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民主、我们爱自由、我们也爱财富!我们尊孔子、我们尊老子、我们同尊管子!

安德管仲网管仲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5644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水深、石滑,中国改革如何跨过深水区?

[复制链接]
5644 0
我给各位解释一下,就是银行把钱贷给信托机构,再由它对外发放贷款。我给各位举个例子,我们对房地产市场的打压政策之一就是,让银行停止给保利、SOHO这样的大型房地产公司之外的,不具有“贷款资质”的小房地产开发商发放贷款。但是如果信托机构看上了一个由小开发商主导的高收益房地产项目,觉得贷款给它能赚钱,但自己手里又没有钱,就会找我们的商业银行借钱,然后贷给开发商;或者说倒着来,先是我们的商业银行觉得贷款给某一个“不具有贷款资质”的开发商能获得高回报,但它自己没法直接贷款,就把钱先贷给一个信托机构,然后再透过信托贷款的方式,把钱借给开发商。虽然我们的银监会在2010年就说要“堵漏”,要商业银行把贷给信托机构的钱移回资产负债表里,但是我们的商业银行总是有办法“打擦边球”,对信托机构是“照贷不误”。所以到目前为止,我们能看到,资金还在从银行源源不断地流入信托机构。在央行公布的2013年第一季度社会融资情况中,信托贷款占比就达到13.4%,同比上升了8.8%。 我们可以再深入地追究一下给信托机构这些钱,都是从哪里来的。当然,一种可能是银行本身就很有钱,银行拿自己的钱贷给信托机构;另外一种情况,银行本身并没有那么多钱,但它又想挣高回报,怎么办呢?它就向老百姓发放信托理财产品,比如说以年回报率5%的价格从老百姓手里拿到钱,再转给信托机构,然后由信贷机构贷给开发商。这贷给开发商的利息是多少呢?可能是15%。这里面,信托机构自己拿走大概3%,剩下的12%就是从银行拿款要付的利息。所以我们的商业银行即使扣除各种手续费,还有应该给老百姓的回报,自己也可以拿到5%左右的收益。说到这,各位明白我们的商业银行为什么要这么疯狂放贷、疯狂卖理财产品了吧。 在我们的政府严控房地产信贷的最近几年里,银行信贷量在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比例是呈下降趋势的,但是,信托、典当、租赁这些被西方金融界叫作“影子银行”的金融机构,它们的对外贷款规模却在不断上升。我给各位提供一组来自摩根大通的数据,2010—2012年,“影子银行”的贷款余额增加了一倍,达到人民币36万亿元。这里面,信托机构是“影子银行”的主要组成部分,根据摩根大通的数据,它在2010—2012年间的资产规模扩大了差不多2倍,达到了7.47万亿元的规模,超过了保险行业的资产总额,成为国内仅次于商业银行的第二大金融服务行业。但是我们的政府从2010年,也就是信托机构开始快速发展的时候,就提出要对它的发展进行管控。但结果却是,我们的大型商业银行在利益的驱使下自己开设信托公司,或者想方设法地购买其他公司的信托牌照,并且有意不按银监会的要求,透过“打擦边球”的方式继续让银行向信托机构贷款,结果就是银行对外放贷过多,广义货币供应量突破了100万亿关口,我们面临着非常大的通货膨胀压力。 第二,我们的国有银行揣测政府仍会以大规模投资的方式拉动经济增速,所以有恃无恐的继续大规模放贷。熟悉我的朋友应该都晓得,我从2008年底大规模投资

