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民主、我们爱自由、我们也爱财富!我们尊孔子、我们尊老子、我们同尊管子!

安德管仲网管仲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2156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商业传奇:同仁堂

[复制链接]
2156 0
同仁堂,是提起中药,许多人都不约而同会想到三个字。同仁堂(原名同仁堂药室,同仁堂药铺)是乐显扬创建于中国清朝康熙八年(1669年)的一家药店。历代同仁堂人始终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造就了制药过程中兢兢小心、精益求精的严细精神,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成为国内最负盛名的老药铺。历经数代、载誉300余年的北京同仁堂,如今已发展成为跨国经营的大型国有企业——同仁堂集团公司。其产品以其传统、严谨的制药工艺,显著的疗效享誉海内外。1991年晋升为国家一级企业。1998年,中国全国总工会授予同仁堂“全国五一奖状”。1997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2006年同仁堂中医药文化进入国家非物资文化遗产名录。

目前,同仁堂拥有境内、外两家上市公司,连锁门店、各地分店以及遍布各大商场的店中店600余家,海外合资公司、门店20家,遍布14个国家和地区,产品行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北京大兴、亦庄、刘家窑、通州、昌平,同仁堂建立了五个生产基地,拥有41条生产线,能够生产26个剂型、1000余种产品。全部生产线通过国家GMP认证,10条生产线通过澳大利亚TGA认证。2004年投资1.5亿港元设立的境外生产基地——同仁堂国药有限公司于2005年底通过了GMP认证,为实现生产、研发和营销的国际化打下了良好基础。

同仁堂创始人乐显扬(1630年—1688年),号尊育,祖籍浙江宁波府慈溪县(今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乐家远祖乐仁规在唐末曾为太医令,后避乱弃官,迁居浙东宁波府慈水一带。乐显扬的曾祖乐良才承继家学,在浙东一带是小有名气的铃医。明永乐年间,乐良才迁居北京,依旧是手摇串铃,奔走在大街小巷,行医卖药。为了适应在京城的生存,乐良才特别嘱咐儿子乐廷松:居住在大城市,若要发展,就不能总当铃医,必须适应大城市的医药需求,掌握中医经典理论,阅读方药著作,开阔知识视野,向正统的中医药方向转变。乐廷松把父亲的话牢牢记在心里。

要想结束铃医生活,彻底完成向正规中医的转变是非常不容易的。冬去春来,年复一年,随着岁月的流逝,乐廷松生子乐怀育,乐怀育生子乐显扬。这时,中国社会也由明朝进入了清朝。乐显扬自幼非常聪敏,勤奋好学。他牢记祖训,努力学习中医药经典,积累医疗经验。乐显扬开始也是铃医,由于他出身铃医世家,在行医卖药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知识和医疗经验,因此,在中医药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在北京地区小有名气,后经人介绍进入了清皇宫,当上了太医院的吏目,结束了乐氏祖传的铃医生涯。

乐显扬在清皇宫一段时间以后,目睹了宫廷内部的尔虞我诈和一些官僚的腐败行径。有一年京郊大兴水患成灾,皇帝拨了救济款赈济灾民,但由于中间官僚层层盘剥,到灾民手中的银两不足皇上拨付的十分之一,康熙皇帝异常震怒,严惩了一些官僚。乐显扬在太医院知道了案件的全部过程,在同僚们议论的时候,乐显扬沉默不语。

一个同僚问:“乐吏目,你在想什么?”

“你还记得今夏水灾后我们为灾民看病的情况吗?”

乐显扬没有回答同僚的问题,却反问起来。

“时不过半载,怎么会不记得呢?”同僚回答。

“当时,我们和户部官员同时奉命,一个去为灾民看病,一个去赈济灾民。同样是济世养生,现在看来,效果是大不一样啊。”乐显扬象是讲给同僚听,也像是自言自语。

“你到底有什么想法?”同僚问。

“一个良医胜过一群贪官!济世养生,靠当官的没有把握,只有良医用药,才能给众多穷苦百姓带来生存的机会。”乐显扬说。

接着,乐显扬又说:“我是医生,我宁愿做良医,济世养生,也不愿为贪官,残害百姓。”说罢,抬头仰望门外远方的天空,许久许久。

乐显扬抱定了“济世养生唯医药”的宗旨,从此更加淡泊功名。到康熙八年(1669年),乐显扬辞官回家,开始为百姓治病。刚开始,乐显扬只为病家诊脉、开药方,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乐显扬感到应该有一个药室,既能开处方,又能拿药,会大大方便病人,也能使自己的配药技术得到应用。

经过几个月的筹备,乐显扬的药室终于具备制作丸、散、膏、丹的条件了。药室的名称怎样定呢?乐显扬想起了儒家的经典,想起了古代所谓大同社会的标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子其子。……是为大同。”

“大同社会是天下为公的,就取一个‘同’字吧!”乐显扬定了药室名称的第一个字。  

第二个字呢?乐显扬想到了仁字。“仁者,爱人也。”“济世养生,不就是最大的爱人吗?”想到这里,药室名称的第二个字也定了下来。  

“同仁堂”药室,多么响亮而充满丰富内容的名字。难怪乐显扬对来到他药室的人这么说:“‘同仁’二字,可以命堂名,君喜其工而雅,需志之。”   

乐显扬说这些话的时候,正是康熙八年(1669年)秋天。

同仁堂药室,开始了北京同仁堂光辉的发展历程。

从最初的同仁堂药室、同仁堂药店到现在的北京同仁堂集团,经历了清王朝由强盛到衰弱、几次外敌入侵、军阀混战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沧桑,其所有制形式、企业性质、管理方式也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同仁堂经历数代而不衰,在海内外信誉卓著,树起了一块金字招牌,真可谓药业史上的一个奇迹。同仁堂的金字招牌为何可以三百年不倒?

