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民主、我们爱自由、我们也爱财富!我们尊孔子、我们尊老子、我们同尊管子!

安德管仲网管仲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4237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一位CFO的10句忠告

[复制链接]
4237 0
作为曾经的一位职场新人,迄今在职场闯荡已过10年。回首这10年的风雨历程,感慨良多。10年之间,从国企的采购、秘书到台资的生产现场管理再到现如今的CFO,行业跨度不可谓不大,期间所经历的起起落落,则不足以言道。细细体味在不同性质、不同行业的不同企业中所历种种,匯聚成如下一些话语,与各位共享。
    1、你从来就不是单独一个人,你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整个公司的业务
    曾经有人说过,你如果想找世界上任何一个人,只需要通过六个人就足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不同的群体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这不同的群体,总能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和方式,联系到一起。
    工作中也如是,每个人总是归属于某一个大大小小的团队,团队中的每一个岗位,总是归属于公司某一条业务链,而这条业务链一定是与其他部门的业务链相联接的,不同的业务链之间的相互联接,就构成公司的业务簇,每个人、每个团队在本岗位上的点点滴滴表现和反应,都能如同蝴蝶效应一样,通过业务链传递和影响到业务簇中的每一个人,区别仅在于受影响的程度不同而已。
    所以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首先要做的就是如同蜘蛛一样,确保自己现在所处的节点完整无缺,从而保证整张网不会破损,从而推动公司各项业务正常、有序的展开。
    作为新人,最重要的是迅速找准自己的定位,将自己完整的归属于一个团队、一条业务链,并在这个团队、这条业务链中,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2、只要你做事了,就一定有人看得见,自我平衡很重要
    新人新到一家公司,总是热血澎湃、激情四溢,每个人都意气风发的想把自己的能力完全的释放出来,并热切的希望获得肯定,作为对自己努力付出的回报。但现实往往与愿望不符,囿于企业实际与时机,不见得每个人都有机会将自己的能力迅速的表现出来,也不见得你的付出会立即得到对等的回报。这种时候是新人热情最易被消磨的时候,一方面需要主管善加引导,但更重要的是自身要学会保持併合理的分配自己的工作热情,如同体育比赛中合理分配体能一样。
    是金子总会发光,哪怕你被埋在沙砾中!所以只要你做事了,就一定会有人看得见,可能这个人不是你的主管!这就是自我的平衡。
    3、归根结底,你的核心价值在于解决问题
    一个老故事,说的是一家企业购买了一台德国机器,出了故障,无人会修。无奈之下,请来一位老师傅帮忙。老师傅来了之后,围着机器转了几圈,又听又摸,最后在机器上划了一个圈,说问题就出在这里。从划圈处拆开之后,发现里面一颗螺丝掉了,装上之后,机器运转如常。事后,老师傅索费10000元,众皆惊,老师傅解释,划一个圈1元,知道在哪里划圈9999元,众乃服。
    新人最易犯的错就在于茫然的做些无用功而不自知,而往往自己乐在其中,却于工作本身助益甚微。未能抓住问题的关键点,所作努力均于事无补,尽管忙得不亦乐乎,却并不能对本身的工作业绩有所帮助,无法获得主管的认可。
    工作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发现问题是几乎每个人都会做的,但解决问题却并不见得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因此,你在工作中发现问题的同时,能够将解决问题的方案一併提交给你的主管,你的核心价值也就出来了!
    否则,你就是埋藏金子的一粒沙。
    4、合理的叫锻炼,不合理的叫磨练
    法律告诉我们,自由是相对的,从来不存在绝对自由。工作中也如此,公平、合理是相对的,从来没有绝对的公平与合理。
    新人初到工作岗位,总是渴望获得与其他人相同的起点和同一个舞台,并以此来评判是否获得公平、合理的对待。殊不知,即使是同一条起跑线,也有中间赛道与两边赛道之分;即使是同一个舞台,也有站在舞台中央和舞台边缘的差别。
    作为一个团队,其主管根据团队的工作需要安排团队属员从事不同的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工作任务。但你的主管安排和要求的工作,可能往往是你不喜欢甚至不擅长的,有的可能是岗位职责所在,有的甚至看似与岗位毫无关联。在你看来这些要求中有合理的,也有看起来甚至是完全不讲道理的,而新人习惯选择性的接受——合理则受,不合理则拒!
    以你的角度,对主管的安排和要求合理性的判断,往往与你主管的判断又难以趋同!如何破解这一矛盾呢?我的经验是:合理的要求,你当成是锻炼;不合理的要求,你则当是磨练吧!事物总有两重性。
    5、完整的计划是达到目标的必要条件
