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参加了一个主题为“削减成本:小心陷阱”(Cost Cutting: Beware the Traps)的专题讨论会。会中讲到这样一个颇具警示性的故事,某公司大胆削减成本,最终却减错了地方。这就是家得宝公司(Home Depot)的故事,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曾提到过这个故事。后来,采取同样大刀阔斧策略的其他企业也遭到了失败,电路城公司(Circuit City)和摩雯思(Mervyns)百货商店就在其中。
来自这次专题讨论会的见解包括:
当你评估要削减的领域时,要小心业务运营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的隐性依赖性。就家得宝公司而言,公司价值主张的很大一部分是,长期聘用的经验丰富、乐于助人的员工。这些人曾是专业的木工、管子工和电工,在很多情况下,他们能满怀信心地帮助新手处理“自己动手做”过程中的问题。从短期来看,解雇他们,并代之以没有经验的兼职员工,这让公司赢利状况看起来很不错,但是,此举最终却破坏了家得宝公司面向消费者的根本价值主张。在其他环节削减成本则造成了付款排长队、店中无现货以及降低消费者忠诚度等问题。那么,应该怎么办呢?微软公司的里克•梅里菲尔德(Ric Merrifield)建议,可以在业务流程中采用分析“什么是”(what's)的方法——参见他发表于《哈佛商业评论》上的文章《生产力的下一场革命》(The Next Revolution in Productivity),以及他即将出版的著作《重新思考》(Re Think)。“什么是”是企业需要取得的特定成果,而不是用于取得这些成果的流程。有些成果具有很高的价值,有些则不然。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能让你深刻洞悉自己可以安全地缩减哪些环节,而哪些环节则应该完全保留。作为这一观点的必然结果,梅里菲尔德和其同事发现,在某个组织取得的所有工作成果中,真正具有高价值的工作成果只占很小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