从开业之初,同仁堂就十分重视药品质量,并且以严格的管理作为保证。创始人乐显扬的三子乐凤鸣子承父业,1702年在同仁堂药室的基础上开设了同仁堂药店,他不惜五易寒暑之功,苦钻医术,刻意精求丸散膏丹及各类型配方,分门汇集成书。乐凤鸣在该书的序言中提出“遵肘后,辨地产,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为同仁堂制作药品建立起严格的选方、用药、配比及工艺规范,代代相传,培育了同仁堂良好的商誉。

三百多年来,同仁堂为了保证药品质量,坚持严把选料关。在过去,北京同仁堂为了供奉御药,也为了取信于顾客,建立了严格选料用药的制作传统,保持了良好的药效和信誉;新中国成立后,同仁堂除严格按照国家明确规定的上乘质量用药标准外,对特殊药材还采用特殊办法以保证其上乘的品质。例如,制作乌鸡白凤丸的纯种乌鸡由北京市药材公司在无污染的北京郊区专门饲养,饲料、饮水都严格把关,一旦发现乌鸡的羽毛骨肉稍有变种蜕化即予以淘汰。这种精心喂养的纯种乌鸡质地纯正、气味醇鲜,其所含多种氨基酸的质量始终如一,保证了乌鸡白凤丸的质量标准。

中成药是同仁堂的主要产品,为保证质量,除处方独特、选料上乘之外,严格精湛的工艺规程是十分必要的。如果炮制不依工艺规程,不能体现减毒或增效作用,或者由于人为的多种不良因素影响质量,不但会影响药效,甚至会使良药变毒品,危害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同仁堂生产的中成药,从购进原料到包装出厂,总有上百道工序,加工每种药物的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工艺要求,投料的数量必须精确,各种珍贵细料药物的投料误差控制在微克以下。例如犀角、天然牛黄、珍珠等要研为最细粉,除灭菌外,要符合规定的罗孔数,保证粉剂的细度,此外还要颜色均匀、无花线、无花斑、无杂质。

同仁堂历经沧桑,金字招牌长盛不衰,在于同仁堂人注重把崇高的精神、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美德,熔铸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并化为员工的言行,形成了具有中药行业特色的企业文化系统。的确,“质量”与“服务”是同仁堂金字招牌的两大支柱,坚持质量第一、一切为了患者是同仁堂长盛不衰的最根本原因。

在许多老北京人眼里,同仁堂的命脉就在这个“仁”上。同仁堂不管炮制什么药,都是该炒的必炒,该蒸的必蒸,该炙的必炙,该晒的必晒,该霜冻的必霜冻,绝不偷工减料。像虎骨酒和再造丸炮制后,都不是马上就卖,而是先存放,使药的燥气减少,以提高疗效。虎骨酒制成后要先放在缸里存两年,再造丸要密封好存一年。

北京人买药,爱进同仁堂;外地人到北京旅游观光,也爱到同仁堂看看这百年老店。如今同仁堂在其落户的九个海外国家和地区,几乎都是当地最大的中药店,而且装潢讲究,体现出中华传统中医药文化的气息。在台北新店里,有不少顾客感言:“来这买药,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特别是其中这些历史和文化展区,看起来就像一个中药文化博物馆。”作为一个生产中药产品的中华老字号,同仁堂将海外开店、中医药史展示、中医坐诊与售药相结合,通过给消费者一个直接了解中药的环境,增强其对中药的信任和用药习惯。它带给消费者的不只是一种产品,而是一种文化——重义、爱人、厚生的文化。

代顾客煎药是药店的老规矩,冬去春来,尽管煎药岗位上的操作工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从未间断,也从未发生任何事故。如在1985年,当时每煎一副药就要赔5分钱,但药店为方便群众,把这一服务于民的做法坚持了下来。现在药店每年平均要代顾客煎药近2万副,此举深受患者和顾客欢迎。早在20世纪20、30年代,同仁堂就有了邮购业务的雏形,1949年后成立了邮寄部,对各地患者有信必答、有求必应,深得人心。1954年同仁堂设立了咨询服务台,为患者介绍适应症的药品,解答顾客提出的各种问题,四十多年来接待上千万人次。

斗转星移,东兔西乌,但同仁堂的“顾客至上,竭诚服务”的观念却始终不变。1984年,一外地顾客来店求购4克天仙腾,一位老售货员收方后说:“这药4克值4厘钱,给你10克,收1分钱。”顾客满意地笑了,为了这一分钱的生意,这位老售货员柜前堂后跑了两趟。事后,顾客投书《经济日报》称赞同仁堂可贵的风格,认为像同仁堂这样的大药店,仍能保持做好小生意的精神,确实难能可贵。

“都门药铺属同仁,丸散人人道逼真;纵有歧黄难别味,笑他若个述通神。”这是清代文人对同仁堂的赞誉之词。若用一句话概括同仁堂的企业精神,那就是:同修仁德,济世养生。在北京大栅栏同仁堂药店的店堂里也有这样一幅对联:“同气同声福民济世,仁心仁术医国医人。”同仁堂的创业者尊崇“可以养生,可以济世者,惟医药为最”,把行医卖药作为一种济世养生、效力于社会的高尚事业来做。历代继业者,始终以“养生”、“济世”为已任,恪守诚实敬业的品德,对求医购药的八方来客,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一律以诚相待,始终坚持童叟无欺,一视同仁。在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中,同仁堂始终认为“诚实守信”是对一个企业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讲信誉是商业行为最根本的准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0

粉丝

714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小黑屋|Archiver|安德管仲网 ( 粤ICP备20002412号 )

GMT+8, 2024-12-22 20:17 , Processed in 0.05940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