编者按:中国经济必将着陆,或者说脚踏实地,在缺乏足够理性的狂飙猛进之后。切实的问题是,我们要以什么样的姿态落地?“我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习近平主席10月7日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发言开篇即回答了所有人的疑问,而这样笃定的理由之一是,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速度和效果都符合预期。总结简单,但在大众视线之外,改革者与既得利益之间的博弈才是真正的“步步惊心”。中国改革之难,无需赘言。但比起摸着石头过河的时代,要庆幸的是,我们现在有着学识、经验更加丰富,思维更加缜密、连贯的领导队伍,他们不再和风细雨的对待权力(者),让它(他们)有脱缰的可能,并找到了适合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改革之“道”——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强市场体系建设,以及“术”——推进宏观调控、财税、金融、投资领域体制改革。编者认为破题的第一着手点在金融,赶在“十一”长假之前挂牌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即是最好证明。异常巧合的是,关于金融改革,郎咸平教授在其2013年8月推出的最新力作《郎咸平说:让人头疼的热点》一书中,对金融改革做了深刻、全面的剖析和注解,其中的很多思维、思路与而后逐步面世的改革措施不谋而合。以下为图书正文部分节选,以飨读者。 我们的国有商业银行总是不让人省心,先是2011年、2012年在股票市场发生被看空,甚至跌破净值的情况,之后在2013年5月,整个商业银行系统又闹起了“钱荒”,财大气粗的银行竟然缺钱了。 各位是不是好奇,这一次的“钱荒”是怎么来的?我们看下《华尔街日报》的报道,2013年6月19日我们的央行开了一次内部会议,《华尔街日报》披露了一些会议纪要,这里面说“6月份前10天发放了总计1万亿元的新增人民币贷款”。因为这么大规模的投放是前所未有的,所以引起了央行的特别关注。那我们的央行再仔细一查,又发现在新增贷款里,差不多70%都是短期票据。各位要晓得,这些以短期票据形式发放的贷款,大部分都不会出现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这就相当于说,这部分贷款可以不受监管部门的贷款额度限制。所以我们的商业银行是想发放多少贷款就发多少,想发给谁就发给谁。 那我们的商业银行为什么要一下子放出这么多贷款?原因有两个。 第一,巨额利润使得国有商业银行不停放贷。我过去已经反复强调了我的观点,我们国有银行的盈利能力非常差,赚钱基本都靠吃利息差。同时,又因为这些商业银行背后有国家信誉作保,老百姓会把大部分钱都放在这几个国有银行里。所以让这些国有银行仅仅凭借这么粗放的经营,就获得了巨大的资产规模和收益。也是因为这个原因,2013年7月,中国工商银行在英国的《银行家杂志》评选的年度1000家大银行排行榜上,竟然挤掉了美银和摩根大通,高居榜首! 除了信贷业务,还有一种特殊的利息收益,就是商业银行透过信托理财产品获利。根据央行公布的2013年第一季度社会融资总额数据分析,我发现信托贷款在全社会融资总额中的比重,也在快速上升。什么是信托贷款呢?


