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路资本竞相出手收购民营医院
医疗产业狂飙背后有内因 人才税收风险管理是短板
晚报记者 邵丽蓉 报道 制图 任萍
上市公司竞逐民营医院,成为近期以来资本市场的一大景观,其中在2008年登陆中小板的独一味(19.43, 0.31, 1.62%)在民营医院市场的资本布局尤为惹眼。今年1月11日,独一味公告称,已与四川省红十字肿瘤医院及肿瘤医院产权所有人(出资人)周彩娥、刘兴明签署了《四川省红十字肿瘤医院肿瘤诊疗中心85%收益权转让协议》,作价1.2亿元收购转让方所拥有的肿瘤诊疗中心15年85%经营收益权。
5月6日,独一味公告称计划以自有资金收购四川健顺王投资持有的资阳健顺王体检医院有限公司100%股权、四川健顺王投资和张绍明持有的德阳美好明天医院有限公司100%股权,以及王健忠持有的蓬溪中医院及骨科医院100%股权,收购价格共计1.2亿元。
10月28日,独一味公告称拟收购李聂辉、王健忠、张继斌持有的邛崃福利医院100%股权,当日已与上述3人签署《股权收购意向书》,这也是其年内拟投资的第五家民营医院。
时隔一周后,11月7日独一味再次上演并购大戏,公司以自有资金1.01亿元受让四川华济药业有限公司100%的股权。
良好的业绩是独一味大举扩张的动力。独一味10月25日晚间发布三季度业绩公告称,前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3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157.22%;营业收入为4.2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63.93%;其中,第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3269.8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74.69%;营业收入为1.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19.34%。
独一味表示,本次收购是对公司中药产业链的延伸,是基于公司进军中药饮片行业、布局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战略要求,有利于完善公司的产业布局,增强公司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优势。在公告中,独一味称收购邛崃福利医院有利于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对提高公司整体收益水平将发挥积极的作用。之前独一味董事长段志平还在券商组织的电话会议上表示,未来还将寻求更多并购,首选是类似肿瘤医院这样的专科医院。
民营医院“第二季”:收购
事实上,这次围绕着民营医院的资本狂飙,并非独一味一家裸泳,境外投资公司也看中了中国民营医院的市场潜力。 11月12日,美国华平投资集团亮出了在中国高端医疗领域投资的第一块“路牌”——用一亿美元投资国内高端妇儿医疗机构美中宜和,资金未来将主要用于美中宜和医疗集团化扩张。医疗集团化将是未来3年美中宜和的发展重点,在获得华平投资后,除目前北京和天津3家医院外,美中宜和深圳和杭州医院将于2014年初开业,并计划未来5年内在全国增设10家医院。华平投资集团董事总经理冯岱对媒体表示:“医疗健康行业是华平全球投资的五大重点行业之一,是我们一直非常重视的一块,之前虽然看了很多,但都距离实际投资条件有一定差距。 ”冯岱认为,在目前国内的高端医疗中,过度医疗等问题的确存在,长远来看肯定会伤害医疗机构的长远发展。
