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民主、我们爱自由、我们也爱财富!我们尊孔子、我们尊老子、我们同尊管子!

安德管仲网管仲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6669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ACCA学员采访:你因选择而不同,世界因你而不同

[复制链接]
6669 0
与吴智敏的谈话从聊起李开复的《世界因你而不同》一书开始,作为IT专业出身、有着独立自主的思想见解与运筹帷幄处事风格的他表示非常喜欢此书;而在谈话间,不难发现吴智敏比90后的同龄人更睿智、沉稳。深圳大学计算机专业学生、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学员、深圳大学模拟联合国社团主席;一人分饰数个角色不罕见,但难得的是他还能将所有的角色演得出色、漂亮:连续3年获得奖学金并以全系专业平均绩点前几名的优等成绩毕业,大四上学期时已经通过ACCA的10余门考试且在大三勇夺ACCA就业力大比拼活动的华南区冠军荣誉,代表深圳大学参加2011年在新加坡举办的世界模拟联合国大会并受邀作为2012年亚太模拟联合国大会执行委员等。通过交谈,发现其成功之处在于他的所有选择并不盲目、不冲动,都是认真选择的结果,这种认真的态度也推动着他在各方各面上获得成功;而他的每一次人生选择,都是一次成功的自我超越。

1、四年前,作为一位刚进入象牙塔的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生涯有怎样的规划?期间,为何会选择考取与自己专业并不相关的ACCA呢?

我认为人生除了live your life(过一生)之外,更重要的是lead your life(引领你的一生)。当我在高三毕业报考专业时,便对将来大学所设专业及其相应的课程乃至毕业后的发展方向有了大致的了解;结合自身的兴趣及今后职业道路的规划,我第一志愿报考了深圳大学经济学院,第二志愿计算机学院,但因成绩的原因被后者录取。然而,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时,必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进入大学,虽攻读计算机专业,但我天生对数字敏感,对财会拥有浓厚兴趣,所以心中不懈向往。

随着财会专业资格在校园的风靡与普及,我也对其中的数个国内外证书进行了一番了解,如CICPA(中国注册会计师)、ACCA等;继而,从一些会计论坛了解到ACCA资格的持证者目前国内较少,只有4000多名,含金量肯定是很高的,对其产生好感。通过深入的查询,了解到ACCA优点多多:1、入门门槛不会太高,对报考者并无专业限制;2、知识架构全面完整,对于非财会专业学生,即便毫无专业背景也可通过全方位学习了解财务领域所有知识与技能;3、知名度高,一提及国际财会资格,大多会首先想到ACCA。当然,不乏某些因顾虑ACCA对英语能力要求高而一直在门外犹豫徘徊者,但我通过参考ACCA过往考题和书籍,感觉其难度还可以接受,所以便选择了它。

在选择了ACCA之后,一开始也有过些许迷茫,认为ACCA与自己所学的专业距离较远、相关程度较低,但在大二实习期间便颠覆了这一稚嫩的想法。当时我在一家法资企业担任项目助理一职,主要负责协助该企业ERP(企业资源计划)的系统实施工作,而此系统中非常重要的模块就是财务的成本控制、财务流程、预算流程等,除需与编程的技术人员合作之外,还需与财会部门的专业人士沟通;当时恰好已通过了ACCA基础阶段的考试,对财会专业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这使得无论在和实施顾问的交流上,还是理解并传达公司员工对ERP系统的具体需求等,都更加地得心应手;因此我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和ACCA的理解是从两个毫不不相关的专业到两个能给我带来实际帮助的相得益彰的知识体系。很庆幸当时的选择,当然,也更加坚定了我继续学习ACCA的目标和决心。

2、在学习ACCA的过程中,是否有难以忘却的经历呢?是否有想过中途放弃?后来又是怎样从困境中走出来的?如何在不断的付出中找到继续前进的支点呢?

对一名在校大学生而言,学习与兴趣发展的全面化所带来的最大难题便是个人的时间管理与分配问题。ACCA的教学大纲是金字塔型的架构,随着知识掌握循序渐进的深入,需要投入在学习上的时间和精力便越来越多;可是我非常钟爱大学的社团活动,如模拟联合国社团等,这些都需要时间;此外,本身就读的计算机专业,课业繁多。

面对这种种事情,我尽力去平衡并进行优先排序,而排序的最大难题在我看来就是如何去保持好的心态和态度。因为ACCA的课程设置是在十年内通过14门的考试,因此每当事情接踵而至时,只要想到ACCA有十年的时间供自己完成,借口和惰性就随之而来。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在2012年参加ACCA就业力大比拼活动期间,当时华南区比赛日程与学校的考试时间及ACCA的考试时间非常接近,同时我还接到前往曼谷参加亚太模拟联合国大会执行委员准备会议的通知;当学业、社团活动、ACCA的学习同时来临,我突然感觉自己非常倦怠,无法同时支撑起如此多活动,萌生了取舍的念头。

