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民主、我们爱自由、我们也爱财富!我们尊孔子、我们尊老子、我们同尊管子!

安德管仲网管仲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2277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交通变得更快,手机变得更小

[复制链接]
2277 0
——面向现代化的工程和技术
作者: 袁玥

高速的“小世界”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通车。这条全长近2000公里的铁路成为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创造了世界高原铁路的建设奇迹。如今,大批的旅游者正通过铁路前往那里,享受着与以前完全不同的体验及高原风光。
中国政府很早就计划修建一条通往西藏的铁路。然而在1979年以前,这条铁路只铺通了西宁至格尔木段,而二期格尔木至拉萨段由于施工难度太大,直到2001年才全面动工。
青藏铁路的建设难度举世公认。美国旅行家保罗·泰鲁在《游历中国》一书中写道:“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550公里长的多年冻土带,是制约青藏铁路建设最大的世界性难题。通过青藏铁路建设,我国已经跻身于冻土研究国际先进行列。
除了多年冻土,青藏铁路的施工还克服了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等多项世界难题,在雪域高原上铸就了无数奇迹。
以青藏铁路为代表,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铁路建设高速推进,大秦、京九、兰新铁路等一大批铁路干线的新线、复线建设和电气化改造相继完成,使我国铁路营运里程从1978年的5万公里增长到如今的近8万公里。
在不断扩大路网规模的同时,连续6次大提速以及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使改革开放前最多每小时才能跑80公里的火车如今跑到了200-350公里。前不久京津城际高速铁路通车,在试运行中居然一举创下了394.3公里时速的纪录,这样的“高科技”着实让老一辈火车司机惊叹不已。与此同时,武广、郑西、京沪等二十多条时速200-350公里的客运专线和城际铁路也已相继开工,中国铁路快速客运网即将初步形成。
而在高速公路建设方面,从当初的一片空白,到1988年第一条高速公路通车,再到2007年贯通全国的五纵七横高速公路网全面完工,突破5万公里我国仅仅用了20年时间。如今驾车走京沪高速公路,从北京到上海只需十几个小时,比过去的火车还要快;而从山东寿光往北京运送蔬菜,一路高速下来,卸车时那些蔬菜还像是刚刚从地里摘下来的一样新鲜。
与高速公路一样,我国桥梁的建设也同样如火如荼。30年间共有44万座各类桥梁拔地而起。2005年润扬长江大桥以其长达1490米的跨径成就了新的中国第一、世界第三。33.3公里的东海大桥与36公里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则让中国一举登上了世界最长跨海大桥的前两位。长桥卧波的美景吸引了无数观光客流连忘返。
除此以外,从1978年仅有一百多条短程航线到现在一千多条国内外航线四通八达,改革开放让中国民航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民航运输系统,旅客运输量也增长了几乎10倍,坐飞机这种原先遥不可及的梦想如今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速度将使世界变小,交通领域的全面变化使得原来遥不可及的距离变得近在咫尺。
治水、调水和节水
很多人不知道,就在北京西四环路下面距离五棵松地铁站的底板不到4米的地方,有一条与环路平行的地下水道,这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一部分。从2008年9月开始,3亿立方米的清水就通过这条水道花几个月时间从河北汩汩地流入北京。水价没涨,就能用上几百里外调来的清水,北京的居民对此十分感激。除了北京,这个世界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将会解决沿线一百多个缺水城市的生活和工业用水。
而偏远山村的人们感受到了更多的改变,我国建成了一系列的调水工程,使很多地下水极度匮乏的村子也终于通上自来水了,30年间总共有3亿多农村人口解决了饮水困难和安全问题。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平均每年递增2%,达到8.67亿亩,占整个耕地面积的46%。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有效保证了我国的粮食安全。另外,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现在,近四千座病险水库得到了除险加固;农村水电年发电量提高了15倍。这项重要的民生水利工程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2008年10月31日,三峡右岸电站最后一台机组正式并网发电,至此三峡工程左右岸电站26台机组全部投入商业运行。11月4日,三峡坝前水位达到海拔高程172.3米,具备了175米蓄水条件,完成了2008年试验性蓄水任务。至此,这个中国有史以来最大,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开始全面发挥防洪、发电和航运的巨大功效。
尽管可能遇到泥沙淤积、影响生态,以及工程所引发的移民困境等诸多问题,但三峡工程的建成仍然举世瞩目。30年来,黄河小浪底、长江三峡等一大批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发展的重点水利工程的相继开工建设,确保了国家江河安澜。
在治水的同时,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也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河道断流、湖区萎缩、土地沙化、生态改变……改革开放之初带来的一系列教训使人们认识到节水的重要性,2000年,中央提出建立节水型社会;2005年,中央再次提出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节水型社会建设成为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战略。
动力十足的能源