编者按:中国经济必将着陆,或者说脚踏实地,在缺乏足够理性的狂飙猛进之后。切实的问题是,我们要以什么样的姿态落地?“我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习近平主席10计划一问世就说过,它的投放很可能会带来通货膨胀。其实,我认为政府也在担心这一点,所以我们看到了什么?政府一方面鼓励国有银行给“铁、公、基”项目贷款,一方面又收紧股市、楼市还有民间资本,希望“一手松、一手紧”来防通胀。但结果是,我们的商业银行不顾政府的指令,大肆利用信托这个“影子银行”渠道对外超量发放贷款,既填满了自己的腰包,又支撑了“看上去很美”的GDP增速,最后留下M2突破100万亿,物价普遍上涨这个恶果给我们的普通老百姓。 我们这一届新政府上台后,其实已经非常明确地表示过,对经济增速放缓有容忍度,并且提出要让经济有质量地健康发展。但是我们的商业银行对政策产生了误判。《华尔街日报》披露的央行内部会议纪要里说:“中国央行认为,商业银行之所以会大规模放贷,是因为一些银行认为政府会在经济放缓时出台刺激措施,所以提前布局站位。其中,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遭到点名批评。” 关于这场拉锯战的过程各位应该都晓得了,在“钱荒”之初,我们的政府坚持不出手,要商业银行自己解决流动性问题。但是到了6月20日,我们的商业彻底因为缺钱而“疯狂”,当天商业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竟然一度高达30%,7天回购利率最高达到28%。各位要晓得,在平时,这两个利率一般都只是在3%左右。最终的结果各位应该都晓得了,我们的政府在最后还是出手了。 透过上面的分析,各位可以想想看,这次“钱荒”到底是因为我们的商业银行真的没有钱了呢,还是说在倒逼政府妥协,要央行出手补充流动性?我对此不作评价。但透过这次事件,我们可以看到,银行业的改革其实已迫在眉睫了。 本文摘自郎咸平新著《郎咸平说:让人头疼的热点》 7日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发言开篇即回答了所有人的疑问,而这样笃定的理由之一是,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速度和效果都符合预期。总结简单,但在大众视线之外,改革者与既得利益之间的博弈才是真正的“步步惊心”。中国改革之难,无需赘言。但比起摸着石头过河的时代,要庆幸的是,我们现在有着学识、经验更加丰富,思维更加缜密、连贯的领导队伍,他们不再和风细雨的对待权力(者),让它(他们)有脱缰的可能,并找到了适合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改革之“道”——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强市场体系建设,以及“术”——推进宏观调控、财税、金融、投资领域体制改革。编者认为破题的第一着手点在金融,赶在“十一”长假之前挂牌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即是最好证明。异常巧合的是,关于金融改革,郎咸平教授在其2013
8月推出的最新力作
计划一问世就说过,它的投放很可能会带来通货膨胀。其实,我认为政府也在担心这一点,所以我们看到了什么?政府一方面鼓励国有银行给“铁、公、基”项目贷款,一方面又收紧股市、楼市还有民间资本,希望“一手松、一手紧”来防通胀。但结果是,我们的商业银行不顾政府的指令,大肆利用信托这个“影子银行”渠道对外超量发放贷款,既填满了自己的腰包,又支撑了“看上去很美”的GDP增速,最后留下M2突破100万亿,物价普遍上涨这个恶果给我们的普通老百姓。 我们这一届新政府上台后,其实已经非常明确地表示过,对经济增速放缓有容忍度,并且提出要让经济有质量地健康发展。但是我们的商业银行对政策产生了误判。《华尔街日报》披露的央行内部会议纪要里说:“中国央行认为,商业银行之所以会大规模放贷,是因为一些银行认为政府会在经济放缓时出台刺激措施,所以提前布局站位。其中,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遭到点名批评。” 关于这场拉锯战的过程各位应该都晓得了,在“钱荒”之初,我们的政府坚持不出手,要商业银行自己解决流动性问题。但是到了6月20日,我们的商业彻底因为缺钱而“疯狂”,当天商业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竟然一度高达30%,7天回购利率最高达到28%。各位要晓得,在平时,这两个利率一般都只是在3%左右。最终的结果各位应该都晓得了,我们的政府在最后还是出手了。 透过上面的分析,各位可以想想看,这次“钱荒”到底是因为我们的商业银行真的没有钱了呢,还是说在倒逼政府妥协,要央行出手补充流动性?我对此不作评价。但透过这次事件,我们可以看到,银行业的改革其实已迫在眉睫了。 本文摘自郎咸平新著《郎咸平说:让人头疼的热点》 《郎咸平说:让人头疼的热点》一书中,对金融改革做了深刻、全面的剖析和注解,其中的很多思维、思路与而后逐步面世的改革措施不谋而合。以下为图书正文部分节选,以飨读者。


我们的国有商业银行总是不让人省心,先是2011年、2012年在股票市场发生被看空,甚至跌破净值的情况,之后在2013年5月,整个商业银行系统又闹起了“钱荒”,财大气粗的银行竟然缺钱了。

