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拥有邙山的城市,一定有着显赫的过去;
一个拥有白马寺的城市,一定有着厚漫长的故事;
一个拥有黄河与洛河的城市,一定是曾经呼风唤雨的要地。
一个拥有众多古老石窟的城市,也一定拥有多种面孔。
曾经的十三朝古都,老工业基地,黄河流域的重要城市,河南第二大城市,泛关中城市的重地————
没有哪个城市,能够似洛阳一样,拥有如此多重的身份。正因为如此,洛阳的发展,就是一个未来时代百科全书。它将为我们解答一系列问题:
古都城市如何在新时代发展? 如西安,安阳,开封,洛阳。
老工业基地如何焕发新的青春? 如长春,沈阳,武汉,洛阳。
内陆城市如何后发先至? 如太原,武汉,南昌,洛阳。
副中心城市如何既与中心竞争与协调? 如大连,青岛,襄阳,洛阳。
而目前,洛阳的重新崛起,亦就是从这些问题中寻找答案的过程。
洛阳的新老工业结构的协调问题,新城与老城的问题,县域经济与中心城区的同步问题,洛阳在中原城市群与关中城市群中的定位问题。这些都是困扰洛阳未来发展的重要问题。
洛阳,用问号开头,是否能以惊叹号结尾?
小序: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 自先秦至隋唐,数千年来,洛阳一直是中国的中心。邙山之上,帝王将相无数。 但是,自宋朝之后,洛阳逐渐失去了其中国中心的地位,甚至都不是河南的中心。 一直到建国初期,洛阳重新成为河南经济的龙头,其时,洛阳拖拉机享誉全国和亚非拉兄弟国家,洛轴亦声名远播。洛阳亦如夕阳返照,重焕光彩。 可惜,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海洋的时代的来临,洛阳被逐步遗忘在黄河古道旁。自90年代中期,洛阳被郑州赶上之后,一直到今天,洛阳就从来没有恢复其在河南省内的地位。就全国而言,洛阳已褪掉了其十三朝古都的成色,成为一个普通的地级城市。 洛阳的沉浮,固然有国家大势的因素,不过,兴亡有定,绝非天数。洛阳在改革之后,起身存在的种种战略失误,亦是导致其今日迟迟无法实现强势崛起的重要因素。
第一节:洛阳经济结构需要三重转型
一直到九十年代中期,洛阳都是河南经济的龙头。 洛阳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五”时期,全国156个工业重点项目有7个建在洛阳,洛阳石化总厂、中国一拖集团、洛阳轴承集团、中信重机公司、洛铜集团、洛玻集团等国内著名的大型企业,以及一大批其它工业企业,使洛阳独步河南。 不过,九十年代中期之后,洛阳形势突变。当时,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至深水区,一大批老工业基地,如东北的长春,中部的武汉,以及河南的洛阳等城市,大规模的国有企业改革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洛阳与武汉很类似,除几个洛字头的特大型国有企业,其余市属国有企业,纷纷关停,1997年,全国亏损的6599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中,洛阳就占了38家,洛阳的工业体系受到颠覆性打击,此后,洛阳经济走过一段弯路,欲以旅游兴市,后来发现,工业不兴盛,旅游难以单兵突进,最后,又回归到工业立市的道路上来。
至2009年,洛阳总产值2075亿元,超过2000亿大关,跃升中国城市前50名。同比增长13%,分别高于全国、河南4.3个和2.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830亿元,增长15.9%,高于河南省1.3个百分点;实现利税277.3亿元、利润137.6亿元,分别增长24.6%和18.1%,高于河南省15.4个和7.4个百分点。同时,洛阳的工业贡献值,达到了65.3。21世纪的前十年,洛阳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特别是中期的04年和05年,发展速度达到28%,2004年的32%,国内罕见。 不过,在洛阳花开两度的背后,仍然存在很多隐患,在未来,洛阳要完成持续发展,需要三个方面的努力。 其一是轻重工业的协调。2009年,洛阳轻重工业比例为:13:87。重工业仍然居绝对主导地位,这一方面是洛阳的优势,一方面亦说明洛阳大众工业的不足,而郑州、新乡等之所以发展迅速,更主要的是靠轻工业的拉动,因为轻工业才是真正与最终消费紧密联系的。 