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陈式太极拳基础篇 宗旨:做到陈式太极拳的松活弹抖,全身没有一个地方不缠绕,运动如抽丝,蓄劲如张弓,发劲如射箭,体现出每个动作都是以螺旋式、抽丝式的运动为核心的由内及外的圆转运动。螺旋中开、螺旋中合;螺旋中升,螺旋中沉都是在螺旋中运行。 俗语解释:什么叫太极、太极图、阴阳、太极拳、腿的内缠外缠、叠胯、脚尖的内扣外撇、手掌的顺缠逆缠、缠丝劲、抽丝劲、裆、折叠、爆发力、松活弹抖劲 ? (1)什么是太极?我们练太极拳的人必须要弄清。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太-大、高,极—最高点、顶端、尽头。按照字义来讲:“其大无边谓之太,至高无上谓之极”。太极的内容大可以弥漫宇宙天体;小可以精细到微观世界。字典还可以查到太极是我国古代哲学中指派生万物的本源。 (2)什么是太极图?其含义:在圆圈内有一条S形曲线将圆分成两半,一边黑一边白代表阴阳俗称“阴阳鱼”首尾相接代表阴阳消长转换;白中有黑表示阳中有阴,黑中有白表示阴中有阳。说明阴阳相互渗透的复杂性, (3)什么是阴阳?阴阳是“太极”中的一对矛盾,是事物的两个方面相互对抗、相互制约,并且相互转化,此消彼长。在推手上表现出你刚我柔、你退我进、虚虚实实、实实虚虚等。 (4)什么是太极拳?拳:具有攻防含义。综合上面就是说:太极拳来自太极文化,用太极理论来指导太极拳。所以我师傅朱德鑫把太极拳定义为:“以太极理论为指导,以武术动作为载体的群众体育运动。” (5)腿的内外缠丝:如果腰向右转左腿是内缠丝,那么右腿是外缠丝。 (6)叠胯:如腰向右转右腹股沟与大腿根部相叠即就是叠右胯。反之就是叠左胯。 (7)脚尖内扣、外撇:以脚跟为轴脚尖向内转则就是内扣,以脚跟为轴脚尖向外转则就是外撇。 (8)手掌的顺缠、逆缠:简单地说以中指为轴掌往上翻变手心在上为顺缠,反之为逆缠。 (9)缠丝:如有一藤树绕着松树一圈一圈往上生长。缠丝包括四肢和躯干部,即左右手,脚腰和胯裆,都必须要产生螺旋缠丝运动。它是在意思指导下的内劲作旋转摧动外形,形成圆形的动作不管是顺缠或是逆缠,运动时都要螺旋式的缠丝伸缩成为圆形运动,它是由无数分圈组成的我们叫缠丝劲。 (10)抽丝劲:我们在电影上看到过的:延安人民纺线一样,左手拿住摇手把在转,另一手拿住棉花从里向外抽拉,这样由于左手在转右手拿住棉花在拉,自然地成线了。又如起重机上用的钢丝绳是由多股组成的,在旋转中组成的一根钢丝绳。我们在练功时如单鞭右手,由于腰向左转右手从左手心抽拉,两手间就成无形的线。抽丝是在旋转着抽出来的,因为直抽于旋转之中,自然就形成一种螺旋的形状,这是曲直对立的统一。至于缠丝劲或抽丝劲都是指着这个意思。因为在缠的过程中伸缩其四肢同样会产生一种螺旋的形象,所以拳论说,不论开展的大动作或紧凑的小动作,千万不可离开这种对立统一的太极劲。练纯熟之后,这种缠丝圈就越练越小,达到有圈不见圈的境界,到那时就纯以意练拳了。 (11)裆:两大腿根里侧,会阴穴处即为裆,打拳裆要圆,要虚。 (12)胯:会阴穴两侧为两块髋骨,俗称胯,髋关节股骨端俗称“胯尖”。胯尖应向两侧展开,并意向下松。髋骨之后侧肌肉为臀,臀要自然下沉。裆胯部位的松活端正,是内劲运转的关键部位,常言“腰裆胯,是太极拳的发动机”。松胯,在练拳中极为重要,因为胯是人体上下运动的总枢纽。下肢的虚实、上肢的轻重、以及上下对拉拔长、上下相随,都要通过松胯、转腰的螺旋运化来完成。 (13)折叠:当前后动作的运行路线形成往复时,就要在往复路线的衔接处加以折叠,即在前一动运劲到尽头时,先向回折一小段距离,再弧形连接下一动,使之呈曲线形和缓地连接起来。就是说:意欲向上必先寓下;意欲向左必先右去。 (14)什么是爆发力?是在全身放松的基础上,以丹田内转为核心,借助脚蹬地的反弹力,在一瞬间发放出来的一种螺旋振荡式的的力。在运动生物力学中把“力×速度(F×V)叫爆发力。 (15)松活弹抖劲:我们在农村见到的:夏天时水牛在池塘降温戏水而后上岸,它猛然一抖,抖掉浑身水。经常见到牲口在地上打滚,然后站起来猛然一抖,抖掉身上尘土,这种现象叫抖擞劲。比又喻:好象突然失控的机械钟表发条,急速弹开的样子我们就叫弹抖劲。松活弹抖拆开理解就是: 松:松而不软而且有棚劲,而棚劲的大小是决定于外力施加于我身上之力。松是在上要虚领顶劲,而下要下盘稳固基础上,然后精神(先在心,后在身)、筋骨、肌肉群都要恢复人自然状态,也就是说不着力的状态下。松是在大脑入静意念导引下,要有序地使全身各个脏器、肌肉群、韧带、关节处处松开(要从上到下松开)、松展、拉长。