我给各位解释一下,就是银行把钱贷给信托机构,再由它对外发放贷款。我给各位举个例子,我们对房地产市场的打压政策之一就是,让银行停止给保利、SOHO这样的大型房地产公司之外的,不具有“贷款资质”的小房地产开发商发放贷款。但是如果信托机构看上了一个由小开发商主导的高收益房地产项目,觉得贷款给它能赚钱,但自己手里又没有钱,就会找我们的商业银行借钱,然后贷给开发商;或者说倒着来,先是我们的商业银行觉得贷款给某一个“不具有贷款资质”的开发商能获得高回报,但它自己没法直接贷款,就把钱先贷给一个信托机构,然后再透过信托贷款的方式,把钱借给开发商。虽然我们的银监会在2010年就说要“堵漏”,要商业银行把贷给信托机构的钱移回资产负债表里,但是我们的商业银行总是有办法“打擦边球”,对信托机构是“照贷不误”。所以到目前为止,我们能看到,资金还在从银行源源不断地流入信托机构。在央行公布的2013年第一季度社会融资情况中,信托贷款占比就达到13.4%,同比上升了8.8%。 我们可以再深入地追究一下给信托机构这些钱,都是从哪里来的。当然,一种可能是银行本身就很有钱,银行拿自己的钱贷给信托机构;另外一种情况,银行本身并没有那么多钱,但它又想挣高回报,怎么办呢?它就向老百姓发放信托理财产品,比如说以年回报率5%的价格从老百姓手里拿到钱,再转给信托机构,然后由信贷机构贷给开发商。这贷给开发商的利息是多少呢?可能是15%。这里面,信托机构自己拿走大概3%,剩下的12%就是从银行拿款要付的利息。所以我们的商业银行即使扣除各种手续费,还有应该给老百姓的回报,自己也可以拿到5%左右的收益。说到这,各位明白我们的商业银行为什么要这么疯狂放贷、疯狂卖理财产品了吧。 在我们的政府严控房地产信贷的最近几年里,银行信贷量在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比例是呈下降趋势的,但是,信托、典当、租赁这些被西方金融界叫作“影子银行”的金融机构,它们的对外贷款规模却在不断上升。我给各位提供一组来自摩根大通的数据,2010—2012年,“影子银行”的贷款余额增加了一倍,达到人民币36万亿元。这里面,信托机构是“影子银行”的主要组成部分,根据摩根大通的数据,它在2010—2012年间的资产规模扩大了差不多2倍,达到了7.47万亿元的规模,超过了保险行业的资产总额,成为国内仅次于商业银行的第二大金融服务行业。但是我们的政府从2010年,也就是信托机构开始快速发展的时候,就提出要对它的发展进行管控。但结果却是,我们的大型商业银行在利益的驱使下自己开设信托公司,或者想方设法地购买其他公司的信托牌照,并且有意不按银监会的要求,透过“打擦边球”的方式继续让银行向信托机构贷款,结果就是银行对外放贷过多,广义货币供应量突破了100万亿关口,我们面临着非常大的通货膨胀压力。 第二,我们的国有银行揣测政府仍会以大规模投资的方式拉动经济增速,所以有恃无恐的继续大规模放贷。熟悉我的朋友应该都晓得,我从2008年底大规模投资 各位是不是好奇,这一次的“钱荒”是怎么来的?我们看下《华尔街日报》的报道,2013年6月19日我们的央行开了一次内部会议,《华尔街日报》披露了一些会议纪要,这里面说“6月份前10天发放了总计1万亿元的新增人民币贷款”。因为这么大规模的投放是前所未有的,所以引起了央行的特别关注。那我们的央行再仔细一查,又发现在新增贷款里,差不多70%都是短期票据。各位要晓得,这些以短期票据形式发放的贷款,大部分都不会出现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这就相当于说,这部分贷款可以不受监管部门的贷款额度限制。所以我们的商业银行是想发放多少贷款就发多少,想发给谁就发给谁。

那我们的商业银行为什么要一下子放出这么多贷款?原因有两个。

我给各位解释一下,就是银行把钱贷给信托机构,再由它对外发放贷款。我给各位举个例子,我们对房地产市场的打压政策之一就是,让银行停止给保利、SOHO这样的大型房地产公司之外的,不具有“贷款资质”的小房地产开发商发放贷款。但是如果信托机构看上了一个由小开发商主导的高收益房地产项目,觉得贷款给它能赚钱,但自己手里又没有钱,就会找我们的商业银行借钱,然后贷给开发商;或者说倒着来,先是我们的商业银行觉得贷款给某一个“不具有贷款资质”的开发商能获得高回报,但它自己没法直接贷款,就把钱先贷给一个信托机构,然后再透过信托贷款的方式,把钱借给开发商。虽然我们的银监会在2010年就说要“堵漏”,要商业银行把贷给信托机构的钱移回资产负债表里,但是我们的商业银行总是有办法“打擦边球”,对信托机构是“照贷不误”。所以到目前为止,我们能看到,资金还在从银行源源不断地流入信托机构。在央行公布的2013年第一季度社会融资情况中,信托贷款占比就达到13.4%,同比上升了8.8%。 我们可以再深入地追究一下给信托机构这些钱,都是从哪里来的。当然,一种可能是银行本身就很有钱,银行拿自己的钱贷给信托机构;另外一种情况,银行本身并没有那么多钱,但它又想挣高回报,怎么办呢?它就向老百姓发放信托理财产品,比如说以年回报率5%的价格从老百姓手里拿到钱,再转给信托机构,然后由信贷机构贷给开发商。这贷给开发商的利息是多少呢?可能是15%。这里面,信托机构自己拿走大概3%,剩下的12%就是从银行拿款要付的利息。所以我们的商业银行即使扣除各种手续费,还有应该给老百姓的回报,自己也可以拿到5%左右的收益。说到这,各位明白我们的商业银行为什么要这么疯狂放贷、疯狂卖理财产品了吧。 在我们的政府严控房地产信贷的最近几年里,银行信贷量在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比例是呈下降趋势的,但是,信托、典当、租赁这些被西方金融界叫作“影子银行”的金融机构,它们的对外贷款规模却在不断上升。我给各位提供一组来自摩根大通的数据,2010—2012年,“影子银行”的贷款余额增加了一倍,达到人民币36万亿元。这里面,信托机构是“影子银行”的主要组成部分,根据摩根大通的数据,它在2010—2012年间的资产规模扩大了差不多2倍,达到了7.47万亿元的规模,超过了保险行业的资产总额,成为国内仅次于商业银行的第二大金融服务行业。但是我们的政府从2010年,也就是信托机构开始快速发展的时候,就提出要对它的发展进行管控。但结果却是,我们的大型商业银行在利益的驱使下自己开设信托公司,或者想方设法地购买其他公司的信托牌照,并且有意不按银监会的要求,透过“打擦边球”的方式继续让银行向信托机构贷款,结果就是银行对外放贷过多,广义货币供应量突破了100万亿关口,我们面临着非常大的通货膨胀压力。 第二,我们的国有银行揣测政府仍会以大规模投资的方式拉动经济增速,所以有恃无恐的继续大规模放贷。熟悉我的朋友应该都晓得,我从2008年底大规模投资

