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民主、我们爱自由、我们也爱财富!我们尊孔子、我们尊老子、我们同尊管子!

安德管仲网管仲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5103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易被误读的“关键时刻-MOT”

[复制链接]
5103 0
[导读] 每一个服务型企业都有难以计数的MOT,每一个MOT决定着至少一个客户对企业的满意和忠诚。从定义上看,MOT来自顾客与企业一线员工的短暂接触,但如果就此认为“MOT等同于一线员工表现”或者“一线员工ABC决定MOT”,不仅无助于企业借助MOT理念提升客户满意度,甚至是对Carlzon的误读。

  只有向一线员工授权,一线员工才有可能在MOT来临之际大放异彩 

  年近古稀的瑞典人Jan Carlzon(詹·卡尔森)是一个传奇商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荣耀,来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临危受命担任斯堪的纳维亚航空公司(SAS,现名北欧航空公司)CEO的最初几年。在他的领导下,短短一年内,SAS从亏损3000万美元的泥沼中涅重生,实现了8000万美元的大幅盈利,并被美国《财富》杂志评选为“全球最佳商务航空公司”。发生这一切的同时,全球航空业的市场环境不仅没有丝毫好转,反而在经济危机和石油危机的双重挤压下日渐凋零,全球各航空公司总亏损额已达20亿美元;另一方面,Carlzon力挽狂澜的主要措施,并不是诸如压缩成本、裁汰冗员、低价竞争等常规做法,而是一系列在当时人眼中的神来之笔:封存最新的空中客车飞机;大幅增加开支;在历来注重人人平等的北欧市场,实行经济舱和欧陆舱乘客分开登机;宁可得罪VIP也要飞机按时起飞;允许一线员工违反部门经理的决定自作主张……

  Carlzon的做法引起了从内到外的强烈反响,员工、乘客、合作伙伴、同行企业和新闻媒体,对SAS的改革人言人殊。SAS与法国航空公司的竞争,甚至惊动了两国政府。及至Carlzon交出越来越漂亮的财务报表,SAS一跃跻身全球利润最高的航空公司,所有非议偃旗息鼓,赞扬荣誉联袂而至。Carlzon先后获得了美国Pepperdine大学和Pacific Lutheran大学荣誉博士,以及来自挪威和瑞典王室的勋章。

  1987年,Carlzon出版了讲述SAS扭亏为盈案例和自己企业管理理念的著作《Moments of Truth》(MOT,中译名《关键时刻》,译者韩卉、虞文军,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第1版),迅即得到企业管理领域的广泛关注和热烈好评。“关键时刻(MOT)”一词不胫而走,被众多国内外企业管理专家和企业管理者奉为圭臬,《大趋势》作者约翰·纳斯比特称之为“最棒的一本讲述领导力的书”。由此衍生的“关键时刻MOT”管理培训近年来大红大紫,据说是IBM唯一规定所有员工必须参加的培训课程,也是麦当劳新员工上岗培训的必修课程,联想集团为此先后耗资千万组织了8000人轮训,美的集团、柯达、通用汽车等知名企业的培训课程中也经常可以看到“关键时刻MOT”的身影。

  MOT≠一线员工ABC 
  提及MOT,最为管理专家所津津乐道的一句话,来自书中第一章标题“抓住客户给予的5000万个机会”。

  “过去一年中,SAS总共运载1000万名乘客,平均每个乘客接触5名SAS员工,每次15秒钟。也就是说,这1000万名乘客每人每年都对SAS‘产生’5次印象,每次15秒钟,全年共计5000万次。这5000万次‘关键时刻’便决定了公司未来的成败。”

  在Carlzon看来,只有对服务满意的顾客,才是企业唯一有价值的资产。SAS必须利用这5000万次15秒的关键时刻来向顾客证明,选择SAS才是最明智的。如果不能在宝贵的15秒内提供让顾客满意的服务,企业将会因此失去一名忠诚的顾客。

  接下来的几年,Carlzon在SAS所作的一切,就是围绕每一个只有短短15秒钟的MOT,从每一个角度、每一个环节提高客户满意度,并不惜与传统观念、传统习惯和传统做法毅然决裂。

  Carlzon在SAS的成功,让服务型企业一线员工与客户接触的短暂瞬间,从原本不受重视的标准工时,升华为决定企业成败利钝的关键时刻。在一些企业管理专家和管理人员眼中,服务型企业一线员工的表现就是客户满意度的晴雨表,一线员工表现好,客户满意度自然高;反之,如果客户满意度低,必定是一线员工表现差。甚至有人给出“MOTABC评分法”,认为一线员工的A(Appearance,外表)、B(Behavior,行为)和C(Communication,沟通)构成了企业给顾客的第一印象,三者权重分别是外表52%、行为33%、沟通15%,是影响顾客忠诚度及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在他们看来,只要一线员工的外表养眼、行为得体、沟通和蔼,客户的满意之情就会油然而生。但真的是这样吗?

