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民主、我们爱自由、我们也爱财富!我们尊孔子、我们尊老子、我们同尊管子!

安德管仲网管仲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2255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建大集团总经理张宏德博士:严谨而不拘谨,学做一块海绵

[复制链接]
2255 0
品质是内心的一种平和,财富不能给内心带来平和,但是内心的平和可以创造无限的财富,包含所谓的有形的财富和无形的财富。若做事都以帮助别人为目的,那人生、财富都会得到满足。所以,我觉得帮助别人而成功,是人生最好的理想。

建大轮胎从1962年至今刚好成立50年,您和整个集团会用什么特殊的方式来庆祝这个难忘的时刻呢?
本来公司内部的员工有很多建议,但是后来董事长讲了一句话:“不过也就是50周年,与其他50年的企业相比,成就也不是特别好,庆祝就好了,但不要太过铺张。”于是,我们就决定尽量只是在员工内部进行,不对外进行公关和宣传。当然,为了50周年,我们特别设计了50周年的logo,在我们的网站、信封以及展会上都有呈现。最重要的是,我们在台湾成立了一个退休员工的联谊会,觉得建大50年走过来,有今天的成就要感谢以前的老员工,不管他们之前做得是否非常好,但都是有苦劳有功劳的,我们就计划在9月份把他们都聚集起来,在台湾公司总部办一个感恩的餐会。同时,还会出版内部的纪念刊物。

建大轮胎给人印象非常深刻,代表了台湾轮胎业的最高制造水平,您觉得在越来越注重环保节能的大趋势下,轮胎业在未来可能会往什么方向发展?
轮胎本身就是各种交通工具的一部分,不管是自行车、摩托车;工业用的、农业用的;还是轿车、卡车,它都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在环保节能方面,轮胎又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举例来说,自行车的轮胎,可能本身在直接的环保节能上或许没有非常大的贡献,但是随着骑自行车的风气重新起来,以及利用自行车作为我们的交通工具或休闲工具,是不是会间接让人们减少对摩托车、轿车使用的依赖?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直推广自行车,把它作为一种骑乘的文化。这个是属于间接的。直接的方面来讲,怎样用环保的橡胶?坦白来说,这个方面欧洲做得很好。欧盟有法规,要求轮胎制品的橡胶某些有毒的物质不能含有,国内这方面的标准还没有,但是我们尽量走在这个前面,在能力范围之内,生产环保橡胶。

另外,对于一般性消费者的环保需求来讲,当然第一是希望轮胎使用寿命要延长;第二是要能够省油,降低油耗;第三是能够降低噪音,还有就是如何减少轮胎制造中原材料的使用,这些都是重要的因素,也是我们轮胎制造的方向。再说,如果国内的轮胎厂要出口到欧洲必须要符合欧盟的环保标准,这也间接促进国内轮胎厂的工艺水平。

建大是什么时候开始与大陆开始有商业合作和建厂的?目前与汽车品牌是否有合作?
我们是1989年到大陆来考察,那时是以生产和利益为优先。第一站就是到上海,但因为当时对大陆市场不够了解,就以做外销为导向,通过香港的港口来运输,所以最终先选择在深圳设厂。从1991年开始设厂,到1992年就已经投产。然后慢慢开始研究大陆的市场,在1994年开始了内销工作。

我们与汽车品牌的合作有通用汽车、广州汽车、本田、东风、福特,最近还有与其他汽车品牌在洽谈。这个进度取决于我们产能的效度,因为供应给汽车品牌,需要很大的量,所以不能随便答应。我们自己没有十足地把握去充分满足客户的需求,我宁可放慢我们的脚步。

您会购买使用建大轮胎的汽车品牌吗?
基本上我们在选择和汽车品牌的供应,我们优先选择在国内属于领导地位的品牌。事实上我们开发出来的新轮胎,我都会优先试用。我自己如果不试用,对这个轮胎没有信心,消费者怎么会放心使用?所以,我自己在试用的过程中,感受到这个轮胎的优缺点都会提供给我们的研发单位。

