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非标产品或材料怎么管控的?我之前有跟DZJG的人聊这块,他们也是头疼这块。此外,非标备件的消化也是一个问题。
一、从财务、审计监察的角度考虑管控 1、内部建立非标件报价模,能大致计算岀价格范围。就可设定底价。2、可建立历史采购备查数据库,很多非标在公司会经常采购,相同相似产品可参考。3、建立合格供应商管理、招标制度,采用三家报价,并按规范报价模板报价。三家对比就知道水份在哪,方便砍价。
财务只能解决财务能考虑到的问题。关于报价、结算、采购管理,我们可以想办法。但是如何从整体上控制成本,这个需要业务部门根据他们的经验不断总结和优化。
二、业务视角的成本管控 如果备件质量好,自然使用时间长/生产产品数量多。但真正用不坏的备件是不存在的。所以要考虑更换备件的机会成本,如果是流水线工位,更换备件太频繁,导致停线的损失很大。如果是高精度的设备,备件磨损可能导致产品质量受到影响。 业务部门(如制造现场、质量部门)他们只要掌握“性价比高“这一条,招标的时候虽然是三家报价,但他们能够有充足理由证明定标的是性价比高的供应商,内部采购监察、审计部门也应该支持。“价低者得”要建立在同等品质和服务的前提下。
三、从公司采购管理视角分析 工厂运作的时间越长,这些非标件就会慢慢会有固定的供应商,有过采购的非标件,原供应商一般都会清楚材质、加工工艺(比如要经过一些特殊处理)和使用的效果。这种磨合本身就是要付出代价的,时间长了,自然能满足性价比高的要求。而重复采购,供应商加工的时候,图纸和加工的程序都是现成的,而且知道后续使用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提前预防)。这样,非标采购就成了经常性、定点采购了。
四、备件的消化问题 备件的消化要根据业务部门的订单预测,知道未来几个月的产能需求(一般都是因为没有了解订单信息,采购部门和销售部门缺乏沟通导致备件过量采购),对应的备件可以按年、季度、月度采购。有些关键设备的备件必须”有备“才”无患“。停工损失和备件多余的成本比较,往往停工损失会高出很多倍。而有些供应商,你采购3个,他可能会给你送4个而只收3个的费用。因为他们一次加工4个和3个的成本差异可能很少。如果我们知道最后可能3个够用,跟供应商使个眼色或许就真送来4个了。 此外,备件需要建立管理台账,产能下降的时候,一些工装夹具、备件要整理好入备件房,做好防锈处理。如果采购能做到有计划,日常有管理。备件消化就不是问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