松是圆活的先决条件,而松活又是弹抖的前提。 活:是圆之意:我在生活上到处可见,汽车的车轮、发动机里的齿轮之间关系、火箭上天、子弹出膛、炒莱的锅子等等都离不开圆,只圆了才会活。 弹:是指一种有弹性的力,我们看到被压缩的单簧有张力(就是弹力)。还有我们健身用的拉力器拉,拉力器被拉开时弹簧有回缩力。这两种弹性变形所产生的反作用力就是反弹力统称为弹性力。弹性变形与弹力成正比例。如射箭是靠弓的弹性力。还有跳水的跳板,跳高运动员用的撑竿等等。 抖:是上述弹性力所产生现象。练拳时全身螺旋被压,然后一下子把全身的力量通过螺旋都抖擞出来。把上面三种现象联系起来就是:先松后活才有弹抖。所以我们在练拳或在推手时首先要放松。 第一章 步法 第一节偏马步(三七开)
右偏马步以拦扎衣为例: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实腿膝盖与脚跟上下对照,方向与脚尖一致,脚尖朝正前方偏右45°;虚腿脚尖内扣朝正前方,膝关节微屈屈有直。重心三七分即实腿为7份,虚腿为3份。屈膝松胯,裆要开圆,即外开又内合,有“开中有合,合中有开”之意。左偏马步:左腿为实,右腿为虚,其要求与右偏马步相同唯方向相反,如单鞭。
第二节 虚步 虚步是一腿支撑重心,另一腿虚脚脚尖着地,以老架一路太极拳中的白鹤亮翅左虚步为例:右脚尖朝正前方向外偏45°重心承担90% ,右脚在前掌着地起到支点作用,脚尖朝正前方此时重心承担10%,屈膝松胯虚实分明。注意两脚不许踩在一条线上否则站不稳,因因人的横向距离没有了。前脚尖与后脚跟之间应控制在10mc。还一种虚步也叫“丁”虚步,以陈式56式竞赛套路中的白鹤亮翅为例:左腿技撑重心另一脚脚尖着地脚跟对准左脚掌弓内侧即为“丁”字虚步。 第三节 擦步 ①首先两脚与肩同宽站立,两脚尖平行朝正前方。→②接着屈膝松胯下蹲。→③接着重心左移腰向右转同时以右脚跟为轴脚尖向外摆45°到90°之间.→④接着重心右移左脚收到右脚内侧提膝,但初学者左脚尖可以着地,此时右脚要支撑100%体重,胸向前偏右45°。→⑤接着右腿下沉左脚以脚跟内侧脚尖向内上挠,由内向外轻轻着地向侧前方擦出去,也可以说轻轻着地向侧前方滑出去,好像小学生用像皮擦字,注意两脚跟横向距离要与肩同宽但最少不能少10cm,两脚跟决不能放在一条直线上,此时右脚支撑95%体重,左脚支撑5%体重,右膝对右脚尖方向左腿自然伸直。→⑥然后左脚尖外摆到正前方重心向左脚移,腰向左转拧腰转胯叠左胯开右胯,左腿外缠右腿内缠,右脚尖内扣成45°成左弓步,胸朝正前方眼看前方。右弓步方法与左弓步走法一样∶ 接着→①重心后移左脚尖微上挠。→②接着向左转腰,外摆左脚尖45°到90°之间,重心向左移,收右脚到左脚内侧,左脚支撑100%体重,胸向前偏左 45°→③接着右脚跟由内向前擦出去,然后右脚尖外摆到正前方,重心右移转腰成右弓步方法与⑤⑥一样。这样重复练习提高两腿力量和两腿内外缠丝的力量。提脚出步时,是松胯塌腰,稳定重心,屈膝,松踝,提腿,再出步。出脚时,一般轻灵,如履薄冰,迈步如猫行。出去的脚在上身和重心不移动的前提下能轻灵地收回来。 第四节 退步 在步法进退的重心转换过程中,前一步与后一步之间要呈曲线形缓和地连接。这种弧形退的步法即为退步。如倒肱的步法。下面以倒卷肱步法为例: ①首先两脚与肩同宽站立→②接着两腿屈膝松胯下蹲→③接着重心右移右脚支撑95%重心→④接着左脚收到右脚内侧→⑤接着左脚以脚掌轻轻贴地(重心5%)以后弧线退步→⑥接着左脚尖着地→⑦接着身体下沉→⑧接着重心后移80%,裆要走下弧线即走“锅底型”→⑨接着向左转脚,右脚微上翘内扣20°,眼看前方,胸朝偏向前45°。同样的方法连续后退。 第五节 上三步法 ①首先两脚与肩同宽站立,两脚尖平行站立朝正前方。→②接着屈膝松胯下蹲。→③接着重心左移腰向右转,同时以右脚跟为轴脚尖向外摆45°。→④接着重心右移收左脚到右脚内侧提膝(初学时左脚尖可以着地),此时右脚要支撑100%体重,胸向前偏右45°→⑤接着然后右脚下沉腰向左转同时上左脚脚跟着地。这是第一步。此时重心70%在后脚上30%在前脚跟上。→⑥接着第二步,然后向左转腰脚尖外摆45°之内。→⑦接着重心左移收右脚脚不着地。→⑧接着上右脚脚跟着地。→⑨笫三步,接着腰向右转带动右脚尖外摆45°之内。→⑩接着重心右移收左脚到右脚内侧提膝,此时右脚支撑100%体重。→(11)然后上左脚脚着地,右脚支撑70%,左脚支撑30%。这样重复练。要求:向前迈步要自然、步法稳重、上步如猫行轻灵自然,提腿时身体下沉,屈膝松胯重心要分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