整个中国的汽车产业,在过去的十年来,有非常长足地进步,包括工艺、安全、外观设计、内饰、性能地提升都有非常好的成果,这也由于国际大品牌把他们的实力毫不保留地带到中国。国内消费者的需求、主导性也越来越强,国外低端的产品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了,国外很多厂商也都认识到了这点,所以我认为国外很先进的技术都已经引进到了中国来,对中国消费者是一个很大的福气。

但是我们目前还没有合作过的汽车品牌,不代表他们不好,是由于我们的产能受限和策略方向。在目前的中国,我并不觉得哪些车子我特别不敢用,车子本身的质量来讲,都有很好的水准了。

在大陆使用的汽车是雷克萨斯。不过我们公司非常有趣,日系车种在台湾特别的强,又以本田、丰田、尼桑为主,而这三个品牌中又以丰田最强,所以我们在台湾就习惯开丰田的汽车。并且我们刚好和一家日本大公司合资,在台湾专门生产汽车、摩托车的零配件,主要供应的就是丰田品牌。某个程度来讲,支持它、买它的车,也是在支持我们。

在世界享有知名度的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异轮胎品牌都在中国建立了厂房,并占据了中国大陆一部分市场份额,建大在大陆投资修厂也是想将市场重心更多的投注在大陆这个大林子中吗?
没错。基本上大陆既是世界的工厂,又是世界的市场,那就没有理由在大陆缺席。对台湾的企业来讲,要走出台湾开始伸展据点,到大陆来是直觉不过的选择,因为大家都讲同样的话,同样的语言、同样的文化很容易沟通。但在当时二十多年前,开放程度的话,东南亚开放的比较早,东南亚劳工的水准相对也比较高,可就是因为沟通上的难易,我们还是选择先到大陆来。

在大陆市场逐步站稳的情况下,我们也在往外发展。现在在越南也有工厂,就近供应东南亚区域,不足的地方再由大陆和台湾的工厂来弥补。

大陆人普遍有一种看法,觉得台资企业跟日资企业有着一些相似之处,比如说严谨的同时压力相当大,甚至有一些压抑,您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台湾企业受到日本的影响非常大。第一点,台湾本身受过日本的统治,70岁以上老一辈的人多多少少都会讲日语;第二点,当初日本经济在往外扩张的时候,第一站是到台湾,所以早期台湾的工厂都是日资企业。这不仅受政治的影响,还受经济的影响。另外,在台湾50、60岁以上的人,也受到上一辈的教育影响,并且由于我们这二十年来,来大陆发展的基本上也就是60、70岁这一批人,因此这一批人给大陆合作伙伴,包括政府的印象就很像日本人。

可是在接下来,40-50多岁的这些人,接受美式教育的就多了,包括我个人也是在美国念书,待了8年。所以在我们这一群人身上,你看到的是种混合,美式和日式的混合,基本上我们承袭了严谨的态度,但相对没有那么保守,也比较愿意开创,给每一个人发挥的空间。再接下来,在台湾30-40多岁的人,基本上就看不到所谓日本的那种严谨、压抑的本质。这个是有历史渊源的,但是好处是,日本的严谨做事态度在台湾一直保留、传承下去,我觉得这个是我们台湾的优势。

我们反过来看大陆,给我们相当大的印象就是活力十足、非常有创意、敢讲敢做,但是我们看到的缺点是不够细腻,做事的扎实度不够,如果能把这个地方培养起来那将会变得很强。所以我觉得互补的地方就是台湾要学习大陆的活力,大陆要学习台湾的严谨。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都必须要像一块海绵会吸收,要大量地吸收,然后多余的、不好的把它拧掉,保留一定的湿润度就好了,这个就是海绵哲学。