除了华平和独一味,记者采访了解到,在政策持续拉动之下,各路资本都已经先后出手。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年内已有6家上市公司在布局民营医院方面有新的进展,共并购或成立14家民营医院。最近的有11月5日,一向大手笔的康美药业(19.19, 0.03, 0.16%)一口气吞下梅河口三家医院;之前还有如10月10日,复星医药(17.40, 0.16, 0.93%)披露将以不超6.93亿元的价格收购佛山禅城医院60%股权,而在这次并购之前,复星医药早已拥有安徽济民肿瘤医院、岳阳广济医院等,这已是它投资的第六家医院。自复星医药去年登陆港股以来,复星医药收购步伐即再次提速。复星医药董事长陈启宇在“首届互联网医疗产业高峰论坛”上表态,复星未来将积极拓展内地二、三线城市的医疗服务业务,拟透过收购增加经营医院的数量,并加强拓展互联网医疗这个新兴产业,重点是内地二、三线城市,包括地级市和富裕的县市。而此前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曾放出豪言,要在国内收购500家医院。而近年来,其对旗下的医疗服务板块更是进行了多次扩充。 10月17日,贵州百灵(19.59, -0.20, -1.01%)宣布将收购贵阳市天源医院100%股权,并计划收购后以超募资金2500万元对天源医院增资……除了收购外,上市公司模塑科技(8.71, 0.05, 0.58%)、
通策医疗(34.27, 0.49, 1.45%)
今年还通过子公司成立了民营医院。
“继之前北大方正、九州通(13.08, -0.07, -0.53%)、上药等投资医院后,近阶段资本市场掀起了第二波医院投资潮,而从规模上看,这次的投资力量更为迅猛。 ”生物保健行业分析师顾卫表示,加上之前
开元投资(6.82, 0.08, 1.19%)
、金陵药业(9.83, 0.08, 0.82%)、
华润三九(23.21, -0.08, -0.34%)
、三精制药(6.90, 0.05, 0.73%)、诚志股份(10.74, 0.02, 0.19%)、益佰制药(30.56, -0.16, -0.52%)、福瑞股份(16.900, -0.30, -1.74%)、双鹭药业(45.90, -0.45, -0.97%)、马应龙(17.18, -0.06, -0.35%)等此前已布局民营医院的概念股,目前A股已有近20家上市公司涉足民营医院领域。而未来,更多的医药公司或有意加入这一行列。今年4月,西南合成(13.09, 0.11, 0.85%)公告称,控股股东有意拓展医疗服务产业、医院资产战略收购。而广药集团也曾表示,将投资50亿元开拓医疗健康市场。
首家医院股赴港上市:追捧
近年不少内地医药股赴港上市均不乏投资者追捧,近日主要从事内地医院投资及营运的凤凰医疗集团了也计划今年底在香港上市,初步拟集资不少于15.6亿港元,若成功上市,将成为首家内地“医院股”。此前国内只有上市公司投资医院,而凤凰医疗作为医院运营商上市尚属首家,被投资界人士评论“具有开创意义”。
凤凰集团是国内最早的医院运营商之一,前身为吉林创伤医院,由女商人徐捷于1988年创立。1995年在深圳开设第二家医院,其后逐渐参与多家公立医院和国有企业医院的投资或托管。目前凤凰集团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股份制医院投资管理集团,旗下包括五所直营医院和两家管理公司 (在海外注册的加拿大凤凰医院管理公司和在国内注册的北京菲尼克斯医院管理公司),全国管理总床位数超过3400张。据了解,有别于内地现时普遍医院营运模式,凤凰医疗主要采用统一品牌,以连锁店形式营运旗下医院,架构上较为接近酒店营运,因此在管理及行政上较一般内地医院系统化。
作为内地首家赴港上市的医院运营商,凤凰集团颇受资本市场的追捧,承接其IPO的包括高盛、德意志银行以及交银国际。交银国际的报告称,凤凰医疗估值介于42-59亿元人民币,预测2014年市盈率可达23.2至32.8倍。德银的报告更将其估值叫高至65-99亿元人民币,相当于预测2014年的市盈率介于27-41倍。德银解释,主要原因是凤凰医疗的增长前景较美国和亚洲同业更佳,并预测2014年其营业额及纯利润将分别有24%和40%的增长。
某内资投行的医疗行业分析师认为,医疗投资股回报周期偏长但非常稳定,长期看好。比如复星医药的医疗服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65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11.92%,成为其所有板块增速最快的一大领域。公司将其归结为“济民医院、广济医院和钟吾医院的床位数量大幅增长,高端医院‘和睦家’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22%”等因素所致。其中,和睦家医疗实现营业收入1.52亿元,较2011年增长33.33%。业绩不错的还有爱尔眼科(31.030, 0.21, 0.68%),其未来目标拥有100家三级医院,保守按照单店成熟后收入规模5000万元计算,该部分贡献收入也有50亿元,即公司未来的收入整体规模有望达到100亿元。