第一,巨额利润使得国有商业银行不停放贷。我过去已经反复强调了我的观点,我们国有银行的盈利能力非常差,赚钱基本都靠吃利息差。同时,又因为这些商业银行背后有国家信誉作保,老百姓会把大部分钱都放在这几个国有银行里。所以让这些国有银行仅仅凭借这么粗放的经营,就获得了巨大的资产规模和收益。也是因为这个原因,2013年7月,中国工商银行在英国的《银行家杂志》评选的年度1000家大银行排行榜上,竟然挤掉了美银和摩根大通,高居榜首!


除了信贷业务,还有一种特殊的利息收益,就是商业银行透过信托理财产品获利。根据央行公布的2013年第一季度社会融资总额数据分析,我发现信托贷款在全社会融资总额中的比重,也在快速上升。什么是信托贷款呢?我给各位解释一下,就是银行把钱贷给信托机构,再由它对外发放贷款。我给各位举个例子,我们对房地产市场的打压政策之一就是,让银行停止给保利、SOHO这样的大型房地产公司之外的,不具有“贷款资质”的小房地产开发商发放贷款。但是如果信托机构看上了一个由小开发商主导的高收益房地产项目,觉得贷款给它能赚钱,但自己手里又没有钱,就会找我们的商业银行借钱,然后贷给开发商;或者说倒着来,先是我们的商业银行觉得贷款给某一个“不具有贷款资质”的开发商能获得高回报,但它自己没法直接贷款,就把钱先贷给一个信托机构,然后再透过信托贷款的方式,把钱借给开发商。虽然我们的银监会在2010年就说要“堵漏”,要商业银行把贷给信托机构的钱移回资产负债表里,但是我们的商业银行总是有办法“打擦边球”,对信托机构是“照贷不误”。所以到目前为止,我们能看到,资金还在从银行源源不断地流入信托机构。在央行公布的2013年第一季度社会融资情况中,信托贷款占比就达到13.4%,同比上升了8.8%。

我们可以再深入地追究一下给信托机构这些钱,都是从哪里来的。当然,一种可能是银行本身就很有钱,银行拿自己的钱贷给信托机构;另外一种情况,银行本身并没有那么多钱,但它又想挣高回报,怎么办呢?它就向老百姓发放信托理财产品,比如说以年回报率5%的价格从老百姓手里拿到钱,再转给信托机构,然后由信贷机构贷给开发商。这贷给开发商的利息是多少呢?可能是15%。这里面,信托机构自己拿走大概3%,剩下的12%就是从银行拿款要付的利息。所以我们的商业银行即使扣除各种手续费,还有应该给老百姓的回报,自己也可以拿到5%左右的收益。说到这,各位明白我们的商业银行为什么要这么疯狂放贷、疯狂卖理财产品了吧。

