊的“用”,经什么世就致什么用,那么今日之湖湘文化就要面对这个经济全球化的激荡时代,关注经济的发展和商业文明的建设。

  当湘军的辉煌已成过往的历史日薄西山,今日之湘商就当如旭日冉冉升起。于是,从这种商业文明中总结的湘商精神就理所当然融化成为湖湘文化的一部分。湖湘文化和湘商精神,开始结成一对新的姻亲联袂前行。

  从湘军到湘商,湖南人正在完成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性角色转换,将为中国和世界作出新的贡献。湖南人才群体也将在湘商旗帜的号召下实现凤凰涅槃。

  

湖湘文化的复兴

  2007年12月,长株潭获批国家级实验区,标志着从当年“毛泽东城”到如今长株潭一体化的融城行动的初步完成。世界再次瞩目湖南。湖南将不仅仅是实现中部崛起的大省,她要找回的,应当是当年开风气之先和最富朝气的湖南。在这种形势下,经世致用的湖湘学子,将“心忧天下”的情怀转化为经营天下的行动,以“敢为人先”的勇气用之于探索创新,将“兼容并蓄”转化为和谐开放的思想,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大时代中,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绝伦的好戏。同样沾染着麓山湘水的灵气,湖南师大毕业的魏文彬统帅着电视文化湘商,中南大学毕业的梁稳根成为制造业湘商的杰出代表,而湖南大学毕业的肖钢、熊晓鸽、蒋超良、汤世生、陈学荣等,占据着中国金融证券投资业的制高点;邵东人走遍千山万水,赢得了“湖南温州人”的美誉;豪富榜上难寻见,慈善榜上总是排名在前的余彭年,更是将湖湘文化心忧天下的精神,在自身的商道上作出了新的诠释。

  重视技术、科技领先的湘商,关怀人文、底蕴深厚的湘商,经营天下、为国争光的湘商,心忧天下、奉献爱心的湘商,已如冉冉升起的朝日,照耀着三湘大地。

  湖湘文化,正以其兼容并包的精神不断吸收融合新的血液,秉承经世致用的不变传统和核心特质,创造着经济建设的新功绩。我们正书写湘商的历史,历史也在记录我们。

假以时日,天下湘商星火燎原经营天下,定当争取湖湘文化复兴的第三次荣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0

粉丝

714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小黑屋|Archiver|安德管仲网 ( 粤ICP备20002412号 )

GMT+8, 2024-12-22 22:16 , Processed in 0.05868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