  正所谓知易行难。管理大师、CEO、部门经理直至一线员工都耳熟能详的“关键时刻MOT”,并不是“15秒内两情相悦”这么简单;让客户一见倾心的基础,并不是一线员工的ABC,而是企业组织重整和领导方式的深刻转变。
  没有无权利的责任 
  MOT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一线员工比管理团队更了解企业”。一线员工在MOT中化险为夷的前提,是赋予他们权利处理突发事件和随机事件,而这些权利,原本属于远离一线的部门经理或更高级的领导者。在Carlzon的领导下,“向一线员工放权”成了SAS把握MOT的不二之选,正如他在书中所说:
  “每个人都是‘自己所面对的特殊情况’的管理者。当问题产生时,每个员工都有权分析现状、采取行动,或请他人协助、或自主执行,保证该行动得以实施……从前担任领导职位的经理人,需要重新学习如何管理,而一线员工则要制定所有的工作决策,因为他们才是在‘关键时刻’影响顾客印象的决定因素。”

  也许,有些经理人暗暗担心一线员工可能滥用前所未有的权利,对此,Carlzon的忠告是:“当下属试图满足顾客时,绝不应该怀疑他们的动机或者干涉其行为”,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某次,由于大雪导致飞机无法准时起飞,为了安抚旅客,乘务长决定为每个乘客提供一份免费咖啡和点心,于是她向SAS餐饮部提出了额外供应申请,餐饮部主管当即拒绝了这项违反规定的申请。但乘务长并没有气馁,她发现一家芬兰航空公司的班机正停靠在另一登机口,而芬航的机上餐饮由SAS提供,但不受SAS内部规定约束。感谢乘务长的执着和灵活,她通过芬航订购了40份咖啡和饼干。

  MOT来自扁平化企业 

  在企业内部,当权利向一线员工倾斜之后,原有的组织结构和命令流程必然受到毁灭性冲击,不仅高级领导者感到难以适应,中层经理的工作氛围、服务对象和考评标准,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SAS进行的MOT变革,同样面临来自中层经理的挑战。一开始,Carlzon绕过了所有中层经理,直接对一线员工授权,同时允许一线员工越过顶头上司直接向高级主管寻求帮助。为数众多的中层经理仿佛一下子被突然抛入一个陌生环境,不得不承受上下两方面的压力,他们对新角色普遍感到困惑,甚至表现出敌对、不合作的态度。

  “尽管我们重组了公司结构,中层经理仍然坐在办公室里……每当一线员工打破规则去帮助顾客,中层经理就采取抵制的做法。此举大大激怒了一线员工……在授权一线员工的同时,我们并没有告诉中层经理该怎样处理新的角色。他们习惯了传达指令的工作,情况一旦发生变化,士气自然大打折扣,他们以为自己被降级了。”

  在上面案例中提到的SAS餐饮部经理,显然就是士气低落的中层经理之一。

  在发现问题后,Carlzon重新明确了一线员工、中层经理和高层管理者的分工:高层管理者提出公司目标;中层经理负责将公司的大目标分解为若干小目标,将企业的整体战略转变成一线员工可以遵行的方针和方法,然后交由一线员工完成。抓住宝贵的MOT时机向顾客提供服务是一线员工的责任,而调动必要的资源、支持一线员工达成目标则是中层经理的责任。


  每一个服务型企业都有难以计数的MOT,每一个MOT决定着至少一个客户对企业的满意和忠诚。从定义上看,MOT来自顾客与企业一线员工的短暂接触,但如果就此认为“MOT等同于一线员工表现”或者“一线员工ABC决定MOT”,不仅无助于企业借助MOT理念提升客户满意度,甚至是对Carlzon的误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1

粉丝

1850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小黑屋|Archiver|安德管仲网 ( 粤ICP备20002412号 )

GMT+8, 2024-9-22 01:32 , Processed in 0.05790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