不过,非营利医院的投资者一般不能通过资本市场获得回报,但我国目前的政策体系没有解决其回报问题,这将成为社会资本投资医疗机构的最大障碍。
8万亿行业蛋糕:市场
长期以来,民营医院市场占有率并不高。那么,今年10月以来,为何上市公司投资民营医院呈井喷之势?业内表示,资本运作的背后,是与政策的开放不无关系。如今,国家对健康服务业可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这在政策上给予了民营医院“身份”和优惠,医院的那道高“门槛”正在逐渐打破。为此,社会资本对医疗领域的冲击正在形成有效渗透。
国务院在今年10月初印发的 《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健康服务业的概念,鼓励企业等机构以出资新建和多种形式投资医疗服务业,并首次提出领域外放,“非禁即入”,被市场一直认为是有史以来态度最鲜明、最开放,也最“接地气”的“绿灯放行”。并指出2020年左右力促健康服务业达到8万亿元的市场规模。以2013年2万亿元为基数,相当于未来6年内健康服务业增长3倍,年均增长率高达26%。同时还表示,对出资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非公经济主体的上下游产业链项目,优先按相关产业政策给予扶持。鼓励地方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在社会办医方面先行先试。
据悉,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管理分会等推出的《民营医院蓝皮书》称,截至2013年3月末,全国民营医院已经发展到10166所,比2012年同期增加1302所,增长了14.69%,呈现公立医院数量在逐渐减少、民营医院迅速增加的发展趋势。不过,其诊疗人次和入出院人数仅达到全国医院的十分之一。这说明,民营医院诊疗服务能力未来仍有较大发展潜力。
事实上,早在2010年,国务院曾出台《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但在产业政策、税收、准入等方面,没有实质性放开,因而均未出现今年这般投资热潮。直到国务院文件出台,社会资本进入民营医院投资领域的高度兴趣才真正被激发出来,上市公司投资医院呈现加速的态势。
业内对政策的详细解读认为,这个文件的力度远远超过以往的任何文件,第一次提出完整的医疗健康服务业概念,覆盖全产业链规划。该文件最大的亮点是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并不断扩大开放领域;凡是对本地资本开放的领域,都要向外地资本开放。民办非营利性机构享受与同行业公办机构同等待遇。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采取招标等方式确定举办或运行主体,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商业保险等机构均被鼓励以出资新建、参与改制、托管、公办民营等多种形式投资医疗服务业。
除了准入条件的放宽,国务院40号文件在税收、土地及硬件设施建设等多方面放宽民营资本的“准入门槛”,明确提出“非公立医疗机构用水、用电、用气、用热实行与公立医疗机构同价政策”、“各地对营利性医疗机构建设减半征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等。此外,除了医疗机构方面的政策利好,由于国家对药物实行低价招标,医药企业获得的收益大幅减少,通过涉足民营医院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也是掀起民资投资医院热潮的缘由之一。
“公立医院只是保障提供基本医疗服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了巨大的市场,需要个性化的医疗服务,这些都得由私立医院来补充。 ”顾卫告诉记者,将来国家还会在养老、临终关怀、精神护理等领域给予社会资本一定的政策扶持,因此现在是投资民营医院的最好时刻。
医生资源管理短板:风险