意志力最薄弱的时候,回想起自己当年刚入校时也遇到过不少的困难,大一选择学习ACCA时别人的不解和不看好反而使自己更加有决心、有拼劲,而两年后却开始想着要放弃。此时反思如果放弃了ACCA的学习,将意味着失去今后职业规划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是我不愿意见到的,所以觉得无论如何都要咬牙坚持。当时刚结束ACCA就业力大比拼华南区半决赛,从广州回到学校的时候已经差不多晚上11点,没有迟疑,打开电脑,耐心地将接下来的一个个任务往日历上填,密密麻麻,但却给了我更多的头绪和逐个攻破的信心。很幸运,所有的辛苦都得到回报,在ACCA就业力大比拼华南区的决赛上我夺得了冠军,同时那次ACCA的3门考试全部通过,而模拟联合国小组委员的比赛也进行得非常顺利。

3、非财会专业的学生却能在大学时期进行至P阶段考试,实属了得,能与我们分享一下你的学习和备考经验么?

学习对于每个人的意义不一,故学习的方法也有很多种;许多同学选择参加ACCA方向班或课外培训班,但我从小比较崇尚自由的学习方式,不太喜欢别人在学习的过程中过于施压给自己,所以我一直自学。

从完成了ACCA的10门课程到现在,我觉得ACCA没有捷径;其知识体系的全面、教学大纲的逐层深入,每次考试都会覆盖所有知识点。因此,考前将教材全部看完,是参加考试的必备条件。要根据学习或复习内容的不一而进行分门别类、量体裁衣,如对于一些新知识点的学习,我会选择在精神状态及效率较高的早晨进行。如在备考阶段,我对自己的要求是每天阅读50页教材内容,因ACCA的知识点大多实践性较强,较容易记忆和理解;当然其中不乏有些比较理论性的内容,如F4(公司法与商法),F7(财务报告),P1(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及职业操守)中涉及到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的需背诵的内容,则需要在精神状态较好的时段下进行。

刚开始考前几科时,会有一些不适应,但考多几科便有感觉了;考试前一定对所有知识点掌握并了解,临考前多翻书,加深自己的印象和记忆便可。ACCA是一个很长的学习过程,这个“长”并不仅仅在于14门考试的通过,因为完成了考试并不等于知识摄取的结束,恰恰是更深入的融会贯通,所以平和谦卑及锲而不舍的心态非常重要。

4、在2012年ACCA就业力大比拼中勇夺华南区冠军,继而收到10多家雇主为你抛来的就业橄榄枝,你将来的事业目标是什么?

即将离开校园,投入职场,但学习是终生的过程,希望能在不久的将来尽快完成ACCA的全科考试,当然,通过ACCA的学习,也能更好地推进今后的工作,相辅相成。

我认为无论是在大学还是在职业生涯规划抑或是在人生的道路上,导师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从工作上的导师渗透发展到生活中的导师,这一点在专业会计师事务所里体现得特别明显;同时,专业会计师事务所人际关系较为简单,在专业知识技能与职业前景人生规划都有清晰的要求,也能看到未来的道路的,于个人而言,我更加倾向于去四大;当时我选择了德勤的ERS(企业风险管理部门),此部门的工作恰好结合了我本科专业计算机的内容以及ACCA财会知识的内容,如内部审计、外部计算机辅助审计、流程风险分析,还有例如巴塞尔协议、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等。我觉得学以致用非常重要,所以我也希望在德勤待越久越好。当然,除了在工作上的成长和进步外,我期愿不久的将来自己也能成为别人在工作上或者生活上的导师,因为在我们学习ACCA的过程中,ACCA大家庭的很多师兄师姐都会毫不吝啬地分享、引导和帮助有需要的学生,我自己也受益匪浅。在我看来,事业成功的衡量标准不仅是取得辉煌的成就,还应包括在别人实现目标发展的过程中给予最大的帮助,这应该也是ACCA大家庭能够一直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5、有什么想对今后学习ACCA的学弟学妹们说的?

1、坚持;

2、保持开放性的学习心态;不要限制于ACCA的知识架构,而是通过所学到的ACCA知识作为接口,向外延伸,将知识点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学习的终极目标并非掌握答案,而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会应用;

3、严格的执行能力,不为自己找借口。

人的一生将遇到并面临各式各样的选择题,成败也因此而生。虽每个人的成功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成功的模式和道路并不可复制;但无可厚非,成功的人都有一点共性,那就是做更好的自己,并把更好的自己呈现出来。“一个世界有你,一个世界没有你。让两者的不同最大,就是你一生的意义。”吴智敏在这有他的世界不断地选择、前进、创造,我们都应该相信,面对今后的每一次选择,他将更加坦然与从容。抓住一切去探寻人生的意义,总有一天,世界也将因你不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0

粉丝

210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小黑屋|Archiver|安德管仲网 ( 粤ICP备20002412号 )

GMT+8, 2024-12-22 01:10 , Processed in 0.05810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