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民主、我们爱自由、我们也爱财富!我们尊孔子、我们尊老子、我们同尊管子!

安德管仲网管仲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339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换个视角看核算

[复制链接]
1339 0
有人在财务微信群里说很多企业成本都算不准。
或许是对很多企业现状的描述,但字里行间也是对核算的不重视。成本都核算不准,其他结果也难言准确。因为成本不准,必然导致考核激励也不合理,公司的士气一定好不到哪里去。
成本不一定要算多精确,但账一定要有人算。现行的成本核算方式很多弊端,算不准误导报价和决策,算“准”了也只是满足信息披露和税务要求,不是从经营角度去考虑的,“准”无非是保证投入、完工消耗上保证质量,但分摊是否合理(比如制造费用按统一按投入工时分,耗用设备少但工时投入多的,反而承担了更多的折旧费),源头的单据规范及账务处理是否科学(比如水电费、社保、房租、办公费,很多公司都挂在统一管理的部门而没有细分)。
当然,也有很多企业对核算非常重视,很多企业推行阿米巴经营核算,让业务部门每天都在算账,他们都尝到了核算带来的好处——能反映问题,能分析根因,还能采取行动措施,企业在提质增效上自然会有收获。从个人层面讲,我们如果成为了成本专家,会有很多待遇非常好的岗位可以选择。今天我并不想从核算的作用来说明核算有多重要,从其他视角和各位同仁做下分享。

比如公司接到一个“新”项目竞标的机会,咱们不做就失去了某个大的产品品类,甚至影响公司未来发展。如果参与竞标意味着和行业内头部企业竞争。亏损是无法避免的,但为了未来业务甚至是战略布局,公司必须做决策。那成本分摊时我们是否还把固定成本分摊给它?从战略或者业务规划层面看,固定成本都是沉没成本,是否从核算上就做一些变革?懂经营的人的答案不言自明。这样就和管理层想法一致,公司上下都能统一认知,把这个项目当成平台投入,可以由未来好多个客户机会来分摊,那就不会对个别的“亏损”项目敬而远之。
除了上面说的成本核算,其实经营分析、获利分析同样如此。我以前去一家彩电公司上班,公司的人提到在北京有大商场有铺货,尽管进场的费用很高,而且电视本身利润很薄,但单从盈利上看铁定亏损的,但为了让民众知道有这个品牌,这个不是靠媒体广告可以达到的效果,所以这个城市甚至整个大区的亏损,都可以算作是一种业务宣传、品牌建设的投入。获利分析按客户+产品,列示了收入成本期间费用及所得税直到净利润,期间费用分摊无法做到精确,单纯分析盈利情况可以,但要做决策或者报价,还是要从毛利率和直接营销费用来分析,因为毛利是最重要的指标,为这个产品发生的研发投入是前期固定的投入,当期直接营销费用比如运输费、仓储费、保险费、销售提成、质保金、差旅应酬等是与收入直接相关的。如果把毛利率确定了,直接营销费用大致比例也能确定(一个范围也可),这样就能清楚知道这个产品对公司的贡献(比如税前利润率超过10%、超过5%、低于5%、亏损),这样已经足够支撑决策。
再说说研发投入。很多企业研发投入占收入比超过5%甚至超过10%。我们常说业务分为碗里的、锅里的、田里的——现在量产交付、已经定点做开发投入、计划开发及为未来预研。由于研发投入产出周期长,我们无法判断研发投入产出优劣,很多企业从核算上根本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想到了从项目立项开始做预计研发费用的管理、项目生命周期的BOM管理、销售收入及利润管理。这已经开始有别于财务会计核算的模式。另一个视角,我们可以研发资源的分配情况来进行管理,比如70%是为当期项目投入(锅里的为主,少量碗里的扩展项目开发),20%是为了田里的项目投入(基于现有平台计划开拓的客户项目),10%是为预研平台、项目投入。而当期项目投入的70%里,直接在项目开发上的投入占比尽可能在80%以上,辅助性投入控制在20%以下。资源占用上的合理可以保证企业能够稳健发展。当然,如果有了新的项目,可以独立做投资分析,扩大“田里”的份额,可能会给企业带来高速增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

关注

53

粉丝

2233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小黑屋|Archiver|安德管仲网 ( 粤ICP备20002412号 )

GMT+8, 2024-12-22 12:22 , Processed in 0.05511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