受政策利好,民营医院概念股随之强势崛起。从年初以来的表现看,民营医院概念股整体表现突出。截至上周末,诚志股份、爱尔眼科年内股价近乎翻倍,复星医药、通策医疗涨幅70%以上,康美药业也大涨超过60%,独一味涨40%。
业内认为,尽管政策利好不断,当前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和障碍。医疗服务产业过度分化,资源配置不平衡,使用效率低下,民营医院单打独斗、各自为阵,缺乏医院管理和治疗的核心技术,处于不公平的市场地位,难以和公立医院竞争。
首先是优质医生资源问题。民营医院蓝皮书指出,民营医院人员流动过于频繁与人才短缺,是困扰民营医院生存与发展的瓶颈。由于编制、科研学术话语权等现实差距,民营医院很难吸引好的医生、护士和管理人员。最明显的是编制身份。作为民营医院的医生,他是企业待遇,而公立医院是事业单位,两者退休每月的退休金要相差几千元。
其次是医疗风险问题。一位不愿具名的医生表示,“民营医院的盈利点主要在于医药销售和健康服务,目前国内民营医院的数量已经突破万所,但其滋生出的一系列问题也在阻碍它的发展。比如《南方日报》今年初一篇对佛山民营医院的调查报道引用佛山健翔医院外宣科科长的说法称,曝光的医疗事故中,有七成发生在民营医院。
再次是管理问题。在医院管理方面“一张白纸”的跨界收购,上市公司一方面要平衡医院运营收支并维持上下游价值链的整合,这是一大考验。
尽管风险犹存,但企业介入民营医院的热情不减,且在以独一味为代表的民营医院收购战中,公司都有清晰的介入标准。
现有的医院投资有三类:各大城市的三甲医院、地级和县级医院、市场化的民营专科或高端医院。目前投资后运营比较成功的,还是高端医院和专科医院,可以做连锁,同时毛利率也高。因而可以看到目前上市公司投资的医院大部分存在规模不大、民营性质、专科特色、拥有稳定盈利能力等特点。因为综合医院涉及的专家队伍、科室设置等比较复杂,还需要与公立三甲医院直接竞争,而区域性专科医院运营起来相对简单,这种做法显然更加省心,风险也比较小。
比如华平投资的美中宜和,是针对高端人群的妇产医院,其2013年产科、儿科和妇科三大领域营业额超过3亿元,营业业绩同比增长50%。美中宜和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胡澜表示,在北京的高端产科市场中,美中宜和一家已经分到了50%的市场,累积新生儿超过1万名。再比如广药集团,其针对医疗机构的大手笔投资将着眼于投资中高端医疗服务市场。或者选择大型综合医院,或者投资高档专科医院,而不会在基础医疗服务上竞争。
其次在管理和人才方面,独一味称公司正在组建自己的医院管理团队,使用了第三方委托管理的模式。未来将接手管理收购的医院,并多方向寻找行业专家充实实力。而美中宜和在扩张中可能会借鉴目前在北京市场的模式,即与北京儿童医院等相关公立三甲医院合作,聘请优秀医生兼职的形式,弥补快速发展过程中最急需的优质医生资源问题。
全国抢投赚钱之道:囤地
一般来说,医院利润并没有制药业高,且民营医院更是大多处于亏损的经营状态,那么为何众多企业,特别是制药企业前仆后继地将大把资金投入高风险的医疗机构?对此,有药企将之解释为布局全产业链的需要,通过收购可以打通下游产业链,如果产品已经进入了医保目录,自己的医院就可以多采用自己的产品。不过对于这样的理由,多位业内告诉记者,投资医院回报周期长、盈利难,药企看似为延伸产业链实则圈地。
分析师高平告诉记者,他接触的投资民营医院的公司都知道,投资医院不赚钱,赚钱之道在于低价购地。 “公立医院集聚的优势远超民营医院,基药的利好分到公立医院,民营医院分不到;公立医院定位为非盈利性医院,国家财政拨款,不必上税;民营医院多数定位为盈利性,税款占到营业额的30%,是赢利的50%以上,税收压力太大;公立医院完全不用打广告,民营医院每年花在广告上的钱不下数百万乃至上千万。种种看来,公立医院太强势,民营医院的生存空间太有限。因此单纯从医药费用、床位数来看,投资医院要收回成本,估计要5-8年,因此企业投资很大可能是为了圈地,因为医院用地很便宜。今后土地升值,成本回收时间可以至少缩短一大半。 ”他同时表示,上市公司还可以通过收购的行为讲全产业链、大健康的故事,从而提振股价。
当然,资本收购也不排除其它动因。比如贵州百灵,因一项在研药品“糖宁通络胶囊”即将实施申报医疗机构制剂且申报主体必须是现有医疗机构,其计划收购天源医院。天源医院充当了贵州百灵的“壳资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