我给各位解释一下,就是银行把钱贷给信托机构,再由它对外发放贷款。我给各位举个例子,我们对房地产市场的打压政策之一就是,让银行停止给保利、SOHO这样的大型房地产公司之外的,不具有“贷款资质”的小房地产开发商发放贷款。但是如果信托机构看上了一个由小开发商主导的高收益房地产项目,觉得贷款给它能赚钱,但自己手里又没有钱,就会找我们的商业银行借钱,然后贷给开发商;或者说倒着来,先是我们的商业银行觉得贷款给某一个“不具有贷款资质”的开发商能获得高回报,但它自己没法直接贷款,就把钱先贷给一个信托机构,然后再透过信托贷款的方式,把钱借给开发商。虽然我们的银监会在2010年就说要“堵漏”,要商业银行把贷给信托机构的钱移回资产负债表里,但是我们的商业银行总是有办法“打擦边球”,对信托机构是“照贷不误”。所以到目前为止,我们能看到,资金还在从银行源源不断地流入信托机构。在央行公布的2013年第一季度社会融资情况中,信托贷款占比就达到13.4%,同比上升了8.8%。 我们可以再深入地追究一下给信托机构这些钱,都是从哪里来的。当然,一种可能是银行本身就很有钱,银行拿自己的钱贷给信托机构;另外一种情况,银行本身并没有那么多钱,但它又想挣高回报,怎么办呢?它就向老百姓发放信托理财产品,比如说以年回报率5%的价格从老百姓手里拿到钱,再转给信托机构,然后由信贷机构贷给开发商。这贷给开发商的利息是多少呢?可能是15%。这里面,信托机构自己拿走大概3%,剩下的12%就是从银行拿款要付的利息。所以我们的商业银行即使扣除各种手续费,还有应该给老百姓的回报,自己也可以拿到5%左右的收益。说到这,各位明白我们的商业银行为什么要这么疯狂放贷、疯狂卖理财产品了吧。 在我们的政府严控房地产信贷的最近几年里,银行信贷量在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比例是呈下降趋势的,但是,信托、典当、租赁这些被西方金融界叫作“影子银行”的金融机构,它们的对外贷款规模却在不断上升。我给各位提供一组来自摩根大通的数据,2010—2012年,“影子银行”的贷款余额增加了一倍,达到人民币36万亿元。这里面,信托机构是“影子银行”的主要组成部分,根据摩根大通的数据,它在2010—2012年间的资产规模扩大了差不多2倍,达到了7.47万亿元的规模,超过了保险行业的资产总额,成为国内仅次于商业银行的第二大金融服务行业。但是我们的政府从2010年,也就是信托机构开始快速发展的时候,就提出要对它的发展进行管控。但结果却是,我们的大型商业银行在利益的驱使下自己开设信托公司,或者想方设法地购买其他公司的信托牌照,并且有意不按银监会的要求,透过“打擦边球”的方式继续让银行向信托机构贷款,结果就是银行对外放贷过多,广义货币供应量突破了100万亿关口,我们面临着非常大的通货膨胀压力。 第二,我们的国有银行揣测政府仍会以大规模投资的方式拉动经济增速,所以有恃无恐的继续大规模放贷。熟悉我的朋友应该都晓得,我从2008年底大规模投资

在我们的政府严控房地产信贷的最近几年里,银行信贷量在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比例是呈下降趋势的,但是,信托、典当、租赁这些被西方金融界叫作“影子银行”的金融机构,它们的对外贷款规模却在不断上升。我给各位提供一组来自摩根大通的数据,2010—2012年,“影子银行”的贷款余额增加了一倍,达到人民币36万亿元。这里面,信托机构是“影子银行”的主要组成部分,根据摩根大通的数据,它在2010—2012年间的资产规模扩大了差不多2倍,达到了7.47万亿元的规模,超过了保险行业的资产总额,成为国内仅次于商业银行的第二大金融服务行业。但是我们的政府从2010年,也就是信托机构开始快速发展的时候,就提出要对它的发展进行管控。但结果却是,我们的大型商业银行在利益的驱使下自己开设信托公司,或者想方设法地购买其他公司的信托牌照,并且有意不按银监会的要求,透过“打擦边球”的方式继续让银行向信托机构贷款,结果就是银行对外放贷过多,广义货币供应量突破了100万亿关口,我们面临着非常大的通货膨胀压力。

