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民主、我们爱自由、我们也爱财富!我们尊孔子、我们尊老子、我们同尊管子!

安德管仲网管仲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622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一杯咖啡 一堂经济课

[复制链接]
1622 0

外媒精算和绘制的星巴克定价依据图 /CFP


星巴克咖啡是不是暴利,这个问题因为某媒体的追问,又成为了热门话题。
可别小看不过是一杯咖啡,真要有个正确认识,得懂一些经济学常识——至少得搞明白“边际成本”概念。什么是“边际成本”,以星巴克咖啡为例。当你要喝一杯咖啡,随之而产生的成本,我们就可以视为边际成本:比如纸杯,咖啡豆,咖啡机运作时的耗电,还有冲泡咖啡的用水等。如果用经济学术语来说,这样的边际成本,就是“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到总成本的增量”。对于星巴克的边际成本,央视进行了测算,认为不超过5元。
边际成本在解释某些经济现象时颇有用处。比如航空公司为何愿意为常旅乘客免费升舱?对航空公司而言,当乘客数量固定时,把一个经济舱的乘客升舱为商务舱,仅有的“边际成本”不过是把经济舱的飞机餐(及其它礼物)换为商务舱的飞机餐,用这样微乎其微的成本去笼络一个常旅乘客,是划算的。
但在绝大多数时候,用边际成本去做分析或决策,是要跑偏的。你不可能要求以一盒商务舱飞机餐的价格去购买一张商务舱的机票——虽然在上述情况下,商务舱的边际成本确是只有这些。这个问题上,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软件业,像微软这样的IT巨头开发一套Windows操作系统,投入可能是十多亿美元,但在软件开发后,制造一套作为产品的Windows系统软件,不过一张光盘+几本说明书的印刷成本。但若你以广告和印刷的成本去衡量微软操作系统的售价,那将是可怕的暴利。
一杯咖啡也是同样的道理。咖啡的成本远不止纸杯、咖啡豆。开咖啡店,须租用场地,还得购置咖啡机,当然少不得雇佣员工以及打广告做宣传。更重要的是,这些成本是无论咖啡是否卖出都已经存在的,可以称之为固定成本。在计算一杯咖啡的成本时,“固定成本”是个讨厌的东西,因为它与一杯咖啡的销售并不直接相关,所以我们得将其折算入每杯咖啡的成本中——更糟糕的是,这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比如某家咖啡小店一个月房租、硬件折旧、员工总成本是10万元。如果这家店门可罗雀,1个月才卖出了1000杯咖啡,那么10万元折算下来每杯咖啡的成本就是100元,再算上5元左右的边际成本,这杯咖啡哪怕卖50元,依然是大大亏损的。但是若经营得法,1个月卖出了1万杯咖啡,那么每杯折算的成本只有10元,再算下5元左右的边际成本,一杯咖啡卖25元,也有不错的盈利了。
许多商家愿意主动降价 “薄利多销”?其实降价未必“利薄”。还是以上例做分析,假如1倍咖啡卖50元时只能卖出1000杯,但是降价到25元时能卖到10000杯,到底什么时候“利薄”?很显然,50元高价卖时依然亏损,根本没有利润可谈,而腰斩价格到25元时反而有了10元左右的利润,降价反而可能厚利,这就是“固定成本”给市场定价带来的变数。
以星巴克截至6月30日的财报为例,其美洲区三季度销售收入27.76亿美元,营业利润是6.193亿美元,营业利润率为22.3%;而亚太区为2.337亿美元,营业利润为0.847亿美元,营业利润率为36.24%,看起来相比美洲区的确是高太多了。
但是再细看财务报表的构成,就会发现由于亚太区星巴克除了直营店还有加盟店,这些加盟店贡献的利润会反映在营业利润中,但是相应的收入却不会反映在销售收入中,如此就会高估了营业利润率。从附注中可以找到,星巴克亚太区三季度的营业成本是1.893亿美元,即不考虑加盟店的利润贡献,其营业利润仅为0.444亿美元,以这个数字算下来营业利润率仅为19.00%,还低于美洲区的水平。可见,说亚太区利润率高于美洲区,不过是财报误读而已。
其实,星巴克咖啡是不是暴利根本不重要。身边的那些拥趸们不少早就表态,无论新闻是否属实,不妨碍他们每天去买咖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0

粉丝

714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小黑屋|Archiver|安德管仲网 ( 粤ICP备20002412号 )

GMT+8, 2024-12-22 17:24 , Processed in 0.05478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