其二是传统工业与新兴制造业之间的协调。 洛阳的经济改革模式,与东北老工业基地很类似。最近几年,洛阳坚持实施“项目引资双带动”战略,在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同时,着力培育优势产业,注重发展新兴工业。 目前,洛阳拖拉机制造厂,洛阳轴承厂等传统大型国有企业,基本完成改制,老树发新芽。新洛轴突飞猛进,甚至神六90%的轴承部件,都是采用洛轴。中信重工特大型装备产品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洛玻集团成为世界三大浮法技术产地之一。一拖在风靡中亚和非洲。 目前,洛阳已经形成了初步的产业聚焦。洛阳目前共有17个省级产业集聚区,数量居河南省内首位,形成了先进制造业、石化工业、铝加工业、钼钨钛产业、硅材料产业等六大产业基地。 此外,洛阳的能源性产业,亦居全国前列。小浪底枢纽主体更在洛阳境内的孟津。电力工业装机总容量761万千瓦。是河南省乃至中国重要的电力能源基地。洛阳的石油亦在河南居首。 在完成传统产业的新生之后,洛阳重点发展一些新兴产业。中航锂电、洛阳中硅等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崛起。尤其是洛阳的硅及光伏产业,洛阳市多晶硅年生产能力超过3000吨,产量在全国排名第二; 此外,洛阳致力于打造中国规模最大的“动力谷”。
洛阳是全国重点科研院所集中、科技人才高度密集的城市,目前有14个国家级科研院所和15万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市区的科技人员密度在全国列前三甲,神舟六号上都有洛阳制造,其科技实力不可小觑,未来,洛阳如能有效转化,在高新技术领域,洛阳可引领河南风潮。 如此,洛阳的传统重工业、新兴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可以齐头并进,改变目前工业结构单一的局面。 而在洛阳的项目引资中,除引进大项目,高新技术项目以外,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引进大批的大众制造工业,以中和洛阳轻工业不足的局面。这种模式,在很多内地城市中普遍存在。如在湖北小城红安,在红安烟厂被武汉烟厂兼并,工业根基受损之后,就大规模引进大众产业,娃哈哈,雨韵,上好佳等食品产业纷纷进进驻红安,而郑州最近十几年的快速发展,轻工业亦居功至伟,前不仅,富士康还进驻郑州。在未来,洛阳同样需要在轻工业领域,加大发展步伐,在短期内无法产生内生性企业的情况下,先引进国内外大众产业巨头,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 洛阳经济的第三大转变,即是增加非公经济的比重,同时完成对于国有企业的改制。 最近几年,洛阳经济虽然突飞猛进,但是仍然是一条腿走路,即,洛阳的飞跃,主要靠的是传统国有企业的老树发新芽。经过90年代中后期的阵痛之后,目前,洛阳的大型国有企业基本完成改制,早在2000年,洛阳市亏损的38家大型国有企业,完成改制的,就有25家,占占总数的65。8%;巧合的是,洛阳当年减亏企业为68。4%,几乎与改制同步,由此不难看出两者的关系。
洛阳的两一条腿一直没有发挥更大的作用。目前,洛阳虽然民营企业的数量超过企业总数量的90%,但是,民营企业的生产总值,却仍然严重不足,2009年,河南非公经济贡献已经超过60%,洛阳的竞争对手郑州,更是达到了67%,而新兴的工业城市新乡,更是达到了70%以上,而洛阳却仍在40%左右徘徊。民营经济的萎缩,导致洛阳难以产生内生性企业,更难以出现企业巨头。 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凡是经济发达的地方,无不是拥有众多的内生性民营企业巨头,这种现象在浙江尤其明显。在中国500家最大的民营企业中,浙江就占了180家以上,浙江也因此以资源小省,崛起为中国经济大省。
在未来,洛阳要获得二次飞跃,民营企业经济的培育与发展,当为战略重心之一。
(文章数据来自2009年洛阳及其它城市与区域的发展公报,因原文章发表时,各地2010年公告尚未出炉,故暂采用2009年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