我给各位解释一下,就是银行把钱贷给信托机构,再由它对外发放贷款。我给各位举个例子,我们对房地产市场的打压政策之一就是,让银行停止给保利、SOHO这样的大型房地产公司之外的,不具有“贷款资质”的小房地产开发商发放贷款。但是如果信托机构看上了一个由小开发商主导的高收益房地产项目,觉得贷款给它能赚钱,但自己手里又没有钱,就会找我们的商业银行借钱,然后贷给开发商;或者说倒着来,先是我们的商业银行觉得贷款给某一个“不具有贷款资质”的开发商能获得高回报,但它自己没法直接贷款,就把钱先贷给一个信托机构,然后再透过信托贷款的方式,把钱借给开发商。虽然我们的银监会在2010年就说要“堵漏”,要商业银行把贷给信托机构的钱移回资产负债表里,但是我们的商业银行总是有办法“打擦边球”,对信托机构是“照贷不误”。所以到目前为止,我们能看到,资金还在从银行源源不断地流入信托机构。在央行公布的2013年第一季度社会融资情况中,信托贷款占比就达到13.4%,同比上升了8.8%。 我们可以再深入地追究一下给信托机构这些钱,都是从哪里来的。当然,一种可能是银行本身就很有钱,银行拿自己的钱贷给信托机构;另外一种情况,银行本身并没有那么多钱,但它又想挣高回报,怎么办呢?它就向老百姓发放信托理财产品,比如说以年回报率5%的价格从老百姓手里拿到钱,再转给信托机构,然后由信贷机构贷给开发商。这贷给开发商的利息是多少呢?可能是15%。这里面,信托机构自己拿走大概3%,剩下的12%就是从银行拿款要付的利息。所以我们的商业银行即使扣除各种手续费,还有应该给老百姓的回报,自己也可以拿到5%左右的收益。说到这,各位明白我们的商业银行为什么要这么疯狂放贷、疯狂卖理财产品了吧。 在我们的政府严控房地产信贷的最近几年里,银行信贷量在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比例是呈下降趋势的,但是,信托、典当、租赁这些被西方金融界叫作“影子银行”的金融机构,它们的对外贷款规模却在不断上升。我给各位提供一组来自摩根大通的数据,2010—2012年,“影子银行”的贷款余额增加了一倍,达到人民币36万亿元。这里面,信托机构是“影子银行”的主要组成部分,根据摩根大通的数据,它在2010—2012年间的资产规模扩大了差不多2倍,达到了7.47万亿元的规模,超过了保险行业的资产总额,成为国内仅次于商业银行的第二大金融服务行业。但是我们的政府从2010年,也就是信托机构开始快速发展的时候,就提出要对它的发展进行管控。但结果却是,我们的大型商业银行在利益的驱使下自己开设信托公司,或者想方设法地购买其他公司的信托牌照,并且有意不按银监会的要求,透过“打擦边球”的方式继续让银行向信托机构贷款,结果就是银行对外放贷过多,广义货币供应量突破了100万亿关口,我们面临着非常大的通货膨胀压力。 第二,我们的国有银行揣测政府仍会以大规模投资的方式拉动经济增速,所以有恃无恐的继续大规模放贷。熟悉我的朋友应该都晓得,我从2008年底大规模投资 第二,我们的国有银行揣测政府仍会以大规模投资的方式拉动经济增速,所以有恃无恐的继续大规模放贷。熟悉我的朋友应该都晓得,我从2008年底大规模投资计划一问世就说过,它的投放很可能会带来通货膨胀。其实,我认为政府也在担心这一点,所以我们看到了什么?政府一方面鼓励国有银行给“铁、公、基”项目贷款,一方面又收紧股市、楼市还有民间资本,希望“一手松、一手紧”来防通胀。但结果是,我们的商业银行不顾政府的指令,大肆利用信托这个“影子银行”渠道对外超量发放贷款,既填满了自己的腰包,又支撑了“看上去很美”的GDP增速,最后留下M2突破100万亿,物价普遍上涨这个恶果给我们的普通老百姓。

我们这一届新政府上台后,其实已经非常明确地表示过,对经济增速放缓有容忍度,并且提出要让经济有质量地健康发展。但是我们的商业银行对政策产生了误判。《华尔街日报》披露的央行内部会议纪要里说:“中国央行认为,商业银行之所以会大规模放贷,是因为一些银行认为政府会在经济放缓时出台刺激措施,所以提前布局站位。其中,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遭到点名批评。”