    对工作计划,我的体会是“没计划达成目标是偶然,有计划达成目标才是必然”!主管交派的工作任务并非是一口应承下来就做,而是要理性的对任务进行分解,对分解之后的每一环节都要进行可行性分析,制订出相应的工作计划。
    制订工作计划,将使你把无序的思维固化成纸面的执行步骤,将使你把无法控制的时间有效的具体到每一小时、每一分甚至每一秒。通过制订工作计划,你可以了解到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条件、要具备哪些资源,哪些尚需等待更有利的时机,这样完成你的工作任务也就显得心里有底!
    6、质疑你主管的决策
    始终记住,你是战斗在第一线的人,你应该也必须比你的主管更了解第一线的情况。因为信息存在不对称,你的主管所制订的决策并非是无懈可击、完全正确的,可能有它值得商榷的地方。作为具体业务的承办者,你理所当然的要比你的主管更加清楚各方面业务的细节。因此,当你发现你主管的决策并非完全符合业务实际流转过程时,你要大胆的质疑你主管的决策!
    但是,质疑主管的决策是有条件的!
    在你主管决策前,你必须主动的与之进行充分的沟通,将你所掌握的信息全盘托出,避免信息不对等,影响主管的决策;针对主管的决策,你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务必要附带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供主管参考是否要调整决策?一旦主管的决策形成,你就完全执行吧!
    7、努力争做B等员工
    员工按照其工作方式,可以至少分为A、B、C三等,A等员工是在获得主管交派的任务后,不需要主管过问任何进度,直接达成最终的结果;B等员工是在获得主管交派的任务后,在完成过程中不断的与主管进行主动沟通,而达成最终的结果;C等员工是在获得主管交派的任务后,在主管的不断提醒、指导和要求下,而达成最终的结果。
    在大多数人看来,A等员工无疑是最优秀的,主管只需要交待任务后,即可不管不问,员工则可主动的做成主管想要的结果,如同《把信送给加西亚》中的罗文。多数新人相信自己就是罗文,为主管分忧,不需要主管操心,将手上的工作任务完成,甚至于一些新人在这个过程中对来自于主管、同事的善意的提醒和指导,也显得不那么虚心接纳。
    但在我看来,更多的主管则希望自己的属员是B等员工,尤其是新人。不要忘记,你的主管也有主管,你主管的主管有时是需要了解事情的进度的,而具体的业务进度在你手上把握,不与你的主管主动沟通,你将置你主管于何处呢?
    在完成对你主管交待的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就一些问题和想法与主管进行交流,以期达成更广泛的一致,建立共同的思考平台和思维方式,这样你将能更准确的把握你主管的意图,你的主管也能更清楚的掌握你在处理事务中各个环节的考虑点是什么?出发点如何?更深入的掌握到你的能力和兴趣,有利于今后安排更恰如其分的工作,做到人尽其才,促使你不断的向A等员工成长。
    8、合理对待来自主管的训斥
    多做多错多训,少做少错少训,不做不错不训——从机率上来讲,负责的事务越多,出错的可能性也就越大,那自然被训的频率也就越高。正所谓“爱之切、责之深”,并不是“没被训的就意味着做得好,而被训的就一定是做得不好”,事情有时候往往是相反的!但是,当你的主管连训你的想法都没有了的时候,也就到了你需要好好的检讨和反省自己的时候了——除非你的表现很优秀。
     9、精、气、神,能反映出你的工作状态
    你的工作状态如何?透过你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就能充分展示出来。新人就是初升的太阳,应该朝气勃勃,精气神十足——表情是热切的,言语是快捷的,行动是风风火火的,思维是敏锐的。以这样一种精神状态来完成交付给你的工作,不说你自己是否有信心,别人看到都觉得你完成它没有问题。
    相反,如果表情茫然,说话慢慢腾腾,动作磨磨叽叽,精神萎靡不振,看着都象迟暮老者,如何能让人放心交派工作任务于你呢?所以,合理的控制自己的休息时间,调整自己的情绪,始终保持充足的精气神,始终保持充沛的精力,你会感觉到,工作其实也很简单。
    精气神,是你外在形象的体现!
    10、态度决定一切!
    社会上充斥的各类绩效评价理论,殊途同归,不外乎在业绩、能力和态度三方面做文章。三个要素中,孰轻孰重,姑且不作评论。但在能力和态度二者之间,多数首选态度。就如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样,态度是一切工作拓展与创新的基础!
    态度好决不能理解成听说,我们所说的对待工作的态度,其实就是一个人心态和意识的综合反映:它反映出对工作是否具有热情?对团队是否具有归属感?对公司是否具有认同感?是否愿意竭尽所能的全力完成工作——与其说是态度决定一切,不如说是心态决定一切!
    具有良好的心态,是完成个人发展,提升自我的基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0

粉丝

714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小黑屋|Archiver|安德管仲网 ( 粤ICP备20002412号 )

GMT+8, 2024-12-22 23:37 , Processed in 0.05653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