在我国,空调曾经是一个被严格控制发展的产业,因为空调是耗电大户。1978年全国空调产量只有223台。1980年代初,全国大部分地区除了机关、招待所等场所以外,居民家中都不许安装空调的。1990年代,国家开始大规模的电网改造,主网架由1978年的220千伏上升到500千伏,发电装机超过3亿千瓦,到1997年底终于扭转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近30年的长期缺电局面。直到这时,空调行业才开始全面放开。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发电装机增长了十多倍;1978年全国电网覆盖率还不到一半,而现在除西藏外其他省份已经达到99%以上。同时,电力的发展模式也在发生深刻变化,核电、水电、风电等一大批清洁电力实现全面发展。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就开始筹备建设核电站,与法方谈判失败后,我国便决心自主建设,这样便有了秦山核电站。
秦山核电站一期工程1985年动工,建设单台30万千瓦发电机组,1991年12月首次实现并网发电,完全由中国自主承担整个电站的设计、建造、设备提供和运营管理工作。它的建成实现了中国大陆核电“零”的突破,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七个能够自行设计、建造核电站的国家。
与秦山核电站几乎同时开工建设的还有大亚湾核电站。工程引进外国技术,从1987年开工,到1994年建成开始向香港供电,成为我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大型商用核电站。如今香港用电总量有1/4来自大亚湾,与火电相比,大亚湾核电累计为我国减少煤炭消耗约71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56亿吨、二氧化硫约60万吨……另外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我国研发出了自主品牌的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CPR1000。如今,在国家已经批准开工建设的12台核电机组中,有10台机组都采用了这种方案,CPR1000已经成为我国新一轮核电建设中的重要技术方案。
截至2007年底,我国水电总装机容量已达到1.45亿千瓦,水电能源开发利用率从改革开放前的不足10%提高到25%,同时风电装机接近600万千瓦,预计在5年内将成为世界最大的风力发电国。而生物能、太阳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也得到积极研发、利用。
与此同时,我国还启动了包括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以及西煤东运等一系列跨区域资源调配工程,有效地促进了东西部与南北方的协调发展,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以及改善生态环境。到2007年,西电东送三大通道送电能力已达到4980万千瓦,西气东输则年输12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使东部地区煤炭消耗量减少1600万吨。
当信息成为海洋
30年前,北京长话大楼彻夜灯火通明,大老远赶来打长途电话的人排着长队。当初如果有谁家装部电话,等于添了一大件。
20年前,砖头大小的“大哥大”成为了身份的象征,第一家寻呼台126台开通。寻呼机的出现,第一次让人们感受到了“随时随地”传信息的便捷,最早一个寻呼机售价4000多元,绝对算得上是高消费。
10年前,手机开始迅速普及,如今满街的人们都在举着手机没完没了地打电话或者发短信。随着技术的发展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规模铺设,十年时间里手机就从“奢侈品”变成了“必需品”。而网络的飞速发展更是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电子信息产业的进步如此深入人心,没带手机和不能上网甚至会引发现代人的焦虑情绪。今天的人们生活在信息的海洋之中,这一切与30年前不可同日而语。
与电信业相似,上世纪80年代才刚刚踏上发展之路的中国家电业的发展也同样日新月异,例如彩电由1978年的0.38万台增加到2007年的8478万台;冰箱由1978年的2.8万台增加到2007年的4397万台。
而在小家电领域,30年前只有一台半导体收音机,而如今电磁炉、微波炉、烤箱、消毒碗柜等数不胜数,正在快速进入家庭普及。2007年国内小家电销售额达到1000亿元。
1987年9月14日,北京市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将一封内容为“Across the Great Wall,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过长城,走向世界).”的电子邮件发往德国。当时通信速率最初为300bps,这封电子邮件,在网上走了整整5天才到达目的地。然而这一通过拨号方式首次实现的与国际间的电子邮件传输,标志着中国互联网从此诞生。
1990年代以后,我国互联网的接入速度开始大幅提高,随着电信运营商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铺设光纤通信,我国也进入了宽带时代,1M、2M甚至4M的宽带接入现在已是随手可得。至2008年中,我国网民数量也超过了2.5亿,成为了世界上网民人数最多的国家。
而在计算机网络普及的同时,很多人都忘了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小小的汉字输入法却是一个“举世称难”的大问题。为了创造快捷的输入法,王永民从1978年开始研究汉字的内在规律,5年后创造“五笔字型”,在世界上首次突破了电脑汉字输入每分钟100字大关。而被誉为“当代毕升”和中国“激光照排之父”的王选则从1975年开始主持我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和以后的电子出版系统的研究开发,推动了我国报业和印刷出版业的技术革命。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20983/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0

粉丝

714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小黑屋|Archiver|安德管仲网 ( 粤ICP备20002412号 )

GMT+8, 2024-12-22 15:22 , Processed in 0.05464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