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国利率降至降无可降的地步,传统货币政策的“弹药”即将耗尽,“量化宽松”日益成为各国央行的备选方案。量化宽松一词是由日本央行于2001年提出,是指央行向银行体系注入超额资金,让基准利率维持在零。
现在,零利率在短期内已经注定失效,央行采取的量化宽松政策将更为激进,包括大量印钞或者买入政府、企业债券等。量化宽松是一剂猛药,但更可能是一剂毒药。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曾说过:“央行为遏阻通货紧缩,大可派出直升机从空中撒下钞票”,伯南克在担任美联储主席前也曾借用这比喻,后来还得到“直升机本”的昵称。现在,伯南克领导的美联储看来是准备这么干了,或者可能已经这么干了。美联储已经计划斥资8000亿美元,收购房利美、房地美等发行或担保的房贷抵押证券,收购信用卡等金融资产证券化商品,这些措施其实就是量化宽松。未来,美联储虽然不至于直接用直升机撒钞票,但其量化宽松政策很有可能更为大胆激进。 理论上,央行设法使金融体系拥有宽裕资金,金融体系一旦资金充裕,就愿意借款给企业及消费者,进而带动经济恢复。不过,日本的量化宽松政策效果不佳,那么现在美国就可以取得好结果吗? 首先,再多的流动性也难以使银行加大放贷规模。欧美银行在危机中损失惨重,现在急需补足资本金,提高资本充足率,争取活下去才是第一要务。利率再低、流动性再充裕也无力继续扩张,同时信心尚未恢复,更无心扩张。可以说,欧美各国的货币政策失效完全是因为其银行体系的功能遭到严重破坏,只要银行体系的功能不恢复,低利率就注定是无效的。 由于形势紧迫,央行无法等到银行体系功能恢复,就亲自上阵了,既然银行无力向市场提供流动性,那就让我央行来吧,直接购买政府证券、企业债券,甚至可能直接向客户发放贷款,量化宽松即是此意。如此一来,央行就成为变相的商业银行。但是央行毕竟不是商业银行,无法自己通过货币乘数创造出更多的货币供应量来。而且,央行有没有能力成为商业银行呢?如何决定到底买哪些债券和向谁提供资金呢?相信央行基本上没有商业银行的这种能力。因此,量化宽松很可能带来经济扭曲的后果。 其次,量化宽松极有可能带来恶性通货膨胀的后果。现在央行向经济注入大量流动性,不会导致货币供应量大幅增加。但是,一旦经济出现恢复,货币乘数可能很快上升,已经向经济体系注入的流动性在货币乘数的作用下将直线飙升,流动性过剩在短期内就将构成大问题。所谓覆水难收,在短期内如何将巨量的流动性收回?那对各国央行来说,又将是一个新的巨大的考验。如果不能做到,世界经济极其有可能出现一个新的奇观:恶性通胀与经济衰退并存,即经济尚未完全走出衰退,通货膨胀已经急剧恶化。 现在,随着美联储推进量化宽松,世界各国央行也已经跃跃欲试,准备跟进。他们也许都知道,这是一剂毒药,但是现在谁也顾不上了,即使是毒药也义无反顾地喝下去,也许能以毒攻毒呢!但是,毒药也可能同时并发,带来恶性通胀和衰退并存的灾难,那就悔之晚矣。我国的银行受到冲击相对较小,银行体系的功能仍然完备,因此应继续善用银行体系应对困难,切不可跟随欧美实行量化宽松的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