关于这场拉锯战的过程各位应该都晓得了,在“钱荒”之初,我们的政府坚持不出手,要商业银行自己解决流动性问题。但是到了6月20日,我们的商业彻底因为缺钱而“疯狂”,当天商业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竟然一度高达30%,7天回购利率最高达到28%。各位要晓得,在平时,这两个利率一般都只是在3%左右。最终的结果各位应该都晓得了,我们的政府在最后还是出手了。

我给各位解释一下,就是银行把钱贷给信托机构,再由它对外发放贷款。我给各位举个例子,我们对房地产市场的打压政策之一就是,让银行停止给保利、SOHO这样的大型房地产公司之外的,不具有“贷款资质”的小房地产开发商发放贷款。但是如果信托机构看上了一个由小开发商主导的高收益房地产项目,觉得贷款给它能赚钱,但自己手里又没有钱,就会找我们的商业银行借钱,然后贷给开发商;或者说倒着来,先是我们的商业银行觉得贷款给某一个“不具有贷款资质”的开发商能获得高回报,但它自己没法直接贷款,就把钱先贷给一个信托机构,然后再透过信托贷款的方式,把钱借给开发商。虽然我们的银监会在2010年就说要“堵漏”,要商业银行把贷给信托机构的钱移回资产负债表里,但是我们的商业银行总是有办法“打擦边球”,对信托机构是“照贷不误”。所以到目前为止,我们能看到,资金还在从银行源源不断地流入信托机构。在央行公布的2013年第一季度社会融资情况中,信托贷款占比就达到13.4%,同比上升了8.8%。 我们可以再深入地追究一下给信托机构这些钱,都是从哪里来的。当然,一种可能是银行本身就很有钱,银行拿自己的钱贷给信托机构;另外一种情况,银行本身并没有那么多钱,但它又想挣高回报,怎么办呢?它就向老百姓发放信托理财产品,比如说以年回报率5%的价格从老百姓手里拿到钱,再转给信托机构,然后由信贷机构贷给开发商。这贷给开发商的利息是多少呢?可能是15%。这里面,信托机构自己拿走大概3%,剩下的12%就是从银行拿款要付的利息。所以我们的商业银行即使扣除各种手续费,还有应该给老百姓的回报,自己也可以拿到5%左右的收益。说到这,各位明白我们的商业银行为什么要这么疯狂放贷、疯狂卖理财产品了吧。 在我们的政府严控房地产信贷的最近几年里,银行信贷量在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比例是呈下降趋势的,但是,信托、典当、租赁这些被西方金融界叫作“影子银行”的金融机构,它们的对外贷款规模却在不断上升。我给各位提供一组来自摩根大通的数据,2010—2012年,“影子银行”的贷款余额增加了一倍,达到人民币36万亿元。这里面,信托机构是“影子银行”的主要组成部分,根据摩根大通的数据,它在2010—2012年间的资产规模扩大了差不多2倍,达到了7.47万亿元的规模,超过了保险行业的资产总额,成为国内仅次于商业银行的第二大金融服务行业。但是我们的政府从2010年,也就是信托机构开始快速发展的时候,就提出要对它的发展进行管控。但结果却是,我们的大型商业银行在利益的驱使下自己开设信托公司,或者想方设法地购买其他公司的信托牌照,并且有意不按银监会的要求,透过“打擦边球”的方式继续让银行向信托机构贷款,结果就是银行对外放贷过多,广义货币供应量突破了100万亿关口,我们面临着非常大的通货膨胀压力。 第二,我们的国有银行揣测政府仍会以大规模投资的方式拉动经济增速,所以有恃无恐的继续大规模放贷。熟悉我的朋友应该都晓得,我从2008年底大规模投资 透过上面的分析,各位可以想想看,这次“钱荒”到底是因为我们的商业银行真的没有钱了呢,还是说在倒逼政府妥协,要央行出手补充流动性?我对此不作评价。但透过这次事件,我们可以看到,银行业的改革其实已迫在眉睫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0

粉丝

714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小黑屋|Archiver|安德管仲网 ( 粤ICP备20002412号 )

GMT+8, 2024-12-22 15:24 , Processed in 0.06152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