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民主、我们爱自由、我们也爱财富!我们尊孔子、我们尊老子、我们同尊管子!

安德管仲网管仲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2466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花旗一张图把全球崩溃场景说清楚了

[复制链接]
2466 0
在所有可能的风险情况中,金融崩溃情况是最有可能发生的。事实上,和资本股票调整比起来,金融崩溃是更加现实的后果。与此前讨论过的资本股票调整情况比起来,此次资本股票预计跌到的低位可能会更低。就像这张图右下侧所显示的,实际经济增长率将会继续出现较大的负增长率。中国的经济总量是日本的两倍,也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果中国的经济滑落入诸如此次的崩溃局面,最有可能的结果是中国的经济衰退将把世界经济送入混乱。这产生的影响将会是最严重的。
我们以一个反问来结束大和机构的报告:现在大和已经打破了中国和全球末日的封印,再过多久其它银行会选择追随大和的道路,预测末日的出现?而这个末日迟早有一天会变成一个自我实现(自证)预言, 甚至不再需要中国的帮助来实现。
今天我们获得了答案:48小时——花旗集团首席经济学家Willem Buiter使用了48小时,做出了与大和同样观点的报告。但是我们知道,花旗更加倾向于使尽浑身解数来让传统牛市客户尽可能的高兴。因此,你需要解读花旗报告字里行间的意义以看清问题的实质。
在花旗经济学家对未来几年的预测中,最有可能出现的是全球经济衰退,其可能性为40%,即明年年中左右全球实际GDP增速降至2%甚至更低,可能到2017年增速见底,2017年末或者2018年初开始反弹。2018年末或者2019年产出缺口可能弥合,走出衰退低谷。
花旗的点睛之笔是这样的:“由中国引领的全球萧条会在2016年开始,这应该是现在全球经济学团队主要的基调。不确定性在徘徊,但及时和有效政策应对的可能性在减小。”
花旗首席经济学家Buiter一些其它观点:
中国仍然是现在全球的焦点,特别是已经广为人知的经济减速会在多大程度上产生广泛的传染效应。由Buiter带头的花旗全球经济学团队认为,在未来两年内,中国可能是全球萧条背后的驱动力。

数据来源:花旗


上周,基于中国和美国经济增长的不同结果,我们列出了四种情况。这其中的一种情况是,在全球萧条中,中国的经济低迷把其它新兴市场的经济,最后是发达国家的经济拖下水。花旗全球经济学团队对这种情况作了详细的研究。
任何全球萧条都可能起源于新兴市场,中国的经济放缓风险尤其令人忧心。
如果全球经济在2016年间坠入幅度和持续时间适度的萧条,那么这个全球萧条最有可能起源于的是一系列关键新兴经济体的增长放慢,尤其是中国。我们认为这个情况正逐渐变得越来越可能。实际上,我们认为中国周期性硬着陆的风险很高,并且这个风险还在升高。
中国的其它经济活动指标都预示着中国的工业生产增长和资本开支增长都在快速降低。
如果中国进入萧条,那么中国和其它新兴市场国家的萧条会让发达国家的经济也出现低迷。随着俄罗斯和巴西已经出现萧条,花旗认为其它新兴市场国家会一路追随。部分原因在于中国的下行对这些国家出口需求产生的影响以及对商品出口国商品价格的影响。我们同样认为,如果新兴市场国家进入萧条,领先经济体或者说是发达市场国家的经济并不会具有足够的自然弹性或是政策弹性以来阻止全球衰退和萧条。大的发达市场国家可能自身不会经受萧条,但其经济可能会增长得更加缓慢,可能会出现比其增长潜力更低的低增长情况,而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大的发达市场国家的经济体会出现比预期还要低的增长缓慢。
但是,从历史角度看,当央妈们已经做了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一切事以延缓最终无可避免的崩塌,并且目前而言也取得了还算说得过去的成功结果,为何市场还有这么多怀疑?答案是:Buiter现在认为,及时和有效政策应对的可能性在减小。
市场的关键在于中国的政策应对以及发达市场国家央行将如何应对更大的波动性,资产价格上升的风险溢价以及蕴含的金融条件收紧状况。最近的说辞仍然预示着美联储仍未排除升息的可能性。但市场的信息却表明美联储升息也许是不可能了,美联储9月升息的可能性被调得越来越低。如果市场是对的,并且针对疲弱的股票和大宗商品市场提出相应的抵消政策应对方案,那么我们会想到1998年的情况。这意味着现在过于看空发达市场股票可能有点草率。然而,如果新兴市场增长的忧虑的确外溢到了发达市场,我们可以构想出一个时间,在这个时间里我们会把我们优选选择发达市场的做法倒转过来,但现在这个时间已经不在了。
因此,正如预料到的,大和敢成为第一家注意到末日场景的机构,接下来争当第二的风潮来临了。花旗是第一家,那么谁是第二家,市场要等多久才会最终认识到,央行们不仅仅正在对市场和经济失去控制,更重要的是也在失去对“自信”表述的控制?
最后一个更大的问题是:在美联储升息多少个月后,在全球萧条出现多少个月后,美联储才会停止升息,发起第四轮量化宽松,发起量化宽松氛围或是量化宽松支持?
本文译自ZeroHedge(编译/双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0

粉丝

714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小黑屋|Archiver|安德管仲网 ( 粤ICP备20002412号 )

GMT+8, 2024-12-22 16:50 , Processed in 0.06944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