制造业给人一种相对沉闷的感觉,您怎么看待这个行业?平时喜欢什么样的娱乐方式?
其实不能盖棺而论就说制造业就是沉闷,要看是哪个产业。例如电子科技,也是属于制造业,要看和消费者有没有相关联;例如说我们轮胎,虽然我们和消费者有关联,但并不是消费者可以直接摸到,直接可以天天看到的东西。可是做手机,它是和消费者天天都有关联的部分,手机的工厂本身要对消费者的喜好、潮流和趋势,比我们更要和消费者紧密的连接。所以外在看来,做手机的公司比较活泼,做轮胎的公司就比较沉闷。拿轮胎和汽车比,汽车厂的就要看上去比我们活泼一点,因为它必须要和消费者有直接接触。但撇开这个不讲,踏入工厂的大门一定要严谨,如果不严谨,没办法保证生产出好的产品,因为产品是人做出来的,只有以严谨的态度面对机器、面对颜料,才能够把产品做好。

娱乐方式的话,我过去还算是个运动选手,虽然谈不上很厉害,但过去运动做得很多。当然随着年纪越来越大,现在激烈运动的方式和时间要减少很多,但是我很喜欢运动,因为可以健身、舒缓神经。第二个,我很喜欢看书,我什么书都看,以前还喜欢听音乐,但现在没有时间。所以,总的来讲,运动和看书是我现在最主要的休闲方式。

前面谈到过自行车,想问一下,您在台湾会骑自行车上下班或出行吗?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我是很想骑,但家人不让我骑,因为危险。坦白说,在台湾也好,大陆也好,没有给骑自行车的人一个非常好的安全环境。你如果去过荷兰会发现,荷兰的自行车道相当完整,他们在做道路建设的时候,就同步把自行车道规划进去了。在台湾,政府本来也打算要做,可是既有的道路交通就已经很繁忙了,还要再割一块给自行车来用,会造成摩托车和汽车、公车抢路;有些道路的规划,也放不下自行车道,所以也没有办法。台湾后来开始转型,鼓励自行车休闲,在公园、郊区都设有专用的自行车道。所以上下班没有办法骑,但是休闲的话就没有问题。

您是一位博士,冒昧地问一下您所研读的专业属于哪一个领域?为何会与轮胎结缘?
我念机械的。其实本来自己在研究机构做过一阵子,在学校也教过书,只是因缘际会,刚好有这么一条路可以让我走,就与轮胎结缘了。

您经常在大陆出差吗?忙碌之余如何与家人互动?
坦白讲,我在轮胎界也20年了,前15年几乎没有很好地陪伴家人,真的牺牲掉很多,对我的太太,对我的小孩,都很对不住他们,大部分时间都不在,为了这个和我太太也有很多的争执,但是没有办法。

这几年,就觉得不可以再那样子了,工作难免会忽略了家庭,然后就开始尝试可不可以天平不要往一边倒。因为我以前下班回到家里,都还是在书桌上继续做工作,跟家里人、跟小孩没有什么互动。后来我就缩短一些工作时间,陪陪家人、陪陪小孩,发现两者是可以兼顾的。因为为了要陪他们,我自己本身的工作效率就要设法去改善,慢慢这个天平就比较平衡了。以前都是些错误的观念,觉得要工作就必须牺牲家庭。我鼓励一开始你能保留给家庭的时间,你要把它固定下来,剩下的时间好好地去冲刺、去发挥,反而可以得到更好地效率,也能够得到家人的认同。

您觉得大陆商人与台湾商人在生意场上是否有所不同?比如说做事做人的方法与气度。
这个就回到之前讲到的文化上的差别。大陆商人是个人比较开放,个人的企图心比较强,所以是个人在带动;台湾是团队在带动,就是比较拘谨,比较保守。因此,积极度绝对是大陆的商人比台湾的要强。所以,需要互补。台湾人不要那么拘谨、保守,可以向大陆学习,但本身严谨的态度需要传承下去,就是要严谨而不拘谨;大陆是要积极而不能躁进,我们觉得大陆有很多人都比较躁进,想在短时间就能有很大发展。

随着时代的演进,同时又有欧美的产业进来,大陆这短短的二十年,全盘地毫不保留地吸收了全世界的精华,但是下一步是怎么样去融合,成为一个独特的、一个新的中华文化,我觉得这个是关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0

粉丝

210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小黑屋|Archiver|安德管仲网 ( 粤ICP备20002412号 )

GMT+8, 2024-11-11 17:29 , Processed in 0.07198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